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部分地区高三5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山东省部分地区高三5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山东省部分地区高三5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山东省部分地区高三5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山东省部分地区高三5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

2023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下学期5月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

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更

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

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

书恶而又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

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做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

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

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

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

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

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敢问宓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尝与之言曰:'诚乎此者形乎彼J

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鲁君后得之也。鲁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

其备也。先有其备,岂淮必哉?此鲁君之贤也。三月婴儿,盯绝在前,弗知欲也;净锁在后,

弗知恶也;慈母之爱,谕焉。诚也。故诚有诚乃合于情,精有精乃通于天。乃通于天,水木

石之性,皆可动也,又况于有血气者乎?故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听言哀者,不若见其哭也;

听言怒者,不若见其斗也。说与治不诚,其动人心不神。

(节选自《吕氏春秋•具备篇》)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

吏书A之B不C善D则E宓子贱F为G之H怒I吏J甚K患L之M辞N而O请P归

IL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文中意思是“假如没有”,与《陈情表》中“猥以微贱”的“微”含义不同。

BJS,文中意思是“立刻”,与《促织》中“遽扑之,入石穴中”的“遽”含义相同。

C.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常借指国君或显贵,亦可借指官爵。

D.斧钺,泛指刑罚、杀戮,与《苏武传》中“虽蒙斧钺汤镇"的“斧钺”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听完两个官吏的汇报后,鲁君就明白了宓子贱的意图并意识到自己之前对他干扰太多,可

以看出鲁君也很有智慧。

B.鲁君马宓子贱约定,要他五年后报告施政的关键,但宓子贱只用三年德政就达到很高境界,

这表明宓子贱确有才能。

C.巫马旗来到亶父,得知亶父的渔者在严酷刑罚的震慑下放掉小鱼,于是他认为宓子贱已经

把亶父这个地方治理好了。

D.文末从三个月的婴儿能懂得母爱切入,探讨了怎样才能感化人心的问题,为宓子贱成功治

理亶父做了理论上的总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

(2)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

14.本文选自《吕氏春秋•具备篇》,“具备"的本意是"做好准备"。宓子贱为治理好亶父做了哪

些准备?请说明。(3分)

2023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练习(一)(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德宗命李泌为相,常于便殿语及玄宗朝,尤惜谬用李林甫,因再三叹息日:“中原之祸,

自林甫始也。然以玄宗英特之姿,何始不察耶?”泌因奏曰:”玄宗盛年始初,已历则天、

中宗多难之后,及降封临淄,备闻人间疾苦。又以天纵英姿,志除内难,有汉高之多异,仗

萧王少之赤诚。故英威一震,奸凶自殖。而夙尚儒学,深达政经。自初登宝位,乐近正人。

惟帝之难,力所能举。上既勤俭,政事无不施行,又得良臣,天下自化。及枣封之后,上每

览帝籍,有自多之言。用声色为娱,渐堂阶之峻。故古语曰:“贫不学俭而俭自来,富不学

奢而奢自至」若以勤俭为志,则臣下守法,官无邪人。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

承迎上意招顾金玉正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是以扬雄言:昔武帝运帑藏之财,

填庐山②之壑,未为害也。今货入权门,甚于此矣。”由是泌屡以是非讽之,上怡然听从,似

喜所得。

(节选自唐•李潘《松窗杂录》)

材料二:

德宗愤积世之弊,悯王室之卑,南面之初,赫然有拔乱之志。而识度暗浅,资性猜愎,

亲信多非其人,举措不由其道,不里烦重,果于诛杀,故关外之寇未平而京师之盗®先起矣,

于是困辱于奉天©,播迁于山南,公卿拜于贼庭,曾强集于黄屋,尚赖陆贽尽心于内,李晟、

浑城输力于外,故能诛夷元凶,还奉宗社。自是之后,消刚为柔,利方为圆,逮其峻节,偷

懦之政甚于祖考矣。

(节选自宋•司马光《稽古录》卷十五)

【注】①萧王:汉光武帝刘秀登基前的封号。②庐山:匈奴山名。③京师之盗:指''泾

原兵变”,建中四年(783年),泾原镇士卒兵变,攻陷长安。④奉天:今陕西乾县。下文的

“山南”指太华、终南两山以南之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证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

则百吏可知/

B.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在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

则百吏可知/

C.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汪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

则百吏可知/

D.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汪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

则百吏可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封,指帝王行封禅事,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既东封郑”的“东封”意思不同。

