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部编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7课《散文诗两首》同步练习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7课《散文诗两首》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花瓣(biàn)匿笑(nì)沐浴(yù)摩擦(mó)
B.祷告(dǎo)并蒂(dì)摇摆(yáo)嗅觉(chòu)
C.倘若(tǎng)姊妹(zǐ)菡萏(dàn)攲斜(yī)
D.惊讶(yà)牛棚(péng)膝盖(xī)遮拦(zhē)
D
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A项,“瓣”应读“bàn”;B项,“嗅”应读“xiù”;C项,“攲”应读“qī”;D项,正确。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解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对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我暗暗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偷偷地笑)
B.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花带来的好兆头)
C.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倾斜,歪斜)
D.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了,愈下愈大。(停止不动)
D
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ABC理解正确。D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交通监察部门加大了整治力度。
B.《金色花》描绘了儿童嬉戏的画面,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述了对母亲的感情。
C.春天的郑州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大批游客慕名前来。
D.爱心人士向山区学生捐赠了棉被、衣服和图书等生活用品。
B
搭配不当;用词不当
A项,否定不当,可将“不”删去;B项,正确;C项,搭配不当,可将“春天的郑州”改为“郑州的春天”;D项,归类不当,可将“和图书”删去。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归纳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找出病因。
4.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父亲对他的教育概括起来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
②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等几乎无所不精。
③父子俩在那里整整度过了四个月的旅游生活。
④白天他们或步行或骑马,徜徉于自然美景和人文胜景之间;晚上则是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美丽迷人的夜色。
⑤泰戈尔的成长经历启发我们:一个人的茁壮成长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⑥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就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
A.②①⑥④③⑤B.②①④③⑥⑤
C.①⑥④③⑤②D.①③④⑥②⑤
A
句子排序
此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
A通读所有语句,了解语段主要是讲泰戈尔的成长经历及给我们的启示。据此确定最后一句应为⑤句,排除C项。介绍人物一般要先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据此可确定首句应为②句,排除D项。⑥句交代时间、地点、事件,应在④③句前面,排除B项。故解析为A项。
故解析为:A
此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顺序、逻辑顺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时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
5.下列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色花》结尾处:“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一句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
B.《荷叶·母亲》一文重点写雨中的荷叶覆盖在莲花上面,这样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则是为了写母亲,揭示了“我”是雨打风摆动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突出了母亲对“我”的关爱,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
C.“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这句话告诉我们,“我”家中女孩多,祖父重男轻女,所以“我”在文中感到“烦闷”“不适意”。
D.课文所选的两首散文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都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C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借景抒情;体会情感态度
ABD表述正确。C从“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可以看出“祖父重男轻女”的表述不正确。原因就是错误的,因此结论“我”在文中感到“烦闷”“不适意”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我”在文中感到“烦闷”“不适意”是因为我看到莲花被风雨摧残,怜惜莲花。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想起母亲就想哭
①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的母亲。她的漂亮,当年没有察觉;她的贤惠,更没有体会。只觉得她太糊涂,甚至可以说是愚蠢。再就是,嘴太笨。不说跟外人说话了,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晚年她得了失语症,我一面心疼,一面又想,若她像我这样伶牙俐齿,虚说白道,什么病都可以得,也不会得这么个病。
②我家有些特殊,父亲在外省工作,每年只有短短的十几天假期,平日,家里是祖父祖母当家。母亲15岁嫁到我家,直到祖父母过世,一直是个小媳妇。祖父也有工作,在镇上的百货公司,家里实际当家的是祖母。祖母是继室,只比她大10岁,很严厉,说一不二,偶尔也会问我想吃什么,就让做顿什么,从来不会问她。她呢,只有做饭的份儿。这也是让我看不起的一个原因。
③上小学时,学校要个什么费用,多是跟祖父要,有时祖父不在家,也会跟母亲要。记得有次要买什么,三毛钱吧,我说五毛。母亲一面掏钱一面问:够吗?那一刻,一面后悔没有多说些,一面又暗暗埋怨母亲太糊涂,这么个小把戏也识不破。后来多次都是这样,不问别的,只说:够吗?
④大学毕业,迷上写作,有次在老家,要写篇散文,想写些小时候的事。便问母亲,当年我那样骗她,她就没一点感觉吗?我希望她说,她是感觉到了的,只是太爱我这个儿子,也就不点破。不料母亲瞪着那双美丽而略显痴愣的大眼,反问我: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弄得我一点情绪也没有,文章,只好不写了。
⑤上了中学离开家,每年只有假期才会回去。假期满了,临走的时候,不管给带什么好吃食,叮嘱的话只有一句:学好,甭惹事!晋南话,“甭惹事”读音如“baorasi”,听起来要多土有多土。这个时候,我常是脖子一拧,一脸的不屑。心想,“听党的话,报效祖国”,这样的话你不会说,“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这样的话也不会说吗?
