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中古时期的欧洲高一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材解读点拨原卷版_第1页
第3讲中古时期的欧洲高一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材解读点拨原卷版_第2页
第3讲中古时期的欧洲高一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材解读点拨原卷版_第3页
第3讲中古时期的欧洲高一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材解读点拨原卷版_第4页
第3讲中古时期的欧洲高一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材解读点拨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讲中古时期的欧洲课表导航课表导航1.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多元面貌,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基本特征及其新发展和东欧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2.了解有关中古时期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的史料,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3.运用“唯物史观”,理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产生与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形成的关系。4.搜集有关中古时期欧洲城市自治的史料,从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唯物史观”角度理解城市自治引领欧洲走出中世纪的黑暗,步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近现代历史的历史意义。5.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帝国的扩张史实,对帝国的兴衰做出正确的“历史解释”。知识点拨知识点拨点拨1西欧封建社会1.封君封臣制度西欧的等级制度(1)产生: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2)内容①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②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③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3)结果: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权力较大,有一定的独立性,为分裂割据埋下隐患(4)影响①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②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2.庄园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1)地位: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2)特点①经营方式a.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b.农民份地: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自耕自收。②承担义务: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自由农民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二者要向领主缴纳租税。独立的小生产者,土地权利受法庭保护均为领主的佃农③维护秩序: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点拨2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1.王权集中(1)过程①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但是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②中古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法兰西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2)影响: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城市发展(1)城市兴起①原因: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②出现: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③特征: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2)城市自治包括市民人身自由、土地保有权自由、独立司法权、自由贸易权①原因: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②手段: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斗争形式多种多样③意义: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3.教会专权(1)经济特权:基督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欧洲基督教会向居民征收的宗教捐税(2)等级制度①教会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教皇基本实现了对教会的集权统治②教会控制着西欧居民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知识点三拜占庭与俄罗斯1.拜占庭帝国(也称为东罗马帝国)(1)由来: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因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2)强盛①沟通东西: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旧名②对外扩张:查士丁尼在位时,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③法律编纂: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与《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3)衰落①原因: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了拜占庭的资源;由于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②表现:7世纪中后期,帝国丧失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4)灭亡: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帝国灭亡。2.俄罗斯(1)发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2)臣服: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3)建国①在反抗蒙古统治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兴起。②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并向周围扩张。③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4)扩张: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考点梳理考点梳理一、西欧封建社会1.西欧进入封建社会的概况(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背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内容(1)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2)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实际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特征⑴封君与封臣结成主从关系,层级间相对独立;⑵双向权利义务;⑶契约意识(互有义务)影响(1)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形成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使王权强化建立中央集权具备可能性)(2)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2)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1)地位: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2)概况(注意运用唯物史观中生产关系的内容理解)耕地构成、经营、产品分配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自由农份地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自耕自收农奴份地劳动者地位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农奴和自由农民还要向领主缴纳租税自由农民法律上是自由人,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庄园法庭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评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本质);封建庄园带有相对独立性;是封君封臣制度形成的经济基础;很大程度上导致中古西欧的割据状态和阻碍王权的强化。二、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化1.王权的强化王权的地位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王权的衰弱,也孕育着统一的力量。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国王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王权的强化原因①社会环境的逐渐稳定,经济的增长;②城市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自治的推动;表现法国法国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逐步扩大王室领地,15世纪晚期击败各地封建主,基本完成国家统一,王权得到强化(路易十四号称“太阳王”)英国自11世纪中后期王权逐步强大,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

