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课程代码:050306T1923
学分与学时:2学分,36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拓展课程
授课对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将通过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些名篇名作的分析鉴赏,使学生通过
“以点带面”式的学习,充分熟识中国文学代表性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创作特
色,并进一步了解不同文学体裁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貌。通过学习,培养和提
高学生独立阅读与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对于陶冶情操、升华性灵,提升
大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和认识生活的能力也大有裨益。
三'学时安排
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上编先秦两汉文学作品选读1313
下编魏晋至清代文学作品选读55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上编先秦两汉文学作品选读
第一章先秦文学作品选读
一、神话传说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精卫填海》《鲸禹治水》《夸父逐日》三篇,了解
上古神话传说所反映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意蕴,掌握中国古
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基本要求:了解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领会神话的思维方式。
重点与难点:神话中所表现出的对自然的征服意识,象征性、隐喻
性的神话思维方式。
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课堂讲授与课外专题讨论相结合
主要内容:三篇均选自《山海经》,《精卫填海》反映了远古人民征服水
患的强烈愿望和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鳏禹治水》中表现了鳏禹前仆后继与洪
水作斗争的精神以及古代先民对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朴素认识,《夸父逐日》展现
了夸父悲壮的自我牺牲精神,体现了古代人民渴求了解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勇
于探索太阳奥秘的雄心壮志。
二、《诗经》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生民》、《硕鼠》、《关雎》、《氓》、《七月》、《采
薇》等篇,了解《诗经》的主要思想内容,掌握其主要的艺术特征。
基本要求:理解《诗经》时代的社会状况、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和
精神状态,领会《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掌握《诗经》赋、比、
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诗经》的抒情艺术,品味《诗经》的语言和形
式。
重点与难点: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诗经》的抒情艺术;
双声叠韵的修辞手法;重章迭句的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课堂讲授与课外专题讨论相结合
主要内容:
L《关雎》
关于《关雎》的主题:本诗为《国风》第一篇,也是全书的首篇,是一首爱情诗;
关于抒情主人公;《关雎》艺术特点:双声叠韵的修辞手法;重章迭句的结构特
点;清晰的情感历程;巧妙的比兴手法;动人的情感描写。
专题讨论题:《关雎》与中国爱情叙事学模式。
2.《伯兮》
《伯兮》与《诗经》的思妇主题(与《卷耳》比较);《伯兮》的艺术:层层推进
的情感;反跌对比的结构;鲜活灵动的形象。
专题讨论题:简析“杲杲出日”一章与第一章的情感的逻辑关系。
3.《采薇》
《采薇》与《诗经》的戍边诗,《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是一首反映兵役的诗
篇;《采薇》的内容分析:前三章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之因,中间两章追述
紧张的战斗生活,最后一章由追忆过去转入眼前,∙戍卒思家恋土与保家卫国的错
综心理以及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爱国情操。《采薇》的艺术:兴与赋的结合;概
括与具体描写结合;写景的翻进一层;《诗经》重章叠句的手法、赋比兴的关系。
专题讨论题:(1)《采薇》中的“兴”与“赋”有何关系?(2)从《姜斋诗话》
对“昔我往矣”一章的评价,分析其艺术特点。
4.《生民》
内容与结构具体分析。后稷的孕育、诞生与生后所遭受的种种磨难,•后稷对农业
生产的巨大贡献,被封邰地,以及对祭祀礼仪规范;后稷精心祭祀的场面。两个
需要讨论的问题:“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的争论,以及所反映的历史影像;
后稷被弃的争论,以及被神化的原因。一个基本史实问题:本诗所反映的周民族
与农业文明的关系。
专题讨论题:(1)简析《生民》的史料价值。(2)重难点:如何从神话传说的描
写中剥离初历史的面貌。
5.《卫风•氓》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它通过一个弃妇的自述,倾诉了她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
