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单元解读
【单元主题】
本单元人文主题为“现代诗歌”,人文导语为“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四篇课文,展现了了现代诗包含情感、想象丰富、语言表达独特的特点。意在引导学生走进
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了解诗歌的特点,用诗歌感受自然,感受生活,体会诗歌的情感。
《短诗三首》选自冰心的诗集《繁星》,饱含冰心对母爱与童真的赞颂。
《绿》,作者艾青写了春天到处是绿色,绿得深浅浓淡,表达了绿的美,春天的美。
《白桦》苏联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了白桦的美。因为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所以本诗不
仅赞美白桦的挺拔、高洁,还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天晴了的时候》,作者戴望舒依次描写了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等景物,写了
雨后走小径的独特感受,引导人们去感受亲近自然的自由、欢乐。
【阅读训练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为: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情感。
《短诗三首》体会诗歌的韵味。
《绿》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白桦》体会诗歌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在天晴了的时候》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己读懂诗歌;尝试创作诗歌。
一、如何“体会诗歌情感”:
1.通过有感情朗读,反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初步感受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2.借助想象来获得初步情感体验,欣赏诗歌语言,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深入感受诗
歌情感。
3.能通过欣赏诗句的语言美,想象诗歌描述的意境,深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如何“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1.重视朗读,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味和语言表达的独特。
2.边读边展开想象,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受自然之美。
3.通过与现代文的对比阅读,发现现代诗具有有节奏,大致押韵,和分行排列的特点。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二为: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L能通过书籍、杂志、报纸、网络等方式,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
2.初步学习整理现代诗的方法,可按照作者和出处,将喜爱的诗歌摘抄下来;
3.再按诗歌内容或作者等方式,小组归类整理。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三为: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可在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落实。具体学习目标细化如下:
L了解如何编排小诗集,例如取题目、设计封面和插图、编写目录等,小组合作编小诗
集,装订后在班里展示。
2.班级分工,举办诗歌朗诵会。在朗诵时注意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诗歌表达的情感,表情、
手势要自然。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19个生字,会写23个字,会写17个词语。
2.能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指定课文。
3.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诗人情感和诗歌的韵味。
4.能初步体会现代诗的一些特点。
【识字写字训练要素】
1.认识19个生字,会写23个字,会写17个词语。
2.正确认读古代诗人的名字,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3.能积累描写颜色的句子。
【综合性学习】
主题是“轻叩诗歌大门”,要求“根据需要收集、创作诗歌的基础上,能合作编辑小诗
集,举办诗歌朗诵会”具体步骤如下:
1.由学生通过网络查找、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方式,收集喜欢的现代诗;让学生准备
一个摘抄本,把喜欢的诗歌抄写下来;提醒学生注意写清楚作者和出处。
2.要求学生自己试着写诗,能与同学交流自己收集或创作的小诗,合作编成小诗集。表
达出自己的感受。
3.学习的成果展示阶段,要求学生进一步根据需要整理资料,并通过合作编诗集、举办
诗歌朗诵会等方式展示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成果。能和同学分工合作,举办班级诗歌朗诵会,
用合适的语气朗读,表情、体态自然大方。
【语言实践与表达】
1.现代诗歌语言美、节奏感强的特点。教学时,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交流体会,
感受现代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有节奏感的特点。
2.诗歌饱含了作者真挚的情感。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歌中的句子谈自己的感受
和对诗歌的理解,喜欢的理由,从而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及包含的情感。
3.结合单元的学习,尝试写一写诗,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根据自己摘抄的诗句续写或
仿写一两段,也可以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自己创作诗。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2.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3.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4.自主阅读诗歌,说出阅读感受。
5.自主合作创作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学生己有一些学习现代诗的经验,现代诗的语言比较浅显易懂,所
以学习重点不在理解诗的大意,而是能通过有感情朗读,反复诵读,感受诗歌渗透在字里行
间的情感。具体来说,低、中年级主要借助想象来获得初步情感体验,到中年级能欣赏诗歌
