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五单元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知识导图一、政治制度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三、法律与教化四、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五、货币与赋税制度六、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阶段特征一、政治制度1.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先秦时期形成以血缘宗法为基础的世袭制和贵族等级分封制度。秦朝以后确立以皇权至上为核心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经过历代改革不断发展完善,国家治理能力逐步提高。晚清虽经戊戌变法和新政改革,但随着辛亥革命爆发,专制政权土崩瓦解,中国进入了政党政治的尝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国情,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2.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希腊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代表分别形成民主政治和寡头政治,罗马经历了由共和制到帝制的过程。以英国、法国为代表的中古西欧政治制度则分别形成议会君主制和等级君主制。近代西方各国在继承中古欧洲国家制度的基础上,依据不同国情,形成各具特色的民主政体,经过19世纪至20世纪的不断革命与改革,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中国:古代中国官员选拔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演变,官员选拔日益制度化。同时,国家对官员考核、监察的制度也日益完备。晚清科举制废除后,学堂选官和留学毕业生选官成为晚清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历届民国政府采取甄别选官任用和考试选拔的官员任用方式,但漏洞百出。新中国成立后由分类管理干部制度逐步向公务员制度转变,官员选拔任用制度逐渐完善。2.西方:中古时期,西方官员选拔任用采取恩赐官职制。近代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官员选拔任命先后经历个人恩惠制、政党分肥制到文官制度的演变过程,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日趋制度化、法制化和专业化。三、法律与教化1.中国:中国古代最早的成文法出现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朝,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以礼法结合为特征的中华法系。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重视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世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起源于罗马法。中古时期,在罗马法基础上形成日耳曼法和英国普通法。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日益完善,形成以英美为中心的“英美法系”和以法国为中心的“大陆法系”。同时,基督教宗教伦理与教化在欧美社会具有重要地位,也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四、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1.中国:(1)先秦时期,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民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到秦朝形成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代统治者通过和亲、册封、会盟、设置机构等措施,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关系进入新的时代。(2)秦汉以后,随着陆海丝绸之路的开通,对外关系逐步发展,至隋唐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但明清以后,中国对外关系逐步由开放走向了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2.世界: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宗教改革以及民族意识的觉醒,近代欧洲民族国家逐步形成。在国家利益冲突、战争之中,国际法和外交制度建立。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但战后国际法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建立了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与联合国。五、货币与赋税制度1.中国的货币经历了从海贝、金属货币到纸币的演进过程,明朝中期以后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近代中国机器铸币银元与纸币“法币”先后流通使用。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币在解放区开始发行,成为新中国的法定货币。2.近代西方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拓展,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在19世纪初建立起来,实行黄金自由兑换、自由铸币的金本位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3.古代中国赋税制度经历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向以土地、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的转变,由以实物、劳役为主的征收内容向征收货币的演变。1937年,中国结束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长期并存的局面,但海关管理权控制在西方列强手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收回国家关税自主权,征税内容与国际接轨,开征个人所得税。1799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国家,后传播到全世界,个人所得税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征收的税种,为调节社会收入差距、缓和社会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六、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1.古代中国: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户籍的编制与管理一般以基层组织为单位进行,既保证赋役征发,也维护社会稳定。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主要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封建社会后期,宗族以及社会公益性组织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逐渐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2.西欧:西欧中世纪的基层治理以庄园和城市为中心,近代以来也一直强调基层自治。现代发达国家基本构建起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第34讲政治制度课标考题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2.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3.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4.了解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的基本内容,分析其原因和影响,总结古代变法和改革的基本规律。5.了解中国近代改革探索的主要史实,理解其背景和影响。6.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分析其原因和重要意义。7.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2022·全国乙卷·7)(2022·浙江6月·4)(2022·全国甲卷·9)(2022·湖南·13)(2021·山东·6)【基础课】一、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变(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商的政治制度(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启实行①。
