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2_第1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2_第2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2_第3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2_第4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2专题

上海市黄浦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2分)

资仁堂记

(明)邵宝

①吾邑砖桥钱君孟润之为堂也,君子过之而见其扁©者,问之曰:“君之堂何以名'资仁'哉?”

君起而对日:“吾闻之:仁者,人也。人而不仁,不可以为人。吾斯惧焉。虽不敏,不敢不勉。名吾

堂所以志也。”

②曰:“'为仁由己,,孔子之训也,君而不闻乎?顾舍诸而言资也?无亦重自任而轻人之求欤?”

口:“何敢然哉?资之于仁,大矣。□如不敏者,非资焉,言则曷听,行则曷观?《礼》日:'率法

而强之,资仁者也。'敢不务乎?”

③曰:“然则资恶乎在?”曰:“昔者孔子之告子贡,盖尝曰:'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

者。'凡堂焉而吾坐者,皆若人也,此吾所为资焉者也。不然,吾省焉。虽然,吾所居里,去郡邑,

远大夫,士非特至焉者,吾见亦罕矣,资将焉取哉?”

④日:“野固有人焉。冀缺耨而敬,胥臣称其有德②。谓'仁之则于是乎在'。今之野,焉知无缺

乎?苟有之,其稽古传恭将无说乎?所谓资焉者,孰大于是?”君闻斯言也,以为得“资”,再拜而

受之。

⑤他日,以告予。予谓之曰:“允哉,君子之论!可以铭君之心矣。”遂为之记。

⑥君名润,孟润其字。系出五季十国所谓吴越王修,苏眉山称其有德于民甚厚者也。君九世祖进。

宋祥符间,始繇®嘉禾徒居无锡。胜国④时,其孙宽甫益大其业,至以私腹代公赈,乡人德之。国朝洪

武中,君大父公达徙今砖桥。父惟常,世修乡惠。正统中,用义受玺书,旌于门。君生承,厥世面天

资近道,持身及家,克勤无怠。今且老矣,犹不忘自箴如是。君之伯兄孟清,于予为尊姑之夫。予之

知君盖四十年于兹矣。因并及之。

(选自《容春堂续集》,有删节)

[注]①扁,同“匾”。②翼然耨而敬,胥臣称其有德:胥臣出使,经过冀国,看到冀缺在锄田除

草,他妻子给他送饭,很恭敬,于是称赞这种相敬如宾的夫妻关系。③繇,同“由”。④胜国,指宋

朝灭亡。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一项()。(1分)

A.况B.而C.抑D.亦

22.下列对第①②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钱孟润给自己的堂取名为“资仁”是为了勉励自己要具有仁德。

B.那位君子认为钱君应该自己努力行仁,而不应该轻视别人的请求。

C.钱孟润认为从仁中求取很重要,因为对普通人来说,他们需要言行的楷模。

D.《礼记》里面说“遵循法度而努力行仁,这是从仁中汲取道理来加以实行。”这是钱孟润所努力

追求的。

23.钱孟润和“君子”曾经对“资仁”的来源有不同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对这两种看法的高下进行

评析。(4分)

24.联系主旨,探究第⑥段有无保留的必要,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4分)

(五)(12分)

21.(1分)答案A

22.(3分)答案B

评分说明:原文对应:“无亦重自任而轻人之求欤”。这句应解释为“难道不应该重视自己努力而

看轻从他人处获取吗?”

23.(4分)答案示例:钱孟润认为坐在他堂屋里的都是贤大夫与仁人,因此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仁道。

而“君子”则认为今天的田野里,像冀缺这样有仁德的普通人到处都是,应该从他们身上汲取仁德。

(1分)钱孟润的观点固然正确,但由于他住所偏僻,所谓贤人并不容易相遇与交往,所以这种“资仁”

的途径很难取得进展。ɑ分)而''君子”则是站在普通人的立场,发现普通人身上的道德闪光点,这

有利于我们从发现身边人的闪光点,并学习之。(1分)

24.(4分)答案示例一(可删):文章通过钱孟润和君子对“资仁堂”内涵的讨论,得出了人应该追

求仁德,应该从贤人,乃至当今的普通人身上汲取仁德的观点,阐释了“资仁”的内涵和价值。(2

分)第⑥段主要写钱孟润家世渊源及前辈懿德,直到他儿子钱承一直修身齐家。作者写此段仅为表现

他和钱家的交情,而钱氏家族的延续与“资仁”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所以,从主旨上说,本段和全文

没有必然联系,可以删去。(2分)

