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春是美好的,犹如一场蒙蒙的细雨,滋润我的心田:青春是美好的,犹如一①____
淡淡的清风,轻拂我的脸尊。青春,就是那位撑着油纸伞的美丽女子。她的优雅,她的
②都形成一悒色彩绚烂的画像。感谢青春,让我们踏入追梦的旅程。追梦的道
路上,有牲折也有奇迹。雨果说“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③色”。是的,青春是
用来奋斗的。趁着阳光正好,趁微风不④让我们一起浮游青春的广阔海洋。
ɪ.依次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全都亚颐的一项是()
A.jiafucu6qianB.jiafucudqiag
C.jiafueuðqianD.jiafueuðqian
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丽的一项是()
A.①缕②娴③褪④燥B.①屡②闲③褪④躁
C.①缕②娴③退④噪D.①屡②闲③退④燥
二、选择题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怆当的一项是()
A.“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植燕枣植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长狠抓产品开发,真可谓母冬1›皆
C.九如山森林公园树木鳞次栉牛,峰密高唆峭拔,让游客流连驻足、身心愉悦。
D.天空突然乌云密布刮起大风,顿时便修部漫地下起了倾盆大雨。
4.下列句子中线单声两的一项是()
A.“天宫课堂”激发了全球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
B.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能提升市民的精神生活品位,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C.春节期间,济南公交发起小巷公交网络征名活动,小巷公交最终被命名为“红墩墩
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三、综合性学习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
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
家共处的原则。“和”的重要性体现在我们的语言当中:故宫的三大殿被命名为“太和
殿”“中和殿”“保和殿”,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贺人新婚要讲“和和美
美”“琴瑟谐和”等等。
学校八年级语文组为此开展了‘‘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⑴【为“和”宣传】
我们平时也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标语,它们对宣传主张、倡导行为、制造氛围有着特
殊的作用。请你创作一条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既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思想
性,也要讲究语言艺术,力求形式新颖、朗朗上口。
(2)【寻"和”之用】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有观点的交锋。相持不下时,有些同学会恶语伤人,
最后不欢而散。思考如何从“和而不同”“和为贵”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全班合作,制订两
条“班级议事规则”。
四、课内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
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
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退的一项是()
A.管夷吾举于上±:狱官
B.人恒过过:过错
C.而后悔喻:明白
D.无改国外患者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用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募心志安陵君基许寡人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欲有甚于生者
C.然后知生于忧患W死于安乐也言和加色夷
试卷第2页,共8页
D.入则无法家拂士淫慢则不能励精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考的一项是()
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第一段主要运用对比论证了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
C.第二段对“生于忧患”的观点进一步加以闲发,从国家角度论证“死于安乐”。
D.选文善用排比,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五、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②宋思颜曰:“主
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太祖喜日:“此
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
