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10分)请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古诗文名句。

(1)“马”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寄寓着不同的情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枯

藤老树昏鸦,①”用白描的手法勾画漂泊羁旅图;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中“夜阑卧听风吹雨,②"将风雨想象成为国征战的铁骑之声,抒发忧国忧民之

心;谭嗣同《潼关》中“终古高云簇北城,③”写出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显

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2)“诗言情”,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用“夜发清溪向三峡,④”寄托对友

人依依惜别之情;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⑤,©”感慨时序交替,

新旧更迭;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用“⑦,⑧”发出了个人与时代

的悲叹;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用“⑨,⑩”抒发自己思念亲人、渴

望团聚之情。

2.(7分)下面是小宇同学为《湘行散记》写的一段推荐语,请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读《湘行散记》,你会遇见一个绝美的湘西圣境。你看,书中的语言漠

澈的湘水缓缓里,晕染出秀丽风景:峰峦绵延,崖石青黛;吊脚小楼

缈橹歌……你会遇见勤劳能干、慷慨多情、纯朴善良的水手。你看,当遇激流,那勇敢

粗③华的水手,便毫不犹豫地跳入奔涌的激流,丙(指逢凶化吉)。

《湘行散记》中诗情画意的景与热忱淳朴的人,一定会让你产生乙之感。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爸_______

②PidO__________

③芈_______

(2)从下列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A.流淌B.奔流)

乙(A.大相径庭B.喜出望外)

(3)根据括号的意思,在丙处填入一个成语。

3.(8分)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根据句子,在括号中写出《朝花夕拾》中相应的人物。

①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根手指)

②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

什么《高王经》烧成灰,你父亲要断气了。(她:)

③他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

④他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

(他:)

(2)行者收了铁棒,笑吟吟的道:“这番不比那番!任你怎么扇来,老孙若动一动,果

然不动。X慌了,急收宝贝,将门紧紧关上。

语段中的“X”是谁?行者此番为何不怕那扇子?

二、阅读(65分)

4.(7分)阅读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完成小题。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绝句,表现的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B.从“登高”“饮酒”“赏菊”等词可以看出这首诗写了重阳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

C.第二句诗借用陶渊明的典故,写诗人在旅途中寂寞,希望醉饮而归。

D.这首诗写得平直朴素,构思精巧,言简意深

(2)结合“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一句,分析题目中“思”字的内涵。

5.(16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日:“天,积

气耳,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日:“天果积气,不当坠耶?”晓之者日: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日:“奈地坏何?”晓者日: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

大喜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着屈伸呼吸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B目往晓之未若柳絮用风起。

C杞国有人体天地崩坠又有怵彼之所忧者。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4)杞人为什么有“天地崩坠”如此可笑想法?如果从积极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作

什么评价?

6.(20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2021年岁末的一天,我打开电脑正准备给学生上网课,却接到了社区的电话……作为

一名被大数据锁定的新冠密接者,独自度过了16个漫长的夜晚和白天。

②隔离的日子,简直就是与世隔绝,白昼变得极短,那漫长的夜幕黑得像垂暮之人的眼

睛,浑浊不清。心中对于可能感染的恐惧,还有这次的国家级课题正在最关键的结题阶

段,怎么就偏偏这个时候,看什么都是灰败的。

③近段时间,每天就是无休止的核酸检测和汇报身体状况,本来规定是只要1、3、7、14

这几天做就够了,今天你发个文件,明天他发个指令,苦了我们。

④好在酒店的隔音不是太好,隔壁房间的人声未被隔断。隔壁1110室的大妈,每天都在

对着手机动情地歌唱,唱着几首俗烂的老歌,什么《好想你》《纤夫的爱》之类,时而引

吭高歌,时而还与视频中的男主对唱。她没啥技巧,恰逢她正自得,这时她的应门之声

就很富乐感了。时而是“来一嘲”一声,仿佛唱了个清晰的休止符;时而是“来一喽一”

