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5.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同步练习_第1页
部编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5.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同步练习_第2页
部编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5.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同步练习_第3页
部编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5.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同步练习_第4页
部编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5.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部编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5.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5.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闭塞(sè)污蔑(miè)索然(suǒ)卓有成效(zhuō)

B.勒令(lè)诅咒(zhòu)嫉恨(jì)豁然开朗(huò)

C.抹杀(mǒ)给予(jǐ)肤浅(fū)繁芜丛杂(wú)

D.悼词(diào)逝世(shì)空白(kōng)浅尝辄止(zhé)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部著作艰深晦涩,我几次展卷阅读都未能真正理解,今日听了老师的讲解,我豁然开朗。

②人们往往乐于浅尝辄止地游历四方,却忽视了文化的绚烂和土地的厚重。

③日本一些右翼分子妄图抹杀日军侵华的种种罪行,这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胸中义愤填膺。

④市场上有几百种文言文图书,但图书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图书的译注更是言不及义。

⑤他曾因在世界体坛上多次荣获冠军而名噪一时,从国家队退役后转战商海,成了一名商人。

⑥这家文化发展公司另辟蹊径,充分发掘民间文艺资源,带领草根艺人登上舞台,成功打造了一批草根明星。

A.①②④B.①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⑥

3.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谧坚韧不拔瘦骨伶仃化干戈为玉帛

B.嚼腊浅尝辄止气喘吁吁放之四海而皆准

C.滑腻迷天大谎惩一儆百不能越雷池一步

D.蛊惑纷繁芜杂溘然长逝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已经是幸福的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数学领域,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A.也许也毕竟甚至也然而B.即使却毕竟还有也然而

C.也许却但是还有都而且D.即使也但是甚至都而且

5.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和最受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他、他。

A.嫉恨诬蔑诅咒诽谤

B.诬蔑嫉恨诅咒诽谤

C.嫉恨诬蔑诽谤诅咒

D.诬蔑嫉恨诽谤诅咒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B.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C.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D.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7.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述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空白”原指版面、书页、画幅上面空着的没有填满的部分,这里比喻马克思逝世造成的不可弥补的损失,表明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不可企及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B.“停止思想”“永远地睡着了”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对于马克思的死,恩格斯不忍心直接说出。因而用了讳饰手法。这样既把自己的心情委婉而含蓄地表述出来,又符合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心愿。

C.“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比喻敌人的无能和马克思对敌人的蔑视,“未必有一个私敌”用夸张手法表现马克思的大公无私和光明磊落。

D.第四自然段“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对比,热烈赞扬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功盖当世、前无古人。

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演说词主要从两方面论述了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

B.本篇演说词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述方式。如第一段主要用抒情的方式表述了对马克思逝世无比悲痛的感情。

C.第四段“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意义。

D.第六段“感到衷心喜悦”与“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两种喜悦程度的差别说明,马克思主要从人类社会的进步,从革命的角度注视科学的发展。

9.下列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2自然段的两个“对于”,高度概括了马克思生前的巨大贡献。

B.“不可估量”是从程度上表现了马克思逝世损失之巨大。

C.“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繁芜”是多而杂,“丛杂”是杂而乱,反映出了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唯物主义思想,带有深刻的贬义。

D.“简单事实”包含三层意思: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组织由经济基础来解释。

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买票进入海格特墓园,沿主干道往东走几分钟,马克思墓地就赫然呈现于眼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是马克思夫人燕妮、马克思本人、马克思外孙哈里·朗吉特、马克思家的佣人海伦·德穆特和马克思的女儿艾琳娜·马克思。

①其上镶嵌着白色大理石墓碑

②白色大理石墓碑镶嵌于基座正面中央位置

③青铜铸造的马克思头像放置于墓碑之上

④墓碑中间部分雕刻着合葬于此的五个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日

⑤这个墓地有着比普通人高一大截的花岗岩基座

⑥他们按逝世的先后顺序由上到下排列

A.③①④②⑤⑥B.⑤①⑥③②④

C.⑤①③②④⑥D.③①⑤⑥②④

11.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A.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特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他很热情,以其绵薄之力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对此,我们心存感激。

C.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的座谈会,深表歉意。

D.先生您说的话高屋建瓴,十分有道理,领教领教!

12.阅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全文,根据下面的表格提示,概括文章各部分内容,并填充表格。

开头述其哀①

主体赞其功②

结尾颂其德③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悼念乔治桑

雨果

我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

昔日我曾爱慕过她,钦佩过她,崇敬过她,而今,在死神带来的庄严肃穆之中,我出神地凝视着她。

我祝贺她,因为她所做的是伟大的;我感激她,因为她所做的是美好的,我记得,曾经有一天,我给她写过这样的话:“感谢您,您的灵魂是如此伟大。”

难道说我们真的失去她了吗?

不。

那些高大的身影虽然与世长辞,然而他们并未真正消失。远非如此,人们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自我完成。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犹然可见。这真是崇高的变容。

人类的躯体乃是一种遮掩。它能将神化的真正面貌——思想——遮掩起来。乔治桑就是一种思想,她从肉体中超脱出来,自由自在,虽死犹生,永垂不朽。啊,自由的女神!

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唯独她是伟大的女性。

在本世纪,法国革命的结束与人类革命的开始都是顺乎天理的,男女平等作为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一部分,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妇女应该显示出,她们不仅保持天使般的禀性,而且还具有我们男子的才华。她们不仅应有强韧的力量,也要不失其温柔的禀性。乔治桑就是这类女性的典范。

当法兰西遭到人们的凌辱时,完全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她争光载誉。乔治桑永远是本世纪的光荣,永远是我们法兰西的骄傲。这位荣誉等身的女性是完美无缺的。她像巴贝斯一样有着一颗伟大的心,她像巴尔扎克一样有着伟大的精神,她像拉马丁一样有着伟大的灵魂。在她身上不乏诗才。在加里波第曾创造过奇迹的时代里,乔治桑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

列举她的杰作显然是毫无必要的,重复大众的记忆又有何益?她的那些杰作的伟力概括起来就是“善良”二字。乔治桑确实是善良的,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崇敬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这就是仇恨。有人狂热崇拜,也有人恶意辱骂。仇恨与辱骂正好表现人们的反对,或者不妨说它表明了人们的赞同——反对者的叫骂往往会被后人视为一种赞美之辞。谁戴桂冠谁就招打,这是一条规律,咒骂的低劣正衬出欢呼的高尚。