的全过程。这首诗表达了受压迫妇女的怨恨和反抗,反映出男尊女卑社会制度
下妇女的悲惨处境,暴露了夫权制度的罪恶本质。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叙事、
抒情、议论三者融汇无间,对后世叙事诗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对比和比兴手
法的运用,细节和心理的描写细腻生动。
6.《豳风七月》
是一首反映农奴终年劳动情景的长篇叙事诗。它按时逐月地写出了男女奴隶们
的全年农事活动。全诗共八章,每章叙述一些劳动过程,基本概括了奴隶制时
代农业的生产情形。真实地反映了奴隶主贵族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展现了奴隶
的悲惨生活图景。铺陈直叙的描绘,对比手法的运用,叙事中运用景物衬托,
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三、楚辞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离骚》、《山鬼》,了解屈原的生平与思
想,领会楚辞的艺术特点。
基本要求:理解屈原的美政理想,掌握楚辞的比兴、象征、叙述、
幻想、虚构等艺术表现手法。
重点与难点:作品的主题与思想内容,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离骚》的象征手法与抒情结构,《山鬼》中的情与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外专题讨论相结合
主要内容:
1.《楚辞・离骚》
《离骚》的解题与创作时代。《离骚》的思想:司马迁的评价;忠君爱国;美政
理想。《离骚》所创造的诗人自我形象,形象的三个基本层面:高士形象、文人
形象、政治家形象;形象的具体分析。《离骚》的艺术:从象征手法上看;从抒
情体制上看;从笔法句式上看。
专题讨论题:(1)简析《离骚》“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发展。(2)谈谈你对
《离骚》抒情结构的理解。(3)《离骚》的语言特点。
2.《山鬼》
《山鬼》与屈原其他作品;《九歌》与楚地民歌;《九章》与屈原思想生平。《山
鬼》形象与主题:关于《山鬼》形象主题的几种争论;人神恋歌。《山鬼》内容
与艺术:结构与层次;人物与心理;抒情与写景;衬托与渲染。《楚辞》的流变。
专题讨论题:简析山鬼主人公形象与主题。
四、历史散文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左传•晋楚城濮之战》、《左传•烛之武退秦师》、《战
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状况,了解先秦历史散文
的演变过程。
基本要求:理解作者的思想倾向,掌握人物形象分析技巧,体会先
秦历史散文的艺术上发展变化。
重点与难点:叙事艺术、论辩技巧、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外专题讨论相结合
主要内容:
L《左传•晋楚城濮之战》
战争发生的背景以及战后对时局的影响。战争发生的原因:深层原因——晋楚争
霸;直接原因——宋国背楚向晋,晋灭曹卫。战后对时局的影响:晋国称霸。从
《晋楚城濮之战》看《左传》的叙事艺术:叙事结构完整曲折;叙述线索明暗交
错;事件剪裁详略结合。人物的语言与形象。文中主要人物子玉、先轸、子犯、
栾枝均是通过各自的语言透出其个性与性格特点。
专题讨论题:从《晋楚城濮之战》看《左传》的叙事艺术。
2.《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事件发生的有关背景材料:“晋侯秦伯围郑”的原因;有关“无礼于晋,且贰于
楚”的历史;“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的几个史料。文
章的结构:短文结构的完整性;短文结构的起伏性。记言的艺术:烛之武追述人
生时平静中所饱含的勃郁不平之气7烛之武外交辞令的艺术技巧——从论说角度、
论说层次、论说语气三方面分析。
专题讨论题:从《烛之武退秦师》看《左传》的辞令艺术。
3.《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结构与主题:本文以苏秦追求失意、落魄苦读、走向辉煌的人生三个阶段为结构
层次,通过人生际遇的变化以及前后所受到世人的不同待遇,揭示了金钱和权力
对人性的异化。语言与文势:本文通过排比、对举、对偶、夸饰、语气短促等艺
术表现手法,行成了《战国策》雄辩恣肆,纵横裨阖的文风。对比与反衬:这种
对比与反衬主要体现在苏秦前后人生境遇变化和亲人态度的变化上。通过对比与
反衬表现人性的异化。
专题讨论题:(1)简析本文纵横恣肆的文章风格。(2)金钱与权力对人性的异化
五、诸子散文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论语・侍坐章》、《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庄子•逍
遥游》,了解先秦儒道两家的基本思想,体会各篇的文学特点。
基本要求:了解孔子、孟子与庄子的生平与思想,领会先秦诸子散
文在文学艺术上的发展过程和各自特点。
重点与难点:文中表达的思想与哲理,《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的论
辩艺术,《庄子•逍遥游》中的想象与虚构。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外专题讨论相结合
主要内容:
1.《论语•侍坐章》
《论语》简介:《论语》的作者与编撰;《论语》的思想核心;《论语》的文学意
味。《侍坐章》的文学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活泼的语言形式,•诗化的人生境
界。
专题讨论题:(1)《侍坐章》的人物与语言。(2)从《侍坐章》看《论语》的文
学色彩。
2.《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孟子》简介:《孟子》的作者与编撰;孟子的思想核心;《孟子》与《论语》风