的笑腔,伴着踢踏踢踏的快当声,直至与她开门时的呵呵一笑无缝衔接。

⑤我常听着想笑,觉得她不像大妈,倒像个开心的女娃,而是她一个人的狂欢。然而,

她那开怀的歌声,温暖着我清冷的Illl号房间。

⑥比大妈的歌声更具穿透力的,是隔壁1112室那位大叔的电话声。他每天总要接听好几

个电话,且声如洪钟,早餐好、菜品丰盛、水果吃不完……日子简直比当皇帝还惬意,

皇帝还要为国家操心,心想这大叔怎么就只报喜不报忧呢?从不跟对方说我们的房间朝

北,整天照不到阳光;空调温度被限定在20℃以下,太冷,报喜是想让对方放心,不报

忧是不想让亲友为他担心,他悦纳生活,生活自然也就悦纳了他

⑦隔离在Illl号房间,接触最多的,就是那位每天来房门口为我测体温、做核检的小伙

子了。然而他从头到脚一身防护,防护罩更隔不断他那清澈的眼神。每天清晨6时许,

小伙就来挨个敲门做核酸。解除隔离前的那天清晨,且前后间隔还不到2分钟,我问这

样连做两次与做一次有啥不一样,他们负责说,也不管我们做得累不累。”

⑧但他也仅仅只是抱怨而已。他做鼻检最是轻柔,棉花棒的深浅轻重拿捏得很准,不会

让人酸痛得要后仰。我也曾托他要过一支笔和一沓纸,他也不厌其烦,且每次都是绿茶

红茶各5包。是好让我自己选择?或者让我尝尝不同的口味?多好的小伙啊!正直,细

心……还有太多令人欣赏的特质。

⑨解除隔离后,我专门请他吃了顿饭。有的人就是这样,你越了解他,想要留在省城的

三甲医院工作,就必须读博,出国留学的计划更是遥遥无期。而现在,他白天工作,复

习迎考。他说,一开始很不能适应,便不再抱怨,只要你自己不放弃努力,语气是轻松

的,眼里是含笑的。我可没想到,心里的热望怎么能因为现实的寒凉而失了温度。

⑩那夜,夜幕里的星子,一闪一闪,微笑着看着这个世界。隔离在Illl房间那16个日

夜,隔断了时空的联系,却未能隔断心灵的眺望。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隔离在Illl号房间16个日夜,我始终是处在恐惧、焦急黑暗之中。

B.1110室的大妈把隔离当成她一个人的狂欢。她的表现温暖了我。

ClII2室的大叔报喜不报忧,他是个悦纳生活的人。我羡慕他。

D.文章以“我”的心理活动为线索,把不同人物在隔离期间的表现贯穿起来。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②段中划线的句子。

(3)请简要概括文中做核酸的小伙子的人物形象。

(4)第⑩段划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根据文章主题和链接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困境。

【链接材料】网络里有这样一条视频:“我爱人是做餐饮的,受疫情影响被隔离在家。现

在,她很焦虑也很烦躁,谁的生活失去控制了不焦虑呢?情绪就是我们适应环境的产物,

有情绪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在接受情绪后,换个角度来看,这是不是给了我们重新构建

自己生活的机会。所以,让生活丰富那么一点,做饭吃饭运动,我们一起讨论食谱,研

制新的菜色,似乎我们都对疫情后的店铺发展有了新的畅想。是啊,每个问题的背后可

能是一个新的机遇。”

7.(12分)阅读《香山红叶》,完成小题。

①早听说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乐意。我去的那日,明净高

爽,好得不能再好了。人也凑巧,早年做过四十年向导,于今已经七十七岁,硬朗得很。

②我们先邀刘四大爷到一家乡村小饭馆里吃饭。几盘野味,半杯麦酒,老人家的话来了,

就是高,一进山门,气也清爽,人才爱来。春天人来踏青,到秋天一一”一位同游的朋

友急着问:“不知山上的红叶红了没有?”

③刘四大爷说:“还不是正时候。南面一带向阳,也该先有红的了。”

④于是用完酒饭,我们请刘四大爷领我们顺着南坡上山。好清静的去处啊。沿着石砌山

路,两旁满是古松古柏,听说三伏天走在树荫里,也不见汗。

⑤刘四大爷交叠着两手搭在肚皮上,不紧不慢走在前面,总是那么慢言慢语地说:“原先

这地方什么也没有,只有一家财主雇了个做活的给他种地、养猪。猪食倒在一个破石槽

里,可是倒进去一点食,放进石槽里几个铜钱,钱也拿不完,做活的什么也不要,单要

这个糟。一个破石槽能值几个钱?财主乐得送个人情,做活的扛到山里,就走不动了,

怕忘了地点,又拿一棵松树和一棵柏树插在上面做记号,满山都是松柏树,数也数不清。”