像乔治桑这样的人物,可谓公开的行善者,他们离别了我们,而几乎是在离逝的同时,人们在他们留下的似乎空荡荡的位子上发现新的进步已经出现。

每当人间的伟人逝世之时,我们都听到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一种事物消失了,另一种事物降临了。

大地与苍穹都有阴晴圆缺。但是,这人间与那天上一样,消失之后就是再现。一个像火炬那样的男人或女子,在这种形式下熄灭了,在思想的形式下又复燃了。于是人们发现,曾经被认为是熄灭了的,其实是永远不会熄灭。这火炬燃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光彩夺目,从此它组成文明的一部分,从而屹立在人类无限的光明之列,并将增添文明的光芒。健康的革命之风吹动着这支火炬,并使它成为燎原之势,越烧越旺,那神秘的吹拂熄灭了虚假的光亮,却增添了真正的光明。

劳动者离去了,但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

埃德加基内逝世了,但是他的高深的哲学却越出了他的坟墓,居高临下劝告着人们。米谢莱去世了,可在他的身后,记载着未来的史册却在高高耸起。乔治桑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她留给我们以女权,充分显示出妇女有着不可抹杀的天才。正由于这样,革命才得以完全。让我们为死者哭泣吧,但是我们要看到他们的业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伟业,得益于颇可引以为豪的先驱者的英灵精神,必定会随之而来。一切真理、一切正义正在向我们走来。这就是我们听到的振翅搏击的响声。

让我们接受这些卓绝的死者在离别我们时所遗赠的一切!让我们去迎接未来!让我们在静静的沉思中,向那些伟大的离别者和我们预言将要到来的伟大女性致敬!

(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便表述了对死者的怀念、爱慕与敬佩之情,然后用一个问句引出对死者一生的贡献的评判,深化了自己的情感。

B.“劳动者离去了,但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这句话暗含深意,即虽然乔治桑的形体已消逝了,但她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

C.本文感情真挚,但没有一般悼文的感伤,且综合运用了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述方式,充分展示了一代浪漫主义文豪的语言风格。

D.本文表述了悼念与崇敬之情,对死者的贡献做出了很高的评价,阐发了其深远影响,同时还阐述了的生死观。文章既以情动人,又饱含着理性的思考。

14.文中多处把乔治桑同其他人相比,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试加以分析。

15.雨果认为“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析雨果这样说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马克思重返欧洲

白烁

150多年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开宗明义:“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150年后,共产主义国家在欧洲几乎消逝,马克思却奇迹般地复活了。

20世纪末,英国学者弗朗西斯惠恩出版了《马克思传》。这本获得英国“四频道”电视台年度最佳政治书籍的传记,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这本书还原了马克思的原貌:一个富有创造力和博学的思想家,一个注重实证研究、对资本利弊了如指掌的经济学家,一个充满人道情怀但不太看得起工人鲁莽行动和不动脑子的革命家,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

马克思在经济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是百年来不曾动摇的,但在民间,马克思总与“红色革命”“苏维埃”“斯大林”联系起来。冷战结束后,这些词汇被历史收留,马克思倒从柏林墙的废墟中站起来,让墙东墙西的人都看到大胡子伯伯的温情、严谨和可爱。千禧年之际,在马克思生活和工作过的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们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位居第一。执政的工党在“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把马克思评为第一名,尽管布莱尔抛弃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路线。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公布了“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的调查结果,马克思荣登榜首。

在欧洲大陆,马克思被政党立为精神领袖。中立的法兰西民主联盟党说法国右翼政党从未脱离马克思主义。今年法国总统大选之前,主流政党都带有“马克思光泽”。左翼的社会党不断宣称要平衡劳资关系,要“吓住资本家”;中偏右的人民运动联盟指责“流氓老板”只顾给自己装腰包,而不顾工人生存状态,把工厂都移到劳动力便宜的国外了。

东欧、中欧国家在急遽的民主化和自由化进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不少左翼政党经过“在野”的阵痛后重新认识“真正的马克思”,在新生后重新执政。

马克思重返欧洲且被大众所接受,除了学术界不受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影响而客观研究的启蒙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困惑着劳工阶层。全球化拉近了国家间的距离,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摆脱贫困,但也加剧了资本家的财富集中,欧美国家的中产阶级因生产、技术和资金的全球流动而被涮到劳工阶层队伍中。联合国最近的报告估计,全球2%的富人拥有全球逾50%的财富,而全球50%的穷人仅拥有1%的财富。《资本论》很完整地指点了其中的迷津,所以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重要性、预见性和伟大性到21世纪才能充分显示。

无论在民间还是学术界,马克思重返欧洲是历史的进步。这不仅还原着马克思的真实面目,也让人们时时记住马克思的自白:“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16.下列不能支持马克思所说的“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马克思传》这本书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还原了马克思的原貌。

B.在民间,马克思总与“红色”“革命”“苏维埃”“斯大林”联系起来。

C.马克思从柏林墙的废墟中站起来,让墙东墙西的人看到了大胡子伯伯的温情、严谨和可爱。

D.马克思是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

17.请简要概括马克思重返欧洲的原因。

18.为什么说无论在民间还是学术界,马克思重返欧洲都是历史的进步?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马克思之墓(节选)

南帆

①在英国,可以见到许多名流的塑像。威灵顿、丘吉尔、司各特、牛顿等等。牛津大学的图书馆是某个富豪捐赠的,图书馆门前就有一尊这个富豪的铜像。伦敦的某一个地铁站口甚至塑起了一尊福尔摩斯像。

②海德公园里矗立着一座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如此之高,以至于拍照时不得不用广角镜头。纪念碑纪念的是一个叫阿尔伯特的男人。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生平事迹,他最为重要的身份是女王的丈夫。据说他去世之后,伤心的女王大约有七年的时间不理朝政。这座纪念碑应当是爱情和皇家财富的共同象征。

③其实,英国人更为热衷的是戴安娜王妃的故事。纪念戴安娜的活动至今不衰。戴安娜逝世的周年忌日,无数人自愿地献上鲜花和花圈。海德公园几条主道的路面上,不远的距离就钉有一面铜牌子——因为戴安娜曾经从这几条路上走过。人们爱戴戴安娜的原因不仅是她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她的平民精神。她时常以王妃的身份参加各种慈善活动,不太在乎皇室装腔作势的清规戒律,也没有刻意将那一场举世瞩目的婚礼作为摆脱平民世界的仪式。

