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_第1页
陕西省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_第2页
陕西省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_第3页
陕西省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_第4页
陕西省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陕西省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陕西省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谎言源于古代巫文化,本指古代巫师、方士等以谶术所作的预言。从先秦起,谶言在历史故事中已多有记载。到了明清时期,谶言被广泛运用于小说叙事中,它在文学创作中有逃避文字狱的特殊作用,是这一时期独具特色的叙事方式。

《红楼梦》多以诗词的形式来预示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即诗谶。小说中最大的一个谶是在第五回贾宝玉游太虚幻境时,看到了金陵十二钗图册和判词以及“红楼梦曲”,大篇幅的谶词中暗藏了贾府中主要女性的悲剧结局以及这个大家族分崩离析的兆示,类似整部《红楼梦》的结构框架,只是表述得十分含蓄,需要读者从后面的情节中去细品。

另外小篇幅的诗谶散落在各个回目之中,随意穿插。如第二十二回宝钗过生日,元妃从宫中差人送出一个灯谜来,猜着后大家再制一个送进去。迎春写的是“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宝钗写的是“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说的实际上是各自的性格和归宿,迎春遇上“中山狼”后,便离黄泉之路不远,灯谜中隐喻了她一生的遭际;宝钗则是夫妻分离后孤独守寡,日日煎熬。这一回的回目是“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将几个姑娘的命数暗藏在灯谜之中,安排十分巧妙。另外在第七十回也有类似的情节,姐妹们写咏絮词,探春写的是“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暗含探春远嫁的命运,跟第五回中的判词相呼应。

《红楼梦》中的谶除了主要以诗词的形式出现,也有少量图谶,即以图画配上含有诗词隐语式的文字来预测人物的命运,如十二钗的判词均配有图。也有单独以图作谶的,如宝钗的金锁上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文字图案。谶言在《红楼梦》中构成一个系统的结构,从内部推动情节的发展,对结局进行暗示和隐喻,以预言出现,以应验结尾;另一方面,亦是借助神的力量,对世人的劝诫、警示和点化。

红楼谶的独创性在于谶语不再仅仅作为悬念和伏线,而是与人物的性格相结合,使每个人的谶语都成了一首美妙的诗作。如香菱的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史湘云的判词“湘江水逝楚云飞”,都充满了美感,表现了曹雪芹对女儿的美的赞颂。谶言和诗营造出的艺术境界更是别具特色,假如没有谶的暗示,《葬花吟》的魅力便会大减,读者无法感知到其中的隐喻,语言便不再令人伤痛和动容,当“葬花”的凄凉和“埋香”的雅致与诚言合二为一时,《葬花吟》才显出它的生命力来,它的意境才是最独特的。

《红楼梦》中的谶多是隐蔽式、不明朗的暗谶,如有以小说中的戏曲情节来暗示人物命运的,如元妃省亲时点了四出戏,从脂砚斋批注看,《一捧雪》是伏了贾府的败落,《长生殿》是伏了元妃之死,《邯郸梦》是伏了甄宝玉的送玉,《牡丹亭》是伏了黛玉的死,可见小说中的每一个布局都有的用意。另外也有以环境和景物来作预示的,如七十九回紫菱洲的寥落之景,是以淡淡的笔触,带出一种模糊的凶兆,兆示着不仅迎春会离去,大观园中的每一个女儿都会离去,宝玉所感伤的是大观园失落的感伤,也是青春繁华失落的感伤。

除此之外,《红楼梦》的叙事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反谶现象,即预言和应验并不彼此相对,而是背道而驰。如薛宝钗的金锁上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文字,但她的命运却是被抛弃,独守空闺,完全向着另一个的方向行进。反谶以出乎意料的力量,利用预言和结果的巨大反差所形成的冲击力,获得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小说的结构不落入俗套,而读者亦感觉更加有趣味性。选择反谶以反说正,更让人感受到命运的无力感。

谶言本身给人虚空的感受,谶言在虚无之外留下模糊的指向性,似乎在冥冥之中已被命定,缓缓带出《红楼梦》“人生如梦”的主题。曹雪芹深深的宿命论覆盖到每一个人物身上,使《红楼梦》成为了一部祭奠女性美的凋零和毁灭的作品,表现生命由盛而衰的本质;而所有人不能理解和掌控的一切都被归咎于命运的齿轮,家族之哀也隐藏在家国之哀中,被洪流冲散了。

事实上,《红楼梦》的主题自始至终都是通过家族的兴衰表现封建社会土崩瓦解的到来,这是明清之际的社会性忧虑。曹雪芹处清朝乾隆时期,前期家族盛大,受皇恩庇护,见识了生命的最繁华;直至家族败落,又穷困潦倒到极致,看到了生命的最衰败。因此他得以更冷静地观察社会,透过浮华看到宿命的征兆。在小说中每一个谶的运用都有其道理所在,对情节的发展和整部作品的主旋律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摘编自徐雅萍《<红楼梦>中的谶言艺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谶言源于古代巫文化,有预言的含义,其发源于先秦时期的历史故事,对彼时逃避文字狱起到特殊作用。

B.文学作品中谶言表述得十分含蓄,同时也是借助神的力量,对世人的劝诫、警示和点化,暗含写作意图。

C.《红楼梦》中的谶言不仅与文本完美结合,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安排,而且在结构和主题方面也加以影响。

D.反谶现象存在于《红楼梦》的叙事中,以预言和应验的反差,形成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赋予小说独特魅力。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红楼梦》第五回中金陵十二钗图册和判词以及“红楼梦曲”直接预示了贾府众女眷的悲剧结局。

B.《红楼梦》中运用了大量的谶言,典型的有诗谶、戏谶和谜谶等,可以推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

C.曹雪芹对谶言独具匠心的运用,使《红楼梦》语言更能表现美的同时,也可以成为探佚之后情节或结局的重要材料。

D.史湘云的判词“湘江水逝楚云飞”、林黛玉自吟的《葬花吟》皆是人物悲剧命运的暗示,也充满了美感。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本文论述了《红楼梦》中谶言的多种表现形式、独创性使用和对《红楼梦》主题的渗透作用。

B.本文论述红楼谶的不同表现形式时,既通过举例论证来印证观点,又有对其艺术效果和内容结构方面作用的评价。

C.本文最后一段对曹雪芹人生经历简明概要的交代,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红楼梦》中谶言给人虚空感受的原因。

D.香菱和史湘云的判词主要是为了证明红楼谶隐蔽、不明朗的特点和其作为悬念和伏线的作用。

1.C

2.A

3.D

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艺理论、文学评价类;论点、论证方法;论证的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解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1.A.“其发源于先秦时期的历史故事,对彼时逃避文字狱起到特殊作用”错。根据“从先秦起,谶言在历史故事中已多有记载”“到了明清时期……它在文学创作中有逃避文字狱的特殊作用,是这一时期独具特色的叙事方式”可知,“发源于先秦时期的历史故事”于原文无据,是不合理推断;逃避文字狱作用特定存在于明清时期,不是先秦时期谶言起到的作用。B.“文学作品中”“同时也是借助神的力量,对世人的劝诫、警示和点化”错误,范围扩大,原文讲的是《红楼梦》,而不是所有文学作品的谶言都借助神的力量对世人进行警戒点化。

