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北京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北京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北京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北京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北京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共15分)

文段一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文段二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节选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文段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乳:喂养,哺育

B.悟已往之不谏谏:劝止,挽回

C.审容膝之易安审:明白,深知

D.理,非吾业也理:道理,事理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庭中始为篱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B.而母立于兹呱呱而泣

C.实迷途其未远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D.云无心以出岫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东家的狗朝着西家叫,客人穿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

B.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我举着壶端着杯自斟自饮,观赏着院中的树木,感到非常开心。

C.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看到当官的很烦发布那些政令,好像可怜百姓,其实祸害百姓。

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又怎能使我们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所以我们困苦而且疲惫。

11.请将下列文言句子中画线的部分翻译为现代汉语。(共6分)

①(2分)先妣抚之甚厚

②(2分)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③(2分)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7题。(共16分)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节选自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注:与可:文同,字与可,开创“湖州竹派”。轮扁:善于砍木造车轮的工匠。轮扁对正读圣人之书的齐桓公说,自己斫轮的手艺无法传授给儿子,因为“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缣素:可书画的细绢。彭城:徐州。箨龙:竹笋。

1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心识其所以然识:知道,懂得

B.而读书者与之与:给,给予

C.袜材当萃于子矣萃:集中,聚集

D.苏子辩矣辩:能说会道

14.下列语句中的“竹”,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分)

A.必先得成竹于胸中B.岂独竹乎

C.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D.此竹数尺耳

1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从像蝉腹蛇蚹一样长着条条横纹的竹笋,到像拔剑一样高挺的十寻修竹

B.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

快速地起笔跟从心中所想,运笔一气呵成,去捕捉自己心中所见的成竹

C.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

庖丁,正在屠宰牛,而饲养动物的人却从解牛的过程中悟出了饲养之道

D.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

苏辙从来不画画,所以他仅仅能理解文同寄托在墨竹形象上的思想情感

16.根据文意,下列对文同苏轼两人书信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同故意告诉士大夫们“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然后调侃苏轼能收到很多可以做袜子的珍贵丝绢。

B.文同在信尾跟苏轼开玩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意思是打算在珍贵的鹅溪绢上画万尺长的寒竹。

C.苏轼幽默地回应文同,“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意思是知道你并不想画画,而是想得二百五十匹鹅溪绢。

D.“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意在讥讽文同穷困潦倒,汉川的竹子虽然贱如蓬草,也不该乱挖竹笋来吃。

17.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请以本文第一段中的相关内容为例,简要说明“学而时习之”的必要性。(4分)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18分)

答谢景山①书

[宋]蔡襄

襄顿首景山足下:忧中辱示②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近蒙示书,盈千百言,引喻称类,若固守而不移者。某欲终不言,然使景山固而不移,特唱于人,亦某过之大者也。

某尝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语于人,今而曰:“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且嗜退之文辞,欲诱人同所乐也。”某谓由道而学文,道至焉,文亦至焉;由文而之道,困于道者多矣。是故道为文之本,文为道之用。与其诱人于文,孰若诱人于道之先也景山前书主文辞而言,故有是云。襄岂敢鄙文词哉顾事有先后耳。襄之为文,无能过人,其句读高下,时亦类乎古人,无足怪也。

又病景山嗟世人之不知己,务以文词求于有位,今而曰:“吾以文求正于有位,于道为无枉。古之人重其自进,我仕且困坠,求知于人无愧。”又云:"有数顷田,必归耕海上。”景山何乐于自进,而勇于自退乎?是未离乎躁也。妄者易进而难退,狷者难进而易退。妄与狷,君子皆不由也。君子之于进退,唯其道而已矣。景山又多取前世重人自进为比,苟有异于襄之说,虽前世重人,襄不从矣。其称仲尼,佛肸③召而欲往,孟子不遇于鲁侯,斯二者何求哉委乎天而待用者也。

又病景山恤仕宦之颠踬,今而曰:“非恤美仕之未得,愤意外之横辱。”斯亦景山未之思欤?夫圣人之言,吾畏之;贤者之规,吾愧之。有人加言于我,吾置其喜怒而辨其枉直。使其言蹈乎圣人贤者之说,吾畏而且愧焉;其言异于是,吾将悯之,岂暇受而为辱乎?小人之辱,君子不辱也。景山取之哉,取之哉,抑愤之心日益损矣!景山又云:若使襄年四十而卑辱,未必能如己之恬然不苟也。襄又复而读之,益悲,岂行己之谬欤?如景山且不能见信,尚何望于众人虽然,襄无求信于人,自信甚明。身之穷泰,不得而知之。为学远近,力穷则已,其所自信者,不却行而利动也。今日视前日,犹能乐其所是,而恨其所不至;使年益加而虑益广,岂肯舍所乐而从所恨哉!

