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之炼字_第1页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之炼字_第2页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之炼字_第3页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之炼字_第4页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之炼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语文学习材料学习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诗词的常考题型过程与方法:掌握古诗词的常见表达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作者的情感重点:掌握古诗词的常见表达技巧难点:体会诗中作者的情感回顾学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于北宋大诗人王安石的笔下。当时,王安石接到朝廷的旨令,离开定居的南京,北上进京,第二次出任宰相,在路上才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的意思是什么?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知识梳理:一、诗歌之炼字词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一、提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5、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6、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7、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8、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9、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二、分析思路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叠词、拟声词、数量词、虚词。炼字重点放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三、解答诗歌炼字题“4步骤”步骤1:释含义解释该字的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步骤2:描景象结合诗歌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步骤3:点手法点出该字的特点(如是否为色彩词、叠词,有无活用等)和所用的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步骤4:析作用分析该字在营造意境、突出主旨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四、解答诗歌炼字题“4看”“1结合”1.看词性即分析字词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凝练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一)炼动词1、示例: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陶渊明)提问:将“悠然见南山”中“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解析:“见”好。两字意境不一样。“见”是“无意中看见”,不经意间抬起头来看见南山,表达了整个诗句中那种悠然自得的感触,好像在不经意间看到了山中美景,符合“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而“望”则显得有些刻意,不是那么自然。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提问:此句中哪几个词用的好?请简要分析。解析:“穿、拍、卷”。穿,化静为动,写出山高峻;拍,描绘出水石相搏情状;卷,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景象。整个画面雄伟壮丽,富有动感。小结:动词的表达效果:赋予画面动态感,形象生动,意境特点更加鲜明。生动形象、具体准确写出了……(二)炼形容词1、示例: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杜甫)提问:分析“润物细无声”中“细”字。解析:一个“细”字,写出春雨脉脉绵绵,润物悄无声息的特点,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确切。②“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王安石)提问:此句中哪个词用的最好?请简要分析。解析:“绿”写出了江南两岸在春风的吹拂之下一下子变得到处绿油油的画面,把春天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写活了。作者借此景表达对家乡无限思念之情。小结:形容词的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特征,营造氛围,体现意境(情感)。生动形象、具体准确写出了……(三)炼数词1、讲解:齐己《早梅》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一枝孤梅迎寒怒放,更富意境,同时还能表现出诗人的惊喜之情。因此,郑谷被称为“一字师”。2、示例: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山村咏怀》邵康节)提问:体会诗中的数字之妙。解析:把一到十的数字嵌入诗中,形象、真实展现出一幅静美如画的山村风景图。小结:数词的表达效果:①具体真实,符合情境。②夸张渲染。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四)炼叠词1、示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解析:寻寻觅觅:动作,写出词人心中无定,如有所失,反复寻找。冷冷清清:写外在环境的寂寞。凄凄惨惨戚戚:淋漓尽致地表达出经历不幸遭遇后的飘零、孤寂心态。小结:叠词的表达效果:①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②营造出一种氛围。③有利于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五)炼副词1、事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解析:“又”字暗含有之前已经有很多“春”过了,更突出了诗人盼归的心情和无法归家的无奈。炼字类别主要功用动词使诗词有动态之美,取得化凡为美的效果形容词(修饰词)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特殊词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作用拟声词使诗词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数量词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2.看表情即分析字词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意愿。诗歌注重借助动词、副词来表情达意,要善于结合整首诗歌来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思。3.看造境“看造境”就是分析作者如何利用字词的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4.看性格就是看字词表现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5.结合语境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词孤立起来,要根据题目要求,将其放到具体的诗句之中,并结合整首诗歌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其语法特点或修辞手法。即时训练:【练习01】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5.“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1分)【练习02】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1)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1)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练习03】题齐安城楼杜牧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9.(1)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3分)【练习04】渔家傲咏梅宋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①腻②。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③,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注释:①琼枝:像美玉制成的枝条。②腻:光洁细腻。③绿蚁:代指酒。5.发挥想象,用诗意的语言描绘“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的景象。(2分)6.“此花不与群花比”的“比”字有何妙处?(2分)【练习05】晴杜甫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注】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3分)(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