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过关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_第1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过关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_第2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过关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_第3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过关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_第4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过关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过关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60题)1、“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答案】B2、《资治通鉴》采用的体裁是()。A.经传体B.政书体C.编年体D.纪事本末体一【答案】C3、梁启超曾说“不敢自承”所作《戊戌政变记》“悉为信史”,因为“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上述言论说明确定史料的可靠性,要考虑的因素是()A.尽量采用原始证据B.记录者动机C.语言取舍与文饰D.当事人记忆【答案】B4、“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反映了诸侯有勤王的义务,与其相关联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禅让制D.王位世袭制【答案】A5、“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缴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大学校歌歌词折射的历史情境是()。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B.国民革命的风起云涌C.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D.抗日战争的烽火狼烟【答案】D6、李大钊撰写的中国第一部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理论著作是().A.《史学要论》B.《研究历史的任务》C.(庶民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答案】A7、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该法律条文保证了议会的什么权利()A.立法权B.司法权C.监督权D.选举权【答案】A8、张謇指出:“自今而后,经济潮流,横溢大地,中外合资营业之事,必日益增多。我无法律为之防,其危险将视无可得资为尤甚,故农林工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法。,,他倡导立法的真正目的在于()。A.维护民族工业的利益B.建立中外合资企业C.向外国寻求资金援助D.呼吁大力发展工商业【答案】A9、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答案】A10、1971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A.以民促官B.国际推动C.官方交流D.以官带民【答案】A11、下列关于全球化进程表述,正确的是()。A.新航路开辟之初,世界各地有了广泛的交流B.国际联盟成立后,世界和平得到有效保障C.随着世界市场形成,不同地区联系日益紧密D.随着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全球化进程中断【答案】C12、下列王朝中,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的是()。A.唐朝B.北宋C.元朝D.清朝【答案】D13、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该法律条文保证了议会的什么权力()A.立法权B.司法权C.监督权D.选举权【答案】A14、患者,男,65岁,有高血压病史,头痛眩晕反复发作2年,伴耳鸣,胁痛,两目干涩,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数。根据脏腑辨证,回答以下问题。A.肝阴虚B.肝火上炎C.肝阳上亢D.肝郁化火E.肝风内动【答案】C15、清朝时,江南地区商业繁荣。史书载“徽州富甲江南,然人众地狭,故服贾四方者半土著”。江苏吴江“人浮于田,计一家所耕,不能五亩,以是仰贸易工作为生”。这反映当时江南地区商业繁荣的直接原因是()。A.政府鼓励商业发展B.农业和手工业繁盛C.工商皆本观念影响D.地少而人口众多【答案】D16、1979年秋收,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粮食总产量从原来的1.8万公斤猛增到6.6万公斤。小岗村粮食增产主要得益于()。A.人民公社的建立B.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C.科学种田理念的普及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答案】B17、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答案】C18、19世纪初,英国兴起抵制教会的“新大学运动”,出现了以自由、民主精神办学的伦敦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剑桥、牛津大学也进行改革,取消必须信奉加尔文教的宗教宣誓,并增设许多自然科学课程。进入20世纪,甚至教会大学也大量增加了面向现实的世俗课程。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B.近代科技和工业化的扩展C.教育世俗化的不断发展D.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答案】B19、《汉书》载:“诏贤良日:‘……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于是董仲舒、公孙弘等出焉。”文中的“朕”指的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答案】D20、有人说:“天安门见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胜利。”与此说法相关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21、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那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治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迫使西方列强采取“以华治华”政策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答案】C22、有学者认为,在古代世界三个相隔遥远的地区,大约同一个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这三个地区指的是()。A.埃及、印度、罗马B.希腊、中国、印度C.印度、中国、罗马D.埃及、中国、希腊【答案】B23、教师在编制历史高中试题时,要关注难度与区分度。为保证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试题难度应控制的区间为(?)。A.0.1~0.2B.0.2~0.4C.0.4~0.6D.0.7~0.9【答案】C24、《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提到设置选修课的目的是()。A.弥补必修课的不足,健全知识体系B.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C.