与景山别久,思一相见,以道所怀。今虽谆谆其词,非求胜于景山,盖陈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为非是也。诚以为非是,幸亦语焉,襄不敢惮烦于屡告也。不宣。襄顿首上。

(选自《全宋文》)

解释:①谢景山:谢伯初,字景山,晋江(今福建泉州)人。②辱示:敬词。③佛肸(xī):人名,与孔子同时。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某尝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病:批评

B.顾事有先后耳顾:只是

C.又病景山恤仕宦之颠踬踬:困顿

D.而恨其所不至恨:痛恨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若固守而不移者若使襄年四十而卑辱

B.困于道者多矣苟有异于襄之说

C.襄之为文又病景山嗟世人之不知己

D.务以文词求于有位以道所怀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特唱于人

还特地在众人中倡导(这种做法)

B.狷者难进而易退

急躁的人难以前进而容易后退

C.非恤美仕之未得

不是忧虑好的仕途不能得到

D.如景山且不能见信

假如您尚且不能见到我写的信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中蔡襄针对好友谢景山沉溺文辞、倒置文道的写作倾向提出自己的质疑。

B.希望谢景山仿效前代高位之人的自进方式,不盲目学习孔、孟两位圣人。

C.谢景山感叹世间少有知己,追求显达,却仕途不顺,尤愤自己遭受意外欺辱。

D.针对友人的来信,以坦诚的态度,表述了自己的为文主张和处世态度。

10.文中说“非求胜于景山,盖陈己之所守”,意思是并不是想要超过你,只不过陈述自己所坚守的(主张),那么所坚守的主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加以概述。(6分)

北京市平谷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21分)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此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客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师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瓠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风弟分财不均,至相阅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个与多省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憧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那士女闻之,英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基。

(选自《隋书·隐逸传》)

解释:和士开,人名。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

B.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C.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D.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事母以孝闻臣以险衅

B.士谦闻而出财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C.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聚之咸阳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士谦幼年丧父,事母极孝,在为母亲服丧期间,消瘦得只剩皮骨,憔悴不堪。

B.李士谦遵循古人重黍稷的习俗,每逢社日先摆上黍米饭,聚会的亲朋自愧不如。

C.李士谦把别人对自己的赞誉看得很淡,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算不上真正有阴德。

D.李士谦在百姓心中的威望很高,他去世后,人们自发为其举行万人葬礼并立碑。

9.翻译文中画线语句。(6分)

(1)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

(2)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10.文中的李士谦重义轻利,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语言分条概述。(6分)

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二、本大题共6小题,2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材料一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时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述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议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母损、待秦拔之,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取材于《战国策·东周策一》)

材料二

秦伐宜阳。楚王谓陈轸曰:“寡人闻韩侈巧士也,习诸候事,殆能自免也。为其必免,吾欲先据之以加德焉。”陈轸对曰:“舍之,王勿据也以韩侈之知,于此困矣。今山泽之兽无黠于糜,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已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糜因得矣。今诸侯明知此多诈,伪举周而进者必众矣。舍之,王勿据也。韩侈之知,于此困矣。”楚王听之,宜阳果拔,陈轸先知之也。

(取材于《战国策·楚策三》

材料三

甘茂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秦之右将有尉对曰:“公不论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挫我于内,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是无茂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于是此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

(取材子《战国策·秦策二》)

[注]公仲:韩国相国,又称韩侈、韩公仲。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4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弊:疲惫

B.而德东周德:恩惠

C.麋知猎者张罔罔:同“网”

D.以宜阳之郭为慕郭:城墙

7.下列句中“而”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攻宜阳而有功而:如果

B.三鼓之而卒不上而:却

C.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而:并且面:然而

D而不可下而:然而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粟支数年粮食足以支用好几年

B.遽效煮枣赶紧献出煮枣城

C殆能自免也很难靠自己避免(宜阳的沦陷)