谈到这儿

“这真是座活山啊。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脉,有脉就有苗。难怪人家说下面埋着聚宝

会TTIl-o”

⑥这当儿刘四大爷带我们走进一座挺幽雅的院子,里边有两眼泉水,石壁上刻着“双清”

两个字。老人围着泉水转了转说:“我有十年不上山了,说是元朝有个皇帝来游山,倦了,

脚下翻着波浪,醒来叫人一挖脚下,这就是“梦赶泉”来历。

⑦刘四大爷又笑笑说:“这都是些乡村野话,我怎么听来的,怎么说

⑧我们不会那么煞风景,偏要说不信。只是一路上山,怎么连一片红叶也看不见?我们

上了半山亭,真是一片好景。茫茫苍苍的河北大平原就摆在眼前,烟树深处,本来也算

有点气魄的昆明湖,看起来只像一捧清水;万寿山、佛香阁。我们都忘了看红叶。红叶

就在高山坡上,满眼都是,半黄半红的,红的又不透。要是红透了,太阳一照

⑨我望着红叶,问:“这是什么树?怎么不大像枫叶?”

⑩刘四大爷说:“本来就不是枫叶嘛。这叫红树。”就指着路边的树,说:“你看看,就是

那种树

@?各边的红树叶子还没红,所以我们都没注意。我走过去摘下一片,叶子是圆的

额不觉叫:“哎呀!还香呢。”把叶子送到鼻子上闻了闻,那叶子发出一股轻微的药香。

⑬另一位同伴也嗅了嗅,叫:“哎呀!是香。怪不得叫香山。”

画U四大爷也慢慢地说:“真是香呢。我怎么做了四十年向导,早先就没闻见过?”

磔的老大爷,我不十分清楚你过去的身世,但是从你脸上密密的纹路里,你怎么能闻

到红叶的香味?我也不十分清楚你今天的生活,可是你看,爬起山来不急,也不喘,我

们可总是落在后边,跟不上。有这样轻松脚步的老年人,还能不闻见红叶香?

(g刑四大爷就在满山的红叶香里,领着我们看了“森玉笏”“西山晴雪”、昭庙,还有别

的香山风景。下山的时候,一位同伴忽然记起来,说:“今天是不是重阳?”一翻身边带

的报纸,倒应了重九登高的旧俗。也有人觉得没看见一片好红叶,未免美中不足。我却

摘到一片更可贵的红叶,这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经过风吹雨打的红叶,越到老秋,我指的

是刘四大爷。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游香山赏红叶为线索,深情满怀地描述了香山的动人景象。

B.文章写红叶插入离奇的传说,使得香山更富有迷人的神话色彩。

C“香山红叶”在文中一是指山林中的香山红叶;二是像“香山红叶”一样刘四大爷。

D.游香山赏红叶,我们在高山坡上看到了满片的枫叶林。

(2)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作者本次香山之行的游览路线。

乡村小馆一一双清、梦赶泉一-森玉笏、西山晴雪、昭庙等一

(3)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

(4)文章第⑭段中,刘四大爷说自己当了四十年向导,如今才第一次闻到红叶的香气。

作者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8.(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非洲蜜猫是一种孤独的动物,经常独来独往。但是因为它喜食蜂蜜,和一种褐色小

鸟一一响蜜鸟结下了"甜蜜的友谊”、一个找蜜,然后共同享用。在非洲,很多蜜蜂都选

择在地上建巢。当响蜜鸟发现蜂巢以后,发出一种特殊的叫声。一听到这种呼叫信号、

蜜獴就立即钻出洞来,所以蜜蜂奈何不了它。很快蜜提就把蜂巢挖开了,一股脑儿将蜜

和蜜蜂的幼虫全部吃掉,这些菌类能分解蜂蜡,把它变成脂肪

并不仅仅只有“嘴馋”的共同利益才能使动物们联合起来,有时安全的需要也会把

动物们牵扯到一起。

小丑鱼体态娇小,柔弱温顺,缺乏有力的御敌本领,海葵就利用自身的毒刺充当保

护伞,为小丑鱼提供安全保障。

小丑鱼之所以不怕海葵触手的毒,是因为海葵的无私帮助。海葵成百上千的触手一

起随波逐流,难免彼此触碰。为避免毒刺误伤友军;凡遇有这种黏液的都是自己人,不

要“开火”。当小丑鱼还是幼鱼时,海葵则任由小丑鱼吸收自己触手分泌的黏液。小丑鱼

等到自己全身都涂满了保护物质黏液时,就可以在海葵的保护下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