为学习文科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历史知识D.与历史高考衔接,有助于学生高考复习【答案】B25、唐代出现了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批评和史学理论的著作,即刘知己所作的()。A.《通典》B.《政典》C.《五代史志》D.《史通》【答案】D26、《资治通鉴》记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C.提高政府工作效率D.削弱君权,突出臣下的作用【答案】C27、先秦时期,某思想家认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庄子D.墨子【答案】B28、中国古代名窑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产品。下列以冰裂纹瓷器著称的是()。A.汝窑B.哥窑C.邢窑D.钧窑【答案】B29、有史学家认为,“时代愈后,传说中的古史期愈长”“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所以“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提出这一观点的史学家是()。A.顾颉刚B.陈寅恪C.王国维D.郭沫若【答案】A30、顾炎武说:“愚所谓圣人之道如之何?日‘博易学文’,曰‘行己有耻’……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上述言论的主旨是()。A.倡导经世致用B.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C.提倡无征不信D.回归先秦儒学的义利观【答案】B31、卢梭认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句话所反映的政治理念是()。A.自由平等B.三权分立C.民主共和D.人民主权【答案】D32、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答案】C33、“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反映了诸侯有勤王的义务,与其相关联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禅让制D.王位世袭制【答案】A34、史载:“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文中“习俗”指的是()。A.郡国并行B.内阁专权C.地方割据D.门阀政治【答案】D35、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答案】B36、有学者评价某一史事时指出:“在14世纪严峻的考验中……新思想渗透到激流涌动的城市国家里。学者和政治家一同复苏了人类尊严的骄傲、人类实践主义的自信及古典思想的魅力。”该史事指的是()。A.文艺复兴B.新航路开辟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答案】A37、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发生剧变。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是()。A.波兰B.民主德国C.罗马尼亚D.南斯拉夫【答案】A38、“东欧剧变”的过程中,唯一出现流血对峙事件的国家是()。A.保加利亚B.南斯拉夫C.罗马尼亚D.波兰【答案】C39、关于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三角贸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40、在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这些措施的作用是()。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A41、张謇指出:“自今而后,经济潮流,横溢大地,中外合资营业之事,必日益增多。我无法律为之防,其危险将视无可得资为尤甚,故农林工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法。,,他倡导立法的真正目的在于()。A.维护民族工业的利益B.建立中外合资企业C.向外国寻求资金援助D.呼吁大力发展工商业【答案】A42、我国史学史上最早从理论和方法上阐述史书编纂体裁体例的是()。A.《通典》B.《通志》C.《史通》D.《文献通考》【答案】C43、两宋时期共有正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该做法的目的是()。A.重视文教B.防止武将危及皇权C.解决武将割据地方的弊端D.缓解“冗兵”问题【答案】B44、患者,男,65岁,有高血压病史,头痛眩晕反复发作2年,伴耳鸣,胁痛,两目干涩,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数。根据脏腑辨证,回答以下问题。A.热极生风B.肝阳化风C.血虚生风D.阴虚生风E.血燥生风【答案】B45、李大钊撰写的中国第一部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理论著作是().A.《史学要论》B.《研究历史的任务》C.(庶民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答案】A46、恩格斯曾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他所说的时代是指()。A.新航路的开辟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C.文艺复兴时期D.第一次工业变革【答案】C47、彭德怀指挥过一次重要战役对于我国的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属于那一次战役的是()。A.百团大战B.平型关大捷C.挺进大别山D.威海卫战役【答案】A48、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对荷兰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A.戚继光B.郑成功C.徐骧D.刘永福【答案】B49、17世纪中叶,成为欧洲主要金银市场、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是()。A.里斯本B.伦敦C.马德里D.阿姆斯特丹【答案】D50、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中国知识分子曾上街游行,欢呼“公理战胜强权”。同时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对“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A.对民主科学的质疑B.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C.对独立参政的渴望D.对协约国希望的幻灭【答案】B51、史书载:“我朝以儒立国,故命宰相读书,用儒臣典狱,以文臣知州,卒成一代文明之治。”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答案】B52、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大”确立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是()。A.依法治国B.民主党派参政C.简政放权D.基层民主选举【答案】A53、《左传·隐公六年》载:“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籴于宋、卫、齐、郑,礼也。”这里的“礼”指的是()。A.相邻国之间有救援赈灾的责任B.诸侯对周王有提供粮食的义务C.已经出现买卖粮食的商业行为D.王权衰落致使诸侯国放弃义务【答案】B54、下列史事发生在淝水之战后的是()。A.西晋灭亡B.祖逖北伐C.前秦瓦解D.八王之乱【答案】C55、某国际文件写道:“现时业已到来,日本必须决定一途……《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该文件是()。A.《大西洋宪章》B.《联合国家宣言》C.《德黑兰宣言》D.《波茨坦公告》【答案】D56、杜牧有诗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诗中所描绘的扬州盛况主要得益于()。A.制瓷业的盛行B.