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中山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由北方游牧民族狄族在今河北中南部建立的诸侯国。考古工作者在中山王厝墓中发掘出一套九件升鼎(依据周礼,升鼎只能专用于陈设牲肉),其中两鼎有烟熏烹煮痕迹,另一鼎壁有篆书汉字铭文,文字典雅优美。这反映了中山国①学习华夏制度文化②形成统一中央集权国家③僭越华夏礼制规范④完全丧失游牧民族习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显示中山国是狄族建立的诸侯国,“九件升鼎,其中两鼎有烟熏烹煮痕迹”,依据周礼,升鼎只能专用于陈设牲肉,这说明中山国僭越华夏礼制规范,③正确,“另一鼎壁有篆书汉字铭文,文字典雅优美”,这说明中山国有学习华夏制度文化,①正确,故B正确;中山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没有形成统一中央集权国家,②错误,排除A、C项;完全丧失过于绝对,④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2.春秋前期,诸侯所属军队(族军)主要由贵族子弟组编,平民没有资格参加。从春秋中后期开始,大量平民参军,立军功者可获得土地及相应政治地位。到战国时代,“贵族军队解体,平民军队代兴。”这一变化()A.推动了新兴阶层的壮大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巩固了贵族的世袭地位 D.确立了封建土地制度【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知,春秋前期,军队实行贵族兵制,平民无权参加作战。春秋中后期以后,平民得以参军,并且可以凭借军功获得土地和政治地位,这一方面冲击贵族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壮大了军功地主阶级的力量。A项正确;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宗法分封制度,排除B项;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全面肯定土地私有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3.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需接受处罚。这些规定A.反映出秦律的严苛残暴 B.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C.推动秦代冶金业的发展 D.说明铁犁牛耕逐渐普及【答案】B【解析】“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说明秦朝对于铁器和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显然是保护农业发展的动力,有利于精耕细作发展,B正确;A、C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4.下图为隋朝主要粮仓分布图。图中粮仓投入使用主要得益于A.全国统一格局形成与社会稳定 B.统治者个人喜好及北方农业发展C.大运河的开凿与江南经济发展 D.造船业发达与粮食储备技术进步【答案】C【解析】根据地图可知,粮仓主要分布在长安洛阳附近和大运河通往江南的一段,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经济文化往来,再加上此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大运河实现南粮北运,C项正确;图中粮仓并未分布在全国,与全国的统一关系不密切,排除A项;统治者个人喜好与粮仓的分布无关,排除B项;图中粮仓投入使用主要得益于大运河的开凿与江南经济发展,“造船业发达与粮食储备技术进步”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5.北宋时,大量“行市”在东京汴河两岸兴起,这种商业模式渐渐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官府为了盈收,也参与到商业竞争中,如开设果子行、面行、肉行等。这说明北宋A.打破坊市时空限制 B.城市经济功能增强C.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D.朝廷打压私商经营【答案】B【解析】根据“官府为了盈收,也参与到商业竞争中,如开设果子行、面行、肉行等”可得出这反映出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是城市商业功能增强的体现,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坊市时空,排除A项;材料与危机无关,排除C项;朝廷参与并没有打压,排除D项。故选B项。6.先秦两汉时,围棋棋手按棋艺的高低,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魏晋南北朝参照当时官吏等级的划分,将棋手分作九个品级。目前我国通用的围棋棋手业余八段位、专业九段位,则是从日本“段位制”发展起来的。这表明A.政治制度发展决定文化发展 B.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C.文化发展具有渐进性和包容性 D.围棋文化是中日文化交流纽带【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围棋棋手等级从先秦两汉时的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个品级,再到目前我国通用的业余八段位、专业九段位,体现了文化发展具有渐进性;我国目前的通用的围棋棋手业余八段位、专业九段位是从日本“段位制”发展起来的,体现了文化发展具有包容性,所以C正确;“政治制度的发展决定文化发展”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所以A错误;仅凭材料内容无法得出“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所以B错误;材料体现了中日围棋文化交流,但“围棋文化是中日文化交流纽带”不符合材料主旨,所以D错误。7.明清两代,国子监兼有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的双重性质,其学员除了从全国各地选拔上来的监生以外。还有来自琉球、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和朝鲜等地的留学生。这一现象A.彰显了开放的社会风气 B.体现了对周边国家的控制C.反映了东学西渐过程 D.促进了儒学的进一步传播【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子监以儒家“四书”“五经”为主要教育内容,故由材料中“有来自琉球、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和朝鲜等地的留学生”可知,该现象有利于促进儒学在东亚和南亚地区的传播,D项正确;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有留学生不代表社会风气开放,排除A项;明清时期,中国并未完全控制琉球、安南等地,排除B项;“琉球”“安南”等地位于今亚洲东部或南部,不属于西方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8.如表是近代上海、天津两座城市的发展缩影。由此可见,近代这两座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市政建设与管理城市功能上海1880年仅城区已达百万19世纪中后期,公共场所、设施(如公园、图书馆、路灯、排水工程、电报电话局等)和道路管理日益完备。