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常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届江苏省常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届江苏省常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届江苏省常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届江苏省常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江苏省常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且要求的。)1.玉璧和玉琮在中国古代是重要的“礼器”,《周礼》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的记载。江苏武进寺墩良渚文化中期的一座大型墓葬中,曾出土随葬玉璧24件,玉琮32件,这说明()A.中国已经迈入阶级社会 B.旧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C.原始社会重视祭祀活动 D.父系氏族社会贫富分化明显【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玉璧和玉琮在中国古代是重要的礼器,说明其是祭祀用品,再由“曾出土随葬玉璧24件,玉琮32件”信息,反映玉璧和玉琮数量较多,由此看出原始社会重视祭祀活动,C项正确;阶级社会要以公共权力的建立、贫富分化等作为表征,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以生产工具作为衡量的标志,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贫富分化和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项。2.《史记》记载,国人暴动平息后,周厉王仍无法返回镐京,“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但是春秋战国的史书《竹书纪年》却说是厉王逃走后,一个名叫“和”的共国诸侯摄行天子事,故称“共和执政”。于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缺乏出土印证的文献不能使用 B.成书年代越久史书越可信C.无法判断的史学分歧可以并存 D.官方正史才具有研究价值【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但是春秋战国的史书《竹书纪年》却说是厉王逃走后……”,可以看出《史记》和《竹书纪年》对“共和行政”的描述不同,存在分歧,但又没有充分的史料论证两者的观点,所以无法判断的史学分歧可以并存,C项正确;“缺乏出土印证的文献不能使用”,表述绝对,排除A项;年代越久史书不一定可信,排除B项;官方正史也可能存在失误之处,排除D项。故选C项。3.唐朝的均田制与前代有很大不同(见下表),据此推断唐朝()妇人受田奴婢受田耕牛受田僧道受田北魏到隋有有有无唐除寡妻妾为户主外,概无。无无有A.理学影响妇女社会地位 B.富家大族蓄奴现象绝迹C.农业生产不再依赖畜力 D.寺观经济获得较大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魏晋时期因为门阀士族占有大量奴婢和耕牛,北魏均田制保护门阀士族的利益,而唐朝废除奴婢和耕牛受田,表明门阀士族的衰落。唐朝僧道受田,说明唐朝统治者支持佛教和道教的发展,据此推断唐朝寺观经济获得较大发展。D项正确;宋朝出现理学,排除A项;“绝迹”说法绝对,排除B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依靠畜力,排除C项。故选D项。4.王安石认为“内圣”必须开拓出“外王”',盛德大业比道德修养更值得歌颂。然而,理学家们却说“义利不分,故自王安石用事”,断言北宋的灭亡是由于王安石“兴利而亡义,尚功而悖道”所致。两者的分歧在于()A.有无继承发展儒家思想 B.是否强调社会伦理秩序C.有无服务封建专制统治 D.是否曾经受到官方尊崇【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王安石认为……盛德大业比道德修养更值得歌颂”,“义利不分,故自王安石用事”,可以看出王安石认为盛德大业比道德修养更重要,但理学认为王安石偏离了正确的义利观,认为道德修养更重要,可见两者的分歧在于是否强调社会伦理秩序,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排除A项;两者都是为统治服务的,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官方对两者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B项。5.李贽认为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己,并不是什么“万世之至论”。他强调“各从所好,各聘所长”,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和个性。他的主张()A.动摇了儒学统治地位 B.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C.反映正在成长的市民意识 D.具有近代思想启蒙的意义【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和个性”可知,李贽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强调人正当的私欲,结合其所处的年代,这是因为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意识成长,C项正确;儒学地位近代才开始动摇,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李贽抨击君主专制的内容,排除B项;李贽的思想具有思想启蒙的色彩,但并不具有近代思想启蒙的意义,排除D项。故选C项。6.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期间,慈禧采取了两面手法。一面煽动盲目排外的狂热情绪,与义和团配合进攻东交民巷;一面又通过清廷驻外公使向列强表白:“照前保护使馆,惟力是视。