大运河的开通C.造船业的进步D.丝织业的发达【答案】B57、18世纪英王使者马戛尔尼来华,提出自由贸易要求,被乾隆皇帝拒绝,这反映出清朝实行的政策是()。A.尊王攘夷B.休养生息C.抑制工商D.闭关锁国【答案】D58、“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古诗反映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是()。A.简单协作B.小农经济C.庄园经济D.商品经济【答案】B59、托尔斯泰被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下列作品由他创作的是().A.《双城记》B.《人间喜剧》C.《巴黎圣母院》D.《战争与和平》【答案】D60、某患者症见心悸气短,自汗,神疲乏力,形寒肢冷,心胸憋闷,面色苍白,脉迟。根据脏腑辨证,回答以下问题。A.心气虚B.脾阳虚C.心阳虚D.肺气虚E.脾气虚【答案】C大题(共18题)一、材料:某初中历史教师刘某为新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准备教学设计。他的教学设计流程大体如下:首先.教师通过一段经过剪辑整理的视频课件,介绍先秦时期的文字演变和当时人们对吞文现象的记录.以此作为整节课的内容导入。其次。教师在学生阅读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延续导课时对古代文字的介绍,以模块的形式对秦朝之前的文字演变、天文、历法、医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屈原的《离骚》与当时流行的钟鼓音乐进行详细讲授。再次,教师要求全体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以本节课的一部分内容为题材准备课堂‘‘表演”,可以是对本节课内容的“情景再现”,也可以是对该部分内容的拓展。最后.通过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堂课内容中重点内容的记忆,同时布置下堂课的预习。问题:(1)你认为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恰当请说出你的理由。(2)结合本课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隋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时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答案】(1)该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该教师在导课环节所选用的材料不够全面.应该尽量覆盖到本节课所要讲述全部内容,使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对本节课的知识概况有所了解。其次,该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情境的灵活掌握和角色转换。课程知识的讲授不应局限于教师所设定的“按部就班”.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对于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的内容务必讲精讲足.其他部分可以适当地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学习。最后,教师在重要内容的教授环节,忽视学生的参与和其他教学手段的介入。(2)通过对先秦时期各项文化科技成就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灿烂的文化有深入的了解.立志为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而努力学习。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A.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僭越之权力,为非法权力。B.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利,为非法权力。C.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借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法者,皆为非法。D.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E.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行为。——摘自蒋相泽主编的《世界通史资料》回答问题:(1)以上内容出自哪份文件?限制了国王那些权利?(2)以上文件的颁布有何意义?【答案】(1)《权利法案》。立法权、征税权、司法权、军权。(2)《权力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实现了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利由法律授予,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议会权利日益超过国王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三、材料: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下面是某教师设计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的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萨拉热窝事件起了大战导火线的作用.凡尔登战役和整个大战造成了严重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能力目标: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如“战前两大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大战的导火线如何点燃战争造成了怎样的灾难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一战’有什么联系‘一战’爆发前夕,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有哪些“一战”,的性质是什么它给人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历史教训”等,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巨大灾难,形成唯物史观,使学生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观念,从而提高人文素养。问题:(1)这位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存在哪些问题(2)根据课程标准,重新拟定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答案】(1)首先三维目标名称存在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应为:“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次,在该老师设置的目标中缺少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最后,书写三维目标时应注意三维目标的书写主语为学生.所以行为动词上就不可以出现“使学生-让学生”“培养”等词语。(2)①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和大战的爆发、欧洲三条战线、西线三大战役。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分析萨拉热窝事件的史料.提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认识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一战是不义之战”的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四、材料一中国代表团的顾维钧指出,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中日关于山东的换文系因欧战爆发所致,此次和会理应予以变更。