英国议会的起源:P17“历史纵横”西班牙和葡萄牙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影响①王权的加强,有利于国家逐步走向统一;②一定程度影响和促进后来的宗教改革运动;③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2.城市的兴起与自治斗争——架起走向近代的桥梁时间10—11世纪条件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基本特征经济形态: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作为谋生手段政治斗争:争取城市自治权原因: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居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方式: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影响:①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②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如巴黎大学、牛津和剑桥大学)③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影响①经济结构:有利于城市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②阶段结构: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富有的商人们成为早期资产阶级);③思想文化: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促进理性、世俗的文化发展,促使大学兴起,人才的培养,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创造条件;④王权与国家统一:促使城市与王权结盟,冲击封建领主力量,有利于王权加强和国家统一;⑤社会制度和近现代文明: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三、中古西欧社会中的黑暗与光明领域黑暗光明政治封君封臣制度,长期割据;教权高于王权,王权与教权既结合又有矛盾王权加强,集权民族国家逐渐形成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相对封闭独立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追求自治文化基督教成为西欧统治思想,控制西欧文化教育和精神生活大学兴起,教育与文化出现新气象知识拓展知识拓展一、中古西欧社会的多元面貌1..多元的社会结构:政治上,天主教会、封建领主与自治城市鼎立;经济上,农奴经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文化上,天主教神学、日耳曼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民族国家文化与人文精神共处。2.封君封臣封土的体制:封君封臣通过仪式性的缔结方式建立一种契约关系,领主不能强加给封臣某种义务,封臣要承担效忠领主等义务。3.相对独立的庄园:自给自足是西欧庄园经济的显著特征,在庄园中以领主为中心,形成相对独立的政治集团,领主在自己的庄园中,行使某种程度的统治权。领主拥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4.追逐自由的城市:城市建立在商业贸易的交结点上,封建关系脆弱。自治城市建立一种保护机构来对抗领主,维护市民生活与商业贸易,为市民文化的生长提供土壤。5.宗教的禁欲主义与世俗的贵族文化:宗教文化宣扬对上帝、神权的敬畏,通过禁欲控制人们生活。贵族宣扬以忠诚为核心的骑士精神。二、罗马法的发展过程三个阶段转变(发展)原因作用习惯法—成文法(BC5世纪)习惯法的随意性;平民反对贵族斗争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平民利益得到一定保护公民法—万民法(BC3—AC3世纪)商品经济发展;疆域扩大政治统治需要巩固帝国统治,促进帝国繁荣民法大全(AC6世纪)皇帝支持;法学家编纂;内容繁杂,使用不便罗马法系统化和法典化,体系最终完成中古西欧社会的多元面貌(1)多元的社会结构:政治上,天主教会、封建领主与自治城市鼎立;经济上,农奴经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文化上,天主教神学、日耳曼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民族国家文化与人文精神共处。(2)封君封臣封土的体制:封君封臣通过仪式性的缔结方式建立一种契约关系,领主不能强加给封臣某种义务,封臣要承担效忠领主等义务。(3)相对独立的庄园:自给自足是西欧庄园经济的显著特征,在庄园中以领主为中心,形成相对独立的政治集团,领主在自己的庄园中,行使某种程度的统治权。领主拥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4)追逐自由的城市:城市建立在商业贸易的交结点上,封建关系脆弱。自治城市建立一种保护机构来对抗领主,维护市民生活与商业贸易,为市民文化的生长提供土壤。(5)宗教的禁欲主义与世俗的贵族文化:宗教文化宣扬对上帝、神权的敬畏,通过禁欲控制人们生活。贵族宣扬以忠诚为核心的骑士精神。【材料解读】【材料解读】解读一:史料一推翻罗马帝国的蛮族将古代文明……一扫而光,幸存下来的只有基督宗教和一些残破不全的城市。然而,在欧洲社会重建中,拥有高度文明进展的基督宗教对于当时尚处于文明低级阶段的蛮族进行了反征服。其结果,占领者和被占领者在信仰基督宗教上达到了和谐与共鸣。史料二封建割据制约了商业的发展,领主之间的私战导致了社会的不安定。因此,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消除封建割据,在政治上实现国家的统一,(必须)建立以王权为代表的中央集权的政府……王权也就理所当然地被推到了权力的中心。(【解读】作用:根据材料“领者和被占领者在信仰基督宗教上达到了和谐与共鸣”可知基督教为当时生活在蛮族统治下的西欧各族人民提供了共同的宗教信仰和人生信条,使得“占领者和被占领者在信仰基督宗教上达到了和谐与共鸣”,推动了西欧社会秩序的重建。趋势:根据材料“王权也就理所当然地被推到了权力的中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教权由盛转衰,依附于世俗政权,王权逐步加强。原因:根据材料“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消除封建割据,在政治上实现国家的统一”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统一稳定的需要。解读二:材料一