生活了。当然,当海葵遭遇克星蝶鱼侵犯时,小丑鱼就会挺身而出,但凭着勇敢顽强,

小丑鱼往往将蝶鱼打得落荒而逃。

【材料二】

去年年底,西伯利亚动物园里一只名叫阿穆尔(AmUr)的老虎一直在与一只叫做帖

木儿(Timur),本意是想给阿穆尔当食物。在此之前,阿穆尔把所有放进来的山羊都吃

掉了,阿穆尔从未对园区工作人员表现过攻击性,而现在,它就会对他们发出警告声。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这样的:帖木儿被放进圈中时,阿穆尔并不太饿,但却很孤独。

圈养动物的食物是被人送到面前的,而如果这些需求被消除了,动物就会感到无聊。”伯

格哈特说。依据情况不同,动物参与社交与玩耍的欲望可能比吃的需求层次还要高。

一位来自西伯利亚另一家野生动物园的动物管理员告诉西伯利亚时报,到最后,阿

穆尔有“80-85%的可能性”吃掉它的新朋友。但是,也有可能,阿穆尔已经永久性地

不再将帖木儿当作食物看待了。感情纽带一旦建立起来

(1)下面选项中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蜜猿特别喜欢吃蜂蜜,而响蜜鸟特别喜欢蜂蜡。

B.小丑鱼能够分泌粘液,用以抵御海葵的剧毒。

C.老虎阿穆尔不仅没有吃掉帖木儿,还有保护它的表现。

D.伯格哈特认为老虎阿穆尔可能永久性地不再将帖木儿当作食物看待了。

(2)阅读【材料一】,说说海葵和小丑鱼分别是怎样保护对方的?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说说跨物种的动物有可能成为“朋友”的原

因有哪些。

三.写作(60分)

9.(60分)以“那次的阅读之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记叙文作文。

(提示:作文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写自己读书的各种收获或好处,书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

影响。可以列举所读过的书,书中重要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对你的影响,作文在介绍书目

时,可以引用书中原话,增强文采,真实感人。既然是“旅”,文中要写出不同类别的书,

不同阶段所读的书对自己的各种影响。作文的主旨可以表达出读书有益,洗涤心灵,启

迪人生。)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10分)请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古诗文名句。

(1)“马”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寄寓着不同的情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枯

藤老树昏鸦,①小桥流水人家”用白描的手法勾画漂泊羁旅图;陆游《十一月四日

风雨大作》中“夜阑卧听风吹雨,②铁马冰河入梦来”将风雨想象成为国征战的铁

骑之声,抒发忧国忧民之心;谭嗣同《潼关》中“终古高云簇北城,③秋风吹散马蹄

声”写出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2)“诗言情”,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用“夜发清溪向三峡,④思君不见下渝州”

寄托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⑤海日生残夜,⑥江春

入旧年”感慨时序交替,新旧更迭;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用“⑦正是江南好

风景,⑧落花时节又逢君”发出了个人与时代的悲叹;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

用“⑨何当共剪西窗烛,⑩却话巴山夜雨时“抒发自己思念亲人、渴望团聚之

情。

【解答】答案:

(1)①小桥流水人家

②铁马冰河入梦来

③秋风吹散马蹄声

(2)④思君不见下渝州(重点字:渝)

⑤海日生残夜

⑥江春入旧年

⑦正是江南好风景

⑧落花时节又逢君

⑨何当共剪西窗烛(重点字:烛)

⑩却话巴山夜雨时

2.(7分)下面是小宇同学为《湘行散记》写的一段推荐语,请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读《湘行散记》,你会遇见一个绝美的湘西圣境。你看,书中的语言漠

澈的湘水缓缓里,晕染出秀丽风景:峰峦绵延,崖石青黛:吊脚小楼

缈橹歌……你会遇见勤劳能干、慷慨多情、纯朴善良的水手。你看,当遇激流,那勇敢

粗③斗的水手,便毫不犹豫地跳入奔涌的激流,丙(指逢凶化吉)。

《湘行散记》中诗情画意的景与热忱淳朴的人,一定会让你产生乙之感。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漠ch6ng

②PidO缥

guɑng

(2)从下列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A.流淌B.奔流)

