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全册)_第1页
202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全册)_第2页
202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全册)_第3页
202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全册)_第4页
202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其次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本册课时安排:

依据《义务教化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看法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试验

教材的编者为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支配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支配如下,老

师教学时可以依据本班具体状况适当敏捷驾驭。

一、大数的相识(10课时)

1亿有多大?...........................................1课时

二、公顷和平方千米(3课时)

二、角的度量(4课时)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

1.口算乘法.....................................2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7课时左右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3课时)

1.口算除法......................................2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统计(3课时)

你寄过贺卡吗?.......................................1课时

七、数学广角(4课时)

八、总复习(5课时)

教学中须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本册教材是其次学段的起先,第一学段教学时用过的一些教具和学具有的仍可接着运用,如小棒、方木块、

钉子板等。其次学段的教学须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这里介绍几种,供参考。

1.多位数计数器教学”大数的相识”时运用(见教科书第3页)。可以自制,制作原理和方法与一年级下

册的计数器相同,只是要把数位扩展到千亿位。也可干脆在市场上购买.

2.多级数位依次表教学数位、计数单位、大数的读写时运用(见教科书第20页)。可以自制,制作原理和

方法与二年级下册的“万以内数位表”相同,只是要把数位扩展到千亿位,加上数级、计数单位等的内容,

并可在表的下面贴上一张白纸或连接几排插袋,便于进行读、写数的练习。

3.计算器教学计算工具的相识、大数的四则计算时运用。计算器一般分成算术型计算器和科学型计算器两

种,算术型计算器可完成基本的四则计算,但是不能自动识别四则混合运算的依次。科学型计算器比算术型

计算器的功能有所扩展,可以进行乘方、开方、指数、对数、统计等运算,能够自动识别四则混合运算依次。

本套教科书以信利牌(TRULY)P-127型小学生专用计算器为例,介绍电子计算器的构造、功能和运用方法。

4.算盘教学计算工具的相识时运用。老师应准备一个算盘教具,有条件的学校可再准备几个算盘学具。

5.用硬纸条做的角和平行四边形教学角的度量和平行四边形时运用。通过操作理解角的大小变更,测量角

的大小,理解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转化关系。

6.量角器、三角板、直尺教学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运用。这几种教具和学具要求有很高的精确

度,自己很难制作,可在市场上购买。

7.其他教具老师还可以依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须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用小棒作为算

筹记数,找两把扇子相识平角和周角等;依据教科书第57页的“格子乘法表”制作表格。教科书第120页思

索题的学具,假如计数器不能代替,可以自己制作类似的便于操作的学具。

备课修改栏

第一单元大数的相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相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相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

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关系。

2、驾驭数位依次表,依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

或“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大数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育数感受。

课时支配:

1、亿以内数的相识..................6课时

2、数的产生........................1课时

3、亿以上数的相识..................1课时

4、计算工具的相识..................1课时

5、用计算器计算....................2课时

1亿有多大?..................1课时

第一课时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一)

教学内容:亿以内数的相识(课本第2~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相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相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

数单位的名称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关系。

2、理解、驾驭我国计数习惯。

3、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寻数学信息的意识和实力。

4、了解我国人口状况,在教学中渗透国情教化。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分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重点:

计数单位以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媒体:

计数器、小卡片、表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让学生写诞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如:

学校里共有多少名学生?你家里没月收入大约是多少元?一年的收入大约有多少元?

2、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老师板书:25000

老师:这是一个存折里显示的存款,请同学们说一说,这里有多少存款?这个数是几位数?(五位数)各个数

位的名称是什么?各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25000

...万千百十个

位位位位位一数位

...万千百十个一计数单位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老师:以上所说的到的是我们过去学过的学问一万以内的数,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已常常用到比万大的数,这

就须要我们学习更大的数一亿以内数的相识。

2、介绍主题图。

老师:2000年我国开展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现在老师供应几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口数,请同学们看看

这几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口数据。

(1)投影出示:(教科书第2页主题图)

(2)看了这些数据,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没有什么问题须要提的?

3、教学例1

老师:从同学们刚才尝试读数中,我们明白要想正确地读出这些大数,应当先了解驾驭这些数的数位和计数

单位。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这些学问点。

(1)投影出示例1图:

老师:19612368这个数有多大呢?

(2)计数单位的相识:

计数器上遮去万以上的计数单位

①一千一千地数,数到10个一千。

老师:10个一千是多少

学生:10个一千是一万。(学生依据已有的学问一满10向前一位进1,得出结果。)

老师用计数器表示:

②一万一万地数,数到10个一万。

老师:10个一万是多少?(在计数器上显示“十万”)

③同样方法相识百万、千万。

④相识亿的计数单位。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千万位左边一位是什么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老师明确说明:千万位左一位是亿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亿。在计数器上显示“亿”。

(3)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4)相识数级.

①引导学生视察数位及计数单位的排列规律.

