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课本知识梳理9上_第1页
文言文-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课本知识梳理9上_第2页
文言文-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课本知识梳理9上_第3页
文言文-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课本知识梳理9上_第4页
文言文-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课本知识梳理9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4九年级上册文言文

r⅛垂考

厂,,

1.岳阳楼记

【文学常识】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

和文学家,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死后谥(Shi)号文

正,世称“范文正公”。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

【原文】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

异乎?

若夫霭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

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

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

So

【注释】

1、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2、守:指做太守。

3、越明年:到了第二年。越:及,到了。4、政通人和:政事通顺,百姓和乐。5、百废具

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具:通“俱”,全、皆。兴:兴办。

6、乃:于是;就。7、增:扩大。

8、旧制:原有的建筑规模。9、属:同“嘱”,嘱托。

10、作文:写文章。11、以:用来。

12、胜状:胜景,美好景色。13、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14、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涯:边。际涯:边际。

15、朝晖夕阴:或早或晚阴晴多变化。晖:日光。16、大观:雄伟的景象。

17、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

18、然则:(既然)这样,那么。19、北:向北。

20、南极潇湘:南面直达潇水、湘水。南:向南。极:尽,到……尽头。

21、迁客:被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22、骚人:诗人。

23、会:聚会。24、于:在。

25、览物:观赏自然景物。26异:不同。

27、淫雨:连绵不断的雨。28、霏霏:雨(或雪)繁密的

样子。

29、开:放晴。30、排空:冲向天

空。

31、曜:光辉。32、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潜:潜藏。形:形迹。

33、橘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橘:桅杆。楫:桨。倾:倒下。

34、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

35、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36、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京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

开。

37、萧然:萧条的样子。38、感极:感慨到极点。

39、春和:春风和煦。40、景:日光。

41、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4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万顷:极言其广。43、翔集:时而

飞翔,时而停歇。集:鸟停息在树上。44、锦鳞:指美丽的鱼。

45、岸芷汀兰:岸上的香草与小洲上的兰花(此句为互文)。芷:香草的一种。

46、郁郁:形容草木茂盛。47、而或:有时。48、一:全。

49、空:消散。50、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51、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

52、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好像沉入水中的玉璧。璧:圆形的玉。

53、何极:哪里有尽头。极:穷尽。

54、心旷神怡:心胸开阔,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55、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偕:一起。宠:荣耀。

56、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拿。临:面对。

57、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58、嗟夫:唉。59、尝:曾经。

60、求:探求。61、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62、心:思想感

情。

63、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或许、也许。异:不同。为:心理活动。

6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为。65、庙堂:指朝

廷。庙:宗庙。堂:殿堂。66、江湖:指民间。67、是:这样。68、

进:在朝廷做官。69、退:不在朝廷做官。

70、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斯人:这样的人。归:归依。

【译文】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

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

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

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

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如果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

去了光辉,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

猿猴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的诽谤、害怕坏人的讥笑,满眼萧

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端的种种情绪了。

到了春日晴和、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成群的沙鸥,时而飞翔

时而停落,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有时

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象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象现下的白璧,

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

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

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

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

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

“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托付)

2.百废具兴(通“俱”,全,皆)

二、一词多义

观:1)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景

观或:1、而

或长烟一空:有时

2、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极: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

2)感极而悲者矣:十分

3)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穷尽

空:L浊浪排空:天空

2.长烟一空:消散

通:

1.政通人和:顺利

2,北通巫峡:通向

三、词类活用

L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做州郡的长官)

5.锦鳞游泳(用锦鳞代指美丽的鱼)

【课文探究】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2、三、四两段写出哪两种不同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览物之情?

景色一:天气阴冷(阴);相关览物之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悲)

景色二:春光明媚(晴);相关览物之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喜)

3、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

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突出全文的主旨。

4、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分别指什么?“进”和“退”分别照应什么?

“居庙堂之高”指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远”指不在朝廷做官。

“进”照应“居庙堂之高”,“退”照应“处江湖之远”。

6、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来看,这

句有何言外之意?

