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02(新高考专用)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02(新高考专用)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02(新高考专用)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02(新高考专用)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02(新高考专用)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4年高考考前信息必刷卷(新高考专用)02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高考命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注重考查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2024年九省联考试卷结构与近2年新高考卷一致,呈现出“适应性”特点,但是在继承的过程中又有部分创新,包括设题方式、选择题数量以及大单元教学方面,这极大可能代表着2024年高考语文命题的方向,也符合持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的趋势。2024年高考语文将更强调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体现教考衔接的命题趋势,在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和作文等题型中衔接课本单元研习任务和课内文言实词、虚词;同时注重“因文设题”“以材设题”,保证题目设置与文本特点的紧密衔接。顺应信息类文本阅读命题新变化,加大客观题考查力度,改变设题方式;强化教考衔接,落实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等内容的衔接,灵活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关键能力。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实施,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校内外教育相衔接的创新教育形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研学旅行在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方面有明显价值。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中小学积极开展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成为研究热点。研学旅行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明确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但由于认识不到位,有些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只游不学,未达到教育目的。部分领导和教师认为研学旅行花费时间,打乱了正常的教学计划,且容易使学生分心。还有教师认为开展研学旅行,只是为了应付相关教育部门的检查。另有教师认为研学旅行类似于以往学校开展的春游、秋游活动,用于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对研学旅行课程的性质、意义与价值认识不到位,影响了研学旅行的有效实施。研学旅行虽已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但目前尚无教材,缺少连贯、系统的课程规划,研学旅行有一定随意性。笔者对某市小学高段以及初、高中共31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认为研学旅行存在如表1所示问题。表1研学旅行存在问题调查存在问题人数百分比研学课程内容不够丰富19363.90%游与学时间分配不合理12541.40%研学课程实施方式单一5518.20%研学课程内容缺少吸引力4213.90%从目前来看,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仍然以讲授为主,学生多处于被动的听讲状态,其自主性与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研学旅行课程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调查显示,当前中小学的研学指导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能满足开展研学旅行的需求。研学基地的教师以当地的导游为主,对学生的指导停留在表层,教育性不够。在评价方法方面,较多采用质性评价的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看重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态度、情感和体验,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由于研学旅行主题较多,评价内容需要根据不同主题进行建构,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知识学习、意志品质和人际交往情况等进行评价,需要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摘编自都琦蕾、焦芳芳《核心素养视域下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材料二: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进行科学评价的前提。