B.赋敛,此处意为田赋、税收,与《捕蛇者说》中“赋敛之毒”的“赋敛”意思相同。

C.锋镐,指兵刃与箭头,泛指兵器,与《过秦论》中“销锋镐”的“锋镐”意思相同。

D∙晚节,指晚年的节操,同“晚节不保”中的“晚节”,古人重保晚节以求人生完美。

12.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宗非常赏识李泌,任用他担任宰相,常和他谈论玄宗时的朝政,并慨叹玄宗不能及时明

察用人之弊。

B.起初玄宗励精图治,任人唯贤,后来玄宗效武帝穷奢极欲,致天下大乱:李泌以此劝谏德

宗勤俭毋奢。

C.司马光认为德宗见识浅薄,本性多疑刚愎,施政多有不当,以致外患未平而内患滋生,被

迫逃离了京城。

D.依靠陆贽、李晟等忠臣良将平定叛乱后,德宗转变了执政思想和态度:后来德宗苟且懒政,

甚于先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英威一震,奸凶自殖。而夙尚儒学,深达政经。(4分)

(2)德宗愤积世之弊,悯王室之卑,南面之初,赫然有拨乱之志。(4分)

14.“中原之祸”的原因有哪些?请从唐玄宗自身的角度简要概括。(3分)

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淳风,歧州雍人也。父播,隋高唐尉,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颇有文学,自号黄冠

子。注《老子》,撰《方志图》,文集十卷,并行于代。淳风幼俊爽,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阴

阳之学。贞观初,以驳傅仁均历议,多所折衷,授将仕邮,直太史局。寻又上言曰:“今灵台候

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矶玉衡以齐七政则是古以浑天仪①考七曜

②之盈缩也。汉孝武时,洛下阔复造浑天仪,事多疏阙。故贾逵、张衡各有营铸,

陆绩、王蕃递加修补,推验七曜,并循赤道。今验冬至极南,复至极北,而赤道当定于

中,全无南北之异,以测七曜,岂得其真?黄道浑仪之阙,至今千余载矣."太宗因令造之,

至贞观七年造成。又论前代浑仪得失之差,著书七卷,名为《法象志》,太宗称善。十五

年,除太常博士,寻转太史丞,预撰《晋书》及《五代史》,其《天文》《律历》《五行志》

皆淳风所作也。又预撰《文思博要》。二十二年,迁太史令。

显庆元年,复以修国史功封昌乐县男。先是,太史监侯王思辩表称《五曹》《孙子》

十部算经理多踏驳。淳风复与国子监算学博士梁述、太学助教王真儒受诏注《五曹》《孙

子》十部算经。书成,高宗令国学行用。龙朔二年,改授秘阁郎中。时《戊寅历法》渐差,

淳风又增损刘焯《皇极历》,改撰《麟德历》奏之,术者称其精密。咸亨初,官名复旧,

还为太史令。年六十九卒。所撰《典章文物志》《乙己占》《秘阁录》,并演《齐民要术》

等凡十余部,多传于代。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有删改)

[注]①浑天仪: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浑象是用来演示天

象的仪表。②七曜:多指日、月、五星(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凯玉衡/以齐七政

B.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矶玉衡/以齐七政

C.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矶玉衡/以齐七政

D.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矶玉衡/以齐七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阙缺失,与《出师表》中“必能裨补阙漏”的“阙”意思相同。

B.“因”,于是,与《鸿门宴》中“不如因善遇之”的“因"意思相同。

C.“除”,授予官职,与《苏武传》中“扶辇下除”的“除”意思不同。

D.国子监,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关,在此读书的学生称“监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Λ.李淳风自幼博览群书,尤其通晓天文、历算、阴阳之学;他撰写和推演的作品大多流传

于世。

B.李淳风撰写《法象志》评论前代浑仪得失,得到了太宗的称赞;后来他又参与撰写《晋

书》《五代史》等。

C.陆绩、王蕃对前人铸造的浑天仪进行了修正,并用它推验七曜的运行,李淳风认为这样

得到的测验结果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D.李淳风被封为昌乐县男之后,奉命为《五曹》《孙子》等书作注解;后来他改撰的《麟德

历》获得术者称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D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颇有文学。

(2)贞观初,以驳傅仁均历议,多所折衷,授将仕郎,直太史局。

14.请分别概括李淳风在天文学、数学两个方面取得的成就。(3分)

2023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王含作庐江郡,贪浊湿箱。大将军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

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日:“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旁人

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节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材料二:

