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七)据语境、明句法准断句_第1页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七)据语境、明句法准断句_第2页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七)据语境、明句法准断句_第3页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七)据语境、明句法准断句_第4页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七)据语境、明句法准断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七)据语境、明句法,准断句

题组一对点专项练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丙午,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降,上所得传国玺绶。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

耳山齐。赤眉众尚十余万人,帝令县厨皆赐食。明旦,大陈兵马临洛水,令盆子君臣列而观

之。帝谓樊崇等曰:“得无悔降乎?朕今遣卿归营,勒兵鸣鼓相攻,决其胜负,不欲强相服

也。“徐宣等叩头日臣等出长安东都门君臣计议归命圣德百姓可与乐成难与图始故不告众耳

今日得降,犹去虎口归慈母,诚欢诚喜,无所恨也。"帝曰:“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

者也。”戊申,还自宜阳。帝令樊崇等各与妻子居洛阳,赐之田宅。徐宣卒于乡里。帝怜盆

子,以为赵王郎中,后病失明,赐荥阳均输官地,使食其税终身。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赤眉》)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徐宣等叩头日/臣等出长安/东都门君臣计议/归命圣德百姓/可与乐成/难与图始故/

不告众耳/

B.徐宣等叩头曰/臣等出长安东都门/君臣计议/归命圣德/百姓可与乐成/难与图始/故

不告众耳/

C.徐宣等叩头曰/臣等出长安东都门/君臣计议/归命圣德百姓/可与乐成/难与图始故/

不告众耳/

D.徐宣等叩头曰/臣等出长安/东都门君臣计议/归命圣德/百姓可与乐成难与图始/故不

告众耳/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

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

乃还/

B.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

乃还/

C.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

还/

D.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

还/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十年秋,陈新反,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

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

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

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

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

俱东至洛阳。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于是吕后乃

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节选自《史记•就豹影越列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

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

B.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

/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

C.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

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

D.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

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

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

王以何为丞相项王马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

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

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栋阳。为法

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

以闻。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

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

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

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

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5.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跋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阔直入

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日:“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

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

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回直入/

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B.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阚直入/

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C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网直入/

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D.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闲直入/

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

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

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

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

祥对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

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祥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

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B.天祥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

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C.天祥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

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D.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

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月,太子禅即位,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亮将入寇,与群下谋之。丞相司马魏延日:

“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当子午而北不过卜日可到长安楙闻

延奄至必弃城逃走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

为此危计,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

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

B.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

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

C∙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

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

D.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

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开禧二年,下诏北伐,以殿帅郭倪招抚山东、京东,遣再遇与统制陈孝庆取泗州。再遇

请选新刺敢死军为前锋,倪以八十七人付之。招抚司克日进兵,金人闻之,闭榷场、塞城门

为备。再遇日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

进兵薄泗州。泗有东西两城,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乃自以麾下兵从

陟山径趋东城南角,先登,杀敌数百,金人大溃。西城犹坚守,再遇立大将旗,呼曰:“大

宋毕将军在此,尔等中原遗民也,可速降。”旋有淮平知县缱城而下乞降,于是两城皆定。

郭倪来飨士,出御宝刺史牙牌授再遇,辞日:“国家河南八十有一州,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

史,继此何以赏之?且招抚得朝廷几牙牌来?”固辞不受。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六十一》)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再遇日/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

/以忠义进兵薄泗州

B.再遇日/敌己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

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

C.再遇日/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

/以忠义进兵薄泗州

D.再遇曰/敌己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

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

二、主观断句题

为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子断句。

1.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

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2.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

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日皇后何为若是对日妾

闻主王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肩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3.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

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4.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日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

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粽副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

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5.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日:“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

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日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

6.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

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了唉我固非鱼也知

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7.(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

楚杆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II亡赵明H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

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8.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又尝同席

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日子非吾友也。

9.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

孰愈谢公日小者最胜客臼何以知之谢公日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10.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璃Eh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卜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Fl皆非良