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指标包括准备要素、设计要素、过程要素、结果要素和反馈要素5个要素,不同的要素对应不同的维度与关键评估点,在评价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时,5个要素缺一不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其中,课程评价是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的结果要素。拥有课程的结果要素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个体的评价,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对研学导师的评价;二是关于课程的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者具有不同的决定价值,前者强调如何提高课程质量的决定,后者强调是否继续使用课程的决定。如果把“课程”定义为“学生的经验”,课程评价就是对提供给学生的教育经验的价值判断,主要评价这些教育经验是否富有教育性、挑战性和参与性,对于特定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是否合适、有益和安全。如果把“课程”定义为“学习的目标”,课程评价就是关注课程教育的学习效果,主要评价这些学习效果是否与目标相符,如课程中学习的概念和技能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学生是否能利用学习到的内容,最大效益如何;学校是否沿用该课程的方案。(摘编自郭璇瑄、史丽晶《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研究》)材料三:在“研学旅行在中国”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仪式上,几位嘉宾围绕“研学旅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发言。甲(某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青少年长大的过程是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是实践性、体验性,第二是群体性。研学旅行显著的特点是一个群体的外出的实践、体验,这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个方式,一种途径。乙(某文物部门负责人):游三孔,知天下。我们现在围绕研学旅行全面整合资源,针对学生推出了成人礼、拜师礼、开笔礼、经典诵读、游圣地习六艺、寻根问祖、再现古代城市管理的晨钟暮鼓等以儒家文化体验及国学教育为主的研学课程体系,不断打造研学旅行“曲阜模式”。丙(某校校长):研学旅行,要把它作为课程来开发,把它当作一种没有校门、没有围墙、没有教室的更广阔的课堂来开发,把它当作一种手段来运用,让学生在研学中去参与、去体验、去总结、去反思。从实际的操作层面上来讲,主要是:1.根据学生核心素养、学校办学理念及育人目标,确立主题,使研学旅行具有教育性。2.合理规划,保证它的系统性。3.强化管理,确保它的安全性。比如活动的方案及安全预案、学生的意外伤害保险、研学旅行各环节的负责人及职责,这些必须做细,确保安全。4.自愿选择,保证它的多样性。(摘编自《研学旅行在中国构建新教育新生态》,《中国教育报》)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学旅行是校内外教育衔接的创新活动,它把研究性学习和旅行相结合,不等同于以往开展的春游秋游。B.目前中小学已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在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同时,有一定的随意性。C.研学旅行课程重讲授,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某市超过60%的学生认为研学课程内容不够丰富。D.无论是对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评价,还是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评价,都需要配有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2.(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分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只游不学,没有发挥重要的教育功能,这是对研学旅行课程意义与价值认识不到位的表现。B.要满足现如今开展研学旅行的需求,研学旅行课程的指导教师在数量上应当有所保证,在专业水平上也应当有所提升。C.教师采用质性评价以外的方法,可以做到既看重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态度、情感和体验,又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D.