答案示例二(不可删):文章通过钱孟润和君子对“资仁堂”内涵的讨论,得出了人应该追求仁

德,应该从贤人,乃至当今的普通人身上汲取仁德的观点,阐释了“资仁”的内涵和价值。(2分)第

⑥段主要述及钱孟润家世渊源及前辈懿德,直到他儿子钱承一直修身齐家。而钱氏家族的延续暗合了

“资仁”的精神,也符合“记”这一文体,所以本段不能删去。(1分)

评分说明:答案示例一4分、答案示例二最多3分。

参考译文:

我们县里砖桥钱孟润先生造了一间堂,君子路过而看到它的匾,问他说:“你的堂为什么叫'资

仁'呢?"钱君起身回答道:“我听说:仁是人的本质。人如果不仁的话,就不能够做人。我对此感

到害怕。虽然自己不够聪敏,但不敢不自我勉励。用这个来命名我的堂,就是为了记住这个想法。”

那位君子说:“‘为仁由己',这是孔子的训诫。您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却为什么舍弃自己努力

求取,却还想要从仁中获取一些东西呢?难道不应该重视自己努力而看轻从他人处获取吗?”钱君说:

“我怎么敢这样?从'仁'中获取道理而加以施行,是很重要的。更何况像我这样不聪敏的人,如果

不是从'仁'中获取道理,那么我将从哪里听闻嘉言来说话,从哪里去观察懿行来行事呢?《礼记》

说‘循法而努力行仁,这是拿取仁道理来加以实行。'。我敢不致力于此吗?”

君子问:“既然如此,那么从哪里来拿取仁道呢”钱君说:“过去,孔子告诉子贡说:'侍奉贤

大夫,和仁士交友。'凡是在堂里,坐在我的身边的人,都是这样的一些人。这些人都是我拿取仁道

的地方。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就要自我反省了。虽然这么说,但我所住的地方,远离城市,远离士

大夫,如果不是特地前来的士人,我也就很少见到他们,那么我将从哪里获取仁道呢?”

君子说:“田野里面本来就有这样的人。冀缺在田里除草。他和妻子相敬如宾。胥臣称这种行为

是有德的。说“仁道就存在于其中”。现在田野里,怎么知道没有冀缺这样的人呢?如果有,那么考

察古事流传美德的说法还会没有证据吗?所谓拿取仁德,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呢?”钱君听了这

话,认为懂得了“资”的内涵,拜两拜而接受了这个说法。

又一天,钱君把这个道理告诉我。我对他说:“这真是公允的君子之论啊!可以将它铭记在心。”

于是我就写了这篇记。

钱君名润,孟润是他的字,是五代十国所谓吴越王钱镂的后人。苏轼称他对百姓甚有恩德。钱君

的九世祖叫钱进,宋代祥符年间从嘉禾县移居到无锡府。宋朝亡国后,他的孙子钱宽甫扩大了他的家

业,以至于用私人粮仓替代了公家救济,老百姓都非常感激他。本朝洪武年,钱君的祖父钱公达搬到

了今天的砖桥。他的父亲叫钱惟常,一生都给乡里带来好处。正统年间,因为道义而接受了朝廷的褒

奖,奖状挂在门上。钱君生了儿子叫钱承,他的容颜天资都近乎大道。他的自我修养以及持家都能够

勤劳而不懈怠。现在已经老了。还不忘像这样自我告诫。钱君的大哥孟清,是我姑姑的丈夫。我了解

他到现在大概已经四十年了。于是就一并提及。

上海市静安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1分)

严久能《娱亲雅言》序(清)钱大听

①今海内文人学士,穷年累月,肆力于铅槊®,孰不欲托以不朽?而每若有不敢必者,予谓可以两言决之,

日:“多读书而已矣,善读书而已矣。”胸无万卷书,臆决唱声,自夸心得,纵其笔锋,亦足取快一时。而

沟讼之盈②,涸可立待。小夫惊而舌挤⑥,识者笑且齿冷,此固难以入作者之林矣。亦有涉猎今古,闻见奥

博,而性情偏僻,喜与前哲相近且;捂。说经必诋郑、服,论学先薄程、朱,虽一孔之明,非无可取,□其强

词以求胜者,特出于门户之私,未可谓之善读书也。

②唐以前说部④,或托齐谐之妄语,或扇高唐之颓波,名目猥多,大方所不屑道。自宋沈存中诸公,穿穴经

史,实事求是,虽议论不必尽同,要皆从读书中出,异于游谈无根之士,故能卓然成一家言,而不得以稗

官小说目之焉。

③苕溪严久能氏,少负异才,濡染家学,所居芳椒堂,聚书数万卷,多宋、元槊本。久能寝食于其间,漱

其液而哓其栽⑥,中有所得,质之尊人茂先翁,许诺而谨书之,积久成帙,名之曰《娱亲雅言》。贻书乞予

序其端。

④夫古之娱亲者,奉车负米,奔走千百里,契阔跋涉,以谋菽水之欢⑥。而严氏之娱,近在庭闱,以图籍为

兼珍,以辩难为舞彩⑦,此其娱有出于文绣膏粱之外者矣!以读书为家法,而取之富,而择之精,吾恶能

测久能之所至哉!