语言,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深入感受诗歌情感,到高年级注意细节、写法来体会,总体上
循序渐进。
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阶。提供范例时,首先要在诗歌内容上多动脑筋,
精心选取类型多样、内容有趣、形式活泼的诗作,激起学生收集、摘抄现代诗的浓厚兴趣。
学生通过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想象进行诗歌创作,重点在于核心素养的“语言建构与
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
课题9.短诗三首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
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
1.正确读写“繁、漫”等8个生字。背诵三首诗歌。
2.通过聚焦关键词句想象画面、仿写、借助资料等多种方式唤起感受,体会诗
人表达的对母亲的挚爱与依恋;母爱是温暖的港湾与永远的精神归宿;对大海的
学习目标
深爱之情。品读中体会诗歌的韵味之美。
3.通过与古诗对比,了解现代短诗的特点。形式上:短小精悍、自由活泼;内
容内涵上:抒发瞬间的意绪,情感真挚自然。
学习1.识记生字新词,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重难点2.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学生已有一些学习现代诗的经验,现代诗的语言比较浅显
易懂,所以学习重点不在理解诗的大意,而是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情境
学情分析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发现现代诗歌的特点:朗朗上口富有
节奏,蕴含丰富想象,饱含真挚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在赏读中感
受诗歌的魅力,体会中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学辅助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单元导入,初读诗歌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短诗”理解短诗的题目和后面数字的含义,创设情境朗读,激发学
生朗读的兴趣;指导“繁”字的笔顺、结构书写,强调易错笔画,学生巩固练写,让学生养
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
L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
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其诗歌作品大多短小精悍,以歌颂母
爱、童年和自然为主•主要作品: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
小说集《超人》等。
2.主要作品:《再寄小读者》、《小桔灯》、《繁星》
3.资料介绍:《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诗集收入诗人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写小诗
164首,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
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总的说来,它们大
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
生的思考和感悟。
二、初读诗歌,识记生字
L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学会停顿
繁星(七一)
这些事一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繁星(一三一)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2.检查生字词语读音:
繁星漫灭藤萝膝上波涛躲避
3.诗有短有长,其中篇幅不超过14行的诗可以称为短诗。
3.了解“繁星”,指导书写。
①指导书写“繁”字。(出示课件)
②解释“繁星”。
师:再读诗题“繁星”,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示例:密密麻麻的星星、满天的星星...
4.易错提示:“藤”读后鼻音,“膝”读“XI”,不要读成了“qi”。
5.同音字识记:漫(漫灭)慢(快慢)萝(藤萝)窗(萝筐)
6.形近字识记:膝(膝盖)漆(油漆)躲(躲开)剁(剁肉)
7.指导书写。
“藤”下面的“木”,笔顺是:竖钩、点、提、撇、点,不要写成了“水”。
“躲”左边的“身”里面是两横,“身”为偏旁时第七笔长撇改成短撇。
学习任务二:反复朗读,读出韵味
【设计意图:“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通过朗读,关注诗歌的停顿和分行,以及
语音的变化,学习在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悦耳动听,很有节奏
感”的特点。】
一、朗读要求:
1.出声朗读,读准字音,体会现代诗与古诗的不同。
2.注意诗句的韵脚,读出节奏,体会诗歌的韵味。
3.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二、自由读,小组交流
L汇报交流:
《繁星》(七一)一一园中、叶下、膝上
《繁星》(一三一)一一星、花、波涛
《繁星》(一五九)一一鸟巢、母亲的怀抱
2.指导读《繁星》七一,读出节奏
繁星(七一)
这些事一一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学习任务三:情动辞发,仿写《繁星》
【设计意图: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以关键词句为抓手,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联系自
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交流感受。体会童年的美好,母亲的慈爱。】
一、理解诗句
1.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2.指导想象:月是中国人心中共同的情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时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诗人会做些什么呢?此刻月明时分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3.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预设:月明星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满了绿色的菜园,菜园中散发出耀眼而恍惚的光
亮,藤萝垂落在廊亭的边缘,孩子安静地趴在母亲的膝盖上,听她讲着美妙动人的故事。
4.“回忆”突出诗人难以忘记,起强调作用,体现诗人对母亲的依恋和母亲的温馨。
二、联想画面,仿写诗句
L引导读:
这些事一—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的()
()的()
()的()
2.仿写练习,表达什么情感?