由传统商业市镇发展为大规模工业制造和金融贸易综合型城市。天津1925年,城市人口突破100万街道宽平,电线连成蛛网,路灯列若繁星。此外,现代邮政、电车和电灯公司以及近代中国最早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立。由拱卫京师的军事重镇发展为华北地区经济中心,连接华北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重要枢纽。A.标志我国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B.表明近代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很高C.促进我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D.深受近代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方文明影响下,上海和天津市政建设与管理适应了城市近代化发展的要求,城市功能也向综合型城市转变,说明上海和天津深受近代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影响,D项正确;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排除A项;近代我国城市化发展不平衡,东部通商口岸的城市化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城市,城市化水平不会很高,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城市化发展,与民族工业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9.1954年,党和政府规定,电影放映网建设重点对象是工矿、农村和小城市。在积极兴建、改建城市电影院的同时,也抓紧组建大量的流动电影放映队,以低廉的票价甚至免费让工农士兵欣赏电影,使过去的小资文化、市民享受升级成为事实上的大众文化和人民体验。由此可知,这一规定的实施A.推动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构 B.旨在落实社会主义改造方针C.基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D.得益于“双百”方针的提出【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研究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影网络的建设,其主要目的是宣传与新中国相适应的价值观念,构建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A项正确;电影网络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并非推动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排除B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是在1956年后,当时尚未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排除C项;“双百”方针的提出是在1956年,排除D项。故选A项。10.原产于智利南部的土豆传到欧洲以后,狄德罗认为“它是胀气的,它不能算作可口的食物,但却可以为仅仅想果腹的人提供合宜的健康食品。”其意在A.强调食用土豆会影响健康 B.说明土豆只适合农民食用C.肯定食物物种交流的意义 D.推动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狄德罗认为土豆虽然不好吃,但是却能为想果腹的人提供合宜的健康食品,说明的是其肯定物种交流的意义,C项正确;食用土豆并不会影响健康,排除A项;材料中果腹的人群不一定都是农民,且B项说法过于狭隘,排除;材料未涉及对启蒙运动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1.18世纪中期,“下午茶”在英国社会日渐流行,饮茶有益于健康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可,加入牛奶与糖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功效的增加或强化。茶还寄托了英国人对家的深厚情感,这与中国茶文化追求“天人合”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这体现出A.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B.人文主义得到社会普遍认可C.经济的趋同化和一体化趋势 D.文化的本土化和多元化趋势【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英国的“茶文化”与中国的“茶文化”在内容和追求上不同,体现了英国与中国国情的差异,说明文化具有本土化和多元化的趋势,故选D,排除C;材料主要涉及英国茶文化的内容,不能说明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A;B项说法与题意无关,不能说明得到“普遍认可”,排除B。12.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移民来到北美,他们长期生活在一起,不同民族的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和融合,再加上互相通婚,形成了“移民文化”一个新的多元的美利坚文化。由此可推知A.移民的多源性是美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特点B.文化认同是美国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基础C.移民群体的多源性决定了美国文化的先进性D.民族和文化的内源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答案】B【解析】根据“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移民来到北美……不同民族的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和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多元的美利坚文化”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一种新的美利坚文化,实质上反映的是美国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美国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治文明的相关信息,故排除A项;C项中“决定了”说法错误,故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民族和文化的多源性,不是内源性,故排除D项。13.工业革命前,美国家庭的经济重担一般由男性承担,女性鲜有在外谋求职业者。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1800年就业女性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到1850年已增长至10%。这说明工业化A.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B.