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_第1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_第2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_第3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_第4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安徽省芜湖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芜湖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测试

语文

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解析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的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5.测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满分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西游记》是我国神话文学的代表作。我国的文学思想,从孔孟以来,一向是以现实为主,缺少浪漫的精神和广大的幻想力。屈原的作品里,稍稍有一点这种光彩,可是也很微弱,自印度文化从汉魏输入中土,经了几百年,到了宋明总算有了结果,在思想界,产生了浪漫的理学,文学方面,我们可以推举《西游记》为浪漫文学的代表。

《西游记》现在虽知道为吴承恩所作,其实吴承恩也是有所根据,而加以改作的。书中的思想,虽是幼稚,在文学上还是有相当的成就。吴氏本来博学多才,文笔清绮,虽有元人旧本,也只具骨架,经他改编以后,文字风格顿改旧观,无异是他自己的创作。本书幻想的丰富,布局的谨严,精力的壮健,如写猴王的历史、八十一难的过程,确是我国未曾有过的浪漫文学的伟大收获。但在描写方面,总是平铺直叙的多,似乎不够深刻,即神魔妖怪,只具形相,神情不全。惟孙悟空一人,自是倾全力所写,故富于人性,成就较多。赋性诙谐,每于叙述恐怖的场面,杂以滑稽,化紧张为舒松,变神妖为人性,确是《西游记》文字中一种特色。在那些谐言谑语之中,暗寓一点讽世骂人的影子。这一点影子,便是怀才不遇的牢骚。信笔写来,无意吐出,却极有情味。《西游记》与普通那些专写神魔小说的不同,他的价值就在这些地方。

(摘编自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材料二:

中国文学史上历来比较缺乏神话的记载,及至明代,出现了《西游记》和《封神演义》这样两部长篇小说,都带有类似神话的色彩。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但是历史上错过的阶段毕竟无法追补,神话时代既已成为过去,写作神话便不免沦为拟古的赝品,所以《封神演义》从整体上说是一部不算成功的作品。其中的故事情节往往涉及神魔间的斗法宝,可是法宝的渲染不免流于神秘,一物降一物的情节演进模式则又显得贫乏单调。因此千篇一律,落于窠臼,缺少神话中那种生动的想象和活泼的生命,这便是一切伪神话的共同命运。而《西游记》之所以成功,正是因其在神话的古老躯壳上诞生了童话的艺术生命,这就是一个创造性的全新的开始。它凭藉着神话,又没有成为神话的复制和模仿,正如它凭藉着历史传说,却也不曾被历史传说所局限。《西游记》的成功便在于从一切有形的和现成的安排中超越出来的力量,这也正是它童话般的活泼自由的精神。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精神产物,它反映了初民对于世界的最初的认识。神话消失之后,代之而起的便是童话。二者分属于不同的时代,却又是一脉相承的。童话就是儿童的神话,正有如神话之出现在人类的童年,童话的思维方式因此也表现出与神话的相似的特征。神话本身固然已经产生不出创造性的作品,可是却为童话的出现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因而即便是《封神演义》这样的失败的神话小说中,也偶有哪吒闹海那样活泼有趣的童话般的故事。《封神演义》中又有一位叫马亮的人物,他原是燃灯古佛灯上的火苗,居然能够脱离那个灯而自己跑了出来。打仗时无所畏惧,即使被一刀砍成两段,马上就又像火苗那样复原了。如此新鲜有趣的想象,也正是最富于童话情致的。

但是童话毕竟又不等于神话,因为神话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基础早已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生活、战争及其历史,以及初民对宇宙人类由来的发问,显然都永远地成为过去。因此在童话中,有关创世纪等方面的内容也就不复可见了。童话更关注儿童生活在其中的幼小天地,而且多以动物为主角,表现出儿童的兴趣、喜好和心理特点。《西游记》中孙悟空和猪八戒便以其动物的造型、动作及习性特征而给人留下生动的印象。在最早的《取经诗话》中,猴行者虽然是猴精变化而来的,却还是一位“白衣秀士”,而到《西游记》中就完全是猴子的形象。这就是《西游记》作为童话而与神话分道扬镳了。神话中的形象尽管也往往包含有一些动物的因素,可是直接以动物形象出现的却不多见。而《西游记》所展示的是一些动物世界中所发生的故事,其中所写的神魔除去尸魔(白骨精)以外,几乎都是由动物精变化而成的。从花果山的群猴、豹头山的群狮,到海底色彩缤纷的水族世界,一直到蝎子、蜈蚣、蜘蛛等等,仿佛是动物园的猴山、狮山、水族馆和昆虫馆,因而也便自然成为儿童所喜爱的乐园。除去这些动物以外,《西游记》中的神魔就只有四个童子(红孩儿和太上老君的金、银二童子以及弥勒佛的黄眉童)和一些植物(如第六十四回中所写的七棵树精),这当然都属于童话的世界,而与神话显然有别了。