公元前2千纪,古代希腊的中心区域诞生了克里特文明和迈锅尼文化。迈锡尼诸王国崩溃之后,出现了分裂和地方势力割据的局面,力量相持不下的地方贵族再无力重建王权,导致了权力还渐分散及贵族群体依靠相互的关系网络维持其地位、主导社会秩序的情形。同时,贵族之间的相互争斗又致使他们把社会普通成员纳入进来,在必要的时候就解决争执或作出决策征询他们的意见,使之成为对某种权力的制约。公元前8~前6世纪。在色雷斯等外部势力的殖民活动推动下,希腊小国寡民式的奴隶制城邦发展起来。——摘编自黄洋《迈锡尼文明、"黑暗时代"与希腊城邦的兴起》材料二

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城中的市民在谋求人身自由、特别法庭、城市治安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在自治的城市中,市民借助市政机构,在封建法权特许下,行使权利与维持城市秩序,发展以商业与手工业为主导的城市经济,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商品市场经济的萌发推动了商法的完善和商法体系的形成,进而助推了区域经济向跨区域经济的延伸,也为通向现代市场经济之路做了铺垫。——摘编自贾永勇《论亨利·皮朗的中世纪城市史研究》【解读】(1)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希腊时期。根据材料一“迈锡尼诸王国崩清之后,出现了分裂和地方势力割据的局面,力量相持不下的地方贵族再无力重建王权,导致了权力还渐分散及背族群体依靠相互的关系网络组特其地位、主导社会秩序的情形”可知,迈锡尼王权遭到破坏,权力重心下移;根据材料一“贵族之间的相互争斗又致使他们把社会普通成员纳入进来,在必要的时候就解决争执或作出决策征询他们的意见,使之成为对某种权力的制约”可知,吸纳社会普通成员对权力的制约;根据材料一“在色雷斯等外部势力的殖民活动推动下”可知,色雷斯等外部势力的殖民活动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西欧中后期。根据材料二“发展以商业与手工业为主导的城市经济”可知,有利于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根据材料二“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促进了西欧王权的增强,推动了国家走向统一;根据材料二“商品市场经济的萌发推动了商法的完善和商法体系的形成”可知,推动了商法的完善和商法体系的形成,为近代法治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根据材料二“助推了区域经济向跨区域经济的延伸”可知,有助于贸易范围的扩大和统一市场的形成;根据材料二“通向现代市场经济之路做了铺垫”可知,为商品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做了铺垫;结合所学可知,加速了封建势力的瓦解,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例题解析】【例1】历史示意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历史,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下面的曲线图,反映了818世纪西欧()A.封建王权的演变历程 B.城市市民权力的演变历程C.宗教神权的演变历程 D.资产阶级权力的演变历程【答案】A【解析】由曲线图并结合818世纪西欧历史可知,这是西欧封建王权的演变历程,16世纪达到顶峰,17、18世纪受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迅速衰落,A项正确;城市市民权力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宗教神权在14世纪后渐趋衰落,排除C项;资产阶级权力在18世纪应该是上升趋势,排除D项。故选A项。【举一反三】“城市必须设防自卫,须有市政厅作为市民行使政治权利的集会场所。城里还必须有教堂作为礼拜的场所,既在精神上,也在建筑上耸峙于全城之上。”材料中的“城市”属于()A.古代的雅典 B.中世纪的欧洲 C.封建时代的中国 D.近代的美国【答案】B【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随着欧洲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人们争取城市自治,并要求城市应该具有“自卫、有市政厅作为市民行使政治权利的集会场所、须有教堂作为礼拜的场所”等,这些都成为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基本特征,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雅典人行使权利的机构是公民大会,而不是市政厅,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封建时代的中国是指西周的分封制,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未设有“人民行使权利的机构”,排除C项;近代的美国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例2】(1213世纪)国王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状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例如,1209年爱德华一世因颁发给拉温寒罗德城特许状,获得年金300英镑,大大超过了来自主园的收入。建立新城市既符合国王眼前的经济利益,又符合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特许状是城市建立的前提条件 B.王权是城市兴起的重要推动力量C.英国城市经济开始超越庄园经济 D.国王与诸侯势力的矛盾日益激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国王为了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支持城市的发展,并建立新城市,推动了城市的兴起,因此材料反映了王权是城市兴起的重要推动力量,B项正确;中世纪英国许多城市的建立并不是依据国王的特许状,而是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国王特许状主要涉及新城市的建立,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供英国城市经济与庄园经济的整体比较数据,无法得出英国城市经济开始超越主园经济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中虽然提到建立新城市.可以削弱诸侯的势力,但仅凭这一点无法判断国王与诸侯的矛盾程度,排除D项。故选B项。【举一反三】“它把中世纪统一的教会拆散成大量当地的地方性教会——有些是国家级的,有些是王侯级的,有些是省级的,有些则局限在一个城市。所有这些地方教会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由世俗统治者控制。不管教会是仍坚持天主教教义,还是拥护新教信仰的一个派别,都是世俗当局控制着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务。”这一做法直接A.促进现代民族国家形成 B.推动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C.造成欧洲社会四分五裂 D.导致西欧人丧失了宗教信仰【答案】B【解析】材料“所有这些地方教会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由世俗统治者控制”体现的是世俗统治者对教会的控制,这一做法直接推动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B项正确;材料与现代民族国家形成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欧洲四分五裂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欧洲人并未丧失宗教信仰,排除D项。故选B项。【点拨基础检测】1.拜占庭曾经是世界上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为欧洲抵挡住了来自东方的波斯,阿拉伯人的威胁,被誉为“西方文明的保护神”。最终灭亡它的是(

