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评课稿[大全14篇]小学数学评课稿篇1正比例的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和学会了分析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学习反比例知识以及进一步研究数量关系的基础,内容抽象,学生难以接受。1.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引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钱老师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例子入手,引导学生发现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相互关联的两种量。如:年龄与身高的变化……等等。然后出示一组具有正比例特点的例子,再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2.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在这一节课中课中,教师运用各种数学工具和数学方法,如计算比值、比较变化方向、画图象等方法进行由浅入深地自主探索,并用数学的`表达方法对各种生活现象进行了数学的抽象和加工,实现了知识的真正理解和运用。引入实践内容。信息社会把能否分析和利用信息作出决策作为衡量一个人信息素养的重要标准。在学生理解了“正比例的意义”后,教师引导学生采集生活中的具有正比例意义的现象和数据,编制成正比例关系的表格进行数据的判断。当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去关注生活,收集数据,作出数学的判断时,同时也切身感到了数学的实践性魅力。在以上抽象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应用,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思想,并在说理和辩论中思维碰撞,强化认识,渗透“抓住本质”认识事物的观点。“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这样设计,也为学生后继学习打下基础。整堂课回味的地方比较多。教学预设与生成该如何平衡感觉整节课教师对学生太过于扶了,如果能够更放一些,教学效果会更好。而且如果都是教师的预设,生成的成分很少,这样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由于学生知识基础较差,求异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相对欠缺,导致教师放手不够,在个别环节中出现包办代替,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时空再探究、再表达。本节课中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兴趣不够浓,需要探究的问题没有能够引导学生去合作,同时合作的学习习惯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小学数学评课稿篇2一、说教材(一)说教学地位与作用《分数的再认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34~36页)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拓展的,为后面学习分数的性质以及公因数、公倍数等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的小学数学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二)教学目标过去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将教学目标分为了三维。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把这两者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将教学目标以下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三)教学重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二、说学情《分数的再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次,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具体的事物作支持。三、说教法学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1.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2.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通过故事“西游记中的唐僧分饼”引入课题一天,在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又累又渴,于是孙悟空、沙和尚和猪八戒去摘果子解渴。不大一会三人腾云驾雾回来了。唐僧很高兴打开了干粮袋,里面装着2张糖饼,3张油饼。同学们,你能用分数表示出糖饼占饼总数的几分之几吗?油饼呢?唐僧说:你们辛苦了,给你们一张油饼吧。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徒弟们得到的这张油饼呢?为什么这样表示?一张油饼分给三人吃吧。你们说怎样分才公平啊?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首先让学生猜测如果每个同学拿出自己所带笔的1/2,是否相同。肯定会有两种答案,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验证。在验证过程中,先叫全班学生拿出所带笔的偶数支。再是让学生数出偶数支的1/2。最后全班交流,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通过拿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对分数有更深的了解。(三)运用新知,拓展延伸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两本书的1/3不同,使学生认识到:1/3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1/3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使认识进一步提升的:任何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四)巩固反馈,发展能力在处理具体练习中,我觉得应该指出的是。1.画一画中,无论如何画,只要是整个图形的1/4是一个小正方形既可。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2.练一练第1题重点是分割法、移动法、旋转、合并这些方法的使用。3.练一练第2题重点体现涂法的多样性。4.练一练第3题重点除了体现画法多样性之外,还要比较平均分之后,每一个图形的两个1/2是否相同;还要比较这三个图形的1/2是否相同。这部分其实是“总数相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总数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的知识点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把已经形成的抽象认识,进行了及时的练习和必要巩固和强化。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节课我不仅注重了知识的教学,同时也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经历猜测、验证、总结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五)小结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主动回答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问题,学以致用。