(摘编自林庚《西游记漫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印度文化输入中土之后几百年,文学界与思想界才有了一些变化,增加了浪漫的精神。

B.后代写作神话不免成为拟古的赝品,明代的《封神演义》便是一部不成功的神话小说。

C.童话是儿童的神话,它在神话消失后代之而起,二者一脉相承,思维方式也是相似的。

D.儿童最喜爱动物,因此童话不再关注有关创世纪等方面的内容,而大多以动物为主角。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学中对神话的记载向来比较缺乏,明代作家创作的带有类似神话色彩的《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两部小说,弥补了这一缺陷。

B.后人如能吸取《封神演义》失败的教训,创新情节演进模式,避免一成不变、落于窠臼,应该还是可以创作出比较成功的神话小说的。

C.《取经诗话》中猴行者虽由猴精变化而来,但还是一位“白衣秀士”,离儿童的兴趣、爱好较远,《西游记》在这一点上可谓后来居上。

D.《西游记》之所以能赢得儿童的喜爱,与猴子灵巧好动、变化不定、长于模仿的特征密切相关,因为这些特征更近于儿童活泼的天性。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西游记》想象诡奇,极度夸张,创造了一个神异奇幻的境界。

B.屈原在诗中表述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九死不悔的执着精神。

C.宋代理学家程颐提倡气节,宣扬“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D.先秦儒家典籍《礼记·乐记》认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4.黑格尔说:“想象是艺术创造中最杰出的本领,富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请结合材料二中与《西游记》相关的解读,对这一观点加以分析。(4分)

5.刘大杰和林庚两位学者对《西游记》的看法有哪些不同?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摆渡口(节选)

刘绍棠

起晌,河水还是涨着,漫滩上房檐高的野麻,渐渐的被淹没;浪头在野麻上翻起筋斗。

三两只银白的水鸭子,从空中跌下来,肚皮擦着水面,一道闪似地飞走了。

青林站在堤上,朝远处瞭望,只是不见汽车的影子。管船的老张,把大船拉得靠堤,用铁索紧紧地拴在柳树上,青林说:“老张!有辆汽车还没过河呢!你等摆过去再拴船。”老张梗着脖子:“你敢情躺着说话不腰疼,船翻了你不管。让他候两天吧,水归岸再回去。”

青林还是伸着脖子张望,忽然肩膀被拍了一下,回头看,原来是支书关山,他们的互助组长。关山说:“快下地吧!大伙等你念报呢。”青林二话没说,回家扛起锄,撒腿就往地里跑。

在地里,隔着青纱帐,青林听见汽车隆隆的声音……

汽车上满载着整麻袋的黄豆。上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一只手抓着扎绳,一只手打着旱伞,随着汽车的颠簸,身子来回摇摆着。两只油亮的短辫子,震动得跳起来。

跟车的一见大船上了索,跑到小屋里找管船的,屋里空空的连炕席都卷走了。跟车的急得滴溜转,瞧着半里长的河面,一团团的浪头,惊牛似的水流,脑袋直冒油。

离摆渡口不远,有两个人在树荫下歇凉。一个叫王福亮,是个“瞎摸海”,跑到河边来歇午,一下睡过劲,就懒得再下地;那个叫李有福,外号叫“财迷李”,皱着眉头来看水。

王福亮指着那辆汽车,对李有福说:“你瞧!那跟车的直转磨,咱俩敲他一下怎么样?”李有福摆着脑袋:“我可不敢。大水漫天,凭咱俩这点本领,摆个大汽车,出了差错,这个罪过担不起。”王福亮挤着鼻子:“不要紧,咱俩沉住气,顺流掌舵,不会出事的。”李有福心里有些活动,但说:“三万块钱(旧币——选者注)真不值当,提心吊胆摆过去,让老张知道,还得没屁股没脸挨顿骂。”王福亮挖苦地说:“你真是傻小子,这节骨眼儿上,他们还不给个大价钱吗?”李有福说:“好吧,你把他喊过来吧。”王福亮说:“别忙,等他找咱来。你瞧,他来啦!”