[注]①铅桀:qian,写作。②沟泠之盈:指大小沟渠里满满的水。泠:kuαi,田间水沟。③挤:jiao,

舌翘起不能出声,形容害怕或惊讶。④说部:指古代小说、笔记等书。⑤喷:ji,吃。栽:zi,切成的

大块肉。⑥菽水之欢:奉养父母。⑦兼珍:两种以上的珍美食品。舞彩:老莱子性至孝,年七十,穿五色

彩衣,作婴儿状逗父母高兴。

21.填入第①段方框内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

A.与B.而C.是D.如

22.分析第①段说理思路。(3分)

23.对第③④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代乾嘉学者严元照,字久能,少负异才,藏书甚多,博览群经。

B.“娱亲雅言”是说撰此书娱乐自己的父亲,实际是读书考据的专著。

C.别人“娱亲”多从物质上孝亲;严久能以读书辩难,实现精神交流。

D.钱大昕赞赏严久能的追求,乐于为其著作作序,并惭愧学问不如他。

24.钱大昕“多读书”“善读书”的观点受其祖父影响,请结合钱氏两篇文章对此进行分析。(4分)

(五)11分21.C(1分)22.先指出问题要害,当今文人想要文章不朽,却苦无途径;作者认为“多

读书、善读书”才是正途。(1分)然后分析读书少却要提出新奇观点逞一时之快的弊端。。分)再进一步

指出,有些读书多的人,观点虽不无可取,但多出于门户之私,还是“不善读书(1分)23.D(3分)24.

钱大昕认为“多读书”能避免“自夸心得”“强词以求胜”的毛病;这与祖父当年告诫子孙不要自满是相关

的。(2分)钱大昕认为“善读书”必须避免“门户之私”,不要故意“与前哲相胡踣”;这与祖父对有人批

评王勃《滕王阁诗序》文句不对仗的态度是一致的,祖父对他人的批评给出了新的解释,就是“善读书”

的范例。(2分)

上海市徐汇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11分)

羲风楼记

(清)白胤谦

①庸斋深阅,可以处吾不材之身,据梧而坐,曲肱而眠,无不适口。独其为境隘,不足以游吾目而骋吾足。

间用郝邑,则召呼从者走数十武,临高城之上天王台一带,矫首而南望。远山岚气,使环邑之胜,落吾襟

抱间。或月明雪霁,秋涛涨发,遵睥睨而东,跻聚奎楼,抵于开福寺前,缓步以归,亦一快也。顾年衰膂

力弗强,数往则嫌疲惫而多事。

②偶携儿子登斋之后楼视康,启北窗,面北山,丹崖苍壁,草树蒙茸,罗列于其下,远风忽至,居然在野。

儿进日:“胡弗日涉于斯?”吾首肯之。儿退后,因命撤原,障壁为梯,设几席焉。每晨起,杖而上,听

黄鸟数声,始还就斋中。午饭后,再上眺观云物,或受凉风,以散燧烝,信足乐也。

③乃反观儿子笑曰:“道在迩而求诸远,非吾向者之谓与?盖圣贤之道,近在于人心者,何以异乎是?故

学者之于道,方其未得,虽竭聪明穷昏旦而求之,卒未能益焉。及其来会于吾前也,不越珪步而遇之,是

以谓之庸。夫庸者,道之所寓,而□者其体,□者其用。是故子莫执中,违乎时之守也。时然后言,人不

厌其言,应乎中之理也。有孔子之时,而后尧舜相传之中,常存乎于今日。昔陶渊明卧于北窗,清风时至,

自谓羲皇上人。以羲皇之去渊明数千岁远矣,而渊明拟之,不啻其近焉。然则渊明之去今,虽又千余岁,

今之风犹古之风也,谓独辽邈而莫之亲耶?其孰能信之?”儿不能会,吾复大笑,遂命书之,以羲风名吾

楼。

20.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耳B.者C.耶D.乎

21.第①②段中写作者心情几番转变,分析这样写的具体作用。(4分)

22.根据文意,第③段空格处应依次填入()。(2分)

A.中时B.时中

23.第③段写陶渊明自称羲皇上人的典故,试分析其用意。(4分)

20.(1分)B

21.(4分)作者先写身处庸斋的安适,接着指出不能“游目骋足”的遗憾,引出下文写登天王台、聚

奎楼看到美景而感到快乐;接着写因年老体衰不能经常远足而感到遗憾,引出下文写登庸斋后楼赏到

美景而感到兴奋。两段之间,作者的心情发生四次转变,为下文“道在迩,不必求诸远”的道理张本。

(具体写出心情的四次转变,2分;写明转变间的关系、点明与观点表达的关系,2分)