(六)布置作业在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有层次的习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五、说板书分数的再认识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因为提纲式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从属关系分明,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理解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五部分完成说课。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二)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与内容的分析,按照新课程标准中掌握4-6学段空间与图形的要求,以及学生所具有的认知结构特征,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能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能力目标:理解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3.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以及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能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定为: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二、说学情1.在学习今天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基础之上学习的,有一定的知识积累。2.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具体的实物作支持。三、说教法、学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1.教学中,我将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2.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遵循了概念教学的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现已有的表象,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3.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小兔乐乐想从三快草地中(有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找一块面积最大的草地去吃草,却不知道怎么计算哪块土地的面积最大,请同学们帮助解决。学生利用以前的知识能够计算出其中正方形和长方形草地的面积,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草地的面积。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体现出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二)主动探究,获取新知。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根据这些方法,展开其中的割补法,通过转化-找关系-推导这一过程,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交流,自己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环节的设计,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课后练习和一些变式的习题。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多种形式的数学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四)联系生活,深化应用。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用学到的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五)总结:总结内容主要让学生清楚: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它的底和高或量出底和高。(六)布置作业:自编一道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富有实践性和应用性,鼓励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五、说板书设计:小学数学评课稿篇3同课异构是一种新的教研方式,充分发挥了我们教师的创新才能,使课堂教学别开生面,三位老师同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他们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我们听课者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艺术的魅力。我觉得三位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⒈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教学时,三位老师都注重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活动。⒉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教师依据自己所追求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如三位老师都有把生活中的“汽车标志”、“国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的图片等搬入认识分数的课堂,可以说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放置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场景中简直不值得一提,但我们惊喜地发现,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感悟数学价值的有效载体。学生从这些生活画面中,不仅联想到了“”“”等分数,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表象辩证地体会到了其中的数学算理。这样的设计更贴近生活,而且将知识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与“数学”的一拍即合之下,才生成了如此经典的`课堂。⒊注重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三位老师摒弃了“师生问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并让学生上台展示。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当然,每一节课都很难做到“踏雪无痕”,多多少少会留下一些遗憾。我有几个观点,纯属“一家之言”,现提出来与各位共同商榷。⒈张老师的设计可谓是大胆、开放,给了我们对分数初步认识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全新的感受,真的是很震撼。但是我觉得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张老师在此内容的传授中过急,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体会和表述几分之一的意义,重难点没有突破。⒉周老师自己个人的各方面素质都非常不错,不管是语言的表述还是板书的书写都显得那么干脆、漂亮,很让人羡慕!