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材分类+导学案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材分类+导学案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材分类+导学案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材分类+导学案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材分类+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学习材料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掌握诗歌鉴赏主要题材分类分析题材情感,并灵活运用回顾学习:在考纲中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明确说明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来说,可以根据这些思想情感内容,将诗歌分成九大题材:送别怀人诗、羁旅行役诗、思妇闺怨诗、山水田园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即事(景)抒怀诗、哲理诗。知识梳理:题材一欢聚离散皆是缘——送别怀人诗1、内容送别赠友诗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1)题目中往往有“送”“别”“赠”等字。(2)诗歌的情感有的直接抒写离愁别恨,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3)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2、常见情感(1)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2)情深意长的安慰与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3、总结归纳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内容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离别(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标志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情感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之情题材二何人不起故园情——羁旅思乡诗1、鉴赏要点(1)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2)了解常见思想情感:漂泊沦落的羁旅愁思,独居他乡的孤独寂寞,望尽天涯的思亲念友,有家难归的征人思乡。(3)表达情感常见的艺术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对写。(4)题目中多含“客”“行”“思”及节日名。(5)意象多为月、雁、杜鹃、浮云等2、总结归纳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内容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标志①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3)侧面落笔(或叫“曲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题材三煮酒把盏话桑麻——山水田园诗1、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村景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2、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3、技巧特征:融情于景,比喻,拟人,夸张,白描,渲染,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听结合。4、语言特征: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5、总结归纳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内容山水田园诗的基本内容是自然山川与田园风物(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标志①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②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情感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乐景写哀情(反衬)题材四古今多少兴亡事——怀古咏史诗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1、常见感情: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感悟昔盛今衰,感慨个人遭遇,抨击统治者昏庸和社会时弊,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2、技法上: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有以景衬情的,有古今对比的,有侧面烘托的,有用典的。3、鉴赏要点:①弄清史实;②要体会意图;③领悟感情;④分析写法。4、总结归纳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内容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标志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情感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题材五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咏物言志诗1、常见感情(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3)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4)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2、常见意象:如松、竹、梅、荷、芳草、精卫等。3、鉴赏要点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①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③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④从描写手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4、总结归纳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1)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标志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②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2)从手法看,主要是比喻、比拟、象征和对比。(3)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题材六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边塞征战诗1、主要特点(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