)A.阿拉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罗马帝国2.美国学者罗伯特在《西方文明史》中描述“(庄园)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他们要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还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要比奴隶好得多”。这反映中古西欧A.相对自由与民主 B.政治上分裂割据的局面C.严格的等级制度 D.生产关系的变化和进步3.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抑或是文化上,都形成了二元对立的局面,诸如贵族与国王的对抗、乡村与城市的对立、灵界与世俗的对峙等。其主要原因是(

)A.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B.古典文明、日耳曼传统、基督教的融合C.西欧民族国家形成 D.封君封臣与庄园农奴制度的兴起与发展4.政治上,中世纪欧洲王权支持教会的传教活动,影响教会内部事务;教会为国家提供统治人员,调解冲突的政治力量,为国家进行外交活动。法律上,国家法律保护教会利益,教会促进法律的基督教化,教会人士参与法律的制定,教会法的约束力遍及整个社会。中世纪王权与教权的这种关系(

)A.反映出教皇开始介入世俗权力 B.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历史基础C.利于维护西欧的封建统治秩序 D.体现了王在法下法律至上的原则5.法国北部瓦朗西安城市民和约规定:“凡往来瓦朗西安集市的商人及其货物,均不得受到侵犯……凡违此条者(包括骑士在内),经两名瓦朗西安市民指正,应对受害商人作出相应赔偿……”该材料表明瓦朗西安城A.实现了市民自治 B.保护商人的经济利益和商业活动C.市民法律地位很高 D.市民在其他城镇也适用该规定6.中古时期,法国北部瓦朗西安城市民和约规定:“根据共同遵守的和约,凡往来瓦朗西安集市的商人及其货物,均不得受到侵犯……”这一规定直接有利于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B.城市自治权的获得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市民政治地位提升7.11—13世纪,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拥有巨额资本的商人崛起为社会新权贵,他们不是凭借武力,也不是他人的人身依附关系,而是工匠在经济上对他们的依赖,在原料供应、成品出口等环节中获利,例如巴黎权贵成立了控制水路贸易的商业行会,并选出1名市长和4名市政官,负责处理政务,管控经济,主持司法。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权贵与庄园主相比,根本区别在于A.要求解除基督教会的精神控制B.城市通过选举等办法确立了资本主义议会制度C.城市权贵阻碍了城市经济发展D.依靠经营工商业而不是通过控制土地来获取财富与权势8.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战争不断,宫相查理·马特废除了土地无条件赏赐的作法,实行采邑制。受封领主必须提供自备马匹武器的骑兵,随时应召为封君作战。这一措施在当时(