但是毕竟这是借的班级,学生跟不上你的的语速,跟不上你的思维,在这种情况下能稍放慢一些,提出问题后不要急着让学生回答,等一等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⒊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充分表现出李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述的重视,整节课下来,基本上学生都能准确的表述几分之一的意义,知识目标落实的比较到位。但是李老师自己的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炼,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失误。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还请各位同仁指正批评。小学数学评课稿篇4本节课在简约化的课堂中还原数学本色,复原学科的本位,做到了让课堂返璞归真。1、课堂教学体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刘老师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圆柱,然后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柱体,这一环节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通过观察、交流、介绍,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由此导入新课,到课的结尾,展示圆柱体在世博会建筑中的应用,首尾呼应。特别是强调在生活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辨别圆柱的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操作、交流的空间,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在充分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刘老师淡化了活动的形式,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尽情展示的舞台。通过让学生摸一摸、量一量等方式初步感知圆柱的特征。再通过剪一剪、撕一撕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什么平面图形,然后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探索沿高剪开的平面图形与圆柱的关系,充分体现了课标提出的“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作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论。这样设计,既能激发学生探索的自信心,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3、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课标中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刘老师在本节课中以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为基础,从直观的圆柱体实物,抽象出几何圆柱体,通过让学生观察测量,动作操作等方法,感知圆柱的特点,然后又以梯形、半圆、直角三角形等圆形的一边旋转,看能不能得到圆柱。通过课件演示类比,猜测等手段,让学生体会面动成体这个概念,发展了学生的三维目标。4、以有效的.练习使新知学习及时巩固。练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并逐步形成技能,进而发展数学思维,进而发展数学思维,形成数学思想,刘老师的练习,设计了基本层,辨认哪一个是圆柱,综合层切完或剪完后的截面是什么图形,哪个图形是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拓展层算一算圆柱形饮料罐的长度、高等练习设计,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所学新知,进一步巩固圆柱的知识,适当拓展,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总之,本节课学生在倡简、务本、求实、有度中经历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一个师生互动、合作共享的过程。小学数学评课稿篇5首先,我要说《平行四边形面积》这节课很难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只是让学生学会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很容易,只需要1分钟,而要把1分钟就能学会的内容上满一节课,就很难。难就难在探究过程的教学,学生思维的碰撞,转化思想的渗透。本节课,王爽老师是在教研集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精心设计的一节课,与课前的说课环节相吻合。纵观王爽老师这节课,基本功扎实,环节清晰、流畅;课堂真实,预设与生成均有很好地体现;内容充实,环环相扣。从问题的提出到大胆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邻边相乘还是底乘高呢?制造认知冲突),然后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可以说是一节实实在在的探究课。本节课有几大亮点:一、抓住数学灵魂,转化思想贯穿始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作为这节课的组成部分,但不是核心,转化思想才是它的本质所在。王爽老师恰恰将转化思想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贯穿整堂课。更难能可贵的是使学生头脑中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想法:在不能直接计算一个图形的面积的时候,能不能把它转化为学过的图形从而计算出它的面积。这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还为后续的探究三角形及梯形面积公式做了铺垫。王爽老师在渗透转化思想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方格,感知转化。2、剪、拼操作,运用转化。3、公式推导,还原转化。4、实践应用,拓展转化。在比较三条小路哪条面积大时,引导学生观察,并应用转化,把三个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了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为探究三角形及梯形面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转化思想进一步得到延伸。二、合作学习层层深入作为本节课的主体部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而小组学习的三个问题也层层深入:1、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目标明确,化未知为已知)2、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高等于长方形的宽。)3、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很自然地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可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三、习题设计由浅入深。本节课在习题的选取上很有代表性。第1题是根据公式求面积。(公式的应用)。第2题是已知面积和高,求底。(公式的'拓展)第3题是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这是深层次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本质)。第4题则是通过比较三条形状不同的小路面积,使学生发现这些不规则的图形也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一步渗透转化思想,从而回归本课的主题。用三个词来概括就是精心、精炼、精彩。既然是一节探究课,就要把大量的时间都交给学生,难免会在探究过程中出现偏差,从而影响探究活动。