C.正确。

D.“形成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理解错误。根据文中“反谶以出乎意料的力量……使小说的结构不落入俗套”可知是以预言和现实的反差来形成小说独特的结构魅力,而不是形成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故解析为:C。

2.A.“第五回中金陵十二钗图册和判词以及‘红楼梦曲’直接预示了贾府众女眷的结局”曲解文意,结合“大篇幅的谶词中暗藏了贾府中主要女性的悲剧结局以及这个大家族分崩离析的兆示。类似整部《红楼梦》的结构框架,只是表述得十分含蓄”“另外小篇幅的诗谶散落在各个回目之中,随意穿插”等分析,原文只是说“暗藏”“表述得十分含蓄”等,不是“直接预示”。故解析为:A。

3.D.“为了证明红楼谶隐蔽、不明朗的特点和其作为悬念和伏线的作用”错误,由“红楼谶的独创性在于谶语不再仅仅作为悬念和伏线,而是与人物的性格相结合,使每个人的谶语都成了一首美妙的诗作”可知,句意的重心在“而是”后面的文字,即香菱和史湘云的判词主要是为了证明”与人物的性格相结合,使每个人的谶语都成了一首美妙的诗作”。故解析为: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ChatGPT全称为“ChatGenerativePre-trainedTransformer”(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是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推出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使用了Transformer神经网络架构,这是一种用于处理序列数据的模型,拥有语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尤其是它会通过连接大量的语料库来训练模型,这些语料库包含了真实世界中的对话,使得ChatGPT具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的能力,做到以与人类几乎无异的聊天场景进行交流。ChatGPT不单是聊天机器人,还能进行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等任务。

(摘编自《百度百科》ChatGPT词条)

材料二

2023年2月10日,南方周末记者与ChatGPT进行了一场对话。ChatGPT已经拥有了强大的中文表述功能,逐条输入问题,它可以完整、逻辑清晰地回答问题。以下是对话内容(节选):

南方周末:你现在这么强大,会让哪些领域的人失业?

ChatGPT:我的强大不会直接导致任何领域的人失业。AI(人工智能)技术在某些领域中可以帮助提高效率,但同时也可能对一些传统的工作角色造成影响。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工作机会也会出现,并补充可能因AI技术的应用而减少的工作。在未来,AI技术将在很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它不会完全取代人力,而是和人力相结合,以提高效率和创造更多机会。因此,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够在AI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人力和AI的关系,它不会对就业市场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摘编自《“请不要对我有过高的期望,我仅是一个AI模型”——对话ChatGPT》,《南方周末》2023年2月)

材料三

虽然ChatGPT具有优异的对话性能,但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对于自然语言的理解,除了依靠语言内部各种关系的知识之外,还需要依靠外部物理世界、外部精神世界和外部社会历史世界等背景知识。自然语言文本在人脑中与外部的客观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复杂联系不仅以语言数据中的符号形式表现出来,还具有更深入的心理感情表征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然而,ChatGPT使用生成式预训练模型从大规模语言数据中获取的大量参数,基本上都是基于自然语言数据的参数,还没有这些语言数据与语言外部的客观世界的千丝万缕联系的参数。所以,我们认为,ChatGPT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已经具有强大的处理人类语言数据的能力,但是它处理外在世界的普通常识以及社会历史背景的能力还十分有限。从本质上说,ChatGPT具备的智能还不是完善的人类智能,只是初级阶段的人类智能。

(摘编自《从图灵测验到ChatGPT——人机对话的里程碑及启示》,《语言战略研究》2023年2月)

材料四

从ChatGPT现有能力来看,它还有很多局限。即使是它能够替代的那些工作,也并不是所有职位都可以被替代。它仍需要人来控制和下达指令,人工智能仍是以人为中心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AI和ChatGPT还在发展,在不断成长中,它可能在已经触及的领域发挥更大的影响,同时将触角深入一些新的领域。

面对ChatGPT,人类不需要恐慌。在人类历史长河里,机器替代人由来已久。但人类从来没有被完全替代,反而利用机器使自身生活更加美好。但人类需要警惕,在ChatGPT触及以及未触及的领域,人类需要更多发挥自身优势。

人类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创新、发明新技术和解决问题,这是ChatGPT所无法取代的。如果没有人的参与,ChatGPT无法进行从无到有的创新和创造。虽然ChatGPT可以处理自然语言并与人类进行交互,但它无法感受到快乐、悲伤、恐惧或爱,也就无法理解和回应情感上的需求。

社会中每个岗位不仅有工作内容,还有与之相匹配的责任感,劳动者不仅要按时完成工作,还要对其工作负起责任,而ChatGPT显然无法对其所完成的工作负责,相反,它的工作责任会落在人的身上。人类有时会依赖经验和直觉做出决策,或者考虑道德和伦理原则,这也是ChatGPT无法实现的。

(摘编自《ChatGPT可能替代谁的工作》,《第一财经》2023年2月)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虽然ChatGPT功能强大,但它本质上仍然是人工智能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应用。

B.ChatGPT已经拥有强大的中文表述功能,它可以完整、逻辑清晰地回答逐条输入的问题。

C.人类对于自然语言的理解主要依靠外部物理世界、精神世界和社会历史世界等背景知识。

D.ChatGPT在不断成长中可能在已经触及的领域扩大影响,同时将触角深入一些新的领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由于使用了Transformer神经网络架构,ChatGPT能做到以与人类几乎无异的聊天场景进行交流。

B.虽然ChatGPT可以帮助提高某些领域的效率,但同时也可能会对一些传统的工作角色造成影响。

C.自然语言文本在人脑中与外部客观世界的紧密联系具有更深入的心理感情表征以及社会文化背景。

D.人类应该正确处理和ChatGPT的关系,加深认识,合理利用。

6.面对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人类不必恐慌但应警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4.C

5.A

6.①人类具有创新能力,可以理解和回应情感,能够承担责任,依据经验直觉或伦理道德进行决策。②ChatGPT具备的只是初级阶段的人类智能,即使是它能够替代的那些工作,也仍需人类的干预。③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技术会带来新的工作机会并补充可能因AI技术的应用而减少的工作岗位。

新闻报刊、对话访谈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评价相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解答时要认真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4.C.“主要依靠”错。材料三“人类对于自然语言的理解,除了依靠语言内部各种关系的知识之外,还需要依靠外部物理世界、外部精神世界和外部社会历史世界等背景知识”是说,人类对于自然语言的理解既要依靠语言内部各种关系的知识,也要依靠外部物理世界、外部精神世界和外部社会历史世界等背景知识。故解析为:C。

5.A.“由于使用了Transformer神经网络架构”错。由材料一原文“使用了Transformer神经网络架构,这是一种用于处理序列数据的模型,拥有语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尤其是它会通过连接大量的语料库来训练模型,这些语料库包含了真实世界中的对话,使得ChatGPT具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的能力,做到以与人类几乎无异的聊天场景进行交流”可知,原因是使用了Transformer神经网络架构并通过连接大量的语料库来训练。故解析为:A。