此种乱民,设法相机自行惩办”,指令荣禄“明攻暗保”,还派官员到使馆慰问。这说明()A.义和团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B.义和团成了清廷利用的工具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农民运动 D.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再致割地赔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一面煽动盲目排外的狂热情绪,与义和团配合进攻东交民巷;一面又通过清廷驻外公使向列强表白”可知,慈禧太后利用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但又向列强示好,说明义和团成了清廷利用的工具,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义和团的阶级属性,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结束后签订条约割地赔款,排除D项。故选B项。7.1914年袁世凯以正式大总统名义,通令各省安排祭孔日,行祀孔典礼,指令教育部“于中小学修身及国文课程中采用经训,一以孔子之言为旨归”。袁氏此举()A.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复兴 B.导致封建教育成功复辟C.阻碍维新思想深入群众 D.激起“德先生”“赛先生”思潮【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通令各省安排祭孔日,行祀孔典礼,指令教育部‘于中小学修身及国文课程中采用经训,一以孔子之言为旨归’”及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因此进一步推崇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地位,企图为复辟做思想准备,而他掀起的“尊孔复古”的逆流遭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激烈反对,由此引发了新文化运动的爆发,激起“德先生”“赛先生”思潮,D项正确;“以孔子之言为旨归”是强化儒家思想的地位,并非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复兴,排除A项;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遭到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复辟以失败而告终,排除B项;辛亥革命后,以传播民主共和思想为主,并非维新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8.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指出“中国工人阶级与农民,依然是革命的基本动力;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群众,革命的知识分子,是民族革命中最可靠的同盟者”。这份决议表明()A.民族矛盾逐渐上升 B.革命统一战线即将建立C.“左倾”思想得以肃清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工人阶级与农民,依然是革命基本动力;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群众,革命的知识分子,是民族革命中最可靠的同盟者”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发生后,日本侵华步步紧逼,民族矛盾逐渐上升,因此中共中央调整政策,A项正确;1927年革命统一战线就已经破裂,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肃清“左倾”思想,排除C项;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

9.据统计,至1988年底,常州市乡镇企业的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51%,全市141个乡镇中有出口创汇乡镇89个,出现了一批如永红五金工具厂等连续几年出口创汇达100万美元以上的大户。统计表明()A.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生产力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苏南地区最早吸收利用外资 D.改革开放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至1988年底,常州市乡镇企业的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51%,全市141个乡镇中有出口创汇乡镇89个,出现了一批如永红五金工具厂等连续几年出口创汇达100万美元以上的大户”可知,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产值不断增长,说明改革开放促进城乡经济发展,D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强调农村的土地政策,而材料强调乡镇企业,排除A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建立,排除B项;最早吸收利用外资的是经济特区,排除C项。故选D项。10.在古印度,高种姓男子娶低种姓女子称为“顺婚”。低种姓男子娶高种姓女子属于“逆婚”,法律不许。即使是“顺婚”所生的子女,也被认为是低贱的,他们的种姓要下降,只能从事被轻视的职业。这种婚姻制度的实质是()A.维护贵族特权统治 B.剥夺女性的合法权益C.巩固封建君主专制 D.制造种族歧视和压迫【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第一等婆罗门掌握神权,第二等刹帝利掌握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吠舍向国家交税,第四等首陀罗几乎没有权利,最底层,受奴隶主剥削。这种制度的实质维护贵族特权统治。