学生回答探讨结果,并在自己的数位依次表中填出新学习的数位以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②进一步向学生说明:依据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为一级.最低一级是个级.引导学生理解驾驭个级左边

一级是万级,万级左边一级是亿级,并填写完整.

(5)相识“数值”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8页练习一的第1题.

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数位依次表,加深学生对数位排列依次的数级划分的相识.

2.课本第8页练习一的第3题

四、课堂总评

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课题:亿以内的数的读法(二)

教学内容:亿以内数的读法。(课本第5页的第2及“做一做",第8页练习一的第2~5题)

教学目标:

1.驾驭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

2.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育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3.培育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级中或末尾有O的数的读法。

教学媒体:

实物投影、数位依次表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数位依次表学问.

让学生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从个位起,第几位是万位?第几位是千万位?

(2)个级含哪些数位?万级含哪些数位?

(3)万级中各个数位对应的计数单位各是多少?

2、个级的数的读法.

下面这些数怎么读:

5432400020231051203025

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体会?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2。投影出示数位表: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然后比照数位写上数字.

(1)个级的数的读法,写出2496.

(2)万级的数的读法.写出24960000.

①先让学生尝试读法

②比较24960000和2496在数位上的区分。

24960000含两级的数,其中的“2496”在万级,“0000”在个级,2496是个级上的数。

③启发:引导24960000的读法。

说说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

6表示6个万9表示90个万

4表示400个万2表示2000个万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并在黑板上写出(或电脑显示)这个数的读法。

④探讨:2496与26960000读法的联系与区分。

二千四百九十六!

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联系:“2496”不论在个级还是在万级都读二千四百九十六。

区分: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万”,读数时要添上“万”字,而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1",读数时就不读这个1。

⑤即时训练.

读一读:50000180000235000040000000

⑥小结:首先要先明确万级上的各数(可以画出分级线);

万级上的数依据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

再在后面添上一个“万”字.

(3)两级的数的读法.写出6407000.

①引导视察6407000与24960000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含两级的数.

不同点:6407000个级上有7000;24960000个级上是0.

②老师;万级,个级上都有具体的数字该怎么读?

③先让学生尝试读一读,然后有老师总结说明;先读万级上的数(多少万)再读个级上的数.

板书:64017000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万级上的数是“640”,就依据个级来读一六百四十,在添上“万”字,

然后再接着读个级上的数.)

小结:分级一先读万级上的数一接着读着读个级上的数.

(4)即时训练.

读一读:1205000235870018006500256050

(4)每级中见有0的数的读法.

写出85000300

①探讨,尝试读法.

②要求按读数的步骤进行;

分另∣J:8500;0300

读万级的数:八千五百万

读个级的数.

启发:每级中间有0的应当读零.

正确读法:八千五百万零三百.

③即时训练.

读一读:243080023000050

通过练习,使学生懂得每级中间有0(不管是连续两个0,或是3个0)的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有0的不读零.

三、巩固练习.

1、课文第5页的“做一做”

2、课文第8页第2题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不体会:同样的数字放在个级和万级的读法不同。

3、课文练习一的第3~5题。

第3题呈现了一个情境:小组同学沟通不同的读数方法,探究比较方面的读法,体现了由学生自主先哲合适的读

数方法。

第4题呈现三幅北京景观的图片,让学生正确地读出图下面的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亿的内数读法的理解,提高

学生读数的实力。

四、课堂总结。

由学生自己来说说这节课体会和总结含两级的数的读法:先读万级的数,在读个数的数.万级的数依据个级的数

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中间有0的应当读零(联系两个0或着三个0的只读一个零),没级

末尾的0不读.

第三课时课题: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写法.(课文第6页的例3、第7页的“做一做”及练习一中的第6~8题)

教学目标:

1.驾驭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3.充分利用教材供应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化。

教学难点:驾驭什么时候写0、写几个0。

教学重点: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

教学媒体: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亿以内数的读法.

(1)先要求学生读出下面各题的数.

320001200000105000030080000

405000001864001086400l∞86004

(1)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经过学生的回答,老师简明概括,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驾驭亿以内的数的读发.

2、万以内的数的写法.

(1)出示9650,学生读:九千六百五十

擦去”9650”,让学生依据”九千六百五十”写数.

(2)出示“7080”,学生读:七千零八十”.

擦去”7080”,让学生依据”七千零八十”写数

(3)让学生说一说万以内的数的写法体会.

学生可能回答:

(1)从高位写起,那一位上是几就写几,那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就写0占位.

(2)要留意含有0的数的写法.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老师:刚才我们写的几个数,都是万以内的数的写法.同学们驾驭了这些方法,还谈到了写数的体会,并总结出一

些阅历.很好!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学习写数很有帮助.今日,我们就进一步学习新的内容一亿以内数的写法.板书:

亿以内数的写法.

2、教学例3.

(1)投影出示:

语音播出:“2000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与了手拉手活动.