“喂!劳驾,”跟车的走近来,像是嗓子眼发干,喝下口清泉水。连忙招呼:“您给找下管船的。”

李有福站起来,一点不带瞌睡的样子,摆着手说:“管船的不在,回家啦!”

“那辛苦您一趟,给找找俞青林。”

听跟车的指名点姓,李有福瞪了眼,王福亮赶忙过来,说:“谁知道他上哪块地去啦!瞧你蝎子螫着似的,俺俩给摆过去。”

“车上是国家的粮食,不是玩闹的。”

王福亮一拍胸脯说:“嘿!河边住的大人孩子,使船是家常便饭。”跟车的想起俞青林早上的话,就说:“那就摆吧!”

王福亮说:“咱丑话说在头里,河钱得多加;这一趟半里开外,实在够累。”跟车的连连答应:“行行!摆过去给六万。”王福亮装出行家的派头,吆喝:“铺跳板,汽车上船。有福掌舵!”

李有福心里直敲鼓,哆哆嗦嗦地上了船。

一只青蛙“哇哇!”地叫了两声,跳到河里;霎时间,又露出头,瞪着鼓溜溜的眼睛,盯住这俩家伙。……

大船解开铁索,就像脱缰的野马,一直顺流下去;浪头追着船屁股,紧紧地顶撞着,溅起无数的水点子。

李有福掌着舵,左拨右拨,大船却不老老实实听从摆布。王福亮用篙头一试,已经找不着河底,他心里打个寒噤;他一瞧跟车的,急得直瞪眼,心说:“八成要出危险,跑吧!”找个空子,“噗通!”一个猛子不见了,篙头也跟着漂走。

李有福也想跳下去,跟车的就站在他背后,不错眼地盯着,司机和那小姑娘,也站在他两旁。李有福心里跟油煎似的:“唉!没打着狐狸反倒惹身骚……”他咬着嘴唇,脸色青白,黄豆粒大冷汗珠子往外冒,猛一阖眼,向水里扎下;小姑娘想伸手抓住他,李有福的褂子开了花。他来个仙人脱衣,“咕噜!”沉入水底。

司机铁青着脸:“甭慌!我来掌舵。”大船像一片树叶,在河里转起圈子。……

这时,小姑娘看见岸上地里有人,她扯开嗓子喊:“救船来呀!汽车载着国家的粮食!”

话刚落音,一个小伙子像离弦的弹子似地跑来,跟着,男男女女也追在后面。……

支书关山说:“鸡多不下蛋,我跟青林子下去。”说着就跳下水,一个浪头把他按下去。

跟车的瞧见是青林,喜得喊:“小兄弟!把那两个坏蛋抓住。”

青林一看,王福亮李有福正靠着堤喘气,青林黑眼睛瞪得溜溜圆,凫着水奔他俩去,那俩家伙吓得往堤上爬,青林一只手抓一只脚,就往深处扯;两个“妈呀!妈呀!”叫起来。关山回头喊:“青林子!放开他俩,赶紧推船来。”青林狠狠地说:“过一会再收拾你们!”就松开手,向大船那里游去。

关山掌着舵,青林推着船,不到一会,就到对岸了。跟车的拥抱着青林:“好兄弟!多亏你跟那位老叔,国家财产没受到损失。”司机掏出十万块钱:“辛苦您俩,留着买点酒喝,压压惊。”关山立刻攥住他的手往对方的口袋里塞进去,说:“同志!爱护国家财物是大伙的事,难道还该要酬劳吗?”司机心里热辣辣的,嘴唇抖动着,竟说不出一句话来。

他们紧紧地握着手。

太阳已经落山,映起一片晚霞,晚霞笼罩着他们,像是满身披红。

一九五二年八月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称阳伞为“旱伞”,称办事不牢、说话夸张的人为“瞎摸海”,这些都体现出对方言俚语极为熟悉,文章也因此而呈现出浓厚的乡土气息。

B.王福亮自以为聪明,李有福胆怯而贪财,对两人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相当精彩,处处紧扣住人物特征,使得两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C.王福亮、李有福趁机讹诈跟车人,关山却将司机给的十万块钱塞回去,这一对比突出了文章主题,赞颂了热爱国家、无私奉献的新人新事。