(

穷兵黩武)、将士

(生活艰苦)。(2)情感: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连年征战的惨烈和对家人思念、对帝王黩武开边和对边将恃宠贪功的讽刺。(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4)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胡、羌、羯、夷、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

、雁飞、鹰扬、箭飞马走。2、鉴赏方法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如盛唐边塞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中晚唐国势微弱,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到了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边塞诗大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第二、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第三,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的不同艺术风格。3、总结归纳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内容边塞诗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标志①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②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情感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向往(3)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题材七一枝一叶一世界,亦喜亦悲——即事(景)抒怀诗古人写诗,常因事而起,触景生情,抒发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这些诗选作高考鉴赏材料的可能性不小,尤其值得我们注意。读懂这类诗,要结合生活,注意名物风俗,注意典故,切忌主观臆测,不得义蕴。1、鉴赏要点意象特征:“风雨”、“阴晴”、“夕阳”、“落花”、“流水”、“闲居”、“衰鬓”等;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虚实结合,或是对比衬托。2、常见感情(1)怀才不遇——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爱国情怀不得重用——陆游《书愤》(3)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4)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5)告慰平生的喜悦,追求豁达人生境界——杜甫《春夜喜雨》(6)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7)伤春悲秋——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即事(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因一事或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写当时之事或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内容即事(景)抒怀诗的基本内容是随意出现在身边之事、身边可见之景。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虚实结合;②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标志①诗歌中包含叙事或写景内容,重点在作者由所叙之事或所写之景而生发的感慨之情。即事抒怀偏重于叙事,即景抒怀偏重于写景,其重点在“抒怀”。②标题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情感①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②表现了诗人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③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④对现实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③侧面描写的运用;④白描与细节的手法。(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直抒胸臆;②展开想象,寄托情感;③借景抒情,委婉抒情题材八悔教夫婿觅封侯——思妇闺情诗1、常见情感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常见情感有两大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另,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妃嫔及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2、例文品读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月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题材九无限风光在险峰——哲理诗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称引。1、两种情况:一是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如朱熹《观书有感》。二是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如杨万里的《小池》。2、鉴赏要点第一要注意形与神。哲理诗中形与神的关系,就是艺术形象与哲理的关系。哲理是艺术形象的灵魂,而艺术形象则是哲理的躯壳。哲理总是因形而生,借形以寓,因此,我们应由形悟神,探求诗中的意蕴,理解诗的哲理美。第二要注意情与理。哲理诗中的“情”与“理”,是诗人的情感与理性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不少古诗往往通过抒情而言志,情中有理,理中含情。第三要注意理与趣。理与趣的关系,是诗中的理性内容与审美特征关系的一种特殊表现。优秀的哲理诗都具有“理趣”,既富于哲理性,又富于艺术趣味性。因此,我们应在生动形象、理趣盎然的艺术趣味中理解古诗的哲理美。即时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江州白司马①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答案与解析】15.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B.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湓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并未有表现朋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有误。故选B。16.①“劝诚”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诚做了铺垫。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思想内容的能力。题干中的“含委婉劝告之意”,已提示考生解答此题的关键,诗人采用哪些手法劝告了什么,既要对诗句的表现手法作出判断,又要体会出诗句中隐含的意思。