①尝试写六千八百五十万.(比照数位依次表)

②同桌相互沟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写的?

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驾驭含两级的数的写法.如:

六千八百五十万含有儿级的数?(两级)

你怎么知道?依据什么?(读数时有“万”字)

万级数位上是多少?个级的数是多少?

④写数步骤:

先出示数位依次表.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写万级上的数.

问:六千八百五十万,写在万级上的数字是多少?

生:6850.

板书:(比照数位依次表)6850

写个级上的数.

问:个级数位上有没有数?(没有)

没有数怎么办?(用0表示或用0占位)

假如不写0,就剩下“6850”性不行?为什么?

板书:(比照数位依次表)在6850后面写上“OOoo”,即68500000.

⑤读一读.

同样,把6850(X)00分级,在读做:六千八百五十万,然后和原来的读数(原题目)进行比较,检验.

(2)显示:三千零八十万人参与了"爱护母亲河”行动.

①让学生尝试写数;

②引导启发:含有几级的数;

万级上的数字是多少?个级上的数字是多少?

与上一题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要留意什么?

(同样,这也是含两级的数,万级上的数字是“3080”,个级上的数字是“OOO0”.在写数时要留意:万级上的“零

要用0表示,个级数位上要用0占位.)

(3)写一写: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

①同样,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让学生学出这两个数;

②同桌之间相互沟通,探讨,检验;

③提出存在的问题,有同学或来势来讲解;

④全班沟通,板书正确写法:

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写作:15693000

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H三写作:6723112

⑤看数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

1.课文第7页”做一做”

(1)由学生独立完成,请4位同学上台板演

(2)同学之间相互沟通;全班校对.

2.课文第7页:“你知道吗?”

介绍有关阿拉伯数字的独创,发展历史,对学生形成数感,感受数字的文化内涵供应了素材。

3、练习一的第6题的一、二排

第6题“看计数器写数”要求学生比照计数器上的数位依次,看珠子写数2、练习一的第7题,

本题没有数位表来支撑,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画数位线或数位格来代替,逐步过度到干脆写出.

四、练习一的第6题的第三排

五、总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课题:练习课

练习内容: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驾驭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地,娴熟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实力,培育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

3.通过收集有关大数的信息的活动,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育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末尾含有0的树的读,写法

教学重点: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媒体:

数位依次表、实物投影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比照依次表,回答J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9•00009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ɪO5:00001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2300!0000这个数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

234•0000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234”在哪一级上表示什么?

“5”在哪一级上,表示什么?

这个数读作.

10200800这个数读作.

2.写出下面各数.

六千三百二十二十三万五千一百零四万零二十

要求:(1)先说一说写数的方法,步骤(你是怎么写的)

(2)读一读,先明确含有几级的数;

(3)比照数位依次表写数.

2.练习一中的第12题.

要求:(1)先读一读:13090034,96000000,860100,13909000

(2)写一写:九千六百万一千三百九十万九千

八十六万零一百一千三百零九万零三十四

(3)按题目要求连一连

(4)想一想:假如不经过读数,写数,能不能通过推想,推断进行连线?说出你的策略.

二.专项练习

1.不比照数位依次表干脆写出下面各数.

(1)一百五十万三千

①由学生独立完成;

②引导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过度到干脆写数.

如:第一步,先明确有几级的数.

其次步,划线表示万级,个级万级个级,最重要的是必需明确每级含有死个数位.

第三步,分级填上数字:10250600/万级个级

(3)写一写:

一千零八万二百二十六万三千四百二百万零六十三

2.课本练习一中的第14题:

要求:(1)老师读数,学生听写

(2)同桌校对,相互沟通,检验;

(3)让学生说说体会,介绍自己写数的方法,步骤.

3.课本练习一中第9题.

要求:

(1)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题目特征.

(2)引导练习.

比如第(1)小题.

提出问题:最高位是什么位?

(比照数位依次表)百万位上写什么数字?十万位上写什么数字?

千位上写什么数字?其余各个位写什么数字?

(3)第(2)(3)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4)学生之间相互校对,老师巡察,检查.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习一的第.15题.

第10题呈现了一个读,写数的实现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相识大数.教材这样设计题目的目的既可使学生感到好

玩,也为老师组织合作学习供应了素材,因此我们要很好地利用,并组织开展活动.

第11题呈现一组图片,让学生读,写其中的数.图片的内容可使学生了解有关学问,扩大视野.

第15题是推断题,同过呈现的4个数据让学生说出是否合理,不仅了解学生对学问的理解水平,培育了学生对大

数的数感,而且训练了学生分析推断的实力.

四、练习课本练习一的第11题

五、总评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五课时课题:比较大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课文第13页的例4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二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驾驭比较大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娴熟地比较两(或两个以上)大数的大小

2.通过探究互动,培育学生的创新实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难点:

多个(两个以上)大数的比较.

教学重点:

理解,驾驭比较大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媒体: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读出下面各数.

