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宝鸡市教育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宝鸡市教育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宝鸡市教育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宝鸡市教育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宝鸡市教育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陕西省宝鸡市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4.本卷主要考查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2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朝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商朝国家管理结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内外服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故答案为C项。A项西周为巩固自身的统治实行分封制,排除;B项西周时期实行宗法制,排除;D项秦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出现于秦朝时期,排除。【点睛】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2.下表反映了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是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地理位置晋同姓今山西卫同姓今河南北部鲁同姓今山东南部齐功臣今山东北部宋商朝后裔今河南东部燕同姓今北京一带A.王族 B.功臣 C.帝王后代 D.贤能的平民【答案】A【解析】据表格信息“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地理位置”可知,西周分封对象主要是同姓亲族,其它被分封的有功臣、先代贵族,故A正确;B、C、不是主体,B、C错误;D与材料无关。3.诸子百家关于“如何治国”的思考大致情况是:孔子主张“为政必先正名乎”,墨子主张“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韩非子主张“掌握权威,统驭民众”。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A.各家观点不同,相互诘难B.儒家较重视礼乐教化C.各派脱离现实,追求享乐D.百家争鸣的时代特征【答案】D【解析】据材料关于“如何治国”孔子主张“为政必先正名乎”,墨子主张“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韩非子主张“掌握权威,统驭民众”可知,材料就“如何治国”提出了儒家、墨家、法家的观点,体现了百家争鸣的时代特征,D正确;材料体现了关于“如何治国”各家观点不同,但相互诘难没有体现,A错误;B不是材料主旨;材料关于“如何治国”的讨论,没有体现各派脱离现实,追求享乐,C错误。4.秦始皇采取任命地方官员直接管理地方的制度,国家实行自上而下的组织和治理,基层和地方都服从皇权,官员根据官职获薪酬,“秉皇帝命以治郡,法令由一统,不能妄行处理“这一制度是指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公九卿制 D.刺史制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郡县制,其特征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显著标志,B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推行的地方政治制度,A排除;三公九卿制是秦朝推行的中枢机构,C排除;刺史制度是在汉朝时期出现的,D排除。故选B。5.《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A.监御史B.郡守C.州牧D.刺史【答案】D【解析】由“周行郡国”“省察治状”可知是中央选派官员对地方监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由中央派遣刺史对地方政治进行监察,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监御史是秦朝监察地方的官员,不是中央派遣的,故A项错误;郡守是地方行政官员,不是监察官员,故B项错误;刺史到东汉后期演变为地方一级的行政官员州牧,故C项错误。6.汉兴之初,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在大规模战争之后建立、经济残破,汉高祖以黄老之学为指导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以恢复社会经济、巩固新政权,到汉武帝时期,经历几十年的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繁荣、土地兼并发展,王国问题等威胁中央集权,积极“有为”的政策必然代替“无为”,据此上述文化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D项正确;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仅为表象,不能反映实质问题,排除A项;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在材料信息中无体现,排除B项;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B项。7.孝文帝改革之后,北魏自称“中国”成为普遍现象。比如中书监高闾上表把南朝建立者视为“蛮夷”“非关华夏”;元英上奏南伐齐朝声称:窃以区区宝卷,罔顾天常,凭恃山河,敢抗中国。由此可见A.北魏普遍自觉传承华夏文化 B.改革提高了北方的生产力C.北魏统治者有华夏认同意识 D.南北对抗中南方落于下风【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在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措施之后,统治集团有相当高的华夏认同意识,自称“中国”,C项正确;“普遍”一词说法绝对,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体现魏统治者有华夏认同意识,与提高北方的生产力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南北实力比较,无从得知南方落于下风,排除D项。故选C项。8.贞观至开元年间,一时以胡服、胡妆为美。男子的胡服除裤褶外多是与汉民族服饰相结合,女子胡服则多是直接取其原来样式。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当时A.多元开放的社会氛围 B.少数民族的强大吸引力C.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异 D.大众审美标准的多样化【答案】A【解析】材料“男子的胡服除裤褶外多是与汉民族服饰相结合,女子胡服则多是直接取其原来样式”强调的是民族服饰的融合,这主要是因为唐朝时期的多元开放的社会氛围,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当时的汉族向心力明显高于周边少数民族,排除B项;材料与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异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大众审美标准的多样化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下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选官制度,其主要特点是A.以官举士 B.德才为先 C.注重门第 D.