22.(2分)A

23.(4分)(陶渊明在眼下的日常生活中体悟相传数千年的“道”。)作者一方面以此阐明上文“道

在迩,不必求诸远”“圣贤之道,近在于人心”等观点;另一方面以此作比,暗示作者也能如陶渊明

一样在寻常生活中体悟出大道。(两个方面,各2分)

上海市浦东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

松滋儒学记[宋]胡谖①

①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材,成天下之材者在教化,职教化者在师儒,弘教化而致之民者在郡邑之任,而教

化之所本者在学校。学校之兴莫过于三代,而三代之兴莫过于周。大司徒以六德、六行、六艺教万民而宾

兴之,纠其有言异者诛,行异者禁,其所言者皆法言,所行者皆德行。四海之远,万民之众,若符节之

合,教化明于上而风俗成于下也。故其材之成也,大则可以论道、经邦,小可以作而行事;无他,盖本于

学校之教而已矣。

②三代而下言治者称汉唐,然未知先王教化之意,而人自为学汉之士,则党同门,妒道真。唐之文则天宝

之风尚党,大历之风尚浮,贞元之风尚荡,元和之风尚怪,则于教化□可知矣。③国初承五代之乱,祖宗

留意庠序之事,而士犹弊于俗学。于是,新太学立三舍,订经义,立师儒,天下学者知所从。郡邑率令立

学选贡士,诸路使者提其事而督察之。由是,淫辞息,破行消,上下相勉兴起于善,而大道之文,炳然与

三代同风矣。

④松滋之为邑,在江陵之西,其民淳而易化,旧有学舍湫隘尤甚。邑大尹明敏好学,有乐英才教育之意,

诏下兴学,竭力营之。殿宇弘壮为二堂:目笃讲,目议道;堂分四斋,为屋三十余楹,而又面学凿池构亭

其中,前为厅以讲射,名其亭为观德。凡俎豆②之事在古制之所有者,无一不具;弦诵之声,诸生乐然从

之。愚将见人材之成以副国家之用者继踵而出矣。⑤诸生求记,遂以为书。

【注】①胡谖:北宋学者,思想家,教育家②俎豆:古代祭祀。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固B.则C.亦D.方

22.以下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是办学最兴盛的时期B.汉唐的教化风气值得推崇

C.本朝的学校教育兴利除弊D.松滋邑办学必将人才辈出

23.第①段画线句的论述严谨,请加以分析。

24.本文先议后叙,重议轻叙,请结合内容分析作者如此谋篇布局的意图。

21.(1分)A22.(2分)B23.(4分)第①段画线句阐释了人才、教化、师儒、地方官员及学校

的关系(1分),由治天下的目标到途径再到基本保障(1分),强调了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根本,(1

分)因果相承,环环相扣(1分),论述严谨。24.(4分)本文作者开宗明义,提出观点,强调兴办儒学

的意义。分),接着阐述由三代到汉唐,不重教育的危害,进而论述本朝,对于教育的重视,从历史沿革

的角度加强议论。(1分)最后叙述了松滋邑办学的背景,概述了松滋学堂的结构布局和教学内容。(1分)

作者站在教育家的高度,论述教化之本在学校,突显了作者希望兴办儒学、期待松滋出现更多的人才,也

赞颂了松滋大尹对儒学的支持。

上海市闵行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1分)

送左未生南归序

(清)方苞

①左君未生与余未相见,而其精神志趋、形貌辞气早熟悉于刘北固、刘古塘及宋潜虚。既定交,

潜虚、北固各分散。余在京师,及归故乡,惟与未生游处为久长。北固客死江夏,余每戒潜虚:当弃

声利,与未生归老浮山。而潜虚不能用,余甚恨之。

②辛卯之秋,未生自燕南附漕船东下,至淮阴,始知《南山集》祸作①,而余已北发。居常自次日:

“亡者则已□!其存者,遂相望而永隔乎!”

③己亥四月,余将赴塞上,而未生至自桐②。沈阳范恒庵高其义,为言于驸马孙公,俾偕行以就余。

既至上营,八日而孙死,祁君学圃馆③焉。每薄暮公事毕,辄与未生执手溪梁间。因念此地出塞门二

百里,自今上北巡建行宫始,二十年前此盖人迹所罕至也。余生长东南,及暮齿而每岁至此,其山川

物色久与吾精神相凭依,异矣。而未生复与余数晨夕于此,尤异矣。盖天假之缘,使余与未生为数月

之聚;而孙之死,又所以警未生而速其归也。

④夫古未有生而不死者,亦未有聚而不散者。然常观子美之诗,及退之、永叔之文,一时所与游

好,其人之精神志趋、形貌辞气若近在耳目间,是其人未尝亡,而其交亦未尝散也。余衰病多事,不

可自敦率④,未生归与古塘各修行著书,以自见于后世,则余所以死而不亡者有赖矣,又何必以别离为

戚戚哉!