32800230008123∞803200000

要求:

1.题目用课件逐一出示;

2.学生看数后,读数(每小题可请L2位学生来读);

3.课件出示每一题读法;

4.全班比照数字,齐读一遍.

二.讲授新课.

1.比照数位依次表,读数并回答问题.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ɪ.位/JU位ʌɪ*位/ɪ位/ɪ位Λ∆-1A/Z_.!-R/ʌ.

400000

4000000

(1)读一读:400000读作四十万

4000000读坐四百万

(2)回答问题.

十万位上的“4”表示什么?(表示4个十万)

百万位上的“4”表示什么?(表示4个百万)

同样的数字一“4”在不同的数位上所示的大小一样吗?

(3)比一比,这两个数哪个大哪个小?

(4)想一想:假如去掉数位依次表,你能否一下看出这两个数谁大谁小?你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说:从数位的比较可以简洁看出谁大谁小,一个是七位数,一个是六位数,七位数大雨六位数.

这种想法很好,也很正确,老师应蜴予确定,表扬.

(1)比一比

(2)700000和60000009999和Illlll

2.针对学生的回答,老师紧接着出示:

6500000和5600000

问:这两个数都是七位数,那么,又是哪个大哪个小呢?

生:6500000大雨5600000.

问:为什么?请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读数.依据数位依次得出六百五十万大雨五百六十万.(两个数的最高位都在百万位,一个是6,一个是5,6个

百万大雨5个百万.)

引导探究:可是5600000中的第2个数字是6.而6500000的第2个数字是5,6比5大.我说5600000大雨6500000

行不性?为什么?

(对这个问题,学生并不难推断,很简洁说出理由.老师引导的目的,是让学生概括出位数相同时,两数大小比较的

方法,规律.)

启发:从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位数相同时,看最高位(学生可能会表达成“第一位”,老师要予以改正.)最高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最高位

数字小的,这个数就小.

紧接着,老师再出示:

3306558和3380000

问:那个大,那个小?你又是怎么比较的?

等学生争取回答结果并说出比较方法后,老师再问,从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应到学生概括出:最高位上数字相同,就看后一位数字,后一位又相同,就看再后一位的数字,这一数位上的数字

大,这个数就大;反之亦反.

3.教学例4

出示中国地图册挂图.

(1)先让学生在地图中找到以下几个省的位置;

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四川,西藏,新疆.

(2)问:你去过这些省吗?看到了什么?给同学做个简洁介绍.(学生知道什么就讲什么)

(3)幻灯出示各地区特点的形象图片,老师先对这些文化名胜作简洁介绍,然后再呈现各省的面积数.

(4)让学生正确地读出这些数.

(5)随意选取两个省份的面积数进行比较.

如:黑龙江:454800内蒙古:1100000.

经过以上的基本题练习,学生依据位数多数字大,位数少的数字小展简洁得出结果.这时再要求学生用">”号

表示,得

1100000>454800

又如比较:西藏:1210000和新疆1660000.

学生依据,位数相同,从最高我谈起先比较,也很简洁得出结果.

1210000<1660000

(6)引导归纳大数的比较方法.

首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饿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起先比较,一位一位地往后看,哪为位上的数

大,这个数就大.

(7)同桌合作,强化练习.

同桌两人合作,在这6个省份中随意选取两个省份,比较它们的面积数,一人出问题,一人来比较,解答.

1.多个数的大小比较.

提出问题:依据面积大下,将这六个省份按从大到小的依次排列,你会吗?请排一排.

(1)让学生尝试排列

(2)让学生分组沟通,校对排列结果,并说说各自的比较方法,过程.

(3)引导概括比较方法.

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

七位数的有:110000012100∞1660000

六位数的有:454800720000485000

位数相同的:从最高位起先比较,先出现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

三个七位数中,那个最大?那个最小?你是怎么比较的?

提问学生回答比较方法,过程,引导全体学生明白比较方法.

①随意选取两个数比较大小;

②将较大的数再与第三个数比较,得出最大的数;

③然后再比较另外两个数,得出其次与最小的数.

七位数:1660000>1210000>1100000

六位数:720000>485000>454800

正确排列:

1660000>1210000>1100000>720000>485000>454800

三.课堂活动

课文第13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依据每组树的位数状况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文练习二的第1.2题.

这两题是协作“比较大小”支配的练习题.第一题是联系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第2题是联系比较死个数的大小并

按从小到大的依次排列.联系完成后,可以支配学生沟通比较的方法及过程,看看哪一种方式简便,哪一种便于比

较数的大小.

第六课课题:大数的改写

教学内容:大数的改写课本第14一一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驾驭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能正确的改写整万的数.

2.驾驭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正确地“略写”非整万的数.

3.理解,驾驭“四舍五入”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4.利用教材供应的素材,增加学生的科普学问,扩高校生的视野.