)A.有利于封建制发展 B.加速了王权衰落C.改变了土地所有制 D.导致了庄园瓦解9.下图为中世纪欧洲人所画宇宙全景图。宇宙被描绘为一系列球体的组合,并为天界的诸神所佑护。该宇宙图景(

)A.启发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发生 B.有利于理性主义哲学的发展C.说明当时欧洲科技领先世界 D.符合中世纪神权统治的需要10.某地区形成了国王——公爵——侯爵——伯爵一一子爵一一男爵一一骑士的等级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的封君又可能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这一现象出现在A.古代希腊 B.近代俄国 C.古代印度 D.欧洲封建社会时期11.《民法大全》中有这些规定:“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这体现罗马法的原则之一是(

)A.公平正义 B.自由平等 C.责任自负 D.法律至上12.1340年6月,英国沃尔瑟姆庄园法庭判决,非自由农路斯未经领主同意就将持有地租给自由人罗伯特,法庭命令他将这块土地和转租收益交给领主,并罚款12便士。这反映出A.国王的司法权力受到侵犯 B.庄园法庭对领主利益的维护C.司法判决是庄园主主要财源 D.庄园内部成员不能擅自交往13.有学者认为,与乡村不同,中古时期西欧城市的兴起“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和集中”,形成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使封建社会发展到“顶点”。这表明欧洲城市的兴起(

)A.是与教权斗争的结果 B.推动社会形态的转型C.商品经济发展的使然 D.植根封建社会多因素14.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1180—1223)给王室直属领地内的许多城市颁发特许状,同时宣称自己也是王室直属领地以外所有城市的保护者。此举意在(

)A.强化王权 B.扩大王室领地 C.打击贵族 D.促进经济发展15.欧洲世俗君主一般倾向是建立一种极权政治体制,兼掌俗权与教权。当然这种企图在中世纪大部分时间里是君主们不敢奢求的。这正如教皇想实现纯粹的神权政治,在当时的欧洲也只能是奢望。这说明中世纪的欧洲(

)A.出现了政教合一趋势 B.民族国家日益发展C.存在着二元政治格局 D.分权制衡制度确立16.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中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妇女的“黄金时期”。黑死病造成人口大量减少,劳动力缺乏,致使很多妇女流入城市。每个城市都能看到妇女从事洗衣工、守门人和澡堂服务员的工作,妇女还可以参加行会,1319年,在伦敦的纳税人记录中,女性纳税人占4%,这说明了(

)A.妇女成为国家纳税的主体 B.社会生活中男女完全实现平等C.传染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D.中世纪后期城市经济充满活力17.下图所示是中世纪时西欧农耕的一个场录。这些耕作者(

)A.完全听命于国王 B.在法律上没有人身自由C.拥有自己的领地 D.由庄园组织机构管理18.有一个机构,它内部耕作采取统一轮作制,一般物品自行生产,内设法庭,通常定期召集。它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这个实体是A.采邑B.庄园C.城邦D.村社19.某校高一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查阅了以下内容:封君与封臣、领主与农奴、城市的兴起、早期的大学。据此推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A.古希腊罗马文化 B.拜占庭帝国的兴衰C.中世纪的欧洲 D.跨入近代社会20.恩格斯说:“国王是整个封建等级制的最上级,是附庸不能撇开不要的最高首脑,而同时他们又不断反叛这个最高首脑。”恩格斯评论的制度是(