何充,字次道,庐江人。丞相王导妻之姊子,故少与导善,早历显官,明帝亦友昵之。

成帝即位,迁给事黄门侍郎。平苏峻乱,想迁东阳太守。在郡甚有德政,荐征士虞喜,拔郡

人谢奉、魏颜等以为佐吏。王导、庾亮并言于帝曰:“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

录朝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J由是加吏部尚书。及导薨,

转护军将军,与中书监庾冰参录尚书事。庾冰兄弟以舅氏辅王室,权侔人主,虑易世之后,

成属转疏,将为外物所攻,谋立康帝,即帝母弟也。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须长君,帝从之。

充建议日:“父子相传,先王旧典,忽妄改易,惧非长计。故武王不授圣弟,即其义也。昔

汉景亦欲传祚梁王,朝臣咸以为亏乱典制,据而弗听。今琅邪践昨如孺子何社稷宗庙将其危

乎!”冰等不从。既而康帝立,帝临轩,冰、充侍坐。帝曰:“朕嗣鸿业,二君之力也。”充

对日:“陛下龙飞,臣冰之力也。若如臣议,不睹升平之世。”帝有惭色。建元初,出为骤骑

将军,假节,领徐州刺史,镇京口,以避诸庾。俄而帝疾笃,冰、翼意在简文帝,而充建议

立皇太子,奏可。及帝崩,充奉遗旨,便立太子,是为穆帝,冰、翼甚恨之。充居宰相,强

力有器局,临朝正色,以社稷为己任,凡所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

此重之。然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也。于时郡情及弟昙奉

天师道,而充与弟准崇信释氏,谢万讥之云:“二都谄于道,二何佞于佛。”永和二年卒,时

年五十五,赠司空,谥日文穆。

(节选自《晋书•何充传》)

注康帝,即后来的晋康帝,当时身份是琅邪王。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3

分)

今A琅B邪C践D昨E如F孺G子H何I社J稷K宗L庙M将N其O危P乎

IL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狼籍,文中指名声不好,与《赤壁赋》''肴核既尽,杯盘狼籍”中的“狼籍”意思不同。

B.稍,这里是“逐渐”的意思,《苏武传》中“稍迁至移中厩监”的“稍”也是此意。

C.假节,即“假(借)以符节",是指皇帝将符节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

D.数,文中意为“计算”,与《六国论》中“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的“数”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将军王敦特意在众人面前夸赞担任庐江太守的哥哥王含政绩斐然、广受赞誉,作为下

级的何充对此却持有异议。

B.何充在东阳太守任上有很多有益于百姓的政治措施和成就,颇受王导和庾亮的赏识,在

二人力荐之下,得到提拔重用。

C外戚庾冰兄弟权倾朝野,为了继续保有自己的地位,他们希望让太后的弟弟康帝即位,

并最终实现了这一目标。

D.何充担任宰相,才能度量出众,一心为公,正直无私,深受人们赞誉,但又笃信佛教,

花费无度,受到时人讥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4分)

(2)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须长君,帝从之。(4分)

14.后世评价何充“抗直不谄”,文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2023届山东省聊城市齐鲁名校大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田忌去齐奔楚,楚王郊迎至合,问曰:“楚万乘之国也,齐亦万乘之国也,常欲相并,

为之奈何?”对日:“易知耳。齐使申孺将,则楚发五万人,使上将军将之,至禽将军首加

反耳;齐使田居将,则楚发二十万人,使上将军将之,分别而相去也;齐使盼子将,则楚苕

发四封之内,王自出将而忌从,相国、上将军为左右司马,如是则王仅得存耳J于是齐使

申霭将,楚发五万人使上将军至,禽将军首反。于是齐王忿然,乃更使盼子将,楚悉发四封

之内,王自出将,田忌从,相国、上将军为左右司马,益王车属九乘,仅得免耳。至舍,王

北面正领齐祛,问日:“先生何知之早也?"田忌日:“申孺为人,侮贤者而轻不肖者,贤不

肖者俱不为用,是以亡也;田居为人,尊贤者而贱不肖者,贤者负任,不肖者退,是以分别

而相去也;盼子之为人也,尊贤者而爱不肖者,贤不肖俱负任,是以王仅得存耳。”

魏文侯觞大夫于曲阳,饮酣,文侯喟焉叹曰:“吾独无豫让以为臣!"蹇重举酒进曰:“

臣请浮(D君。”文侯日:“何以?”对曰:“臣闻之,有命②之父母,不知孝子;有道之君,不

知忠臣。夫豫让之君,亦何如哉?”文侯曰:“善。”受浮而饮之,醺而不让,曰:“无管仲、

鲍叔以为臣,故有豫让之功也。”