[注]①《南山集》祸作:1711年,方苞因给戴名世《南山集》作序而被押解京城,1719年赴塞上。

②桐:今安徽桐城市。③馆:提供住宿。④敦率:遵循。

21.填入第②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1分)

A.欤B.矣C.哉D.乎

22.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比刘北固他们要早认识左君,交往也最长久。

B.宋潜虚不听我劝他归老的建议,我因此怨恨他。

C左未生东下找我,我却因《南山集》祸起北去。

D.孙驸马去世之后,祁学圃才为左未生安排住宿。

23.结合第③段画线句说说作者为什么会产生“异”“尤异”的心理。(3分)

24.作者为什么说“何必以别离为戚戚哉”?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5分)

21.(1分)B

22.(2分)C

23.此处风景不同于家乡;(1分)“我”久在此地沉浸山川物色有不同感觉;(1分)

(或:我生长于南方,却能与北地山川物色在精神上相契合(2分);)

因为“我”与左未生感情深厚,又在此/在异乡朝夕相处,就产生了更加不同的感觉。(1分)

24.(5分)人都会死,聚都会散;(1分)即使死亡或离别,还可以通过诗文来存交;(1分)后人也

可通过其诗文感受其未亡;(1分)左未生离别回乡后可以修行著书流传后世;(1分)自己死而不亡

的愿望将借此得以实现。(1分)

上海市金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一模语文试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12分)

鞭贾

柳宗元

①市之鬻鞭者,人问之,其贾宜五十,必日五万。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以五百,则小怒;五

千,则大怒;必以五万而后可。

②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视其首,则拳子而不遂。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

其行水者,一去一来不相承。其节朽黑而无文,掐之灭爪,而不得其所穷。举之,翩然若挥虚焉。

③余曰:“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曰:"吾爱其黄而泽,且贾者云……”余乃召僮煽W汤以濯

之,则遨0然枯,苍然白。向之黄者桅.也,泽者蜡也。富者不悦,然犹持之三年。后出东郊,争道长乐

坂下。马相跟,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马跟不已,坠于地,伤焉。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

无所赖者。

④今之桅其貌、蜡其言、以求贾技于朝者,当其分则善。一误而过其分则喜,当其分则反怒日:

“余曷不至于公卿?“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居无事,虽过三年不害。当其有事,驱之于陈力之列以

御乎物,以夫空空之内,粪壤之理,而责其大击之效,恶有不折其用而获坠伤之患者□?

【注】川端(yue)汤:烧热水。[2]遨(su)然:形容时间很短。

20.可填入第④段画线句方框中的虚词是()。(1分)

A.焉B.乎C.哉D.耶

21.下列各项中不存在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其贾宜五十B.其节朽黑而无文

C.则蹇仄而不植D.驱之于陈力之列以御乎物

22.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23.联系文意,概述第③段中“富者不悦”的原因。(3分)

24.评析本文的写作意图。(3分)

20.(1分)B

21.(2分)D

22.(3分)画线句用了整散结合的句式,以铺陈的形式展现了鞭子的实际情况。“视其首……视其握……”

用了整句写了鞭子的顶端蜷曲不舒展,手握部分歪斜不笔直。"其行水者……其节……举之……”用相对

灵活的句式表现了鞭子的纹理、关节以及举起的重量,从各方面展示了鞭子的徒有其表。表明了卖鞭子的

人的弄虚作假,以及富人光看表面而导致上当。

23.(3分)“富人”不悦的原因,一来是他上当了,以高价买了一条表面华美的鞭子,他不愿相信自己的判

断是错误的;二来是他自愿上当买了弄虚作假的鞭子,但是"我”却当他的面,用真相拆穿了他的一厢情

愿。

24.(3分)作者叙述了富者被买鞭者所骗花重金买下徒有其表的鞭子,被揭穿后,还不相信,直至最终落到

鞭毁人伤的结局的故事。借以讽刺朝廷中重用虚有其表的人最终酿成灾锅的现象,表达了朝廷用人不能被

外表所蒙蔽要“当其分”的观点。柳宗元通过写此文,表现出他对现实的强烈干预之情,体现了文人的社

会责任感,揭露和讽刺了追逐虚名、不重实务的社会现实。

上海市虹口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1分)

《伤寒论》序

(汉)张仲景

①论目: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

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

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

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

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D,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

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而进不能爱

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

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②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②,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

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

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

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所谓窥

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③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有删选)