诗中的情景,让你想起了自己的哪些童年回忆?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预设:这些事一一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冰冷)的(雨中),(大大)的(伞下),(父亲)的(背上)。
预设:体会父爱的深沉。
学习任务四:回顾内容,总结方法
【设计意图:在反复朗读中发现现代诗的特点,回顾学习诗歌的方法和重点内容,为下文学
习以方法引导。激发他们对现代诗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阅读摘抄收集诗歌的的兴趣。】
一、深情诵读,回顾内容
二、总结方法,收集诗歌
L深情诵读,读出诗歌的韵味美。
2.聚焦关键的词句,想象画面,唤起自己的感受。
3.感悟诗歌的特点,挖掘诗歌背后的情感之美。
【板书设计】
繁星(七一)
,园中读出节奏
怀念母亲
回忆V叶下感受画面
怀念童年
膝上体会情感
【作业设计】
1.仿写诗歌。
2.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注意写清楚作者和出处。
课题9.短诗三首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
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
1.正确读写“繁、漫”等8个生字。背诵三首诗歌。
2.通过聚焦关键词句想象画面、仿写、借助资料等多种方式唤起
感受,体会诗人表达的对母亲的挚爱与依恋;母爱是温暖的港湾
学习目标与永远的精神归宿;对大海的深爱之情。与同学交流学习第二首
诗时的体会。品读中体会诗歌的韵味之美.
3.通过与古诗对比,了解现代短诗的特点。形式上:短小精悍、
自由活泼;内容内涵上:抒发瞬间的意绪,情感真挚自然。
学习1.识记生字新词,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重难点2.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学生已有一些学习现代诗的经验,现代诗的语言比较浅显
易懂,所以学习重点不在理解诗的大意,而是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情境
学情分析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发现现代诗歌的特点:朗朗上口富有
节奏,蕴含丰富想象,饱含真挚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在赏读中感
受诗歌的魅力,体会中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学辅助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感情朗读,体会情感
【设计意图:回顾学习短诗的方法,让学生抓关键词语“风雨”,对比两个风雨的不同含义,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两个分句的关联,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一、回顾课文,读出节奏
繁星(七一)
这些事一一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繁星(一五九)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二、感受画面,体会情感。
1.学生自由读诗歌,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2.“天上的风雨”会是什么样的?“心中的风雨”指什么?举例说说。
“天上的风雨”指的是大自然界中的风雨。指恶劣的天气。
“心中的风雨”主要指的是生活中的苦难、挫折等而引起的不愉快乃至痛苦的心
情。
3.当困难来临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母亲,哪个字体现出来的?(只)
课件出示图片,“小鸟归巢,我回到母亲的怀抱”体会诗人怎样的情感?
预设:对母亲的感激;对母爱的赞美。
学习任务二:对比阅读感悟短诗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古诗与现代诗,体会现代诗的特点:音韵美,形式美,内容美】
一、对比阅读,发现不同: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繁星(一五九)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古诗:字数相等,对仗整齐。
现代诗:字数不一,格式不一,同字成韵。(了、里、了、里)
二、归纳短诗特点:
1.音韵美一一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富有节奏
2.形式美一一短小精悍自由活泼错落有致
3.内容美一一通俗易懂想象丰富真挚自然
学习任务三:朗读诗歌体验情感
一、朗读诗歌
繁星(一三一)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二、归纳特点:
1.押ang韵;光-香-响
2.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繁星(一三一)
大海啊!
每一颗星都有光。
每一朵花都有香。
每一次我的思潮里
都有你波涛的清响。
3.表达效果:
预设:运用排比和连续的反问,强调突出了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更能让我们体会到对大海
的赞颂之情。
三、资料补充;
1.资料:大海成为她童年生活的亲密伙伴,她在海边散步,海隅游玩,看潮涨潮落、云卷
云舒。“晴朗之日,海不扬波,我抱膝沙.上悠然看潮落星升。风雨之日,我依窗观涛,听浪
花怒撼岩石。”“这是我童年活动的舞台上,从不更换的布景,我是这个阔大舞台上的‘独
脚’,有时徘徊独白,有时抱膝沉思”“感受到了无限的欢畅与自由。”
2.阅读资料:自从我离开童年的海边以后,这几十年之中,我不知道亲近过多少雄伟奇丽
的海边,观赏过多少璀璨明媚的海景。一一《海恋》
四、朗读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学生小组交流:
2.预设:如同星星自然而然地发光,花儿自然而然地有香,诗人由大海联想到星光和花香,
因为深爱大海,自然而然地浮现出翻起波涛的清响,自然融合,始终如一。
3.小结内容:
《繁星》(七一)通过回忆园中藤下,“我”在母亲膝上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母亲的依恋
和母爱的温馨。
《繁星》(一三一)通过描写星光、花香和大海的涛声,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繁星》(一五九)通过鸟儿归巢比喻“我”躲到母亲怀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
及对母爱的赞颂。
4.小结方法:
①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情感;
②根据相关资料体会情感
③联系自己经历体会情感
学习任务四:综合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设计意图:本次活动是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的启动阶段,借助教材和课外资料,收集喜欢的
诗歌,激发学生阅读、摘抄现代诗的兴趣。为后续编写诗歌集积累素材.,进一步感受现代诗
的魅力。】
一、拓展阅读:
(一)繁星(节选)
冰心
繁星闪烁着一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微光里,
他们深深的互相赞颂了。
繁星(三三)
冰心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繁星(八十)
冰心
母亲呵!
