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十四)_第1页
单元检测(十四)_第2页
单元检测(十四)_第3页
单元检测(十四)_第4页
单元检测(十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检测(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A卷真题·高考体验一、选择题1.[2021·全国乙卷]王安石在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诗句过程中,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字许,始定为“绿”。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认识主体的知识和素质影响认识结果③认识是一个包含曲折性的前进上升过程④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不能产生不同的认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21·河北卷]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船、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根据任务安排,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有人参与科学实验、技术实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由此可见()A.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B.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C.认识工具决定人的认识水平D.科学实验是一种探索世界规律的思维活动3.[2021·湖南卷]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这表明()①神话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历史性②神话作为一种虚幻的意识不具有能动性③神话作为一种主体的想象源于主观自由创造④神话随着人类实践能力的提高而失去存在的基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21·浙江6月]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威胁,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积极行动。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气候行动目标,提振了国际社会信心,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多边进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贡献。这表明()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②人类社会既具有物质性又具有整体性③全球气候治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④气候治理规律比气候变化规律更难掌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21·浙江6月]许多百岁老人拥有FOXO3基因,科学家猜测,这可能是他们保持身心活跃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缺乏该基因的小鼠在压力状态下很快出现脑细胞死亡。新的研究发现,这种基因具有使大脑干细胞在压力状态下留存下来的神奇功能。这佐证()①意识活动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前提②人的意识是从动物心理发展而来的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④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循环永无止境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6.[2020·全国卷Ⅱ]习近平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原因在于尊重规律。这说明()①认识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②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③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④按规律办事就不能改变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2020·全国卷Ⅱ]如图是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会标,会标的设计理念来源于中国的剪纸艺术和印章文化,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大会主题相呼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受好评。这表明()①优秀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②主体的知识和审美观对艺术创作有深刻影响③艺术作品表达的是创作主体的理想与情感,不具有客观内容④审美标准具有客观性,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因时代变化而改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2020·全国卷Ⅱ]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主义产生时说:“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上述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①理论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②理论只能反映当前经济事实③理论总是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④来源于现实的理论就具有真理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2020·全国卷Ⅲ]“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这一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可以改变的是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毛泽东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邓小平说:“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人们在时间规律面前要“争”,要“抓”,其哲学依据是()①时间的价值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性②承认时间规律的客观性是科学利用时间的前提③时间规律的普遍性决定了人们对待时间态度的统一性④时间的流逝是客观的,对时机的把握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2020·全国卷Ⅲ]1869年,门捷列夫公布了自己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将已发现的化学元素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中。依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推断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预言“类铝”(镓)、“类硼”(钪)等当时尚未发现元素的存在,他的推断和预言后来在实验中被逐一证实。这表明()①科学发现来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②科学原理对探索和发现客观真理具有指导作用③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性④科学原理—科学预测—实践检验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2020·山东卷]毛泽东指出:“世界上只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由人们瞎说一气,不要根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的。”这告诉我们的是()①唯心论和形而上学都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②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和检验真理的标准③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④不以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2.[2020·江苏卷]“乡野路,田地旁,帮扶队员不辞忙;东家奔,西家访,不落一个送芳香。”这一民谣成为某地脱贫攻坚中广大扶贫干部工作状况的真实写照。由此可以看出()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发展必须对人民群众负责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④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二、非选择题13.[2019·全国卷Ⅰ,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村落需要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对此加以说明。14.[2021·全国甲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兴修水利、治理大江大河、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经济长期快速发展也积累下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直面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经验,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顺天时,量地利”等生态文化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时代难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引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善。我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为推动全球绿色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B卷新题·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2021年7月18日18时至21日0时,郑州出现罕见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发生严重洪灾,截止8月2日12时,郑州市遇难292人,失踪47人。人们纷纷感叹,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定胜天,都还只是一个梦想。洪涝灾害让人们损失惨重,需要科学防治,积极应对才能让我们远离洪涝灾害。这是基于()①改善生产方式有助于消除自然灾害发生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③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④顺从自然才能有效地防范自然灾害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据测算,珠穆朗玛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区平均每一万年升高20~30米,直至今天,喜马拉雅山区仍处在不断上升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还会因为地壳板块的运动而不断变化。有人据此认为人类永远无法确定珠峰的真正高度,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①认为世界总处于永恒运动变化之中,珠峰也不例外②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只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③否认认识世界可能性,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④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认为运动可以脱离物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21年3月23日,“长赐号”重型货船在苏伊士运河搁浅一周,造成全球海上交通大动脉堵塞。救援团队使用数台挖掘机清理货轮周围的淤泥并使用数艘拖船拉拽这艘货轮均未成功。对此,有专家建议借助潮汐发生时的引潮力帮助货轮解困。3月29日,潮汐助力搁浅货轮成功上浮脱浅。这表明()①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③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④办事情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绿色发展繁荣,其哲学思考体现了()①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②人的需要和意志规定了自然界存在和发展方向③尊重自然规律是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④人的正确理念是自然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5.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重整山河,在长期同自然条件作斗争的实践中,实施了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着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可见,人类社会的发展()①是客观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③受人的意识的支配下的自由变化④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长津湖》作为一部反映抗美援朝题材的故事片,再现了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采用“迂回切断、包围歼击”的战法,以及凭借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打退了美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扭转了战场态势。这场战役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主要在于()①志愿军战士对战争规律的认识能够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②志愿军战士在战争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志愿军战士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战争行动的出发点④志愿军战士能够在变化的战争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7.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荣耀归来,稳稳降落在酒泉东风着陆场……我国航天任务不断刷新着“中国高度”,从哲学上看()①“中国高度”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中国高度”见证着人的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中国高度”表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中国高度”表明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的事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2021年6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建立了数字孪生脑模型。该模型就像人类大脑的“备份”或克隆体,科学家可以用它揭示脑机理、启发类脑智能、解锁所有和脑有关的疾病。未来的数字孪生脑可以成为一定意义上的通用智能系统,让人工智能迈上新的台阶,在思考、决策上接近于人脑。由此可见()①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需要加以利用②大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和活动的物质器官③科技的进步使人脑的各种功能具有可替代性④数字孪生脑具有模拟人脑机理和思维的功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时代接轨,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从哲学的角度看()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应以意识指导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③做事情要以正确的理念作为行动的依据④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A.①④B.②④C.③④D.①②10.2021年9月20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天舟三号飞船是对天舟一号、天舟二号飞船技术改进提升后的新一代飞船,具有技术新、准确度高、运力大等优点,标志着我国飞船技术跨越式发展。该飞船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自动快速交会对接,为后续发射的神舟十三号飞船作准备。由此可见()A.科学实验与正确认识相互依存、相互决定B.航空航天科学实践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C.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D.科学实验是人类探索世界的最基本实践活动11.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三名宇航员出征太空,再探苍穹,掀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的新篇章。按照计划部署,神舟十三号乘组首次与三舱组合体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首次长期在轨停靠6个月,并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并且女航天员王亚平,将继续担任“太空教师”,继续为大家科普太空现象的教学活动。神舟十三号的发射成功表明()①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②科学实验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随着人的认识发展而不断发展③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是历史的发展着的④全面认识太空是我国开展航天探测任务的最终目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2.2021年10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该星发射将填补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提高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研究能力,对我国空间科学探测及卫星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材料表明()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会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制约②认识能够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中不断深化发展③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主体形成对客体的真理性认识④科学实验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10月11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昆明开幕,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发表主旨讲话,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