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注释】①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②参军:官名。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两处)
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
11.宋思颜向太祖谏言的目的是什么?你从文中哪句关键的话可以得出此结论(摘录原
文回答)?
六、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送张判官赴河西
王维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②,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注)①张征虏:张飞,因功被封征虏将军。②霍冠军:霍去病,因功被封冠军侯。
12.下列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中“单车”写张判官轻车简从,慷慨出塞,用问句则赞叹了其忠君报国、不计功
名的豪情壮志。
B.颔联连用两个典故,夸赞朋友能够像张飞和霍去病一样立功边塞,名垂青史。
C.本诗写虚如实,通过想象把人物放在荒漠广阔的背景之中,形象突出,格调高昂。
D.尾联间接抒情,感情深厚而复杂,表达了团聚的感伤和对朋友远赴边关的担忧。
13.请结合全诗,分析“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的作用。
七、选择题
14.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无做的一项是()
A.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古人对酒杯的别称也较多,如“樽”“筋”“能”“白”等。
B.古代常以官职称人,如杜甫被称“杜工部”;亦用字称人,如“乐天”就是刘禹锡。
C.“立”是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养、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
D.古代在竹简上写字,以火炙烤竹片,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汗青”,后指史册。
八、句子默写
15.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秋草独寻人去后,。(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颖《黄鹤楼》)
(6)李白在《行路难》中表达不怕困难,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7)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用“
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迈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
九、填空题
16.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在下面文段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试卷第4页,共8页
走进名著,就如走进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读《朝花夕拾》我们认识了出身低微又
充满爱心的保姆①:在《儒林外史》中我们认识了不热衷功名,仗义疏财,平等
爱人的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②;读《艾青诗选》我们了解了艾青为歌颂自己的
保姆所写下的③《》读《水浒传》,我们认识了神机妙算的“智多星”④
他带领好汉智取生辰纲。
十、名著阅读
17.请你结合《红星照耀中国》或《昆虫记》中所记述的事实,准备一段发言稿,说说
作者通过这些事实传达了怎样的心声。(IOo字左右)
十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漫谈古代的书信
①现在大家把“书信”当作一个复合词来用,而古代“书”和“信”是有区别的,
“书”指信件:“信”指使者,即传达信件之人。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请
母亲谢绝县令派来的媒人:“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诗句中的“信”,指的就是
来说媒的使者。''信”的这一意义,常见于汉魏六朝的文献,不能误解为后来兴起的“书
信”。但在《晋书》内,“书”和“信”已经结合成词,唐人诗亦多见“书信”,而且
有了单以“信”指函札、信件的用法。如王昌龄《寄穆侍御出幽州》中“莫道药门书信
少,胜飞犹得到衡阳”等句,便以“书信”连词。可见“信”的函礼之义虽系后起,但
时间并不很晚。而以“书”指信件的古义,一直沿用至今。写“恶书奉悉”,作为“收
到来信”的文言,是很常见的。
②书信重在实用,以陈述为主,论事、抒情,写景等,无所不宜。作为一种独立的
文体,有悠久的传统。《文心雕龙》中说:“详总书体,本在尽言。所以做郁陶,托风
采;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释怀,文明从容,亦心声之献酬也。”可见写信贵在敞开
怀抱,尽所欲言。古代许多流传众口的名篇,如司马迁《报任安书》、嵇康的《与山巨
源纯交书》,直抒己见,发泄愤悒之情,全都酬畅淋漓,毫无掩饰,不愧为显示的声之
作,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③书信在长期写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格式。像上下款的称呼,
因人而异;开头结尾的致敬祝颂之辞,有许多习用语:抬头、空格等,也有通行的行款。
④书信大致可以分为给长辈的、给平辈的、给晚辈的三种。上款写受信人,下款写