首先,就本课而言,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动手多于动脑,显然是对探究的目标不是很明确,建议在探究之前对三个小问题加以强调,必要时组长可以在组内引领,3个问题一个个地完成,达到公式推导这一探究任务。其次,数方格这一环节,王爽老师是教给了学生数方格的方法,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显然是不想让学生过早地接触转化,以免在探究过程中缺少内容。但从实际数方格的效果来看,很多学生很快就说出了答案,可见他们大多并不是按照半格半格数的方法,而是进行了平移。这说明学生的思想是不应该束缚的,同时也是不能束缚的。这是本节课学生第一次有机会尝试体验转化的思想,应该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为后面的公式推导奠定基础。些许遗憾,但瑕不掩瑜,因为王爽老师很好地展示了一节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奠基课,也是小学数学渗透转化思想的最重要的一节课,意义深远,而在教学中自始至终渗透转化思想并引导学生能应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方面,王爽老师做到了。我相信在接下来探究三角形面积公式这节课,王爽老师会上得更精彩。小学数学评课稿篇6根据学校教研工作安排,今天下午在教师会议室举行了以“立足图形与几何,有效开展探究过程中的操作活动”为主题的数学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郑春华老师执教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在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一、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这堂课中,在郑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从而更好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如:在教学“比较角的大小”时,郑老师通过一个圆片让孩子们自己想想办法,动手折出一个角。第二次折一折,折一个比老师手中大的角,折完与同桌交流为什么现在折的角比老师的角大?通过调动学生动手折角、观察等,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并且采用合作交流的形式,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无关,与什么有关?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的叉开大小有关。二、注重教师的引领指导与示范演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郑教师为我们展示了他严谨扎实的课堂。如教学“画角”这一部分时,陈老师先问孩子们可以怎么画角?学生们各抒己见,画法不一,郑老师话锋一转:打开课本第39页,看看书本上告诉我们角是怎么画的。然后郑老师演示了角的正确画法,最后孩子们才拿起尺子正确规范的画角。这样的教学过程步步落实,扎实到位,相信孩子们不仅学到的是画角的方法,更学会了严谨的学习态度。三、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互依存。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才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郑教师这堂课上始终注意了这一点。例如:在课题引入部分,先在生活中找一找、摸一摸哪些地方有角,然后出示了3时整的闹钟、折过的吸管、剪刀等实物画面,再抽象出角,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课的'结束部分,学生学会本堂课有关角的一些知识后,郑老师让学生在长方形上剪一刀,会变成几个角?这样,无形中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商榷之处:郑老师在教学“比较角的大小”时,如果运用重叠法,把老师折的角与学生折的角重叠后比较角的大小,再利用活动角演示角的变大、变小过程,相信学生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的叉开大小有关这一结论会更明确、清晰。小学数学评课稿篇7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节课,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一、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给予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把自己置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去积极地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比较去主动探索,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自主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探索成功的喜悦。在练习的设计中,教师请学生在第一排摆2个星星,第二排摆的个数是第一排的4倍,当学生汇报摆的结果时,引导学生说明为什么这样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述,使学生对“倍”的概念以及“一个数的几倍”有了深入的理解;紧接着,教师又设计了一道开放题:让学生拿出星星,自己喜欢摆几个就摆几个,接着让学生摆苹果图片,使苹果的个数是星星的3倍。学生摆的结果多种多样.当学生汇报了自己的摆法后,我没有就此作罢,而是提出问题:“为什么都是3倍,而你们摆的苹果图片的个数却不同?”引起大家的思考。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发现因为星星的个数不同,所以,当摆它的个数的3倍时,苹果图片的个数就不相同,进而体会到“比的标准不同——一份的.数量不同,所得到的结果——苹果图片的个数也就不同。”这样的练习,开放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进一步理解了“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生不仅学会概括表象,强化了“倍”的概念,同时为下一节课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奠定了基础。二、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数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时,让学生通过认真看、动手摆、积极说,使学生的脑海里产生初步的表象,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找出知识的共同特征,从而初步形成了“倍”的概念。这节课里,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注意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从生活中的实际物体个数和图形入手,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摆图到看图再到摆脱直观,说出倍数关系的过程都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巩固练习题构成了本节课学生内化知识系统,在设计上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突出内容的层次性、多样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给学生提供了思维拓展的空间.