格的不同。《孟子》的论辩艺术:严谨的逻辑结构;精湛的论辩技巧;独到的语
言艺术;奔泻的文章气势。《孟子》文章的影响:对韩愈、三苏、桐城派的影响。
专题讨论题:《孟子》的论辩技巧。
3.《庄子逍遥游》
庄子简介。《逍遥游》的哲理与艺术:荒唐之言:语言的挥洒与谨严,∙龌鹏展翅:
意象的幻化与真实;逍遥自由:寓意的哲理与诗性。
专题讨论题:《逍遥游》的哲理与诗性。
第二章秦汉文学作品选读
一、汉赋
《子虚赋》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子虚赋》,了解文章主要情节进而领会汉大赋艺
术特点。
基本要求:了解汉大赋产生兴盛的时代背景,掌握其主客问答、抑客
扬主的结构模式和铺排夸张、描摩渲染的艺术表现手法。
重点与难点:“润色鸿业”、“劝百讽一”的内容特点,虚构的手
法和主客问答的形式,铺排夸张的风格特色。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外专题讨论相结合
主要内容:作者司马相如,西汉著名辞赋家。内容上劝百讽一。艺术特
点:虚构的手法和主客问答的形式,铺排夸张、描摩渲染的艺术表现手法,
大量运用排比、对偶。
—、汉乐府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战城南》、《陌上桑》、《焦仲卿妻》,了解其时代社
会状况和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领会汉乐府的艺术特色。
基本要求:分析理解作品主题,体会汉乐府的叙事性特点和叙事技巧。
重点与难点: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叙事性及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外专题讨论相结合
主要内容:
1.《战城南》
解题:鼓吹曲辞《饶歌》;《战城南》主题。艺术分析:完整缜密的结构;苍凉悲
壮的气氛;想象衬托的手法;怨而不怒的风格。
专题讨论题:(1)分析“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驾马徘徊鸣”。(2)
以此诗为例谈乐府诗的气氛渲染。(3)阅读杜甫的《悲陈陶》,试说明此诗对杜
诗的影响。
2.《陌上桑》
关于罗敷形象的争论。罗敷形象的创造:正面烘托;侧面渲染;以对话展示人物
性格;以自白显现罗敷智慧。
专题讨论题:(1)试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侧面渲染手法。(2)虚者实之、实者
虚之的形象塑造方法
3.《汉乐府・焦仲卿妻》
解题:诗歌的来源;乐府诗的几种不同内容。诗歌分析:结构分析,矛盾的产生、
发展、高潮和结局;主题分析,反封建礼教说、反封建家长说、歌颂爱情说、婆
媳矛盾说;人物分析: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分析;语言分析:民歌的修辞手法
——赋比兴的扩展。
专题讨论题:(1)长篇叙事诗的叙事艺术与魏晋小说的关系。(2)长篇叙事诗的
结构艺术。
三、《古诗十九首》
教学目的:了解文人五言诗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古诗十九首》的主
要思想内容,品味其艺术特色。
基本要求:理解《古诗十九首》所体现的生命意识的觉醒和人生价值的
思考,掌握其抒情艺术和语言艺术。
重点与难点:《古诗十九首》的主题,比兴、象征手法,质朴自然的语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外专题讨论相结合
主要内容:
1.《西北有高楼》
主题:知音难遇的主题与汉末中下层文人的心态。艺术:悬想寓情的手法;直率
自然的美质;句平意远的韵味。
专题讨论题:《西北有高楼》浅近自然与耐人寻味的语言艺术。
2.《迢迢牵牛星》
解题:《迢迢牵牛星》与牛郎织女的传说。艺术:拟人,化景物为情思;写人,
化清冷为妩媚;结构,化双起为单承;叠字,化叙述为描摹。
专题讨论题:情景交融的艺术。
四、秦汉散文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谏逐客书》和《项羽本纪》,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
状况,体会秦汉政论文和史传的艺术特色。
基本要求:了解所选散文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思想,分析《谏
逐客书》的结构,掌握《项羽本纪》的互见法和人物塑造手法。
重点与难点:作品的时代背景,《谏逐客书》的构思与气势,《项羽本
纪》的互见法和人物塑造手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外专题讨论相结合
主要内容:
1.李斯《谏逐客书》
背景与中心思想。艺术分析:严谨的结构;构思的巧妙;对照的手法;奔迸的气
势。
专题讨论题:《谏逐客书》对《战国策》文风的继承。
2.司马迁《项羽本纪》
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历史与文学的交汇■—结构分析;单一与丰富的统一——
人物分析;叙述与描写的结合——艺术分析。
专题讨论题:(1)联系《高祖本纪》谈谈《史记》的互见法。(2)史传文学的人
物塑造。
第二编魏晋至清代文学作品选读
第一章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选读
一、诗歌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曹操《步出夏门行》
(东临碣石)、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曹丕《燕歌行》、曹植《白马
篇》、曹植《赠白马王彪》、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左思《咏史》(郁郁
涧底松)、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结庐在人境)、《杂诗》(忆我少壮
时)、谢灵运《登池上楼》、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谢眺《晚登三山