一方面表达对友人的劝勉之意,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

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德。

8、九百多年前,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曾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

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当今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的济世情怀,是一种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高尚精神,在当今仍有很好的现实意义。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

我们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国际强林之中。

9、距离范仲淹近千年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请简述你的看法?

示例:有心要具备“古仁人之心”。①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们摆正心态、

豁达面对,练就一颗平常心才能立于竞争前列。②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

我们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国际强林之中。

10、“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之产生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

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

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11、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什么人?这个句子所运用的句式,对表达作者的思想起什么作

用?

“斯人”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或古仁人)。句子运用的感叹和反问句式,

强烈表达了作者渴望与“斯人”同道的理想和愿望。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和期望之情。

【理解性默写】

1.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写洞庭月夜美景的句子是“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3.《岳阳楼记》中描写夜晚洞庭湖波光月影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从时间角度描写岳

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5.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

句答)

7.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8.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乐观旷达的胸襟面对生活,而不是患得患失,正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

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岳阳楼记》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表现了“古仁人”在不同的处境中

都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

【课文主题】

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友人滕子京的劝勉和期望之情。

[国]

【例题1】对比阅读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共旧

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

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才看倾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篦粥不充②,日戾®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

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目:“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再适:改嫁。②篦(Zhan)粥不充:稠粥不充,不足,此指喝不上。③戾(ze):太阳偏西。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朝呼夕阴晖()(2)沙鸥翔隼集()

(3)长烟7空一()(4)辄以水沃面辄()

2.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3.结合(甲)语段的内容,说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原因。

4.从(乙)语段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答案】

1.日光停息全就

2.(1)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他不分昼夜地刻苦读书,五年中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

3.①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②滕子京谪守期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③借本文表达自己的政治

抱负,与人共勉。

4.从家世贫苦了解到了人民的疾苦,从小立志苦读,大通六经之旨,奠定了儒家“仁爱”思想。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

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不定。晖:日光。

(2)句意为: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停息。

(3)句意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4)句意为:就用冷水冲头洗脸。辄:就。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

(1)以:因为。

(2)尝:曾经。寝:睡觉。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甲文第一段“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可以概括出第一个原因:滕子京谪守期间“政通人和、百

废具兴”;

从甲文第一段“属予作文以记之”可以概括出第二个原因: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

从甲文最后一段“微斯人,吾谁与归?”可以概括出第三个原因:借本文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与滕子京共

勉。

4.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从“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可以看出,范仲淹小时候家

境贫苦,他从自己家世的贫苦了解到了人民的疾苦;

从“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解粥不充,日戾始食”可以看出,范仲

淹立志苦读,有顽强的毅力;

从“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可以看出,范仲淹大通六经之旨,奠定了儒家“仁爱”思想。

译文:

(乙):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长大后,知道出身家世,

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她到了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学习,五年以来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

有时候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上,每天要到太阳偏西才开始吃饭。终于博通

《六经》的要领,慷慨有抱负于天下,他经常对自己说:“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

之后才乐。”

[重*考总□

2.醉翁亭记

【文学常识】

欧阳修(IOO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

石曾巩)。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宋仁宗(1045)范仲淹遭谗言陷害被迫离职,

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

西南十里的琅哪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珊山酿泉旁,

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

古的美文。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

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

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

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

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恨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

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释】

环:环绕

诸:众多

尤:尤其,特别

蔚然:茂盛的样子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靠近

名:命名,取名

辄:就

自谓: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自号:给自己取别号

意:情趣

得:领会

寓:寄托

开:消散

螟:昏暗

晦明:有时昏暗,有时明亮

佳:美

但偻:脊梁弯曲,借指老人

提携:草抚,借指小孩

渔:钓鱼,捕鱼

为酒:酿造

洌:(洒)水清

肴:荤菜

藏:蔬菜

杂然:杂乱的样子

陈:摆放

酣:畅饮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都借指音乐

交错:交互错杂

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文中指醉醺的样子。

已而:不久

翳:遮蔽

上下:树的上部是下部

【译文】

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

秀丽的,那是琅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

那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于泉水之上,那就是

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僧人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