6.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材料四“人类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创新、发明新技术和解决问题,这是ChatGPT所无法取代的”“虽然ChatGPT可以处理自然语言并与人类进行交互,但它无法感受到快乐、悲伤、恐惧或爱,也就无法理解和回应情感上的需求”“社会中每个岗位不仅有工作内容,还有与之相匹配的责任感,劳动者不仅要按时完成工作,还要对其工作负起责任,而ChatGPT显然无法对其所完成的工作负责”“人类有时会依赖经验和直觉做出决策,或者考虑道德和伦理原则,这也是ChatGPT无法实现的”可知,人类具有创新能力,可以理解和回应情感,能够承担责任,依据经验直觉或伦理道德进行决策。结合材料三“ChatGPT具备的智能还不是完善的人类智能,只是初级阶段的人类智能”及材料四“从ChatGPT现有能力来看,它还有很多局限。即使是它能够替代的那些工作,也并不是所有职位都可以被替代。它仍需要人来控制和下达指令,人工智能仍是以人为中心的”可知,ChatGPT具备的只是初级阶段的人类智能,即使是它能够替代的那些工作,也仍需人类的干预。

结合材料二“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工作机会也会出现,并补充可能因AI技术的应用而减少的工作。在未来,AI技术将在很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它不会完全取代人力,而是和人力相结合”可知,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技术会带来新的工作机会并补充可能因AI技术的应用而减少的工作岗位。

故解析为:①人类具有创新能力,可以理解和回应情感,能够承担责任,依据经验直觉或伦理道德进行决策。②ChatGPT具备的只是初级阶段的人类智能,即使是它能够替代的那些工作,也仍需人类的干预。③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技术会带来新的工作机会并补充可能因AI技术的应用而减少的工作岗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晓风杨柳

唐弢

柳枝一弯弯地划着东方正在发白的天空,像是无数灰白的眼睛,在黑夜里张望着,俯临着。

陶渊明昨晚胡思乱想了一夜,一点也没有睡好,这时才觉得有点朦胧,然而给那跷石板的声音惊醒了。他索性从床上缓缓地竖起上身,披上了上衣。

“唉!唉!寄奴,但愿这不是事实呵!”

隔壁传来一阵鼾声。

还想……那个浓眉毛,阔下巴,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渊明记忆里浮了上来。他恍然记起二十年前,在镇北将军的幕里,和这个黑而且丑的面孔是同事,这个人非常会说话,会钻营,成天和这个那个忙着什么,从来不见他发过火。闲来就擎着一本相书,因此也很喜欢批评别人的眉毛生得太低、鼻子太尖、口腔不应该那么小之类的话头。他能喝几杯酒,和自己倒还相得。自从抛弃宦海生涯,就一直没有想起他,他升了官,发了财,因此心里对他越发淡漠了。虽然听说他颇有异志,终以为未必是事实。三年前他收复关中,朝廷很有中兴的气象,自己高兴得很,本想北上游历一转,谁知……

“唉!唉!但愿这不是事实呵!”

“刘寄奴不会做皇帝吧?”

院子静悄悄的,石板地偶然有飞鸟的影子掠过,那只黑狗已经跑得不知去向,风吹着柳树,时时落下一瓣两瓣枯叶来。他踱到板门边喊:“阿舒!”

廊屋里走出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来,瘦长个子,被太阳炙黑了的脸孔,带着忧郁的表情,他垂着手,很恭敬地问:“爹有什么吩咐?”

渊明挥了挥手说:“没有什么。”

“赵家伯父昨天差人来说,请你今天去喝酒。”

……

渊明正在赵家喝酒。

“变了变了!县里出了告示啦!”阿宣满头大汗地跑了进来,喘息着说。

“什么?”大家合口问。

“唉!”阿宣学着渊明的样子,长长地叹了口气,接着说:“县里出了告示,说是宋王登了大宝,大赦天下。现在得叫做大宋永初元年七月了。”

他说着回过头来,向着渊明:“是永久的永,起初的初。”

……

亥时了,陶宅里还没有熄灯。渊明坐在床沿上,疲乏而又忧郁,眼睛深深地陷了进去。身边放着一只竹箧,他好像在整理什么,脸色是那么枯黄,刻板,仿佛病酒的样子,使人看不出一点活气来。

菜油灯点了半夜,那一点黄豆似的火焰,寂寞地泛出了幽绿的颜色。

“唉!”渊明长叹一声。

窗外的月光晶莹地照着,院子里像是洒了水。

“我们现在都是遗民了。”过了一会,渊明放下手里的诗稿,叹气说。

“怎样啦,遗民?我们不再照旧活下去了吗?”阿通问。

“活是总得活下去的。”阿雍参加了意见。

“不过,”渊明说,声音似乎有点嘶哑。“要是我当年不曾辞官……要是我现在还年青……唉!唉!”

“你看见告示上还说些什么?”渊明看着刚进来的第二个儿子问。

“这个,”阿宣想了想说,“我记不清楚了,但现在就得叫做大宋永初元年七月,却是千真万确,一点也不会错的。”

“亡了国,我们不食宋粟,我们到南山采薇去,大家做伯夷,做叔齐。”阿端跑进来说。

“唉!你的话说得活像爸爸。”阿通批评。

“我们要淡泊,要清静无为,不要去管这些俗事,我们得学老聃。”这回是阿雍的意见。

“唉!你的还要像……”阿宣说,“不过,顶好是去请和尚拜几天忏,或者来一个什么法会,祈祷祈祷,救救国家。可惜慧远法师涅槃了。”

“畜生!”渊明厉声喝道,“不要胡说。”

阿宣吃了一惊。

“年青人应该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留得身后的名声。”渊明解释着。

“留名声的事情,”阿宣说,“得让大哥去干,我不该抢先。兄弟要友爱,谦让,爹说过的。”

“但是,”阿舒嗫嚅着,“我的身体不行,不及二弟结实。近来还有点神经衰弱。”

“唉!你们都去睡觉吧!”渊明说。

大家一哄而散以后,房间里又开始沉寂了。灯光更加暗下去,蚊虫唱着歌,蝎子偷偷地爬出来,在泥壁上布好阱。

渊明搔着脚趾,默默地,兀自生着气。他觉得人类是没有理智,没有情感,蠢过于一切生物的东西。他悲愤,愧悔。那个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他的眼前晃动,摇摆,再也驱不走。忽然变成了青面獠牙,伸出鸡爪似的两手,把他的儿子一个个抓去了,他们柔弱得像羔羊,一点也没有反抗。渊明感到一阵内疚。他定定神,在案头坐下了,摊开诗稿,心里一片乱麻。

但终于动起笔来,这一晚,他写了不少诗。写了《述酒》,写了《咏荆轲》,一直写到寅时尽头,还不曾停笔,呵欠已经打了几十回,然而他想:“我还得写下去,我得留一点教训,我要写到天明。”

杨柳枝叶里萧萧地吹起了一阵晓风。

一九三六年五月二日(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文章首尾两段都写道晓风、杨柳,渲染了凄凉冷清的氛围,烘托了人物心理,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B.文中通过渊明对“二十年前”刘裕的回忆,表现了刘裕能说会道、善于钻营、热衷交际的性格特点。