D.从前文对水势汹涌险急的描述来看,结尾部分的“关山掌着舵,青林推着船,不到一会,就到对岸了”显得叙事过简,在文中可谓大醇小疵。

7.关于文中王福亮、李有福摆渡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船在水中“像脱缰的野马”,既写出了波涛汹涌、水流湍急,也暗示了摆渡者的本领。

B.李有福掌舵,“大船却不老老实实听从摆布”,这一情节与上文他的担忧形成了前后照应。

C.王福亮逃走后,司机等人紧盯住李有福,这一做法无济于事,他们其实应想办法共渡难关。

D.王、李二人摆渡险象环生,使读者的心弦为之紧张不已,这样写增强了小说的叙事魅力。

8.老张虽是次要人物,所占篇幅很少,但在文中也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请对此加以分析。(6分)

9.是“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之一,擅长贴近人物描写自然景物。请从文中找出三例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满分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王问于吕望曰:“为天下若何?”对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文王曰:“善。”对曰:“宿善不祥。”是日也,发其仓府,以赈鳏、寡、孤、独。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谊也,爱之而已矣。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则夺之也;多徭役以罢民力,则苦之也;劳而扰之,则怒之也。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武王问于太公曰:“贤君治国何如?”对曰:“贤君之治国,其政平,其吏不苛,其赋敛节,其自奉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施于无罪,不因喜以赏,不因怒以诛;害民者有罪,进贤举过者有赏;不幸宫室以费财,不多观游台池以罢民,不雕文刻镂以逞耳目;宫无腐蠹之藏,国无流饿之民,此贤君之治国也。”武王曰:“善哉!”

子产相郑,简公谓子产曰:“内政毋出,外政毋入。夫衣裘之不美,车马之不饰,子女之不洁,寡人之丑也;国家之不治,封疆之不正,夫子之丑也。”子产相郑,终简公之身,内无国中之乱,外无诸侯之患也。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善断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知四国之为,又善为辞令,裨谌善谋,于野则获,于邑则否。有事乃载裨谌与之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断之使公孙挥为之辞令成乃受子太叔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也

(节选自《说苑·政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事乃载/裨谌与之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断之/使公孙挥为之辞令/成/乃受子太叔/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也/

B.有事/乃载裨谌与之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断之/使公孙挥为之辞令/成/乃受子太叔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也/

C.有事乃载/裨谌与之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断之/使公孙挥为之辞/令成/乃受子太叔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也/

D.有事/乃载裨谌与之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断之/使公孙挥为之辞/令成/乃受子太叔/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王指周文王,名姬昌。他是周朝的奠基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B.徭役指旧时官府指派成年男子的无偿劳役,包括修城、铺路和戍守边疆等。

C.“私善”的“私”指私人的,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私我也”的“私”相同。

D.封疆在文中指边疆,后也指统治一方的将帅,明清两代称总督、巡抚为封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望指出,实行王道的国家、实行霸道的国家和无道的国家,其富足的对象各不相同。他以民为本,认为正确的治国之法应该让百姓富足。

B.太公认为,治国的根本在于爱民,即顺应百姓的正当需求,而不要与之相反。善于治理国家的人,要像父兄对待子弟一样对待自己的人民。

C.贤能的君主治理国家,不应该无功而赏、无罪而罚、游玩享乐,而应该惩罚有罪之人、赏赐有功之人,让国内的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D.简公非常信任子产,将郑国朝政委托给他。子产也没有辜负简公的信任,在他的悉心治理下,郑国社会安定,与四方诸侯国也能和平相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日也,发其仓府,以赈鳏、寡、孤、独。

(2)贤君之治国,其政平,其吏不苛,其赋敛节,其自奉薄。

14.《尚书》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爱民固本的具体措施有哪些?请根据选文第二段加以概括。(3分)(二)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岁暮感怀

赵抃

早是①穷冬逼,那堪客思兼。

事嗟流水远,年愧入春添。

与雪幸同操,惊霜忽到髯。

晚舟前浦泊,何处有青帘②?