(2)商朝:实行②,已经有较为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官吏。
2.西周的政治制度(1)管理体制:实行分封制和③。受封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2)基本特征: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二)秦朝的政治制度制度内容皇帝制度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④。三公之下是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泛称“九卿”。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
郡县制分为郡、县两级,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郡下设县或道,置县令(长)、县丞、县尉。郡县主要官吏都由⑤直接任命
文书行政管理制度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⑥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1.君主专制的演化(1)汉朝:西汉时期,汉武帝设立⑦,削弱了外朝丞相的权力。东汉时期,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2)隋唐:实行⑧,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3)宋朝:最高行政长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职。设枢密院掌管军政,⑨掌握财政大权,分割宰相的权力。
(4)元朝:实行⑩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
(5)明朝:1380年,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宰相。明成祖设立内阁制。(6)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2.两汉至明清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1)汉朝: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2)魏晋南北朝:主要是三级制。
(3)隋唐:隋至唐初实行州、县二级制,后来变成道、州、县三级制;唐中期以后,部分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4)宋朝:形成三级制。
(5)元朝:实行行省制,形成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6)明清: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二、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内容: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规定实行。
(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党政治的尝试(1)宋教仁案:1913年春,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宋教仁,制造“宋案”。(2)“二次革命”:“宋案”发生后,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但很快被镇压下去。(3)独裁政治: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强迫国会议员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并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政党政治名存实亡。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政治进程(1)“训政”:1928年中国国民党取得统治地位后,宣布实行“训政”,并颁布《》。但其“训政”的实质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
(2)“宪政”:1948年,国民党打出“行宪”的招牌,召开“国民大会”,但其所谓的“宪政”只是欺骗人民的又一个幌子而已。(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政治建设: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制定了宪法大纲,这是创建的尝试。
2.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建设:设立边区政府,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实行“”原则。
3.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治建设: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巩固了新兴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4.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表《》,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正式形成1954年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我国实行
进一步完善1982年宪法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正式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2)提出八字方针: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的八字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3)发展完善: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提出了一整套关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理论与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写入宪法。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提出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发展2019年10月,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特点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三、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1.商鞅变法(1)措施: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建立县制,等等。
(2)影响:打击了,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1)措施:实行俸禄制,推行、三长制等,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