D.我以宜阳饵王是我用(攻下)宜阳来引得秦王高兴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周国君认为宜阳兵精粮足,且有援军在外,秦军必定无功而返。

B.楚王意欲先为韩据守宜阳以施恩于韩,陈轸却劝说楚王放弃援助。

C赵累劝说楚国将军景翠选择恰当时机出兵宜阳,以便从两国获利。

D.秦军主帅甘茂面对困境,拿出私财增加军队的赏赐,来鼓舞士气。

10.请根据三则材料,简要概括秦国最终攻下宜阳的原因。(6分)

文言文阅读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共15分)

文段一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文段二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节选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文段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乳:喂养,哺育

B.悟已往之不谏谏:劝止,挽回

C.审容膝之易安审:明白,深知

D.理,非吾业也理:道理,事理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庭中始为篱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B.而母立于兹呱呱而泣

C.实迷途其未远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D.云无心以出岫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东家的狗朝着西家叫,客人穿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

B.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我举着壶端着杯自斟自饮,观赏着院中的树木,感到非常开心。

C.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看到当官的很烦发布那些政令,好像可怜百姓,其实祸害百姓。

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又怎能使我们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所以我们困苦而且疲惫。

11.请将下列文言句子中画线的部分翻译为现代汉语。(共6分)

①(2分)先妣抚之甚厚

②(2分)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③(2分)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一)(共15分)

8.(3分)D(理:统治、治理)

9.(3分)C(A项,为,前者为动词,修筑;后者为介词,对、向。B项,而,前者为代词,你的;后者为连词,表修饰关系,相当于“地”。C项,其,均为语气副词,或许、大概。D项,以,前者为连词,表修饰关系,相当于“地”,后者为介词,将、把)

10.(3分)C(看到那些当官的喜好频发政令,好像特别怜爱百姓,到头来因此祸害了百姓。)

11.(共6分)解析示例:

①(2分)我母亲生前待她很好

②(2分)既然自己让精神被形体役使

③(2分)养育好你们的小孩,喂养好你们的鸡和猪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7题。(共16分)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节选自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注:与可:文同,字与可,开创“湖州竹派”。轮扁:善于砍木造车轮的工匠。轮扁对正读圣人之书的齐桓公说,自己斫轮的手艺无法传授给儿子,因为“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缣素:可书画的细绢。彭城:徐州。箨龙:竹笋。

1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心识其所以然识:知道,懂得

B.而读书者与之与:给,给予

C.袜材当萃于子矣萃:集中,聚集

D.苏子辩矣辩:能说会道

14.下列语句中的“竹”,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分)

A.必先得成竹于胸中B.岂独竹乎

C.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D.此竹数尺耳

1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从像蝉腹蛇蚹一样长着条条横纹的竹笋,到像拔剑一样高挺的十寻修竹

B.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

快速地起笔跟从心中所想,运笔一气呵成,去捕捉自己心中所见的成竹

C.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

庖丁,正在屠宰牛,而饲养动物的人却从解牛的过程中悟出了饲养之道

D.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

苏辙从来不画画,所以他仅仅能理解文同寄托在墨竹形象上的思想情感

16.根据文意,下列对文同苏轼两人书信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同故意告诉士大夫们“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然后调侃苏轼能收到很多可以做袜子的珍贵丝绢。

B.文同在信尾跟苏轼开玩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意思是打算在珍贵的鹅溪绢上画万尺长的寒竹。

C.苏轼幽默地回应文同,“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意思是知道你并不想画画,而是想得二百五十匹鹅溪绢。

D.“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意在讥讽文同穷困潦倒,汉川的竹子虽然贱如蓬草,也不该乱挖竹笋来吃。

17.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请以本文第一段中的相关内容为例,简要说明“学而时习之”的必要性。(4分)

13.(3分)B14.(3分)B15.(3分)C16.(3分)D

17.(共4分)解析要点:

①孔子强调:学习知识和本领并经常实习(温习、练习、实践),不是很快乐吗?