[注]①早是:已是。②青帘:旧时酒店门口挂的幌子,多用青布制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入手擒题,写隆冬时节,已是光阴逼人,更何况游子思绪让人感伤。

B.颈联连用比喻,形容节操如雪,须发似霜。“幸”字透出诗人的欣慰之情。

C.尾联叙事,写傍晚舟泊前浦,何处可觅得酒家?以问句作结,余味不尽。

D.本诗抒发岁暮时情怀,不重写景,多作心理描写,语言平易,意蕴丰富。

16.本诗颔联手法较为独特,情感十分含蓄,试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老子》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与之意思极为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从声音的角度,运用设问的手法,突出了贬所的偏僻荒寒,抒发了悲苦的心情。

(3)自然界的悠悠白云常常会引发古人的思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满分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十时改乘正太车西行,雨益大,雾益厚。凭窗望去,只见远山近村都隐入①的境界,仿佛古代神话中所说的阆苑蓬岛。这种迷离惝恍的景物,在自然的美中最称蕴藉,较之②时所见者,格外美妙。沿途多植杨柳,碧绿如玉,长条婆娑,把它们上面的水珠频频送到我们的襟袖间。车上烟囱所喷的烟气缭绕于道侧林木间,云雾似的把它们上下隔绝;行人到此,也自疑置身云端,学古列子御风而行。行愈西,山愈深,两崖土石皆作赭色,至娘子关附近始作青色。点缀在这些岩崖上的碧藤、绿萝、野花、小草有的甚至像峰峦的流苏那样倒垂下来。由石家庄到太原,因必横贯太行山脉,故铁道率随山旋转;有时车行两悬崖间,石树掩蔽,不见日影;有时蛇行绝壁侧,旁临深壑。壑中溪流泠泠成韵,绝壁则拔地参天,使人③。娘子关附近,风物尤奇妙。山势既较他处峻险,溪水亦异常曲折澄澈。崖岸绿树倒垂,掩映溪面,水光树色,幻成一片碧琉璃。其遇乱石阻迸时,即变为急湍,浪花怒溅,如冰凿雪积。农人就急湍作水打磨,茅亭翼然临水上,亦饶致趣。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述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草地上惬意地丢飞盘,到郊区登山欣赏山花烂漫,在家跟着网络主播跳毽子操……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网红”健身运动项目受到人们的追捧。这些健身运动项目门槛较低,更强调休闲性和体验感,对没有运动基础的人较为适宜,因此,①。

健身运动项目成为“网红”,背后是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健康的作息、饮食习惯,让一些人的身体开始“亮红灯”。越来越多的人尝试将健身运动融入生活,②。

新兴“网红”健身运动的推广普及,传播了更丰富的体育文化,提升了人们的健身热情。但这只是第一步,健身运动需要重复练习,强身健体需要持之以恒。健身运动潮流变动不居,容易分散人们参与健身运动的专注度,影响健身效果。尤其是一些健身运动项目成为“网红”之后,会在短时间内吸引很多人“打卡”。但是,如果缺少专业的培训、专门的防护,不顾自身条件一拥而上,③。就健身运动产业而言,产业发展需要长期积累,需要经过市场的充分检验。如果因为健身运动潮流火爆一时而跟风参与,就很容易出现良莠不齐的产品和服务。

21.下列句子中的“门槛”和文中画横线处的“门槛”,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那天我偶然走过菩提家的厨房,看见一个八九岁的姑娘,坐在门槛上。

B.父亲鼓励我说,大公司门槛虽高,但待遇很好,我们还是要努力争取。

C.每次去古玩市场,老王都要带上邻居老陈,因为他门槛精,不会上当。

D.听说丈母娘为人刻薄,所以这个做女婿的,犹犹豫豫不敢登那个门槛。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满分60分)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历史学者钱文忠在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兴趣与志趣》中说:“也许,有段时间,甚至是很长时间,你的兴趣苗圃会杂草丛生,你也因此环顾迷乱,游移不定,不知所措。可是,又有什么要紧呢?终有一天,苗圃的某个地方,可能是个最不起眼的角落,会生出一朵花、一丛草、一茎竹来,它的姿态、色彩、气息,契合了你天性中的某一点,让你的心猛地悸动,你就会迫向它,心无旁骛地浇灌它,养护它,培育它,无怨无悔地与它相伴,度过每一轮春夏秋冬。你的生命就注定不会是一潭死水,而会流转不息,倒映出每一年、每一季的云起云落、花开花谢,从而绚丽斑斓,灵动自然。”

