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技术导论》 课件 第1、2章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网络技术_第1页
《工业互联网技术导论》 课件 第1、2章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网络技术_第2页
《工业互联网技术导论》 课件 第1、2章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网络技术_第3页
《工业互联网技术导论》 课件 第1、2章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网络技术_第4页
《工业互联网技术导论》 课件 第1、2章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网络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当前,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变革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根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的《工业互联网术语与定义》,智能制造应当包含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推动智能制造,能够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并促进基于互联网的众创、众包、众筹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孕育发展。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根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的《工业互联网术语与定义》,智能制造应当包含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如目前炙手可热的3D打印、石墨烯、虚拟现实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智能制造系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知识库,而且还具有自学习功能,还有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

智能制造是继自动化制造之后更进一步的制造业形态,其核心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智能制造顾名思义就是为传统的制造赋予智能,这里的智能是指“人工智能”。发展层次层次技术融合系统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智能制造技术是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带动的,是信息通信技术在工业的广泛、深入应用。德国的工业4.0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都属于智能制造的范畴。智能制造技术包括自动化、信息化、互联网和智能化四个层次智能制造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要从产品、生产、模式、基础四个方向来协调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内容

智能制造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要从产品、生产、模式、基础四个方向来协调推进,其中,要以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CPS)和工业互联网等智能制造基础设施为基础,以智能产品为主体,以智能生产为主线,以用户为中心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变革为主题来实施推进。CPSCPS是一个综合计算、通信、网络、控制和物理环境的多维复杂系统,可以将信息世界和现实世界联系在一起CPS系统包含了将来无处不在的环境感知、嵌入式计算、网络通信和网络控制等系统工程,使物理系统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作和自治功能CPS能够将产品开发伊始的设计理念、试制、工艺和试验等有效映射到虚拟空间中仿真、迭代、优化和形式化验证,使得在后续产品研发全周期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开发者之间实现友好的信息共享复用具体来讲,CPS能够将产品开发伊始的设计理念、试制、工艺和试验等有效映射到虚拟空间中仿真、迭代、优化和形式化验证,使得在后续产品研发全周期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开发者之间实现友好的信息共享复用智能制造应用实例

智能矿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矿山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安全、生产、调度、自动化、监测监控、视频监控、人员定位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智能矿山基于现代智能化理念,关注效率问题、安全问题和效益问题,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工业互联网、机器人化装备等与现代矿山开发技术深度融合1.2工业互联网简介

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Internet)是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中的融合集成应用,是实现工业智能化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

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在2012年提出的,根据GE的定义所谓工业互联网便是实现人、机、物全面互联化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形成智能化发展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

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不仅是各国顺应产业发展大势,抢占产业未来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工业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相比有四个明显区别:一是连接对象不同。二是技术要求不同。三是发展模式不同。四是时代机遇不同。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体和重要基石,日益成为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实现新增长的共同选择。美国《美国先进制造领导力战略》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英国工业发展战略绿皮书》《工业战略:建设适合未来的英国》态和应用模式。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业互联网政策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6712.7亿元,预计至2023年规模超过9000亿元,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全生命周期的赋能结果,通过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赋能,使得制造业智能化生产。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现阶段的关键载体,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融合应用的产物。工业互联网图显示了智能制造全景,图中Digitaltwin为数字孪生技术。数字孪生是工业4.0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则是在虚拟世界中复现实物资产,以模拟其动态。数字孪生数字孪生是工业4.0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则是在虚拟世界中复现实物资产,以模拟其动态。认识数字孪生数字孪生是一种利用数据采集、虚拟制造等技术,通过系统中存在的控制、计算和通信单元,实现对系统状态和流程仿真、监测、计算、调节、控制和集成,实现物理空间个性化、高效化和高度拟实化的系统,也称数字孪生系统。数字孪生的意义通过建设数字孪生解决方案,不少企业生产和运营的大量细节都得到了优化,创造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工业互联网组成与应用工业互联网由网络、平台、安全三个关键部分构成,其中网络是基础、平台是核心、安全是保障。工业互联网组成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全球工业正在从传统的供给驱动型、资源消耗型、机器主导型、批量规模型向需求引导型、资源集约型、人机互联型、个性定制型转变。由于制造行业的生产流程和产业链都很复杂,工业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场景很多。工业互联网的应用网络是实现各类工业生产要素泛在深度互联的基础,包括网络互联体系、标识解析体系和应用支撑体系。工业互联网中的典型网络技术包括传统的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以及创新的时间敏感网络(TSN)、确定性网络(DetNet)、5G等技术。平台经济是数字时代生产力的新组织方式,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载体。从实践来看,工业互联网平台仍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平台技术和服务能力已实现单点创新,但要形成系统突破还需探索构建共赢发展的开放合作生态。安全是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的保障,工业互联网实现了设备、工厂、人、产品的全方位连接,因此工业互联网安全建设必须从综合安全防护体系的视角对其进行统筹规划。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