教学难点: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做范围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大数的“改写“和“略写”

教学媒体: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出示下面各题

1、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二十万二千三百写作:

二百零四万五千写作

三千零二十万零六百八十写作

五千八百万零七百吨写作

三百六十四万八千个写作

写生独立完成,老师巡察,然后幻灯补充正确写数.

2、读一读下面各数.

2000000读作

3500000读作

10200000读作

86000000读作

学生读数完成后,老师板书补充读数.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5

(1)出示挂图或电脑课件展示人体血液的构造,介绍红细胞,白细胞的作用.如图:

说明在一滴血液中含有多大数目的红细胞和白细胞,老师出示板书。

一小滴血液含有:

红细胞:5000000个

白细胞:I(X)OO个

(2)让学生读一读这两个数.再看看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沟通后,老师说明: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什么是整万的数呢?

像2000035000010000001020000.......都是整万的数.

像2023535600010000051025600.......都是非整万的数.

(学生明确了整万数与非整万数后,不仅对改写以“万”坐单位的数有帮助而且对将非整万数“四舍五入”到

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做了铺垫.)

(3)明确告知学生:在生产,生活中人们为了便利读写,常常将万位后面的4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来代替

数末尾的4个0,这样就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了以“万”作单位的数.

(4)改写.

板书出示:500;0000个=500万个

强调:把个级的4个0省略掉,在500后面写上个“万”字.这样照样读作:五百万个.

想一想:10000个=1万个.

先让学生来说,然后老师添上板书"I”

(5)即时尝试.

把下面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8000030000018000000

学生独立改成.老师巡察,视察学生是否记住写“万”字,并当作要点进行强调.

2、教学例6.

(1)投影展示太阳和地球图,让学生视察,收集信息,了解太阳和地球的大小关系.

(2)让学生读出太阳和地球的直径分别是多少.并说一说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倍.这时学生感到干脆说出这

两个大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较困难.

(3)启发学生想至U:用“万”作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会比较便利.

(4)视察这两个数有什么特征?怎样把这两个数改为整万的数?

(5)介绍“四舍五入”法及如何用“四舍五入”法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①找准万位上的数.板书:12756

②看万位右边第一位上的数,是2

③说明:依据“四舍五入”法规定,像这样小于5,把它和右边的数全舍去,改写成O.板书:12756^10000.

说明:因为得出的是近似数,所以必需用“、“,不能用"=”.

④再把1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板书Ioooo=I万(说明:这里两数是相等的,只能用"=")

(6)想一想:怎么将1389000用“四舍五入”法该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老师在逐步引导.

①找准万位上的数:1389000

②看万位右边第1位上的数.大于5向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板书:1389000比1390000

③再把1390000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板书:1390000=139万

老师: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陪.

(7)即时尝试

把下面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126400813285431209000

先由学生尝试练习,然后老师讲评,假如学生干脆”略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也可以,但要强调写上“心”

如:1264008N126万1328543≡≈133万

三、巩固练习.

1、课文第14页的“做一做”。

通过联系,一方面是让学生用刚学到的学问进行改写,进一驾驭新知;一方面回忆过去供应的有关地理学问素材,

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学问,扩大视野.

2、课文第15页的”做一做的

通过让学生分别求出同一个大数的不同的近似数,联系运用“四舍五入”求近似数,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近似数

的理解.

3、课文练习二的第3~8题。

第3题的素材介绍了我国主要的农产品,可以扩高校生的学问面.在改写之后还要求学生进行大数的比较,对两

部分学问进行混合练习。

第4题是关于近似数的练习,通过精确数与近似数的对比,区分联系,体会在什么状况下运用精确数,在什么状况

下运用近似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近似数的含义和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第5题是关于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6个省份的人口数.让学生求出这些数的近似诉,并提示学生在可能的状况

下通过互联网等媒体了解其他地区的人口数.同时还介绍了我国每十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的学问.

第6题是大数的大小比较,是对上一课所学的学问进行巩固练习.

第7题是让学会练习将大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对于题目中出现了亿以上的数,对改写不会增加难度。

第8题是先写数,然后再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就是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数的产生

第一课时课题:数的产生

教学内容:教材第19-20页数的产生、自然数和整数、十进制计数法及数位依次。

教学要求:

L使学生简洁了解数的产生,相识自然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2.使学生相识多位数的计数单位,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及数位的含义,驾驭数位的依次和数级的概念,能依

据数位或数级的顷序,初步相识一个具体的数中各个数位,以及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计数器,多位数的卡片,数位依次表。

教学过程:

一、教学数的产生

1.复习。

(1)提问:你能从右往左说出万以内数的数位依次吗?谁能从右往左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

(2)读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IoOOO400045004530453220602023

2.教学数的产生.

(1)自然数的产生。(2)说明数的产生。

3.教学自然数。

(1)说明自然数。

有了数字,就可以用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提问:假如一个物体也没有,用哪个数表示?

追问:什么样的数叫做自然数?你能再说出几个自然数吗?

⑵教学自然数的特征。

提问: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几?有最大的自然数?为什么?