兴趣,指喜好的情绪,重在天然与感性。志趣,指志向和兴趣,重在人为与理性。能让一个人“心无旁骛地浇灌它,养护它,培育它”的,多为志趣。

以上材料对高中生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参考解析及主观题评分细则

1.D

“儿童最喜爱动物,因此童话不再关注有关创世纪等方面的内容”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三段开头部分,可知“在童话中,有关创世纪等方面的内容也就不复可见了”的原因,是“神话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基础早已改变”,而不是“儿童最喜爱动物”。

2.A

“弥补了这一缺陷”错误。材料二第一、二段中说《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只是“带有类似神话的色彩”的长篇小说,《封神演义》是“失败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作为童话而与神话分道扬镳”,由此看来,《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不可能弥补“中国文学中对神话的记载向来比较缺乏”这一缺陷。

3.A

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是《西游记》是我国浪漫文学的代表,A选项指出《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浪漫主义特色,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B选项谈的是屈原诗歌中的情感和精神,与材料一中所说的屈原作品稍有浪漫精神色彩无关。

C选项谈的是程颐的气节观点,没有浪漫气息,与材料一中所说的宋明“在思想界,产生了浪漫的理学”无关。

D选项谈的是先秦儒家对音乐起源的看法,与材料一中所说的孔孟文学思想无关。

4.①黑格尔高度肯定了想象在艺术创造中的重要作用,《西游记》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它拥有生动的想象和活泼的生命,这可以证明黑格尔的观点。

②黑格尔认为富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西游记》以动物为主角,书中充满新鲜有趣的想象,是极其成功的童话作品,与黑格尔的观点完全符合。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①对《西游记》的体裁认识不同。刘大杰认为《西游记》是神话文学,林庚认为《西游记》虽带有类似神话的色彩,但属于童话文学。

②对《西游记》的特色看法不同。刘大杰认为《西游记》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林庚认为《西游记》更富有活泼自由的精神。

③对《西游记》的成就评价不同。刘大杰认为《西游记》虽是“浪漫文学的伟大收获”,但在描写手法和形象塑造方面尚有缺点。林庚认为《西游记》的形象塑造符合儿童心理特点,非常成功。

(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即可。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D

“显得叙事过简,在文中可谓大醇小疵”错误。文章结尾部分这样写,表面上显得叙事过于简略,实际上很好地衬托了关山、青林“使船”的高超本领,他们举重若轻,在大风大浪中将汽车安全摆渡过去,这不是小小的瑕疵,而是非常精彩的一笔。

7.C

“这一做法无济于事,他们其实应想办法共渡难关”不对。从下文司机掌舵的结果来看,他们三人都不会摆渡。在这种情况下,紧紧看住掌舵的李有福也无可非议。

8.①从老张的所见间接表现水势之大。老张作为管船人,见惯大风大浪,但这次早早拴船回家,不敢摆渡,足见水势之大之险。

②反衬俞青林、关山的高尚形象。老张胆小自私,擅离职守;俞青林却心系汽车,在关键时刻和关山挺身而出,勇救国家财产。其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③推动情节发展。老张将大船上索后离开,为下文王、李二人想要赚钱,逞能摆渡汽车创造了机会。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文章开头描写河水渐渐淹没野麻,浪头翻滚,水鸭子“一道闪似地飞走了”。这一景物描写渲染出水势的险急,引发了进步青年俞青林为汽车能否安全过河而担忧的心情。

②文章中间描写一只青蛙从水中“露出头,瞪着鼓溜溜的眼睛,盯住这俩家伙”。这一景物描写暗示了落后分子王福亮、李有福二人毫无本领,根本无法胜任摆渡重任,表述了对他们贪财、逞能的鄙夷、厌恶之情。

③文章结尾描写晚霞笼罩着关山、俞青林等人,“像是满身披红”。这一景物描写侧面表现了国家财产脱险后人们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关山、俞青林等人英勇保护国家财产行为的赞美之情。

(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6分。只找出景物描写而不加分析不给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B

“裨谌”作“载”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

“辞令”是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C、D两项。

“行之”作“子太叔”的谓语,不能断到下句开头,据此排除A、D两项。

故选B项。

11.C

“私善”的“私”字为形容词,指私人的、个人的;“私我也”的“私”字为动词,指偏爱。

12.C

“不应该……游玩享乐”不对。文章第三段说“不多观游台池以罢民”,意为不过多观赏游览池苑楼台来疲累百姓,可见只要不使百姓疲乏劳累,适度的游玩享乐还是允许的。

13.(1)这一天,(文王)就打开他的粮仓和钱库,救济那些没有妻子、死了丈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的人。

