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2月分科指导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广西柳州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2月分科指导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广西柳州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2月分科指导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广西柳州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2月分科指导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广西柳州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2月分科指导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2023级(高一)分科指导考试

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题。

网络空间是将人群聚集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更是年轻一代学习、娱乐和交往的平台,为保证网络

空间的有序,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不仅如此,网络空间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

的尊重。简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行为是由网民的观念意识引导的,而文明的网络行为是在一系列文明的观念意识支配下形成的。由

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

念,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网络规范必不可少,

这已是共识。但需要有什么样的网络规范,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底线伦理或“负面清单”是共识性最强也

是最起码的网络行为规范,通过明确“不能做什么”来列出的网络行为负面清单,通常也是有法律强制性的

禁区,构成最低层次的网络道德规范。

归纳学术界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要求,或以此作为网民

尤其是青年们文明上网的负面清单。不伤害——网络行为者既不要有意作恶,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

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犯他人的安全、自由、隐私和利益等。不偷盗——在网络信息空间中,

要像对待现实世界中的商品一样,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获取所需的信息,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不道德行为。不

造假——每一个网民要从不进行信息造假做起,确保自己在网上发送的信息是真实的;尤其是自媒体,不能为

了吸引眼球而编造耸人听闻或哗众取宠的谣言。不浪费——即不发生信息浪费的行为。向网络发送垃圾信息

不但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也会耗费网民的时间和精力。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

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认知盈余。不盲从——上网时保持冷

静清醒的头脑,不轻信网络谣言而上当受骗。没有信谣的网民,就没有网谣的市场,网民就不会被网络污染

的策划者所利用,不会不明真相地卷入人肉搜索或网络围攻。

底线意识主要是从否定性的角度确立了网络中能做什么;而一旦在网络空间中产生了行为,无疑就是开始

了“做什么”,只要有行为,就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去主导人的行为,于是就有了肯定意义上的网络行为

意识,其中,做到平等待人或尊重他人可以说是形成积极网络行为的基准意识,而这种基准意识可以通过

“等效意识”“反身意识”“价值意识”和“契约意识”来具体体现。

所谓“等效意识”,就是当线上虚拟世界出现道德失范行为时,要将其视为与现实世界中的道德失范行为

具有等效的实际影响,因此需要一视同仁地对我们线上和线下的行为提出道德规范要求。所谓“反身意识”,

可以说是等效意识在自我和他人关系上的延伸,即对一个人的不当行为有可能损害到他人时,转换视角去设

想当自己是这种行为的受害人时会有什么样的切身之痛。有了这样的反身意识,就会自觉抵制许多不良的网

络行为,就不会到网上去传播谣言。“价值意识”在网络行为中有多方面的体现:第一,它表现为对他人信息

劳动的价值认同,比如尊重知识产权;第二,重视信息内容的文化意义,从而积极传播内容健康的信息:第

三,意识到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价值负载,从而关注信息技术使用的道德效应。由于技术普遍是负载价值

的,不当使用网络可能会产生出负价值,如对网络游戏的沉迷会耽误学业和事业。此外,网络是“内容为

王”的空间,是各种思想交锋的新的疆场,青年人尤其是被争夺的对象。因此,正确的价值观对他们而言具

有主导性的作用。“契约意识”就是要具有信息契约精神。网络空间中,在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中新出现

了大量的利益分配乃至利益冲突问题,冲击了传统的信任机制,通过订立契约的方式来规范各自的权利和义

务成为重构信任机制的重要方式之一。当作为未来希望的青年一代在网上讲诚信、守契约、服从大局时,网

络中新的信任机制可随之形成。

(摘编自肖峰《从底线伦理到担当精神:当代青年的网络文明意识》)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年是网络空间的参与主体,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应的规则,来规范和管理网络。

B青年在进入网络空间时首先应遵从“五不”底线,明确在网络中不能做什么。

C.网络上充塞的垃圾信息消耗了人们的认知盈余,导致线上工作效率不如线下。

D.“等效意识”要求网络行为的主体在现实和网络空间中的行为要始终保持一致。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美德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助于我们理解何谓“反身意识”。

B.“五不”是从否定性角度对网络行为作出的规范,如违反可能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C.基准意识是对网络行为的积极要求,说明“能做什么”比“不做什么”更重要。

D.网络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产生了一些传统信任机制框架内无法解决的新问题。

3.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没有健全而成熟的网络立法,违法的网络行为不被惩治,文明的网络行为就得不到保护,诚信社会也难以

建成。

B引导青年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念,有助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健康成

长。

C.“五不”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上网的负面清单,可以为网络行为的基准意识提供重要参照。

D.网络行为必须要有文明的观念意识加以引导,而“等效意识”“价值意识”等能够规范人们的网络文明行

为。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4分)

5.互联网上,有年轻人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

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师(节选)

双雪涛

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出去下棋,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着板凳。母亲常说:儿子,你