④可是,这种爱戴之中是不是仍然隐藏了某些势利之心?戴安娜的传奇寄托了众多凡人的白日梦,而且,戴安娜故事的后半段仍然是这种故事的延续。她可以大步跨出肯辛顿宫的大门,然而,接走她的仍然是埃及巨富多迪的奔驰轿车。

⑤热衷于戴安娜所代表的平民精神的英国人大概不太能想到马克思了。没听说英国的什么地方有马克思的塑像。马克思说了一些权贵们不爱听的话,有钱人当然不想为他树碑立传。令人感叹的是平民的沉默。穷困的马克思为无产者呐喊了一辈子,风雨无阻;然而,那么多人却慷慨地将鲜花和花圈掷给了象征性地参加过几次慈善活动的戴安娜。这个世界肯定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⑥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被电视或者报纸上名流表演的消息收买。还有人懂得马克思和《资本论》。英国的BBC主持了一项调查——谁是影响二十世纪的十位名人?广泛投票的结果,马克思竟然名列榜首。这个消息令许多人意外,也令许多人惊喜。这个消息令人恢复了一些信心:历史的天平仍然存在。

⑦前往拜谒马克思墓的时候才知道,马克思所葬的海格特公墓已经私有化,一个毕生倡导公有制的思想家还是无法让他的葬身之地脱离旧世界。收购海格特公墓的是一个老妇人,她规定进入公墓必须交纳一定费用。尤为苛刻的是,每带入一台照相机必须加付一英镑。

⑧马克思的墓原先夹杂在一大堆坟墓之间,平躺于地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英国工人和各国共产党合力重建了马克思墓。新的马克思墓位于公墓东北角的路边,墓碑是花岗岩砌就的一个高8英尺的方柱,方柱顶上安放着马克思的铜铸头像。“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看着墓碑上镌刻的这一句马克思的名言,心中无限感慨。

⑨返回的时候,有人问起马克思的后代。据说伦敦还有一个,不知是第几代孙子或外孙,在开出租车。如果这个传闻属实,那么,他至今应该还是标准的工人阶级的一员吧。

(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写英国人对名流的态度时语含讥讽,鲜明地表现出对世俗观念的否定,以及对英国平民的批判。

B.写到世人对马克思的态度和评价时情感复杂,但态度鲜明:能多给这位伟人一些注视的世界才是清醒公正的世界。

C.文章写到安葬马克思的海格特公墓已经私有化,进入公墓必须先交纳一定费用,说明无产阶级事业在西方已难以为继。

D.文章结尾关于马克思后代的传闻看似闲笔,实则意蕴深刻,因为从中得到安慰,马克思主义后继有人了。

(2)本文的标题为“马克思之墓”,但文章开头却用了很大篇幅写英国“名流”的塑像和纪念碑,有什么用意?

(3)第⑧段中,为什么会“看着墓碑上镌刻的这一句马克思的名言,心中无限感慨”?请结合文意概括说明。

三、综合运用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体和很多微生物共生,而且大多数微生物都生活在肠道里,其中大部分是细菌,还有一些是真菌和原生生物。细菌能产生可以降解一些碳水化合物的酶,这些降解产物可以被人体利用。①,人体可能无法降解一些营养物质,比如说人体需要特定的细菌才能降解乳糖,缺少了它们可能会患“乳糖不耐症”。人体对脂肪的吸引和储存也和肠道细菌有很大的关系,肥胖症患者的肠道菌群和正常人不同。肠道菌群还会阻止有害细菌的繁殖,②。人体肠道细菌甚至还会对人体产生一些更“直接”的作用:它们可以加快肠道表皮细胞的生长,控制表皮细胞的分化;它们还可能会促进肠道附近的淋巴细胞的生长。肠道菌群会刺激人体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并且不断“训练”它,让它增强“分辨敌我”的能力。③,经过肠道菌群合理“训练”的人体免疫系统不会轻易做出过激的反应,也就是说让人“过敏”。

21.根据下面微信群的对话内容,请你为村委宣传栏拟写一则活动报名须知。要求:语言准确、得体,内容完整(标题与落款省略),不超过80个字。

懂得开花的树:亲!南粤古驿道定向徒步越野大赛要在我们村举行了。哇,既能锻炼身体、磨炼意志,又能领略古村落的魅力!

水哥:这么时尚的运动大赛,我们这里早就应该有了!时间?时间?

懂得开花的树:不要紧张!不要紧张!今年10月29日开赛,你想参加的话,就要在9月29日当天到村委报名。

小灰灰:我身体单薄,又没有方向感,到时候怕跑不到终点啊!

懂得开花的树:比赛分竞赛组和休闲组。报名那天要先参加体能测验,然后分组。竞赛组要穿越山林20公里!体力差的,就参加休闲组,挑战5公里即可。竞赛组冠军有5万元奖金哟!

22.吕思勉曾就中国历史的研究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两方面作过论述,请把这个研究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个人如果真有价值,便不会被忽视。一张百元纸币,不管把它弄成什么样子,人们还是希望得到它,①。当然,有些东西的价值并不在于这件东西本身,也许它本身并没有多大价值,但它有办法让人觉得它有价值。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②。就像同样是块土地,在城市里,寸土寸金;在荒郊野地里,可能分文不值。因此,③,就找到了自己的最大价值。

解析解答部分

1.C

形声字的分辨;形近字的分辨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

A项,“卓”应读zhuó。

B项,“嫉”应读jí。C无误。

D项,“悼”应读dào,“空”应读kòng。

故解析为:C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2.B

成语的使用

①豁然开朗:形容一下子展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也形容突然领悟。使用正确。②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不符合语境。③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义愤。“胸中义愤填膺”语意重复。④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不涉及正经道理。不符合语境。⑤名噪一时:一时名声很大。使用正确。⑥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新风格或另找一个新途径、新方法。使用正确。

故解析为:B

此题考查成语的辨析运用能力。对于成语,一要了解其意思,二要从其感彩、语体色彩、使用范围、前后搭配、比喻义、具体语境等方面思考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上有些成语中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成语意思,则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3.A

同音字的分辨

B.腊-蜡;C.迷-弥;D.致-至。

故解析为:A

该题考查字形的识记能力。题中考查的主要是同音字,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仔细辨认、认真积累、多次复习,尤其注意同音字的区别。

4.D

近义虚词辨析

“即使”表假设的让步,后面与“也”呼应更合适,如果后面接“却”语意不连贯。第三空由前文看应表转折,所以用“但是”。第四空由前后文看应填表递进的“甚至”,“还有”没有递进意。第五空由前面“每一个领域”,可知用“都”合适。第六空由“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可知,句中有递进意,所以选用“而且”。