我的头发,
披在你的膝上,
这就是你付与我的万缕柔丝.
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荷叶•母亲
母亲啊!
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
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春水
又是一年了
还这般的微微吹动。
可以再照个影儿么?
春水温静的答谢我说:
“我的朋友!
我从来没留下一个影子
不但对你是如此。
三、收集喜欢的诗歌,指导活动提示
1.搜集喜欢的诗歌,感情朗读;
2.收集途径:图书馆、书店,网络查找,询问身边人;
3.摘抄诗歌:建立目录,注意格式,著名作者和出处;
4.朗读诗歌:小组朗读,感悟诗歌魅力。
【板书设计】
收集诗歌
摘抄诗歌
朗读诗歌
【作业设计】
1.按类型收集喜欢的诗歌:
2.做摘抄笔记。
课题10.绿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
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水瓶、墨绿”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目标
3.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4.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
动。4.结合“阅读链接”,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同。
1.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含有比喻、拟人的句子的含义,理解诗歌表达的赞美春天、
学习
赞美生命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2.运用“阅读链接”,体会不同的人(含作家)对“绿”的不同感受。
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对诗歌有了一些接触,但也只是以单篇课文的形式学习,
没有系统的学习和深入了解和感受过诗歌的能力。根据学生富有的好奇心
和想象力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和作者奇特的
学情分析想象。艾青先生在这首诗歌中,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丽,绿的闻风而动,乃至
绿的生命,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通过学
习这首现代诗,希望我们都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来去欣赏
这个美丽的世界。
教学辅助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情境导入,感受绿的自然
【设计意图:欣赏有关绿色景物,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景色的优美和绿色的生命。
以吟诵含有“绿”的诗词为引,带领学生进入绿的意境,在旧知与新知、古诗与新诗中架起
一座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
一、欣赏“绿”色的景
1.学生介绍你见过的绿色的景物,并说说你的感受。
2.课件出示青山绿水、麦苗、竹林、草原等图,交流给你的感受。
3.老师引导:生机勃勃的绿景让人赏心悦目。绿是生命的象征,绿是春天的象征,是希望的
象征。绿给人以舒适的美感,历来就为文人墨客所歌咏。
二、欣赏“绿”的诗词
1.你知道哪些带有“绿”的诗词?
示例: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鹏四五声。(曾畿的《三衢道中》)
2.引入课题。
师引导: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诗人艾青也喜欢“绿”,他笔下的“绿”,
更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这节课,我们就和艾青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
学习任务二:初读诗歌,感受绿的丰富
【设计意图:“绿”的词语,唤起学生对绿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这首以“绿”为题的诗歌
的兴趣。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自己的感情,体会诗歌的音
韵美,关注诗人独特的表达。】
一、自主朗读
L要求:朗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出诗的韵律和节奏,想一想:这首诗主要
写了什么?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诗人。其诗作突出表现了(1910
-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诗人。其诗作突出表现了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
歌,风格朴素雄浑。
主要作品:诗集《大堰河》《向太阳》《北方》等。
三、识记字词
1.读句子: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绿”的词语:
预设:碧绿深绿青绿亮绿鲜绿暗绿葱绿
豆绿苹果绿绿茵茵绿油油一碧千里水碧山青
3.认读词语:
墨水瓶拥挤交叉指挥
4.多音字:叉(Cha)(叉子)(Cha)(叉腿)(Cha)(叉住)
5.书写指导:瓶挤叉挥
“瓶”左半部分“并”两横的收笔在同一竖线上,给右半边的“瓦”留有空间,让布局更
紧凑。“瓦”的第一横与“并”的第一横在同一斜线上,注意把握这两横的位置。
学习任务三:初读诗歌,想象绿的画面
【设计意图: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以虚写实,想要体会这首诗表达的情感,
最好的方式是边读边想象画面,由于每个学生生活经历不同,阅读经历各
异,能联想或想象到的情景也就各不相同,因此,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阅
读时间,让他们联系自身经历联想和想象,将模糊缥缈的情景具象化,转
化成可知可感的形象,能更好地帮助他们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一、自主阅读,旁批感受
要求: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诗歌具体词句旁批注自己的感受、思考
或疑问,在此基础上,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二、你最喜欢哪一小节,自由朗读,汇报为什么喜欢?