乙(A.大相径庭B.喜出望外)

(3)根据括号的意思,在丙处填入一个成语。

【解答】答案:

(1)①Chdng②缥

(2)甲A乙B

(3)化险为夷

3.(8分)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根据句子,在括号中写出《朝花夕拾》中相应的人物。

①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根手指阿长)

②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

什么《高王经》烧成灰,你父亲耍断气了。(她:衍太太)

③他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范爱农)

④他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他:

藤野先生)

(2)行者收了铁棒,笑吟吟的道:“这番不比那番!任你怎么扇来,老孙若动一动,果

然不动。X慌了,急收宝贝,将门紧紧关上。

语段中的“X”是谁?行者此番为何不怕那扇子?

【解答】(1)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识别。①题干出自《阿长与〈山海经〉》,向人们低

声絮说些什么事,在空中上下摇动,描写了长妈妈粗俗、唠叨的形象。

②题干出自《父亲的病》,从原文“早晨。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于是给他换衣服,

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可知。

③题干出自《范爱农》,从原文“这是一个高大身材,眼球白多黑少的人。他蹲在席子上;

我早觉得奇怪,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

他是范爱农。

④题干出自《藤野先生》,从原文“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

的。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戴着眼镜。一将书放在讲台上,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可知。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识别和名著情节的把握。通读语段。孙悟空第一次向铁扇公

主借扇,后来行者有灵吉菩萨所赠的定风丹,行者变成飞虫随茶水进入罗刹女肚子里闹

腾,铁扇公主给了一把假扇。

答案:

(1)①阿长

②衍太太

③范爱农

④藤野先生

(2)X是罗刹女(铁扇公主)。行者有灵吉菩萨所赠的定风丹。

二、阅读(65分)

4.(7分)阅读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完成小题。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首五言绝句,表现的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B.从“登高”“饮酒”“赏菊”等词可以看出这首诗写了重阳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

C第二句诗借用陶渊明的典故,写诗人在旅途中寂寞,希望醉饮而归。

D.这首诗写得平直朴素,构思精巧,言简意深

(2)结合“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一句,分析题目中“思”字的内涵。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ABD.正确;

C.有误,《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绝。据《南史•隐逸

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才醉饮而归,

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实际

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更无菊可赏。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的炼字能力。需按照“本义+语境义+中心义”作答,“应傍战场开”

说明了这里的思乡也包含了对和平。

答案:

(1)C

(2)“思”即“思念”,这两句写出作者在远离故都的地方为故乡盛放的秋菊而哀伤忧虑。

“思”不只表达了作者对遥远故乡的思念。

【参考译文】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

5.(16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日:“天,积

气耳,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日:“天果积气,不当坠耶?”晓之者日: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日:“奈地坏何?”晓者日: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

大喜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C

A港屈伸呼吸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B巧往晓之未若柳絮用风起。

C杞国有人怵天地崩坠又有体彼之所忧者。

D.晓之者亦畲然大喜过中不至,太丘畲去。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4)杞人为什么有“天地崩坠”如此可笑想法?如果从积极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作

什么评价?

【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若:你/如。

B.因:于是/趁着。

C.忧:担忧。

D.舍:同“释”,放心/舍弃。

故选:Co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地,充满了四方。根据意思可断句为:地/

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语:行止,行走休息;奈何,为何;忧。句意: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②重点词语:乃,才;寐,睡觉;诱,迷惑,原来是迷惑敌方的。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第一问:从“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废寝食者”中可知。

第二问:题干要求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如:他担心天会塌陷,并能对此进行积

极的探究;能居安思危。故事还表现了他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

答案:

(1)C

(2)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3)①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何担忧地崩塌呢?

②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迷惑敌方的。

(4)怕天会塌下来。这个故事。

6.(20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2021年岁末的一天,我打开电脑正准备给学生上网课,却接到了社区的电话……作为

一名被大数据锁定的新冠密接者,独自度过了16个漫长的夜晚和白天。

②隔离的日子,简直就是与世隔绝,白昼变得极短,那漫长的夜幕黑得像垂暮之人的眼

睛,浑浊不清。心中对于可能感染的恐惧,还有这次的国家级课题正在最关键的结题阶

段,怎么就偏偏这个时候,看什么都是灰败的。

③近段时间,每天就是无休止的核酸检测和汇报身体状况,本来规定是只要1、3、7、14

这几天做就够了,今天你发个文件,明天他发个指令,苦了我们。

④好在酒店的隔音不是太好,隔壁房间的人声未被隔断。隔壁IllO室的大妈,每天都在

对着手机动情地歌唱,唱着几首俗烂的老歌,什么《好想你》《纤夫的爱》之类,时而引

吭高歌,时而还与视频中的男主对唱。她没啥技巧,恰逢她正自得,这时她的应门之声

就很富乐感了。时而是“来一喻”一声,仿佛唱了个清晰的休止符;时而是“来一喽一”