如果研学旅行的主题没有明确,学生就不能围绕主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还会影响教育性,也会影响评价内容的建构。3.(3分)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表1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的一项是()A.研学旅行几乎等同于春游、秋游及夏令营活动。B.有的研学旅行就是到此一游、拍照打卡,浮光掠影,跑马观花。C.现在普遍的研学变成了景点+课本,景点+作业。D.我国的研学旅行是伴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兴起的一种新型课程方式,起步较晚。4.(3分)根据材料内容,依次填入下面结构图①②③处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课程评价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B.课程评价

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C.课程实施评价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D.课程实施评价

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5.(6分)当疫情慢慢消去后,各地研学旅行逐渐重启。学校准备组织高二学生到佛山某革命老区开展研学旅行,为了避免出现材料一的“研学旅行存在问题”,请结合以上材料就研学课程内容及实施方式提出你的具体建议。【答案】1.C2.C3、D4.B5.①课程内容:应符合高二学情,丰富且具有吸引力,体现佛山特色和革命文化。②实施方式:避免单一讲授,让学生主动参与,综合使用合作与探究的方式,贴合高二学生的年龄特征。【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某市超过60%的学生”有误。原文所讲“笔者对某市小学高段以及初、高中共31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指的是以310名学生为样本,并不是全市的学生。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C.依据材料一“(教师)在评价方法方面,较多采用质性评价的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看重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态度、情感和体验,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并不能说明“采用质性评价以外的方法,可以做到……”,选项存在推理谬误。故选C。本题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D项虽然也是问题,但不属于表1里的四个问题。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依据材料二“课程评价是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的结果要素……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个体的评价……二是关于课程的评价……”等内容可知,第①空填的是课程评价,排除C、D。依据“如果把‘课程’定义为‘学生的经验’,课程评价就是对提供给学生的教育经验的价值判断”,而“学生的经验”与“前者(指形成性评价)强调如何提高课程质量的决定”相对应。依据“如果把‘课程’定义为‘学习的目标’,课程评价就是关注课程教育的学习效果”,而“学习的目标”与“后者(指终结性评价)强调是否继续使用课程的决定”相对应。所以第②空填的是终结性评价,第③空填的是形成性评价。故选B。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研学课程内容不够丰富、游与学时间分配不合理、研学课程实施方式单一、研学课程内容缺少吸引力”结合红色路线,课程内容以教育为主,体现地方特色和革命文化。可概括为:课程内容,应符合高二学情,丰富且具有吸引力,体现地方特色和革命文化。“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仍然以讲授为主,学生多处于被动的听讲状态,其自主性与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研学旅行课程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避免单一讲授形式,互动性要强,激发学生自主性与创造性。可概括为:教学方式,避免单一讲授,多采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方式,贴合高二学生的年龄特征。(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赶队(节选)【注】王愿坚拖架随着稀薄的泥浆和光滑的水草,慢慢地向前移动。果然,比两个人走得快多了,我的伤口也不致震痛了,但是,小何却更吃力了。她脚步蹒跚地在烂泥里走着,抻着脖颈,弯着腰,背上的绳子拉得绷紧。我歪在担架上望着她那背影,心里又感激又难过。为了一个同志少受点苦,她却在这荒无人烟的大草原上,受这样的劳累……我一次又一次拉住绳子央求她,我说:“算了吧,还是你扶我走吧!”她却扭转头笑笑说:“不,我不累,这样走,我们很快就能赶上部队了!”她笑得那么愉快,仿佛真的就要到部队了似的。但是她每一次回头,我都看见,她的脸色一次比一次苍白。这样走出了十几里路,太阳已经偏西了。我正在想用个什么办法使她停下来,突然绳子一松。