当日本代表强调它所获得的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公平合理”时,顾维钧当即反驳,“二十一条”是日本以武力威胁迫使袁世凯签署的,这不能成为依据。日本侵略山东不仅违反国际法,更会危害亚洲和世界安全,这不是巴黎和会的本意。?——摘自王芸生《六十年的中国与日本》?材料二(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中国代表团自行决定。?——摘自《顾维钧回忆录》?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要求和理由。(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拒签和约的原因。(4分)【答案】(1)要求:收回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废除中日两国之前签署的“二十一条”。理由: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理应获得合法权益;“二十一条”是日本借助武力胁迫袁世凯签署的,违背条约签订应遵循的双方自愿原则;日本侵略山东不仅违反国际法,而且威胁亚洲和世界安全。(2)原因:中国提出的合理要求遭到无理拒绝;国内爆发五四运动,强烈要求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这是社会民意的要求;出于民族道义和历史责任,中国代表团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捍卫民族尊严。五、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片段一初创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1805年,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片段二发展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1903年.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他非炸药类产品。片段三转型1920年。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火药厂。1922--1925年,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用于汽车生产;制造出成本低廉且耐用的塑胶产品。1929--1943年.发明尼龙:研制出可用于音像磁带、雨衣、不粘锅等产品的新型涂料。1958年.成立公司国际部。此后,海外投资持续增长。——据胡国成《美国现代化工之父——杜邦》【答案】(1)利用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契机,采用机器生产;当时战争不断,火药市场广阔。(2)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3)调整一:由军用生产为主转向民用生产为主。背景:一战后,国际呈现和平局面;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调整二:扩大海外市场,增加海外投资。背景: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六、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们于本年1月在莫斯科举行了经济会议。会议指出,上述国家间在经济关系的发展方面有出色的成就……为了实现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更广泛的经济合作,会议认为必须由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们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在平等的代表权的基础上,以交流经验、相互给予技术上的援助,彼此在原料、粮食、机器、装备等方面提供协助为其任务。——1949年1月25日《关于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公报》问题:(1)材料中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是“为了实现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更广泛的经济合作”,而实际上的目的是什么(8分)(2)“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的影响是什么(8分)【答案】(1)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和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的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冷战”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经济封锁和遏制政策使东欧国家的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为了共同克服经济困难、巩固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苏联及东欧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2)积极影响:经互会成立以来,对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各成员国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对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消极影响:经互会的经济体制实际上是苏联经济模式的扩大,在苏联的控制之下,实行“全面的经济合作”和“专业化与协作”,大力推行“经济一体化,使其他各成员国的经济不能独立自主的发展,而同苏联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加强了苏联对其他成员国的经济控制,削弱了其社会主义成员国的经济独立性。七、(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课文摘录: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r日-1的矛盾化解。后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强制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的同时,又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答案】一、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关于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视频资料和信息)师:20世纪80一90年代,中国提出了多极化概念,国内学术界对多极化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和形成了一批丰硕的成果和共识。所谓“极”是指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较强大的综合实力.对国际事务具有较大影响的相对独立的力量中心或国家集团。当一个国家的力量遥遥领先,远远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时,体系就是单极的。当两个大国势均力敌,它们处在高于其他大国的一个力量层次时。这样的一个结构就是两极结构。三个或三个以上大国或国家集团力量大致接近时,体系就呈现出多极化的状态。关于多极化的理解,有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还有六极论(前五极加印度),还有人认为东盟、巴西等也有可能成为一极。那么,这些说法到底哪一个更符合事实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来一起解决。