的笑腔,伴着踢踏踢踏的快当声,直至与她开门时的呵呵一笑无缝衔接。

⑤我常听着想笑,觉得她不像大妈,倒像个开心的女娃,而是她一个人的狂欢。然而,

她那开怀的歌声,温暖着我清冷的Illl号房间。

⑥比大妈的歌声更具穿透力的,是隔壁1112室那位大叔的电话声。他每天总要接听好儿

个电话,且声如洪钟,早餐好、菜品丰盛、水果吃不完……日子简直比当皇帝还惬意,

皇帝还要为国家操心,心想这大叔怎么就只报喜不报忧呢?从不跟对方说我们的房间朝

北,整天照不到阳光;空调温度被限定在20℃以下,太冷,报喜是想让对方放心,不报

忧是不想让亲友为他担心,他悦纳生活,生活自然也就悦纳了他

⑦隔离在Illl号房间,接触最多的,就是那位每天来房门口为我测体温、做核检的小伙

子了。然而他从头到脚一身防护,防护罩更隔不断他那清澈的眼神。每天清晨6时许,

小伙就来挨个敲门做核酸。解除隔离前的那天清晨,且前后间隔还不到2分钟,我问这

样连做两次与做一次有啥不一样,他们负责说,也不管我们做得累不累。”

⑧但他也仅仅只是抱怨而已。他做鼻检最是轻柔,棉花棒的深浅轻重拿捏得很准,不会

让人酸痛得要后仰。我也曾托他要过一支笔和一沓纸,他也不厌其烦,且每次都是绿茶

红茶各5包。是好让我自己选择?或者让我尝尝不同的口味?多好的小伙啊!正直,细

心……还有太多令人欣赏的特质。

⑨解除隔离后,我专门请他吃了顿饭。有的人就是这样,你越了解他,想要留在省城的

三甲医院工作,就必须读博,出国留学的计划更是遥遥无期。而现在,他白天工作,复

习迎考。他说,一开始很不能适应,便不再抱怨,只要你自己不放弃努力,语气是轻松

的,眼里是含笑的。我可没想到,心里的热望怎么能因为现实的寒凉而失了温度。

⑩那夜,夜幕里的星子,一闪一闪,微笑着看着这个世界。隔离在Hll房间那16个日

夜,隔断了时空的联系,却未能隔断心灵的眺望。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被隔离在IHl号房间16个日夜,我始终是处在恐惧、焦急黑暗之中。

B.lIlO室的大妈把隔离当成她一个人的狂欢。她的表现温暖了我。

C.1112室的大叔报喜不报忧,他是个悦纳生活的人。我羡慕他。

D.文章以“我”的心理活动为线索,把不同人物在隔离期间的表现贯穿起来。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②段中划线的句子。

(3)请简要概括文中做核酸的小伙子的人物形象。

(4)第⑩段划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根据文章主题和链接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困境。

【链接材料】网络里有这样一条视频:“我爱人是做餐饮的,受疫情影响被隔离在家。现

在,她很焦虑也很烦躁,谁的生活失去控制了不焦虑呢?情绪就是我们适应环境的产物,

有情绪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在接受情绪后,换个角度来看,这是不是给了我们重新构建

自己生活的机会。所以,让生活丰富那么一点,做饭吃饭运动,我们一起讨论食谱,研

制新的菜色,似乎我们都对疫情后的店铺发展有了新的畅想。是啊,每个问题的背后可

能是一个新的机遇J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有误,被隔离在Illl号房间16个日夜、焦急黑暗之中;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白昼变得极短,对此手法和比喻修辞,描写出“我”在“最

关键的结题阶段”被隔离,心情低落至极点,运用对比手法、浑浊、焦急和低落灰败心

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浑浊、焦躁、黑暗的心情。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但他也仅仅只是抱怨而已,棉花棒的深浅轻重拿捏得

