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23.04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交回答题纸。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部分思想家的观点。人物观点老子“圣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孙子“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孟子“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据此可知,这些思想家都主张()A.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B.以德治国,恢复礼制C.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D.顺其自然,尊重规律【答案】D【解析】材料中老子认为顺应自然而不敢为,孟子认为人道应该遵循天道,孙子强调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荀子认为规律不以人意志为转移,都是强调顺应自然规律,D项正确;“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属于道家主张,排除A项;道家并不主张以德治国,排除B项;“民贵君轻,实行仁政”是儒家的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2.北宋时期,为保存《石台孝经》《十三经》等石碑,漕运史吕大忠等人在西安建立碑林。经历代累积,碑林保存着自秦汉以来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名家的绝代书法等近三千方石碑。据此可知()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始终稳固 B.古人艺术修养不断提升C.政府是文化传播的主导力量 D.碑刻是文化传承的载体【答案】D【解析】西安碑林保存了自秦汉以来众多大儒、哲人的思想和名家的绝代书法等,反映出碑刻是文化传承的载体,D项正确;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始终稳固的说法绝对,也非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不足以说明古人艺术修养不断提升,排除B项;政府对文化传播的作用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3.下列图片所示的有角神兽是我国北方和欧亚草原地区常见的一种装饰题材。有学者认为,这种“鸟兽合一”的虚幻动物与先秦文献记载的赢秦飞廉族的风神形象相吻合。这可用于说明()A.秦国崛起的精神动力 B.草原丝路的文化影响C.不同物种的交流融合 D.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答案】B【解析】据材料“有角神兽是我国北方和欧亚草原地区常见的一种装饰题材”与考古发现的图1、图2、图3的实物史料相互印证,可知自陕西到内蒙古到南西伯利亚地区的装饰题材与先秦文献记载的赢秦飞廉族的风神形象有渊源关系,B项正确;南西伯利亚和内蒙古不属于秦国的疆域,排除A项;据材料"有角神兽"、"'鸟兽合一'的虚幻动物"得出这并不是真实的生物,排除C项;题中主旨反映的是不同地域之间文化的相似性、同一性的特点,古代文明的多元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有学者指出,蒙古西征在踏碎了城市的同时,却也摧毁或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蒙古对征服地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这说明蒙古西征客观上()A.加强了文化交流 B.推动了民族迁徙C促进了思想解放 D.引发了宗教改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蒙古西征在踏碎了城市的同时,却也摧毁或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可知蒙古西征客观上打击了教会势力的经济基础,削弱了教会的思想控制,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蒙古西征对教皇思想统治的影响,没有促进文化交流,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蒙古西征对欧洲思想变革方面的影响,而不是对民族关系的影响,排除B项;蒙古西征发生于13、14世纪,而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主要是由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所导致的,排除D项。故选C项。5.据有关史料统计,截至1875年,澳门有300多家招工馆经营苦力贸易,超过20万的中国苦力被贩卖至古巴、秘鲁等地。苦力贸易盛行的根源是()A.印第安人的锐减 B.中国社会的动荡C.工业革命的推动 D.美洲劳力的缺乏【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截至1875年,澳门有300多家招工馆经营苦力贸易,超过20万的中国苦力被贩卖至古巴、秘鲁等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推动,工厂制度的流行,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旺盛,C项正确;材料问的是根源,排除ABD项。故选C项。6.1919年3月,北京大学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成立之初,讲演团的演讲话题以生活常识和启蒙性的教育居多。两个月后,其讲演的报告涉及到“国民”“国家”“青岛”“爱国”“强权”等话题显著增加。这说明()A.民众民主意识显著增强 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C.民族危机影响时代主题 D.马克思主义已传入中国【答案】C【解析】【分析】由“1919年3月”“两个月后”可知,材料中讲演报告内容的变化是受到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说明民族危机影响时代主题,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爱国意识的增强,并没有涉及民主意识,排除A项;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依然是民族矛盾,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很明显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D项。7.下表为20世纪上半叶国文教科书选文情况(部分)。据此可知()出处选文(部分)语体情况1923年版叶圣陶《新学制初级中学国语教科书》《大铁椎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庄子秋水篇》《最后一课》《天演论导言》《莫尔斯传》文言文119篇,白话文59篇,文白的比例约为2:11935年版叶圣陶、夏丐尊编《国文百八课》《庄子四则》《杨修之死》《愚公移山》《念奴娇·赤壁怀古》《最后一课》《荷塘月色》《项链》《背影》文言文58篇,白话文86篇,文白的比例约为2:3A.