还望京邑》、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庾信《寄王
琳》、《西洲曲》、《敕勒歌》等,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一些基本特点和文
人的思想状况,把握此时期代表作家的不同诗歌风格,以及这一时期诗歌形式
上的发展变化。
基本要求:了解诗作者的一些基本状况,掌握此时期各种诗歌体裁
的一些基本常识,学会从哪些角度鉴赏诗歌。
重点与难点:理解魏晋风度与“文学的自觉时代”,把握此时期诗
歌的创新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外专题讨论相结合
主要内容:
1.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
组诗的主题。艺术分析:分与合——抒情主体;显与隐——抒情方式;因与革一
—抒情手法。
专题讨论题:“复调”的抒情主体
2.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
组诗的内容。艺术分析:单视点的结构——乐府诗的结构方式;质朴的描述——
对汉乐府诗风的继承;飞动与壮阔——诗人自我的精神境界。
专题讨论题:(1)诗人自我境界的显现。(2)以《短歌行》、《步出夏门行》为例
简析曹操“气韵沉雄”的特点。
3.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
诗产生的背景。诗歌内容与层次。诗歌的艺术:以叙事为线索,以抒情为主旨,
情与景交融布局自然。
专题讨论题:“诗史”的价值。
4.曹丕《燕歌行》
解题。《燕歌行》与“秋风”、“别日”二曲的关系。内容与层次。艺术分析:秋
风萧瑟——写景;泪下沾衣——抒情;短歌微吟——节奏。
专题讨论题:(1)曹丕诗歌的“文士气”。(2)比较曹丕与曹操诗歌风格。
5.曹植《白马篇》
解题。层次与内容。艺术分析:奇警的形象;飞动的气势;铺陈的手法。
专题讨论题:《白马篇》与曹植早期诗歌的风格。
6.曹植《赠白马王彪》
解题。层次与内容分析。艺术分析:奔迸中的迂回;深远的意境;语言的华美。
专题讨论题:(1)《赠白马王彪》与曹植晚期诗风的变化。(2)比较《白马篇》
与《赠白马王彪》风格的不同点。
7.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咏怀诗》生成的原因。《咏怀诗》的基本内容。“夜中不能寐”的思想与艺术串
讲分析。
专题讨论题:“夜中不能寐”抒情的基本特点。
8.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
解题。层次与内容。对比的艺术:比兴中的对比;抒情中的对比话I史中的对比。
9.陶渊明《归园田居》(选二)、《饮酒》(结庐在入境)、《杂诗》(忆我少壮时)
“少无适俗韵”讲析。“种豆南山下”讲析。“结庐在人境”讲析。“忆我少壮
时”讲析。陶诗艺术风格:自然—取景、写心、写意;平淡——情淡、语淡、
结构淡;玄远——质而绮、癖而腴;浑融——画面浑融、情景交融、理境统一。
专题讨论题:陶诗情、景、理的统一。
10.谢灵运《登池上楼》
解题。层次与内容。艺术分析:挣扎沉沦——诗的情感,•谢家春草——诗的警句;
精雕细刻——诗的技巧。
专题讨论题:(1)谢灵运山水诗对诗歌意境的开拓。(2)比较陶诗与谢诗风格的
异同。
11.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
解题。“对案不能食”的讲析。鲍照与七言歌行体。
专题讨论题:(1)鲍照对乐府的吸收与改造。(2)比较左思与鲍照诗风的异同。
12.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解题。层次与内容。艺术分析。发端结响;写景层次丰富而又和谐完美;凄婉的
情感。谢眺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体诗的探索。
专题讨论题:比较大谢与小谢山水诗抒情艺术的不同。
13.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
解题。内容分析。艺术分析。凄怆的基调;气氛的渲染;隽美的语辞。
专题讨论题:(1)新体诗的对仗与韵律。(2)何逊与谢眺诗风比较。
14.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解题。内容讲析。独特的送别艺术:以“不及”写
别情;以神态写别情;以环境写别情。对唐人送别诗的影响。
专题讨论题:举例说明此诗对唐人送别诗的影响。
15.庾信《寄王琳》
解题。小诗韵味分析。前两句两种对举的运用;后两句神态时间的错位。
专题讨论题:联系小谢的《玉阶怨》说明南北朝小诗的韵味。
16.《西洲曲》与《敕勒歌》
解题。《西洲曲》讲析。《敕勒歌》讲析。从《西洲曲》与《敕勒歌》看南北朝民
歌的不同点:选取生活不同;表达方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整体情韵不同。
专题讨论题:从《西洲曲》与《敕勒歌》看南北朝民歌的不同点。
二、辞赋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曹植《洛神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江淹《别
赋》,了解这一时期辞赋的新变化,掌握抒情小赋的基本特点。
基本要求:了解重视个体价值的时代思潮与抒情小赋的关系,正确
理解此时期辞赋之华美。
重点与难点:此时期辞赋如何追求美和新变及成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外专题讨论相结合
主要内容:
1.曹植《洛神赋》
赋的创作时间。凄艳的爱情传说。赋的内容与主题。赋的表现艺术。鲜明生动的
形象;刻画细腻的情感;华美绮丽的语言;铺张渲染的描写。与《高唐赋》、《神
女赋》艺术的简要比较。
专题讨论题:《洛神赋》对《高唐赋》、《神女赋》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关于“序言”。结构与层次。情感的挣扎与超越。议论、叙事与抒情、哲理的交
融。
专题讨论题:(1)情感的挣扎与超越。(2)简析赋所表达情感的深微特点。
3.江淹《别赋》
《别赋》与《恨赋》。《别赋》内容与层次解析。《别赋》的艺术:选材的典型;
情感的凄苦;语言的浓艳。
专题讨论题:《别赋》与南朝赋风的变化。