⑥直到我经历种种磨难,一事无成而身心疲惫,有时间回味自己大半生得失的时候,才悟出母亲那“学好,甭惹事”的教诲,是多么的简要,多么的贤明。“学好”等于指明了一条开阔而自律的前行之路,“甭惹事”等于避开了任何意外的伤害,平安地成长。前有引导,后有护佑,怎么能成不了一个好人,成就一番事业呢?淳朴而真挚的情感,是与神明相通的。可惜我只记住了前面两个字,而忽略了后面三个字,就是前面两个字,也只理解为学习好,落得蹭蹬大半生而无所作为。
⑦六十大几,母亲失语,每年我都要回去看望。她已说不成完整的话,只能说几个简单的词。一见面,冲我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这个时候,我也忍不住流下泪来。撞上几下,抬起头,仰起脸,瞪着那双依然美丽却更显痴愣的大眼,撇撇嘴角,突兀地就是一句:好!明明该是一句问话,说出来却是感叹,只有我能听出,这是她那句贤明的教诲的缩略,说全了该是:你学好了吗?惹事了吗?这时我只有重重地说:妈,好着哩!她明白了我的意思,点点头。我扶她在沙发上坐下,此后她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听我和父亲谈话。隔上一会儿,她指指厨房,示意父亲,该给我做饭了。
⑧想想自己这一生,妻子儿女都没什么对不起的地方,最最对不起的,该是我那贤明而略显糊涂的母亲。
⑨如今我也老了,一想起母亲就想哭。
6.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表中的情节或“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
情节“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
写母亲“嘴太笨”,在家里没有地位
我"暗暗埋怨母亲的糊涂
“我”心疼母亲、心生愧疚
7.母亲最简单的话语常寄寓最深刻的情感和最质朴的人生哲理。史铁生的母亲总把“好好儿活”挂在嘴边,文中的母亲总把“学好,甭惹事”挂在嘴边。通读全文,分别说说“学好”和“甭惹事”各包含了怎样的意思。
8.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展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形象。本文中也有这种方法的使用,请从这个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的表述效果。
9.文章中评价母亲是一个“贤明而略显糊涂的母亲”,你是否赞同的观点?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6.“我”不怎么看得起母亲;写母亲多次给“我”钱,只问“我”够不够;写母亲患失语症后的种种表现
7.“学好”一是要学好知识,二是要走正道,做好人;“甭惹事”主要指安分守己,不招惹人,平安成长。
8.通过写母亲见到“我”时的一连串动作,写出了母亲的高兴与激动,以及因自己犯病而说不明白话的悲伤与着急等情感。
9.我赞同。母亲的“略显糊涂”表现在她少言寡语,性格内向;“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但她任劳任怨,在家里虽“只有做饭的份儿”,却毫无怨言;她心地善良,思想淳朴。儿子骗了她的钱,她一点也不相信,还反问:“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她关心和爱护孩子:母亲总是叮嘱我“学好,甭惹事”,在得失语症后仍不忘提醒父亲给“我”做饭。母亲将最深刻的情感蕴含在最质朴的言行中,恰是一种贤明。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做本题的答题步骤为: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根据问题筛选相应的答题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根据题目要求,对整合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组织成解析。
(2)此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有几种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根据要表述的思想感情、揣摩的写作目的理解词语。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重点句子的能力。这类题型应先找准赏析的角度,如修辞、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重点词语等;再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对于本题的问题,解析不唯一。回答时,首先,表明观点态度。其次,再结合内容阐明理由。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选文第①段说我“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的母亲”可据此归纳出第一空的解析:“我”不怎么看得起母亲。
由第③段“记得有次要买什么,三毛钱吧,我说五毛。母亲一面掏钱一面问:够吗那一刻,一面后悔没有多说些,一面又暗暗埋怨母亲太糊涂,这么个小把戏也识不破。后来多次都是这样,不问别的,只说:够吗”可知,第二空应填:写母亲多次给我”钱,只问“我”够不够。
由第⑦段“六十大几,母亲失语,每年我都要回去看望。她已说不成完整的话,只能说几个简单的词。一见面,冲我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可知,第三空应填:写母亲患失语症后的种种表现。
故解析为:“我”不怎么看得起母亲;写母亲多次给“我”钱,只问“我”够不够;写母亲患失语症后的种种表现
7.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解答此题,可以从选文第⑥段寻找解析。抓住“学好’等于指明了一条开阔而自律的前行之路,'甭惹事’等于避开了任何意外的伤害,平安地成长”就是前面两个字,也只理解为学习好,落得蹭蹬大半生而无所作为”这两句进行揣摩可知,“学好”既指要学好知识,更懂得自律,做好人。同时,“甭惹事”等干避开了任何意外的伤害,平安地成长。
故解析为:“学好”一是要学好知识,二是要走正道,做好人;“甭惹事”主要指安分守己,不招惹人,平安成长。
8.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这句话写的是母亲的动作,是她失语后见到“我”的情景。我们通过“冲我笑笑”“溢出了泪水”“呜呜地叫着”“往我怀里撞”等作描写,可以揣摩出母亲见到“我”兴奋、激动的心理,因为母亲生病说不出话但她又想急于表述的那种伤心和着急的心情。
故解析为:通过写母亲见到“我”时的一连串动作,写出了母亲的高兴与激动,以及因自己犯病而说不明白话的悲伤与着急等情感。
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对于本题的问题,解析不唯一。回答时,首先,表明观点态度。其次,再结合内容阐明理由。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不赞同,母亲并不是糊涂的,她只是让人看起来稍显糊涂,但她的内心却比谁都清澈透明,她只是将她的最深厦咸情深深地理在心底,不轻易言霞。“我”上小学时,母亲多次给“我”钱,只问“我”够不够,实际上,她知道“我”最需要什么,不让“我”有任何物质上的顾虑,即使在她失语生病时,她无法言语,只空开地就是一句:好!但“只有我能听出,这是她那句贤明的教诲的缩略,说全了该是:你学好了吗,惹事了吗”这些都是母亲贤明而不糊涂的证明。
故解析为:我赞同。母亲的“略显糊涂”表现在她少言寡语,性格内向;“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但她任劳任怨,在家里虽“只有做饭的份儿”,却毫无怨言;她心地善良,思想淳朴。儿子骗了她的钱,她一点也不相信,还反问:“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她关心和爱护孩子:母亲总是叮嘱我“学好,甭惹事”,在得失语症后仍不忘提醒父亲给“我”做饭。母亲将最深刻的情感蕴含在最质朴的言行中,恰是一种贤明。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洁白的栀子花
玛莎·阿伦邓笛(编译)
从我12岁那年起,每次我过生日的这一天,花店都会将一束洁白的栀子花送到我家。花是给我的,可给我送花的是谁,连花店跑腿的小伙计也说不知道。花束上没插贺卡,也没留便条,事后也没人打电话说自己是送花人。几次以后,我也不再去打听是谁送的花了,我只是快乐地看着它,嗅着它,这神秘、漂亮的花儿迷人地躺在粉红的包装纸里散发出醉人的香味。
但我心中一直在想象谁是送花给我的人。这个人,或许有点害羞,或许很有个性,不想让人知道身份,但不论是谁,肯定是喜欢我或对我心存感激的人。由于处于人生花季,最让我激动的想象是,送花人可能是个男孩,与我相识相知,或对我一见钟情。
我的妈妈也帮我猜想谁是送花人。她问我,有没有做过什么好事。她的话使我想到了邻居的太太,我放学回家,常碰到她从车上卸一大堆东西,而她的几个孩子则调皮地跑来跑去,我不是帮她搬东西,就是帮她照看孩子,防止他们跑到大路上去。我又想到路对面的一个老人,每年冬天都是我帮他取邮件,以免他经过台阶时滑倒。或许是他们中的一个送花给我表示感谢?
