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时练习1-3地球的历史_第1页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时练习1-3地球的历史_第2页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时练习1-3地球的历史_第3页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时练习1-3地球的历史_第4页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时练习1-3地球的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地球的历史【基础性训练】(共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小题,共50分)1.地质年代表由大到小依次为 ()A.宙、纪、代 B.代、宙、世C.代、宙、纪 D.宙、代、纪【解析】选D。地质年代表中最大的时间单位是宙,宙下是代,代下分纪。(2021·深圳高一检测)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据此回答2~4题。2.喜马拉雅运动过后,现代的中国地貌基本形成。推测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地质年代是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3.恐龙灭绝可能发生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A.太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4.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A.干燥,冷热多变 B.湿润,森林茂密C.炎热,降水稀少 D.寒冷,冰雪广布【解析】2选D,3选C,4选B。第2题,联合古陆在新生代最终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这个时期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如今地球上一些高大山脉如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等都是这个时期形成的。第3题,古生代末期,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动物全部灭亡;中生代末期,恐龙全部灭亡。第4题,根据题干可知,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于煤炭是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殖质,说明其当时生长的环境特点为气候湿润,森林茂密,寒冷、干燥的环境植被差。读下图,回答5、6题。5.图中甲、乙两地同一时代的地层是 ()A.①、Ⅰ B.②、Ⅱ C.③、Ⅲ D.②、Ⅲ6.关于图中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到③地层的厚度一样B.每个地层中都含有化石C.年龄最老的是ⅠD.甲地地层比乙地相同高度地层形成早【解析】5选D,6选C。第5题,由图中各岩层所含的化石,可知①与Ⅱ、②与Ⅲ是相同时代的地层。第6题,在地层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地势不同,沉积有差异,地层厚度不可能相同;图中③地层中没有化石;①与Ⅱ地层相同,Ⅰ地层最老;甲地地层比乙地相同高度地层形成晚。(2020·德州高一检测)下图为地球上大气CO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读图,完成7、8题。7.地质时期,地球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海陆变迁 B.频繁的火山爆发C.生物的呼吸作用 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8.古生代时期出现的森林大部分是 ()A.海生藻 B.裸子植物C.被子植物 D.蕨类植物【解析】7选D,8选D。第7题,读图可知,地质时期地球上CO2浓度下降,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现和发展,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CO2并释放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CO2浓度下降;海陆变迁对地球CO2浓度影响不大;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使得地球上CO2浓度上升。第8题,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9、10题。9.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A.爬行类 B.鸟类 C.鱼类 D.两栖类10.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演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A.哺乳动物时代 B.爬行动物时代C.海生藻类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解析】9选C,10选A。第9题,图中显示,爬行类出现在古生代后期,鸟类出现在新生代,鱼类出现在古生代早期,两栖类出现在古生代中后期,因此出现最早的是鱼类。第10题,图中显示,新生代时期,表示哺乳类的条带宽度,在各类动物中增长最为速度,哺乳类动物物种丰富且增长迅速,因此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哺乳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在新生代物种较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生藻类时代是古生代早期;裸子植物时代是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前期。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读“甲、乙两地岩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1)A~G地层中形成最早和最晚的分别是哪一层?分别形成于什么地质年代?(2)A~G层和W~Z层中可能形成于同一地质年代的地层有哪些?列举相关地层并说明判断理由。【解析】第(1)题,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在越古老的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A层的化石为三叶虫化石、菊石化石,为结构最简单、分类最低等的生物,形成年代最早,形成于古生代;G层的化石有哺乳类动物化石,为结构最复杂、分类最高等的生物,形成年代最晚,形成于新生代。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B和W、F和Y、G和Z属同一地质年代,因为每对地层中含有相同的古生物化石。C和X属同一年代,因为地层的先后顺序和岩石类型相同。答案:(1)A层最早,形成于古生代;G层最晚,形成于新生代。(2)B和W、F和Y、G和Z属同一地质年代,因为每对地层中含有相同的古生物化石。C和X属同一地质年代,因为地层的先后顺序和岩石类型相同。【提升性训练】(共30分)一、选择题(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020·北京高一检测)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地质年代表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12.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三叶虫—鱼类—恐龙C.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13.人类出现于 ()A.太古宙 B.古生代C.中生代 D.新生代【解析】12选B,13选D。第12题,植物演化应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三叶虫—鱼类—恐龙,三叶虫是寒武纪的远古动物;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排列错误;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排列错误。第13题,由图可知,人类出现时间为新生代。恐龙统治了地球长达一亿六千万年之久,突然间消失灭绝了。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有不同的猜测,但都缺乏科学的依据,这也成为生物史上的难解之谜之一。据此回答14~16题。14.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 ()A.中生代和新生代B.古生代寒武纪和中生代末期C.古生代和新生代第三纪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15.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是 ()A.原始鱼类B.古老的两栖类C.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D.蕨类植物16.中生代恐龙灭绝的事实表明 ()A.生物灭绝与环境变迁无关B.地球已不适合生命生存和发展C.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D.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对人类毫无意义【解析】14选D,15选C,16选C。第14题,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古生代末期主要是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及部分的无脊椎动物灭绝,中生代末期主要是恐龙灭绝;中生代是恐龙的繁盛期,新生代是哺乳动物繁盛期,寒武纪是生命大爆发期。第15题,中生代末期恐龙和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灭绝;原始的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蕨类植物在古生代末期灭绝。第16题,中生代恐龙的灭绝与环境变迁有关;是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的;中生代恐龙灭绝,不是所有生物灭绝,不能说明地球不适合生命生存和发展;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有助于研究人类与环境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二、非选择题(共15分)17.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距今6亿年到3亿年间为震旦纪冰期;距今二、三百万年到一百万年间为第四纪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大冰期时气温比平均值下降4~7℃,海平面降低,陆地大面积被冰雪覆盖。间冰期时气候转暖,高纬度大陆冰川面积缩小,中纬度山岳冰川大规模后退,雪线上升,全球自然带向两极方向推移,海平面上升。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5分(1)简述大冰期和间冰期期间,地球上的物种数量各有什么变化及变化的原因。(2)在距今1万年到19世纪末的历史时期,我国经历了四次寒冷期和四次温暖期。请回答:我国历史时期气候寒暖变化依据的获得途径有哪些?【解析】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