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全球工业正在从传统的供给驱动型、资源消耗型、机器主导型、批量规模型向需求引导型、资源集约型、人机互联型、个性定制型转变。由于制造行业的生产流程和产业链都很复杂,工业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场景很多。工业互联网术语

(1)IT网络(InformationTechnologyNetwork):IT网络是用于连接信息系统与终端的数据通信网络。

(2)OT网络(OperationTechnologyNetwork):OT网络是用于连接生产现场设备与系统,实现自动控制的工业通信网络。(4)边缘计算(EdgeComputing):边缘计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一侧,采用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为一体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务。其应用程序在边缘侧发起,产生更快的网络服务响应,满足行业在实时业务、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基本需求。(5)边缘网关(EdgeGateway):边缘网关是部署在网络边缘侧的网关,通过网络连接、协议转换等功能连接物理和数字世界,提供轻量化的联接管理、实时数据分析及应用管理功能。(9)个性化定制(PersonalizedCustomization):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将用户需求和企业产品设计、生产计划精确匹配,并借助模块化产线和新型制造工艺,实现和产品多样化、定制化生产制造模式。(10)工业APP(IndustrialApplications):工业APP是基于工业互联网,承载工业知识和经验,满足特定需求的工业应用软件,是工业技术软件化的重要成果。(13)工业防火墙(IndustrialFirewall):工业防火墙是一个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边界上构造的保护屏障。(14)工业互联网平台(IndustrialInternetPlatform):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工业云平台。(15)工业软件(IndustrialSoftware):工业软件是用于或专用于工业领域,为提高工业研发设计、业务管理、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水平的相关软件和系统。(16)工业通信协议(IndustrialCommunicationProtocol):工业通信协议是指工业控制领域的双方实体完成通信或服务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18)工业智能(IndustrialIntelligence)工业智能或称工业人工智能(IndustrialArtificialIntelligence),是工业领域中由计算机实现的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执行、自决策、自适应等特征的应用。(19)故障预测(FaultPrediction):故障预测是指基于存储在大数据存储与分析平台中的数据,通过设备使用数据、工况数据、主机及配件性能数据、配件更换数据等设备与服务数据,进行设备故障、服务、配件需求的预测,为主动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24)柔性制造(FlexibleManufacturing):柔性制造可以表述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指生产能力的柔性反应能力,也就是机器设备的小批量生产能力;第二个方面,指的是供应链的敏捷和精准的反应能力。这种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以需定产的方式对立的是传统大规模量产的生产模式。(25)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Networking,SDN):软件定义网络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它将网络控制平面和转发平面分离,采用集中控制替代原有分布式控制,并通过开放和可编程接口实现软件定义。工业互联网体系2.0架构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在2016年发布的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版本1.0)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版本2.0)》随着工业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产业界急需一套具有实践借鉴意义的方法论,指导其开展工业互联网的技术创新、应用推广与生态建设。