很准,小伙工作认真负责;从“我也曾托他要过一支笔和一沓纸。我还两次向他要过茶

叶,且每次都是绿茶红茶各包?或者让我尝尝不同的口味”可知,且思维细腻;从“而

疫情将这一切都打乱了。而现在,晚上一个人挑灯夜战。他说,但当你心里明白有的事

是不得不去做的时候,只要你自己不放弃努力,面对困难,不因为短暂的困难而改变自

己的理想信念。

(4)本题考查句子作用分析。“那夜,一闪一闪,微笑着看着这个世界”这是文末的一

句环境描写,但是也有独特的感受,大妈。这个句子中的“星子”比作眼睛,表现了作

者昂然的精神面貌和乐观情怀。

(5)本题考查归纳人物形象及对重要问题的个性化解读的能力。从文本中“隔离在Hll

号房间,就是那位每天来房门口为我测体温。然而他从头到脚一身防护,他也不厌其烦。

是好让我自己选择?多好的小伙啊,率真。从“有的人就是这样,越觉得这样的灵魂可

敬可佩,想要留在省城的三甲医院工作,而疫情将这一切都打乱了。而现在,晚上一个

人挑灯夜战。他说,但当你心里明白有的事是不得不去做的时候,只要你自己不放弃努

力。总之、勤勉,积极上进的新时代青年,我们得到的启示:面对困难应该乐观向上,

不恐惧、找措施加以防范和解决。

答案:

(1)A

(2)示例一:运用环境描写,描写了黑夜的漫长,衬托了“我”刚隔离时的恐惧。

示例二:运用对比手法,“白昼短暂"与“夜幕”漫长形成对比,表现出人内心的绝望、

焦急。

示例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夜色比作年老合体衰之人的眼睛,衬托了“我”内心

的焦躁与无奈。

(3)工作认真负责,业务纯熟;困难面前乐观开朗。

(4)写出了夜晚的明亮、清透、大叔,内心变得豁亮、阳光,有助于突出(或暗示了)

文章主旨我们应积极乐观地面对困境。

(5)小伙子的形象工作认真负责,热情细心(工作,不改初心。(对自己方面)感悟:

首先是坦然面对困境、懂得换个角度来看问题,等待时机到来。

7.(12分)阅读《香山红叶》,完成小题。

①早听说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乐意。我去的那日,明净高

爽,好得不能再好了。人也凑巧,早年做过四十年向导,于今已经七十七岁,硬朗得很。

②我们先邀刘四大爷到一家乡村小饭馆里吃饭。几盘野味,半杯麦酒,老人家的话来了,

就是高,一进山门,气也清爽,人才爱来。春天人来踏青,到秋天一一”一位同游的朋

友急着问:“不知山上的红叶红了没有?”

③刘四大爷说:“还不是正时候。南面一带向阳,也该先有红的了。”

④于是用完酒饭,我们请刘四大爷领我们顺着南坡上山。好清静的去处啊。沿着石砌山

路,两旁满是古松古柏,听说三伏天走在树荫里,也不见汗。

⑤刘四大爷交叠着两手搭在肚皮上,不紧不慢走在前面,总是那么慢言慢语地说:“原先

这地方什么也没有,只有一家财主雇了个做活的给他种地、养猪。猪食倒在一个破石槽

里,可是倒进去一点食,放进石槽里几个铜钱,钱也拿不完,做活的什么也不要,单要

这个槽。一个破石槽能值几个钱?财主乐得送个人情,做活的扛到山里,就走不动了,

怕忘了地点,又拿一棵松树和一棵柏树插在上面做记号,满山都是松柏树,数也数不清J

谈到这儿

“这真是座活山啊。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脉,有脉就有苗。难怪人家说下面埋着聚宝

盆。”

⑥这当儿刘四大爷带我们走进一座挺幽雅的院子,里边有两眼泉水,石壁上刻着“双清”

两个字。老人围着泉水转了转说:“我有十年不上山了,说是元朝有个皇帝来游山,倦了,

脚下翻着波浪,醒来叫人一挖脚下,这就是“梦赶泉”来历。

⑦刘四大爷又笑笑说:“这都是些乡村野话,我怎么听来的,怎么说

⑧我们不会那么煞风景,偏要说不信。只是一路上山,怎么连一片红叶也看不见?我们

上了半山亭,真是一片好景。茫茫苍苍的河北大平原就摆在眼前,烟树深处,本来也算

有点气魄的昆明湖,看起来只像一捧清水;万寿山、佛香阁。我们都忘了看红叶。红叶

就在高山坡上,满眼都是,半黄半红的,红的又不透。要是红透了,太阳一照

⑨我望着红叶,问:“这是什么树?怎么不大像枫叶?”