)A.封建庄园制 B.农奴制 C.封君封臣制 D.领主制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5世纪末,法兰克人首领克洛维皈依罗马教会,并强制臣民信仰天主教,开启神权和政权相结合的时代。751年,丕平通过捐赠教皇大量土地,成功窃取法兰克王国王位。至9世纪时,不仅教会占有西欧全部土地的1/3以上,教皇也成为欧洲“精神王国”的首领。9世纪后,随着法兰克王国的解体,欧洲封臣逐渐获得其封地的世袭权,成为割据一方的封建领主,甚至皇帝(国王)也被迫屈服于大封建主。虽然教会的腐败一度削弱了其统治的实力,但在克里尼派改革家,如教皇利奥九世的领导下,不仅推广了禁欲主义,也打击了世俗领主的势力。——摘编自张劻娟《试析中世纪天主教鼎盛形成的原因》材料二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虽然使大量古罗马典籍遗失,但部分作品在教堂和修道院里得到了保护,散失在民间的典籍则因神职人员的收集,而得以在教会组织乃至西欧各地流传。随着十字军东征,教会不仅收集了大量古希腊及阿拉伯典籍,还收获了一批懂得希腊文和阿拉伯文的学者,既填补了中世纪欧洲缺失的希腊文化,也使阿拉伯文明得到一定流传。遍布欧洲的修道院不仅培养了大量从事文化学习和学术研究的神职人员,也为这次翻译运动提供了有力支持,且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社会化,形成了大学,如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的巴黎大学就是从巴黎圣母院的教堂学校演变而来的。——摘编自陈文滨刘开艳《天主教会与西欧中世纪文化的复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欧洲天主教会鼎盛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天主教会对西欧文明的影响。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周统治者与社会保持相对平衡状态,权力的施行不但受限于道德,依据血缘关系来参政的传统也对王室权威有实际限制,国君只是“平等者中的首席”。很多人以为“中国”是指“中央帝国(MiddleKingdom)”,但这个词最初是指“中原的诸国”。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国际体系”包括了封建等级制度的解体、频繁战争、国际的无政府状态、均势的形成、中央官僚制度的发展等。查尔斯·蒂利认为,战争的压力迫使统治者征用物资,因而不得不与国内资源持有者进行“谈判”,这些“谈判”带来各种权利。如果我们照此理解,那么春秋战国时期野心勃勃的统治者也曾为了鼓动民众参战和为国牺牲而做出三个重大的让步:一是言论自由,二是允许通过上诉来修正司法不公,三是给予在土地授予和福利方面的经济权利。不过,秦国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国际体系,此后,秦始皇不再需要争取人心,遂以暴政取代“公民权”。——摘编自许田波《战争、国家形成及公民权》材料二在奥尔森看来,国家、政府或统治者努力保障个人权利并避免过度掠夺,均源于所谓的“共容利益”,目的是保证自身收入的长期最大化。16世纪末的英国,众多贵族和绅士经受不住外贸的利润诱惑而加入各种股份公司,路易十六时代的法国也是如此,因为贵族往往更敢于冒险,投资也更大胆。1603年的伦敦,正值伊丽莎白统治的晚年,大小事务都受约200名大商人的控制。政治上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产状况,代表商人集团的新贵们在议会中的席位明显增加,新兴阶级不仅影响、甚至控制了政府及议会。大城市的市政权往往把持在大商人手中:伊丽莎白时代的46届伦敦市长全部是12个同业公会或贸易公司的头面人物。在亨利八世后期的议会立法中,涉及社会经济内容的议案占总数的75%。因为战争而在财政上捉襟见肘的王室与商人之间彼此依赖:握有灵活动产的商业家族比起旧土地贵族更能缓解君主的燃眉之急,政府则对商人集团予以特许权的“回报”。新兴集团同国家命运的联系是如此紧密,在国内,他们要求国家保护,并给予他们经济特权;在国外,他们需要国家作为扩张和掠夺的庇护伞。新兴利益集团与统治者之间的默契,使得奥尔森定义的“共容利益”不断扩大,正是二者之间的利益融合催发了西欧的制度变迁。——摘编自张宇燕、高程《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与春秋战国时的社会群体能拥有一定权利的历史背景。(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欧社会形成“共容利益”的原因,并指出其影响。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西欧封建主对庄园内的农奴具有一种法权,这种法权以明确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由于封建制度的存在及土地占有关系的不平等,权利则总是在领主一边,对于农奴则总是无穷无尽的义务,这些权利和义务表现为一种法律形式∶封建主占有封土,既有法律形式即分封、效忠仪式,也有法律内容即载明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书或法律惯例。封建主从农民那里取得土地,一般也是通过民事法律行为完成的,当然其中含有封建主仗势进行抗夺的内容。委身农被迫把土地给封建主时,双方也都订立了载明权利和义务内容的法律契约,而且这种契约有固定的式样和约定俗成的语言。农奴的人身依附程度,一般也都根据本庄园的习惯法而定。西欧庄园内的农奴人身问题,很难找到两个庄园相同的标准,都是依据各庄园公社的习惯法而定,庄园主则是这个法律的执行人。——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竹云《汉代田庄与西欧庄园比较研究》材料二