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C.引起了大规模人口流动D.改变了女性的婚姻观念【答案】B【解析】材料“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1800年就业女性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到1850年已增长至”说明在工业革命兴起后,妇女也承担起家庭部分的经济责任,故选B;材料没有反映工业化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的信息,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大规模人口流动的信息,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女性的婚姻观念,排除D。14.1995年版俄罗斯中学历史教科书称“十月革命是一次‘政变’,中断了俄国民主化和近代化历程。”2016年版俄罗斯十年级历史教科书则认为“十月革命是一战推动国内矛盾激化带来结果,与二月革命共同改变了俄国历史进程。”这一变化说明A.历史事实已无法客观再现 B.时代环境影响研究视角C.执政者的理念有很大分歧 D.西方国家文化渗透失败【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在1995年,十月革命被定义为“政变”,是否定性评价;在2016年,对于十月革命的评价较为客观,给予一定的肯定,由此可知,历史评价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故B正确;历史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再现历史,而表格中涉及的是历史评价,故A项错误;C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B项。15.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航天卫星"斯普特尼克",震惊美国,因为"自由世界"中还没有国家有能力将物体送上太空。由此,美国重新部署,更加注重科学和工程教育,最终在1969年登陆月球。这可说明,冷战A.推动苏联超越了西方国家 B.促使美国迅速实现了登月计划C.促进双方科学技术的进步 D.冲击两极格局导致多极化出现【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美苏处于冷战阶段,而材料“苏联发射第一颗航天卫星‘斯普特尼克’,震惊美国”“美国重新部署,更加注重科学和工程教育,最终在1969年登陆月球”体现了美苏冷战和竞争客观上促进了双方科学技术的进步,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不能得出苏联超越了西方国家,而且A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中“迅速”的说法欠妥当,而且B项也不是材料主旨,排除;至今多极化也只是趋势,还没有实现,排除D项。故选C项。16.据统计,21世纪以来,美国麦克·摩尔的电影《华氏"9·11"》和《愚蠢的白人》一书在欧洲非常流行。欧洲人爱听麦当娜和布兰妮的歌,爱看电视剧《老友记》和《急诊室的故事》。欧洲人像美国人一样用微软,喝可乐,开福特。欧洲最聪明、最优秀的人经常被丰厚的待遇和优越的科研环境吸引到哈佛大学或斯坦福大学。从中看出A.欧美关系得到修复 B.欧美合作意识加强C.美国争夺欧洲市场 D.美国文化深入欧洲【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的影视作品、著作、饮食等在美国非常流行,而且欧洲优秀人才大量去往美国,这说明美国对欧洲影响很大,深入欧洲,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欧美关系以及欧美合作,排除A、B项;材料并未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市场争夺,排除C项。故选D项。二、材料解析题17.16世纪以来全球联系加强,中西文化交流随之更加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世纪的欧洲被称之为“中国的欧洲”,欧洲的思想精英尤其是启蒙思想家通过文字认识中国文化。16世纪下半叶,欧洲陆续出现葡萄牙人的《中国报道》等记述中国的著述,种类繁多,如《中国新地图集》《中国哲学家孔子》《中国植物》《中医津要》《中国礼仪论》等。他们还将儒家的“四书”译为西文出版,既为欧洲“汉学”的兴起打下了基础,亦促成欧洲社会“中国热”风潮出现。——马建春《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材料二但是“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几乎没有一个欧洲国家思想家认为中国社会及文化有可取之处”。赫尔德认为“这是一个为避免犯错误而仅有一个人干活的群体……它对一切外来事物都采取隔绝、窥测、阻挠的态度”。19世纪时,欧洲流传一个比喻“这个帝国是一个木乃伊,它周身涂有防腐香料,描绘有象形文字,并且以丝绸包裹起来,它体内的血液循环已经停止”。当更多的欧洲人这样看中国时,他们的军舰来叩关了。——夏瑞春《德国思想家论中国》材料三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羡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然自欧战发生以来,西洋诸国日以其科学所发明之利器戕杀其同类,悲惨剧烈之状态,不但为吾国历史之所无,亦且为世界从来所未有。吾人对于向所羡慕之西洋文明,已不胜其怀疑之意见,而吾国人之效法西洋文明者,亦不能于道德上或功业上表示其信用于吾人。则吾人今后不可不变其盲从之态度,而一审文明真价之所在。——杜亚泉《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1916年)(1)据材料一、二,概括16至20世纪欧洲知识界对中国认识的变化及原因。(2)分析材料三中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态度改变的原因。(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要途径,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答案】(1)16至18世纪,欧洲知识界对中国全面介绍,推崇中国文化,形成“中国热”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对中国全面否定。16至18世纪,欧洲主要通过文字、思想来了解介绍中国文化,肯定中国古代思想、传统科技等成果;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批判中国的思想僵化、制度落后。(2)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灾难,使得对学习西方充满热情的中国人产生怀疑和动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出现,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日益显露;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学习西方不断深入,对西方文化进行不断反思;在探索救亡道路上,一些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的优点,改变以往的盲从态度。(3)主要途径:殖民扩张;战争;友好往来;人口迁徙;经济贸易;民族交融。