三、小说
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与形成的历程,把握魏晋六朝志
怪小说与轶事小说各自的特点。
基本要求:了解小说的概念和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掌握魏晋六朝
志怪小说与轶事小说的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魏晋六朝志怪小说与轶事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
基础;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外专题讨论相结合
主要内容:
1.《搜神记》(三王墓)
“三王墓”的与主题。楚王形象的深层意义;赤形象的深层意义;“干将”故事
的原型意义。
2.《世说新语》(过江诸人)
故事产生背景。“复巢完卵”的士人心态;魏晋风度的潜在变化。
专题讨论题:以上述故事为例比较《搜神记》与《世说新语》形象塑造的不同。
第二章隋唐五代文学作品选读
一、诗歌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隋唐五代时期著名作家的代表诗篇,掌握诗歌在此
时期的发展变化,了解一些著名作家的生平与创作风格。
基本要求:了解隋唐五代的社会概况与文学概况,及二者间的紧密
关联,掌握此阶段的代表流派与风格,学会一些诗歌鉴赏方法。
重点与难点:文人的思想状况与诗风的变化,具体作品的艺术特点
与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外专题讨论相结合
主要内容:
L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诗中乐观豪迈的送别情调。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
专题讨论题:如何处理惜别之情和豪迈情怀?
2.骆宾王《在狱咏蝉》
咏蝉与抒怀的结合。物我关系的处理。
专题讨论题:试分析此诗与张九龄《蝉》、李商隐《蝉》的异同。
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写作背景。感情特点:抓住感情的爆发点,直抒胸臆,无景物描写,却有四顾苍
茫之感。
专题讨论题:(1)诗中的感情与作者个人经历和时代的关系。(2)为什么不写景
却有四顾苍茫之感?
4.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层次内容。感情特点。月亮在全诗的中心作用。诗情、画意、哲理的融合。语言、
章法、修辞方面的技巧。
专题讨论题:(1)如何理解诗中的感伤情绪?(2)分析该诗的艺术成就。
5.王维《终南山》
雄阔的境界。以少总多的写法。以画法入诗。
专题讨论题:(1)与王维其他山水诗相比,该诗风格上有什么不同?(2)如何
理解该诗的“诗中有画”的特点?
6.王维《山居秋暝》
内容。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的写景特色。赏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
专题讨论题:体会该诗诗画乐结合的艺术境界。
7.王维《鸟鸣涧》
境界及禅意。以动写静的手法。
专题讨论题:以动写静的手法及效果。
8.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感情特点。分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巨大的影响。
专题讨论题:与其他送别诗相比,该诗感情上有什么特点?
9.孟浩然《过故人庄》
内容及感情。淡而有味的特点。
专题讨论题:体会孟诗淡而有味的特点。
10.高适《燕歌行》
写作背景。思想意义。分析“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环境描
写的作用。
专题讨论题:(1)该诗诗序中提及张守珪守边之事,诗中内容与此事关系如何?
(2)分析该诗的思想性。(3)诗中写景的作用。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的奇情壮彩。如何处理咏雪与送行的关系。分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
树梨树开”、“风掣红旗冻不翻语言及音韵特点。
专题讨论题:(1)如何处理咏雪与送行的关系?(2)以此诗为例,分析岑参边
塞诗的创造性。
12.王昌龄《出塞》
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互文手法。理解此诗言少意多,内蕴丰富的特点。议
论的作用。
专题讨论题:理解后两句议论的意义。
13.王昌龄《闺怨》
表现思妇感情的变化过程。第三句的关键作用。
专题讨论题:理解王昌龄绝句含蓄不尽的韵味。
14.王之涣《凉州词》
旗亭画壁的传说。首句异文辩析。雄阔苍凉的境界。
专题讨论题:如何判断首句异文问题?
15.李白《蜀道难》
关于主题的各种说法。层次内容。喷发式的抒情方式。反复咏叹的形式及作用。
想象、夸张、神话传说融为一体的手法。语言特点。
专题讨论题:(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重复三次,有何作用?(2)
试分析该诗的章法结构。
16.李白《行路难》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感情的大起大落。多种艺术表现手法。
专题讨论题:比较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与此诗的异同。
17.李白《将进酒》
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纵横跌宕的结构。雄奇狂放的风格。夸张手法。
专题讨论题:(1)如何评价纵酒行乐的消极思想?(2)结合《蜀道难》、《行路
难》、《将进酒》等诗,论述李白乐府诗的创造性。
18.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借饯别以抒发其深广的忧愤。感情的复杂多变。直起直落的抒情方式
专题讨论题:如何理解诗中复杂多变的感情?