妈妈利用洁白的栀子花启发我的想象力,她希望她的孩子们想象力丰富,希望我们不但感受到她的爱,也能感受到别人甚至是全世界的爱。
我17岁那年,一个男孩伤了我的心。他最后一次给我打电话的那天晚上,我伤心地哭成了一个泪人。哭泣中,我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早晨醒来时,我看到梳妆台的镜子上妈妈用唇膏给我留下的一行字:“一道幸福之门关闭时,另一扇就会打开。”我看着这句话反复琢磨,并让它留在镜子上,一直到我从失恋中恢复过来,才将它擦掉。
但也有些伤痛是妈妈无法医治的。在我高中毕业前夕,爸爸突发心脏病去世了。我悲痛、害怕、绝望,对即将到来的测试及我期盼已久的舞会、话剧表演等各种庆祝毕业的活动失去了兴趣。我甚至不想报考我一直神往的远方的一所大学,而只想留在家里在本地一所大学读书,因为我觉得这样才有安全感。
妈妈尽管也悲痛欲绝,但还是没忘掉我的事。在爸爸去世前一天,她和我一起在商场买了一套连衣裙,是那种有着红白蓝三色的瑞士产的连衣裙,妈妈说我穿上它一定会成为舞会上的公主,但回到家我们发现营业员把尺寸搞错了。我们还没来得及去调换,第二天爸爸就去世了,后来我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而妈妈没忘记。在毕业舞会前一天,我在床头发现了已经调换过的连衣裙。
妈妈总是关心子女的感受。她让我们相信生活的美好,让我们在逆境中也能看到生活中的美,让我们觉得生活就像那束洁白的栀子花,漂亮、迷人、有生命力,还带着淡淡的香味和一丝丝的神秘。
我22岁那年,妈妈去世了,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花店不再给我送栀子花了。
10.你认为是谁给“我”送了十年的鲜花?请简述理由。
11.妈妈利用神秘人送来的栀子花,给了“我”怎样的人生启迪?
12.如何理解妈妈写的“一道幸福之门关闭时,另一扇就会打开”这句话?
13.文中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14.文章以“洁白的栀子花”为题有什么作用?
10.妈妈。结尾写到,妈妈去世后花店就不再给“我”送栀子花了,由此可知,这十年来,其实是妈妈一直在“我”生日那天给“我”送花。
11.启发“我”的想象力。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希望“我们”不但感受到她的爱,也能感受到别人甚至是全世界的爱。
12.示例:人生中的幸福之门有很多扇,不能因为某一扇关上了就失去生活的勇气,而要对人生充满信心,这样人生的另一扇幸福之门才会为你打开。
13.是一个有爱心、坚强乐观、热爱生活、富有教育智慧的人。
14.《洁白的栀子花》既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又象征妈妈美好的心灵;以此为题,使文章富有诗意,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思想倾向;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题往往是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虑,从重点语段、语句入手分析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理解句子要结合上下文,要抓关键词,抓修辞手法,从表述方式角度去分析。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掌握。步骤是一审清题干,二找与人物相关的事件或情节,分点进行概括,如果有侧面描写,不要漏掉,最后分点概括并分析。
(5)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步骤是,第一要明确标题的含义,即标题中词语的含义、概括的内容、点明的对象;第二拆解标题,确定题目关键字,第三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深层含义:一看是否运用修辞,二看是否双关,三看是否象征,四看内容,五看情感,六看线索;第四提炼整合解析。答题格式:表层含义(本文、文章内容等)+深层含义(情感,主题等)
10.最后一段说:我22岁那年,妈妈去世了,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花店不再给我送栀子花了。说明是妈妈给我送了10年的花。
故解析为:妈妈。结尾写到,妈妈去世后花店就不再给“我”送栀子花了,由此可知,这十年来,其实是妈妈一直在“我”生日那天给“我”送花。
11.第4段有原句:妈妈利用洁白的栀子花启发我的想象力,她希望她的孩子们想象力丰富,希望我们不但感受到她的爱,也能感受到别人甚至是全世界的爱。
故解析为:启发“我”的想象力。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希望“我们”不但感受到她的爱,也能感受到别人甚至是全世界的爱。
12.一道幸福之门,另一扇,这些字眼说明人生当中,幸福的门有很多扇,不能因为某一扇关闭就失去生活的勇气,要积极充满信心地生活。
故解析为:示例:人生中的幸福之门有很多扇,不能因为某一扇关上了就失去生活的勇气,而要对人生充满信心,这样人生的另一扇幸福之门才会为你打开。
13.妈妈请神秘人给我送花作生日礼物,一方面表明她对女儿的爱,同时也表明她的聪明:她这样做是希望女儿心存感激,热爱生活,希望女儿想象力丰富,我17岁失恋,母亲用字条安慰我,表明她的聪明智慧,爸爸去世,妈妈用她的柔情关心我。
故解析为:是一个有爱心、坚强乐观、热爱生活、富有教育智慧的人。
14.标题栀子花是全文叙事的线索,洁白表面是指栀子花的颜色,更是形容妈妈美好的心灵,这个题目新颖有诗情画意,有艺术感染力。
故解析为:《洁白的栀子花》既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又象征妈妈美好的心灵;以此为题,使文章富有诗意,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三、语言综合运用
15.某校九年级开展以“弘扬传统·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请写出一句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
(2)阅读下面材料,并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下面是中央电视台一则公益广告的截图
①等你长大了,妈妈就享福了。
②等你工作了,妈妈就享福了。
③等你结婚生子,妈妈就享福了。
④等我长大了,我让奶奶享福。
材料二:“父母最想要的是什么?”“最让父母伤心的话是什么?”某媒体对5家大规模养老院进行调查发现,92%的老人最想要的是跟儿女团聚,“你别管我”这句话最让父母伤心。
(3)通过参与这次“弘扬传统·孝敬父母”的活动,你将用哪些具体行动回报父母呢?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父母对孩子无限付出的爱;孩子没有完全认识父母的苦心;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仅是希望得以团聚。
(3)在家孝顺父母,不跟父母顶嘴;主动做家务,主动跟父母交流,多加沟通。
应用性默写;材料探究;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1)解答此题要结合主题“弘扬传统孝敬父母”活动要求,注意审题,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父爱”“母爱”,结合平时积累选择诗句或俗语即可。示例:母爱如水滔滔不绝,父爱如山延绵不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儿行千里母担忧。任选其一即可。