编者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继承 B.培养实务人才成为社会共识C.民主与共和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 D.文学革命具有形式主义特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上半叶国文教科书选文情况(部分)”表中信息,可知,国文教科书选文中传统文化篇目占比较大,选文中白话文语体比例呈增加趋势。结合所学可知,传统文化篇目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文化相对偏激的态度;白话文篇目增多,说明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文运动取得了成效。由此可知,当时国文教科书选文情况的变化,体现了编者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继承,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国文教科书选文的部分情况,不能得出“培养实务人才成为社会共识”的结论,且材料无法体现培养的是实务人才,排除B项;“民主与共和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白话文教科书的占比不断增加,说明文学革命取得了成效,排除D项。故选A项。8.如图是1949-1956年我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数量变化曲线示意图。图书馆数量的变化A.是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结果B.体现了社会变革和生产关系的调整C.反映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事业的成就D.-直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1955年到1956年,我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数量急剧上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处于三大改造时期,社会变革和生产关系的调整影响了文化事业的发展,B项正确;毛泽东1956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从1956年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一直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与图表数据变化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9.2008年;我国政府决定启动影印《四库全书》文化工程,全程参与这重大文化工程的专家、学者、手工艺人达500余名。2022年,四川省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发掘工作,集中了40家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多学科研究、数字化服务等单位联合攻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由此可知,文化遗产保护()A.要具有整体性的思维 B.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C.彰显出真实性的原则 D.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集中了40家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多学科研究、数字化服务等单位联合攻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局限于某一个部门,而是要协调多个部门,要具有整体性的思维,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科学技术的创新,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真实性原则,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治理能力,排除D项。故选A项。10.下图反映了2015—2020年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和毛入学率情况。据此可知,中国高等教育()A.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适应了国家发展大局C.教育质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D.迈入全民普及化阶段【答案】B【解析】根据柱状图可以看出,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在不断上升,这为国家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适应了国家发展的大局,B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无法通过毛入学率证明,排除A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我国教育质量,排除C项;D项错在“普及化”,排除D项。故选B项。11.某同学在学习亚非文明古国时查找了一张地图,相关内容标注正确的是()A.将阿拉伯数字标注在① B.将莎草纸制作标注在③C.将《摩诃婆罗多》标注在④ D.将人首飞牛石雕标注在②【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将亚述帝国的人首飞牛石雕标注在西亚地区的两河流域,即图中②处,D项正确;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应标注在图中③而非①处,排除A项;制作、使用莎草纸的是古代埃及人,与图中的①处而非③处对应,排除B项;据所学,应将《摩诃婆罗多》标注在印度即③处,不是④处,排除C项。故选D项。12.据朝鲜半岛的官修正史《三国史记》记载,新罗一个叫子玉的人被提拔做官,被人质疑其出身较低,无法胜任这个职位。有人告诉国君:“(子玉)虽不以文籍出身,曾入大唐为学生,不亦可用耶?”子玉终得重用。这反映出新罗()A.政治制度存在缺陷 B.学习唐朝选官制度C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D.国君心慕中华文化【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子玉”终得重用的原因是“曾入大唐为学生”,反映出唐朝时期新罗接受认可入唐学习的学生,即认可唐朝文化,而唐朝时期的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故选C项;材料所述子玉因“曾入大唐为学生”得到重用,反映出了新罗对唐朝文化的态度,与其自身政治制度的优缺点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据材料“曾入大唐为学生”可知,子玉到大唐学习,能够受到大唐思想文化的熏陶与培养,学习的内容可能很广泛,不能说一定就是选官制度,B项之说无依据,排除B项;据材料“子玉终得重用”可知,国君最终重用了子玉,但是无法明确国君是受到“有人”的影响还是其自身心慕中华文化,所以D项说法同样无依据,排除D项。