19.李白《早发白帝城》
绝处逢生的欢快之情。俊逸爽朗的风格
20.李白《望庐山瀑布水》
瀑布的神采诗人的主观色彩。
专题讨论题:(1)阅读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分析李白此诗的主观性。
(2)结合具体作品,比较王昌龄、李白七言绝句的异同。
21.杜甫《兵车行》
写作背景。诗歌内容。记事与记言结合。语言特点。
专题讨论题:记事与记言相结合,有什么作用?
22.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写作背景。层次内容。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忧国忧民的情怀:一篇之中,三
致意焉。沉郁顿挫的诗风。分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
专题讨论题:(1)该诗的思想意义。(2)沉郁顿挫的风格。
23.杜甫《新安吏》
“三吏"、"三别”组诗的写作背景和内容。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写实手法。
专题讨论题:诗中对话的意义。
24.杜甫《石壕吏》
内容。叙事中饱含深情。笔法洗炼。
专题讨论题:体会杜甫爱国与忧民之间的矛盾心情。
25.杜甫《春望》
情景与时事交融的手法。诗人自身形象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专题讨论题:分析此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26.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分析“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专题讨论题:该诗怎样表现其欣喜若狂的心情?
27.杜甫《登高》
悲壮苍凉的感情。格律精严的特点。“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
丰富内涵。
专题讨论题:分析该诗的格律特点。
28.韩愈《山石》
内容。散文化特征。
专题讨论题:谈谈此诗散文化的表现。
29.《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写作背景。感情内容。艺术特色。
30.李贺《雁门太守行》
内容。浓墨重彩的语言。
专题讨论题:诗人如何表现我方失败的正义战争?
31.《金铜仙人辞汉歌》(1学时)
写作背景。层次内容。艺术特色
专题讨论题:以此诗为例,分析李贺诗歌的想象艺术。
32.《李凭箜篌引》
描写音乐的名篇之一。艺术特色。
专题讨论题:阅读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琵琶行》,分析该诗与他们在音
乐描写方面的不同之处。
3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与白居易原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的关联。感慨中蕴有达观情怀。分析“沉舟
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专题讨论题:分析该诗与白居易原作的联系及超越。
34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0.5学时)
写作背景。感情内容。次联“赋中之比”的手法。
专题讨论题:体会柳宗元诗歌的感情特点。
35.白居易《轻肥》
讽刺宦官的主题。对比的手法。
专题讨论题:以此诗为例,说明白居易讽谕诗的特点。
36.白居易《长恨歌》
创作背景。层次内容。主题辨析。对历史题材的艺术加工:完整曲折的情节;传
神的人物描写;浓郁的抒情气氛;章法和语言特点。
专题讨论题:(1)阅读陈鸿《长恨歌传》,比较该诗与它的不同之处。(2)李杨
爱情是具有政治性的历史事件,诗人如何把握这一历史题材?(3)分析该诗叙
事与抒情的关系。
37.杜牧《赤壁》
借咏史抒发自己的感慨。历史题材的艺术化
专题讨论题:诗人如何将历史艺术化?
38.《山行》
色彩鲜明的画面。“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哲理内涵。凝炼的语言。
专题讨论题:理解诗中丰富的内涵。
39.李商隐《锦瑟》
主题的多重理解及自伤身世说。抒情委婉含蓄。朦胧凄艳的意境。典故、象征等
手法综合运用。
专题讨论题:为什么"一篇锦琵解人难”?