我抬头一看,她栽倒了,一只脚深深地陷到了烂泥里,而且正在继续陷下去。我慌忙揪住绳子,拼着全力拉她,好不容易才把她拖起来,拉到担架跟前,把她扶到担架上坐着。这时,我看她似乎有些昏迷,就抓住她的手,连连叫着“小何,小何!”半天,她才醒过来,睁眼望望四周,望望我,又要去抓绳子。这时我心里像刀绞着一样。我怎么能让这样一个好同志为我受这么大的苦呢!万一她有个好歹,我的心怎么得安?我怎么向党交代?我横横心说:“小何,还是那句话,你,你不要管我了,自己走吧!”“那怎么行呢?”她说,稍停,她似乎看出我的心情,就指着不远处的一段高地对我说:“好,天已经不早了,我们也该休息了。”来到高地上,她再也没有提起走不走的事。我因为刚才说话太“冲”,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她在一棵小树底下为我安排了过夜的地方,照例地给我换了药、做了饭,安排我睡了。当我睡醒一觉的时候,太阳已经落下山。我翻身一看,小何不在。是做饭去了吗?但是粮袋子在这里,那么是干什么去了?是不是因为我刚才说话太不注意,委屈了她……越想越不放心,我悄悄地爬出树丛,四下一望,原来她在离我五六十步的一块光坪上坐着,身旁一簇火堆冒着青烟,火上放着那个小茶缸子。她低着头,正在朝胳膊上绑扎着什么。我不禁觉得奇怪,做饭为什么不带粮袋?为什么不在我近旁的火上煮,而要另外生一堆?我没有叫她,①就径直爬过去。爬到她近旁的时候她才发觉。见我来了,她慌忙把衣袖放下,把茶缸从火上拿下,放在身后,神色显得有些慌乱。尽管她的动作很快,我还是看见了,她臂上是一条擦破的伤口,她正在用纱布包扎。我想,伤口怕我看见,那么煮的饭又怕什么呢?我爬到她跟前,一面伸手去拿茶缸子,一面问她:“什么东西?还怕我看见?”她慌忙用手把茶缸捂住,说:“别看,别看……女同志的东西是不能随便看的!”我略略怔了一下,却不信她的,我笑了笑问她:“少共不是不撒谎吗?”②她的脸唰地红了,无可奈何地松了手。我把茶缸端过来一看,心里登时一酸,眼泪不禁哗哗地流下来了。那里面煮的哪里是饭?是几片牛耳大黄叶子,还有几块用剪子剪碎了的牛皮;牛皮夹杂着野菜,煮出黄黄的汤,一股土腥味。这就是她的“饭”哪!我一下子明白了。这几天来,她做饭给我吃的时候,我要她一块吃,她总是说:“反正有的是粮食,我再做嘛!”或者推托地说:“我到水边上还有点事!”当时我以为是女同志的事,不好细问,谁知是瞒着我做这样的“饭”吃!我想起她向我要皮带的情形,她的皮带哪里是断了,原来是煮着吃了!我又想起今天她拉我晕倒的情形,她,不只是累的,是为我节省粮食饿坏了呀!我双手颤抖着,③狠狠地把她那一碗“饭”往地上一泼,一把拉住她说:“小何同志啊!你的好意我知道。可是你,你怎么能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呢!”说着我的眼泪又不知不觉地流下来了。她说:“老滕,不是我不知道爱护身体,这里粮食的困难,你是知道的,又不知道多久能赶上部队,前面有那么远的路,我好好的人倒好说,你受了伤,不吃不行啊!再说,就是你吃不完,等赶上部队以后,别的同志还可以吃呀。”我说:“你就不想想,你也是个革命战士,万一你饿得不行了呢!”她笑了笑,说:“哪能!你看我不是好好的吗?老滕同志,你总拿我当孩子,可你不懂得我的心情啊!老滕,”她显然情感也有些激动,接着说,“我常想,我要好好照顾伤员,伤员同志伤好了,身体棒棒的,对我说:‘我们走了!’你们上了前线,继续为革命事业战斗,就等于我亲手杀了敌人,也等于为我的妈妈报了仇!我心里就愉快了!”“这,我懂!”我说,“可不管怎么说,你得吃饭!就是为了我这个伤员能走出草地,你也得吃饭!”她沉思了一会儿,慢慢地说:“是啊,是该吃点粮食了。不过,要我吃粮食得有一个条件……”“什么条件?”我急急地问。“你以后不要再说不走了!我们要有决心走出去!”我还能再说什么呢?我说:“走,一定走!——只要你吃饭,身体好好的,我们走到哪里都可以。”我眼看着她把粮袋拿过来,把饭煮好。她实在是饿了,端着茶缸子,大口大口地吃着。我把火弄旺了,火星在草原上飞散着,④火苗迎着夜风烧得通红。【注】小说背景是1935年长征途中。6.(3分)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想要小何扶着我走,却遭到拒绝,她苍白的脸表明她在硬撑着,也为后面昏迷作铺垫。B.“果然”暗含之前行走速度慢,且对我伤口不利,这与下文我要求她扶着走形成了矛盾。C.小何慢慢地说、我急急地问,两者对比鲜明,突出小何因饥饿而无气力和我脾气的急躁。D.小说描写我对小何行为的种种疑问,再由我的观察逐一解答,让小何形象逐渐饱满起来。7.(3分)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爬”的动作不仅写出了我的伤势严重,还间接交代了小何坚持用拖架的原因。B.句子②小何听到我的质问“脸唰地红了”,该细节为了凸显小何天真、自尊心强的形象。C.句子③中小何的“饭”被狠狠泼地上,用动作表现出我深深的自责和对小何行为的不满。D.句子④是环境描写,烧红的火苗暗示着他们两人的矛盾化解了,能够摆脱困境迎来光明。8.(5分)王愿坚小说《党费》刻画了典型形象黄新,本小说也刻画了典型的人物小何,请简要概括两个典型形象有哪些相同之处。9.(6分)王愿坚小说中常见一种简单的“意象符号”,如《党费》中的“咸菜”,《七根火柴》中的“火柴”,它们有平凡的表层意,也有耐人寻味的深意,为读者留下深入思考的空间。本小说中的“粮食”具有怎样的意蕴和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C7.B8.①不畏困难,乐观自信。黄新在面临艰难的环境时,立场坚定,不惧困难,保证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本文中的小何面对艰险征途,依然面带微笑,鼓励我。可见她们乐观自信的特征。②信仰坚定,甘于奉献。黄新为了凑足党费,都不舍得让孩子吃一点咸菜,小何为了革命同志能顺利走出草地,自己煮皮带、菜叶吃,可见她们信仰之坚定,奉献精神之伟大。③沉着冷静。敌人来搜捕,黄新沉着应变,安排“我”带着党费安全撤离。