A项正确;材料与剥夺女性权益无关,排除B项;材料表明是古印度奴隶制时期,排除C项;材料与种族之间的歧视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1.在中世纪的欧洲,农奴的法律定义指向“受束缚于土地”。每位农奴都可以从封建领地上分得一份耕地耕种,这种“占有”相当稳定,不用担心被驱逐,还能世代相袭。同时,所有人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耕地周围的天然草地、沼泽、森林。材料反映()A.法律限制领主占有土地 B.农奴对土地具有使用权C.庄园全部由农奴来耕种 D.领主难以维持庄园秩序【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每位农奴都可以从封建领地上分得一份耕地耕种,这种‘占有’相当稳定,不用担心被驱逐,还能世代相袭。同时,所有人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耕地周围的天然草地、沼泽、森林。”可见中世纪的欧洲,农奴虽被束缚于土地之上但对土地具有使用权,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农奴在领主的领地上从事繁重的劳役,法律并未限制领主占有土地,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庄园全部由农奴来耕种,排除C项;庄园制下封建领主不但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民进行剥削,同时也对农民施行“超经济的强制(政治、社会附属)”,有统治、惩罚农民的权力。并不存在难以维持庄园秩序,排除D项。故选B项。12.阿拉伯历史上曾有“百年翻译运动”,翻译了大量波斯、希腊、罗马的经典。在此之中,他们广泛吸收这些文明成果,以至于著名的《一千零一夜》不仅是阿拉伯人的故事,更是整个西亚、北非,甚至印度等地的故事。这说明阿拉伯人()A.以文化而不是武力建起庞大帝国 B.融合东西方文明造就帝国的繁荣C.重视文学艺术成就忽视科技创新 D.控制亚欧通道影响世界贸易交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他们广泛吸收这些文明成果,以至于著名的《一千零一夜》不仅是阿拉伯人的故事,更是整个西亚、北非,甚至印度等地的故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吸取融合东西方文明,创造了灿烂的阿拉伯文明,融合东西方文明造就帝国的繁荣,B项正确;A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其忽视科技,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阿拉伯控制亚欧通道,排除D项。故选B项。13.下幅漫画描绘的是16—19世纪奴隶贩子从非洲获得黑人奴隶的场景之一,对该漫画解读最准确的是()A.新航路开辟之后产生奴隶贸易 B.非洲被帝国主义商品倾销C.殖民者挑动土著内斗获取黑奴 D.宗主国推行种族灭绝政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漫画反映了西方殖民者把纺织品、枪支弹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从当地部落酋长手里换取黑人,共同参与贩卖黑人的罪恶贸易,殖民者挑动土著内斗获取黑奴。C项正确;材料主要意思是西方殖民者挑动土著内斗获取黑奴,排除A项;材料的主要意思不是非洲被帝国主义商品倾销,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宗主国推行种族灭绝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14.克伦威尔外交政策存在着鲜明的意识形态因素,“他狂热地企图保卫和传播新教”。然而,为了打击荷兰的海上霸权,他对这个新教国家并不客气,于1652—1654年与荷兰开战,迫使其尊重英国的海外利益。克伦威尔的这种态度反映了()A.早期殖民扩张与宗教因素无关 B.工业发展壮大了英国的军事实力C.逐利乃是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 D.资本主义萌芽对外交政策的影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为了打击荷兰的海上霸权,他对这个新教国家并不客气,于1652—1654年与荷兰开战,迫使其尊重英国的海外利益”可知,克伦威尔为了利益不惜使用武力,说明逐利乃是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C项正确;宗教传播为早期殖民扩张提供了精神动力,排除A项;当时工业革命还未兴起,排除B项;当时资本主义已经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5.康德对卢梭推崇备至,称之为“道德世界的牛顿”,认同其纯粹理性的追求之上还有人的尊严和权利。但伏尔泰却批评卢梭“教唆人类返回动物状态”。两人的不同评价源于卢梭()A.反对君主专制 B.强调三权分立C.推崇君主立宪 D.主张主权在民【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认同其纯粹理性的追求之上还有人的尊严和权利”“教唆人类返回动物状态”并结合所学可知,卢梭从社会公平的理念出发,站在社会大众的层面上,主张主权在民,伏尔泰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为资产阶级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奔走呼号,卢梭则主张摧毁一切文明重返大自然;康德和伏尔泰对卢梭产生了不同评价,康德对理性做了哲学的探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道出了启蒙的真谛,因此康德和伏尔泰的不同评价源于卢梭主张主权在民,D项正确;反对君主专制属于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排除A项;三权分立属于孟德斯鸠的主张,排除B项;伏尔泰推崇君主立宪,排除C项。故选D项。1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帝国主义过渡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经济实力与殖民地占有面积“倒挂”。