40.《无题》
精纯深挚的爱情悲歌。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五六两句”从
对面写起”的笔法。
专题讨论题:以此为例,分析李商隐爱情诗的特点。
二、散文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韩愈《张中丞传
后序》、柳宗元《小石潭记》,了解散文在唐代的新特点,学会鉴赏分析散文。
基本要求:了解唐代古文运动的一些基本情况,掌握几个代表作家
的散文风格与艺术特点。
重点与难点:唐代古文运动,唐代散文的总体风格特色与著名作家
各自的风格特色。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外专题讨论相结合
主要内容:
1.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本文的性质。作者自抒怀抱的两方面内容:命途多舛,穷且益坚。应酬性与文学
性的结合。骈文规范的遵守和创新。结构特点。分析“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
长天一色”及其他景物描写方面的技艺。典故的运用。
专题讨论题:理解作者的复杂感情。
2.韩愈《张中丞传后序》
创作背景。思想主题。议论与叙事的结合。英雄形象的刻画。气势充沛、饱含感
情。
专题讨论题:(1)理解本文的思想意义。(2)理解韩文多变的特点。
3.柳宗元《小石潭记》
善于体物的特色。感情特点。
专题讨论题:分析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写景抒情艺术。
三、传奇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白行简的《李娃传》,了解唐代传奇小说的一些基本
情况,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及对后世小说的巨大影响。
基本要求:了解唐传奇繁荣的原因、发展阶段及其主要作家作品和
基本特征,学会鉴赏小说。
重点与难点:唐传奇繁荣的原因,唐传奇的艺术成就,《李娃传》
的典型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外专题讨论相结合
主要内容:
白行简《李娃传》
层次内容。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描写细致传神。对比手法。
专题讨论题:以《李娃传》为例,分析唐传奇为什么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四、词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温庭筠《菩萨蛮》、李煜《虞美人》,了解花间词派
和李煜词作的一些基本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基本要求:了解词的产生、形成过程,掌握温庭筠词和李煜词的艺
术特点及在词史上的贡献。
重点与难点:结合具体作品学会分析鉴赏词作。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外专题讨论相结合
主要内容:
L温庭筠《菩萨蛮》
感情内容。艺术特征。
专题讨论题:以该词为例,分析花间词风。
2.李煜《虞美人》
强烈悲怆的亡国之痛分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专题讨论题:帝王的亡国之痛,为什么会弓I起普通人的共鸣?
第三章宋辽金文学作品选读
一、词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宋辽金时期著名作家的代表词作,掌握词在此时期
的发展变化,了解一些著名作家的生平与词作风格。
基本要求:了解宋辽金的社会概况与文学概况及二者间的紧密关
联,掌握此阶段的代表流派与风格,学会一些词作鉴赏方法。
重点与难点:文人的思想状况与词风的变化,具体作品的艺术特点
与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外专题讨论相结合
主要内容:
1.柳永《雨霖铃》
内容的新变。情景交融、点染结合的手法。铺叙手法。分析“今宵酒醒何处,杨
柳岸,晓风残月”。语言形式。
专题讨论题:谈谈对该词雅俗的理解。
2.柳永《望海潮》
内容及其意义。铺叙技巧。分析“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专题讨论题:理解以赋为词的手法。
3.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淡淡的哀愁。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专题讨论题:理解该词的感情特点。
4.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清秋怀人之情。境界开阔高远。风格。
专题讨论题:该词境界有何特点?
5.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上下片的内容。以乐景写哀情。暗用典故。
6.《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婉曲幽深的思情。分析“泪眼问花花不语,落红飞过秋千去”。
专题讨论题:理解欧词的风格特点。
7.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感情内容。时而合说、时而分写的手法。白描手法。
专题讨论题:该词上片一般理解为梦前所思,你赞同吗?为什么?
8.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望月怀人之情。高远的境界。旷逸的风格。
专题讨论题:理解苏轼乐观旷达的精神。
9.《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主旨问题。咏物中的寄托。语意高妙
专题讨论题:咏物与寄托的巧妙结合。
10.《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主题。以生活小事包含人生哲理
专题讨论题:体会词人的乐观达的精神。
11.《念奴娇》(大江东去)
借怀古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借宾(周瑜)定主(苏轼)”写法。豪放词的代
表作。
专题讨论题:分析该词的豪放风格。
12.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忆旧怀人的怅惘。对前人诗句的借用点化。分析"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结构特点。
专题讨论题:分析该词的结构特点。
13.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传统题材的突破。以议论入词。对神话题材的巧妙把握
专题讨论题:比较同类诗词,看秦观该词的新意。
14.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贬谪中的孤苦之情。由凄婉至凄厉的词境。
15.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微塘路)
美人过后的怅惘。分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专题讨论题:分析结尾几句比喻的新警独到之处。
16周邦彦《六丑》(正单衣试酒)
借咏物来抒怀。体物工巧。铺叙手法。
专题讨论题:结合该词,谈谈周邦彦词的艺术特征。
17.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思乡情怀。体物工巧。清新淡远的风格。
专题讨论题:以上述二词为例,分析清真词体物工巧的特点。
18.李清照《声声慢》
创作背景。感情内涵。借秋景以渲染愁情。十四个叠字的运用。音韵悲切。
专题讨论题:该词是李清照后期词作的代表作,就愁情和风格而言,与前期词作
有什么不同?