作书人,中间叙正文,三种书信均同,为明清以来常见的格式。但汉魏六朝的书札,却
都先写自己的姓名,后列受信人。《报任安书》的开头“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就是这样。太史公,官名;牛马走,是司马迂自谦之辞;再拜,表示
行礼;足下,为对任少卿的敬辞。这种先署已名的格式,直到近代仍有人沿用,不过不
像先写受信人上款得那样普遍。
⑤给长辈写信,上款当然不具名,旧时在称呼之下要加“大人”,后面还得有数词
和领起正文的习用语,如对父亲,一般上款都写“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末尾写“敬
请福安”和“男某某叩禀”的下款。以给老师写信为倒,上款“大人”下的敬词,多用
“座下”“道席”等。正文之前,可以“敬惟”领头,表示问候。下面接写正文,叙述
事情,就是一种常见的格式。朋友之间通信,或称仁兄,或称先生,视关系亲疏而定。
称呼下面的敬辞,:然用“阔下”“执事”等。“足下”,在战国时多以称君主,后来
成为书信中的普通敬辞,习惯用于比较亲近或年轻的朋友。给晚辈子侄写信,比较随便,
往往子开头直呼其名,书“某儿见字”,末尾问好与否,也不一定。若致函后进或世交
晚辈,则与一般朋友通信无大区别。
⑥古人书信中的杰作佳篇不胜枚举,它们之所以被答为“书信艺术”,除了文情俱
胜之外,乃因为它们是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的结晶。中国的古人用雅致的毛
笔,磨墨展纸,笔画飞舞,或娟秀,或端方,或俊逸,那当然堪称“艺术”,特别是出
自名家笔下的信。可惜那些信的真迹大都已不存于世,例如桀鹫不羁的李白,也曾无可
奈何地写过两封求援的信,然而现在只能在《古文观止》之类的书中读到了。
⑦书信,作为众生用书面语言进行交流的一种最普遍的方式,在当今与后世还会流
传下去,邮政部门绝无关门或失业之虞,但是作为一种艺术,它恐怕将成绝响。艺术书
信已面临严重的现代危机,今后再不可能出现古代那种尺牍小品的大师了。
(选自《古代礼制风俗漫谈•四》,有删改)
18.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育的一项是()
A.古代“书”和“信”是有区别的,“书”是信件:“信”是使者,即传达信件之人。但在《晋
书》中,“书"和“信''已经结合成词,唐人诗亦多见“书信
B.上款写受信人,下款写作书人,中间叙正文,为明清以来的常见书信格式。但汉魏
六朝的书札,却都先写自己的姓名,后列受信人。
C.给长辈写信,上款不具名,后面还得有敬辞和领起正文的习用语。如给父亲写信,
上款可用“大人”“座下”“敬惟”。
D.古人书信中的杰作佳篇不胜枚举,它们除了文情俱胜之外,也因为它们是笔、墨、
纸、砚这“文房四宝''的结晶,被誉为“书信艺术”。
试卷第6页,共8页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古代的书信为说明对象,按逻辑顺序介绍了“书信”的相关知识。
B.第①段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了“书”“信”含义的演变。
C.第②段运用引用和举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书信逐渐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格式。
D.第⑤段加点词“一般”表示绝大多数时候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20.第⑦段中作者认为“书信作为一种艺术,它恐怕将成绝响”“面临严重的现代危机”,
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从不同角度列举两点印证这一看法的理由(80字左右)
麦子回家
布衣
①六月,南风给漫山遍野涂上了摄人心魄的金黄,一株株籽粒饱满的麦子,热切地
期待,期待跟随农人疲惫的身子,一起回家。
②天色未明,父亲就披着月色,和镰刀一起下地,露水泅湿了他粗重的呼吸,他双
膝匍匐于地,朝觐般的虔诚与郑重。父亲的手臂,轮成阔大的半圆,揽入麦子,像揽着
自己的孩子。千万株麦子归顺,镰刀咔嚓咔嚓,发出电光石火般的啸叫。父亲的背后,
渐渐隆起一座座小山丘。
③正午,恶毒的阳光爬上父亲的肩头,舔舐,裸露的肌肤,针扎一般的疼痛,父亲却
浑然不觉。镰刀巡视般划过整片土地,父亲周身如洗,无数颗汗珠子,摔成碎末,归于
尘土。受到汗水滋养的麦穗,沉甸甸的,低眉颔首,朴拙可人。歇息时,父亲吧嗒吧嗒
地抽起烟锅,用温润慈爱的眼光抚摸这一季的收成,似在鉴赏一件中意的艺术品。
④之后,在我的帮助下,一簇簇麦子填满萝筐。父亲抖抖肩,一支扁担,像愚公移
山般坚韧,挑起麦子,引着麦子迁徙到打麦场里去。沉重的麦子,近乎残忍地以重量勒
紧父亲的肩膀,让它红肿隆起。
⑤打麦场中,唱了千年的碌磷,再次吱嘎吱嘎唱起古老的歌谣。高温和碾压下,麦
蒂噂里啪啦爆破,麦粒从壳子里应声剥离,成为纯粹的麦粒。父亲大约像麦子一样不怕
热吧!要不怎么太阳越毒,他越是要站在太阳地里,任太阳把他的臂膀涂成古铜色。
⑥年景不好时,麦子干瘪着身子,黑丧着脸,无精打采,这让和它们打了一辈子交
道的父亲,颇有些尴尬沮丧。雨水丰足的时候,麦子会钾足了劲,喝足了甘露,可着劲
儿膨胀,似要生出更多的白面来。无论如何,父亲最终会满心喜欢地赶着麦子,哄它们
回家。也不知是麦子征服了父亲,还是父亲征服了麦子,麦子老老实实,躺在麦园里熟
睡,让宽敞的房屋不再空荡。
⑦总有一些狡黠的麦子,有时散落在泥土里,叛逆得像离家出走的孩子,在田野里
四处游荡,哪怕风霜雨雪。父亲很仔细,眼光要扫过每片土地,以及路旁的每一处可能
的藏身之地,让麦子无处逃遁,乖乖回家。
⑧麦子变成白花花的面粉,滋养了一家人的生活。麦子还能给我换取学费,让我学
业有成。但麦子偷走了父亲的精神和体力、青春和汗水。一场麦事下来,他黑瘦了一圈,
腰背佝偻得再也直不起来。
⑨光阴荏苒。如今,背叛父亲的不是麦子,而是我。我背井离乡,像父亲钟爱着的
一颗麦子,却难以归顺。幸亏父亲还有土地,如今每年六月,他还会精神抖擞地忙活在
山村里,循着古老的程式,招呼麦子回家。
(选自2020年10月《散文阅读》)
21.文章以“麦子回家”为题,有什么作用?