(2)做此类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一定要审查好材料中隐含的信息。材料一注意图表有一共同点,都出现了“享福”二字;从中可以看出从小到大,父母对孩子无限付出爱,孩子没有完全认识父母的苦心。材料二注意审查数据,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仅是得以团聚。结合两则材料的出研究结果:父母对孩子无限付出爱,孩子没有完全认识父母的苦心;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仅是得以团聚。
(3)对于开放性题目,只要按要求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在家孝顺父母,不跟父母顶嘴;主动做家务;主动多跟父母交流,多加沟通。
故解析为: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⑵父母对孩子无限付出的爱;孩子没有完全认识父母的苦心;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仅是希望得以团聚;
⑶在家孝顺父母,不跟父母顶嘴;主动做家务,主动跟父母交流,多加沟通。
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积累,根据题干找出相关诗句是答题关键;
⑵对于此材料题,做题时一定要明确题目要求,审查好材料中隐含的信息,注意调查数据从而按要求作答。
⑶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关键是学生要在“弘扬传统孝敬父母”的主题下答题,并能够看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告诉我们的道理。
16.亲情是人世间至美至纯的感情,“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为了感悟亲情,理解爱,学校准备开展一次主题为“亲情·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说文解字]其实,对于“爱”,我们的祖先早就有自己的理解。繁体的“爱”是由“爪(爫)”“秃宝盖(冖)”“心”“友”四部分组成。你认为古人对“爱”的理解是什么?
(2)[难忘一幕]在成长过程中,家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无不透露出对你的关爱。请你用一段话描绘一个展现亲情的感人细节,来表现爱的温暖。
(3)[心语一曲]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它有时在竹篱茅舍,有时在高楼华堂,只要有爱的地方就有家。同学们,你们感受到家里浓浓的爱了吗?请用饱含深情的话语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抒写对家的情感吧!
家,是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你一推开门就用香味把你紧紧来拥抱;家,是夜归时窗口亮起的灯,;家,,;家,是父亲下巴坚硬的胡须,扎得你脸颊发疼但心里乐开了花。
(1)示例:触动内心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2)示例:只记得那晚好冷,潮湿的空气中还夹杂着雨丝。下课铃一响,我便冲出教室,因为我快冻僵了。外面,黑黝黝一片,几棵落光了叶子的老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哦,那伫立在寒风中的身影,如青松,似翠柏……他在人群中竭力寻找着,任凭冷风掀起他的外衣,钻进他的裤腿。原来父亲知道我怕黑,又像小时候那样来接我了……
(3)瞬间驱散你独行的寂寞和奔波的疲惫;是母亲低回绵长的唠叨;你唯恐避之不及又深深迷恋回味不已
词义理解;续写式仿写;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⑴本题考查对汉字的赏析。根据“爱”繁体字的组成可知,这个字表明了要用真心对待朋友,要抓住志同道合的人的心。所以归结为:触动内心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⑵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述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题干的要求和提示,抓住细节描写,体现主题:爱的温暖。如:只记得那晚好冷,潮湿的空气中还夹杂着雨丝。下课铃一响,我便冲出教室,因为我快冻僵了。外面,黑黝黝一片,几棵落光了叶子的老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哦,那伫立在寒风中的身影,如青松,似翠柏……他在人群中竭力寻找着,任凭冷风掀起他的外衣,钻进他的裤腿。原来父亲知道我怕黑,又像小时候那样来接我了……
⑶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例句结构明确,易于理解,将“家”比喻成另外一种物体,结合物体的特性,体现主题即可。如:家,是瞬间驱散你独行的寂寞和奔波的疲惫;家是母亲低回绵长的唠叨;家,是你唯恐避之不及又深深迷恋回味不已
故解析为:⑴触动内心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⑵只记得那晚好冷,潮湿的空气中还夹杂着雨丝。下课铃一响,我便冲出教室,因为我快冻僵了。外面,黑黝黝一片,几棵落光了叶子的老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哦,那伫立在寒风中的身影,如青松,似翠柏……他在人群中竭力寻找着,任凭冷风掀起他的外衣,钻进他的裤腿。原来父亲知道我怕黑,又像小时候那样来接我了……⑶家,是瞬间驱散你独行的寂寞和奔波的疲惫;家是母亲低回绵长的唠叨;家,是你唯恐避之不及又深深迷恋回味不已
⑴本题考查对汉字的赏析。解答时要结合题干的提示,联系汉字的结构进行理解和分析。
⑵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述的能力。注意紧扣主题,抓住细节描写,语言流畅、生动、简洁。
⑶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答题时应注意仿写语句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述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谐调等。要求与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呼后应,句式统一,修辞相同,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一天,市民易先生看到一个小孩掉进池塘,不善游泳的他来不及脱衣服,就纵身跃进池塘将小孩救了上来。孩子平安无事,而当筋疲力尽的易先生被别人拖上岸时,孩子的妈妈却已经带着孩子离开了,连声“谢谢”都没说。易先生对此感到有些伤心。如果见到这位妈妈,你会这样对她说:阿姨,。(不超过60字)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没有那位先生的舍身相救,你的孩子就会性命难保。你是不是应该向他表示感谢呢?