19.李清照《醉花阴》
深切的相思之情。分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0.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感情内容。结构大开大合,层层转折。豪放而不失蕴藉之致。大量用典。
专题讨论题:清人谭献说该词有“裂竹之声,何尝不潜气内转”,请谈谈对此的
理解。
21.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伤春宫怨中的政治内涵。比兴手法。柔中有刚的风格。
专题讨论题:分析该词的比兴象征手法。
2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创作背景。怀古与伤今的结合。大量用典的意义。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
异同。
专题讨论题:王国维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请结合苏、辛的代表作,
谈谈对此的理解。
23.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对比手法。王国维所言“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
的三种境界。
24、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感情内涵。豪壮的风格。结构特点。
25.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黍离之悲,今昔之感。借景抒情。对比手法。大量化用前人词句。
专题讨论题:分析该词的主要艺术手法。
二、诗歌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此阶段的代表诗篇,了解古典诗歌在唐代鼎盛
过后发展至宋时的新变化及其成因。
基本要求:把握宋诗有别于唐诗的新特点,了解宋诗代表作家的一
些基本情况及其诗歌风格。
重点与难点:苏轼诗歌的特色,江西诗派,以文为诗、以议论为
诗、以才学为诗。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外专题讨论相结合
主要内容:
1.《戏答元珍》
谪居山乡的复杂心情。写景与抒情相结合。跌宕变化的章法。
2.王安石《明妃曲》
命意新警。层次内容。昭君形象的刻画。以议论来深化主题。
专题讨论题:与前人同类诗歌相比,该诗命意新警体现在哪些方面?
3.苏轼《游金山寺》
借游金山寺抒发思乡归隐之情。层次内容。写景艺术。丰富的联想。
专题讨论题:分析该诗的写景艺术。
4.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在绘画基础上的诗意联想。分析“春江水暖鸭先知”。
专题讨论题:谈谈题画诗与所题之画的关系。
5.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遗貌取神的手法。分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专题讨论题:分析该诗遗貌取神手法的意义。
6.黄庭坚《登快阁》
感情内涵。分析“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用典、练字。
7.黄庭坚《题竹石牧牛》
对画面的再现。诗中的谐趣。
专题讨论题:结合有关诗歌,论述黄庭坚诗歌的特征。
8.陆游《关山月》
爱国感情。层次章法。艺术手法。
专题讨论题:分析该诗的层次章法。
9.《书愤》
思想感情。对比手法。分析“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0.陆游《游山西村》
思想感情。分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专题讨论题:该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有何异同?
11.陆游《示儿》
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永远的遗恨。
专题讨论题:结合具体作品,论述陆游的爱国情怀。
12.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闲适之情。体现诚斋体的特色。
专题讨论题:举例说明诚斋体的特点。
13.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采菱辛苦废犁锄”所表现的农家苦。“新筑场泥似镜平”所表现的农家乐。
语言轻快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专题讨论题:结合作品,论述范成大对田园诗的贡献。
三、散文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秋声赋》、《前赤壁赋》,体会宋代散文不同于唐代
散文的新特点,了解宋代古文运动的一些基本状况。
基本要求:掌握宋代散文有别于唐代散文的新风格,掌握《秋声
赋》、《前赤壁赋》的不同艺术特色。
重点与难点:宋代散文不同于唐代散文的新特点;《秋声赋》、《前赤壁
赋》中情、景、理的统一。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外专题讨论相结合
主要内容:
1.《秋声赋》
借秋声抒发人生感慨。表现秋声形象感人。文赋的形式。
专题讨论题:该文如何表现秋之声?
2.苏轼《前赤壁赋》
创作背景。层次内容。复杂的心情。主客问答的意义。写景、抒情、议论的统一。
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异同。
专题讨论题:(1)如何理解文中的主客问答?(2)结合欧阳修的《秋声赋》,谈
谈文赋的特点。
第四章元代文学作品选读
一、戏曲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王实甫《西厢记》(第
四本第三折)、高明《琵琶记》(糟糠自厌),了解元代杂剧和南戏的一些知识,
学会鉴赏戏曲。
基本要求:了解元杂剧与南戏在结构体制上的区别,了解元杂剧兴
盛的原因,掌握几个代表作家剧作的不同特色。
重点与难点:元杂剧与南戏的结构体制,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外专题讨论相结合
主要内容:
1.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
三桩誓愿的作用。窦娥的主要性格特征:(1)具有不甘屈辱、不畏强暴的刚毅性
格。2)善良质朴,对亲人充满细致入微的关怀体贴之情。
专题讨论题:(1)《窦娥冤》中三桩誓愿的实现有何作用?(2)《窦娥冤》中窦
娥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结合作品细节给予说明。
2.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景物描写的作用:作者选取富有特征的景色,创造了萧瑟悲凉的戏剧氛围。心理
描写的作用。
专题讨论题:《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景物与心理描写有何作用?
3.高明《琵琶记》(糟糠自厌)
赵五娘形象。
语言风格:本色自然,虽是曲词,却运用口语入内,不事藻饰,生动自然。
专题讨论题:《琵琶记糟糠自厌》中吃糠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二、散曲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睢景臣《哨遍•高祖还
乡》,掌握元代散曲的一些基本知识,体会元散曲与剧曲的异同。
基本要求:把握元散曲的特色,了解元代著名散曲作家及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