二、讲授新课师:请同学们迅速阅读教材各子目标题.回答有哪几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可能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生1:欧盟。生2:在亚洲还有中国和日本。(其他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师:大家请不要忘记,中国现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各方面来看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所以.请大家把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也算作是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发展中国家的含义)师:在国际关系领域,发展中国家也被称为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或南方国家,泛指亚非拉和其他地区原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的民族,在独立后所形成的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的总和。这是二战后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新兴力量。这些国家在地域上多位于南半球,因而也常常被称为“南方国家”。(教师将同学们分成三组,组成上述三个代表队,分组自主研习教材对应的子目。然后由各代表展示研习成果并阐述该代表队可能成为其中一极的理由)(学生按照分组认真准备需要展示的内容)教师:哪个代表队首先来展示呀西欧队:八、材料:在历史课中,老师讲授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给每个学生发一把小刀和一个橡皮,让学生在橡皮上刻自己的名字.比一比谁刻得好。学生们很好奇,十分钟后进行展示,教师对学生刻的字进行点评。问题:(1)对教师的做法如何评价,说明理由。(2)历史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制作时应考虑哪些问题【答案】(1)该教师运用了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如临其境的感觉中,进行历史的体验和思维,激发求知欲和情感,培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不足之处:制作过程中师生关系没有协调好。体验式教学课上的环节、过程在具体教学中应是交叉进行或平行的,而并非单纯的制作与体验,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应将该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穿插其中,制作完成的过程也是教学目标完成的过程,教师应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效果更佳。(2)在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制作时应注意.①情境的直观性:创设的教学情境要直观,有很强的历史真实感,才能使学生有代入感.②启发性:创设形式要新颖,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选择的内容要有讨论的价值,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③过程的灵活性:课上的环节过程在具体教学中往往是交叉进行或平行的。引导参与时情境创设可能就在其中,实践探索的过程可能就是成果交流的过程,重要的是要将这些环节灵活的融合,使学生“身临其境”.④操作时做好安排:课前确定主题、搜集活字印刷术制作的资料;课上引导参与_÷情境创设。实践探索成果交流;课后总结知识、提升能力。九、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在学习“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教师先利用投影显示新闻片段:据俄罗斯新闻网2005年6月8日报道,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使俄罗斯最终告别了落后的农奴制。为了纪念这位沙皇在世界近代史上做出的巨大贡献,俄罗斯政府于2005年6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在揭幕式上,市长卢日科夫说:“今年,俄罗斯人民有幸经历了本国历史上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经过艺术家们的努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终于在莫斯科落成了。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全俄罗斯东正教大牧首阿列克谢二世在致辞中说:“亚历山大二世不仅使俄罗斯摆脱了农奴制的桎梏.同时在国内也十分重视教育兴国,创立了许多大学。”致辞后,阿列克谢二世亲自为塑像进行了东正教封圣并主持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追悼弥撒。然后,教师引入新课:以上这则新闻告诉我们,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那么,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改革为什么对俄国历史产生了如此重要的影响呢让我们进入本专题的历史之中去寻求答案。请对此课堂导入进行评价,并说明课堂导入的要求有哪些【答案】评价:关于课堂的导入艺术应当把握的关键就是六个字:“凝神、点题、起兴”。可以说,有效的课堂导入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在本案例中教师采用古今结合的导入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习改革专题的现实意义,体现了本模块教学的时代性原则。教师在讲解中注意运用多种教学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更好的投入到历史教学中来。课堂导入的要求有:(1)趣味性;(2)新颖性;(3)启发性;(4)艺术性;(5)简短性。综上所述,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是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俗话说教无定法,新课导入也是这样。因此我们在学习原有的导入方法的同时应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并积极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一十、(一)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协约。——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1)这个宣言是在什么地方签署的宣言中的三国同盟成员国指的是哪三个国家(6分)(2)这一宣言的签署有哪些重要的意义(10分)【答案】(1)签订地点为华盛顿,三国同盟成员为德国、意大利和日本。(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盟国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作战的第一个共同纲领性文件。《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为创建联合国组织奠定了基础。一十一、材料一中国代表团的顾维钧指出,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中日关于山东的换文系因欧战爆发所致,此次和会理应予以变更。当日本代表强调它所获得的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公平合理”时,顾维钧当即反驳,“二十一条”是日本以武力威胁迫使袁世凯签署的,这不能成为依据。日本侵略山东不仅违反国际法,更会危害亚洲和世界安全,这不是巴黎和会的本意。?——摘自王芸生《六十年的中国与日本》?