赵简子曰:“吾欲得范、中行氏之良臣。"史屋曰:“安用之?”简子曰:“良臣,人所愿

也,又何问焉?”曰:“臣以为无良臣故也。夫事君者,谏过而荐可,幸善而替否,献能而

进贤朝夕诵善败而纳之听则进否则退。今范、中行氏之良臣也,不能匡相其君,使至于难,

出在于外,又不能入,亡而弃之,何良之为?若不弃,君安得之?夫良,将营其君,使复其

位,死而后止,何由以来?若未能,乃非良也。"简子曰:“善J

(节选自《说苑•尊贤》)

【注】①浮:罚酒,用满杯酒罚人。②有命:此指长寿。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

献A能B而C进D贤E朝F夕G诵H善I败J而K纳L之M听N则。进P否Q则口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表修饰,与《劝学》中“吾尝跋而望矣”的“而”用法相同。

B.悉,“全,都,所有”,与《出师表》中''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的"悉"字意思相同。

C.谏,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谏”字意思相同。

D.替,“废弃”,与《离骚》中“骞朝淬而夕替”中的“替”字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于楚如何应对齐的进攻的问题,田忌假设齐国可能派出的不同将领,给出了不同的方

案,后来齐国果然按照田忌猜想的顺序派兵。

B.齐楚之战后,田忌回到住处,楚王面朝北整理好衣领袖口,恭敬地向田忌请教为什么会

提前知道战事的结局,田忌如实作了回答。

C魏文侯为没有豫让那样的忠臣而感到遗憾,蹇重以类比的方式讽谏魏文侯,让魏文侯领

悟到豫让并非真正的贤臣。

D.史侨认为范氏、中行氏手下并无良臣,因为这些臣子不能纠正辅佐其君主,使君主至于

危难;君主出逃,不能使他返回;君主逃亡后就背弃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于是齐使申孺将,楚发五万人使上将军至,禽将军首反。

译文:

(2)夫良,将营其君,使复其位,死而后止,何由以来?

译文:

14.田忌在齐楚开战之前就已经推测出了战争的结局,他是根据什么推测的?我们可以推出

什么道理?(3分)

答:

2023届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高考热身三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并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分之

宏旦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管叔、蔡

叔,兄弟也,而阿公诛之。故知君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

贞观元年,有上封事者,请秦府旧兵并授以武职,追入宿卫。太宗谓曰:“朕以天下为

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况古人云: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汝

之此意,非益政理。”

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门,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

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刀入,徒二年,罚铜二十斤。太

宗从之。大理少卿戴胄驳曰:“校尉不觉,无忌带刀入内,同为误耳。夫臣子之于尊极,不

得称误,准律云:'供御汤药、饮食、舟船,误不如法者,皆死。’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

决;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理。"太宗曰:“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

之亲戚,便欲挠法耶?”更令定议。德彝执议如初,太宗将丛其议,胄又驳奏曰校尉缘无忌

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过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太宗乃免校尉之死。

是时.,朝廷大开选举,或有诈伪阶资者,太宗令其自首,不首,罪至于死。俄有诈伪者

事泄,胄据法断流以奏之。太宗日:“朕初下敕,不首者死,今断从法,是示天下以不信矣。”

胄曰:“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所司,臣不敢亏法。"太宗曰:“卿自守法,而令朕

失信耶?”胄曰:“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

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H法,此乃思小意而存大信,臣窃为陛下惜之。”太宗

曰:“联法有所失,即能正之,朕复何忧也!”

(选自《贞观政要•公平》,有改动)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Λ.胄又驳奏曰/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过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

以固请/

B.胄又驳奏曰/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过/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

以固请/

C.胄又驳奏曰/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过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

以固请/

D.胄又驳奏曰/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过/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

以固请/

11.下列对文中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确的一项(3分)

A.周公,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礼贤下士,典故“周公吐哺”即出自其事迹.

B.“不能私于一物”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私”

字含义相同。

C.”太宗将从其议”与“樊哙从良坐”(《鸿门宴》)两句中“从”字含义相同。

D.“而置之以法”与“愿以十五城易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以”字意义和

用法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的一些身边人因为没有被封官而埋怨他,唐太宗认为有才能德行的人就任用,

不能因为新旧关系而有所分别。

B.长孙无忌入宫时忘了解下腰间的佩刀,监门校尉也没有发觉,封德彝奏议对监门校

尉判处死罪,对长孙无忌免于处罚。

C.戴胄对封德彝奏议进行了驳议,太宗于是下令重议定罪,封德彝坚持他的奏议,但

在戴胄的坚持下,唐太宗免了监门校尉的死罪。

D.唐太宗下令对伪造官阶资历而又未自首的人一律处死,戴胄认为这样做不符合法律,

并向太宗谏言,太宗最终听取了戴胄的建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并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分之先已。

(2)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挠法耶?