②例如苏轼虽然向文同学习了画竹的方法,却无法马上做到兔起鹘落、心手相应。

(或:例如苏轼认为常有心里明白而操作不熟练的情况,这是由于平时以为学明白就行了,而疏于练习,结果事到临头又不会做了。)

③这说明要想真正掌握知识和方法,“学”与“时习之”缺一不可。

共三个要点:解释句意,1分;结合文段内容,2分;分析“必要性”,1分。意思接近即可。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18分)

答谢景山①书

[宋]蔡襄

襄顿首景山足下:忧中辱示②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近蒙示书,盈千百言,引喻称类,若固守而不移者。某欲终不言,然使景山固而不移,特唱于人,亦某过之大者也。

某尝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语于人,今而曰:“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且嗜退之文辞,欲诱人同所乐也。”某谓由道而学文,道至焉,文亦至焉;由文而之道,困于道者多矣。是故道为文之本,文为道之用。与其诱人于文,孰若诱人于道之先也景山前书主文辞而言,故有是云。襄岂敢鄙文词哉顾事有先后耳。襄之为文,无能过人,其句读高下,时亦类乎古人,无足怪也。

又病景山嗟世人之不知己,务以文词求于有位,今而曰:“吾以文求正于有位,于道为无枉。古之人重其自进,我仕且困坠,求知于人无愧。”又云:"有数顷田,必归耕海上。”景山何乐于自进,而勇于自退乎?是未离乎躁也。妄者易进而难退,狷者难进而易退。妄与狷,君子皆不由也。君子之于进退,唯其道而已矣。景山又多取前世重人自进为比,苟有异于襄之说,虽前世重人,襄不从矣。其称仲尼,佛肸③召而欲往,孟子不遇于鲁侯,斯二者何求哉委乎天而待用者也。

又病景山恤仕宦之颠踬,今而曰:“非恤美仕之未得,愤意外之横辱。”斯亦景山未之思欤?夫圣人之言,吾畏之;贤者之规,吾愧之。有人加言于我,吾置其喜怒而辨其枉直。使其言蹈乎圣人贤者之说,吾畏而且愧焉;其言异于是,吾将悯之,岂暇受而为辱乎?小人之辱,君子不辱也。景山取之哉,取之哉,抑愤之心日益损矣!景山又云:若使襄年四十而卑辱,未必能如己之恬然不苟也。襄又复而读之,益悲,岂行己之谬欤?如景山且不能见信,尚何望于众人虽然,襄无求信于人,自信甚明。身之穷泰,不得而知之。为学远近,力穷则已,其所自信者,不却行而利动也。今日视前日,犹能乐其所是,而恨其所不至;使年益加而虑益广,岂肯舍所乐而从所恨哉!

与景山别久,思一相见,以道所怀。今虽谆谆其词,非求胜于景山,盖陈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为非是也。诚以为非是,幸亦语焉,襄不敢惮烦于屡告也。不宣。襄顿首上。

(选自《全宋文》)

解释:①谢景山:谢伯初,字景山,晋江(今福建泉州)人。②辱示:敬词。③佛肸(xī):人名,与孔子同时。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某尝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病:批评

B.顾事有先后耳顾:只是

C.又病景山恤仕宦之颠踬踬:困顿

D.而恨其所不至恨:痛恨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若固守而不移者若使襄年四十而卑辱

B.困于道者多矣苟有异于襄之说

C.襄之为文又病景山嗟世人之不知己

D.务以文词求于有位以道所怀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特唱于人

还特地在众人中倡导(这种做法)

B.狷者难进而易退

急躁的人难以前进而容易后退

C.非恤美仕之未得

不是忧虑好的仕途不能得到

D.如景山且不能见信

假如您尚且不能见到我写的信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中蔡襄针对好友谢景山沉溺文辞、倒置文道的写作倾向提出自己的质疑。

B.希望谢景山仿效前代高位之人的自进方式,不盲目学习孔、孟两位圣人。

C.谢景山感叹世间少有知己,追求显达,却仕途不顺,尤愤自己遭受意外欺辱。

D.针对友人的来信,以坦诚的态度,表述了自己的为文主张和处世态度。

10.文中说“非求胜于景山,盖陈己之所守”,意思是并不是想要超过你,只不过陈述自己所坚守的(主张),那么所坚守的主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加以概述。(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6.(3分)D(遗憾)