1.第一小节“倒翻”和“到处”让我想到绿色扑面而来,目之所及都是绿
色的景象。让我感受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引出下文。
2.第二小节,好像让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不仅有文中所说的“墨绿、浅
绿”等6种绿色,还有更多的绿色,都藏在省略号里。你想到了什么样的
景象?
预设;
嫩绿的小草碧绿的湖水墨绿的枝干
浅绿的(幸运草)翠绿的(树叶)淡绿的(新芽)
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一片一望无际的麦
田....
3.读第三小节,“风雨等都没有颜色,为什么诗人说都是绿的?”想到了
什么画面?
感受:想象独具匠心,将大自然描绘成一幅充满勃勃生机的绿色水彩画。
展开联想:
春天里的风、雨、流水、阳光也能是绿的,让我想到:
一阵风吹来,()是绿色的;一阵雨冲刷过,()是绿
色的;小溪潺潺流过,()是绿色的;一束阳光照射,()
是绿色的。
感受:作者想象独具匠心,将大自然描绘成一幅充满勃勃生机的绿色水彩
画。
4.读第四小节,“挤”用拟人的手法,把“绿”集中在一起的画面写得动
起来了,更活泼了,突出了“绿”的层次多,色彩丰富。,。
5.读第五小节,“所有的绿”随风而舞,学生想象,绿会随风而动,按照
节拍而动。写出了“绿”的动态美。
三、再读诗歌,在读中理解感悟
预设:我仿佛看到:当春风拂过,那绿树、绿草、绿色的雨点儿、绿色的云雾都在随着
风儿飘动,如同有一个神秘的绿衣仙子在指挥着它们翩翩起舞。一切都是那么美丽,那么迷
人。
学习任务四:结合背景,朗读感悟诗歌感情
【设计意图:通过整体朗读,引导学生感知绿的美,感受不寻常的“绿”。体会作者独
特的表达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歌情感。
1.资料补充:诗不是在描写一个具体的意象,但诗人唤起了我们的联想,我们的眼前仿佛是绿
色的原野,绿色的山林,绿色的草原,绿色的海洋,绿色的天空,绿色的心情,绿色的希望……
2.“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给你怎样的感受?
诗人不仅描绘了春天到处一片绿色的情景,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对生命的赞美,更
表达出心中对绿色的希望以及对美好世界的热爱与赞美。
【板书设计】
绿
色彩美一一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动态美一一按着节拍飘动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
课题10.绿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
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通过边读边想象、抓关键语句等方式,感受诗歌的具体情境,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2.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4.结合“阅
读链接”,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同。
3.能根据需要收集诗歌相关资料,学习提炼、整合有效信息,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L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含有比喻、拟人的句子的含义,理解诗歌表达的赞美春天、赞美生命
学习
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2.运用“阅读链接”,体会不同的人(含作家)对“绿”的不同感受。
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对诗歌有了一些接触,但也只是以单篇课文的形式学习,没有系统
的学习和深入了解和感受过诗歌的能力。根据学生富有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的特点,引
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和作者奇特的想象。艾青先生在这首诗歌中,写
学情分析
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丽,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
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通过学习这首现代诗,希望我们都能拥有一双发现美
的眼睛,来去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
教学辅助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结合背景,感悟诗歌感情
【设计意图:课外了解艾青的诗歌艺术特色,以及独特的表达方法,再朗读诗歌,帮助体验诗歌的表达的
情感,加深学生的理解感悟和想象空间。】
一、师引导:读诗歌,想象整首诗的画面
1.读句子:“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①想象:绿色的原野,绿色的山林,绿色的草原,绿色的海洋,绿色的天空,绿色的心情,
绿色的希望……
②感受:诗歌描述了春天无处不在的绿色景象。树木、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
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这首诗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梦幻、绿的闻风而动。
2.“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说说想到了哪些景物:
风中的杨柳是绿的,雨中的荷叶是绿的;水中倒映的山是绿的;阳光下的森林是绿的
3.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这绿的丰富便道出了人生的丰富,生命的丰富,生活的丰富,感情的丰富……
4.练习朗读,体会“绿”的生机与活力,感受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赞美。
学习任务二:对比阅读,感悟诗歌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和想象,感受这首诗的独特表达,比较艾青和宗璞描写的绿的不同,体会作者
语言的特点。】
一、对比阅读,感受绿意
1.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怎
样的感受?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
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
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一一宗璞《西湖漫记》
2.自由朗读,师指名读。
二、对比异同:
1.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它们的相同与不同,合作完成阅读单。
诗文相同点不同点
艾青《绿》都写出了绿色的丰富和诗歌一一语言有节奏,表《绿》以虚写实,更多的
达独特,带给人更多的想是体现了诗人的独特感
范围的广,带给人美好的受。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⅛2________