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本题考查语言表述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对材料内容的审读,把握材料内容的主题,注意在劝告人时要有理有据,注意语气,说话要委婉。如:阿姨,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没有那位先生的舍身相救,你的孩子就会性命难保。你是不是应该向他表示感谢呢?
故解析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没有那位先生的舍身相救,你的孩子就会性命难保。你是不是应该向他表示感谢呢?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在解答时要注意语言简洁、连贯、得体,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语言,要紧扣材料的主题进行劝说。
18.在诗歌创作上,冰心受泰戈尔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对下面这首小诗,请从内容和形式上谈谈它的特点。
言论的花儿/开得愈大/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
从内容上看,告诉人们要脚踏实地,不要夸夸其谈,富有哲理;从形式上看,篇幅短小,语言形象、精练,对比鲜明。
把握诗歌主题;感悟诗歌的特点
从内容上看,这首小诗富有哲理,可透过花儿、果子的对比,理解其寓意;从形式上看,这首小诗篇幅短小,对比鲜明。
故解析为:从内容上看,告诉人们要脚踏实地,不要夸夸其谈,富有哲理;从形式上看,篇幅短小,语言形象、精练,对比鲜明。
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对诗词表述技巧的运用与把控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相关语句,提取相关信息;最后结合诗歌的写法,筛选并整合其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作答即可。
19.《散文诗二首》运用托物言情的方法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请你运用此法写一个片段,表述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不少于100字。
略
微写作(片断写作)
本题要求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个片段,表述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要选择故乡中有代表性的景物。如:村前的小河,村头的老槐树,炊烟等,既要对这些景物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也要有抒情。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述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7课《散文诗两首》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花瓣(biàn)匿笑(nì)沐浴(yù)摩擦(mó)
B.祷告(dǎo)并蒂(dì)摇摆(yáo)嗅觉(chòu)
C.倘若(tǎng)姊妹(zǐ)菡萏(dàn)攲斜(yī)
D.惊讶(yà)牛棚(péng)膝盖(xī)遮拦(zhē)
2.对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我暗暗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偷偷地笑)
B.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花带来的好兆头)
C.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倾斜,歪斜)
D.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了,愈下愈大。(停止不动)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交通监察部门加大了整治力度。
B.《金色花》描绘了儿童嬉戏的画面,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述了对母亲的感情。
C.春天的郑州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大批游客慕名前来。
D.爱心人士向山区学生捐赠了棉被、衣服和图书等生活用品。
4.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父亲对他的教育概括起来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
②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等几乎无所不精。
③父子俩在那里整整度过了四个月的旅游生活。
④白天他们或步行或骑马,徜徉于自然美景和人文胜景之间;晚上则是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美丽迷人的夜色。
⑤泰戈尔的成长经历启发我们:一个人的茁壮成长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⑥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就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
A.②①⑥④③⑤B.②①④③⑥⑤
C.①⑥④③⑤②D.①③④⑥②⑤
5.下列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色花》结尾处:“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一句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
B.《荷叶·母亲》一文重点写雨中的荷叶覆盖在莲花上面,这样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则是为了写母亲,揭示了“我”是雨打风摆动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突出了母亲对“我”的关爱,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
C.“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这句话告诉我们,“我”家中女孩多,祖父重男轻女,所以“我”在文中感到“烦闷”“不适意”。
D.课文所选的两首散文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都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想起母亲就想哭
①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的母亲。她的漂亮,当年没有察觉;她的贤惠,更没有体会。只觉得她太糊涂,甚至可以说是愚蠢。再就是,嘴太笨。不说跟外人说话了,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晚年她得了失语症,我一面心疼,一面又想,若她像我这样伶牙俐齿,虚说白道,什么病都可以得,也不会得这么个病。
②我家有些特殊,父亲在外省工作,每年只有短短的十几天假期,平日,家里是祖父祖母当家。母亲15岁嫁到我家,直到祖父母过世,一直是个小媳妇。祖父也有工作,在镇上的百货公司,家里实际当家的是祖母。祖母是继室,只比她大10岁,很严厉,说一不二,偶尔也会问我想吃什么,就让做顿什么,从来不会问她。她呢,只有做饭的份儿。这也是让我看不起的一个原因。
③上小学时,学校要个什么费用,多是跟祖父要,有时祖父不在家,也会跟母亲要。记得有次要买什么,三毛钱吧,我说五毛。母亲一面掏钱一面问:够吗?那一刻,一面后悔没有多说些,一面又暗暗埋怨母亲太糊涂,这么个小把戏也识不破。后来多次都是这样,不问别的,只说:够吗?
④大学毕业,迷上写作,有次在老家,要写篇散文,想写些小时候的事。便问母亲,当年我那样骗她,她就没一点感觉吗?我希望她说,她是感觉到了的,只是太爱我这个儿子,也就不点破。不料母亲瞪着那双美丽而略显痴愣的大眼,反问我: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弄得我一点情绪也没有,文章,只好不写了。
⑤上了中学离开家,每年只有假期才会回去。假期满了,临走的时候,不管给带什么好吃食,叮嘱的话只有一句:学好,甭惹事!晋南话,“甭惹事”读音如“baorasi”,听起来要多土有多土。这个时候,我常是脖子一拧,一脸的不屑。心想,“听党的话,报效祖国”,这样的话你不会说,“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这样的话也不会说吗?
