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扬州慢》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高中语文】《扬州慢》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高中语文】《扬州慢》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高中语文】《扬州慢》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高中语文】《扬州慢》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慢》导学案刘阳一、介绍作者——姜夔姜夔(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多才多艺,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二、词牌:扬州慢扬州慢,词牌名,又名“胜胜慢”、“朗州慢”。此调为南宋姜夔创制,以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为正体,双调九十八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九句四平韵。另有双调九十八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九句四平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郑觉斋《扬州慢·琼花》等。格律对照例词: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三、介绍城市——扬州扬州市,江苏省辖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古称广陵、江都、维扬。2500年前,吴王夫差在蜀冈之上开邗(hán)沟、筑邗城,形成了历史上扬州城的雏形。扬州在历史上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一益二”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扬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自汉代至清代几乎经历了通史式的繁荣,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中国大运河扬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扬州列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关键词:京杭大运河:隋炀帝开凿。盐商文化:说起扬州的传统文化,就避不开一个商人团体,那就是扬州盐商。所谓扬州盐商是指明、清两代政府特许的具有垄断食盐运销经营特权的食盐专卖商人。他们借此特权而攫取巨额的商业垄断利润,成为显赫一时的豪商巨贾。扬州盐商依托大运河而兴,是大运河造就了扬州盐商的辉煌。扬州地处大运河枢纽位置,在水运时代是全国水陆运输的交通枢纽,又是食盐运输的主要集散地。盐商与朝廷及各级官府的关系十分密切。乾隆帝六次南巡时,长芦、两淮等地盐商承办差务,以博取乾隆帝的欢心,扬州瘦西湖中的白塔、五亭桥等都与皇帝南巡有关。对盐商的奉献,清政府也在政治上、经济上给予优厚回报,有了政府支持,扬州盐商大发盐财。有了雄厚的资本,盐商在扬州四处购置土地,修建豪宅,筑造园林,形成了扬州极度的繁华。无论是扬州的私家园林、会馆古宅(何园、个园),还是扬州的书画工艺、美食文化(淮扬菜),都与盐商在扬州的生活有关。盐商的消费导致了整个城市的繁荣,催生了闻名天下的扬州园林、扬州美食、扬州玉器漆器等扬州文化。盐商喜欢追求居住环境优美,于是形成了成熟的园林建筑市场,养活了大批花匠、建筑工匠;盐商喜欢灯红酒绿,扬州出现了发达的戏曲艺术;盐商喜欢美食,扬州出现了淮扬菜系和名厨;盐商喜欢休闲,扬州出现了大量的茶馆和澡堂,催生了扬州的修脚技艺;盐商喜欢字画,造就了清代的著名画派扬州八怪;盐商喜欢美女,于是就有了“扬州瘦马”。到了清末,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汽车、火车),大运河漕运的废止,食盐也不再通过运河运输,扬州盐商也走向了没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宋朝时期,扬州曾经两次遭受金兵洗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四、创作背景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时姜夔二十余岁。根据词前小序所说,其时作者初访扬州。这是经过最近两次战乱洗劫过的扬州,作者见到城内、城外一片萧条景象,联想到古时繁华的扬州,尤其是诗人杜牧笔下的扬州,怀古之情油然而生,因自度此曲并填词,以寄怀抱。五、中心思想《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人姜夔的词作。此词开头三句点明扬州昔日名满国中的繁华景象,以及自己对传闻中扬州的深情向往;接着二句写映入眼帘的只是无边的荠麦,与昔日盛况截然不同;“自胡马”三句,言明眼前的残败荒凉完全是金兵南侵造成的,在人们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渐黄昏”二句,以回荡于整座空城之上的凄凉呜咽的号角声,进一步烘托今日扬州的荒凉落寞。下片化用杜牧系列诗意,抒写自己哀时伤乱、怀昔感今的情怀。“杜郎”成为词人的化身,词表面是咏史写古人,深层是写己与叹今。全词洗尽铅华,用雅洁洗练的语言,描绘出凄淡空蒙的画面,笔法空灵,寄寓深长,声调低婉,具有清刚峭拔之气势,冷僻幽独之情怀。它既控诉了金朝统治者发动掠夺战争所造成的灾难,又对南宋王朝的偏安政策有所谴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六、诗歌译文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麦。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⒁,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会,在风光秀丽的竹西亭,解下马鞍稍作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当走过从前春风十里繁华的旧道上,到处都是荠麦一片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沿岸后,连那荒废的池苑、高大的古树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将近黄昏时候,凄凉的号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劫后的扬州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晚唐的杜牧虽作过超卓的鉴赏,可设想他今天重游此地,也一定会感到震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以表达出此刻忧时伤乱的深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但只有桥下江中的波心荡漾,月色凄冷,处处寂静无声。桥边的红芍药,想已无人赏识,它不知道每年替什么人开花繁生!七、资料补充——杜牧与扬州离开沈传师后,杜牧从宣州来到扬州(今江苏扬州),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即“牛李党争”中牛党的党魁)幕中作掌书记。掌书记是负责“文辞之事”的要职,由此可见牛僧孺对于杜牧才能的重视。扬州是唐代最繁华的商业都市,商贾云集,百货充斥。这样一个纸醉金迷的都市,对于喜好声色的杜牧而言,正是投其所好,于是常在秦楼楚馆流连忘返。词作中涉及的杜牧诗作:《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遣怀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赠别》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