小学数学评课稿篇8四年级数学《口算除法》评课稿活动形式:听评课主讲人:邓海转评课人:孙建磊主题:切准知识衔接点,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时间:20xx-11-19今天上午有幸听了邓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四年级数学上册关于"口算除法"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1、从整体上看,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都给出了相应的证明和解释,让学生能够真正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进行口算,教师的讲授给人最大的优势就是点点滴滴就能够从课堂上渗透出来,整堂课的讲解其实也训练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和技能。2、从知识点的引导上做了很好的铺垫,以一个环节是从数的四舍五入法改写成整十数,为后面的估算口算做了很好的准备,让学明白估算的基本过程,又让学生用仿照的说法练习语言描述,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从而很好的做了知识的界定。3、在针对题的口算中能够及时总结出计算的特点,让学生明白计算中的几个重点内容,而且注重方法的多样性,从一个80÷20的口算中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以及给出了验证,最后有得出了这种口算的计算特点,再从一个特点得出拓展应用。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1、在给出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同时去掉相同个数的0,商不变时,应该强调一下80÷20=8÷2,给出过程让学生明白去掉零后是多少,知道计算的便捷性。2、在给出计算的不同方法后,其实没有必要比较哪种方法快,而且给出了计算式40÷20也不易比较,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方法的多样性。3、整节课教师的教学过于细,讲的多,学生练习的少,前面用了太多的时间来讲解,其实对于口算主要是让学生知道计算的方法后,进行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速度。小学数学评课稿篇9王老师的这节练习课内容设计非常丰富,题型形式多式多样都紧扣本单元的重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数学生活化练习课对学生来说数学味太浓,但王老师以我们学校庆祝六一游园活动情境引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先写出今年六一用两中不同格式表示年月日,到最后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餐厅营业时间多长和妈妈出差几天等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二、练习层次性本节练习课的层次性非常明显,并且又有针对性,每题练习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点进行了复习巩固以及知识上的补充,如计算经过的天数和周年,方法上有相似又有不同,王老师让学生通过比一比,对知识的'一种延伸。三、学习方式单一整节课几乎采用个人独立思考方式,虽然学生独立思考空间很多,培养了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淡化了与同伴合作交流能力,我们应在其中找到这些学习方式整合的一个平衡点。四、优化教学设计一节课知识点很多,没办法做到每个点都落实,我们要有选择性地选几个点。王老师一开始用今年六一儿童节引入,是否将这个情景把所有知识点贯穿起来,学生学得有趣,教师引得轻松。总之,行走在练习课这条路上,我们的思考不断,共同进步。小学数学评课稿篇10整堂课看似平平淡淡,但老师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学生深刻领悟“搭配中的学问”,探索出搭配的顺序和“决窍”,一切是如此顺理成章,又是那样扎实平稳。对于这样一节有效的课堂,我想,权用三个“注重”或许可以逼进有效教学背后值得遵循的教学规律。1.注重生动评价,强化有效引领。陈老师在上课时不仅注重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更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如指名板演衣服的搭配方法后,老师马上请这三位同学解说自己的搭配思路,随后便抓住时机问学生:“你认为她这种方法好吗?为什么?”,很好地帮助学生理清了搭配的顺序,成全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资源、信息要素的协同促进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2.注重细节观察,强化有效建构。在学生为搭配的衣服连线后(该生没有按顺序连,但答案是正确的.),老师立即问学生:“刚刚这位小朋友在连线时出现个小问题,你们发现了吗?”,指导重新连线后还要求学生说说板演者的连线方法。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陈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她鼓励学生发现板演或回答时的细节错误,无形之中就给学生一种学习的紧张感,使得他们更加认真地投入到课堂当中来。3.注重原始创新,强化多维发展。通过衣服实物的搭配和连线的方法,陈老师鼓励学生充分开动脑筋,想出了各种搭配的方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也确实找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真正达到了探究“搭配学问”的目的。这样,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创造”,这种“创造”源于他们的生活经验,能有效扩充、完善对“搭配学问”的独特解读。小学数学评课稿篇11小学数学评课稿:分数的意义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雷老师没有把书本上现成的分数的意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画一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做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而教师的引领又有效的帮助学生实现了思维的加速。教学中雷老师不断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中体会、领悟单位1,共同总结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就是单位1;之后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指导者的作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在这样的数概念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建构不是教师传授与输出的结果,而是通过亲历,通过与学习环境间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整个新课的学习,看似教师淡化了定义概念的教学,实际上引在核心处、拨在关键处,雷老师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辨析问题,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就在不经意间,学生建立了数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这充分说明雷老师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灵性的课堂,从引导学生起跑到加速,最后冲刺,水道渠成,他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过于抽象、枯燥、难懂的困难,使学生在有趣、富有思考性的练习中更好的认识和理解了分数,有效推动了学生知识认知体系的螺旋上升。在课堂中,雷老师还很注重数学史学知识的渗透,让学生知道这个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经过一定时期慢慢形成的。通过适当的习题,引导学生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理解。