认识: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各地区联系;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文化交流中相互学习借鉴,有利于世界文明发展、进步。【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一中“18世纪的欧洲被称之为‘中国的欧洲’”可知,16至18世纪,欧洲知识界对中国全面介绍,推崇中国文化,形成“中国热”;根据材料二中“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几乎没有一个欧洲国家思想家认为中国社会及文化有可取之处”可知,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对中国全面否定。原因:根据材料二中“欧洲的思想精英尤其是启蒙思想家通过文字认识中国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至18世纪,欧洲主要通过文字、思想来了解介绍中国文化,肯定中国古代思想、传统科技等成果;根据材料二中“(中国)是一个木乃伊,它周身涂有防腐香料,描绘有象形文字,并且以丝绸包裹起来,它体内的血液循环已经停止”可知,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批判中国的思想僵化、制度落后。(2)原因:根据材料三中“自欧战发生以来,西洋诸国日以其科学所发明之利器戕杀其同类,悲惨剧烈之状态,不但为吾国历史之所无,亦且为世界从来所未有……吾人对于向所羡慕之西洋文明,已不胜其怀疑之意见”可知,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灾难,使得对学习西方充满热情的中国人产生怀疑和动摇;根据“不能于道德上或功业上表示其信用于吾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出现,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日益显露;根据“吾人今后不可不变其盲从之态度,而一审文明真价之所在”可知,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学习西方不断深入,对西方文化进行不断反思;综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在探索救亡道路上,一些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的优点,改变以往的盲从态度。(3)主要途径:综合三则材料和所学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可知,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途径主要有殖民扩张、战争、友好往来、人口迁徙、经济贸易和民族交融等。认识:综合三则材料信息和问题,从方法、作用等角度分析可知,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各地区联系,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文化交流中相互学习借鉴,有利于世界文明发展、进步。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进入18世纪以后,商业化运作下的著述出版业为市民提供了共同关心的话题,共通的书面语随之形成、普及。自1872年起,福泽谕吉著书立说对国民进行启蒙教育,竭力倡导文明开化,推动和促进了新政府的改革。在国际关系上,他由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推导出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的观点,主张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引进近代科学技术成果。在确立民族国家的总体目标上,福泽谕吉强调“爱国”、“报国”等近代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摘编自陈秀武《论近代日本国家意识的形成》材料二20世纪初,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梁启超认为中国当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大民族危亡”,为此他竖起“满汉一家”、“合族救国”的大旗,提出了合族民族主义思想,试图通过国内各民族之间的联合来实现一致对抗外族入侵的目的。他曾在著作中提到“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梁启超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中说:“吾国之生产力,其涨进实可惊,吾辈不可不尽全力以求新市场,此实今日最紧要之问题也”。——摘编自郭秀云《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民族认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学者福泽谕吉思想产生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民族主义的内涵。(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福泽谕吉和梁启超两人思想的共同作用。【答案】(1)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商业化运作下出版业的发展,推动共同民族话题和书面语形成;西方侵略带来民族危机;西方文明的传入;明治维新的推动。(“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或传入”也可得分;如果答“福泽谕吉个人的勤奋努力或忧国忧民”之类不给分)(2)内涵:提出合族民族主义的概念(提到“各民族联合”即可);各民族联合对抗外族入侵(落分点在“对抗入侵”);摈弃民族偏见,强调民族认同/缔造共同的民族精神;反对列强经济侵略,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民族经济,参与世界竞争。(3)作用:政治:都推动了救亡运动;都推动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思想:都有思想启蒙作用;都推动近代民族观念的传播。经济: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整体:都有利于本国的近代化。【解析】(1)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根据材料“进入18世纪以后,商业化运作下的著述出版业为市民提供了共同关心的话题,共通的书面语随之形成、普及”可知,商业化运作下出版业的发展,推动共同民族话题和书面语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侵略带来民族危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文明的传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的推动。(2)内涵:根据材料“他竖起‘满汉一家’、‘合族救国’的大旗,提出了合族民族主义思想,试图通过国内各民族之间的联合来实现一致对抗外族入侵的目的”可知,提出合族民族主义的概念,各民族联合对抗外族入侵;根据材料“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主张摈弃民族偏见,强调民族认同,缔造共同的民族精神;根据材料“吾国之生产力,其涨进实可惊,吾辈不可不尽全力以求新市场,此实今日最紧要之问题也”可知,梁启超反对列强经济侵略,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民族经济,参与世界竞争。