例如,德国这一时期发展速度欧洲第一,但是所夺取的土地尚不及英国的十一分之一。这一现象()A.直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加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C激发后起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 D.推动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帝国主义过渡”、“德国这一时期发展速度欧洲第一,但是所夺取的土地尚不及英国的十一分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国间政治经济不平衡,加紧争夺殖民地,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B项正确;一战的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即将完成,排除C项;D项形成于一战后,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19题13分,20题15分。17.华夷之辨,又称“夷夏之辨”,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夷观有一个演变过程。前期更侧重于血缘上与周王室的亲疏,强调华夏诸国是同胞兄弟,夷狄是外族。到春秋中后期,“华夷之辨”在内涵上更专注于文化上的进步与落后,把是否认同华夏礼乐文明作为区分夷夏的标准。这样就形成了以文明与野蛮而不是以种族来区分华夷的观点。“华夷之辨”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并变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抵御相对落后的游猎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征服。以“尊王攘夷”为口号的大国争霸战争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华夷的融合,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材料二洋务运动打破了传统的“华夷之别”的世界观,承认“夷狄”却有许多比中国优越之处,中国“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不符不如夷”,中国不能拘泥于祖宗之成法,而应循用西洋之法以求逐渐富强,否则中国永远处于落后挨打的地步。这种交易进化的历史观,朦胧地看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洋溢着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章开沅、朱英《中国近代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华夷之辨”的发展变化,指出这种观念的积极作用。(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华夷”世界观的新特点,举例说明洋务派基于这种新世界观所作的努力。【答案】(1)变化:从重血缘到重文明。积极作用:有利于形成民族凝聚力,抵御游猎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征服,促进夷蛮融入华夏族,推动周边民族的文明进步,使华夏族更加稳定、分布更广泛。(任答四点得4分)(2)特点:“夷狄”不再周边少数民族,更多指向外国侵略者;承认“夷狄”有许多比中国优越之处;要求向“夷狄”(西方)学习。努力:引进外国技术,创办了一批军事和民用工业,举办近代学校,选送留学生,创办新式海军等。【解析】【小问1详解】变化:根据材料“前期更侧重于血缘上与周王室的亲疏”“在内涵上更专注于文化上的进步与落后,把是否认同华夏礼乐文明作为区分夷夏的标准”可知从重血缘到重文明。积极作用:根据材料“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并变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抵御相对落后的游猎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征服”可知有利于形成民族凝聚力,抵御游猎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征服;根据材料“客观上促进了华夷的融合,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知促进夷蛮融入华夏族;推动周边民族的文明进步;使华夏族更加稳定、分布更广泛。【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材料“打破了传统的‘华夷之别’的世界观,承认‘夷狄’却有许多比中国优越之处”可知“夷狄”不再是周边少数民族,更多指向外国侵略者;承认“夷狄”有许多比中国优越之处;根据材料“中国不能拘泥于祖宗之成法,而应循用西洋之法以求逐渐富强,否则中国永远处于落后挨打的地步”可知要求向“夷狄”(西方)学习。努力:根据所学洋务运动相关知识可知引进外国技术,创办了一批军事和民用工业,举办近代学校,选送留学生,创办新式海军等。18.宋朝是科举承前启后的朝代,也是科举臻于成熟的朝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用考试的方法选官,汉代的察举也有。科举真正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开启了自由报名,在影响人才选拔的诸多因素中,家族门第开始后撤,个人才学得以前进。科举创立于隋唐,但是从宋朝开始中国才真正进入科举时代。科举开辟了一条向上的社会流动通道,个人可以通过读书应举获取功名,提升家族地位。科举使得受过良好教育的读书人群体不断扩大,他们构成了帝国更广阔的统治基础。科举还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择偶。在士族门阀政治的时代,选女婿看重的是门第。科举时代选女婿看重的科举成功,这叫“榜下择婿”。尽管近代以来,人们常常会责备科举阻碍了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出现,但是总体而言,我们还是要承认科举曾经起过的种种正面作用。