⑥直到我经历种种磨难,一事无成而身心疲惫,有时间回味自己大半生得失的时候,才悟出母亲那“学好,甭惹事”的教诲,是多么的简要,多么的贤明。“学好”等于指明了一条开阔而自律的前行之路,“甭惹事”等于避开了任何意外的伤害,平安地成长。前有引导,后有护佑,怎么能成不了一个好人,成就一番事业呢?淳朴而真挚的情感,是与神明相通的。可惜我只记住了前面两个字,而忽略了后面三个字,就是前面两个字,也只理解为学习好,落得蹭蹬大半生而无所作为。
⑦六十大几,母亲失语,每年我都要回去看望。她已说不成完整的话,只能说几个简单的词。一见面,冲我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这个时候,我也忍不住流下泪来。撞上几下,抬起头,仰起脸,瞪着那双依然美丽却更显痴愣的大眼,撇撇嘴角,突兀地就是一句:好!明明该是一句问话,说出来却是感叹,只有我能听出,这是她那句贤明的教诲的缩略,说全了该是:你学好了吗?惹事了吗?这时我只有重重地说:妈,好着哩!她明白了我的意思,点点头。我扶她在沙发上坐下,此后她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听我和父亲谈话。隔上一会儿,她指指厨房,示意父亲,该给我做饭了。
⑧想想自己这一生,妻子儿女都没什么对不起的地方,最最对不起的,该是我那贤明而略显糊涂的母亲。
⑨如今我也老了,一想起母亲就想哭。
6.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表中的情节或“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
情节“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
写母亲“嘴太笨”,在家里没有地位
我"暗暗埋怨母亲的糊涂
“我”心疼母亲、心生愧疚
7.母亲最简单的话语常寄寓最深刻的情感和最质朴的人生哲理。史铁生的母亲总把“好好儿活”挂在嘴边,文中的母亲总把“学好,甭惹事”挂在嘴边。通读全文,分别说说“学好”和“甭惹事”各包含了怎样的意思。
8.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展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形象。本文中也有这种方法的使用,请从这个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的表述效果。
9.文章中评价母亲是一个“贤明而略显糊涂的母亲”,你是否赞同的观点?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洁白的栀子花
玛莎·阿伦邓笛(编译)
从我12岁那年起,每次我过生日的这一天,花店都会将一束洁白的栀子花送到我家。花是给我的,可给我送花的是谁,连花店跑腿的小伙计也说不知道。花束上没插贺卡,也没留便条,事后也没人打电话说自己是送花人。几次以后,我也不再去打听是谁送的花了,我只是快乐地看着它,嗅着它,这神秘、漂亮的花儿迷人地躺在粉红的包装纸里散发出醉人的香味。
但我心中一直在想象谁是送花给我的人。这个人,或许有点害羞,或许很有个性,不想让人知道身份,但不论是谁,肯定是喜欢我或对我心存感激的人。由于处于人生花季,最让我激动的想象是,送花人可能是个男孩,与我相识相知,或对我一见钟情。
我的妈妈也帮我猜想谁是送花人。她问我,有没有做过什么好事。她的话使我想到了邻居的太太,我放学回家,常碰到她从车上卸一大堆东西,而她的几个孩子则调皮地跑来跑去,我不是帮她搬东西,就是帮她照看孩子,防止他们跑到大路上去。我又想到路对面的一个老人,每年冬天都是我帮他取邮件,以免他经过台阶时滑倒。或许是他们中的一个送花给我表示感谢?
妈妈利用洁白的栀子花启发我的想象力,她希望她的孩子们想象力丰富,希望我们不但感受到她的爱,也能感受到别人甚至是全世界的爱。
我17岁那年,一个男孩伤了我的心。他最后一次给我打电话的那天晚上,我伤心地哭成了一个泪人。哭泣中,我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早晨醒来时,我看到梳妆台的镜子上妈妈用唇膏给我留下的一行字:“一道幸福之门关闭时,另一扇就会打开。”我看着这句话反复琢磨,并让它留在镜子上,一直到我从失恋中恢复过来,才将它擦掉。
但也有些伤痛是妈妈无法医治的。在我高中毕业前夕,爸爸突发心脏病去世了。我悲痛、害怕、绝望,对即将到来的测试及我期盼已久的舞会、话剧表演等各种庆祝毕业的活动失去了兴趣。我甚至不想报考我一直神往的远方的一所大学,而只想留在家里在本地一所大学读书,因为我觉得这样才有安全感。
妈妈尽管也悲痛欲绝,但还是没忘掉我的事。在爸爸去世前一天,她和我一起在商场买了一套连衣裙,是那种有着红白蓝三色的瑞士产的连衣裙,妈妈说我穿上它一定会成为舞会上的公主,但回到家我们发现营业员把尺寸搞错了。我们还没来得及去调换,第二天爸爸就去世了,后来我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而妈妈没忘记。在毕业舞会前一天,我在床头发现了已经调换过的连衣裙。
妈妈总是关心子女的感受。她让我们相信生活的美好,让我们在逆境中也能看到生活中的美,让我们觉得生活就像那束洁白的栀子花,漂亮、迷人、有生命力,还带着淡淡的香味和一丝丝的神秘。
我22岁那年,妈妈去世了,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花店不再给我送栀子花了。
10.你认为是谁给“我”送了十年的鲜花?请简述理由。
11.妈妈利用神秘人送来的栀子花,给了“我”怎样的人生启迪?
12.如何理解妈妈写的“一道幸福之门关闭时,另一扇就会打开”这句话?
13.文中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14.文章以“洁白的栀子花”为题有什么作用?