想一想:自然数的个数是怎样的?

追问:哪些数是整数?

二、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1.教学计数单位。

(1)复习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我们在前三年多里学的整数,都是万以内的数。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指板书的个、十、百、千、万)

想一想,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提问:依据上面的关系,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教学万以上的计数单位。

①说明: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常常要用到比万大的数,从今日起,我们要学习比万大的多位数。

老师举出一些比万大的数的例子。

②从以前学习的一万起先,还可以接着数下去。

出示计数器,拨上一万。提问:现在计数器上表示多少?

我们可以一万一万地数下去。

追问:10个一万是多少万?现在我们一起十万十万地数。

追问:10个十万是多少万?一百万一百万地数。10个一百万是多少万?怎样拨珠?现在万位是“1”,是1个多

少?接下去一千万一千万地数。数到10个一千万时,说明向前一位亿位上进1,是一亿。这时计数单位是什

么?

提问:刚才数数时,有哪些计数单位?每位满几就向前一位进I?

③我们还可以这样数下去。师生共同一亿一亿地数到十亿、

提问:10个一亿是多少亿?十亿十亿地数到一百亿。提问:10个十亿是多少亿?谁能说一说,这里数数时有哪

些计数单位?

①小结:现在,你能按依次说出有哪些计数单位吗?

让学生看着计数器的数位按依次说一一说有哪些计数单位。

2.说明十进制计数法。

刚才我们数数时,每一位上的计数单位满儿就要向前一位进1?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

样的?

说明: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关系。像这样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的计数方法,

叫做十进制计法。

追问:怎样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在十进制计数法有哪些计数单位?

三、教学数位依次表

1.讲解数位。

(1)提问:阿拉伯数字有哪几个?

说明:要把一个数写出来就要用到数字。例如386,是一个数,它要用三个数字3、8、6。

追问:这个数是多少?用了哪几个数字?

板书1529»提问:这个数是多少?用了哪些数字?这个数从右往左有哪些数位?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指出: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每个计数单位要依据确定的依次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2)下面数里各有哪些数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各表示多少?2625313

说明:数字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在千位上表示2个千;数字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在百位上表示3个

百。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2.教学数位依次表。

(1)相识数位依次。

除了已经知道的万以内数的数位依次外,多位数的数位也是按确定依次排列的。请看整数的数位依次。

提问:从右往左除了已经学习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外,依次还有哪些数位?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追问:从右往左,第五位是什么数位?第九位呢?

(2)相识数级。

说明:依据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位是一级。

提问:从数位依次表上看,依次有哪些数级?个级有哪些数位?万级有哪些数位?亿级呢?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说一说,从右往左,哪些数位是个级?哪些数位是万级?哪些数位是亿级?

追问:你发觉每个数级的数位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3)请你按数级从右边起,说说每个数级各有哪些计数单位。

(4)做“练一练二

3.相识多位数的组成。

(1)下面的数各是几位数,按数级分各有哪几个数级?你是怎样分的?

3248143248126324841263248

(2)先把下列各数按数级分一分,再说一说各有哪些数位,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4253643625382345673214561732150

(3)下面各数亿级、万级、个级上的数各是多少?

引导学生先分数级,再启发学生说出每一数级上各是多少。

(4)从左往右,先依据数位的依次,指导学生说一说下面各数的组成;再依据数级的顷序,告知学生每一数级

上各表示多少,并让学生说一说。34002603400623054000

四、小结和练习

其次课时课题: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21页。

教学目标:

1、相识亿、十亿、百亿、千亿。

2、能正确地读出亿以上的数。

3、通过归纳亿以内数的读数规则,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整理数位依次表和亿上数的读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拨数器

教学过程:

(-)学前准备

1、要求同学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学生口答。

2、投影出示:

(1)、10个亿();10个十亿是()十个百亿是()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

三、小黑板出示:读出下列各数。

47690000ʌ7002000

(二)探究新知

1、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2、提出要求:在拨数器上一千万一千万地拨,始终拨到九千万。

问:九千万加一千万是多少?千万位满十怎么办?(板书:亿)

在拨数器上一亿一亿地拨珠,始终拨到九亿。

问:九亿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怎么办?(板书:十亿)

(用同样的方法相识百亿、千万亿。)

板书:十亿、百亿、千亿

指出: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

3、教学例1

(1)、要求学生在拨数器上拨出六十一亿

引导学生先按个级的方法读六十一,再在后面加个“亿”字。

(2)、要求学生在拨数器上拨出一百亿四千万二千并按刚才的方法读出这个数。

(3)、要求学生读出“做--做”中的练习题中的数。

(4)、小结:亿级上的数和个级上的数的读法有什么区分和联系?