故解析为:D

此题考查理解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虚词的理解,要结合语句,一定要有语境意识,在一定语境下弄清虚词的语法功能,以及和前后语句的逻辑关系。平时要注意归纳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5.C

近义实词辨析

要注意语意轻重。

故解析为:C

此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运用能力。要想做好此类题,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1、要仔细辨析词语的细微区别,可从使用的范围、场合、程度以及固定搭配等方面考虑;2、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判断。

6.B

标点符号的使用

“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应去掉小括号,在其前后加破折号,即使用双破折号。小括号内的内容是无需读出来的,故作为演讲词,不能使用小括号。

故解析为:B

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标点符号的考查,有两个特点:单项考查多集中在问号、括号、引号、书名号、顿号等易错、易混之处;综合考查多集中在引号与冒号、逗号、句号的混合运用,括号与书名号、引号、句号的混合使用,顿号与逗号、分号、句号的搭配编排等。学生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并能正确使用。

7.C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C项,马克思“未必有一个私敌”是事实而不是夸张。

故解析为:C

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修辞就是对语言的加工提炼。《测试大纲》要求的“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等。其内涵不仅限于对修辞方法的辨析、理解,它注重的是对语言表述能力的考查。所以这一部分知识,着重强调的是使用各种修辞格应注意的问题及区别容易混洧的修辞的方法。

8.B

表述技巧类题目;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第一段主要用叙述、描写的方式表述了对马克思逝世无比悲痛的心情。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9.C

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C应是反映出了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唯心主义思想。

故解析为:C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充分理解。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

10.C

语句连贯(排序)

此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

通读语段发现,⑥句与横线后的句子衔接最紧密,排除B、D两项;再观察其他几句之间的逻辑关系,①句中的“其”指的就是基座,承接⑤句而来,可以排除A项。故选C项。

故解析为:C

此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顺序、逻辑顺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时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

11.D

语言得体

此题考查语言表述与运用中的得体的能力。

D“领教”是谦辞,接受人的教益或欣赏人的表演时说的客套话,合乎语境。

A项,“笑纳”是敬辞,用于希望对方接受自己的礼物。不合语境。

B项,“绵薄之力”是谦辞,用于形容自己的能力薄弱。不合语境。

C项,“光临”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不合语境。

故解析为:D

此题考查语言表述与运用中的得体的能力。此类题,从四个方面考虑:①是否正确使用谦敬词语;②是否正确使用书面语、口语;③语言有没有歧义;④转述是否得当。

12.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当时的情形;评价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和革命家的马克思的伟大功绩;表述对马克思的怀念之情

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本文一共氛围分为三段,先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当时的情形,表述对马克思逝世的哀悼之情。然后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评价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和革命家的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最后表述对马克思的怀念之情。可据上述分析作答。

故解析为:①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当时的情形;②评价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和革命家的马克思的伟大功绩;③表述对马克思的怀念之情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和把握划分情节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总结概括出每一段的含义,通过对课文上下文内容之间的联系,然后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对文章进行层次划分。

13.A

14.①把乔治桑同当时的男性相比,突出她的才华、追求和地位。②把乔治桑同一些名人如巴贝斯、巴尔扎克、拉马丁等相比,突出了她的心灵、精神、灵魂的伟大。③把乔治桑同埃德加基内、米谢莱相比,说明她的精神永远鼓舞着后人,后人将从她那里获得精神馈赠。

15.①她有天使般温柔的禀性,还有坚韧的力量和男子的才华,是那个时代伟大女性的典范。②她给法国带来了荣誉,留下了许多佳作,是法兰西民族的骄傲。③她有伟大的品格,她是公开的行善者。④她的思想像火炬一样不会熄灭,并将增添文明的光芒,照亮人们的心灵。

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欣赏作品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述艺术;散文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对表现手法的理解能力。对比意在强调,解答本题,先在文中找到对比的内容,再分析通过对比想强调的内容。

(3)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文本内容概括文中主人公的人物性格、人物贡献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雨果认为‘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析雨果这样说的原因”,然后要到文中找到题干中的引文,依据其在文中的位置来确定设题的区域,再筛选出能支撑雨果这一观点的相关内容,并进行概括。

13.B项,“但她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表述错误,留下的应该是思想精神。C项,“浪漫主义”表述错误,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D项,“还阐述了的生死观”错误,在文中并没有阐述自己的生死观,文本中只是对人物死去意义的评价。故解析为:A。

14.首先,“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唯独她是伟大的女性”,此处将其与男子对比,说明其作为女性的优秀是丝毫不逊色于男人的;其次,“她像巴贝斯一样有着一颗伟大的心,她像巴尔扎克一样有着伟大的精神,她像拉马丁一样有着伟大的灵魂”,将其与这些名人对比,突出其心灵、精神、灵魂的伟大;最后,“埃德加基内逝世了,但是他的高深哲学……显示出妇女有着不可抹煞的天才”,将其与这两个人物对比,说明其思想在当时和其死后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15.解答本题,考生要注意围绕对文本内容中写人记事、人物功绩、情感的把握,并注意结合文本内容来分析人物的品质。从文中来看,题干中雨果评价的句子出现在文章第八段,乔治桑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是因为她具有优秀的品质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作答时要从文中归纳这方面的内容。

首先,乔治桑优秀的品质造就了她的独一无二,如她的才华、温柔的禀性、伟大的灵魂等,如第九段“男女平等作为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一部分,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妇女应该显示出,她们不仅保持天使般的禀性,而且还具有我们男子的才华。她们不仅应有强韧的力量,也要不失其温柔的禀性。乔治桑就是这类女性的典范”,根据这个可以概括出第一点。

其次,她的贡献是巨大的,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这让她有了“独一无二的地位”,如第十段“当法兰西遭到人们的凌辱时,完全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她争光载誉。乔治桑永远是本世纪的光荣,永远是我们法兰西的骄傲”,根据这个可以概括出第二点;如第十一、十二段“乔治,桑确实是善良的”“像乔治桑这样的人物,可谓公开的行善者”,根据这个可以概括出第三点;如第十四、十六段“一个像火炬那样的男人或女子,在这种形式下熄灭了,在思想的形式下又复燃了……这火炬燃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光彩夺目,从此它组成文明的一部分,从而屹立在人类无限的光明之列,并将增添文明的光芒”“乔治桑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她留给我们以女权,充分显示出妇女有着不可抹杀的天才”,根据这个可以概括出第四点。