三、语言综合运用
15.某校九年级开展以“弘扬传统·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请写出一句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
(2)阅读下面材料,并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下面是中央电视台一则公益广告的截图
①等你长大了,妈妈就享福了。
②等你工作了,妈妈就享福了。
③等你结婚生子,妈妈就享福了。
④等我长大了,我让奶奶享福。
材料二:“父母最想要的是什么?”“最让父母伤心的话是什么?”某媒体对5家大规模养老院进行调查发现,92%的老人最想要的是跟儿女团聚,“你别管我”这句话最让父母伤心。
(3)通过参与这次“弘扬传统·孝敬父母”的活动,你将用哪些具体行动回报父母呢?
16.亲情是人世间至美至纯的感情,“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为了感悟亲情,理解爱,学校准备开展一次主题为“亲情·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说文解字]其实,对于“爱”,我们的祖先早就有自己的理解。繁体的“爱”是由“爪(爫)”“秃宝盖(冖)”“心”“友”四部分组成。你认为古人对“爱”的理解是什么?
(2)[难忘一幕]在成长过程中,家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无不透露出对你的关爱。请你用一段话描绘一个展现亲情的感人细节,来表现爱的温暖。
(3)[心语一曲]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它有时在竹篱茅舍,有时在高楼华堂,只要有爱的地方就有家。同学们,你们感受到家里浓浓的爱了吗?请用饱含深情的话语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抒写对家的情感吧!
家,是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你一推开门就用香味把你紧紧来拥抱;家,是夜归时窗口亮起的灯,;家,,;家,是父亲下巴坚硬的胡须,扎得你脸颊发疼但心里乐开了花。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一天,市民易先生看到一个小孩掉进池塘,不善游泳的他来不及脱衣服,就纵身跃进池塘将小孩救了上来。孩子平安无事,而当筋疲力尽的易先生被别人拖上岸时,孩子的妈妈却已经带着孩子离开了,连声“谢谢”都没说。易先生对此感到有些伤心。如果见到这位妈妈,你会这样对她说:阿姨,。(不超过60字)
18.在诗歌创作上,冰心受泰戈尔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对下面这首小诗,请从内容和形式上谈谈它的特点。
言论的花儿/开得愈大/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
19.《散文诗二首》运用托物言情的方法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请你运用此法写一个片段,表述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不少于100字。
解析解答部分
1.D
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A项,“瓣”应读“bàn”;B项,“嗅”应读“xiù”;C项,“攲”应读“qī”;D项,正确。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解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D
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ABC理解正确。D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3.B
搭配不当;用词不当
A项,否定不当,可将“不”删去;B项,正确;C项,搭配不当,可将“春天的郑州”改为“郑州的春天”;D项,归类不当,可将“和图书”删去。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归纳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找出病因。
4.A
句子排序
此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
A通读所有语句,了解语段主要是讲泰戈尔的成长经历及给我们的启示。据此确定最后一句应为⑤句,排除C项。介绍人物一般要先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据此可确定首句应为②句,排除D项。⑥句交代时间、地点、事件,应在④③句前面,排除B项。故解析为A项。
故解析为:A
此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顺序、逻辑顺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时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
5.C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借景抒情;体会情感态度
ABD表述正确。C从“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可以看出“祖父重男轻女”的表述不正确。原因就是错误的,因此结论“我”在文中感到“烦闷”“不适意”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我”在文中感到“烦闷”“不适意”是因为我看到莲花被风雨摧残,怜惜莲花。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6.“我”不怎么看得起母亲;写母亲多次给“我”钱,只问“我”够不够;写母亲患失语症后的种种表现
7.“学好”一是要学好知识,二是要走正道,做好人;“甭惹事”主要指安分守己,不招惹人,平安成长。
8.通过写母亲见到“我”时的一连串动作,写出了母亲的高兴与激动,以及因自己犯病而说不明白话的悲伤与着急等情感。
9.我赞同。母亲的“略显糊涂”表现在她少言寡语,性格内向;“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但她任劳任怨,在家里虽“只有做饭的份儿”,却毫无怨言;她心地善良,思想淳朴。儿子骗了她的钱,她一点也不相信,还反问:“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她关心和爱护孩子:母亲总是叮嘱我“学好,甭惹事”,在得失语症后仍不忘提醒父亲给“我”做饭。母亲将最深刻的情感蕴含在最质朴的言行中,恰是一种贤明。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做本题的答题步骤为: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根据问题筛选相应的答题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根据题目要求,对整合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组织成解析。
(2)此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有几种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根据要表述的思想感情、揣摩的写作目的理解词语。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重点句子的能力。这类题型应先找准赏析的角度,如修辞、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重点词语等;再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对于本题的问题,解析不唯一。回答时,首先,表明观点态度。其次,再结合内容阐明理由。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选文第①段说我“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的母亲”可据此归纳出第一空的解析:“我”不怎么看得起母亲。