C.“蚊虫唱着歌,蝎子偷偷爬出来,在泥壁上布好阱。”此处景物描写与陶渊明此时的恐惧心理相吻合。

D.本文围绕刘裕篡夺东晋政权的史实,虚构了陶渊明的言行和心理,赋予历史人物以新的思想内涵。

8.小说用了较长的篇幅写陶渊明与几个儿子的对话,请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9.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陶渊明:“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篇小说就塑造了一个并非恬淡退隐的陶渊明形象,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7.A

8.①展示了陶渊明几个儿子不同的性格特点。②儿子们的很多话其实正是陶渊明平常爱说的话,从侧面表现了陶渊明的形象,是他思想性格的反映。③为下文儿子被害的幻觉埋下伏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9.①小说虽然写的是陶渊明晚年的事情,这时他已经归隐田园,但仍关注时局,为国家命运而忧虑;②表现出其内心深处具有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③陶渊明对篡夺政权的刘裕极端愤慨,在深深的绝望中拿起笔来,用写诗的方式进行反抗。这些都能说明陶渊明并非完全是一个恬淡退隐的人。

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欣赏文本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述艺术;中国现当代小说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相关情节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该情节在文中的位置以及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加以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对人物的相关描写进行分析。

7.A.“暗示了小说的主题”错。小说塑造了一个为国家命运忧虑的陶渊明形象,首尾的晓风、杨柳的景物描写,主要是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理的作用,没有暗示主题。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相关情节作用的分析能力。

结合“县里出了告示,说是宋王登了大宝,大赦天下。现在得叫做大宋永初元年七月了”“我们现在都是遗民了”可知,通过对话强调了刘裕篡位的事实;“‘唉!’阿宣学着渊明的样子,长长地叹了口气”“‘怎样啦,遗民?我们不再照旧活下去了吗?’阿通问”“‘亡了国,我们不食宋粟,我们到南山采薇去,大家做伯夷,做叔齐。’阿端跑进来说”展示了陶渊明几个儿子不同的性格特点。结合“‘亡了国,我们不食宋粟,我们到南山采薇去,大家做伯夷,做叔齐。’阿端跑进来说”“‘我们要淡泊,要清静无为,不要去管这些俗事,我们得学老聃。’这回是阿雍的意见”可知,儿子们的很多话其实正是陶渊明平常爱说的话,从侧面表现了陶渊明的形象,是他思想性格的反映。

陶渊明与几个儿子的对话,既有父子之间的亲情,也有陶渊明对儿子的失望,“畜生!”“不要胡说。”渊明厉声喝斥阿宣,为下文“忽然变成了青面獠牙,伸出鸡爪似的两手,把他的儿子一个个抓去了,他们柔弱得像羔羊,一点也没有反抗”写儿子被害的幻觉埋下伏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故解析为:①展示了陶渊明几个儿子不同的性格特点。②儿子们的很多话其实正是陶渊明平常爱说的话,从侧面表现了陶渊明的形象,是他思想性格的反映。③为下文儿子被害的幻觉埋下伏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9.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结合“还想……那个浓眉毛,阔下巴,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渊明记忆里浮了上来”“刘寄奴不会做皇帝吧?”“我们现在都是遗民了”“你看见告示上还说些什么?”可知,小说虽然写的是陶渊明晚年的事情,这时他已经归隐田园,但仍关注时局,为国家命运而忧虑;结合“年青人应该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留得身后的名声”可知,小说中写陶渊明教训儿子要“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表现出其内心深处具有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结合“唉!唉!但愿这不是事实呵!”“写了《述酒》,写了《咏荆轲》,一直写到寅时尽头,还不曾停笔”可知,陶渊明对篡夺政权的刘裕极端愤慨,在深深的绝望中拿起笔来,用写诗的方式进行反抗。这些都能说明陶渊明并非完全是一个恬淡退隐的人。

故解析为:①小说虽然写的是陶渊明晚年的事情,这时他已经归隐田园,但仍关注时局,为国家命运而忧虑;②表现出其内心深处具有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③陶渊明对篡夺政权的刘裕极端愤慨,在深深的绝望中拿起笔来,用写诗的方式进行反抗。这些都能说明陶渊明并非完全是一个恬淡退隐的人。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9.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人。韩鸿为使者,使持节,降河北,人为言:“吴子颜,奇士也,可与计事。”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汉遂斩幽州牧苗曾,上以禹为知人。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被甲持戟,告令诸部将曰:“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遂鼓而进,贼兵大破。北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

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大破公孙述。吴汉兵守成都,公孙述将延岑遣奇兵出吴汉兵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吴汉性忠厚,笃于事上,自初从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攻具,上常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封汉广平侯。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吴汉爵位奉赐最尊重,然但治宅,不起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恭俭如此。疾笃,车驾亲临,问所欲言。对曰:“臣愚无所识知,唯愿慎无赦而已。”病甍,奏谥曰:“有司议宜以为武。”诏特赐曰忠侯。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B.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C.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D.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枚的形状像筷子,是古代行军时用以禁止喧哗的器具。

B.差强人意,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的意思转变为勉强令人满意。

C.尊重,文中是尊贵显要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视,二者的意思不同。

D.车驾,文中以帝王所乘车马代指帝王,与古诗文中“丝竹”代指音乐用法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邓禹向皇上推荐吴汉承担调发幽州军队的任务,皇上命吴汉为大将军,吴汉斩幽州牧苗曾,完成使命,皇上赞赏邓禹有知人之明。

B.吴汉伐蜀,在水南水北,分设大营,北营不利,合兵南营,大破公孙述,但后来被延岑袭击后方,吴汉落水,拉着马尾才得以脱险。

C.吴汉为人质朴,忠心耿耿,深得皇上的信任,他跟着皇上征战四方时,常常随从左右,小心侍卫总是等到皇上安歇后才退出去。

D.吴汉处世俭朴恭敬谨慎,不置田产,不起巷第,他出征在外时家人曾置买一些田产宅业,他归来后全部都分送给了故旧部署。

1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②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

10.C

11.B

12.D

13.①邓禹说:“吴汉可以,我屡次与他交谈,他这个人勇猛而有智谋,各位将领中少有能赶得上的。

②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丢弃得到处都是,秦人看见这些,也并不觉得可惜。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吴汉,字子颜,南阳郡宛县人。韩鸿做使者,(光武帝)让他拿着旌节,巡视河北地界。有人对韩鸿说:“吴子颜,是位奇异之人,可和他商议大事。”吴汉为人朴实,厦道,说话缺少文采,仓促间不能表述自己的真实意图。邓禹和诸位将领多次举荐吴汉,多次被皇上召见,这以后吴汉工作辛勤努力不离开衙署,光武帝也因为他是南阳人,逐渐与他亲近。光武帝昌经攻下了邯郸,诛杀了王朗,召见邓禹同宿,夜里跟他交谈说:“我想要向北派遣攻打幽州的骑兵,各位将领谁能够胜任?”邓禹说:“吴汉可以。我多次和他交谈,他这个人勇敢区猛有智慧谋略,各将领中少有能比得上的。”光武帝于是让吴汉担任大将军。吴汉于是斩杀了幽州牧苗曾,光武帝于是认为邓禹能了解人。吴汉与苏茂,周建交战,亲自披上铠甲拿着戟,命令诸将说:“听到鼓声全部大呼前进,后退的斩。”于是击鼓进军,贼兵打败。向北进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的敌军,全部平定了他们。