小何面对走出草地信心不足的“我”,沉着应对,以自己“吃粮食”为条件,相互鼓励,燃起走出草地、赶上队伍的信心。9.意蕴:“粮食”表层意就是食用的粮食。深意是困难,是希望,是必胜的信念。粮食不足,所以小何才不愿吃,想分享更多给我。有粮食在,才能一起走出草地,甚至有机会分给前方的战友。小何最后吃了粮食,也鼓励了“我”,两个人心中走出草地、赶上大部队的信念更加坚定。作用:①利于展现人物形象。小何因为粮食不足而选择煮皮带、菜叶吃,还努力地安慰、鼓励我,在对粮食处理上,展现了小何乐观坚强的形象。②推动情节发展。因为粮食不足,所以小何偷偷煮皮带,而“我”却想探究真相,情节就不断发展。③深化主旨。粮食困难,环境艰难,但以我和小何为代表的红军战士们,却坚定信仰,不畏艰险,凸显虽历经物质磨难,但团结一致、信仰坚定就能走向胜利的主旨。【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突出小何因饥饿而无气力和我脾气的急躁”错误,根据原文“她沉思了一会儿,慢慢地说:‘是啊,是该吃点粮食了。不过,要我吃粮食得有一个条件……’‘什么条件?’我急急地问”可知,小何慢慢地说,是因为她经过深思熟虑,要让“我”的信心坚定下来,放心地跟着她走。“慢慢地”体现了她的沉着,“我”急急地说,恰恰因为内心对她充满愧疚,想让她赶紧吃点东西,并非突出脾气的急躁。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句子的分析鉴赏能力。B.“该细节为了凸显小何天真、自尊心强的形象”错误。根据原文“我略略怔了一下,却不信她的,我笑了笑问她:‘少共不是不撒谎吗?’她的脸唰地红了,无可奈何地松了手”可知,小何脸红的原因主要是自己撒谎了,她意识到自己之前瞒着“我”的事情都要“暴露”了,内心感到惭愧。因此不是为了凸显她的“天真和自尊心强”。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不畏困难,乐观自信。《党费》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她没有向我谈困难,而是口口声声谈怎么坚持斗争。在我传达县委对地下党活动的指示时,她一边听一边点头,把困难的任务都包下来了”,黄新在面临艰难的环境时,立场坚定,不惧困难,保证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本文中的小何一个人拉着“我”这个伤员过草地,“我说:‘算了吧,还是你扶我走吧!’她却扭转头笑笑说:‘不,我不累,这样走,我们很快就能赶上部队了!’她笑得那么愉快,仿佛真的就要到部队了似的”,面对艰险征途,依然面带微笑,鼓励我。可见她们乐观自信的特征。②信仰坚定,甘于奉献。黄新为了凑足党费,都不舍得让孩子吃一点咸菜,她的女儿“把干瘦的小手伸进坛子里,用指头沾点盐水,填到口里吮着,最后忍不住抓了根腌豆角,就要往嘴里填。她妈一扭头看见了,忙把那根菜拿过来。孩子哇的一声哭了”;小何为了革命同志能顺利走出草地,自己煮皮带、菜叶吃,“那里面煮的哪里是饭?是几片牛耳大黄叶子,还有几块用剪子剪碎了的牛皮;牛皮夹杂着野菜,煮出黄黄的汤,一股土腥味”,可见她们信仰之坚定,奉献精神之伟大。③沉着冷静。敌人来搜捕,黄新沉着应变,安排“我”带着党费安全撤离,“她斩钉截铁地说:‘按地下工作的纪律,在这里你得听我管!为了党,你得活着!’她指了指阁楼说:‘快上去躲起来,不管出了什么事也不要动,一切有我应付!’”。小何面对走出草地信心不足的“我”,沉着应对,“‘要我吃粮食得有一个条件……’”“你以后不要再说不走了!我们要有决心走出去!”,她以自己“吃粮食”为条件,相互鼓励,燃起走出草地、赶上队伍的信心。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形象及作用的能力。意蕴:“粮食”表层意就是食用的粮食。深意:结合“我想起她向我要皮带的情形,她的皮带哪里是断了,原来是煮着吃了!我又想起今天她拉我晕倒的情形,她,不只是累的,是为我节省粮食饿坏了呀!”“老滕,不是我不知道爱护身体,这里粮食的困难,你是知道的”可知,粮食不足,所以小何才不愿吃,想分享更多给我,“粮食”的深意是困难;同时有粮食,两个人才有走出去的希望,“前面有那么远的路,我好好的人倒好说,你受了伤,不吃不行啊!再说,就是你吃不完,等赶上部队以后,别的同志还可以吃呀”,有粮食在,才能一起走出草地,甚至有机会分给前方的战友,所以“粮食”是希望;“走,一定走!——只要你吃饭,身体好好的,我们走到哪里都可以”“我眼看着她把粮袋拿过来,把饭煮好。她实在是饿了,端着茶缸子,大口大口地吃着”,小何最后吃了粮食,也鼓励了“我”,两个人心中走出草地、赶上大部队的信念更加坚定,“粮食”是必胜的信念。作用:①利于展现人物形象。小何因为粮食不足而选择煮皮带、菜叶吃,“那里面煮的哪里是饭?是几片牛耳大黄叶子,还有几块用剪子剪碎了的牛皮;牛皮夹杂着野菜,煮出黄黄的汤,一股土腥味”,还努力地安慰、鼓励我,“老滕,不是我不知道爱护身体,这里粮食的困难,你是知道的,又不知道多久能赶上部队,前面有那么远的路,我好好的人倒好说,你受了伤,不吃不行啊!再说,就是你吃不完,等赶上部队以后,别的同志还可以吃呀”“我常想,我要好好照顾伤员,伤员同志伤好了,身体棒棒的,对我说:‘我们走了!’你们上了前线,继续为革命事业战斗,就等于我亲手杀了敌人,也等于为我的妈妈报了仇!我心里就愉快了!”。在对粮食处理上,展现了小何乐观坚强的形象。②推动情节发展。因为粮食不足,所以小何偷偷煮皮带,而“我”却想探究真相,“我翻身一看,小何不在。是做饭去了吗?但是粮袋子在这里,那么是干什么去了?是不是因为我刚才说话太不注意,委屈了她……越想越不放心,我悄悄地爬出树丛……”,于是看到她煮皮带和草叶的情景,也引发了我俩关于“粮食”的谈话。因为“粮食”情节就不断发展。③深化主旨。过草地的环境艰难,粮食困难,不够两个人吃,小何选择自己偷偷煮皮带吃,而把粮食留给我;而“我”发现之后,坚决要求小何吃粮食,两个人商量好一起坚持走出草地,赶上大部队。