16.B

17.①欧洲学术界结束冷战思维,能客观冷静地看待马克思。②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困惑着欧洲劳工阶层。③欧洲学术界发现了马克思的多方面的魅力。④马克思的重要性、预见性和伟大性到21世纪才能充分显示。

18.①无论是民间还是学术界,都从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影响中走了出来,能客观地对待马克思了。②还原了马克思的真实面目。

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1)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3)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

16.B表明以前欧洲民间只是将马克思当作革命家、马克思主义者看待。

故解析为:B。

17.本题的答题区间是第六段,注意抓住“马克思重返欧洲且被大众所接受”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马克思重返欧洲,后面就是原因,答题时注意抓住原文的关键词句筛选整合解析,不可整段钞写作为解析。

故解析为:①欧洲学术界结束冷战思维,能客观冷静地看待马克思。②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困惑着欧洲劳工阶层。③欧洲学术界发现了马克思的多方面的魅力。④马克思的重要性、预见性和伟大性到21世纪才能充分显示。

18.答题区间在文章倒数一、二段中,筛选关键语句“马克思重返欧洲且被大众所接受,除了学术界不受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影响而客观研究的启蒙外”“这不仅还原着马克思的真实面目”,概括形成解析。

故解析为:①无论是民间还是学术界,都从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影响中走了出来,能客观地对待马克思了。②还原了马克思的真实面目。

19.(1)B

(2)①先写其他“名流”的塑像和纪念碑是为了引出本文的写作重点——马克思之墓;②让“名流”的塑像和纪念碑的庄重、气派与马克思墓的平凡、落寞形成对比,引发读者思考;③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

(3)①马克思作为思想家毕生倡导公有制,但他没能改变这个私有制的世界,连他的葬身之地都成了他人的私有财产,这令人无限感慨。②马克思逝世后,人们的势利之心没有改变,马克思被他为之奋斗的平民们冷落,也令人无限感慨。

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1)A.“鲜明地表现出对世俗观念的否定,以及对英国平民的批判”说法过重,且在文中找不到依据。C.“说明无产阶级事业在西方已难以为继”无中生有。D.“从中得到安慰,马克思主义后继有人了”属于主观臆断。

(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可结合开头部分在内容、结构及主题表述等方面的作用作答。

(3)马克思的理想是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但他没能改变私有制的社会现实;马克思逝世后被世人冷落。这些令“无限感慨”。

故解析为:⑴D

⑵①先写其他“名流”的塑像和纪念碑是为了引出本文的写作重点——马克思之墓;②让“名流”的塑像和纪念碑的庄重、气派与马克思墓的平凡、落寞形成对比,引发读者思考;③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

⑶①马克思作为思想家毕生倡导公有制,但他没能改变这个私有制的世界,连他的葬身之地都成了他人的私有财产,这令人无限感慨。②马克思逝世后,人们的势利之心没有改变,马克思被他为之奋斗的平民们冷落,也令人无限感慨。

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能力。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⑵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可围绕对后文的作用、对主题的作用、对表述效果的作用等方面分析。

⑶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应在文本中找到这句话,再结合前后文和主题来分析。

20.①如果缺少这些细菌;②保护人体健康;③肠道菌群还和防止人体过敏有关

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第一处:依据上文“细菌能产生可以降解一些碳水化合物的酶,这些降解产物可以被人体利用。”和下文“人体可能无法降解一些营养物质……缺少了它们可能会患……”内容推测,此处应该是假设缺少这些细菌,所以填“如果缺少这些细菌”;

第二处:依据上文“肠内菌群还会阻止有害细菌的繁殖”,此处应该引出“保护人体健康或防止疾病的发生的结果;

第三处:依据下文“经过肠道菌群合理‘训练’的人体免疫系统不会轻易做出过激的反应,也就是说让人‘过敏’”内容,可以推测,此处应该是说肠道菌群的另一作用,所以填“肠道菌群还和防止人体过敏有关”。

故解析为:①如果缺少这些细菌;②保护人体健康;③肠道菌群还和防止人体过敏有关

本题考查语言表述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补写句子”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

21.南粤古驿道定向徒步越野大赛将于10月29日在我们村举行,比赛分竞赛、休闲两个组别,竞赛组冠军奖金5万元。有意者可于9月29日到村委报名,报名当天进行体能测验并分组。

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语言得体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述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本题是拟写一则活动报名须知,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活动的名称、时间、要求,要注意从以上几个角度拟写即可。本次活动的名称是:南粤古驿道定向徒步越野大赛;时间是:9月29日到村委报名、10月29日在我们村举行;活动的内容要求:比赛分竞赛、休闲两个组别,竞赛组冠军奖金5万元。将以上几个重点内容把握住,最后要注意试题中的字数要求。

故解析为:南粤古驿道定向徒步越野大赛将于10月29日在我们村举行,比赛分竞赛、休闲两个组别,竞赛组冠军奖金5万元。有意者可于9月29日到村委报名,报名当天进行体能测验并分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测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

22.中国历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解释、批评以及有关治乱兴亡和典章制度的记载。在研究时要运用比较和考据的研究方法。

图文转换;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此题考查把握图文转换的能力。题干已经提示“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两方面作过论述”,作答时需要据此观察两方面各自包含的内容。由研究框架可知,研究对象包括记载、解释和批评,研究方法包括比较和考据,而研究对象中的记载又包含治乱兴亡和典章制度,据此拟写解析即可。

故解析为:中国历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解释、批评以及有关治乱兴亡和典章制度的记载。在研究时要运用比较和考据的研究方法。

此题考查把握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

23.①因为它自身还有价值;②就是位置决定价值;③如果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

文段的主旨是“人生价值”,因而在答题时应围绕“人生价值”进行思考。第①处,由横线前面的句子可知,人们之所以希望得到百元大钞,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由此①处应填写“因为它自身还有价值”之意的句子。第②处,根据下文“在城市里,寸土寸金”和“在荒郊野地里,可能分文不值”的对比关系可知,②处应填写“就是位置决定价值”之意的句子。第③处,根据横线前的“因此”可知,这里应填写的是一个总结句,再根据横线后面的“就”可知,横线处的句子应与后面的句子构成假设关系,由此③处应填写“如果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之意的句子。

故解析为:①因为它自身还有价值;②就是位置决定价值;③如果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做这类题目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语段讨论的话题,然后认真推敲每一处空白处与上下文的关系,做到填写每一处空白处,既要做到前瞻又要后顾,这样即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填写上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连贯通顺,另外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中的隐性要求,按要求作答。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5.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闭塞(sè)污蔑(miè)索然(suǒ)卓有成效(zhuō)