特许状授予城市居民各种特权是为了使市民们更好地从事商业交易,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材料三

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用武装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意大利北部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建立起独立的城市共和国。那些取得完全自治权的城市,只向国王或领主纳定额赋税。市民选举产生的市议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有权制定政策、法令和铸造货币。城市有自己的法庭和武装,有权宣战、媾和。城市通过选举产生的市长、法官等管理人员,行使行政、司法、财政大权。另外一些城市,如法国的巴黎、奥尔良、里昂和英国的林肯、牛津等,只享有不完全的自治权,由国王与城市代表共同管理城市。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庄园在基层管理方面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获得特许状自治城市拥有的权利。(3)根据材料三指出哪些机构成为市民“自由”的基本保障?(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城市自治对西欧城市发展的影响。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但他们仍旧是不自由的,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有权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他们每星期要在主人的辖地上劳作数日,还得修缮主人的道路、桥梁和围墙。他们的思想受到宗教严格控制,定期要到教堂参加宗教活动。当他们结婚、继承父辈的田产或使用当地的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到了圣诞节和复活节,也得付些钱款。——摘编自勒纳等《西方文明史》材料二

西欧封建社会是一种刚性体制。它的权力结构固定,权力的行使方式僵化而不易改变,由此各权力结构之间便出现了空隙,为新生产力因素提供了活动空间,便于体制外的异己力量滋生和成长,而后发展壮大成体制外的力量,并与体制内的权力中心发生冲突,最终导致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摘编自钱乘旦《中世纪西欧的几个特点》(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被迫为主人负担的义务。概括“西欧封建社会是一种刚性体制”在经济、政治、思想领域的基本特征。(2)据材料二并结合中世纪后期西欧出现的新变化,分析指出当时出现的“体制外的异己力量”及其发展产生的影响。25.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窗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材料二

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取武装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米兰、琅城等都经过长期反复的斗争,才取得城市.自治权利。材料三

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对西欧社会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14和15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中世纪城市市民政治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政体形式的制度源流。在城市工商业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劳役地租折算为货币地租,农奴用金钱赎取人身自由,导致农奴制和庄园制的崩溃。(1)材料一中表明中古西欧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城市为自治而斗争的常用手段有哪些?材料二中城市开展反封建斗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分析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对西欧社会发展起的历史作用。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汉帝国一起,连成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从而使各帝国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影响。当然,即使早在古代文明时期,也始终存在着某种地区之间的相互接触,如游牧部落向四面八方的入侵就是一个证明。但是,在古典时代,技术进一步发展,使农业和文明的扩展大大超过过去,商队的路线已遍绕整个欧亚大陆,欧亚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更为紧密。——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典时代欧亚联系加强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27.书院,是东亚古代教育制度,有别于官学的教育系统,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