材料二(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中国代表团自行决定。?——摘自《顾维钧回忆录》?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要求和理由。(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拒签和约的原因。(4分)【答案】(1)要求:收回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废除中日两国之前签署的“二十一条”。理由: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理应获得合法权益;“二十一条”是日本借助武力胁迫袁世凯签署的,违背条约签订应遵循的双方自愿原则;日本侵略山东不仅违反国际法,而且威胁亚洲和世界安全。(2)原因:中国提出的合理要求遭到无理拒绝;国内爆发五四运动,强烈要求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这是社会民意的要求;出于民族道义和历史责任,中国代表团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捍卫民族尊严。一十二、材料:1870年的普法战争结束后,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成立。此后,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从1870年至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增长4.6倍,同期英国只增长1.3倍。1870年至1900年,酸和碱等基本化学原料的产量增加了7倍,染料的产量增加了3倍,均已跃居世界首位:1900年,世界所用染料的4/5是德国生产。1913年,德国贸易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是15%。1857年.德国第一个卡特尔出现,1905年达385个,并迅速向更高的形式——辛迪加和康采恩发展。——摘编自王珏《世界经济通史》问题:(1)根据材料概述这一时期德国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答案】(1)德国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①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快,超过同时期的英国.②化学工业产量增长迅速,并跃居世界首位。③德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据重要地位.仅次于英国。④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垄断组织出现并向更高级的形式发展.(2)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①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为商品交换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②德国本土和占据的法国领土拥有大量矿产资源,比如阿尔萨斯和洛林的铁、鲁尔的煤.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③德国是后起的工业大国,能够吸收英、美等国的发展经验,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④德国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注重将科学成果应用到工业生产,容易采用新型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⑤国内的统治阶级容克贵族拥有大量资金和土地,其经济利益与资产阶级利益趋于相近.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一十三、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以下是某老师在备辛亥革命一课时,对辛亥革命思想基础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请在观察案例后回答: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板书)师:“山雨欲来风满楼”,在辛亥革命爆发前,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做了大量的思想宣传和动员工作,使民主革命的思想广泛传播,他们向西方学习,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指导思想,同改良派论战,又一次掀起中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必要性。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并提出问题)三民主义是怎样提出来的内容是什么,核心是什么.性质如何学生: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先生将其宗旨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其核心是民权主义。是当时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教师情景设置,把学生分为改良派和革命派,利用相关材料进行论战)师:通过论战,使更多人冲破改良思想的束缚,投身革命,壮大了革命的力量。康有为、梁启超先生曾是戊戌变法的领袖、时代的弄潮儿,但在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时候却成了历史发展的绊脚石。我们从康有为、梁启超先生的行动上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学生:思想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1)该教师在讲解这一板块时运用的最典型、最特别的是哪种教学方法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该教学方法的认识。(8分)(2)你觉得该教师在对这一板块进行讲解时的情景设置是否恰当请说明理由。(8分)【答案】(1)情境实践教学法。情景实践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之下,以历史问题为主线,以师生深入历史情景为前提,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特征的一种教学。材料中使用了角色情境类的情境实践教学法,将学生分为改良派和革命派.让学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论战.在创设历史人物必然性心理活动的特定背景下,学生通过这种心理活动的必然性充当历史的“当事人”。去“导演”历史。教师在适当时候进行引导,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的重难点知识,材料中教师通过问题对学生的思考角度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对辛亥革命思想基础的内涵有更好的理解。材料中学生能够很好地与教师进行互动。并按照正确的思路进行积极思考。说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更有兴趣地参与课堂学习交流中,让学生在如临其境的感觉中,进行历史的体验和思维,激发求知欲和情感,培养各种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2)该教师的情景设置有欠妥当。首先。将学生分为两派论战,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情境感。但该教师的做法仅进行了分组,并没对论战的背景和内容进行规范,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容易发挥过多,使得论战的内容偏离原有方向。应限定论战的三个范围“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此外,情境创设要有启发性,论战扮演完毕后应让学生通过论战思考结果如何,而不是老师直接总结。这里教师的总结也偏离了原来的主题:辛亥革命的思想背景。