14.戴胄是如何说服唐太宗放弃将伪造官阶资历的人处死的命令的?请简要概括说明。

(3分)

文言文阅读

2023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下学期5月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

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更

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

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

书恶而又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日:“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

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

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

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J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

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

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

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敢问宓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尝与之言曰:'诚乎此者形乎彼。'

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鲁君后得之也。鲁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

其备也。先有其备,岂遽必哉?此鲁君之贤也。三月婴儿,平用在前,弗知欲也;般锁在后,

弗知恶也;慈母之爱,谕焉。诚也。故诚有诚乃合于情,精有精乃通于天。乃通于天,水木

石之性,皆可动也,又况于有血气者乎?故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听言哀者,不若见其哭也;

听言怒者,不若见其斗也。说与治不诚,其动人心不神。

(节选自《吕氏春秋•具备篇》)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

吏书A之B不C善D则E宓子贱F为G之H怒I吏J甚K患L之M辞N而O请P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文中意思是“假如没有”,与《陈情表》中“猥以微贱”的“微”含义不同。

B.遽,文中意思是“立刻”,与《促织》中“遽扑之,入石穴中”的“遽”含义相同。

C.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常借指国君或显贵,亦可借指官爵。

D.斧钺,泛指刑罚、杀戮,与《苏武传》中“虽蒙斧钺汤镇”的“斧钺”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听完两个官吏的汇报后,鲁君就明白了宓子贱的意图并意识到自己之前对他干扰太多,可

以看出鲁君也很有智慧。

B.鲁君与宓子贱约定,要他五年后报告施政的关键,但宓子贱只用三年德政就达到很高境界,

这表明宓子贱确有才能。

C.巫马旗来到亶父,得知亶父的渔者在严酷刑罚的震慑下放掉小鱼,于是他认为宓子贱已经

把亶父这个地方治理好了。

D.文末从三个月的婴儿能懂得母爱切入,探讨了怎样才能感化人心的问题,为宓子贱成功治

理亶父做了理论上的总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

(2)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

14.本文选自《吕氏春秋•具备篇》,“具备"的本意是"做好准备"。宓子贱为治理好亶父做了哪

些准备?请说明。(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D、I、M(3分。选对一个得1分,选对两个得2分,选对三个得3分。原文为“吏书之

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J)

11.B(3分。B项,“含义相同”错误,文中的“遽”意思是“就”)

12.C(3分。根据原文“使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可知,“在严酷刑罚的震慑下放掉小鱼”错)

13.(1)我扰乱宓子,使宓子不能施行自己的治理办法,这样的事一定多次发生过。(4分。“乱”

“行”“数”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巫马旗穿着粗布破衣到亶父去观察教化施行的情况,看到夜里捕鱼的人,得到鱼却扔回

水里。

(4分。“短褐"''化”“夜渔”各1分,句子大意1分)

14.①宓子贱很早就掌握了孔子“以诚做事”的治理理念。

②宓子贱善于预判,以掣肘的办法使鲁君醒悟,提前消除了执政干扰。

(3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

可得分)

【参考译文】

宓子贱治理亶父,担心鲁国君主听信进谗言之人,从而使自己不能实行自己的治理办法,将

要告辞离开(国君)的时候,向鲁国君主请求他身边的两个官吏和自己一起去。到了亶父,亶

父的官吏都来拜见。宓子贱让那两个官吏记录。官吏刚要书写,宓子贱从旁边不时地摇动他

们的胳膊,官吏写得不好,宓子贱就为此发怒。官吏对此很憎恶,告辞请求回去。宓子贱说:

“你们写得很不好,干不了就别勉强,快回去吧!”两个官吏回去后向鲁国君主禀报,说:

“宓子(这个人)不可以给他书写。”鲁国君主说:“为什么?"官吏回答说:“宓子让我们书写,

却不时地摇动我们的胳膊,(我们)写得不好却又很生气,官吏都讥笑宓子。这就是我们告辞

离开的原因。”鲁国君主叹息道:“宓子用这种方式对我的缺点进行劝谏。我扰乱宓子,使宓

子不能实行自己的治理办法,这样的事一定多次发生过。(假如)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