课题:计算工具的相识

教学内容:计算工具的相识

教学目标:

I.使学生知道计算工具发展的简洁历史,相识算盘,了解珠算的计算方法。

2.相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运用方法。

3.培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介绍数字键和运算键

教学难点:键盘操作与显示的关系。

教具准备:算盘,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谈话。

老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吗?当你们同家人在那买「生活和学习用品后,兴致勃勃地去结帐时,结帐处

的阿姨是怎样给你们算帐的呢?用计算器算帐有什么好处吗?想一想,什么土地方,哪些行业的人员会运用

计算器或计算机呢?

2、了解学生调查的状况。(调查作业提前布置)

老师:昨天让大家回家调查发结帐时所用到的工具。谁能给大家说说。

算盘也是一种计算工具,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算盘的学问呢?

二、探究新知

1、计算工具发展的简洁历史

(课件简洁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

2、珠算

(1)介绍珠算

用算盘作为工具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珠算。珠算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计算实践中,首创的一门

科学的计算技术,是我国宝贵的历史产物之一。据记载,十五世纪初期,珠算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先后

流传到朝鲜、日本、韩国等邻邦,成为东亚各国广泛运用的一种计算方法。

(2)相识算盘

相识算盘各部分名称:梁、档、框、顶珠、上珠、下珠、底珠。

3、算盘的计数方法。

算盘上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计数前先要确定某一档做个位,定位是有算盘计数的特别要求,再从个位向左

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等与整数的数位依次一样。

运用算盘时,只有把算珠拨到靠梁时,才表示算盘上有数,算珠都靠框时,表示没有数。

说明:,,5”一般不用5个下珠表示,而是用一个上珠表示,“10”一般不用一个上珠和五个下珠表示,也不用

两个上珠表示,而用十位上的一个下珠表示,这一点与十进制计数法是一样的。

4、珠算拨珠方法

用拇指拨上1、2、3、4、

用食指拨去世、2、3、4、

用中指拨上5,拨去5

用拇指和中指联合拨上6、7、8、9,再有食指和中指同时拨去6、7、8、9。

5、了解计算器的学问

(1)了解计算器的外观

(2)说说在生活中见过什么样的计算器。

(3)相识计算器的面板。

用计算器的计算

第一课时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用计算器计算,课本第26、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型计算器表面各按键的功能.

2.了解算术型计算器工作的基本过程.

3.驾驭算术型计算器的运用方法.

4.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实力.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驾驭计算器的运用方法.

教学难点:驾驭计算器的运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爱好,引入新课

投影下列题目。

57+26=82—49=12X27=351÷13=

36+47=41-18=26×28=544÷16=

师:哪个同学和老师竞赛?看谁做的快?

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吗?这节课老师就把这中间的奥妙告知你们,信任你们知道后比

老师做的还快.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电子计算器的运用.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计算器的相识

1.师:关于计算器,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学问?(学生自由发言)

2.师:大家说的都不错,下面我们请计算器博士给大家介绍一下电子计算器方面的学问.(演示动画“电子

计算器”)

3.师:听了计算器博士的介绍,我们对于电子计算器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相识,那么如何运用呢?我们接着

探讨.(学生拿出准备的计算器)

4.出示思索题

(1)计算器包括哪些按键?

(2)这些按键的功能是什么?(学生通过试验自己验证)

5.汇报结果

(1)哪些是数字键?按下数字键在哪里显示?他们什么关系?

老师随意报数,学生练习输入(老师强调输入要从高位输起)

(2)要完成加减乘除运算并显示计算结果,还须要什么键?(四则运算键和等号键)(板书)

练习12÷4(说出过程)

(3)A.假如发觉输入错误,怎么办?(清除键)(板书)

例如:9-3,

按键,老师强调:清除键只清除错误输入的4,前边输入的数据仍旧保留.

B.假如一道题计算完毕,须要计算另一道题,这时应当怎么办?

C.假如须要清除前边的全部数据,应当怎么办?为什么?

师:下面我们通过几道四则运算式题,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

(二)计算器的应用

1.出示例1:用计算器计算386+179825-138(板书)

学生自己试做,然后汇报过程.(老师可接着演示动画“电子计算器”,利用其中的计算器进行演示)

老师关键要强调输入数据和运用运算键的方法.

练习:

750+1473=2983—627=32X68=

∣548÷43=49X39=17805-3976=

小结:力口、减、乘、除的单项运算,只要选择相应的四则运算符号就可以了

2、教学例题2

出示:9999X1

9999×2

9999x3

9999×4

(1)独立计算,把结果写出来。

(2)视察,找出答案中数位上的数字排列规律。

出示:9999X5

9999×7

9999×9

(3)依据找出的规律,不用计算器,干脆写出这些题的答案。

(4)运用计算器对答案赐予验证。

三、巩固反馈

I.用计算器计算.

48+97146-89301+2741952-764

102×634608÷3627×391596÷38

2.用计算器计算

591-243+20752X34+62538l5÷35-27

32X59-10348004÷92+768027-7570-84

3.有一批货物,用一辆载重8吨的货车15次可以运完;假如改用一辆载重12吨的货车,多少次可以运完?