也不学好,让你妈还活不活?我说:妈,作业也写完了,去看大人玩,算个什么事儿啊。你好好活着。就背上

板凳跟着父亲走。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走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在自行车后

座,骑上车走。只是看了两年,父亲的棋路还没看懂,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里,看父亲下棋,大

多是赢,有时也输,一般都输在最后一盘。终于有一天,我好像明白了一些,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雪,我把

板凳抱在怀里,肩膀靠着父亲的后背。我说:爸,最后一盘你那个''仕"支得有毛病。到了家,父亲拿出象

棋,说:咱俩来三盘,不能缓棋,否则不下。那次我输了个痛快,每一盘棋都没有超,过十五分钟,我心中

所想好像全被父亲洞悉,而父亲看起来的闲手全都藏着后续的手段,每个棋子底下好像都藏着一个刺客。父

亲说:现在来看,附近的马路棋都赢不了你,但你还是个臭棋,奇臭无比。今天教你仕的用法。

现在我回想起来,那个夜晚特别长。

从那以后出去,背上了两个板凳。我十一岁的时候,有人从新民来找父亲下棋。那人坐了两个小时的长

途车,到父亲常去的大树底下找他。“黑毛大哥,在新民听过你棋好,来找你学学。”那人戴着个眼镜,看上

去不到三十岁,穿着白色的衬衫,汗把衬衫的领子浸黄了,用一块手帕不停地擦着汗。

眼镜不是第一个。从各个地方来找父亲下棋的人很多,高矮胖瘦,头发白的黑的,西装革履,背着蜂螂

药上面写着“蜂螂不死,我死”的,什么样子的都有。有的找到棋摊,有的径直找到家里。找到家里的,父

亲推开一条门缝,说:辛苦辛苦,咱外面说。然后换身衣服出去。一般都是下三盘棋,都是两胜一负,最后

一盘输了。有的人下完之后说:知道了,还差三十年。然后握了握父亲的手走了。有的说:如果那一盘那一

步走对了,输的是你,我们再来。父亲摆摆手说:说好了三盘,不能再下了。不行,对方说,我们来挂点东

西。挂,就是赌。所谓棋手,无论是入流的还是不入流的,都有人愿意挂,小到烟酒,大到房子、金子和存

款,一句话就订了约的有,找个证人签字画押的也有。父亲说;朋友,远道而来别的话不多说了,我从不在

棋.上挂东西,你这么说,以后我们也不能再下了,刚才那三盘棋算你赢,你就去说,赢了黑毛。说完父亲就

站起来走。还有的人,下完棋,不走,要拜父亲当师傅,有的第二天还拎着鱼来,父亲不收,说自己的棋,

下可以,教不了人,瞧得起我就当个朋友,师徒的事儿就说远了。

那天眼镜等到父亲,拿手帕擦着汗,说要下棋,旁边的人渐渐围过。父亲坐在板凳上,树.上的叶子哗啦

哗啦地响,他指着自己的脑袋说:老了,酒又伤脑子,不下了。那年父亲四十岁,身上穿着我的校服,胡须

长了满脸,比以前更瘦,同时期下岗的人,有的人已经做生意发达了,他却变成一个每天喝两顿散白酒,在

地上捡烟蒂抽的人,话也比过去少多了,只是终日在棋摊泡着,确实如他所说,半年来只是坐在板凳上看,

不怎么出声,更不下场下棋。

眼镜松开一个纽扣说:我扔下学生,坐了两小时汽车,又走了不少路,打听了不少人,可是你不下了。

父亲说:是,脑袋坏了,下也没什么用。眼镜用手帕擦着汗,看着围着的人,笑了笑,说:如果新民有人能

和我下,我不会来的。父亲想了想,指着我说:朋友,如果你觉得白来了的话,可以和他下。眼镜看了看

我,说:你儿子?父亲说:是。眼镜在眼镜后面眨了眨眼,说:你什么意思?父亲说:他的棋是我教的,你可

以看看路子,没别的意思,现在回去也行,我不下了。脑子坏了。眼镜又看了看我,用手摸了摸我的脑袋

说:你几岁了?我说:十一。他说:你的棋是你爸救的?我说:教过一次,教过仕的用法。大伙儿笑了。眼镜

也笑了,说:行嘲,我让你一匹马吧。我说:别了,平下吧,才算有输赢。大伙儿又笑了。眼镜蹲下,我把

板凳拉过去,把棋子摆上。到了残局,我一车领双兵,他马炮单兵缺仕象,被我三车闹仕赢了。眼镜站起

来,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放在我手上,说:收着吧,自己买点钢笔水,可以记点东西。父亲说:钢笔你拿回

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下棋。眼镜看了看父亲,把钢笔重新放进兜里,走了。

回家的路上,我在后座上想着那支钢笔,问:爸,你真不下了?父亲说:不下了,说过的话当然是真的。

又说,你这棋啊,走得太软,应该速胜,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在学校不要下棋,能分得开吗?我说:能,