犯错。”于是就派宠爱的人让他去宣父,告诉宓子说:“从今以后,亶父不归我所有,归你所

有。有对亶父有利的事情,你决断去做吧。五年后再谈论施政的要点。”宓子恭敬地答应了,

于是才能在亶父实行自己的治理办法。过了三年,巫马旗穿着粗布衣服和破旧的皮袍到亶父

去观察教化(施行的情况),看到夜里捕鱼的人,得到鱼却扔回水里。巫马旗问捕鱼的人,说:

“捕鱼是为了得到鱼,现在你得到鱼却把它扔回水里,为什么呢?”(捕鱼的人)回答说:“宓

子不想让人们捕取小鱼。我扔回水里的是小鱼。”巫马旗回去后,告诉孔子说:“宓子的德政

达到极点了,他能让百姓背地里做事时好像有严刑在身旁一样(不敢胡作非为)。请问宓子是

用什么办法达到这种境界的?”孔子说:“我曾经跟他说:'内心真诚的就能在外显现。‘宓子

一定在亶父实行这个治理办法了。”宓子能够实行这个治理办法,是因为鲁国君主后来领悟

到这一点。鲁国君主后来能领悟到这一点,是因为宓子事先有准备。事先有准备,难道君主

就一定能领悟到吗?这就是鲁国君主的贤明之处。三个月的婴儿,官位爵禄在前,不知道美

慕;刑罚在后,不知道厌恶;慈母的爱,却能明白。这是因为婴儿的心赤诚。所以诚而又诚

才合乎真情,精而又精才与天性相通。与天性相通,水、木、石的本性都可以改变,又何况

是有血性的人呢?因此凡是劝说别人与治理百姓的事情没有比赤诚更重要的了。听别人很悲

哀的言语,不如看到他哭泣;听别人很愤怒的言辞,不如看到他搏斗。劝说别人与治理百姓

不赤诚,就不能感化人心。

2023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练习(一)(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德宗命李泌为相,常于便殿语及玄宗朝,尤惜谬用李林甫,因再三叹息日:“中原之祸,

自林甫始也。然以玄宗英特之姿,何始不察耶?”泌因奏曰:“玄宗盛年始初,已历则天、

中宗多难之后,及降封临淄,备闻人间疾苦。又以天纵英姿,志除内难,有汉高之多异,仗

萧王°之赤诚。故英威一震,奸凶自殖。而夙尚儒学,深达政经。自初登宝位,乐近正人。

惟帝之难,力所能举。上既勤俭,政事无不施行,又得良臣,天下自化。及未封之后,上每

览帝籍,有自多之言。用声色为娱,渐堂阶之峻。故古语曰:“贫不学俭而俭自来,富不学

奢而奢自至。'若以勤俭为志,则臣下守法,官无邪人。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

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证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是以扬雄言:昔武帝运帑藏之财,

填庐山②之壑,未为害也。今货入权门,甚于此矣。”由是泌屡以是非讽之,上怡然听从,似

喜所得。

(节选自唐•李潘《松窗杂录》)

材料二:

德宗愤积世之弊,悯王室之卑,南面之初,赫然有拔乱之志。而识度暗浅,资性猜愎,

亲信多非其人,举措不由其道,赚取烦重,果于诛杀,故关外之寇未平而京师之盗③先起矣,

于是困辱于奉天©,播迁于山南,公卿拜于贼庭,馋簿集于黄屋,尚赖陆贽尽心于内,李晟、

浑城输力于外,故能诛夷元凶,还奉宗社。自是之后,消刚为柔,刑方为圆,逮其喙节,偷

懦之政甚于祖考矣。

(节选自宋•司马光《稽古录》卷十五)

【注】①萧王:汉光武帝刘秀登基前的封号。②庐山:匈奴山名。③京师之盗:指''泾

原兵变”,建中四年(783年),泾原镇士卒兵变,攻陷长安。④奉天:今陕西乾县。下文的

“山南”指太华、终南两山以南之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在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

则百吏可知/

B.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在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

则百吏可知/

C.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江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

则百吏可知/

D.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江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

则百吏可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封,指帝王行封禅事,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既东封郑”的“东封”意思不同。

B.赋敛,此处意为田赋、税收,与《捕蛇者说》中“赋敛之毒”的“赋敛”意思相同。

C.锋镐,指兵刃与箭头,泛指兵器,与《过秦论》中“销锋镐”的“锋镐”意思相同。

D.晚节,指晚年的节操,同“晚节不保”中的“晚节”,古人重保晚节以求人生完美。

12.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宗非常赏识李泌,任用他担任宰相,常和他谈论玄宗时的朝政,并慨叹玄宗不能及时明