宗璞《西湖漫记》感受,都体现了对“绿”散文一一语言很美,带给《西湖漫笔》描绘的景
的喜爱赞美之情人美好的感受。象,比较写实。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
预设:
作者抓住了灵隐“绿”的特点,善于联想、想象。从“绿意扑眼而来”“苍翠欲滴”
“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这些词句中可以读出。预设2:作者着重写层层叠叠
的树木和青苔的绿。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
亮极了”,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3.推荐阅读: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
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
皱缀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
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
看不透她!一一朱自清《绿》
学习任务三:反复朗读感悟语言的奇特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能推敲、把握重要词语和关键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文中学习时借助
关键诗句,引发学生的想象,体会诗人独特的感觉其独特的感觉。让学生感受不通的句式和表达方式。】
一、指导朗读,关注诗歌的朗读方法
1.关注标点
2.关注分行;
3.体会语言的奇特
①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预设:各种绿色的景物跟着动了起来,显示出勃勃生机。
②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预设:“绿”,动词,表示石头缝里都被绿色覆盖了。
二、对比《繁星》和《绿》的不同
《繁星》三首小诗组成格式不一有韵脚悦耳动听富有节奏
有规律的排比
《绿》五小节空行
朗读时注意诗歌的空行和小节的停顿
三、注意诗歌特点:
1.关注诗的形式:这节诗词语的排列非常有特点,一目了然,井然有序。
2.关注诗的节奏:需要停顿的地方分行。
四、按照诗歌的格式要求,试着改写《西湖漫笔》:
一下车,层层叠叠的树木,
只觉得绿意有的绿得发黑,
扑眼而来,深极了,浓极了;
道旁古木参天,有的绿得发蓝,
苍翠欲滴,浅极了,亮极了。
似乎飘着的雨丝峰下蜿蜒的小径,
也都是绿的,布满青苔
飞来峰上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学习任务四:学生交流习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课文结构和归纳主题,整体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回顾学习诗歌的方
法提炼总结,进一步感悟诗歌的特点,体会诗歌的美丽。】
一、梳理诗歌结构:
r到处是绿一一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程度:深浅浓淡
绿‹绿色丰富√空间:充满绿色
[形态:集中重叠
1绿色飘动一一风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二、归纳课文的主题:
这首诗诗人用极富感染的文字,描写了春回大地,到处是绿色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
自然景物的喜爱与对绿色蓬勃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三、总结学习诗歌的方法;
L总结自己查阅资料的方法和途径一一可从书籍、网络、实地调查、向家长朋友口头请教
等多种途径中获得;查找到的资料要注意保存好,可以把资料做成卡片,夹在书中。
2.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感悟诗的内涵。一一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感受诗歌独特的表达,
理解作者独特的感受。体会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3.想象画面,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一一引导想象,体会渗透在诗歌中的对生机勃勃
的绿的倾慕和向往,新生活的希望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阅读,积累诗歌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板书设计】
r到处是绿一一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程度:深浅浓淡
绿<绿色丰富J空间:充满绿色
[形态:集中重叠
'绿色飘动一一风像舞蹈教练在
第三单
课题11.白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课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湖南省九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一课时教案+学案+习题精炼(含答案)
-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初中数学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2课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课件 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2024
- 【核心素养】第2课《学做“快乐鸟”》第1课时《我很快乐和也有不开心的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素材
- 智能物流配送管理制度
- 八年级体育 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 高钾血症患者的护理
- 第一单元第1课《网络发展简述》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浙教版(2020)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
- 算法设计与分析 课件 7.10-回溯法 - 典型应用 - 两种实现 - n皇后问题
- 防性侵安全教育课件
- 《食品仪器分析技术》项目七质谱法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 北京市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含答案)
- 职业技能大赛-鸿蒙移动应用开发赛初赛理论知识考试及答案
- 2024年全国高考日语试卷(新题型)(含答案与解析)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 文言文二则》2024年同步练习卷
- 报销单据明细表Excel模板
- 2024-2030年中国低空监视雷达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学习《吴军阅读与写作》 (50讲 )
- 12J003《室外工程图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