(3)作用: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福泽谕吉和梁启超的民族主义都推动了救亡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的民族主义思想都推动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的思想都有思想启蒙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的思想都推动近代民族观念的传播。经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的思想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整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的思想都有利于本国的近代化。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是世界上率先迈入现代化的国家,随着19世纪中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尤其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状况严重恶化,英国政府开始全面介入公共卫生管理,1848年、经过议会辩论,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法案规定:“在代表中央意志的大都市伦敦首先创建中央委员会,然后再广泛任命检查巡视员,派他去管理地方上的那些分支委员会。”这使得地方政府强烈不满,由此,1858年,中央政府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1年,议员提出并成立了地方政府委员会,推动议会颁布了1872年《公共卫生法》,1875年,又颁布了强化、巩固有一切成果的《公共卫生法》,规定“任何被通报为污染物制造者的受委屈个人都有中诉抱怨权”,这使得检查员所做的工作极易遭人误解,这些法案连同1875年的《食品和药物法》“共同构筑起了英国近代乃至现代社会公共卫生立法和管理制度的基础”。——摘编自王广坤《论近代英国的卫生检查制度》材料二1951年,中共中央发布《中央关于加强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的指示》;1953年、政务院批准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市)、县(旗、区)建立卫生防疫站;到1965年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2499个.与1952年相比,机构增加了16倍、医师(技师)增加了11倍、卫生部还先后颁布了《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1954年)、《卫生防疫站工作试行条例》(1964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思路,启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9年,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摘编自吴超《从卫生防疫到全民健康——新中国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与现代中国在公共卫生事业建设上的相似之处,并说明其产生的相同作用。【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的完成,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人口增加,特别是城市人口激增,公共卫生状况恶化;自由放任的传统导致民众公共卫生意识差;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强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及改善卫生条件的要求。(2)相似之处:政府主导,积极推进;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推行,普及面广;成立机构以加强管理;根据形势,不断完善公共卫生制度;逐渐纳入法制化轨道。相同作用:改善了公共卫生状况;推动了医疗卫生体系完善;有助于预防疾病,保障人民健康;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英国是世界上率先迈入现代化的国家,随着19世纪中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得出工业革命的完成,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根据“随着19世纪中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尤其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状况严重恶化”得出人口增加,特别是城市人口激增,公共卫生状况恶化;根据“英国政府开始全面介入公共卫生管理”得出自由放任的传统导致民众公共卫生意识差;根据所学可得出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强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及改善卫生条件的要求。【小问2详解】相似之处:根据“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法案”得出政府主导,积极推进;根据“在代表中央意志的大都市伦敦首先创建中央委员会,然后再广泛任命检查巡视员,派他去管理地方上的那些分支委员会。”得出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推行,普及面广;成立机构以加强管理;根据形势,不断完善公共卫生制度;根据“1871年,议员提出并成立了地方政府委员会,推动议会颁布了1872年《公共卫生法》,1875年,又颁布了强化、巩固有一切成果的《公共卫生法》”得出逐渐纳入法制化轨道。相同作用:结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改善了公共卫生状况;推动了医疗卫生体系的完善;有助于预防疾病,保障人民健康;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等。三、开放性试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以上三幅图片中任选两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选择:图一和图二主题:交通线路的开辟,推动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联系。说明:汉代张骞通西域,由此开辟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连接中国和中西亚地区、南亚地区,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先进的丝织品,造纸术逐渐向外传播,推动欧洲,印度的发展。同时西域的葡萄、苜蓿等农作物品种,印度的佛教等传入中原地区文化,影响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