[注]①重器:珍贵之宝器,此喻人的身体。②府俞:气腑俞穴。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o(1分)

A.耳B.哉C.也D.乎

22.对第①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o(2分)

A.起笔一“叹”一“怪”形成对比,表达作者鲜明爱憎。

B.动词使用精准,刻画出“居世之士”汲汲名利的嘴脸。

C暗引“毛”对“皮”的依附,比喻名利与体质的关系。

D.连用叹词,在叙事说理中增加了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23.第②段中,张仲景认为医者需要具备哪些医德。(4分)

24请联系下面二则材料,评析张仲景作《伤寒论》的意图。(4分)

(一)建安二十二年,疫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殖,或覆族而丧。

----曹植《说疫气》

(二)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张仲景《伤寒论》序

21.(1分)B

22.(2分)C暗引“毛”对“皮”的依附,比喻名利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23.(4分)原评分标准:钻研医术和问诊病人各2分,正反两面1点1分,给满4分为止。

评分标准调整:钻研医术和问诊病人各2分,两方面任一写出一点即给2分,写出两点给4分。如果某方

面有所提及但概括不够到位,酌情扣1分。

答案示例:张仲景认为医生要“视死别生”,这是难事,故医生要刻苦钻研医术,而不可继承所谓家学秘

方,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思进取;诊病时要认真对待病人,仔细问诊,周详考虑,而不能夸夸其谈,

敷衍了事。

24.(4分)评分说明:联系时代分析,1分;联系序分析,3分,给满4分为止。

答案示例:东汉末年,疾疫流行、民不聊生,张仲景在感伤之下著书以救天亡(1分)。在序中,他悲叹“居

世之士”汲汲名利的世风(1分),抨击庸医墨守成法、敷衍了事的不良作风(1分),又痛切地向世人疾

呼学习医学之重要(1分)。

参考译文:

我每次读到《史记•扁鹊传》中秦越人到虢国去给虢太子诊病在齐国望齐侯之色的记载,没有一次不激动

地赞叹他的才华突出。就奇怪当今生活在社会上的那些读书人,竟然都不重视医药,不精心研究医方医术,

以便对上治疗国君和父母的疾病,对下用来解救贫苦人的病灾和困苦,对自己用来保持身体长久健康,以

保养自己的生命。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急急忙忙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

重视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轻视抛弃养生的根本之道;使自己的外表华贵,而使自己的身体憔悴。皮都不

存在了,那么,毛将依附在哪里呢?突然遭受到外来致病因素的侵袭,被不平常的疾病缠绕,病患灾祸临

头,方才震惊发抖,于是就降低身份,卑躬屈膝,恭敬地盼望女巫男祝的求神祷告,巫祝宣告办法穷尽,

就只好归于天命,束手无策地等待死亡。拿可以活到很长久的寿命和最宝贵的身体,交给平庸无能的医生,

任凭他摆布处置。唉!他们的身体己经死亡,精神消失了,变成了鬼物,深深地埋在九泉之下,别人白白

地为他的死亡哭泣。痛心啊!整个世上的读书人都昏迷糊涂,没有人能清醒明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像

这样地轻视生命,他们还谈什么荣华权势呢?而且,他们即使做了官也不能爱护别人,顾及别人的疾苦;

不做官又不能爱护自己,顾及自己的隐患,遇到灾难,碰上祸患,身处在危困的境地,糊涂愚昧,蠢笨得

就像没有头脑的废物。悲哀啊!那些在社会上奔波的读书人,追逐着去争夺表面的荣华,不保重身体这个

根本,忘记了身体去为权势名利而死,危险得如履薄冰,如临深谷一样,竟达到了这种地步!

自然界分布着五行之气,而运转化生万物。人体禀承着五行之常气,因此才有五脏的生理功能。经、络、

府、俞,阴阳交会贯通,其道理玄妙、隐晦、幽深、奥秘,其中的变化真是难以穷尽,假如不是才学高超,

见识精妙的人,怎么能探求出其中的道理和意趣呢?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

仲文等,中古有长桑君、秦越人,汉代有公乘阳庆及仓公。看看当今的医生,他们不想思考研求医学经典

著作的旨意,用来扩大加深他们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只是各自禀承着家传的医技,始终沿袭旧法;察看疾

病,询问病情时,总是致力于花言巧语,只图应付病人;对着病人诊视了一会儿,就处方开药;诊脉时只

按寸脉,没有接触到尺脉,只按手部脉,却不按足部脉。这真如人们所说的''以管看天”似的很不全面罢

了。这样想要辨识不治之证或判别出可治之证,实在是很难呀!

孔子说:生下来就懂得事理的人是上等的,通过学习而懂得事理的人是第二等的,多方面地聆听求教,广

泛地记取事理的人,又次一等。我素来爱好医方医术,请允许我奉行“学而知之”和“多闻博识”这样的

话吧!