⑩刘四大爷说:“本来就不是枫叶嘛。这叫红树。”就指着路边的树,说:“你看看,就是

那种树。”

⑪路边的红树叶子还没红,所以我们都没注意.我走过去摘下一片,叶子是圆的

⑫我不觉叫:“哎呀!还香呢J把叶子送到鼻子上闻了闻,那叶子发出一股轻微的药香。

⑬另一位同伴也嗅了嗅,叫:“哎呀!是香。怪不得叫香山。”

⑭刘四大爷也慢慢地说:“真是香呢。我怎么做了四十年向导,早先就没闻见过?”

⑮我的老大爷,我不十分清楚你过去的身世,但是从你脸上密密的纹路里,你怎么能闻

到红叶的香味?我也不十分清楚你今天的生活,可是你看,爬起山来不急,也不喘,我

们可总是落在后边,跟不上。有这样轻松脚步的老年人,还能不闻见红叶香?

⑯刘四大爷就在满山的红叶香里,领着我们看了“森玉笏”“西山晴雪”、昭庙,还有别

的香山风景。下山的时候,一位同伴忽然记起来,说:“今天是不是重阳?”一翻身边带

的报纸,倒应了重九登高的旧俗。也有人觉得没看见一片好红叶,未免美中不足。我却

摘到一片更可贵的红叶,这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经过风吹雨打的红叶,越到老秋,我指的

是刘四大爷。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文章以游香山赏红叶为线索,深情满怀地描述了香山的动人景象。

B.文章写红叶插入离奇的传说,使得香山更富有迷人的神话色彩。

C“香山红叶”在文中一是指山林中的香山红叶;二是像“香山红叶”一样刘四大爷。

D.游香山赏红叶,我们在高山坡上看到了满片的枫叶林。

(2)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作者本次香山之行的游览路线。

乡村小馆f南坡山路f双清、梦赶泉f半山亭f森玉笏、西山晴雪、昭庙等f

下山路

(3)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

(4)文章第⑭段中,刘四大爷说自己当了四十年向导,如今才第一次闻到红叶的香气。

作者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CD.正确;

B.有误,文章写红叶插入离奇的传说。

故选:Co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联系第④段“于是用完酒饭。好清静的去处啊,两旁满是古松

古柏,听说三伏天走在树荫里。联系第⑧段“我们上了半山亭,真是一片好景”可知“我

们”当时所处的地方是:半山亭。

(3)本题考查词句理解赏析。联系文章内容“也妙,看起来只像一捧清水、佛香阁,将

昆明湖比作一盆清水、佛香阁比作点缀的盆景,景美。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联系文章那个内容“我的老大爷,但是从你脸上密密的

纹路里。你的心过去是苦的?我也不十分清楚你今天的生活,这么大年纪的一个老人,

也不喘,我们可总是落在后边。有这样轻松脚步的老年人,还能不闻见红叶香”可知,

饱经沧桑;现在动人民翻身,内心喜悦。

答案:

(1)B

(2)南坡山路半山亭

(3)比喻,将昆明湖比作一盆清水、佛香阁比作点缀的盆景,景美。

(4)前闻不到香味是因为生活艰苦,饱经沧桑:现在动人民翻身,内心轻松喜悦。

8.(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非洲蜜灌是一种孤独的动物,经常独来独往。但是因为它喜食蜂蜜,和一种褐色小

鸟一一响蜜鸟结下了“甜蜜的友谊”、一个找蜜,然后共同享用。在非洲,很多蜜蜂都选

择在地上建巢。当响蜜鸟发现蜂巢以后,发出一种特殊的叫声。一听到这种呼叫信号,

蜜雅就立即钻出洞来,所以蜜蜂奈何不了它。很快蜜雅就把蜂巢挖开了,一股脑儿将蜜

和蜜蜂的幼虫全部吃掉,这些菌类能分解蜂蜡,把它变成脂肪

并不仅仅只有“嘴馋”的共同利益才能使动物们联合起来,有时安全的需要也会把

动物们牵扯到一起。

小丑鱼体态娇小,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