吴汉攻打蜀地,在水南水分开扎营,北营作战不利,于是让士兵衔枚前往汇合水南营,大败公孙述。吴汉带兵驻守成都,公孙述率领延岑留下的奇兵出现在吴汉军队后面,袭击并大败了吴汉,吴汉坠落水中,拽着马尾巴才得出上来。吴汉性格忠诚醇厚,做事忠实,自从当初跟随光武帝征战以来,常常陪伴在光武帝左右,光武帝没有安睡,吴汉就侧立一旁屏息侍奉,光武帝睡得踏实了他才后退去休息。交战出现不利,军营武器不完备。吴汉常常独自修缮矫正弓弩,检阅那些兵马,激励将士。光武帝有时派人看吴公在做什么,派出的人回来说正在准备作战进攻的装备。刘秀于是叹息说:“吴汉比较令人满意,他隐然就是一个对国家有举足轻足影响的人。”封吴汉为广平侯。吴汉曾经有一次出征,妻子儿女们在后方购置田产。吴汉回来后,就责备她说:“军队在外面,官兵用度不足,为什么多买田地房产呢?”于是尽数分给了兄弟和母亲,妻子的娘家人。吴汉爵位奉赐尊贵显要,然而只修宅院,不起巷第。他的夫人先去世,只是简单下葬,修了一座小坟,没有盖祠堂,他就像这样恭敬节俭。病重,皇帝亲自看视,问他还有什么话想说。吴汉回答说:“为臣愚昧而没有什么见识,只希望陛下千万不要动辄大赦天下。”逝世后,有关部门上奏谥号说:“有司商议应该用‘武’。”光武帝下诏赐谥号为忠侯。

10.句意为: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缺少文采,仓促间不能表述自己的真实意图。邓禹和诸位将领多次举荐吴汉,多次被皇上召见,这以后吴汉工作辛勤努力不离开衙署,光武帝也因为他是南阳人,逐渐与他亲近。根据语法结构和句意可知,“吴汉为人质厚少文”是一个结构完整的主谓结构,描写了吴汉的性格特点,应断开;“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是一个结构完整的主谓结构,应与前后断开;“上亦以其南阳人”是一个结构完整的主谓结构,前后应断开,其中“上”指的是皇上。故本句断句为“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与C项相符。故解析为:C。

11.B.“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错误。根据原文“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可知,皇帝常夸赞吴汉“差强人意”,指他的作为令人满意,对国家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选项解说不正确。故解析为:B。

12.D.“他归来后全部都分送给了故旧部署”错误。根据原文“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可知,吴汉最终将这些房产赠与了兄弟和母亲、妻子的娘家人。选项概述不正确。故解析为:D。

13.①数,多次;语,交谈;勇鸷,勇猛强悍;及,比得上。②鼎铛玉石: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金块珠砾:把黄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沙石;逦迤:随便;视:看。

故解析为:①邓禹说:“吴汉可以,我屡次与他交谈,他这个人勇猛而有智谋,各位将领中少有能赶得上的。②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丢弃得到处都是,秦人看见这些,也并不觉得可惜。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出守桐庐道中十绝①

范仲淹

其八

素心爱云水,此日东南行。

笑解尘缨处,沧浪无限清。②

其九

沧浪清可爱,白鸟鉴中飞。

不信有京洛,风尘化客衣。③

①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范仲淹因谏获罪,被贬任睦州(桐庐郡)太守,赴任经过桐庐一带的富春江时,写下了十首绝句。②诗出《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缨,帽带。③诗出晋代诗人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此日东南行”紧承“爱云水”,仿佛被贬东南之地反而让诗人有得偿所愿的满足。

B.白鸟飞翔,影子映入如镜的江面,鸟儿的自由自在引发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之情。

C.“沧浪”这一意象,使得两首诗首尾相连,诗意衔通,意境相谐,颇具构思之妙。

D.两首诗的语言虽然平实质朴,却因为都能巧妙化用典故,显得清雅而不流于浅俗。

15.所谓用典,即“作诗用事,要如禅家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北宋蔡绦《西清诗话》)”试分析这两首诗分别通过用典手法表述了怎样的情感态度?

14.B

15.《其八》借用典故体现出诗人襟怀达观超脱以及坚守自我的心志。

《其九》用典表明诗人自己本性纯朴,情操高洁,对坚持自己的忠贞之志显示出高度的信心与决心,表现出宠辱不惊的豁达超脱。

表述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述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解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解析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解析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14.B.“引发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之情”分析错误。“白鸟鉴中飞”紧承上句的写景,写出了沧浪之水平明如镜,光可鉴物,鸟儿掠过水面都可以照出影子。景物晶莹澄澈,纤尘不染,这里即景抒情,隐喻着诗人的高尚情操。范仲淹此以喻自己的高洁品格,不会因境遇地位的不同而变化。这两句陆诗写洛阳羁旅风尘之苦,亦含污浊的环境可改变人的品格之意。故解析为:B。

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能力。《其八》“笑解尘缨处,沧浪无限清”中“尘缨”指沾满征尘的帽带,“沧浪”指澄碧的江水。一个“笑”字是“素心爱云水”的形象化。他高兴地摘下帽子,要借“无限清”之江水洗洗干净。这两句暗用《孟子离娄上》之典:“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以沧浪之清水濯其缨,亦正寓有尽管遭贬谪,表述了身遭“侮”,但其决不“自侮”,仍要保持自己的高洁节操之意,其“素心”是不会因贬谪而受污染的,体现出诗人襟怀达观超脱以及坚守自我的心志。

《其九》中“不信有京洛,风尘化客衣”,诗人不相信京洛豪华奢靡的风尘,可以把素衣染成黑色。范仲淹以此喻自己的高洁品格,不会因境遇地位的不同而变化。这两句反用晋代诗人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之典。陆机诗写洛阳羁旅风尘之苦,亦含污浊的环境可改变人的品格之意。而范仲淹则“不信”风尘能染污客衣,即恶劣环境能改变人的忠贞之志,结合《其八》中的诗句“素心爱云水”可知,诗人怀“素心”,爱“云水”,这种忠贞之志就是其于千古佳作《登岳阳楼记》中所推崇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的“古仁人之心”,结句用典表明诗人自己本性纯朴,情操高洁,对坚持自己的忠贞之志显示出高度的信心与决心,表现出宠辱不惊的豁达超脱。

故解析为:《其八》借用典故体现出诗人襟怀达观超脱以及坚守自我的心志。

《其九》用典表明诗人自己本性纯朴,情操高洁,对坚持自己的忠贞之志显示出高度的信心与决心,表现出宠辱不惊的豁达超脱。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用“,”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的春日郊游图。

(2)“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用作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十一个字,说明了燕灭亡的原因。

(3)《鸿门宴》中,樊哙用比喻的方式劝说沛公“何辞为”的两句是“,”。

(1)浴乎沂;风乎舞雩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名句;名篇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沂、雩、卿、俎。

故解析为:(1)浴乎沂风乎舞雩(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爱因斯坦曾说:“我担心总有一天技术将超越我们的人际互动,那么,这个世界将出现一个充满傻瓜的时代。”