架构2.0在继承版本1.0核心理念、要素和功能体系的基础上,从业务、功能、实施等三个角度重新定义了工业互联网的参考架构主要规范工业互联网重点领域的相关标准,包括:网络与联接标准、标识解析标准、边缘计算标准、平台与数据标准、工业APP标准和安全标准等。总体标准主要规范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通用性、指导性标准,包括术语定义、通用需求、架构、测试与评估、管理等标准基础共性标准主要包含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场景和垂直行业应用等应用标准工业互联网2.0架构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工业互联网”;同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研究工业互联网网络架构体系,引导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及推广。这一时期工业互联网多以“互联网+”“两化融合”的形态出现。2017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确立了工业互联网的战略发展地位,明确了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主要任务和路径。2021年1月,工信部发布《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了五方面、11项重点行动和10大重点工程,推动产业数字化,带动数字产业化。未来3年将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我国的工业互联网环境(1)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加快向细分垂直领域延伸。我国工业互联网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未来在盈利模式多元化创新发展的趋势下,工业互联网也将加速向细分垂直领域延伸,深度解决行业发展的痛点难点。(2)工业互联网与新技术的融合将持续加深。在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加速成熟和应用推广下,工业互联网将加快与新技术的融合发展,在数据设备安全、模型构建迭代、新型网络架构等方面不断创新,并涌现出新发展模式、应用场景。(3)工业互联网将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整合企业数据、产业资源方面具备极大优势,未来在系统平台不断完善及网络架构全面覆盖的趋势下,工业互联网将发挥其技术协同创新、产业资源配置、信息聚合共享的能力,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发展趋势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工业互联网体系工业互联网包括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分为边缘层、IaaS层、PaaS层和SaaS层四大层级。工业互联网产业链边缘层:主要包括设备接入、协议解析和边缘数据处理。IaaS层: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虚拟化等基础设施。PaaS层:在通用PaaS服务(设备管理、资源管理、运维管理、故障恢复等)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SaaS层:针对工业应用的需求,为用户提供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系列创新性应用服务。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上游包括主要由传感、网络等基础设备厂商,有传感器、控制器、工业级芯片、智能机床、工业机器人、网络等中游主要为平台类企业,提供开发、运营环境、软件应用和安全等,有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软件、云计算、数据中台、边缘计算服务等。下游则为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等,主要应用模式和场景可归纳为以下四类:智能产品开发与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提供智能增值服务;智能化生产和管理,主攻发展数字工厂、智能工厂;智能化售后服务以及产业链协同。第2章