察用人之弊。

B.起初玄宗励精图治,任人唯贤,后来玄宗效武帝穷奢极欲,致天下大乱:李泌以此劝谏德

宗勤俭毋奢。

C司马光认为德宗见识浅薄,本性多疑刚愎,施政多有不当,以致外患未平而内患滋生,被

迫逃离了京城。

D.依靠陆贽、李晟等忠臣良将平定叛乱后,德宗转变了执政思想和态度:后来德宗苟且懒政,

甚于先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英威一震,奸凶自殖。而夙尚儒学,深达政经。(4分)

(2)德宗愤积世之弊,悯王室之卑,南面之初,赫然有拨乱之志。(4分)

14.“中原之祸”的原因有哪些?请从唐玄宗自身的角度简要概括。(3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C

IL(3分)D(此处的“晚节”是“晚年”之意。)

12.(3分)B("玄宗效武帝穷奢极欲”错。)

13.(8分)(1)(4分)所以英勇威武之气一旦振奋,奸诈凶恶之人自会灭亡。而且玄宗向

来崇尚儒学,深深通晓理政之法。(注意“震”“殖”“夙尚”“政经”的翻译。)

(2)(4分)德宗对数代累积的社会弊病感到愤恨,为王室地位的衰弱而忧愁,刚刚登基的

时候,显然有治理乱政的决心。(注意“愤”“悯”“南面”“拨乱”的翻译。)

M.(3分)①功成则满,骄矜自傲;②奢靡放纵,耽于享乐;③怠于政事,任用奸佞。

(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淳风,歧州雍人也。父播,隋高唐尉,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颇有文学,自号黄冠

子。注《老子》,撰《方志图》,文集十卷,并行于代。淳风幼俊爽,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阴

阳之学。贞观初,以驳傅仁均历议,多所折衷,授将仕邮,直太史局。寻又上言曰:“今灵台候

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矶玉衡以齐七政则是古以浑天仪①考七曜

②之盈缩也。汉孝武时,洛下阔复造浑天仪,事多疏阙。故贾逵、张衡各有营铸,

陆绩、王蕃递加修补,推验七曜,并循赤道。今验冬至极南,复至极北,而赤道当定于

中,全无南北之异,以测七曜,岂得其真?黄道浑仪之阙,至今千余载矣。”太宗因令造之,

至贞观七年造成。又论前代浑仪得失之差,著书七卷,名为《法象志》,太宗称善。十五

年,除太常博士,寻转太史丞,预撰《晋书》及《五代史》,其《天文》《律历》《五行志》

皆淳风所作也。又预撰《文思博要》。二十二年,迁太史令。

显庆元年,复以修国史功封昌乐县男。先是,太史监侯王思辩表称《五曹》《孙子》

十部算经理多踏驳。淳风复与国子监算学博士梁述、太学助教王真儒受诏注《五曹》《孙

子》十部算经。书成,高宗令国学行用。龙朔二年,改授秘阁郎中。时《戊寅历法》渐差,

淳风又增损刘焯《皇极历》,改撰《麟德历》奏之,术者称其精密。咸亨初,官名复旧,

还为太史令。年六十九卒。所撰《典章文物志》《乙已占》《秘阁录》,并演《齐民要术》

等凡十余部,多传于代。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有删改)

[注]①浑天仪: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浑象是用来演示天

象的仪表。②七曜:多指日、月、五星(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矶玉衡/以齐七政

B.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矶玉衡/以齐七政

C.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矶玉衡/以齐七政

D.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矶玉衡/以齐七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阙〃,缺失,与《出师表》中“必能裨补阙漏”的“阙”意思相同。

B.“因”,于是,与《鸿门宴》中“不如因善遇之”的“因"意思相同。

C.“除”,授予官职,与《苏武传》中“扶辇下除”的“除”意思不同。

D.国子监,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关,在此读书的学生称“监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淳风自幼博览群书,尤其通晓天文、历算、阴阳之学;他撰写和推演的作品大多流传

于世。

B.李淳风撰写《法象志》评论前代浑仪得失,得到了太宗的称赞;后来他又参与撰写《晋

书》《五代史》等。

C.陆绩、王蕃对前人铸造的浑天仪进行了修正,并用它推验七曜的运行,李淳风认为这样

得到的测验结果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D.李淳风被封为昌乐县男之后,奉命为《五曹》《孙子》等书作注解;后来他改撰的《麟德

历》获得术者称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颇有文学。

(2)贞观初,以驳傅仁均历议,多所折衷,授将仕郎,直太史局。

14.请分别概括李淳风在天文学、数学两个方面取得的成就。(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C11.B12.D