《2016年全球灾难风险报告》概述了人类面临的最紧迫的全球风险,其中人工智能等被视为最危险的因素。

马云在第14届国际校长联盟大会上发言称:“AI时代就是需要爱的时代。只有这样,人类才不会被机器取代,才不会在变革中被淘汰。”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你对科技是否有过担忧?我们该怎么面对科技的发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既有事实的陈述,又有观点的表述。以科技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对于科技的认识和看法。

考生要把握好题干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过程:我们先来看一下材料,题目给出了三则材料,可以清晰地看出,这前两个材料属于同类,都是近年来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隐忧,第三则材料的着眼点,从更为广大更高的角度指出了解决这一隐忧的办法:爱。要写好这道作文题,我们需要对科技有自己的思辨,清晰地认识到科技的益处和弊端分别在哪里,并提出正确对待科技的方式方法。构思行文的过程中,可以紧紧围绕剖析科技的利弊和如何对待科技进行表述和论证。本次作文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①携手科技共建美丽家园;

②携手新科技,展望新生活;

③美好生活,科技为帆;

④创新科技成就美好生活;

⑤科技兴则民族兴。

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要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再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运用材料中的事例或者名言,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传递一方缱绻乡音,不仅是地域风物的承载,更体现着传统文化的赓续。方言在于交流,方言的根基是普通老百姓的使用。可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方言在年轻人之中的声音渐淡,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而今,能够真正熟悉方言的年轻人已是①,更不要说身口相传了。

2021年底,首支人工智能方言文化公益微电影《姑苏琐记金缕衣》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影像创作推动方言回归,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述。其姊妹篇——《姑苏琐记懒画眉》——在2022年春日已创作完成。这部作品与前作可谓②。在影像上同样体现了古代姑苏(即现在的苏州)的独特韵味,作品上线后就③,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由此看来,当下的方言保护更应该调动年轻人熟悉的网络形式,用智能手段转变语言文化传播④的态势,用多样化的媒介形式让方言活起来、新起来、亮起来。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这些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B.其姊妹篇——《姑苏琐记懒画眉》——在2022年春日已创作完成。

C.在影像上同样体现了古代姑苏(即现在的苏州)的独特韵味,深受人们的欢迎。

D.用多样化的媒介形式让方言活起来、新起来、亮起来。

18.凤毛麟角(寥寥无几);一脉相承(异曲同工);万众瞩目(轰动一时);每况愈下(千篇一律)

19.两处语病:①残缺中心词,“城镇化进程”改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②“使”的误用,使句子残缺主语。改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方言在年轻人之中的声音渐淡,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

20.D

标点符号的使用;成语的使用;成分残缺或赘余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2)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确。

18.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的辨析能力。

第一空,文中是强调熟悉方言的年轻人数量少,可以用“凤毛麟角”,也可以用“寥寥无几”。凤毛麟角:比喻极其难得而宝贵的东西。也比喻罕见的人才。寥寥无几:形容数量很少,没有几个。第二空,根据语境“其姊妹篇——《姑苏琐记懒画眉》——在2022年春日已创作完成”可知,文中是说两部作品之间具有内容上的承继关系。可以用“一脉相承”,也可用“异曲同工”。一脉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异曲同工: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

第三空,文中指两部影像作品在观众中引起轰动。可以用“万众瞩目”或“轰动一时”。万众瞩目:大家十分关注,目不转睛地注视。轰动一时:形容在一个时期里到处传播,影响很大。

第四空,文中是指方言的传播越来越差,情况越来越遭。可以用“每况愈下”,也可用“千篇一律”。每况愈下:指越往下越明显,表示情况越来越坏。千篇一律:原指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现指文章公式化;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呆滞。

故解析为:凤毛麟角(寥寥无几);一脉相承(异曲同工);万众瞩目(轰动一时);每况愈下(千篇一律)

19.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句子共有两处成分残缺的语病:一是句子缺少中心词。根据句子特点可知,“城镇化进程……”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结构相同,故“城镇化进程”改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的加快”才能与“……的发展”相对应。

二是“随着”与“使”的连用,使句子残缺主语。应将“使”或“随着”删除其一。

改后句子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方言在年轻人之中的声音渐淡,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

故解析为:两处语病:①残缺中心词,“城镇化进程”改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②“使”的误用,使句子残缺主语。改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方言在年轻人之中的声音渐淡,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D.应将顿号改为逗号。“活起来、新起来、亮起来”在句中作谓语,并列谓语之间用逗号连接,因此两个顿号要改为逗号。故解析为: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儿童自闭症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自闭症儿童被叫作“星星的孩子”——他们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医学中,还有一种与自闭症类似的现象——选择性缄默症。选择性缄默症作为一种情绪障碍,①,是对某种特定场合或特定的人的心理不适应,而自闭症不分场合,有脑生物学的因素。

选择性缄默症儿童具有语言能力,②,即在一定场合下讲话,如在家里或对熟悉的人讲话,而在另一种场合就不讲话,如在学校或对陌生的人。少数患儿正好相反,在家里不讲话而在学校里讲话。学龄前阶段,他们缄默时与其他人交往,可用做手势、点头、摇头等动作来表述自己的意见,或用“是”“不是”“要”“不要”等最简单的单词来回答问题。③,偶尔也可用写字的方式来表述自己的意见。这类患儿在上学前不易被父母发现,患儿不愿与不熟悉的人讲话,常被父母认为是胆小、害羞的缘故,直到上小学以后,表现为不愿回答任何问题,不愿与其他同学交谈,不参加集体活动时才会被发现。儿童缄默症属于心理障碍,在治疗上应以心理治疗为主。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请结合材料给“选择性缄默症”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0字(不含标点符号)。

21.没有脑生物学因素;在一定场合下言谈正常;待学会写字后。

22.“选择性缄默症”是指患儿有选择性地在某些场合“拒绝”说话的一种儿童情绪(心理)障碍性疾病。

压缩语段;科普类;语句补写

(1)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下定义的能力。首先要明确下定义的基本模式,“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一般表述为“……是……的……”模式。其次浏览语段,找到邻近属概念。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选择性缄默症与自闭症不同,由后文“而自闭症不分场合,有脑生物学的因素”可知,自闭症“有脑生物学的因素”,故选择性缄默症后面应填“没有脑生物学因素”。

第②处,“即”后面的句子是解释前句,“在一定场合下讲话”意味着:在一定场合下言谈正常。故此处应填“在一定场合下言谈正常”。

第③处,由后面“偶尔也可用写字的方式来表述自己的意见”可知,这种表述形式需要患儿学会写字后,故此处应填“待学会写字后”。

故解析为:没有脑生物学因素;在一定场合下言谈正常;待学会写字后。

22.本题考查学生给概念下定义的能力。首先确定被定义概念的属概念,由“儿童自闭症”“选择性缄默症作为一种情绪障碍”“儿童缄默症属于心理障碍”可知,“选择性缄默症”是一种儿童情绪(心理)障碍性疾病。

再筛选其种差,根据“对某种特定场合或特定的人的心理不适应”,“在一定场合下讲话”,“在另一种场合就不讲话,如在学校或对陌生的人”“不愿与其他同学交谈,不参加集体活动”可概括出“有选择性地在某些场合‘拒绝’说话”。