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

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的升起的时候,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

不一,这就是山中早晚的景象啊。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俊秀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

绿荫;天高气爽,水面下降,隐石现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啊。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景色不同,

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啊。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

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人在游玩。靠近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

美;用酿泉造酒,泉水香并且酒清;野味野菜,杂乱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

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

一个脸色苍老头发花白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叫,

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

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把滁州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

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就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郡的欧阳修。

【文言知识】

一、虚词注解

1、“而”用法

(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

(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

(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

(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

(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

(10)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

(11)临溪而渔:(有争议)I.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H.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

(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

(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

(1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

(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

(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

(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2、“之”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

(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

(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

(5)山水之乐:助词,的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

(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

(8)宴酣之乐:助词,的

(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二、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

2、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3、自号日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

5、至于负者歌于途歌: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6、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7、太守宴也宴:设宴,名词作动词

三、古今异义词

1、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

2、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3、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

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愿望,心愿)

5、林霏开(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

6、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

四、一词多义

1、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暮而归:回来

2、谓

太守谓谁:为,是

太守自谓也:命名

3、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向下

临溪而渔:靠近

4、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的样子

5、乐

山水之乐: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感到快乐(第一个“乐”)

6、而

溪深而鱼肥;表并列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杂然而陈前者;表修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

五、特殊句式

1、倒装句: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状语后置句)

②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

③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调整为“于两峰之间泻出”)

2、判断句

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亭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庐陵欧阳修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3、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课文探究】

L作者写醉翁亭是怎样落笔,一步步自然入题的?写景顺序是什么?

从山落笔,由山写到泉,由泉写到亭,自然入题。写景顺序是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由山及泉及亭。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微露主旨,为全文奠定抒情基调。

3.本文写景的作用是什么?以景美寄托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4.第三段分几层?分别用三字概括层意.哪一层是核心?

四层:(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太守醉是核心。

5.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

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欢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

6.醉和乐有什么关系?

醉乐统一。因乐而醉,醉又增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7.作者怎样使用陪衬手法的?

以禽鸟乐衬托人之乐,再以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层层推进,突出了太守之乐。

8.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一是借欣赏山水秀丽景色,排遣心中抑郁,二是借与众人游琅哪山,寄寓与民同乐的理想。

9.“太守之乐”有哪些?

(1)“山水之乐”;(2)“宴酣之乐”;(3)“乐人之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10.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

两人有都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

乐在后的精神。

【理解性默写】

1.现在用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的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2.写朝暮之景的句子和四时之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

石出。

3.表明“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什么?“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4.太守与宾客出游,不事铺张、不讲排场,表现这一特点的句子有哪些?

临溪而渔;酿泉为酒;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

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呼应前文什么话?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6.后文与“暮而归”相呼应的句子是:“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7.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全文的主旨句(将“醉”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课文主题】

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

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全文描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和游人的山水之

乐、游宴之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抒发了他贬谪后的抑郁心情。

I、______________二----------------)

【例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L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O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

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偃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丰乐亭记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

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故

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释)①此:指滁州。②刻:清晰地。③宣:宣扬;上:皇上。④刺史:官名,写此文时,欧阳修任滁

州刺史。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醉翁之意不在酒(2)云归而岩穴瞑

(3)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______________⑷太守申谁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7.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中行六七里/LjJ之僧智仙也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修本来此

C.名之者谁/遂书以多其亭焉D.山永之乐/乐其地僻而事简

8.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9.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甲)文中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描绘出“山间之四时”,(乙)

选文中哪几句也描绘了四季景色?

(3)欧阳修被贬滁州,但他的生活仍很有乐趣,从(甲)(乙)两文看,你认为他有哪些乐趣?