材朕问其故工日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题组二综合模拟练

[2022•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范待制®书(节选)

李靓②

靓,建昌南城人也,生二十有九年矣。龄龊喜事,以进士自业。摘花蕊,写云烟,为世

俗辞语,颇甚可取。愚不惟道之隆替,时之向背,辄游心于圣人之蕴志,将以尧吾君,羲吾

民。视阙政如己之疾,视恶吏如己之仇,恨无斗水以洗濯瑕秽。然而命薄计拙,动成颠仆。

多节之不录,况爵命乎?孤贫无依,载其空文走南北。楫焉而川泽竭,蹄焉而道路穷。尝游

京邑,凡时之所谓文宗儒师者,多请谒焉。但伏执事之名,时最久矣。谋之于儒林,则又谓

执事表知乐之士,有自褐衣而得召者。如靓等辈,庶可依归。不幸未及弛担而执事以言左迁。

时异事变,卒无所遇。彷徨而归,又黜乡举。身病矣,力穷矣,仰喜朝车,适留兹土,故不

远五百里,犯风雨寒苦,来拜于尻下。

古之君子居易以俟命,不患人之不己知。今觑也,踽踽而来,若行贾之为者,其故何哉?

伏念家世贫乏,幼弧无兄弟,老母年近六十,饥焉而无田,寒焉而无桑,每朝夕进侧,则见

发斑体而食淡衣粗。乌鸟之情,痛劈骨髓。王城百舍,天门九关,铢铜不畜,何路自达?

遐方小郡,知己断绝。身无油脂,日就干腊。往时多事,勤苦成疾。今兹忧愁,益复发作。

长恐医饵不继,忽沉沟壑。内孤慈母,上负明时;所怀不伸,抱恨泉壤。以此计校,不宜默

默。是以来也。

伏惟执事以文学名家,以公忠许国。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

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不日祗奉明诏,归于帝右,持衡制事,当不因循。然则仕籍未甚清,

俗化未甚修,赋役未甚等,兵守未甚完。异方之法乱中国,不然之君抗天子。长驱大割⑥,

用工非一。肘腋咨议,岂宜少人?渐而收之,盍自今日。靓虽不才,以备一人之数,顾不可

乎?

(选自《四库全书•吁江集》)

【注】①范待制:指范仲淹,时任天章阁待制。待制,为侍从顾问之职。②李靓

(1009-1059):字泰伯,人称吁江先生,北宋著名学者。③大割:指古时杀割群牲以祭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B.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C.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D.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书,周制,三年大比一次,乡老和乡大夫等遴选贤能之士上书推荐给天子。

B.“幼孤无兄弟”和“可谓智力孤危”(《六国论》)中的“孤”字含义不同。

C.伏惟,叨扰求教,旧时下对上有所陈述时表示谦敬之辞,多用于奏章、书信。

D.夷狄,古时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四境未开化的民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觐刻苦自励,胸怀大志。他从小奋发向学,崇尚圣贤,有安国济民之志,但却乡

举不中,屡屡受挫,难以找到施展才能的机会。

B.李靓渴望被荐,难以遂愿。他早知道范仲淹举荐人才不拘身份,但未及拜谒,范却

遭受贬谪,李靓借举荐寻找仕进之路无果而终。

C.李觐家境贫寒,力图改变。父亲早亡,母亲年老体衰,生活饥寒交迫,穷困潦倒,

迫使李觑屈尊易志,以求“五斗米”来奉养老母亲。

D.李觐毛遂自荐,愿效其力。他深深敬佩范仲淹的报国忠心和坦荡胸怀,故不畏路途

遥远、风雨寒苦,前往自荐,愿为其担事分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视阙政如己之疾,视恶吏如己之仇,恨无斗水以洗濯瑕秽。

译文:........................................................................