最后用下定义的句式表述为:“选择性缄默症”是指患儿有选择性地在某些场合“拒绝”说话的一种儿童情绪(心理)障碍性疾病。

故解析为:“选择性缄默症”是指患儿有选择性地在某些场合“拒绝”说话的一种儿童情绪(心理)障碍性疾病。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陕西省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谎言源于古代巫文化,本指古代巫师、方士等以谶术所作的预言。从先秦起,谶言在历史故事中已多有记载。到了明清时期,谶言被广泛运用于小说叙事中,它在文学创作中有逃避文字狱的特殊作用,是这一时期独具特色的叙事方式。

《红楼梦》多以诗词的形式来预示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即诗谶。小说中最大的一个谶是在第五回贾宝玉游太虚幻境时,看到了金陵十二钗图册和判词以及“红楼梦曲”,大篇幅的谶词中暗藏了贾府中主要女性的悲剧结局以及这个大家族分崩离析的兆示,类似整部《红楼梦》的结构框架,只是表述得十分含蓄,需要读者从后面的情节中去细品。

另外小篇幅的诗谶散落在各个回目之中,随意穿插。如第二十二回宝钗过生日,元妃从宫中差人送出一个灯谜来,猜着后大家再制一个送进去。迎春写的是“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宝钗写的是“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说的实际上是各自的性格和归宿,迎春遇上“中山狼”后,便离黄泉之路不远,灯谜中隐喻了她一生的遭际;宝钗则是夫妻分离后孤独守寡,日日煎熬。这一回的回目是“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将几个姑娘的命数暗藏在灯谜之中,安排十分巧妙。另外在第七十回也有类似的情节,姐妹们写咏絮词,探春写的是“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暗含探春远嫁的命运,跟第五回中的判词相呼应。

《红楼梦》中的谶除了主要以诗词的形式出现,也有少量图谶,即以图画配上含有诗词隐语式的文字来预测人物的命运,如十二钗的判词均配有图。也有单独以图作谶的,如宝钗的金锁上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文字图案。谶言在《红楼梦》中构成一个系统的结构,从内部推动情节的发展,对结局进行暗示和隐喻,以预言出现,以应验结尾;另一方面,亦是借助神的力量,对世人的劝诫、警示和点化。

红楼谶的独创性在于谶语不再仅仅作为悬念和伏线,而是与人物的性格相结合,使每个人的谶语都成了一首美妙的诗作。如香菱的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史湘云的判词“湘江水逝楚云飞”,都充满了美感,表现了曹雪芹对女儿的美的赞颂。谶言和诗营造出的艺术境界更是别具特色,假如没有谶的暗示,《葬花吟》的魅力便会大减,读者无法感知到其中的隐喻,语言便不再令人伤痛和动容,当“葬花”的凄凉和“埋香”的雅致与诚言合二为一时,《葬花吟》才显出它的生命力来,它的意境才是最独特的。

《红楼梦》中的谶多是隐蔽式、不明朗的暗谶,如有以小说中的戏曲情节来暗示人物命运的,如元妃省亲时点了四出戏,从脂砚斋批注看,《一捧雪》是伏了贾府的败落,《长生殿》是伏了元妃之死,《邯郸梦》是伏了甄宝玉的送玉,《牡丹亭》是伏了黛玉的死,可见小说中的每一个布局都有的用意。另外也有以环境和景物来作预示的,如七十九回紫菱洲的寥落之景,是以淡淡的笔触,带出一种模糊的凶兆,兆示着不仅迎春会离去,大观园中的每一个女儿都会离去,宝玉所感伤的是大观园失落的感伤,也是青春繁华失落的感伤。

除此之外,《红楼梦》的叙事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反谶现象,即预言和应验并不彼此相对,而是背道而驰。如薛宝钗的金锁上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文字,但她的命运却是被抛弃,独守空闺,完全向着另一个的方向行进。反谶以出乎意料的力量,利用预言和结果的巨大反差所形成的冲击力,获得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小说的结构不落入俗套,而读者亦感觉更加有趣味性。选择反谶以反说正,更让人感受到命运的无力感。

谶言本身给人虚空的感受,谶言在虚无之外留下模糊的指向性,似乎在冥冥之中已被命定,缓缓带出《红楼梦》“人生如梦”的主题。曹雪芹深深的宿命论覆盖到每一个人物身上,使《红楼梦》成为了一部祭奠女性美的凋零和毁灭的作品,表现生命由盛而衰的本质;而所有人不能理解和掌控的一切都被归咎于命运的齿轮,家族之哀也隐藏在家国之哀中,被洪流冲散了。

事实上,《红楼梦》的主题自始至终都是通过家族的兴衰表现封建社会土崩瓦解的到来,这是明清之际的社会性忧虑。曹雪芹处清朝乾隆时期,前期家族盛大,受皇恩庇护,见识了生命的最繁华;直至家族败落,又穷困潦倒到极致,看到了生命的最衰败。因此他得以更冷静地观察社会,透过浮华看到宿命的征兆。在小说中每一个谶的运用都有其道理所在,对情节的发展和整部作品的主旋律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摘编自徐雅萍《<红楼梦>中的谶言艺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谶言源于古代巫文化,有预言的含义,其发源于先秦时期的历史故事,对彼时逃避文字狱起到特殊作用。

B.文学作品中谶言表述得十分含蓄,同时也是借助神的力量,对世人的劝诫、警示和点化,暗含写作意图。

C.《红楼梦》中的谶言不仅与文本完美结合,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安排,而且在结构和主题方面也加以影响。

D.反谶现象存在于《红楼梦》的叙事中,以预言和应验的反差,形成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赋予小说独特魅力。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红楼梦》第五回中金陵十二钗图册和判词以及“红楼梦曲”直接预示了贾府众女眷的悲剧结局。

B.《红楼梦》中运用了大量的谶言,典型的有诗谶、戏谶和谜谶等,可以推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

C.曹雪芹对谶言独具匠心的运用,使《红楼梦》语言更能表现美的同时,也可以成为探佚之后情节或结局的重要材料。

D.史湘云的判词“湘江水逝楚云飞”、林黛玉自吟的《葬花吟》皆是人物悲剧命运的暗示,也充满了美感。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本文论述了《红楼梦》中谶言的多种表现形式、独创性使用和对《红楼梦》主题的渗透作用。

B.本文论述红楼谶的不同表现形式时,既通过举例论证来印证观点,又有对其艺术效果和内容结构方面作用的评价。

C.本文最后一段对曹雪芹人生经历简明概要的交代,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红楼梦》中谶言给人虚空感受的原因。

D.香菱和史湘云的判词主要是为了证明红楼谶隐蔽、不明朗的特点和其作为悬念和伏线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ChatGPT全称为“ChatGenerativePre-trainedTransformer”(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是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推出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使用了Transformer神经网络架构,这是一种用于处理序列数据的模型,拥有语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尤其是它会通过连接大量的语料库来训练模型,这些语料库包含了真实世界中的对话,使得ChatGPT具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的能力,做到以与人类几乎无异的聊天场景进行交流。ChatGPT不单是聊天机器人,还能进行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等任务。

(摘编自《百度百科》ChatGPT词条)

材料二

2023年2月10日,南方周末记者与ChatGPT进行了一场对话。ChatGPT已经拥有了强大的中文表述功能,逐条输入问题,它可以完整、逻辑清晰地回答问题。以下是对话内容(节选):

南方周末:你现在这么强大,会让哪些领域的人失业?