这表现了以我和小何为代表的红军战士们面对困难却坚定信仰,不畏艰险,凸显虽历经物质磨难,但团结一致、信仰坚定就能走向胜利的主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魏征,钜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临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庶人承乾在春宫,不修德业;魏王泰宠爱日隆,内外庶寮,咸有疑议。太宗闻而恶之,谓侍臣曰:“当今朝臣忠謇无如魏征我遣傅皇太子用绝天下之望。”寻遇疾。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有删减)材料二: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节选自《贞观政要·君臣鉴戒》)10.(3分)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当A今B朝C臣D忠E謇F无G如H魏I征J我K遣L傅M皇N太O子P用Q绝R天S下T之U望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与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洗马,官名。汉时为东宫官属,太子出则为前导。晋时改掌朝廷图籍,后代因袭之。文中“洗马”的官职职能与《陈情表》中的“除臣洗马”相同。B.秘书监,古代官名,主管国家藏书与编校工作。最初设置于隋代。C.幸,指皇帝到某处,与《阿房宫赋》中“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幸”字含义相同。D.“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就”含义不同。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曾在太宗与隐太子暗中争夺权力时,劝隐太子早做打算。隐太子死后,太宗诘问魏征离间兄弟关系,魏征镇定自若,从容作答,并获得太宗赏识。B.太宗设宴招待近臣,长孙无忌打趣说过去的政敌变成了现在的同僚,太宗心生感慨,认为自己不计前嫌,提拔重用魏征,可以和古代圣贤相比。C.皇太子李承乾在东宫不修养德行。魏王李泰日益受到太宗宠爱,朝廷内外议论纷纷。太宗听说后非常厌恶,对身边大臣们说,任用魏征,辅佐皇太子,以断绝天下人的想法。D.魏征死后,太宗认为失去了一面镜子。过去魏征常能指出自己的过失,而现在自己虽有过失,却无人公开指出,因此下诏鼓励群臣直言劝谏,不要隐瞒。13.(8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2)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14.(3分)唐太宗成为一代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请结合文本概括理由。【答案】10.DJP11.B12.B13.(1)贞观之后,对我竭尽心力,进献忠直之言,使国家安定、百姓获利,使我能成就今日的功业,被天下人称道的,就只有魏征一人。至于像隋炀帝那样暴虐,臣子都闭口不言,终于使他听不到自己的过失,最后导致国破身亡。14.①任贤:唐太宗知人善任,爱才重贤,重用曾为政敌的魏征。②知鉴戒:以史为鉴,吸取隋亡教训,鼓励群臣直言劝谏。③君臣同心合契。君臣同治乱、共安危,同心合力治理好国家。【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今朝臣之中,讲忠诚正直没有比得上魏征的,我派他做皇太子的师傅,用来断绝天下人的想法。“当今朝臣”状语,表示领属关系,其后断开,选D;“我遣傅皇太子”与前文主语不一致,其前断开,选J;“用绝天下之望”表达了前句“我遣傅皇太子”的目的,其前断开,选P。故选DJP。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和古代文化常识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洗马”官职内涵相同,都是太子的侍从官。B.错误。秘书监,最初设置于东汉。C.正确。句意:太宗驾临九成宫。/她们久久站立,眺望远方,盼望着皇帝驾临。D.正确。“就”在文中指“完成”,引申为“竣工”;在《归去来兮辞》中指“已经”。句意:五天就完工了。/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认为自己不计前嫌,提拔重用魏征”表述不全面,文中“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语意为“魏征过去是我的仇敌,但他能竭尽心力侍奉主子,值得赞扬。我能提拔重用他,和古代圣贤相比也毫无愧色”,所以这句话表达的是君臣合契的关系,而不是单一方面。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尽心于我”,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于我尽心”;“为天下所称者”,是被动句;“谠”,正直的话。(2)“钳口”,闭口;“卒令不闻其过”省略句,省略宾语“隋炀帝”;“卒”,最终,终于。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可知,任贤:唐太宗知人善任,爱才重贤,重用曾为政敌的魏征。由原文“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可知,知鉴戒:以史为鉴,吸取隋亡教训,鼓励群臣直言劝谏。由原文“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可知,君臣同心合契。君臣同治乱、共安危,同心合力治理好国家。参考译文:材料一:魏征,是钜鹿人。不久前搬家至河北相州的临黄。武德末年,做太子洗马。