B.勒令(lè)诅咒(zhòu)嫉恨(jì)豁然开朗(huò)

C.抹杀(mǒ)给予(jǐ)肤浅(fū)繁芜丛杂(wú)

D.悼词(diào)逝世(shì)空白(kōng)浅尝辄止(zhé)

C

形声字的分辨;形近字的分辨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

A项,“卓”应读zhuó。

B项,“嫉”应读jí。C无误。

D项,“悼”应读dào,“空”应读kòng。

故解析为:C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部著作艰深晦涩,我几次展卷阅读都未能真正理解,今日听了老师的讲解,我豁然开朗。

②人们往往乐于浅尝辄止地游历四方,却忽视了文化的绚烂和土地的厚重。

③日本一些右翼分子妄图抹杀日军侵华的种种罪行,这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胸中义愤填膺。

④市场上有几百种文言文图书,但图书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图书的译注更是言不及义。

⑤他曾因在世界体坛上多次荣获冠军而名噪一时,从国家队退役后转战商海,成了一名商人。

⑥这家文化发展公司另辟蹊径,充分发掘民间文艺资源,带领草根艺人登上舞台,成功打造了一批草根明星。

A.①②④B.①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⑥

B

成语的使用

①豁然开朗:形容一下子展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也形容突然领悟。使用正确。②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不符合语境。③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义愤。“胸中义愤填膺”语意重复。④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不涉及正经道理。不符合语境。⑤名噪一时:一时名声很大。使用正确。⑥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新风格或另找一个新途径、新方法。使用正确。

故解析为:B

此题考查成语的辨析运用能力。对于成语,一要了解其意思,二要从其感彩、语体色彩、使用范围、前后搭配、比喻义、具体语境等方面思考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上有些成语中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成语意思,则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3.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谧坚韧不拔瘦骨伶仃化干戈为玉帛

B.嚼腊浅尝辄止气喘吁吁放之四海而皆准

C.滑腻迷天大谎惩一儆百不能越雷池一步

D.蛊惑纷繁芜杂溘然长逝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A

同音字的分辨

B.腊-蜡;C.迷-弥;D.致-至。

故解析为:A

该题考查字形的识记能力。题中考查的主要是同音字,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仔细辨认、认真积累、多次复习,尤其注意同音字的区别。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已经是幸福的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数学领域,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A.也许也毕竟甚至也然而B.即使却毕竟还有也然而

C.也许却但是还有都而且D.即使也但是甚至都而且

D

近义虚词辨析

“即使”表假设的让步,后面与“也”呼应更合适,如果后面接“却”语意不连贯。第三空由前文看应表转折,所以用“但是”。第四空由前后文看应填表递进的“甚至”,“还有”没有递进意。第五空由前面“每一个领域”,可知用“都”合适。第六空由“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可知,句中有递进意,所以选用“而且”。

故解析为:D

此题考查理解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虚词的理解,要结合语句,一定要有语境意识,在一定语境下弄清虚词的语法功能,以及和前后语句的逻辑关系。平时要注意归纳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5.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和最受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他、他。

A.嫉恨诬蔑诅咒诽谤

B.诬蔑嫉恨诅咒诽谤

C.嫉恨诬蔑诽谤诅咒

D.诬蔑嫉恨诽谤诅咒

C

近义实词辨析

要注意语意轻重。

故解析为:C

此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运用能力。要想做好此类题,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1、要仔细辨析词语的细微区别,可从使用的范围、场合、程度以及固定搭配等方面考虑;2、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判断。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B.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C.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D.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B

标点符号的使用

“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应去掉小括号,在其前后加破折号,即使用双破折号。小括号内的内容是无需读出来的,故作为演讲词,不能使用小括号。

故解析为:B

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标点符号的考查,有两个特点:单项考查多集中在问号、括号、引号、书名号、顿号等易错、易混之处;综合考查多集中在引号与冒号、逗号、句号的混合运用,括号与书名号、引号、句号的混合使用,顿号与逗号、分号、句号的搭配编排等。学生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并能正确使用。

7.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述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空白”原指版面、书页、画幅上面空着的没有填满的部分,这里比喻马克思逝世造成的不可弥补的损失,表明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不可企及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B.“停止思想”“永远地睡着了”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对于马克思的死,恩格斯不忍心直接说出。因而用了讳饰手法。这样既把自己的心情委婉而含蓄地表述出来,又符合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心愿。

C.“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比喻敌人的无能和马克思对敌人的蔑视,“未必有一个私敌”用夸张手法表现马克思的大公无私和光明磊落。

D.第四自然段“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对比,热烈赞扬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功盖当世、前无古人。

C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C项,马克思“未必有一个私敌”是事实而不是夸张。

故解析为:C

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修辞就是对语言的加工提炼。《测试大纲》要求的“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等。其内涵不仅限于对修辞方法的辨析、理解,它注重的是对语言表述能力的考查。所以这一部分知识,着重强调的是使用各种修辞格应注意的问题及区别容易混洧的修辞的方法。

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演说词主要从两方面论述了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

B.本篇演说词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述方式。如第一段主要用抒情的方式表述了对马克思逝世无比悲痛的感情。

C.第四段“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意义。

D.第六段“感到衷心喜悦”与“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两种喜悦程度的差别说明,马克思主要从人类社会的进步,从革命的角度注视科学的发展。

B

表述技巧类题目;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第一段主要用叙述、描写的方式表述了对马克思逝世无比悲痛的心情。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9.下列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2自然段的两个“对于”,高度概括了马克思生前的巨大贡献。

B.“不可估量”是从程度上表现了马克思逝世损失之巨大。

C.“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繁芜”是多而杂,“丛杂”是杂而乱,反映出了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唯物主义思想,带有深刻的贬义。

D.“简单事实”包含三层意思: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组织由经济基础来解释。

C

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C应是反映出了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唯心主义思想。

故解析为:C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充分理解。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

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买票进入海格特墓园,沿主干道往东走几分钟,马克思墓地就赫然呈现于眼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是马克思夫人燕妮、马克思本人、马克思外孙哈里·朗吉特、马克思家的佣人海伦·德穆特和马克思的女儿艾琳娜·马克思。

①其上镶嵌着白色大理石墓碑

②白色大理石墓碑镶嵌于基座正面中央位置

③青铜铸造的马克思头像放置于墓碑之上

④墓碑中间部分雕刻着合葬于此的五个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日

⑤这个墓地有着比普通人高一大截的花岗岩基座

⑥他们按逝世的先后顺序由上到下排列

A.③①④②⑤⑥B.⑤①⑥③②④

C.⑤①③②④⑥D.③①⑤⑥②④

C

语句连贯(排序)

此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

通读语段发现,⑥句与横线后的句子衔接最紧密,排除B、D两项;再观察其他几句之间的逻辑关系,①句中的“其”指的就是基座,承接⑤句而来,可以排除A项。故选C项。

故解析为:C

此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顺序、逻辑顺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时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

11.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A.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特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他很热情,以其绵薄之力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对此,我们心存感激。

C.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的座谈会,深表歉意。

D.先生您说的话高屋建瓴,十分有道理,领教领教!