工业互联网网络技术利用各种通信介质计算机网络通信以传输协议为基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中的计算机系统或计算机终端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分类局域网是一种在小范围内实施的计算机网络局域网城域网是中等规模的计算机网络,与局域网相比,城域网的组建更复杂,功能更齐全。城域网广域网广域网是一种综合型的计算机网络,广域网组建十分复杂,设备众多,且数据传输率较低,网络传输不稳定网络拓扑(Topology)结构是指用传输介质互连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网络中的计算机等设备要实现互联,需要以一定的结构方式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就叫作“拓扑结构”,通俗地讲就是这些网络设备如何连接在一起的。星型拓扑结构总线型拓扑结构环型拓扑结构计算机通信相关技术通信方式是指通信双方的信息交互的方式。在设计一个通信系统时,需要考虑使用何种通信方式。一般常见的通信方式有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通信方式通信是单方向的,如同在单行道上,两台设备只有一台能够发送,另一台则只能接收单工在半双工模式下,每台主机均能发送和接收,但不能同时进行半双工全双工在全双工模式下,双方主机都能同时发送和接收,并且两者能够同步进行,这好像人们平时打电话一样,说话的同时也能够听到对方的声音并行与串行在计算机和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通常是靠电缆或信道上的电流或电压变化实现的。如果一组数据的各数据位在多条线上同时被传输,这种传输方式称为并行通信并行通信串行通信是指使用一条数据线,将数据一位一位地依次传输,每一位数据占据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其只需要少数几条线就可以在系统间交换信息,特别适用于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远距离通信串行通信网络协议网络上的计算机之间要进行通信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协议或规则,这些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或约定就被称为协议定义(1)语义。语义是解释控制信息每个部分的意义。它规定了通信双方“讲什么”。通信双方要发出什么控制信息,执行的动作和返回的应答,主要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它规定了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做出什么样的响应。(2)语法。语法是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以及数据出现的顺序。它规定了通信双方“如何讲”的问题。规定的协议元素的格式,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和信号电平等。(3)时序。也称为同步,时序是对事件发生顺序的详细说明。主要涉及传输速度匹配和顺序问题。OSI(OpenSystemInterconnect)开放式系统互联,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联模型。OSI参考模型定义了开放系统的层次结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层所包含的可能的服务。网络模型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TCP/IP协议TCP/IP协议,即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的简写,中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信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OSI/RM参考模型TCP/IP模型应用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传输层网络层网际互联层数据链路层网络接口层物理层网络传输介质有线传输介质是指在两个通信设备之间实现的物理连接部分,它能将信号从一方传输到另一方,有线传输介质主要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双绞线和同轴电缆传输电信号,光纤传输光信号。无线传输介质指我们周围的自由空间。我们利用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可以实现多种无线通信。在自由空间传输的电磁波根据频谱可将其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激光等,信息被加载在电磁波上进行传输。网络数据常见交换设备网卡网卡是网络接口卡的简称(NetworkInterfaceCard,简称NIC),是计算机局域网中最重要的连接设备之一,计算机通过网卡接入网络集线器集线器的英文称为“Hub”,“Hub”是“中心”的意思,它和双绞线等传输介质一样,属于数据通信系统中的基础设备交换机交换机(Switch)意为“开关”,是一种基于MAC(网卡的硬件地址)识别,交换机可以“学习”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工业互联网网络技术当前,工业网络主要在各个工业企业内部。总体来说,工厂内网络呈现“两层三级”的结构结构内部网络技术工厂OT层网络主要是用于把现场的控制器(PLC、DCS、FCS等)、传感器、服务器、监控器等连接起来OT层的网络工厂IT层网络则负责连接信息系统与终端的数据通信。在不断发展的工业自动化世界中,数据在智能、高效和快速的系统和软件应用中愈发重要。对制造业企业而言,其拥有最精确、最大价值的信息源来自OT层的数据。工厂IT层网络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的概念于1984年正式提出。现场总线的出现不仅简化了系统的结构,还使得整个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投运、检修维护都大大简化现场总线的种类主要有:基金会现场总线FF、ProfiBus、WorldFIP、ControlNet/DeviveNet以及CAN等

基金会现场总线FF。基金会现场总线FF(FieldbusFoundation)是针对过程自动化而设计的,是通过数字、串行、双向的通信方法来连接现场装置的。

ProfiBus自1984年开始研制现场总线产品,现已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开放式现场总线系统,欧洲市场占有率大于40%,广泛应用于加工自动化、楼宇自动化、过程自动化、发电与输配电等领域。WorldFip现场总线组织成立于1987年。目前已有一百多个成员,其中许多是工控领域的世界著名大公司,如Honeywell、西技来克(Cegelec)、阿尔斯通(Alstom)、施耐德(Schneider)等ControlNet的基础技术是在RockwellAutomation企业于1995年10月公布。1997年7月成立了ControlNetInternational组织,Rockwell转让此项技术给该组织CAN(ControllerAreaNetwork)称为控制局域网,属于总线式通信网络。CAN总线规范了任意两个CAN节点之间的兼容性,包括电气特性及数据解释协议,CAN协议分为二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工业以太网