教学中雷老师设计了精练、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新的提高。练习的设计层次鲜明,层层递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形式多样,不枯燥。但是在习题的讲解的时候,有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或许这是个很好的现象,但是我们由于一味的常规,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优点。今后我自己的`数学课,对习题设计还要精心、精练,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的解题方法,也要耐心的听讲,说不定这里就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在雷老师的课堂上,还有更重要一点是雷老师的语音很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他的话能够调动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他总是能在合适的时候用合适的话不断去肯定,去鼓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自己受到重视,课堂上有他的立足之地,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多学习雷老师的语言和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评课稿篇12听了刘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后,我科的老师评课后都觉得受益很深。刘老师自然的教态,亲切的语言,机智的引导都在这节课中发挥出来,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感受。一、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重要的。教学时,刘老师从熊妈妈分月饼入手,从分4个月饼到两个,再到分一个,复习平均分的概念时得出每只小熊分得2个、1个、半个。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然后出示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二、加强直观教学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让学生动手折出1/2和1/4,直观比较它们的大小。课件显示唐僧分月饼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三、问题设计有趣味性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让学生用纸折出1/4后,给学生的折法起了他自己的名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折法。在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时,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这节课总的来说上得很好,这里提一点小小的建议:教师在总结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时,用了一句比较长的话来填空,学生可能理解不够,完成的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教师在学生填完后在让学生用一句比较简单的句子来总结,如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分母越大,分数越小。这样的效果也许比较好。小学数学评课稿篇13活动形式:听评课主讲人:xx评课人:孙x主题:训练学生准确表达数学语言的能力时间:xx-12-11今天上午有幸听了施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一年级数学上册关于"6、7、8加几"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1、教师对知识的复习充分,了解到9加几的加法计算利用凑十法来进行计算,复习巩固了算法的原理以及方法,让学生明白9如何凑十,如何分解两一个数,这完全为本节课计算6、7、8加几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也能够很快的从中领会到计算原理。2、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施老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到位,学生从课堂的说凑十法的过程非常熟练,在课堂上也做到了不断练习,充分让学生反复说,准确说,流利说。3、对课本的教学用图充分挖掘,从例题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题意,知道给出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的会利用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道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解决问题,有前后人数相加,有不同衣服颜色的人数相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4、注重计算的方法练习,例如在计算85=的时候强调可以看8分5,也可以看5分8,从两个方面进行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明白凑十法的灵活应用。5、从一个儿歌帮助学生解决凑十法的口诀要点,抓住特点进行计算,提供学生快速计算的小诀窍,利用减法计算结果,很得出结果。可以说是整节课教师都把握住了重点内容,强调方法练习,讲解细节重点内容,让学生明白抓住关键内容进行计算。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1、能否在写课本例题时,让学生说说算式可以怎么列,或许有85或58,76或67的不同列法,这样可以结合到最后一题,为下节课渗透。2、摆小棒时可以让学生上台圈一圈或摆一摆,感受过程,计算结果也可以做到进行验算。小学数学评课稿篇14本节课,老师能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出发,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教学。教学中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我觉得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杭州房产过户合同范例
- 合作餐厅合同范例
-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微课制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物品制作合同范例
- 员工工合同范例
- 大学语文合同范例
- 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院《汽车液压与液力传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嵩明混凝土透水砖施工方案
- 房顶漏雨合同范例
- 工厂园区出售合同范例
- 军队文职(新闻专业)招聘考试(重点)题库200题(含答案解析)
- 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大部分分校:地域文化形考任务三-国开(CQ)-国开期末复习资料
- 2024年国家保密培训
- 2024年全新初二生物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西方经济学考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 港口经济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上海海事大学
- 古希腊神话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 财务部内控工作流程图
- 龙门吊拆除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