(2)内孤慈母,上负明时;所怀不伸,抱恨泉壤。

译文:........................................................................

5.文末作者认为现在要招彳来人才的原因是什么?

答:..........................................................................

课时作业(七)据语境、明句法,准断句

题组一对点专项练

一、选择题

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徐宣等叩头说:“我们走出长安东

都门,君臣商议,要把自己的生命交给陛下,可以和百姓同享受成果,难以和他们同谋开始

的事情,所以没有告诉众人。”“君臣计议”是主谓结构,其前应断开,排除A、D;“圣德”

是“归命”的对象,“(于)圣德”做“归命”的补语,“归命圣德”其后应断开,排除C0

故选Bo

答案:B

【参考译文】

丙午日,刘盆子和丞相徐宣及以下三十余人袒露出臂膀投降,献出所得的传国玉玺和绶

带。赤眉的兵器和甲胄堆积在宜阳城西,和熊耳山一样高。赤眉部众还有十余万人,刘秀命

令宜阳县厨房赐给所有人食物。第二天,刘秀在洛水边陈列大军,命刘盆子君臣列队观看。

刘秀对樊崇等人说:“你们该不会后悔投降吧?我今天送你们回营,统率军队,鸣起战鼓再

战,一决胜负,不想强迫你们归服。”徐宣等叩头说:“我们走出长安东都门,君臣商议,要

把自己的生命交给陛下,可以和百姓同享受成果,难以和他们同谋开始的事情,所以没有告

诉众人。今天能够投降,就像离开虎口回到慈母的怀抱,实在欢乐欣喜,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刘秀说:“你就是所谓铁中的刚强的部分,凡人中的出类拔萃者。”戊申日,刘秀从宜阳返回