7.(3分)C(均为助词,取独。A动词,好像/连词,假如;B介词,被/介词,和;D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

8.(3分)D(假如您尚且不能相信我)

9.(3分)B(“希望仿效前代”与原文不符;“不攀附孔、孟圣人”于文无据)

10.(6分)解析要点:

①主张“道”是“文”的根本,“文”是“道”的载体。(或“道先于文”)

②主张以“道”作为进退的准则。

③主张顺其自然,等待机会。

④主张甄别他人对自己的评论。

⑤主张要相信自己,不轻易动摇。

⑥主张无论处境如何,都竭尽全力做学问。

共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北京市平谷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21分)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此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客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师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瓠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风弟分财不均,至相阅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个与多省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憧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那士女闻之,英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基。

(选自《隋书·隐逸传》)

解释:和士开,人名。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

B.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C.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D.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事母以孝闻臣以险衅

B.士谦闻而出财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C.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聚之咸阳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士谦幼年丧父,事母极孝,在为母亲服丧期间,消瘦得只剩皮骨,憔悴不堪。

B.李士谦遵循古人重黍稷的习俗,每逢社日先摆上黍米饭,聚会的亲朋自愧不如。

C.李士谦把别人对自己的赞誉看得很淡,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算不上真正有阴德。

D.李士谦在百姓心中的威望很高,他去世后,人们自发为其举行万人葬礼并立碑。

9.翻译文中画线语句。(6分)

(1)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

(2)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10.文中的李士谦重义轻利,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语言分条概述。(6分)

6.(3分)A。[B项中的“致谢”,今义为“表述感谢”,文中义为“表述歉意”。C项中的“贫乏”,今义为“贫瘠的、匮乏的”,形容词;文中义为“贫困的人”,名词。D项中的“终于”,今义为“到底”,副词:文中义为“死在……”,“终”“于”是两个词。]

7.(3分)D.[“之”为助词,提宾标志;代词,它们,指兵器。A项中“以”,因为;B项“而”均为表顺承的连词,“就”;C项“于”为连词,“比”。]

8.(3分)B(每到社祭日,李氏家族一定举行大宴,竭尽欢乐。曾经有一次在士谦住所聚会,面前满是丰盛的食物,士谦却先为堂房亲属摆出了黄米)

9.(6分)

(1)和士开也看重他的名望,将要劝说朝廷,把他提拔为国子祭酒。

(2)赵郡的农民感激他,抚摩自己的子孙说:“这是李参军留下来的恩惠啊。”

[评分标准:本题6分。第(1)小题3分,“讽”“擢”两个要点各1分;全句翻译通顺,1分。

第(2)小题3分,“德之”"遗惠"两个要点各1分;全句翻译通顺,1分。]

10.(6分)

①为无力办丧事的人家提供钱财。

②出钱为因分财不均的兄弟平息矛盾。

③替他人精心喂养闯进田里的牛。

④不追究偷割庄稼者。

⑤放走偷盗粮食者。

⑥饥年欠收时,借贷给同乡人粮食,烧毁借据,不求偿还。

⑦春耕时,拿出粮种,无偿分给贫困人家。

(每点1分,满6分即可)

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二、本大题共6小题,2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材料一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时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述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议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母损、待秦拔之,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取材于《战国策·东周策一》)

材料二

秦伐宜阳。楚王谓陈轸曰:“寡人闻韩侈巧士也,习诸候事,殆能自免也。为其必免,吾欲先据之以加德焉。”陈轸对曰:“舍之,王勿据也以韩侈之知,于此困矣。今山泽之兽无黠于糜,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已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糜因得矣。今诸侯明知此多诈,伪举周而进者必众矣。舍之,王勿据也。韩侈之知,于此困矣。”楚王听之,宜阳果拔,陈轸先知之也。

(取材于《战国策·楚策三》

材料三

甘茂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秦之右将有尉对曰:“公不论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挫我于内,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是无茂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于是此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

(取材子《战国策·秦策二》)

[注]公仲:韩国相国,又称韩侈、韩公仲。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4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弊:疲惫

B.而德东周德:恩惠

C.麋知猎者张罔罔:同“网”

D.以宜阳之郭为慕郭:城墙

7.下列句中“而”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攻宜阳而有功而:如果

B.三鼓之而卒不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