(2)影响: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王安石变法(1)措施:针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变法的政策和措施。(2)结果: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欠妥当,新法最终被废止。4.张居正改革(1)措施:大力整肃吏治,加强,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2)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1.戊戌变法(1898年)内容创学会、办报刊、兴学堂。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实行变法结果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发动政变,废除了大部分变法措施
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在社会上起到了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2.清末新政(1)措施: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等。
(2)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发展,但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改革:推行和各项民主改革,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2.1956~1978年中国的探索(1)失误:由于“左”倾错误的出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曲折。(2)成就: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3.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的历史性决策
2012年中共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2017年中共十九大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列为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
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基础判断]1.分封制下,天子和各级诸侯、卿大夫在各自辖区内各自为政。“分土而治”体现出当时各级贵族联合执政。()正确【详解】分封制的推行,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中央与地方分权,周天子与各级贵族联合执政。2.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此项制度使各部门独立行使职权。()错误【详解】三公制下,虽然丞相负责处理全国政务,但政务执行程序中的诏令颁布却由御史大夫负责,这实际上对丞相的权力起着制约的作用。丞相与御史大夫之间存在着制约,因而都不能独立行使职权。3.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都由监察区最终演变为行政区,这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削弱。()错误【详解】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均从监察区演变为行政区,兼具了监察和行政的双重职能,强化了中央集权。4.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不断调整,行政层级结构不断变动,上稳下动是基本特征。()错误【详解】纵观两千多年的封建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而县之上的州、府、省则变化很大。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的政体与其说类似于美国政体,不如说类似于近代法国政体。()正确【详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分权并制约总统。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内阁对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实行的是总统制和议会制的混合制度;而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实行的是总统制。6.辛亥革命后,政党林立,先后以不同名称出现的政党有300多个,政党政治空前活跃,但也乱象百出,伴随着袁世凯主政最终走向了失败。这说明,政党政治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正确【详解】民主政治的发展取决于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得不到充分发展。政党政治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当然,当时的中国也缺乏实行政党政治所必需的思想文化基础和制度保障等。7.北洋时代制宪活动和宪法文本层出不穷,宪法及宪法草案有十余部之多。但宪政进程极其缓慢,并最终走向国民党一党训政的党国体制。宪法与宪政的严重脱节,折射出近代中国政局动荡、宪政缺乏群众基础的社会状况。()正确【详解】宪法与宪政的严重脱节,体现出民国宪法的工具性,近代中国宪法性文本往往沦为打击对手、扩大自身权力的工具。由于政局持续动荡,政治权力周转过快,武力主导了民国政治的发展,宪政施行缺乏稳定的政治环境,而长期的社会动荡,使群众对于社会稳定和生存保障的诉求超过了对民主的诉求,宪政缺乏群众基础。8.生产力的发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正确【详解】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对上层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进行变法是满足他们要求的最有效途径。9.从改革程度上看,王安石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属于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错误【详解】王安石变法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的局部调整;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社会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了根本性变革,从而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10.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都是自上而下的运动,都是由最高统治者主持和领导的,二者性质相同。()错误【详解】二者表面上都是由最高统治者主持和领导的,但戊戌变法的实际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而清末新政的领导者则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清末新政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改革。11.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行的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从本质上来看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错误【详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改革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改革。12.罗马帝国是在罗马共和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共和国到帝国,都实行了民主政治。()错误【详解】罗马共和国实行的是贵族寡头政治,罗马帝国实行的是独裁统治。13.