诗中体现劝告之意的是“惠远东林住得无?”和“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两句。前者借典故用问句,后者直接表达劝慰之意。只要结合这两句诗,把诗人蕴含其中的意思和情感答出即可。第二句“惠远东林住得无”用“惠远”“东林”两个意象,表现高僧的淡泊遁世的态度,“住得无?”以问句的形式,委婉地表达了对白居易出入佛寺的关切以及劝告,含蓄地劝诫友人不要轻易产生逃避、厌弃官场的情绪。尾联中“莫谩”“青云依旧”等词语,直接劝告友人不要过度沉浸在佛法当中,相信自己依然可以青云直上,表达前途无量的勉励之意。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秀州城外①苏舜钦秀州城外九里有竹树小桥,予十八年前与友人解晦叔饮别于此。今过之,景物依然,而解生已亡。悲叹不足,复成小诗。当年共醉此桥边,道旧狂歌至暮天。得句旋题新竹上,移舟还傍乱花前。君埋尘土骨应化,我逐风波心欲燃。落日长号感人事,沙头②寂寞上渔船。【注】①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因支持范仲淹的革新运动,遭罢职,闲居苏州。秀州,今嘉兴附近,古属苏州府。②沙头:即渡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回忆昔时与友人赋诗郊游、狂歌醉饮的场面,表达了对解晦叔的深切思念。B.颔联中“乱花”写出了秋天花落凋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伤感之情。C.颈联写友人尸骨已化尘土,自己也身逐风波,人生艰难,流露出内心的悲哀之意。D.尾联“落日长号感人事”句,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相结合,表现诗人对人事的感慨。16.诗中“沙头寂寞上渔船”包含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答案】15.B16.①对友人逝去、人事无常、孤独寂寞的悲叹;②对孤身漂泊无依,前途未卜的渺茫;③对隐身生活的向往;④对高洁人格的坚守。【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B.“‘乱花’写出了秋天花落凋零的景象”错。选项对“落花”的理解不正确。诗中的“落花”是指暮春落花飘飞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十八年前与友人共叙故旧时愉悦之情。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首联,“当年共醉此桥边,道旧狂歌至暮天”诗人回忆昔时与友人赋诗郊游、狂歌醉饮的场面,表达了对解晦叔的深切思念。颔联,“得句旋题新竹上,移舟还傍乱花前”写诗人和友人在暮春时节,一起在新生的主页上题诗,共同赏花时欢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叙故旧时愉悦之情。颈联,前句“君埋尘土骨应化”写十八年后友人骨已入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逝去、人事无常悲叹。后句“我逐风波心欲燃”,意思是写友人尸骨已化尘土,自己因支持范仲淹的革新运动,遭罢职,闲居苏州,人生艰难,心中焦急如火,自己也身逐风波,流露出孤身漂泊无依,前途未卜的渺茫的悲哀之意。尾联,“落日长号感人事,沙头寂寞上渔船”,前句写出了诗人对人生有限、天命无常感慨,后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在友人去世后的孤独、寂寞之情。“上渔船”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憧憬,对隐身生活的向往。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赠田九判官杜甫崆峒使节①上青霄,河陇降王款②圣朝。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③。陈留阮瑀④谁争长,京兆田郎早见招。麾下赖君才并美,独能无意向渔樵。【注】①崆峒使节,指哥舒翰,时任河西节度使。讨安禄山时,任命田九为御史中丞、行军司马。②款,叩。天宝十三载,吐谷浑苏毗王叩塞门来服从,明皇诏翰应接。③嫖姚,原指霍去病,此借指哥舒翰。④阮瑀,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建安七子之一。曹操曾烧山请他效力。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起势高远,“青霄”二字语义双关,既指崆峒山之高峻,也指哥舒翰之战功非凡。B.颔联表面以宛马食苜蓿而肥喻霍去病,暗指哥舒翰可与霍去病不相上下,为后文张本。C.颈联与题目照应,“陈留阮瑀”这一典故,说明判官田九是一个能识才、能荐才的人。D.尾联承接颈联,在指出判官田九举荐之功之外,也非常明显地希望田九能及时退隐。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15.D16.通过称赞哥舒翰,表达对英雄人物的仰慕;通过描述哥舒翰的部下人才济济,表达对友人善于发现、推荐人才的赞许;通过写赠诗,表达自己得到推荐任用的期盼和建功的渴望。【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希望田九能及时退隐”错,尾联明确地称赞田梁丘善于发现、推荐人才,杜甫希望田梁丘也推荐自己。所以,尾联中诗人不是希望田九退隐,而是希望田九也能推荐自己。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首联,赞美哥舒翰之战功非凡,颔联暗指哥舒翰可与霍去病不相上下。诗的前四句暂不提田本人,而是通过称赞哥舒翰,表达对英雄人物的仰慕。颈联的意思是谁的水平能与高适争高低,田梁丘早早推荐了他。借用“陈留阮瑀”典故,称赞判官田九是一个能识才、能荐才的人。尾联写哥舒翰部下靠您田梁丘的举荐而人才济济,我怎么能只想着退隐呢?诗人通过描述哥舒翰的部下人才济济,表达对友人善于发现、推荐人才的赞许,由此表达自己得到推荐任用的期盼和建功的渴望。四、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蒋颖叔①苏轼月明惊鹊未安枝,一樟飘然影自随。江上秋风无限浪,枕中春梦不多时。琼林花草闻前语,罨画溪山指后期⑦。岂敢便为鸡黍约,玉堂金殿要论思。【注】①此诗为元丰七年秋苏轼自黄州移官汝州途经真州时所作。蒋颖叔与苏轼于嘉祐二年同登进士第,此时居官真州。②苏轼自注;“蒋诗记及第时琼林宴坐中所言,且约同卜居阳羡。”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化用曹操《短歌行》句意,写月明惊鹊之景,映衬作者飘然于江湖之上的潇洒身影。B.领联以风浪无限写飘零未休,借枕中春梦喻人生倏忽,寓情于景,托怀于梦,含而不露。C.颈联前后相承,既回忆与好友当年宴饮琼林苑时的话语,又提及两人对未来生活的约定。D.这首和诗中既回应了老友赠诗的内容,也写到了自己的人生际遇,语调亲切,情深意切。16.从全诗看,诗人在尾联中流露出哪些心声?【答案】15.A16.就此归隐田园的不甘,对自己和朋友仕途之路的慰勉、重登庙堂的期许。【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映衬作者飘然于江湖之上的潇洒身影”说法错误,作者在本联描绘了凉月当空,受惊的鹊儿没法在树枝上安身。划着一支桨在水中飘摇,只有自己的影子跟随自己的一幅画面,只有自己的影子跟随自己体现的是友人不在身边的寂寥,而非潇洒身影。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诗歌尾联的含义是“怎么敢就此做鸡黍的约定呢,还要在玉堂黄金殿谈论研究所思之事呢”,“鸡黍之约”,代指的是一种隐居生活,是上联中诗人和老友的一种对未来生活的约定,诗人用“岂敢”一词,表现出作者对于归隐的态度,此时归隐田园是心有不甘的,因为回忆中有曾经与老友当年宴饮琼林苑时的欢畅,“玉堂金殿”,就是指代朝中为官的生活,作者依然希望能在“玉堂金殿”讨论研究所思之事,在朝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可见对自己和朋友的未来仕途之路是期待的。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