层层考试【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可知,材料所反映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它是以层层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D项正确;科举制是以层层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而不是以官举士,排除A项;科举制注重才学,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排除C项。故选D项。10.汉代由宰相一人来掌握全国的行政大权,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会议决定。这一变化说明()A.政府行政效率提高 B.皇权独尊得以实现C.宰相制度不断瓦解 D.丞相权力受到削弱【答案】D【解析】相比于汉代,唐朝实行群相制度,这样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D项正确;群相制度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A项;秦朝就实现了皇权独尊,排除B项;群相制度并未瓦解宰相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11.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在其主编的《中国通史》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评述:“他是一位不贪慕名利,而以人民疾苦为重的好医师。他拒绝过隋文帝、唐太宗、高宗所授予的官职,但从未拒绝过病人的求救。他的书是集唐以前医学大成的名著。”这位好医师的名著是A.《千金方》 B.《黄帝内经》C.《唐本草》 D.《神农本草经》【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他拒绝过隋文帝、唐太宗、高宗所授予的官职,但从未拒绝过病人的求救”,可知这位医生应该是隋唐时期的人,根据所学知识,隋唐时期医学家孙思邈完成《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就,故A项符合题意;《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西汉,故B项不符合题意;《唐本草》是唐朝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故C项不符合题意;《神农本草经》是东汉时期的药物学专著,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2.宋太祖在位期间,其亲信干将王彦升因敲诈宰相王溥而被逐出京师。知德州梁梦升迫害武将郭贵,宋太祖不仅没有治梁氏的罪,反而对其加以提拔,并继续令其留任。上述材料反映()A.休养生息 B.重农抑商C.崇文抑武 D.守内虚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其亲信干将王彦升因敲诈宰相王溥而被逐出京师。知德州梁梦升迫害武将郭贵,宋太祖不仅没有治梁氏的罪,反而对其加以提拔,并继续令其留任。”可知敲诈文臣之人被逐出京师,而迫害武将之人则被提拔,这种反差体现出宋太祖对文臣的重视和对武将的压制,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休养生息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B项;守内虚外即防卫内部可能出现的隐患而放松外部存在的威胁,材料未体现守内虚外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13.宋辽议和之后,双方互开榷场。宋真宗时期的河北转运使索湘上言:“北边自兴置榷场,商旅辐凑。”这说明宋辽议和A.顺应了民众意愿 B.促进了商品流通 C.增加了北宋税收 D.改变了积贫局面【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商旅辐凑”可知,宋辽议和之后,双方互开榷场,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民众意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选B项。14.有历史学家认为,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后,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特性,“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这一观点意在说明当时行省A.具有双重的性质 B.扩大了地方的权力C.没有的管理实权 D.是我国省制的开端【答案】A【解析】元代的行省既是地方最高官府,又是中书省外派机构,具有双重性,故A项正确;BC两项说法错误,行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一定的管理实权;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A项。15.北宋时期,货币需求量剧增。据统计,货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这反映出北宋A.商品贸易发达 B.区域性商帮扩大发展C.冶铸业发达 D.处于和平的环境之中【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北宋时期,货币需求量剧增,货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结合所学可知,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总量的增加反映出商品贸易的扩大,A项正确;区域性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B项;货币需求量增加与治铸业发达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北宋并不是处于和平的环境中,北宋与西夏、辽、金都发生过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16.朱熹说:“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且如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表明朱熹主张A.万事万物客观存在 B.天理是世界的本原C.各种事物均包含理 D.天理人欲相互依赖【答案】B【解析】材料中“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强调的是“理”在事物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即先有理而后有物,体现了“理”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根本和来源,这与理学的核心思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一致的,故选B;A项与材料意思不符,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理在事物出现前就存在,而不是事物包含理,C项错误;D项中“人欲”材料未体现。故选B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摘编自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秦王朝统一全国后……在政治体制上,建立起以皇权为核心、以官僚体制为载体的中央集权的“帝国制”。在“帝国体制”的政治结构中,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所有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皇权是帝国政治的核心,官僚是皇权统治的工具。这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摘编自《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帝国体制”在政治上的主要构成和特点。