雅典民主制、斯巴达寡头制、罗马共和制下的公民大会都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错误【详解】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斯巴达的公民大会名义上是最高权力机关,实际上一切国家大事均由长老会讨论拟定。罗马共和国的公民大会难以有效发挥作用。14.近代欧美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多元利益的妥协。在英法,这种妥协表现为封建势力与资本主义势力之间的妥协。()错误【详解】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法国的共和派和君主派之间的妥协,都属于资产阶级内部不同阶层(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妥协。[概念阐释]官僚政治西周宗法分封制下“官”以贵族血统世袭,秦以后的“官”则由皇帝任免,俸禄来自国家税收,形成了完善的官僚政治体系。官僚制度有严格的职务分工,职权分明,有职则有权,离职则无权,当官实际上成为一种职业,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官僚政治体系还包括管理官僚、选拔官僚和官僚履行职责、执行政务的制度。[图解历史]1.秦朝中央官制2.三省六部制3.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四、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大会由全体组成,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议事会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主要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是主要司法机关斯巴达寡头政治国王王位世袭,垄断军事统帅权长老会议员仅30人,且终身任职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要权力,一年一任,一般不得连任2.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1)共和国时期:具有浓厚的特征。
(2)帝国时期:皇帝(元首)掌控罗马国家的权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1.中古欧洲国家的形成:法兰克王国从查理大帝死后,陷入分裂,形成后世西欧三个主要国家、意大利和德国的雏形。
2.法国等级君主制:14世纪初,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召开三级会议,对抗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标志着法国进入阶段。
3.英国议会君主制:13世纪初,《》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保障封建主的特权;13世纪中后期,英国多次召开议会,议会权力有所加强;14世纪,议会逐渐分为上下两院,各自议事,并取得批准征税、进行立法等重要权力。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17世纪的英国,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2)18世纪,英国逐渐形成内阁制度,内阁实际掌握政府权力。(3)英国君主立宪制融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为一体。2.美国民主政治的建立:1775年,北美独立战争爆发,次年,美利坚合众国建立;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共和国,实行。
3.法国共和制的建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通过宪法,规定国会由和众议院组成,立法权由两院行使;总统任期七年,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数年动荡后,法国确立了共和制。
【答案】①世袭制②内外服制③嫡长子继承制④御史大夫⑤中央⑥文书传送⑦中朝⑧三省六部制⑨三司⑩中书省州、郡、县路、州(府)、县责任内阁制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训政纲领人民革命政权三三制论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奖励耕织什伍连坐贵族特权均田制官吏考核顽固派思想启蒙实业民族资本主义土地改革改革开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年男性公民陪审法庭监察官贵族寡头法国等级君主制大宪章资产阶级革命三权分立参议院[视野拓展]1.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的关系(1)权力分配:分封制,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2)权力继承:宗法制,家族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3)权力认同:礼乐制,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心。2.辩证认识康梁维新思想(1)进步性: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2)局限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但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寻找根据,并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学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3.民主革命时期人民政权的形式与性质(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形式:苏维埃政权。性质:工农民主政权。(2)抗日战争时期形式:陕甘宁边区政府(“三三制”)。性质:抗日民主政权。(3)解放战争时期形式: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性质:人民民主政权。【培优磨尖课】【主观题突破】层级一信息提取:尚书省的发展变化材料西汉汉武帝选用①文学之士,加侍中、给事中、常侍等名衔随侍左右,分大臣议政之权,以尚书掌机要,成为后世尚书省的发端东汉东汉设尚书台(省),长官称尚书令,品位低微,仍属内廷官署。①“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日常行政中心由公府向台省转移曹魏、两晋三公系名义宰相。尚书省职无不总,转化为外朝宰相机构。皇帝身边新的秘书咨询机构中书省、门下省发展起来隋朝隋代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②三省的轴心在尚书省,门下、内史省的长官只能作为参掌朝政的辅助唐朝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②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提取信息】据材料概括指出尚书省的发展变化。【教你提取】①→从性质变化角度;②→从权力变化角度。试答:性质变化:由内侍服务机构演变为中央行政机关,地位逐渐提高;权力变化:从权力中枢的决策机构演变为行政执行机构,权力受到限制。层级二历史解析:对商鞅变法的看法材料一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乡邑大治。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商鞅)为相十年,人多怨之。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摘编自《资治通鉴》【探究问题】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和司马光对商鞅及其变法的看法,并分析双方态度的成因。【教你探究】围绕商鞅变法的特点,结合司马迁和司马光所处的时代背景,调动相关知识予以解释。试答:示例看法司马迁:肯定商鞅变法的成效;贬低商鞅人品,认为商鞅刻薄寡恩。司马光:贬低商鞅变法的成效,认为其激化了社会矛盾;肯定商鞅注重诚信。原因司马迁:商鞅变法推动秦国崛起;法家思想与汉代尊崇儒学对立。(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对改革有偏见;治史目的是从历史兴衰成败中提取治国的经验、劝勉帝王以诚信治国。