D

语言得体

此题考查语言表述与运用中的得体的能力。

D“领教”是谦辞,接受人的教益或欣赏人的表演时说的客套话,合乎语境。

A项,“笑纳”是敬辞,用于希望对方接受自己的礼物。不合语境。

B项,“绵薄之力”是谦辞,用于形容自己的能力薄弱。不合语境。

C项,“光临”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不合语境。

故解析为:D

此题考查语言表述与运用中的得体的能力。此类题,从四个方面考虑:①是否正确使用谦敬词语;②是否正确使用书面语、口语;③语言有没有歧义;④转述是否得当。

12.阅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全文,根据下面的表格提示,概括文章各部分内容,并填充表格。

开头述其哀①

主体赞其功②

结尾颂其德③

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当时的情形;评价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和革命家的马克思的伟大功绩;表述对马克思的怀念之情

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本文一共氛围分为三段,先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当时的情形,表述对马克思逝世的哀悼之情。然后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评价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和革命家的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最后表述对马克思的怀念之情。可据上述分析作答。

故解析为:①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当时的情形;②评价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和革命家的马克思的伟大功绩;③表述对马克思的怀念之情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和把握划分情节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总结概括出每一段的含义,通过对课文上下文内容之间的联系,然后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对文章进行层次划分。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悼念乔治桑

雨果

我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

昔日我曾爱慕过她,钦佩过她,崇敬过她,而今,在死神带来的庄严肃穆之中,我出神地凝视着她。

我祝贺她,因为她所做的是伟大的;我感激她,因为她所做的是美好的,我记得,曾经有一天,我给她写过这样的话:“感谢您,您的灵魂是如此伟大。”

难道说我们真的失去她了吗?

不。

那些高大的身影虽然与世长辞,然而他们并未真正消失。远非如此,人们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自我完成。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犹然可见。这真是崇高的变容。

人类的躯体乃是一种遮掩。它能将神化的真正面貌——思想——遮掩起来。乔治桑就是一种思想,她从肉体中超脱出来,自由自在,虽死犹生,永垂不朽。啊,自由的女神!

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唯独她是伟大的女性。

在本世纪,法国革命的结束与人类革命的开始都是顺乎天理的,男女平等作为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一部分,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妇女应该显示出,她们不仅保持天使般的禀性,而且还具有我们男子的才华。她们不仅应有强韧的力量,也要不失其温柔的禀性。乔治桑就是这类女性的典范。

当法兰西遭到人们的凌辱时,完全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她争光载誉。乔治桑永远是本世纪的光荣,永远是我们法兰西的骄傲。这位荣誉等身的女性是完美无缺的。她像巴贝斯一样有着一颗伟大的心,她像巴尔扎克一样有着伟大的精神,她像拉马丁一样有着伟大的灵魂。在她身上不乏诗才。在加里波第曾创造过奇迹的时代里,乔治桑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

列举她的杰作显然是毫无必要的,重复大众的记忆又有何益?她的那些杰作的伟力概括起来就是“善良”二字。乔治桑确实是善良的,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崇敬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这就是仇恨。有人狂热崇拜,也有人恶意辱骂。仇恨与辱骂正好表现人们的反对,或者不妨说它表明了人们的赞同——反对者的叫骂往往会被后人视为一种赞美之辞。谁戴桂冠谁就招打,这是一条规律,咒骂的低劣正衬出欢呼的高尚。

像乔治桑这样的人物,可谓公开的行善者,他们离别了我们,而几乎是在离逝的同时,人们在他们留下的似乎空荡荡的位子上发现新的进步已经出现。

每当人间的伟人逝世之时,我们都听到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一种事物消失了,另一种事物降临了。

大地与苍穹都有阴晴圆缺。但是,这人间与那天上一样,消失之后就是再现。一个像火炬那样的男人或女子,在这种形式下熄灭了,在思想的形式下又复燃了。于是人们发现,曾经被认为是熄灭了的,其实是永远不会熄灭。这火炬燃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光彩夺目,从此它组成文明的一部分,从而屹立在人类无限的光明之列,并将增添文明的光芒。健康的革命之风吹动着这支火炬,并使它成为燎原之势,越烧越旺,那神秘的吹拂熄灭了虚假的光亮,却增添了真正的光明。

劳动者离去了,但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

埃德加基内逝世了,但是他的高深的哲学却越出了他的坟墓,居高临下劝告着人们。米谢莱去世了,可在他的身后,记载着未来的史册却在高高耸起。乔治桑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她留给我们以女权,充分显示出妇女有着不可抹杀的天才。正由于这样,革命才得以完全。让我们为死者哭泣吧,但是我们要看到他们的业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伟业,得益于颇可引以为豪的先驱者的英灵精神,必定会随之而来。一切真理、一切正义正在向我们走来。这就是我们听到的振翅搏击的响声。

让我们接受这些卓绝的死者在离别我们时所遗赠的一切!让我们去迎接未来!让我们在静静的沉思中,向那些伟大的离别者和我们预言将要到来的伟大女性致敬!