【答案】(1)变化: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影响: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护了西周较长时间的强盛统治。(2)构成: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特点: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官僚是维护皇权的工具(或为皇权服务)。(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可知,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根据材料“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可知,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影响:根据材料“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护了西周较长时间的强盛统治等等。(2)构成:根据材料“在政治体制上,建立起以皇权为核心、以官僚体制为载体的中央集权的‘帝国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特点:根据材料“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所有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可知,皇权至高无上;根据材料“皇权是帝国政治的核心,官僚是皇权统治的工具”可知,官僚是维护皇权的工具(或为皇权服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皇位世袭。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稀),饭稻莫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材料二我国古代南北方人口统计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摘编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2)根据材料二,归纳西汉至北宋我国人口变化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分析这种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答案】(1)状况:耕作方式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贫富差距小(或整体较贫困)。(答出两点即可)(2)特点:南北方人口都呈增加趋势;南方户口及比例不断提高,并最终超过北方(或形成南多北少的人口分布格局)。影响:南方人口的大量增加,为南方经济开发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推动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解析】(1)状况:根据材料信息“或火耕而水耨”得出:耕作方式落后;材料信息“不待贾(买卖)而足”得出:商品经济不发达;根据材料信息“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得出:贫富差距小。(2)特点:根据材料二数据可知,南北方人口都呈增加趋势;南方户口及比例不断提高,并最终超过北方。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南方人口的大量增加,为南方经济开发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推动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等角度分析。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三省围绕着皇帝的诏敕运转,……合成一套完整有机的施政体系。另一方面,三省首长既各领本省庶政,又以宰相身份联袂入朝,在门下内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通过政事堂会议将三个不同机构整合为一个统一的中枢体。这样,三省权能配合,既各自发挥自己的职能,又相互发挥整体功效,推动着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袁刚《隋唐三省体制析论》材料二北宋集权统治所起的有利作用是短暂的,不利的方面却对北宋起着长期的决定作用。……在中央削弱和分割宰相之权,行政、军事、财政、司法分别直属于皇帝,加强皇权专制。在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长官的事权。地方监督知州的通判权力过大,妨碍了地方行政职能的正常发挥。……政权过分集中,分散与削弱了各级机构与官员的事权,虽在较短时期内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但势必形成机构庞大,职能分散,官员众多,吏治败坏,重叠机构之间和官吏之间相互牵制,行政效率低下,使整个国家机器运转不灵。——艾光国《略论北宋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利弊得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三省体制的运作程序及其积极作用。(不得照抄材料)(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其对行政效率的消极影响。(不得照抄材料)【答案】(1)运作程序:中书省草拟诏令一门下省审核封驳一尚书省执行诏令;三省集中在政事堂议政。积极作用:既有明确分工,又能相互协作配合,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权力运作的程序化设计(对诏令的审核封驳),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2)发展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消极影响:分化事权,导致官僚机构膨胀,行政效率低下;过度集权,导致地方自主性严重削弱,影响地方行政职能发挥。(答出一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运作程序:根据材料一“在门下内省政事堂‘共议国政’”、“三省权能配合,既各自发挥自己的职能,又相集发挥整体功效”及所学,可知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封驳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集中在政事堂议政。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一“三省权能配合,既各自发挥自己的职能,又相互发挥整体功效”及所学,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的失误等角度分析说明。【小问2详解】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二“在中央削弱和分割宰相之权,行政、军事、财政、司法分别直属于皇帝,加强皇权专制。在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长官的事权”,可知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消极影响:根据材料二“政权过分集中,……行政效率低下,使整个国家机器运转不灵”,可知分化事权,导致官僚机构膨胀,行政效率低下。过度集权,导致地方自主性严重削弱,影响地方行政职能发挥。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代实行科举制度以后,打破了士族门阀对官吏选任的垄断,有效地巩固了封建统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