22.按要求回答问题。
(1)分析第③段划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歇息时,父亲吧嗒吧嗒地抽起烟锅,用温润慈爱的眼光切摸这一季的收成,似在鉴赏一
件中意的艺术品。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句。
雨水丰足的时候,麦子会伽足了劲,喝足了甘露,可着劲儿膨胀,似要生出更多的白面
来。
23.请写出你对“如今,背叛父亲的不是麦子,而是我”这句话的理解。
24.阅读链接材料和第⑧段的划线句子,请你写出这两段文字描写方法和作用的不同之
处。
【链接材料】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朱自清《背影》)
十二、作文
25.作文。
瓜熟蒂落、羽翼丰满,这是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但对我们而言,真正的成熟却不
仅仅指身体的长成……
请以“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不少于
600字。
试卷第8页,共8页
参考答案:
1.C2.A
3.A
4.C
5.(1)示例: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
(2)示例:①班级议事时,人人必须遵守沟通、信任、包容的处事原则。②讨论问题时要积
极发表个人的见解,同时要尊重别人,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
6.B7.C8.B
9.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10.示例:随从(近侍之臣)拿着换洗的衣服进
来,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11.希望太祖始终节俭;“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
“愿始终如此
12.D13.①白雪皑皑,蓬草纷飞,黄沙弥漫。写出了边塞环境的恶劣,突出友人保家卫
国的决心;②营造出塞外苍凉雄浑的意境,为后文张判官慷慨赴边做铺垫,表达诗人希望友
人赴边报国的情感
14.B
15.鸡声茅店月寒林空见日斜时庭下如积水空明了却君王天下事日暮乡关
何处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6.阿长或长妈妈杜少卿大堰河——我的保姆吴用
17.示例一: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记录了他在苏区走访当地农民的事实。农民亲口告
诉他,红军比白军好得多;红军禁鸦片,买东西付钱,还兴办了免费的学校等。斯诺记录这
些事实是为了表明红军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是受人民爱戴的军队。
示例二: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写他有一次挖开了一百多个圣甲虫的洞穴,发现圣甲虫妈妈
给小圣甲虫准备的粪球是用柔软的绵羊粪制的,粪球外部还有一层硬皮做保护。法布尔通过
观察事实想告诉我们他对生命的算重,对自然万物的爱与赞美。(或想告诉我们,只有热爱
科学,善于动手,勤于观察,才能发现事情的真相。)
答案第1页,共3页
18.C19.C20.示例:①从书写工具看,毛笔已被钢笔、圆珠和水笔等取代,墨砚也
己让位给墨水等;
②从快捷性看,电子邮件、手机等通讯方式比传统书信便捷;
③从生活方式看,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人们失去了闲情逸致。
21.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写了父亲农忙将麦子归仓;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突
出文章的主旨,通过对父亲收割麦子归仓的描写,表现父亲勤劳坚忍的形象;作者也如父亲
精心照料的“麦子”,却背井离乡,难以回家,表达了对父亲的愧疚之情。(答出3点即
可)22.(1)“抚摸”原指用手轻轻摩拳,运用通感的手法,描写了父亲用温柔的目光注视
着丰收的麦子的场景,写出了父亲看到好收成时的喜悦和满足。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麦子人的动作情态,写出了麦子的勃勃生机、充满活力(写
出了麦子的长势喜人)。23.父亲精心收割麦子,也格外宝贝麦子,不会将一粒麦子丢失,
让麦子粒粒进仓。我更是父亲的全部心血,但我却背井离乡,远离父亲,没能在父亲身边尽
一份孝心。流露出对父亲的无限愧疚之情。24.链接材料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爬月
台的艰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饭店质量管理
- 辽宁政法职业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牡丹区王浩屯镇初级中学2025年初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化学试题文)试卷含解析
- 上海体育大学《工程经济》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美术基础(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印度社会专题》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材料磨损与抗磨材料》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省咸宁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文理)生物试题含解析
- 寿阳县2024-2025学年五下数学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
- 丽江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软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静疗横断面调查护理
- DB45T 1056-2014 土地整治工程 第2部分: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 2025年3月《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解读学习课件
- 4-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
- 人教版 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综合素养评价(含答案)
- 无锡诺宇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放射性药物开发及核药装备研制项目报告表
- T-CEPPC 18-2024 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指南
- XX化工企业停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2025年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学生专用
- 全国川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节《评价文创作品》教学设计
- 急诊科护理创新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