由第③段“记得有次要买什么,三毛钱吧,我说五毛。母亲一面掏钱一面问:够吗那一刻,一面后悔没有多说些,一面又暗暗埋怨母亲太糊涂,这么个小把戏也识不破。后来多次都是这样,不问别的,只说:够吗”可知,第二空应填:写母亲多次给我”钱,只问“我”够不够。
由第⑦段“六十大几,母亲失语,每年我都要回去看望。她已说不成完整的话,只能说几个简单的词。一见面,冲我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可知,第三空应填:写母亲患失语症后的种种表现。
故解析为:“我”不怎么看得起母亲;写母亲多次给“我”钱,只问“我”够不够;写母亲患失语症后的种种表现
7.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解答此题,可以从选文第⑥段寻找解析。抓住“学好’等于指明了一条开阔而自律的前行之路,'甭惹事’等于避开了任何意外的伤害,平安地成长”就是前面两个字,也只理解为学习好,落得蹭蹬大半生而无所作为”这两句进行揣摩可知,“学好”既指要学好知识,更懂得自律,做好人。同时,“甭惹事”等干避开了任何意外的伤害,平安地成长。
故解析为:“学好”一是要学好知识,二是要走正道,做好人;“甭惹事”主要指安分守己,不招惹人,平安成长。
8.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这句话写的是母亲的动作,是她失语后见到“我”的情景。我们通过“冲我笑笑”“溢出了泪水”“呜呜地叫着”“往我怀里撞”等作描写,可以揣摩出母亲见到“我”兴奋、激动的心理,因为母亲生病说不出话但她又想急于表述的那种伤心和着急的心情。
故解析为:通过写母亲见到“我”时的一连串动作,写出了母亲的高兴与激动,以及因自己犯病而说不明白话的悲伤与着急等情感。
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对于本题的问题,解析不唯一。回答时,首先,表明观点态度。其次,再结合内容阐明理由。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不赞同,母亲并不是糊涂的,她只是让人看起来稍显糊涂,但她的内心却比谁都清澈透明,她只是将她的最深厦咸情深深地理在心底,不轻易言霞。“我”上小学时,母亲多次给“我”钱,只问“我”够不够,实际上,她知道“我”最需要什么,不让“我”有任何物质上的顾虑,即使在她失语生病时,她无法言语,只空开地就是一句:好!但“只有我能听出,这是她那句贤明的教诲的缩略,说全了该是:你学好了吗,惹事了吗”这些都是母亲贤明而不糊涂的证明。
故解析为:我赞同。母亲的“略显糊涂”表现在她少言寡语,性格内向;“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但她任劳任怨,在家里虽“只有做饭的份儿”,却毫无怨言;她心地善良,思想淳朴。儿子骗了她的钱,她一点也不相信,还反问:“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她关心和爱护孩子:母亲总是叮嘱我“学好,甭惹事”,在得失语症后仍不忘提醒父亲给“我”做饭。母亲将最深刻的情感蕴含在最质朴的言行中,恰是一种贤明。
10.妈妈。结尾写到,妈妈去世后花店就不再给“我”送栀子花了,由此可知,这十年来,其实是妈妈一直在“我”生日那天给“我”送花。
11.启发“我”的想象力。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希望“我们”不但感受到她的爱,也能感受到别人甚至是全世界的爱。
12.示例:人生中的幸福之门有很多扇,不能因为某一扇关上了就失去生活的勇气,而要对人生充满信心,这样人生的另一扇幸福之门才会为你打开。
13.是一个有爱心、坚强乐观、热爱生活、富有教育智慧的人。
14.《洁白的栀子花》既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又象征妈妈美好的心灵;以此为题,使文章富有诗意,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思想倾向;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题往往是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虑,从重点语段、语句入手分析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理解句子要结合上下文,要抓关键词,抓修辞手法,从表述方式角度去分析。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掌握。步骤是一审清题干,二找与人物相关的事件或情节,分点进行概括,如果有侧面描写,不要漏掉,最后分点概括并分析。
(5)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步骤是,第一要明确标题的含义,即标题中词语的含义、概括的内容、点明的对象;第二拆解标题,确定题目关键字,第三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深层含义:一看是否运用修辞,二看是否双关,三看是否象征,四看内容,五看情感,六看线索;第四提炼整合解析。答题格式:表层含义(本文、文章内容等)+深层含义(情感,主题等)
10.最后一段说:我22岁那年,妈妈去世了,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花店不再给我送栀子花了。说明是妈妈给我送了10年的花。
故解析为:妈妈。结尾写到,妈妈去世后花店就不再给“我”送栀子花了,由此可知,这十年来,其实是妈妈一直在“我”生日那天给“我”送花。
11.第4段有原句:妈妈利用洁白的栀子花启发我的想象力,她希望她的孩子们想象力丰富,希望我们不但感受到她的爱,也能感受到别人甚至是全世界的爱。
故解析为:启发“我”的想象力。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希望“我们”不但感受到她的爱,也能感受到别人甚至是全世界的爱。
12.一道幸福之门,另一扇,这些字眼说明人生当中,幸福的门有很多扇,不能因为某一扇关闭就失去生活的勇气,要积极充满信心地生活。
故解析为:示例:人生中的幸福之门有很多扇,不能因为某一扇关上了就失去生活的勇气,而要对人生充满信心,这样人生的另一扇幸福之门才会为你打开。
13.妈妈请神秘人给我送花作生日礼物,一方面表明她对女儿的爱,同时也表明她的聪明:她这样做是希望女儿心存感激,热爱生活,希望女儿想象力丰富,我17岁失恋,母亲用字条安慰我,表明她的聪明智慧,爸爸去世,妈妈用她的柔情关心我。
故解析为:是一个有爱心、坚强乐观、热爱生活、富有教育智慧的人。
14.标题栀子花是全文叙事的线索,洁白表面是指栀子花的颜色,更是形容妈妈美好的心灵,这个题目新颖有诗情画意,有艺术感染力。
故解析为:《洁白的栀子花》既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又象征妈妈美好的心灵;以此为题,使文章富有诗意,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15.(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父母对孩子无限付出的爱;孩子没有完全认识父母的苦心;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仅是希望得以团聚。
(3)在家孝顺父母,不跟父母顶嘴;主动做家务,主动跟父母交流,多加沟通。
应用性默写;材料探究;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1)解答此题要结合主题“弘扬传统孝敬父母”活动要求,注意审题,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酸雾捕集罩课程设计
- 网站设计课程设计登录
- 莴笋收割课程设计意图
- 小学数学兴趣班课程设计与计划
- 音乐喷泉课程设计论文
- 网店装修课程设计
- 液路系统 课课程设计
- 压片器课程设计
- 铁道工程课程设计
- 送喵喵机的课程设计
- 林区防火专用道路技术规范
- 2023社会责任报告培训讲稿
- 2023核电厂常规岛及辅助配套设施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8部分 保温及油漆
- 2025年蛇年春联带横批-蛇年对联大全新春对联集锦
- 表B. 0 .11工程款支付报审表
- 警务航空无人机考试题库及答案
- 空气自动站仪器运营维护项目操作说明以及简单故障处理
- 新生儿窒息复苏正压通气课件
- 法律顾问投标书
- 班主任培训简报4篇(一)
- 成都市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