13.16-17世纪,大批西班牙天主教教士来到拉丁美洲,成立了众多教会,组织印第安人迁入传教区进行劳动以获得上帝福音,还为原住民们建立医院和大学。由此可知A.文化殖民具有隐蔽性 B.宗教改革具有进步性C.拉美经济具有落后性 D.西欧文明具有包容性【答案】A【解析】西班牙的天主教教士在拉丁美洲成立教会,组织印第安人迁入传教区进行劳动以获得上帝福音,还为原住民们建立医院和大学,意在对原住民进行奴化教育,实行文化殖民,但是其方式带有明显的隐蔽性,A项正确;宗教改革主要针对的是天主教,材料内容与宗教改革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的殖民者进行文化殖民,不能体现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情况,排除C项;对原住民进行文化殖民,是用西欧文明取代原住民文化,这不是西欧文明的包容性,排除D项。故选A项。14.17世纪初,原产于中国的茶叶由荷兰人带入欧洲。起初,饮茶的只限于来往东方的荷兰商人、水手和达官贵人。进入18世纪后,饮茶风在欧洲逐渐盛行,很多欧洲人尤其是荷兰人、英国人养成了饮茶的习惯。这可以用来论证()A.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传播 B.物种交流冲击等级秩序C.文化在互鉴中实现融合 D.人口流动影响社会习俗【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原产于中国的茶叶在欧洲逐渐盛行,主要是因为东西方商品贸易的影响,促进了文化传播,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等级秩序,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传播,未体现文化融合,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传播,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5.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规定: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这一规定强调对古迹保护与修复应()A.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B.以艺术性为审美追求C.以主观性为研究依据 D.以完整性为修复目标【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可知,强调了古迹保护与修复必须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的原则和方法,A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以艺术性为审美追求,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以主观性为研究依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的目标,并不是以完整性为修复目标,排除D项。故选A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16题14分,17题12分,18题14分,19题15分,共55分)16.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汉画像石拓片——拓片源于滕州市汉画像石博物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四幅图片反映的汉代社会生活状况,并综合分析其成因。【答案】状况:孔子见老子图反映了汉代尚学重教的风气以及儒学传播和儒家思想受尊崇;水榭、垂钓、庖厨图表现了汉代贵族奢侈享乐生活,反映了人们对富足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耕牛图描绘了农业技术进步,农耕经济发展;胡汉水陆攻战图反映了当时的民族关系和中央政权的强大。成因:西汉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中央政府强大,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民族交融加快;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国家重视农业技术改进和农业发展;汉代实现了思想统一,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官学教育体系,促进了文化教育的繁荣。【解析】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第一小问社会生活状况,通过观察四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反映的汉代社会生活状况即可。具体来说,第一幅图中“孔子见老子”的场景和仪态,反映了汉代尚学重教的风气,说明儒学得到传播,儒家思想受到尊崇;第二幅图片中的水榭、垂钓和庖厨,描绘的是贵族奢侈享乐生活,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富足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第三幅牛耕图描绘了汉代铁犁牛耕的生产场景,展示了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耕经济的发展;第四幅图中的胡汉水陆攻战场景,体现了当时中央政权的强大和国家组织能力的提高。第二小问成因,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等角度思考作答。具体来说,先分析政治上,西汉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中央政府强大,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再指出经济上,汉代社会经济繁荣,国家重视农业技术改进和农业生产;最后分析思想文化,说明汉代实现了思想统一,儒家思想成为了正统思想,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官学教育体系,促进了文化教育的繁荣。17.战争带给人类深重的灾难,给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破坏,但战争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争与文化交锋材料二蒙古征服之伟绩,在历史上诚足称最者矣……而其传布及扩大人类观念之影响,事虽难言,要之盖可与亚历山大之传布希腊文化相提并论也。亚洲与西欧之间至斯会一度交通,了无阻滞,坦道一时俱辟,各国行人荟萃于和林之庭。……教皇之使臣,来自印度之佛徒,巴黎、意大利及中国之艺士,东罗马及亚美尼亚之商贾,皆与阿拉伯之官吏,波斯、印度之天算家会合于蒙古王庭……蒙古民族虽不足以言创造,然就传播知识及方法而论,其影响于世界者盖已甚巨。——摘自【英】威尔斯《世界史纲》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蒙古西征所带来的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锋。【答案】示例:蒙古西征在历史上产生双重影响(或既有积极性又有消极性)。