层级三开放写作: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材料人们以为欧洲的旧政体会继续在英国实行,但是透过那些旧名称、旧形式,人们了解到,自17世纪以来,英国已经基本上废除了封建制度,使各个阶层渗透融合,开放了贵族政治,并且取消贵族阶级,让财富变为了一种势力,使人们在法律、税收面前人人平等,公开言论自由。这些都是中世纪社会所不存在的新原则。这具古老的躯体慢慢地汲取这些新生的事物,慢慢地进行复苏和重组,在保持本来面目的同时更具生命力。所以说,17世纪的英国已经完全蜕变为了一个现代国家,它只保留着中世纪的一些影子作为对历史的祭奠。——摘编自[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写作题目】依据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教你写作】先审题,明要求提取信息,评析观点再读材料,定信息时空定位17世纪关系定位评析托克维尔对17世纪英国的定位后解释并分析提取观点“17世纪的英国已经完全蜕变为了一个现代国家”评析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和完善的史实予以分析试答:观点:17世纪的英国已经完全蜕变为一个现代国家。评析:这种观点是不符合史实的。17世纪的英国正向现代化国家迈进,但仍保留了许多封建残余。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88年,“光荣革命”爆发,结束了复辟王朝的统治。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至上的原则,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但是当时的行政权仍掌握在国王手中,旧贵族在议会中所占的比例较大。随着18世纪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及首相手中,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不断得到完善。这种观点没有看到17世纪英国现代化发展的局限性,过于美化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选择题突破】样题透析(2022·江苏·4)元朝创建行御史台“主察行省”。至元二十年,江淮行省“有欲专肆而忌廉察官者”,建议行御史台隶属行省。经重臣董文用据理力争,该图谋未能得逞。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这说明元代()。A.行省长官的特权受到否定B.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C.地方的吏治问题得以解决D.行省事务最终由朝廷大臣决定情境设置元朝地方监察机构行御史台的设置聚焦考点元朝的地方管理制度素养立意时空观念、历史解释问题要求对现象的认识:思维主题易错排查A、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意思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行省长官的特权受到否定,排除A项;通过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地方吏治问题解决程度,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行省事务最终决定权的归属,排除D项合理推论根据材料“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可知,作为地方监察机构,行御史台与行省相对独立,此举有利于保证其监察权的有效行使,以加强对行省长官的监察,故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B项正确【类题精练】1.(2022·全国甲卷·25)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A.削弱了藩镇势力 B.强化了分封体制C.凸显了专制集权 D.动摇了宗法制度【答案】C【解析】唐玄宗把诸王集中安置在京城,由宦官管理,这样就防止了诸王割据,有利于中央集权,C项正确;题干说的是对皇族的安置,而不是藩镇,排除A项;把皇族安置在京城,弱化了分封体制,B项不符合史实;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已经动摇,排除D项。2.(2021·湖南·2)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答案】B【解析】汉初的“诸吕”属于外戚,所以大臣在迎立刘恒为帝时的标准是刘恒本人的仁孝以及太后薄氏家族的谨良,之所以选择仁孝和母系亲属谨良,是为了避免出现像吕氏家族那样强大的外戚集团干预国家政治的情况,故选B项;代王刘恒是刘邦在世诸子中最年长的,但无法反映出他是嫡长子,且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排除A项;刘恒被选为皇帝只是一种特殊情况,后世选帝的主要标准仍是嫡长子继承制,排除C项;材料中立刘恒为帝是丞相、太尉与宗室大臣共同讨论商定的结果,不能说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排除D项。【创新衍练】[新情境]实物材料1.(2023·深圳模拟)下图为一组商王占卜的关于受年(收成)的甲骨文记录,这可以用来证明商代()。A.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均衡B.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田赋C.统治具备一定地域基础D.出现了古代最早的文字【答案】C【解析】根据商王占卜的关于受年(收成)的甲骨文记录中的“东土”“南土”“西土”等信息可知,商朝已经具备一定的地域基础,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均衡,也不能体现商代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排除A、B两项;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甲骨文是古代最早的文字,排除D项。[新视角]聚焦变化2.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秦朝到隋朝的行政区划变迁。材料突显的本质问题是()。秦朝郡、县二级制36个郡(后增至48个),可考的县为756个西汉末年郡、县二级制郡国共103个,下辖1578个县(郡之上设置13个刺史部)西晋前期州、郡、县三级制19个州统辖170多个郡国,郡国下辖1232个县北周末期州、郡、县三级制210个州,580个郡,1124个县隋炀帝时期郡、县二级制并州改郡,共190个郡,下辖1255个县A.人口的迅速增长 B.中央集权的困境C.疆域的不断扩大 D.君主专制的弊病【答案】B【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从秦朝到隋朝的行政区划经历了郡、县二级制,州、郡、县三级制,郡、县二级制的变迁,说明这些朝代都在探索更好地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女士长睡袍产品供应链分析
- 可移动建筑物出租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互联网法律服务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5G健康监测设备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供应链管理(SCM)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在线英语教育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蒸馏塔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玻璃清洁制剂商业机会挖掘与战略布局策略研究报告
- 花盆托盘项目营销计划书
- 乡村影视拍摄基地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环磷酰胺原料药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 职高新思政-第五课:推动高质量发展
- 天然气超声波脱水技术
-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 疲劳驾驶安全教育内容
- 静脉留置针护理ppt(完整版)
- 急诊创伤救治流程图
- 16J607-建筑节能门窗
-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参考模板
- 纳税实务课程说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