13.(1)(李淳风的父亲)因为官位低下,志向不能实现,舍弃官职做了道士,很有才华。

(2)贞观初年,(李淳风)因为反驳傅仁均的历法观点,(而李淳风的观点)大多合理,被

授予将仕郎进入太史局供职。

14.(1)天文学方面:制造出新的浑仪,撰写天文历法方面的相关书籍,修订前人历法书

籍。

(2)数学方面:负责注释编订多部算经。

2023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二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王含作庐江郡,贪浊很耦。大将军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

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旁人

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节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材料二:

何充,字次道,庐江人。丞相王导妻之姊子,故少与导善,早历显官,明帝亦友昵之。

成帝即位,迁给事黄门侍郎。平苏峻乱,承迁东阳太守。在郡甚有德政,荐征士虞喜,拔郡

人谢奉、魏颜等以为佐吏。王导、庾亮并言于帝曰:“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

录朝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J由是加吏部尚书。及导薨,

转护军将军,与中书监庾冰参录尚书事。庾冰兄弟以舅氏辅王室,权侔人主,虑易世之后,

成属转疏,将为外物所攻,谋立康帝,即帝母弟也。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须长君,帝从之。

充建议曰:“父子相传,先王旧典,忽妄改易,惧非长计。故武王不授圣弟,即其义也。昔

汉景亦欲传祚梁王,朝臣咸以为亏乱典制,据而弗听。今琅邪践昨如孺子何社稷宗庙将其危

妥!”冰等不从。既而康帝立,帝临轩,冰、充侍坐。帝曰:“朕嗣鸿业,二君之力也。”充

对日:“陛下龙飞,臣冰之力也。若如臣议,不睹升平之世。”帝有惭色。建元初,出为骤骑

将军,假下,领徐州刺史,镇京口,以避诸庾。俄而帝疾笃,冰、翼意在简文帝,而充建议

立皇太子,奏可。及帝崩,充奉遗旨,便立太子,是为穆帝,冰、翼甚恨之。充居宰相,强

力有器局,临朝正色,以社稷为己任,凡所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

此重之。然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藜,糜费巨亿而不吝也。于时都情及弟昙奉

天师道,而充与弟准崇信释氏,谢万讥之云:“二都谄于道,二何佞于佛。”永和二年卒,时

年五十五,赠司空,谥日文穆。

(节选自《晋书•何充传》)

注康帝,即后来的晋康帝,当时身份是琅邪王。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3

分)

今A琅B牙BC践D昨E如F孺G子H何I社J稷K宗L庙M将N其O危P乎

IL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狼籍,文中指名声不好,与《赤壁赋》“肴核既尽,杯盘狼籍”中的“狼籍”意思不同。

B.稍,这里是“逐渐”的意思,《苏武传》中“稍迁至移中厩监”的“稍”也是此意。

C∙假节,即''假(借)以符节",是指皇帝将符节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

D.数,文中意为“计算”,与《六国论》中“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的“数”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将军王敦特意在众人面前夸赞担任庐江太守的哥哥王含政绩斐然、广受赞誉,作为下

级的何充对此却持有异议。

B.何充在东阳太守任上有很多有益于百姓的政治措施和成就,颇受王导和庾亮的赏识,在

二人力荐之下,得到提拔重用。

C外戚庾冰兄弟权倾朝野,为了继续保有自己的地位,他们希望让太后的弟弟康帝即位,

并最终实现了这一目标。

D.何充担任宰相,才能度量出众,一心为公,正直无私,深受人们赞誉,但又笃信佛教,

花费无度,受到时人讥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4分)

(2)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须长君,帝从之。(4分)

14.后世评价何充“抗直不谄”,文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10.EIM(本题共3分,每处1分)

11.D解析:“胜负之数”的“数”意为“天数”。

12.C解析:“太后的弟弟”错。

13.(1)旁边的人都替何充感到不安,何充却十分安定淡然,神情和平时一样。(本题共4

分,“为”“反侧”“晏然”各1分,整体大意1分)

(2)(庾冰兄弟)经常用国家面临强敌威胁,应该立年长成熟的君主的道理来劝说晋成帝,

成帝听从了他们的主张。(本题共4分,句式、“每”、“直须”各1分,整体大意1分)

14.①不阿附上司王敦,敢于当众提出异议;②不畏权贵,在立储问题上坚持父子相传;③

他当面表明不支持康帝即位,让刚登基并向他示好的晋康帝尴尬羞愧。(本题共3分,每

点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