(“是”“发”各1分,句子大意2分。是:代词,这,此。发:打开,开启。)

(2)贤明的君王治理国家,他的政令平和,他的官吏不苛刻,他征收的赋税很少,他用来供养自身的财物不多。

(“赋敛”“自奉”各1分,句子大意2分。赋敛:田赋,税收,即征收的赋税。自奉:用来供养自身的财物。)

14.①让百姓安居乐业;

②不妨碍农事;

③不滥施刑罚;

④不强取豪夺。

(每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文王询问吕望说:“如何治理天下?”(吕望)回答说:“行王道的国家百姓富足,行霸道的国家有军功的人富足,勉强存在的国家大夫富足,无道的国家国库富足,这就叫做上面君王的财富多得溢出来,下面的百姓非常贫穷,(像竹篮里的水)漏得干干净净。”文王说:“说得好。”(吕望)又说:“好事做晚了不吉祥。”这一天,(文王)就打开他的粮仓和钱库,救济那些没有妻子、死了丈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的人。

武王询问太公(吕望)说:“治理国家的方法怎样?”太公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方法,在于爱护百姓罢了。”(武王)又问:“怎样才是爱护百姓?”(太公)回答说:“(政事)对他们要有利而不要有害,帮助他们成功而不要让他们失败,让他们生存而不要杀害他们,要多多给予他们而不要掠夺他们,使他们快乐而不要使他们受苦,让他们高兴而不要让他们发怒,这是治理国家的方法、役使百姓的道理,(归根结底就是)爱护百姓罢了。百姓失去职业,就是伤害了他们;农夫失去农时,就是妨碍他们的农事;对有罪的人加重了刑罚,就是杀害了他们;增加税赋的数量,就是掠夺他们;多服劳役疲乏民力,就是劳苦他们;劳苦他们又扰乱他们,就会使他们发怒。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对待百姓好像父母爱护子女、兄长爱护弟弟一样,听说他饥饿寒冷就心生哀怜,看见他勤劳辛苦就替他伤心。”

武王询问太公说:“贤明的君王怎样治理国家?”(太公)回答说:“贤明的君王治理国家,他的政令平和,他的官吏不苛刻,他征收的赋税很少,他用来供养自身的财物不多;不因为私人的恩惠妨害国法,不赏赐无功劳的人,不惩罚无罪过的人,不因为高兴起来就赏赐人,不因为发起怒来就杀戮人;伤害百姓的人有罪,推荐贤能检举过错的人有赏;不新建(‘幸’通‘新’)宫室来浪费钱财,不过多观赏游览池苑楼台来疲累百姓,不雕刻花纹图案来娱乐耳目;公家无腐烂生虫的储藏,国内没有流浪饥饿的百姓;这就是贤明的君王治理国家的情形。”武王说:“好得很啊!”

子产担任郑国的宰相,简公对子产说:“宫内的事务不麻烦您处理,宫外的政务我不干涉。衣服不漂亮,车马整治不好,子女的品德不高尚,这些是我的羞耻;国家治理不好,边疆不稳定,这些是您的羞耻。”子产担任郑国宰相,一直到简公去世,国内社会安定太平,国外没有诸侯侵犯。子产治理国事,选择贤人任用他们。冯简子善于决定大事,子太叔仪容美好又有文采,公孙挥知晓四方诸侯情况,又善于辞令,裨谌(Bìchén)善于出谋划策,在野外谋划就正确,在城内谋划就不行。(郑国)有重要国事的时候,子产就和裨谌一同坐车到野外去,让他策划是否可行,然后告知冯简子让他决断,派公孙挥为此准备应对的言辞,各项工作都做好了,然后交给子太叔去执行,用以应对酬答宾客,所以很少有失败之事。

15.D

“语言平易”不对。“平易”是浅近易懂的意思,本诗颔、颈二联是典型的“诗家语”,与散文语言、日常语言大不相同,对学生而言不仔细揣摩难以理解,因此不能说“语言平易”。

16.手法:颔联上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往事比作流水,化抽象为具体,浅显生动。

情感:①诗人感慨往事如流水,引发诗人时光流逝之叹。

②春天将至,年龄虚长一岁,叹自己功业无成,令人惭愧。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