【答案】

5.意趣,情趣聚拢以……为快乐为,是

6.(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2)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7.C

8.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9.(1)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

(2)滁州山水(风景)优美;政事简单;百姓生活富足;民风安闲;百姓愿意与他同游同乐;社会太平安宁。

【解析】

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

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匚句意为: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意:意趣,情趣。

匚句意为: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归:聚拢。

□句意为: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以……为快乐。

□句意为:太守是谁?谓:为,是。

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宜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

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口乐:乐趣。得:领会。寓:寄托。

□芳:花。发:开放。

7.A.山:沿着山路/山上;

B.之:代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名:都是命名;

D.乐:乐趣/喜欢:

故选C。

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断句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本句的意思是:春天采

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下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新秀美,四时

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掇幽芳”“荫乔木”是并列关系,由“而”连结,“荫乔木”后可断开;“风

霜冰雪”是“刻露清秀”的主语,中间可以断开;“四时之景”是“无不可爱”的主语,中间可以断开。

故可断句为: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9.□由甲文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和乙文中“四时之景,无不可

爱”,可知乙文中写四季景色的句子是: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

解答时先要理解两篇文言文的意思,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然后根据文意来归纳概括。从甲文第段“四

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乙文第U段“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看出滁州山水(风景)优美;从甲文第:段“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

不绝者,滁人游也”、第匚段“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乙文第口段中的“又幸其民乐其岁

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看出百姓生活富足、百姓愿意与他同游同乐;乙文第□段中的“乐其地僻而事

简,又爱其俗之安闲”,看出政事简单和民风安闲;乙文第口段中的“幸生无事之时也”,看出社会太平安

宁。

Γ⅞⅜专总)

3.湖心亭看雪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

兴)人。原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

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娉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

文学名著。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挈一小舟,拥鑫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孥一作:余挈)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

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

【是日更(gen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一夜分为五更,

每更大约两小时。定,开始。

【余】我

【擎】撑(船)。

【拥曩(cui)衣炉火】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鑫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鑫,鸟兽的细毛。

【雾淞沆碰(hdngddng)】冰花一片弥漫。雾淞,水气凝成的冰花:曾巩《冬夜即事》自注:“齐寒甚,

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淞。”沆扬:白气弥漫的样子。沆,形容大

水。

【上下一白】天色湖光全是白皑皑的•一白,全白。一,全;都。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

【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强(qiδng)饮】尽情地喝。强:尽情。

【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

【客此】客,做客。在此地客居。

【舟子】船夫。

【喃】象声词。

【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

【更】还。

【痴似】痴于,痴过。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及】到.....时

【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特别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在一寸长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

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

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

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八分多点儿,高度约摸二分上下。中间高起而宽敞的是船舱,(刻着)用

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

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

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

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前端,左手抚着鲁宜的

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

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

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

念珠挨着左膝一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摆着一支橹。橹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

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

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那只船的顶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

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个篆书的图章,文字是

“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橹、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

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

啊,技艺真是奇妙极了!

【课文探究】

1.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2.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

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

3.2、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写湖心亭巧遇两人的情节的作

用?)

不多余。因为写湖心亭上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余”被邀勉力喝三杯的情景,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

一是使文章富有波澜,给沉寂浑茫的夜景增添一分生气和一分暖色,给人以一种欣逢知己的惊喜。二是借

他人之口抒发知己难逢的惆怅,真实地体现作者的情绪变化。痴”情人不只“我”一个,巧妙的侧面烘托,

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3、结尾的“痴”有何含义和作用?(结尾舟子的话表达了作者的怎样的情

感?)

“痴”的含义应是“痴迷”“着迷”,为西湖的雪景而迷,为故国的山河而迷,也为知音难觅而迷。

作用是画龙点睛,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4、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

是不是矛盾?

这里并不矛盾这样写突出自己与舟子的志趣不同,反衬自己清高与孤傲的情怀,这个小小的尾声,

如轻舟荡浆,使人感到文情摇曳,余味无穷。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清高与孤傲的情怀,为下文作伏笔。

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濠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8、“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9、“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和清高与孤傲的情怀。

10、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课文主题】

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

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

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基√⅛巩固

【例题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履衣

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砌,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目:“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

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

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

郭,汶水、祖徒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