京城。他让樊崇等人各自偕同妻子儿女住在洛阳,赐给他们田地和住宅。徐宣在他的故乡去

世。刘秀怜爱刘盆子,任命他当赵王刘良的郎中,后来刘盆子患病,双目失明,刘秀把荥阳

均输官地赏赐给他,使他终身享用租税。

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命令中郎将在他家值宿,有动静随

时奏闻,所赐药品、膳食不计其数,宫中出使之人不绝于道。太宗亲临问疾,屏退左右,交

谈终日才回宫中。“其第”做动词“宿”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药膳

赐遗”指所赐的药膳,做“无算”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

答案:B

【参考译文】

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魏征家里原无正寝,太宗命令停建小殿,用其材料为之营构,

仅用五天完工。赐给魏征素褥布被,以遵从其意愿。命令中郎将在他家值宿,有动静随时奏

闻,所赐药品、膳食不计其数,宫中出使之人不绝于道。太宗亲临问疾,屏退左右,交谈终

日才回宫中。

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皇上派使臣蒙蔽梁王,梁王不曾察

觉,因此被逮捕,皇上把他囚禁在洛阳。有关部门审理后,认为他谋反的罪证具备,请求依

法判处。皇上赦免了他,废为平民百姓。流放到蜀地青衣县。向西走到郑县,正赶上吕后从

长安来,路上遇见彭王。“洛阳”作为“囚之”的后置状语,中间省略了“于”,不能断开,

排除B、D;"上”做“赦”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C。故选A。

答案:A

【参考译文】

汉十年秋,陈端造反,汉高帝亲自率领部队前去讨伐,到达邯郸,向梁王征兵。梁王说

自己生病了,只派出将领带着军队到邯郸。汉高帝很生气,派人去责备梁王。梁王很害怕,

打算亲自前往谢罪。他的部将扈辄说:“大王当初不去,被他责备了才去,去了就会被捕。

不如就此出兵造反J梁王没有听从他的意见。梁王对他的太仆很生气,打算杀掉他。太仆

逃到汉高帝那儿,控告梁王和扈辄谋反。于是,皇上派使臣蒙蔽梁王,梁王不曾察觉,因此

被逮捕,皇上把他囚禁在洛阳。有关部门审理后,认为他谋反的罪证具备,请求依法判处。

皇上赦免了他,废为平民百姓,流放到蜀地青衣县。向西走到郑县,正赶上吕后从长安来,

路上遇见彭王。彭王对着吕后哭泣,自称无罪,希望回到故乡昌邑。吕后答应下来,和他一

块向东来到洛阳。吕后对皇上说:“彭王是豪壮而勇敢的人,如今把他流放蜀地,这是给自

己留下祸患,不如就此杀掉他。”于是吕后就让彭越的门客告他再次谋反。廷尉王恬开上奏

请求诛灭彭越家族。皇上就批准了,于是灭了彭越的家族,封国被废除。

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沛公做了汉王,任命萧何为丞相。

项王与诸侯的军队在咸阳屠杀焚烧后离去。汉王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

人口多少,兵力强弱的地方,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

“去”与前面的“屠烧咸阳”的主语都是“项王与诸侯”,中间的“而”是连词,连接两个

动作,故应在“去”后断开,排除A、C两项。“……者,……也”是表示原因的判断句,

故应在“者”后断开,排除B项。

答案:D

【参考译文】

相国箫何,沛县丰邑人。高祖担任亭长时,萧何经常帮助他。等到高祖起兵自称沛公时,

萧何作为他的县丞常常督察处理各种事务。沛公到了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

的仓库瓜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入宫收取秦朝丞相和御史掌管的律令、图籍,并收藏起来。沛

公做了汉王,任命萧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的军队在咸阳屠杀焚烧后离去。汉王之所以能详

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人口多少,兵力强弱的地方,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

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萧何向汉王进言举荐韩信,汉王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汉王带

兵东征平定三秦,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守并收服巴蜀,安抚晓谕百姓,让百姓供给军队粮食。

汉二年,汉王与诸侯一起攻打楚国,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治理栋阳。他制定各种法令

管束人们,建立宗庙、社稷、宫殿、县邑。诸事总要奏请汉王,经汉王同意,准许实施;倘

若来不及奏请汉王,就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汉王来了再报告。

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

他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群臣都不敢进宫,这样过了十多天,有

一次樊哙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看到高祖一人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

上•本题中,”高祖尝病甚",“高祖”主语,“病”谓语,“甚”补充说明“病”的程度,与

“病”联系紧密,不可断开,排除A、B;“上独枕一宦者卧”,“上”指皇上,本句的主

语,其前应断开,排除D。故选C。

答案:C

【参考译文】

以前在罢京布反叛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

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群臣都不敢进宫,这样过了十多天,有一次樊哙推开宫门,径直闯

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看到高祖一人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樊哙等人见到皇帝之后,

痛哭流涕地说:“想当初陛下和我们一道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么样的壮举啊!而

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惫不堪啊!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

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您难道不知道赵高作

乱的往事吗?”高祖听罢,于是笑着从床上起来。

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父母,却

教别人背叛父母,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过零丁洋时所写的

诗写出来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父母”是“捍”

的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B、D。“天祥”是“护送”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故

选C。

答案:C

【参考译文】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

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

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用对待客人的礼节接待他,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

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父母,却教别人背叛父母,能这样做吗?”张

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过零丁洋时所写的诗写出来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