当他看到太宗同隐太子李建成暗中倾轧争夺,常劝建成早做打算。太宗杀了隐太子后,把魏征叫来责问:“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当时大家都替魏征担惊受怕,魏征慷慨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了我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杀身之祸。”太宗听了这话肃然起敬,对他分外敬重,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把他请进卧室,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魏征素来有治国的才能,性情刚直不阿,绝不畏缩屈服随便放弃自己的主张。太宗每次和他交谈,从来没有不高兴的。魏征欣幸遇到了赏识自己的主子,竭尽才力来效劳。太宗又安慰他说:“你以前直言劝谏前后二百多件事,都称我的心意,若不是你忠心为国,怎能如此?”贞观三年,魏征几次升迁做上秘书监,参预朝政,他深谋远虑,起了很好的作用。太宗曾对他说:“论你的罪过比当年管仲射中齐桓公的带钩还要严重,而我对你的信任却超过了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近代君臣之间融洽相处,难道还有谁能像我这样对你吗?”贞观六年,唐太宗驾幸九成宫,设宴招待亲近的大臣,长孙无忌说:“王珪、魏征,过去侍奉隐太子,我见到他们就像见到仇敌一样,想不到今天能在一起参加宴会。”太宗说:“魏征过去确实是我的仇敌,但他能为侍奉的主子尽心出力,这是很值得称道的。我能够提拔重用他,自比古人应无愧色!魏征常常不顾情面恳切劝谏,不许我做错事,所以我器重他。”魏征再拜说:“陛下引导我提意见,我才敢提意见。如果陛下不接受我的意见,我又怎么敢去犯龙鳞、触忌讳。”太宗很高兴,每人赏赐钱财十五万。贞观十二年,太宗因为皇孙诞生而设宴招待公卿。太宗非常高兴,对侍从的大臣说:“贞观之前,跟随我扫平天下,历尽艰辛,房玄龄的功劳最大。贞观之后,对我竭尽心力,提出忠正的意见,安定国家造福人民,成就我今天的丰功伟业而被天下人所一直称道的,那就只有魏征了。古代的名臣,又有什么地方超过他们呢?”于是亲自解下佩刀来赐给二人。庶人承乾在东宫做太子时,不讲品德不干好事;魏王泰越来越得到宠爱,内外百官(对承乾是否还能做太子)都有疑议。太宗听到后很厌恶,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当今朝臣之中,讲忠诚正直没有比得上魏征的,我派他做皇太子的师傅,用来断绝天下人的想法。”不久魏征生病了。魏征家里本来没有正厅,唐太宗当时原想自己建造一座小殿,就留下自己的材料来替魏征建造正厅,五天就完工了。又派使者送去布被和白色的褥子,成全他朴素节俭的风范。过了几天,魏征病逝。太宗亲自到他家哭悼,追赠魏征为司空,谥号文贞。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又亲手写在碑石上,还特别赐给魏征家享受的租户为九百户。太宗经常对左右说:“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古事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我过去常常注意保持这三面镜子,来谨防自己犯错误。如今魏征去世,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因而伤心地哭了很久。于是下诏说:“过去只有魏征能经常指出我的过错。自从他去世以后,我即使有什么过错也没有谁指出了。我难道只在过去会犯错误,而到了今天就变得都是正确了吗?恐怕还是群臣只求顺从我的心意,不敢冒险触犯我!所以我一方面虚心听取群臣意见,一方面排除假象反省过失。如果臣子提出的意见我没有采纳,那是我咎由自取。如果我准备采纳意见却没人提出,是谁的责任呢?从今以后,各自尽献你们的忠诚;如果我有不对的地方,就直接说出来不要隐瞒。”材料二:贞观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君臣本来同治乱,共安危,如果君主能接受忠谏良言,臣子能够直言进谏,那么君臣之间就能够和谐默契,这是自古以来治国所重视的方法。如果君主自以为贤明,大臣又不去纠正君主的过失,想要不亡国,是不可能的。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像隋炀帝为人非常残暴淫虐,大臣们不敢进言,最终因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而导致亡国,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杀死。这件事刚过去不久,我和各位大臣能不谨慎吗?我们不能被后人耻笑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还县①陆游霁色清和日已长,纶巾萧散意差强。飞飞鸥鹭陂塘绿,郁郁桑麻风露香。南陌东村初过社②,轻装小队似还乡。哦诗③忘却登车去,枉是人言作吏忙。[注]①县:指宁德县。此诗作于绍兴二十九年(1159),陆游时任宁德主簿。②社:指春社,在立春后几日,祭祀土地和五谷神。③哦诗:吟诗。15.(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还县面对清和天气、悠长白日,却慵懒散漫,表现客宦异乡的苦闷。B.颈联与“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都描写“社日”,但用意不同。C.尾联转入直接抒情,感慨自己为吏穷忙,流露出对自然风光和农村生活的热爱。D.本诗描写了乡村风土人情,恬淡清新,其风格与陆游《书愤》的悲慨激昂不同。16.(6分)晚清诗人叶炜认为,如果将颔联改为“陂塘狎鸥鹭,风露长桑麻”,“工则工已,神韵转逊”。请简要分析颔联的“神韵”。【答案】15.A16.