——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1)据材料,指出科举不同于以往选官制度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为什么“从宋朝开始中国才真正进入科举时代”?(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谈谈你对科举制的认识。【答案】(1)特征:自由报名,个人才学为先。说明:宋朝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取士不问家世,更加公平公正,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开辟社会流动通道,扩大读书人群体,影响社会生活。(2)认识: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统治者招揽人才,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也客观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导致“官本位”思想。【解析】(1)特征:根据材料“个人可以通过读书应举获取功名,提升家族地位。”并结合所学可知特征有自由报名,个人才学为先。说明:根据材料“科举开辟了一条向上的社会流动通道,个人可以通过读书应举获取功名,提升家族地位。科举使得受过良好教育的读书人群体不断扩大,他们构成了帝国更广阔的统治基础。”“科举还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择偶。”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取士不问家世,更加公平公正,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开辟社会流动通道,扩大读书人群体,影响社会生活。(2)认识: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来谈对科举制的认识。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统治者招揽人才,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也客观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导致“官本位”思想。19.图1、图2分别是1951年、2013年创作的宣传画,折射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比较图1、图2,提取海报中有关社会建设宣传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变化说明(1)内涵变化:由动员生产建设到展示新时期劳动者形象;(2)背景变化: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深入发展;(3)价值变化:从追求温饱到凸显民族自信和人文精神建国初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图1体现了新中国建国初期,劳动者崇尚劳动、艰苦劳动,拼搏奋斗的精神。海报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21世纪是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图2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体现了新时代劳动者的新追求,表现了新时代劳动者的新梦想、城市包容和人文关怀。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结合两幅海报的时间信息及画面信息提取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宣传的变化信息,从内涵变化:由动员生产建设到展示新时期劳动者形象;背景变化: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价值变化:从追求温饱到凸显民族自信和人文精神等方面概括。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建国初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图1体现了新中国建国初期,劳动者崇尚劳动、艰苦劳动,拼搏奋斗的精神。海报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21世纪是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图2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体现了新时代劳动者的新追求,表现了新时代劳动者的新梦想、城市包容和人文关怀。言之有理即可。20.法国大革命是一场波澜壮阔的资产阶级革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法国大革命或许不是一个孤立现象,但它比其他同时代的革命重大得多,而且其后果也要深远得多。在它先后所发生的所有革命中,唯有它是真正的群众性社会革命,并且比任何一次类似的大巨变都要激进得多,那些因政治上同情法国大革命而移居法国的美国革命家和英国“雅各宾党人”发现他们自己在法国都成了温和派。在所有同时代的革命中,只有法国大革命是世界性的。它的军队开拨出去改造世界,它的思想实际上也发挥了相同作用。它为日后的所有革命运动提供了榜样,其教训融入了现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中。——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1789—1848革命的年代》材料二波拿巴成功的关键,就是他能够混合两种看似无法调和的理想:自由和秩序。他靠的是表面给自由、实际重秩序的手段。革命修辞背后的独裁意志远远强过任何旧制度君主的意志,为了完成功业,他利用了全民投票,全民投票很中他的意,他可以借此把自己已经决定好的事呈现为大众的选择。为了恢复被革命撕裂的国家和欧洲大陆的秩序,波拿巴在寻求和解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