上海市奉贤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1分)

野庙碑传

(唐)陆龟蒙

①碑者,悲也。古者悬而雯、用木。后人书之②以表其功德,因留之不忍去,碑之名由是而得。自秦

汉以降,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而又易之以石,失其称®矣。余之碑野庙也,非有政事功德可纪,

直悲夫氓竭其力,以奉无名之土木而已矣!

②瓯越间好事鬼,山椒水滨多淫祀④。其庙貌有雄而毅、黝而硕者,则日将军:有温而愿、晰而少者,

则日某郎:有媪而尊严者,则目姥;有妇而容艳者,则日姑。其居处则敞之以庭堂,峻之以陛级。左

右老木,攒植森拱,萝骂翳于上,鸥鸦室其间。车马徒隶,丛杂怪状。泯作之,氓怖之,走畏恐后。

大者椎牛:次者击豕,小不下犬鸡鱼菽之荐。牲酒之奠,缺于家可也,缺于神不可也。不朝懈怠,祸

亦随作,耄孺畜牧栗栗然。疾病死丧,氓不曰适丁其时耶!而自惑其生,悉归之于神。

③口,若以古言之,则戾®;以今言之,则庶乎神之不足过也。何者?岂不以生能御大灾,捍大患,其

死也则血良于生人。无名之土木不当与御灾捍患者为比,是戾于古也明矣。今之雄毅而硕者有之,温

愿而少者有之,升阶级,坐堂筵,耳弦匏⑥,口粱肉,载车马,拥徒隶者皆是也。解民之悬咒清民之

喝,未尝怵于胸中。民之当奉者,一日懈怠,则发悍吏,肆淫刑,驱之以就事,较神之祸福,孰为轻

重哉?平居无事,指为贤良,一旦有大夫之忧,当报国之日,则侗挠脆怯,颠蹶窜踣⑥,乞为囚虏之不

暇。此乃缨弁⑨言语之土木尔,又何责其真土木耶?故曰:以今言之,则庶乎神之不足过也。

④视吾之碑,知斯文之孔悲!

——选自《笠泽丛书》

[注释]①爱(biðn):下葬。②书之:指在墓穴四角的木上书写死者的事迹。③失其称:失掉“碑”

这一名

称的本来意义。④淫祀:不合礼制的祭祀。⑤戾:罪。这里指不合道理。⑥耳弦匏(pαo):耳听音

乐。⑦悬:倒挂,比喻极大的痛苦。⑧颠跋(Zhi)窜踣(b6):倾仆逃窜。⑨缨弁(bidn):仕

宦的代称。

2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中的虚词是()。(1分)

A.然则B.是以C.虽然D.于是

22.对第①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叙述碑的沿革,本来是落葬下棺的木板,后发展成为记载功德的木碑和石碑。

B.秦、汉以后人们把木板改成石块来歌颂生前有歌功政绩的人,与碑的原意不相符。

C.作者给野庙树碑,并不是有什么施政办事的功业德行可以记述,而只为抒发悲哀。

D.本段最后作者为农民供奉祭祀着一群根本不值得供养祭祀的神鬼偶像而深感悲哀。

23.本文第②段画线部分的语言很有特点,请加以赏析。(4分)

24.鲁迅评价陆龟蒙的小品文“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请依据文本内容对该评价进行

分析。(4分)

21.(1分)C

22.(2分)B

23.(4分)运用整句,(1分)语言整饬,有节奏感,具有音韵之美,ɑ分)生动地描绘出当地百姓

所供奉的各类偶像的外形特点;(1分)语言幽默风趣,“则”字揭示了当地百姓仅依据生活经验给偶

像分类的可笑行为,带有讽刺意味。(1分)

24.(4分)答案示例:晚唐社会动荡,政治腐朽,陆龟蒙无情鞭挞了尸位素餐、不恤国事、盘剥压榨

百姓的官吏,揭露了晚唐政治的腐朽,(2分)流露出对底层百姓的深切同情,呈现出高度的现实性和

鲜明的批判性,闪烁着思想的锋芒。(2分)

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分)

太平州新学记

(宋)王安石

①太平新学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司农少卿建安李侯某仲卿所作。侯之为州也,宽而有制,静而有谋,

故不大罚戮,而州既治。于是大姓相劝出钱,造侯之廷,愿兴学以称侯意。侯为相地迂之,为屋若干间,

为防®环之,以待水患。而为田若干顷,以食学者。自门徂堂,闵壮丽密,而所以祭养之器具。盖往来之人,

皆莫知其经始②,而特见其成。既成矣,而侯罢去,州人善侯无穷也,乃来求文以识其功。

②嗟乎!学之不可以已也久矣。世之为吏者或不足以知此,而李侯知以为先,又能不费财伤民,而使其自

劝以成之,岂不贤□!然世之为士者知学矣,而或不知所以学,故余于其求文而因以告焉。

③盖继道莫如善,守善莫如仁,仁之施自父子始。积善而充之,以至于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推仁而上之,