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

服,于是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文天祥受大宋恩泽,

担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

就让他退下了。进言的人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临刑时特别从

容。向南方行了拜礼后赴死,死的时候年仅四十七岁。

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听说夏侯楙是武帝的女婿,胆小没

有谋略。如今给我五千名精兵,直接从褒中出军,走到子午谷而向北,不超过十天时间,就

可以到达长安。夏侯楙听说我突然到达,肯定丢下长安逃跑。“精兵五千”是定语后置句,

“五千”是后置定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长安”是“到”的地方,中间不可断

开,排除D。故选B。

答案:B

【参考译文】

五月,太子刘禅登位,政事无论大小都由诸葛亮决定。诸葛亮准备入侵,与众部下商量。

丞相司马魏延说:“听说夏侯楙是武帝的女婿,胆小没有谋略。如今给我五千名精兵,直接

从褒中出军,走到子午谷而向北,不超过十天时间,就可以到达长安。夏侯楙听说我突然到

达,肯定丢下长安逃跑。横门的官府仓库里和平民的粮食,足够使部队都有吃的了。这样,

就一举而可以平定咸阳以西了。”诸葛亮认为这计划危险,不如安安稳稳地经由宽广平坦的

大道,可以平安地夺取陇右,肯定万无一失地攻克而不用担心意外,所以不采用魏延的计策。

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毕再遇说:“敌人已知道我方增派

军队的时间。兵以奇取胜,应当提前一天出击,出其不意。”陈孝庆同意他的想法。毕再遇

犒赏士兵,用忠义激励他们,发兵逼近泗州。本题中,“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先一日”

动宾结构,不可断开,排除A、D;“激以忠义”,“以忠义”做“激”的后置状语,不可

断开,排除C。故选B。

答案:B

【参考译文】

开禧二年,皇帝下诏北伐,让殿帅郭倪招安山东、京东一带,派毕再遇和统制陈孝庆夺

取泗州。毕再遇请求选用新征的敢死军做先锋,郭倪将八十七人给了他。招抚司限定日期进

军,金人听说后,关闭边境的市场,堵上城门,做好准备。毕再遇说:“敌人已知道我方增

派军队的时间。兵以奇取胜,应当提前一天出击,出其不意。”陈孝庆同意他的想法。毕再

遇犒赏士兵,用忠义激励他们,发兵逼近泗州。泗州有东西两城,毕再遇让人将兵器、旗帜、

船只摆在石屯下,装作要攻西城的样子,却亲自带领部下从陟山直至东城南面的城墙下,自

己先登上城,杀死几百敌人,金人大败。西城还在坚守,毕再遇竖起大旗,高喊:“大宋的

毕将军在此,你们都是中原的百姓,应该赶快投降。”很快有淮平县令用绳子从城墙上下来,

请求投降,于是两座城都攻克了。郭倪来犒赏士兵,拿出皇帝授的刺史牙牌授予毕再遇,再

遇推辞说:“国家黄河以南失陷了八十一个州,现在攻下泗州两座城就得到一个刺史的官职,

按这样下去再拿什么来奖赏?再说您从朝廷那里得来几个牙牌啊?”毕再遇坚决不接受。

二、主观断句题

1.答案: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2.答案: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

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3.答案: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

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4.答案: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

耳。

5.答案: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日/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

去/所以亡。

6.答案: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7.答案:夫赵之于齐楚/杆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

/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8.答案: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日/子

非吾友也。

9.答案: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

者最胜/客日/何以知之/谢公日/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10.答案: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

/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题组二综合模拟练

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上书进谏,对于母子夫妻之间的事

没有什么隐瞒忌讳;在朝廷上与宰相辩论而言辞不能屈服,这说明您的心志是做一番大事。

“封书言事”中,“事”是“言”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B。“此……也”是固定

句式,判断句,中间不应断开,应在“此”前断开,排除C。故选D。

答案:D

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伏惟,叨扰求教”错误,

应该是俯伏思量,伏在地上想,旧时下对上有所陈述时表示谦敬之辞。故选C。

答案:C

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C.“迫使李觐屈尊易志”错误,根

据原文“静眦喜事,以进士自业”“游心于圣人之蕴志,将以尧吾君,羲吾民。视阙政如己

之疾,视恶吏如己之仇……乡书之不录,况爵命乎”可见,他一直以来都渴望能够在仕途上

有一番成就,并非“屈尊易志”。故选C。

答案:C

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D“阙政”,政治弊病;“仇”,

仇人;“恨”,遗憾;“瑕秽”,杂质污秽,此处指时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