(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便表述了对死者的怀念、爱慕与敬佩之情,然后用一个问句引出对死者一生的贡献的评判,深化了自己的情感。

B.“劳动者离去了,但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这句话暗含深意,即虽然乔治桑的形体已消逝了,但她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

C.本文感情真挚,但没有一般悼文的感伤,且综合运用了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述方式,充分展示了一代浪漫主义文豪的语言风格。

D.本文表述了悼念与崇敬之情,对死者的贡献做出了很高的评价,阐发了其深远影响,同时还阐述了的生死观。文章既以情动人,又饱含着理性的思考。

14.文中多处把乔治桑同其他人相比,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试加以分析。

15.雨果认为“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析雨果这样说的原因。

13.A

14.①把乔治桑同当时的男性相比,突出她的才华、追求和地位。②把乔治桑同一些名人如巴贝斯、巴尔扎克、拉马丁等相比,突出了她的心灵、精神、灵魂的伟大。③把乔治桑同埃德加基内、米谢莱相比,说明她的精神永远鼓舞着后人,后人将从她那里获得精神馈赠。

15.①她有天使般温柔的禀性,还有坚韧的力量和男子的才华,是那个时代伟大女性的典范。②她给法国带来了荣誉,留下了许多佳作,是法兰西民族的骄傲。③她有伟大的品格,她是公开的行善者。④她的思想像火炬一样不会熄灭,并将增添文明的光芒,照亮人们的心灵。

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欣赏作品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述艺术;散文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对表现手法的理解能力。对比意在强调,解答本题,先在文中找到对比的内容,再分析通过对比想强调的内容。

(3)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文本内容概括文中主人公的人物性格、人物贡献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雨果认为‘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析雨果这样说的原因”,然后要到文中找到题干中的引文,依据其在文中的位置来确定设题的区域,再筛选出能支撑雨果这一观点的相关内容,并进行概括。

13.B项,“但她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表述错误,留下的应该是思想精神。C项,“浪漫主义”表述错误,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D项,“还阐述了的生死观”错误,在文中并没有阐述自己的生死观,文本中只是对人物死去意义的评价。故解析为:A。

14.首先,“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唯独她是伟大的女性”,此处将其与男子对比,说明其作为女性的优秀是丝毫不逊色于男人的;其次,“她像巴贝斯一样有着一颗伟大的心,她像巴尔扎克一样有着伟大的精神,她像拉马丁一样有着伟大的灵魂”,将其与这些名人对比,突出其心灵、精神、灵魂的伟大;最后,“埃德加基内逝世了,但是他的高深哲学……显示出妇女有着不可抹煞的天才”,将其与这两个人物对比,说明其思想在当时和其死后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15.解答本题,考生要注意围绕对文本内容中写人记事、人物功绩、情感的把握,并注意结合文本内容来分析人物的品质。从文中来看,题干中雨果评价的句子出现在文章第八段,乔治桑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是因为她具有优秀的品质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作答时要从文中归纳这方面的内容。

首先,乔治桑优秀的品质造就了她的独一无二,如她的才华、温柔的禀性、伟大的灵魂等,如第九段“男女平等作为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一部分,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妇女应该显示出,她们不仅保持天使般的禀性,而且还具有我们男子的才华。她们不仅应有强韧的力量,也要不失其温柔的禀性。乔治桑就是这类女性的典范”,根据这个可以概括出第一点。

其次,她的贡献是巨大的,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这让她有了“独一无二的地位”,如第十段“当法兰西遭到人们的凌辱时,完全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她争光载誉。乔治桑永远是本世纪的光荣,永远是我们法兰西的骄傲”,根据这个可以概括出第二点;如第十一、十二段“乔治,桑确实是善良的”“像乔治桑这样的人物,可谓公开的行善者”,根据这个可以概括出第三点;如第十四、十六段“一个像火炬那样的男人或女子,在这种形式下熄灭了,在思想的形式下又复燃了……这火炬燃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光彩夺目,从此它组成文明的一部分,从而屹立在人类无限的光明之列,并将增添文明的光芒”“乔治桑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她留给我们以女权,充分显示出妇女有着不可抹杀的天才”,根据这个可以概括出第四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马克思重返欧洲

白烁

150多年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开宗明义:“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150年后,共产主义国家在欧洲几乎消逝,马克思却奇迹般地复活了。

20世纪末,英国学者弗朗西斯惠恩出版了《马克思传》。这本获得英国“四频道”电视台年度最佳政治书籍的传记,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这本书还原了马克思的原貌:一个富有创造力和博学的思想家,一个注重实证研究、对资本利弊了如指掌的经济学家,一个充满人道情怀但不太看得起工人鲁莽行动和不动脑子的革命家,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

马克思在经济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是百年来不曾动摇的,但在民间,马克思总与“红色革命”“苏维埃”“斯大林”联系起来。冷战结束后,这些词汇被历史收留,马克思倒从柏林墙的废墟中站起来,让墙东墙西的人都看到大胡子伯伯的温情、严谨和可爱。千禧年之际,在马克思生活和工作过的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们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位居第一。执政的工党在“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把马克思评为第一名,尽管布莱尔抛弃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路线。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公布了“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的调查结果,马克思荣登榜首。

在欧洲大陆,马克思被政党立为精神领袖。中立的法兰西民主联盟党说法国右翼政党从未脱离马克思主义。今年法国总统大选之前,主流政党都带有“马克思光泽”。左翼的社会党不断宣称要平衡劳资关系,要“吓住资本家”;中偏右的人民运动联盟指责“流氓老板”只顾给自己装腰包,而不顾工人生存状态,把工厂都移到劳动力便宜的国外了。

东欧、中欧国家在急遽的民主化和自由化进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不少左翼政党经过“在野”的阵痛后重新认识“真正的马克思”,在新生后重新执政。

马克思重返欧洲且被大众所接受,除了学术界不受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影响而客观研究的启蒙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困惑着劳工阶层。全球化拉近了国家间的距离,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摆脱贫困,但也加剧了资本家的财富集中,欧美国家的中产阶级因生产、技术和资金的全球流动而被涮到劳工阶层队伍中。联合国最近的报告估计,全球2%的富人拥有全球逾50%的财富,而全球50%的穷人仅拥有1%的财富。《资本论》很完整地指点了其中的迷津,所以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重要性、预见性和伟大性到21世纪才能充分显示。

无论在民间还是学术界,马克思重返欧洲是历史的进步。这不仅还原着马克思的真实面目,也让人们时时记住马克思的自白:“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16.下列不能支持马克思所说的“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马克思传》这本书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还原了马克思的原貌。

B.在民间,马克思总与“红色”“革命”“苏维埃”“斯大林”联系起来。

C.马克思从柏林墙的废墟中站起来,让墙东墙西的人看到了大胡子伯伯的温情、严谨和可爱。

D.马克思是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

17.请简要概括马克思重返欧洲的原因。

18.为什么说无论在民间还是学术界,马克思重返欧洲都是历史的进步?

16.B

17.①欧洲学术界结束冷战思维,能客观冷静地看待马克思。②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困惑着欧洲劳工阶层。③欧洲学术界发现了马克思的多方面的魅力。④马克思的重要性、预见性和伟大性到21世纪才能充分显示。

18.①无论是民间还是学术界,都从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影响中走了出来,能客观地对待马克思了。②还原了马克思的真实面目。

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1)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3)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