是个玩嘛。父亲没说话;继续骑车了。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头母子之间的对话,间接表明父母的关系已因父亲痴迷于下棋而变得紧张。

B.“我”拒绝“眼镜”让马,表现的是孩子下棋时的心理,既充满自信,又在意输赢。

C.“眼镜”是个温和友善的人,又是个和父亲一样的棋痴,他们相互理解彼此尊重。

D.父亲下棋多在街头,这表现出一个民间高手始终得不到正式认可的郁郁不得志。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写回忆父亲教“我”用仕的“那个夜晚特别长”,表述虽然平淡,却写出了“我”的心理感觉,以及对

父子雪夜论棋那一场景深深的怀念。

B.父亲评价儿子的棋“走得太软”,但又说这样也好,看似不无矛盾的态度中,包含着父亲对儿子下棋之道及

处世之道的指点。

C.本文在“眼镜不是第一个"话头之后,插入一段下棋人众生相的描写,烘托了父亲的“大师”形象,为下

文“眼镜”与父亲对弈的高潮做了铺垫。

D.本文的叙述整体而言沉静克制,偶尔出现的幽默语句,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写出了追忆中的少年时光那不

乏温情轻松的一面。

8.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这里“板凳”的用意。(6分)

9.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盂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骞々谋,奈何?”孟尝君日:“有诸侯之

救,则国可存也。”王日:“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亘枣。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日:“文愿借兵以救

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日:“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日:“夫赵之

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

以其西狗号顿也,仝赵丕牧鹦鹦献黑于秦员赵与强秦为界也拽亦旦岁庖民亦且岁史矣此久之所必忠于木王

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日:“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

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日;“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印【而望

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日:“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

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日:“大变可得闻乎?”日:“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

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

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

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日:“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

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赵不救魏/魏献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B.令赵不救魏/魏献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C.今赵不救魏/魏献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D.今赵不救魏/魏献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B.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C.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D.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

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

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

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

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

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

D.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

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

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

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5.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B.本诗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C.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D.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16.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弹精竭虑思考,却“”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

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

(3)《插秧歌》中写雨中抢插种苗的场景,充溢着一种火药味,暗示抢插秧苗就像打仗一样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这两个老头,从前西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他们今年都已经

做过七十整寿了。身体真好!郭老头能吃饭。斤半烙饼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他这

辈子没有牙疼过。耿老头能喝酒。他拿了茶碗上供销社去打酒,一手接酒,一手交钱。售有员找了钱给他,

他亮着个空碗:“酒呢?”售货员有点恍惚:记得是打给他了呀?——售货员低头数钱的功夫,二两酒已经进

了他的肚了。俩老头非常“要好”——这地方的方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不论什么时候,上

唇的胡子平崭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浑身的衣服,神子是神于,—领子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俩老

头还都爱穿级鞋,斜十字实纳帮,皮梁、薄底,是托人在北京步云斋买的。这种鞋过去是专门卖给抬轿的轿

夫穿的,后来拉包月车的车夫也爱穿,抱脚,精神!

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

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个老

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类似“哥俩”“姐俩”。按说应该叫他们“老头俩”,不过没有这

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能叫他们“俩老头”。

18.下列句子中的“能”与文中加点的“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她尽量高高地踮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

B.新颁布的控烟条例规定,绝大多数公共场所都不能吸烟。

C.我们班同学就数他能说,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D.以前这条小河.上没有桥,人们只能涉水而过,非常不便。

19.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稗子的叶很像稻叶,但稻子是稻子,稗子是稗子,要分清楚。

B.瞧那个小姑娘,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真是个美人胚子。

C.从今以后,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咱们俩井水不犯河水。

D.说话办事一定要公私分明,公是公,私是私,不能公器私用。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年下办年货、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开会、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

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近日一组拍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关注,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变成红色和绿色混杂的

“西瓜雪”。有研究人员分析,()。雪衣藻十分耐寒,广泛分布在北极、南极及其岛屿等极端冰雪

环境中。—①—,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藻类就开始了春季复苏。雪衣藻―

②—,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

研究人员表示,近年南极温度升高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虽然雪衣藻本身没有危害,但是会降

低雷反射的阳光量,从而—③—,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极地冰雪消融失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B.雪变色是因为霄衣藻这种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

C.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雷变色

D.雪变色是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结果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劳动让人“吃苦”。《插秧歌》描绘一家四口农忙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表现出农事的辛苦与

繁忙;“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晚,上下班后,也会“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

也有人说,劳动孕育着美。劳动既展示着劳作体态的优美,又使劳动者浑然忘我,收获幸福快乐,还体

现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境界,让人获得纯粹的审美体验……

对于劳动之“苦”与劳动之“美”,你有怎样感受和体验?请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字。

2023级(高一)分科指导考试语文答案

1.答案:B2.答案:C3.答案:B

4.①文章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②首先指出制定和遵守相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