以太网(ETHERNET)技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最为常见的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局域网和企业骨干网,由Xerox公司于1973年提出并实现工业以太网顾名思义,就是封装在以太网协议中的特殊工业协议,以确保在需要执行特定操作的时间和位置发送和接收正确信息,达到工业环境使用需求。具体地来说,工业以太网是建立在IEEE802.3系列标准和TCP/IP上的分布式实时控制通信网络,适用于数据量传输量大,传输速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工业以太网协议

Modbus协议是应用于电子控制器上的一种通用语言。通过此协议,控制器相互之间、控制器经由网络和其他设备之间可以通信德国倍福公司发明的以太网控制自动化技术(EtherCAT),自2003年以来一直在EtherCAT技术集团旗下公司发展壮大。EtherCAT属于开放的工业以太网协议,为自动化的总线项目提供实时通信,目前最高速率可提升至千兆级与EtherCAT不同的是,Profinet(过程现场网络)是由西门子公司在1987年联合十四家机构五个研究所推出的现场总线标准,其目的即是推动一种串列的现场总线,能够满足现场设备接口最基本的连接需求Ethernet/IP是适合工业环境应用的协议体系,最初于2000年推出,是一种主要由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提供的应用层工业以太网协议,由开放式设备网络供应商协会(ODVA)提供支持Powerlink由贝加莱B&R公司开发,并由EthernetPowerlink标准化组(EthernetPowerlinkStandardisationGroup,EPSG)支持。

Powerlink协议对第三、四层的TCP(UDP)/IP栈进行了扩展标识解析体系

工业互联网标识是指能够唯一识别机器、产品、算法、工序等制造业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的身份符号。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是指能够根据标识编码查询目标对象网络位置或者相关信息的系统装置。概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主要由标识编码和标识解析两部分构成,标识编码指为人、机、物等实体对象和算法、工艺等虚拟对象赋予全球唯一的身份标识,类似于互联网中的名字服务解析体系主流的标识解析体系Handle系统是一套由国际DONA基金会组织运行和管理的全球分布式管理系统对象标识符(ObjectIdentifier,OID)是由ISO/IEC、ITU共同提出的标识机制,用于对任何类型的对象、概念或事物进行全球统一命名,一旦命名,该名称终生有效GS1(GlobalStandard1)是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建立的一种标识体系。GS1由三大体系构成,包括编码体系、载体体系、数据交换体系,可以对物品供应链全生命周期的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标识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的整体架构采用分层、分级模式构建,面向各行业、各类工业企业提供标识解析公共服务工业互联网背景下标识解析体系发展趋势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本质是将工业互联网标识翻译为物体或相关信息服务器地址,并在此基础上增加查询物品属性数据的过程,从而支撑工业互联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传统互联网中的域名标识编码主要是以“面向人为主”,方便人来识读主机、电脑、网站等;而工业互联网标识编码,则扩展到“面向人、机、物”的三元世界,方便计算机自动读取机器、产品、原材料等物品及其所关联的各种数据5G技术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WirelessSystems)的简称,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5G最大的应用之一是大规模设备通信,例如自动驾驶汽车、元宇宙硬件、游戏虚拟现实(VR)和智能工厂。与4G相比,5G网络是高度集成的,是一种范式的转换,5G网络的新范式包括具有海量带宽的极高载波频率、顶级基站、高密度设备,以及前所未有的天线数量5G的目标场景为增强移动宽带(eMBB)、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uRLLC)、大规模物联网(mMTC),其中包括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和汽车互联网以及其他具体场景。(1)eMBB。以人为中心的应用场景,集中表现为超高的传输数据速率,广覆盖下的移动性保证等,可以最直观改善移动网速。(2)uRLLC。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在此场景下,连接时延要达到1ms级别,而且要支持高速移动(500KM/H)情况下的高可靠性(99.999%)连接。(3)mMTC。5G强大的连接能力可以快速促进各垂直行业(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的深度融合。5G与工业互联网

5G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在工业互联网领域,5G将构建全新生态。UPF(UserPlaneFunction)是5G核心网系统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5G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