ChatGPT:我的强大不会直接导致任何领域的人失业。AI(人工智能)技术在某些领域中可以帮助提高效率,但同时也可能对一些传统的工作角色造成影响。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工作机会也会出现,并补充可能因AI技术的应用而减少的工作。在未来,AI技术将在很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它不会完全取代人力,而是和人力相结合,以提高效率和创造更多机会。因此,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够在AI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人力和AI的关系,它不会对就业市场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摘编自《“请不要对我有过高的期望,我仅是一个AI模型”——对话ChatGPT》,《南方周末》2023年2月)

材料三

虽然ChatGPT具有优异的对话性能,但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对于自然语言的理解,除了依靠语言内部各种关系的知识之外,还需要依靠外部物理世界、外部精神世界和外部社会历史世界等背景知识。自然语言文本在人脑中与外部的客观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复杂联系不仅以语言数据中的符号形式表现出来,还具有更深入的心理感情表征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然而,ChatGPT使用生成式预训练模型从大规模语言数据中获取的大量参数,基本上都是基于自然语言数据的参数,还没有这些语言数据与语言外部的客观世界的千丝万缕联系的参数。所以,我们认为,ChatGPT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已经具有强大的处理人类语言数据的能力,但是它处理外在世界的普通常识以及社会历史背景的能力还十分有限。从本质上说,ChatGPT具备的智能还不是完善的人类智能,只是初级阶段的人类智能。

(摘编自《从图灵测验到ChatGPT——人机对话的里程碑及启示》,《语言战略研究》2023年2月)

材料四

从ChatGPT现有能力来看,它还有很多局限。即使是它能够替代的那些工作,也并不是所有职位都可以被替代。它仍需要人来控制和下达指令,人工智能仍是以人为中心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AI和ChatGPT还在发展,在不断成长中,它可能在已经触及的领域发挥更大的影响,同时将触角深入一些新的领域。

面对ChatGPT,人类不需要恐慌。在人类历史长河里,机器替代人由来已久。但人类从来没有被完全替代,反而利用机器使自身生活更加美好。但人类需要警惕,在ChatGPT触及以及未触及的领域,人类需要更多发挥自身优势。

人类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创新、发明新技术和解决问题,这是ChatGPT所无法取代的。如果没有人的参与,ChatGPT无法进行从无到有的创新和创造。虽然ChatGPT可以处理自然语言并与人类进行交互,但它无法感受到快乐、悲伤、恐惧或爱,也就无法理解和回应情感上的需求。

社会中每个岗位不仅有工作内容,还有与之相匹配的责任感,劳动者不仅要按时完成工作,还要对其工作负起责任,而ChatGPT显然无法对其所完成的工作负责,相反,它的工作责任会落在人的身上。人类有时会依赖经验和直觉做出决策,或者考虑道德和伦理原则,这也是ChatGPT无法实现的。

(摘编自《ChatGPT可能替代谁的工作》,《第一财经》2023年2月)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虽然ChatGPT功能强大,但它本质上仍然是人工智能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应用。

B.ChatGPT已经拥有强大的中文表述功能,它可以完整、逻辑清晰地回答逐条输入的问题。

C.人类对于自然语言的理解主要依靠外部物理世界、精神世界和社会历史世界等背景知识。

D.ChatGPT在不断成长中可能在已经触及的领域扩大影响,同时将触角深入一些新的领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由于使用了Transformer神经网络架构,ChatGPT能做到以与人类几乎无异的聊天场景进行交流。

B.虽然ChatGPT可以帮助提高某些领域的效率,但同时也可能会对一些传统的工作角色造成影响。

C.自然语言文本在人脑中与外部客观世界的紧密联系具有更深入的心理感情表征以及社会文化背景。

D.人类应该正确处理和ChatGPT的关系,加深认识,合理利用。

6.面对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人类不必恐慌但应警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晓风杨柳

唐弢

柳枝一弯弯地划着东方正在发白的天空,像是无数灰白的眼睛,在黑夜里张望着,俯临着。

陶渊明昨晚胡思乱想了一夜,一点也没有睡好,这时才觉得有点朦胧,然而给那跷石板的声音惊醒了。他索性从床上缓缓地竖起上身,披上了上衣。

“唉!唉!寄奴,但愿这不是事实呵!”

隔壁传来一阵鼾声。

还想……那个浓眉毛,阔下巴,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渊明记忆里浮了上来。他恍然记起二十年前,在镇北将军的幕里,和这个黑而且丑的面孔是同事,这个人非常会说话,会钻营,成天和这个那个忙着什么,从来不见他发过火。闲来就擎着一本相书,因此也很喜欢批评别人的眉毛生得太低、鼻子太尖、口腔不应该那么小之类的话头。他能喝几杯酒,和自己倒还相得。自从抛弃宦海生涯,就一直没有想起他,他升了官,发了财,因此心里对他越发淡漠了。虽然听说他颇有异志,终以为未必是事实。三年前他收复关中,朝廷很有中兴的气象,自己高兴得很,本想北上游历一转,谁知……

“唉!唉!但愿这不是事实呵!”

“刘寄奴不会做皇帝吧?”

院子静悄悄的,石板地偶然有飞鸟的影子掠过,那只黑狗已经跑得不知去向,风吹着柳树,时时落下一瓣两瓣枯叶来。他踱到板门边喊:“阿舒!”

廊屋里走出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来,瘦长个子,被太阳炙黑了的脸孔,带着忧郁的表情,他垂着手,很恭敬地问:“爹有什么吩咐?”

渊明挥了挥手说:“没有什么。”

“赵家伯父昨天差人来说,请你今天去喝酒。”

……

渊明正在赵家喝酒。

“变了变了!县里出了告示啦!”阿宣满头大汗地跑了进来,喘息着说。

“什么?”大家合口问。

“唉!”阿宣学着渊明的样子,长长地叹了口气,接着说:“县里出了告示,说是宋王登了大宝,大赦天下。现在得叫做大宋永初元年七月了。”

他说着回过头来,向着渊明:“是永久的永,起初的初。”

……

亥时了,陶宅里还没有熄灯。渊明坐在床沿上,疲乏而又忧郁,眼睛深深地陷了进去。身边放着一只竹箧,他好像在整理什么,脸色是那么枯黄,刻板,仿佛病酒的样子,使人看不出一点活气来。

菜油灯点了半夜,那一点黄豆似的火焰,寂寞地泛出了幽绿的颜色。

“唉!”渊明长叹一声。

窗外的月光晶莹地照着,院子里像是洒了水。

“我们现在都是遗民了。”过了一会,渊明放下手里的诗稿,叹气说。

“怎样啦,遗民?我们不再照旧活下去了吗?”阿通问。

“活是总得活下去的。”阿雍参加了意见。

“不过,”渊明说,声音似乎有点嘶哑。“要是我当年不曾辞官……要是我现在还年青……唉!唉!”

“你看见告示上还说些什么?”渊明看着刚进来的第二个儿子问。

“这个,”阿宣想了想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