①运用叠词“飞飞”“郁郁”,增强了诗句的韵律美,且将鸥鹭自在飞翔的姿态和桑麻茂盛的形态写得意趣盎然。②“绿”“香”分别从视觉、嗅觉的角度,描绘出富有生机、香气怡人的田园景象,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丰富了诗句的意蕴。【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A.“却慵懒散漫,表现客宦异乡的苦闷”错误。“萧散”的意思是“闲散舒适”,而非“慵懒散漫”,所以也并没有体现出“客宦异乡的苦闷”。故选A。16.本题考查学生赏识诗句的能力。颔联的意思是:湖泊和池塘上飞翔的鸥鹭,水面碧绿一片。桑树和麻草郁郁葱茏,微风中散发着芳香。其中,“飞飞”“郁郁”是叠词,不仅突出了鸥鹭的自在、桑麻的茂盛,而且增强了诗句的韵律美、音乐美。“陂塘绿”“风露香”,诗人调动视觉和嗅觉,从多角度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田园景象的美丽和生机,让人如临其境,丰富了诗句的神韵。(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指出,阿房宫栏杆数量众多,甚至“”;管弦奏出的嘈杂声音,竟然“”。(2)恋人看重的是深情的寄托,是终生不渝的心,所以,《诗经·静女》中男子认为茅草“”,完全是因为“”。(3)李白《将进酒》中,借曹植故事来劝朋友一尽饮者之欢的两句是“,”。【答案】多于九土之城郭多于市人之言语洵美且异美人之贻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郭、洵、贻、昔、恣、谑。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光影渐移,更多的老人拄着拐杖从老屋里出来。他们的白发被日光照得几近透明,他们需要阳光,总愿意拖着蹒跚的步履追赶夕阳。在他们佝偻的身躯面前,墙变高了,头顶的蝉声也更响亮了。高高的树下,那些苍老的身影很小,如同正在消失的事物。草木在墙边自顾自地繁茂,又自顾自地凋零,这道墙成全了老人们的安乐。墙的外面是繁华的都市景象。高楼广厦拔地而起,广告牌、店铺、商场见缝插针,道路①。走在墙外,我耳中灌满四周的嘈杂,干枯的泡桐树叶在鞋底发出清脆的声响。我听到吆喝声、喇叭声,刹车声、手机铃声……大千世界闪耀着,玻璃橱窗里的东西在诱惑我,笑容可掬的售货员在鼓动我,琳琅满目,应接不暇,人仿佛只有不停地自我更新,才能跟得上社会②的步伐。18.(3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3分)下列句子中的“才”与文中加点的“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这个人能歌善舞,十分有才。B.你怎么才来就要走?C.必须依靠群众才能把这件事做好。D.这个工厂刚开办时才十几个人。20.(3分)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B.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C.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D.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答案】18.纵横交错

日新月异19.C20.B【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根据语境,“繁华的都市景象”中“道路”应该很多,所以一条条交织在一起如网一样,故可填“纵横交错”。纵横交错: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形容事物或情况复杂,交叉点很多。第二空,根据语境,人需要“不停地自我更新”,才能跟得上社会的变化,社会的变化快,每天都不一样,故可填“日新月异”。日新月异:指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形容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的“才”是副词,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A.名词,才能。B.副词,表示以前不久。C.副词,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D.副词,表示数量少。故选C。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自顾自”具有了人的心理。A.用典,引用“封狼居胥”的史实,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B.拟人,写废池乔木,不想谈论起战争,具有了人的情感。C.列锦,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几个意象不用动词,直接罗列在一起。D.比喻,把大弦小弦的声音比作“大珠小珠落玉盘”。故选B。(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古籍工作不仅仅是一项弘扬民族精神、助力民族复兴的重要事业,更是学者为之皓首穷经的一个研究领域。中华文化数千年延绵不绝的原因是依靠一代又一代人进行古籍整理而薪火相传的。①,从保护到整理、从研究到出版、从人才培养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众普及,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目前,我国每年出版的古籍整理类图书有1800种左右,让古籍走进现代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