因此该教师的做法是不妥的。教师应限定内容范围,对学生的情境设置进行指导,并在最后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论战后群众会站在哪一边,引出接下来的授课内容。一十四、下面是某教师在“宋明理学”一课教学开始时的情况: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明理学的内容。宋明时期出现了理学并逐渐走向成熟,使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中国的学术思想和社会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请同学们分为三个小组进行讨论。第一组讨论什么是理学;第二组讨论什么是心学;第三组讨论宋明理学的影响。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分组进行讨论。问题:(1)这位教师的做法是否合适请说明你的理由。(6分)(2)在历史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应注意哪些问题(10分)手动评分:本题共16分,您的得分保存【答案】(1)不合适。首先,讨论问题不符合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不能落实历史教学目标。其次,小组讨论问题并不是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讨论,题目过于宽泛,无针对性、探究性,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最后,教师没有对讨论方法做出指导,讨论后没有进行交流评价,达不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的要求。(2)课前准备。①有效组合,组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小组讨论法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讨论小组构成注意层次搭配、性别协调。还有性格互补。②课堂讨论的内容务必符合课程标准相关培养目标,教师要根据三维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确定教学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历史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③精心设题,注重课前调查和探究。小组讨论法教学是“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表明讨论是有一定目的性、方向性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所以讨论问题必须富有挑战性、趣味性、启发性、探究性、批判性,进而激发他们在课堂上讨论、探究的欲望。课堂讨论。①课堂讨论的过程要坚持民主性、全面性、有效性和鼓励性的原则。②创设问题情境,形成良性循环。古人云:“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我认为,“诱”在这里体现的就是教师引领、指导的策,“思”则体现学生的参与内质,只有把“诱”调谐到“思”的频率上,才能发生谐振,才能使教与学和谐一致,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当然,学生如何思、思什么,就要看教师“诱”的艺术和水平了,即问题的设计是关键。③教师变主导为指导,彰显学生主体参与地位。需要提醒的是采用小组讨论法教学,教师就应该变主导为引领和指导,把课堂的主人翁权利还给学生,不要经常向学生暗示你心中所谓的正确答案,也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结论是什么,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课后活动——课外延伸,学以致用。一十五、材料:下面是初中某位历史教师关于《三国鼎立》课堂教学内容所做的课堂小结:师:通过老师对本课内容的讲解,谁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呢生:……师:安静一下,大家可以举手示意老师来发言。生: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意味着封建国家的分裂,历时四百多年的秦汉统一的局面结束了.因此是历史的倒退。生:三国鼎立后,魏、蜀、吴都想成为.天下的主宰,为此统治者都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社会经济凋敝的局面而言,无疑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况且,三国时期又出现了民族大融合.也是历史进步的具体表现。师:大家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我们能否可以综合以上的内容,以辨证的角度来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历史意义呢师:相对于秦汉统一局面而言,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倒退;相对于东汉末年社会大动荡以致生产力严重破坏的局面而言,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从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角度来说,三国时期民族大融合的出现,无疑是历史的进步。以上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请大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问题:(1)对上述课堂小结进行分析。(2)教师在课堂小结时要注意哪些问题。【答案】(1)优点:该教师在课堂结束环节以三国鼎立局面的时代意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分析这一历史现象背后的意义.以这种方式进行课堂小结,不仅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而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这对优化学生的思维、全面思考解决问题是十分有益的.不足:该课堂小结主要以教师和学生的口头描述为主,并未形成文字、表格等书面内容,这样做不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与复习,容易出现时间越久遗忘越多的情况.此外,该教师忽略了课堂上的习题演练和课后作业布置,导致教学环节的人为割裂,影响教学效果.(2)①教师要把课堂小结同其他教学环节衔接起来,尽量做到时间安排合理紧凑,在总结教学内容的同时.为课堂练习、作业布置、内容拓展等环节留下一定的时间.”②教师在总结知识内容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解决能力的培养.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好方法、好思想渗透到小结内容中,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十六、材料:某中学历史教师在讲授“洋务运动”一课时列出了三维目标,具体内容如下: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分析理解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和晚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所给材料,挖掘其价值内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历史地、辩证地、多维地评价和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和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洋务运动过程的描述,让学生体会洋务运动起步和发展的艰难性;通过对甲午战争后洋务企业归宿的介绍,让学生明白洋务运动并没有因为甲午战争的失败而中止,而是不断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