四、课堂小结

今日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学问?用计算器计算时我们要留意什么?依据你所了解和驾驭的关于计算器的学

问,你能设想一下将来计算器的发展趋势吗?

五、课后作业

1.用计算器计算.

69000+135000=352400-168000=

300760-259065=920234+1540217=

2.用计算器计算.

203-2584÷76=2405÷(85-48)=

35×(729÷27)=7641-56X82=

2412÷(288÷8)=470+21X19=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课,课本第28页到32页练习三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娴熟读、写亿以上的数。

2.通过让学生视察、发觉规律,从而感受有些题目用简便方法比计算器还要快一些。

3.培育学生逻辑思维实力和估算实力。

教学重点:培育学生敏捷计算实力。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学问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计算器,数学卡片

教学过程:

(-)基本练习

1、回忆亿以上数的读法、写法和改写方法。

学生相互启发、补充。集体沟通,达成共识。

2、教材第28页的第5题。

(1)投影出示,读题。

(2)按题目要求,独立完成。

(3)老师有针对性地辅导。

3、写出下列各数。

(1)一亿三千八百万写作:()

(2)四亿零八十万七千写作:()

(3)六百亿九千零二万写作:()

(4)一千零二亿零二十万写作:()

4、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数。

(1)300000000=()亿

(2)2800000000=()亿

(3)80200000000=()亿

(4)50000000000=()亿

二、巩固练习

1、教材第31页第15题

(I)四人一组,分组嬉戏。

(2)讲明嬉戏方法

每人用数字卡片摆出一个多位数,其他三人分别读一读。

(4)反复摆、读,沟通自己的读数的方法。

2、把下面相等的数用直线连接起来。

2045000000七亿

32100000000七十亿零八百零五万

700000000三百二十一亿

35007(X)00二十亿四千五百万

7008050000一百零三亿

3、用3、6、0、0、0、0、8、9这八个数字,按要求写出八位数。

(1)最大的数。()

(2)最小的数。()

(3)不读0的数。()

(4)约等于1亿的数。()

(5)改写成8369万的数。()

4、教材第30页第13题。

5、教材第31页第14题。

留意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6、教材第32页的第19题。

(1)看清题意,说说自己的想法。

(2)集体口算结果

(3)出示题目的下部分。

(4)看看结果是否合理,分析一下错误缘由。

(5)计算出精确值进行验证。

(6)谈谈做题感受。

活动课1亿有多大

教学内容: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课文第33—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通过学习、沟通,

使学生获得胜利的喜悦,培育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沟通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大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一1亿有多大。

教具准备:一叠纸张(IOOo张)、直尺等。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老师:我们己经相识了很多大数。今日,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一你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引发学生猜想。

学生依据不同的学问基础和生活阅历,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揣测。

学生回答的内容可能有:1亿大米能装满一间房子、一整车吧;1亿米在体育场上要跑一万圈,10万圈吧;1

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吧。

二、探究活动

1.首先确定探讨方案,老师依据学生已有的学问基础,探讨选择测量“1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J

2.思索如何进行测量。

提问引导: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干脆进行测量行吗?不能干脆测量怎么办?

学生想到,可以先测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体是多少。

“一部分应当取多少张呢?学生:100张、IOOO张、IooOo张。

老师:有没有想到取115张、1021张呢?接着说明,为了计算便利,应当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3.分组进行试验操作。

分别用100张和IoOO张纸的高度为基数进行测量。

⑴老师取几份100张纸给部分学生测量高度,然后学生分小组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⑵老师把IooO张纸给其他的学生测量高度,让他们也分小组去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由于学生测量时的误差,得出的结果也不相同,另外部分学生对推算的方法、过程也不确定理解、驾驭,所

以,老师有必要进行全班讲演。

以100张为例。测量高度:约1厘米。(为了计算的便利,预备的纸张要有所选择)

提问引导:1000张呢?——10厘米

IOOOO张呢?——100厘米——1米

IoOOOo张呢?——10米

IOoOOOO张呢?——100米

IOoOoOOO张呢?——IOoo米

IoOOoOOOo张呢?——IOOOO米

⑶推算结果。

1亿张纸的高度是1万米。老师:你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

你记得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多高吗?这里学生感受到1万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也就是说假

如有1亿张这样的纸摞起来,它的高度将超过珠穆朗玛峰。

以IooO张为例。测量高度:约9厘米。照此推算:1万张的高度为9000米。

老师:为什么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推算的结果就不同呢?

为了让学生理解“基数越大,误差越小”的道理,老师可以打个比方;假如取1亿张还有误差,还有误差吗?

三、自主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基数的物品进行测量、推算,进一步感受1亿有多大。

教学后记:

其次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教学内容:课本第84页(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土地面积单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2、知道1公顷=IoOoO平方米,1平方千米=KX)公顷。

3、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

4、培育学生的操作实力,分析综合实力。

教学重难点:形象感知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使学生了解1公顷、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