蒙古汗国发动第一次西征,灭掉花剌子模国;发动第二次西征,征服俄罗斯、乌克兰等欧洲地区;发动第三次西征,征服西亚地区。蒙古的征服战争既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又在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战争造成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交汇、传播,但是人类要尽可能地避免战争,努力以和平的方式促进彼此间的交流。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述题。时空是中古时期蒙古。根据材料中蒙古西征的路线及材料二中对蒙古西征带来的积极影响来看,蒙古西征在历史上产生双重影响。关于阐释可从蒙古西征的过程及对被征服地区产生的破坏、对不同地区之间文明交流的推动表现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呼应主题。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展开阐述,言之有理亦可。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克拉克瓷”:瓷器光泽中的战争、商贸与文化18世纪荷兰小镇代尔夫特窑厂仿制中国明代晚期风格的陶瓷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马六甲海峡俘获了一条船号为克拉克的葡萄牙货船,船上满载着中国青花瓷、漆器与丝绸。荷兰人把缴获的货物带回阿姆斯特丹,把中国瓷器拍卖,引起很大反响,欧洲兴起中国陶瓷热。荷兰人以致整个欧洲称这种明晚期类型的中国瓷器为克拉克瓷(原产地为中国福建漳州的平和)。荷兰小镇代尔夫特窑厂大量仿造这类中国瓷器,影响很大。早先的代尔夫特釉陶纹饰往往按照明朝晚期流行的青花瓷图案,如森林奔鹿图、亭台楼阁、山水仙女等,装饰技法多以中国装饰常见的开窗形式。那时之后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口大量此类图案形式的瓷器。这些瓷器影响了欧洲的审美和艺术风格,和其他因素一起形成了欧洲的“中国热”。——《中国瓷器:风靡欧洲三百年》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历史现象写一个历史述评。(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叙述条理,表述成文。)【答案】示例
论题:商业革命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阐述: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纷纷建立贸易股份公司,通过海外贸易、商业战争、殖民扩张等形式扩展了市场,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在此期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拍卖活动使中国瓷器在欧洲名声大振,晚明瓷器的精美纹饰、先进工艺等文化因素,引发了欧洲的“中国热”,影响了欧洲的审美和艺术风格,推动了欧洲制瓷业和世界贸易的发展,有利于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
总之,新航路开辟后,更多形式、更大范围的商业活动和文化交流,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互鉴。【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7世纪(世界)。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由材料“‘克拉克瓷’:瓷器光泽中的战争、商贸与文化”等信息,可得出论题:商业革命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其次,结合17世纪前后,世界市场发展等史实分析阐述,如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建立贸易股份公司,通过海外贸易、商业战争和殖民扩张等形式扩展了市场,丰富了商品种类和数量,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在此期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拍卖活动使中国瓷器在欧洲名声大振,晚明瓷器的精美纹饰、先进工艺等文化因素,引发了欧洲的“中国热”,影响了欧洲的审美和艺术风格,推动了欧洲制瓷业和世界贸易的发展,有利于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最后,在史实评述基础上,总结、升华主题,明确新航路开辟后,更多形式、更大范围的商业活动和文化交流,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互鉴。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现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国外学者用定量的方式描述了16—20世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转移的情况。如果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超过全世界总数的25%,则这个国家就称为世界科学中心;该国成果超过25%所持续的时间,称之为科学兴隆期。近现代以来,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相继成为世界科学中心。表1世界科学单中心转移世界科学中心依据汤浅光朝:平凡社年表赵洪州:自然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洗涤剂用4A沸石项目发展计划
- 护理人才的培养与管理
-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有机宝石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学六年级交通安全
- 2023年智能输电系统项目融资计划书
- 2023年无机基础化学原料项目融资计划书
- 山东职业学院《现代控制系统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政法学院《MySQL数据库应用案例教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商品房定制合同范例
-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软件工程综合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建筑物理课后习题参考
- (55)-针刺补泻手法+飞经走气四法+治病八法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大单元作业设计案例
- 2023届四省联考“谚语看似矛盾”的作文讲评+课件
- 研一考试文件内科学进展习题
- GB/T 31586.1-2015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涂层附着力/内聚力(破坏强度)的评定和验收准则第1部分:拉开法试验
- GB/T 15234-1994塑料平托盘
- GB/T 14491-2015工业用环氧丙烷
- 2023年高中物理学史归纳
- 精益生产设备管理培训
- 介绍南充特色文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