以至于圣人之于天道,此学者之所当以为事也,昔之造书者实告之矣。有闻于上,无闻于下,有见于初,

无见于终,此道之所以散、百家之所以盛、学者之所以讼也。学乎学,将以一天下之学者,至于无讼而止。

游于斯,铺于斯,而余说之不知,则是美食逸居而已者也。李侯之为是也,岂为士之美食逸居而已哉?

[注释]①防:堤岸。②经始:开始筹划营建。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一项是()。(1分)

A.焉B.矣C.哉D.也

22.对第①段兴建学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李仲卿治理有方,百姓在他的劝说下纷纷捐资兴学。

B.李仲卿亲自择地,又筑堤岸拨农田,办事细密周详。

C.自门到堂的建筑雄丽紧凑,用以摆放祭祀养生器物。

D.往来者不知何时动工,只见它落成,突出速度之快。

23.分析本文三段文字的行文思路.(4分)

24.概述本文写作的针对性。(4分)

21.C(1分)22.A(2分)

23.示例:第①段讲述李仲卿兴办学堂的事例,因为有这样的功德,所以第②段赞颂他的贤能;又从反

面提出社会中还有不懂为学之道的士子,交代写作目的;第③段紧承上文的写作目的,具体阐述作者

的为学之道,告诫士子当孜孜以求圣人之道,不可贪求美食逸居。(4分)

24.示例:针对当世有些官吏不懂学而不己的现实,赞扬李仲卿教育为先、为政以德的贤明之举;针对

当世学者道散多讼的现实,勉励学子推行仁义到达圣人境界的为学之道。(4分)

参考译文:

太平州新学校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1066),司农少卿建安人李定字仲求所建立的。他治理州里的

事,宽和而有节制,平静而有谋略,因此不用大的惩罚与杀戮州里已经治理的很安定了。因此大姓人

家相互劝着出钱,到李侯的家中,愿意兴建州学以称李侯心意。他为他们寻找地方迁移过去,建有房

屋若干间,建堤防环绕四周,以防止水患,并且买了田若干顷,来供养求学的人。学校从大门到正堂,

宏伟壮丽,用来祭祀先师和供养求学者的设施齐备。来往的人,都不知道学校的建设是怎么开始的,

只见到了它的建成。而州学刚建成,李侯就离职走了,州里的人对他感激不尽,于是来我这里求文章

来记载他当时的事。

唉!学习不能停止的道理已经有很久了,但世上为官的人有的不完全懂得这些,而李侯很早就知道了,

并且又能不浪费财力伤害百姓,让有钱人相互劝逸出钱来成就这件事,难道不贤良吗?然而世上的士

人,知道学习,却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因此我在他们来求文章的时候,就把这些告诉他们了。

大概是继承道的一切都比不上善行,而善行没有什么比得上仁义,仁的施行,从父子开始,积累善行

充实自己,直到圣明而别人不能明了就叫作神。推行仁义而使之上进,就达到圣人对天道所了解的程

度,这是求学的人应当把它作为自己的本分的事。过去造字的人的人已经告诉我们了,使上面的人知

道,却在下面的人中没有名气,有起始却见不到最终的成就,这就是道之所以散,百家诸子所以成功,

求学的人们还存在着弊端的原因呀。求学于学校,要全天下求学的人没有弊端。在这里游历,在这里

吃饭,而对我所说的不明了,那不过是吃美好食物安逸的居住而已。李候做这件事,难道是为了士大

夫们有美食且安逸的居住吗?

上海市长宁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1分)

《警世通言》叙

(明)无碍居士

①野史尽真乎?曰:不必也。尽度乎?曰:不必也。然则去其度而存其真乎?曰:不必也。《六经》《语》

《孟》,谭者纷如,归于令人为忠臣,为孝子,为贤牧,为良友,为义夫,为节妇,为树德之士,为积善之

家,如是而已矣。经书著其理,史传述其事,其揆一也。【甲】理著而世不皆切磋之彦Q事述而世不皆博

雅之儒,于是乎村夫稚子、里妇估儿,以甲是乙非为喜怒,以前因后果为劝惩,以道听途说为学问。而通

俗演义一种,遂足以佐经书史传之穷。

②而或者曰:“村醪市脯不入宾筵,乌用是齐东②娓娓者□?”呜呼!《大人》《子虚》,曲终奏雅,顾其

旨何如耳。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丽③其人。【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