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怀宁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测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河流是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水源和物资,其交通运输功能也支撑着文明的生存和发展。一个大的文明区域内部必定需要大量的人流和物流,而一条大河所能提供的水运方式是最便捷和廉价的。直到今天,水运的优势还是难以替代。在工业化以前,内河运输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唯一有效的运输手段。古埃及建造金字塔、神庙的材料,是产于阿斯旺一带的花岗岩,要是没有顺流而下的尼罗河水运,这一切就都不可能发生。中国的长江及其支流更加优越的水运条件,也是长江流域的经济逐渐超过黄河流域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一条河流水系间的便捷水运,也为区域内的人员来往提供了条件。中国自秦汉以降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政令的上通下达,公务人员的南来北往,军队和重要物资的调度,重要信息的传递,都是维持国家统一、政府正常运作和社会秩序的根本措施,所以要以很大的人力物力来设置和维护庞大的驿递、调度和运输系统。其中依托水运,特别是依托同一条河流或水系的水运部分,都是最廉价和高效的。以尼罗河谷地为基础的上埃及与以尼罗河三角洲为基础的下埃及并不连接,上埃及和下埃及的统一,也完全依靠尼罗河这根纽带。

河流对文明的作用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也显示于精神方面。所谓“同饮一江水”,就是一个人类群体长期生活在同一条河畔,同一个流域,形成了相同的生活方式、协调的生产方式与和谐的生存方式,也会形成诸多共同的文化要素,进而形成共同的文化心态。语言是人际交流最重要的工具。在人口迁移或再分布的过程中,受地理障碍的影响,原来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由于分散在不同的小区域,失去了交流和共同生活的机会,原来语言上的微小差别演变为不同的方言。但在同一个流域,甚至在一条大河或其支流的不同流域,由于人际交流相对密切,即使相隔距离较远,也能保持同一种方言。早在公元前2世纪,人们就注意到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现象,即一种“风”(流行、时尚)一般只存在于一个较小的范围,多变,差异性大;而“俗”(稳定的习惯、传统)可以在一个大得多的范围内出现、形成、积淀、传承。在丘陵山区、高原山谷、零散的平原和盆地,一般只能形成“百里”尺度的“风”区,大河流域则不难构成“千里”尺度的“俗”区。在秦汉统一以后,黄河中下游地区就以其“天下之冲”核心地位形成华夏文化圈中公认的“中原”,成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基地。

(摘编自葛剑雄《河流与人类文明》)

材料二:

自古以来,文学与河流之间就存在着天然而紧密的关系。中国文学的最初形态如远古神话传说、巫术活动等均有不少与河流相关,河流因其独特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家。如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大家名家大多出自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大江大河流经之地。不同的河流自然环境又生发、积淀了不同的河流文化,形成不同的文学风格。更重要的是,河流触发文学家的创作灵感,成就了不少优秀作品。在中国文学中,存在着大量的河流文学文本,如《诗经》《楚辞》,以及众多诗词文赋。

文学也在不断地想象、塑造、重构着河流景观。迈克·克朗认为:“文学作品中的诗歌、小说、故事和传奇都对空间现象进行了描写,并试着做出了解释和说明。……文学作品不能被视为地理景观的简单描述,许多时候是文学作品帮助塑造了这些景观。”文学作为一种艺术的呈现与创造,通过虚构、想象,以创作主体的情感审美,富于诗性地重塑河流景观,积淀、丰富了河流文化,赋予“河流”这一地理空间以文化表征的意义。中华大地上的诸多河流,如长江、黄河、湘江、秦淮河等正是因为历代文人骚客的反复书写吟咏而成为质感厚重的文化之河,它们奔涌流淌在那些光华璀璨的文学作品之中。

在古代社会,河流是重要的乡土空间,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文化文明、文学创作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现代以来,由于各地交往日益密切,物质往来、人员流动更加频繁,人与河流更为亲近。在现代工业文明的挤压下,具有流动性、诗意性、媒介性的“河流”这一地理空间也成为文学叙事的重要场景或主要描写对象。文学家的群体流动,如离乡归乡、抗战流亡、上山下乡等都使他们的人生经历、生存体验与河流更为密切。从童年记忆、家园意识、乡愁情怀到生命哲思、文化意识等都牵涉河流,涌现出一大批河流文学作家,他们以不同的书写方式展示了形形色色的河流景观与河流话语,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

(摘编自蒋林欣《“河流文学”:一个新的论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工业化以前,内河运输最便捷廉价,通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唯一有效的运输手段。

B.“百里”大小的“风”区一般位于缺少河流的丘陵山区、高原山谷、零散的平原和盆地。

C.如果没有文学的艺术呈现与创造,“河流”就只是一个缺乏文化表征意义的地理空间。

D.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进行衡量,现代作家对“河流”的文学展示有了前所未有的超越。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庞大的驿递、调度和运输系统相比,便捷的水运在维护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B.方言的形成会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因为地理条件既能够阻碍人际交流,也能够使人际交流相对密切。

C.以共同的居民生活生产方式和文化心态为基础,秦汉以后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基地。

D.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虽然自然环境不同,形成的河流文化不同,但是都成就了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

3.材料二认为:“文学也在不断地想象、塑造、重构着河流景观。”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两则材料在论证方面有哪些异同点?请简要概括。(4分)

5.某城市曾经是京杭大运河上的繁华之地,而今为了顺应新时代发展,如何发挥运河在现代文明建

设中的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黄河东流去之李桥战斗李准

自从天亮参军跟随部队走后,李麦就留在黄泛区。宋敏和几个有病的老弱同志没有走。他们化装成老百姓,一直坚持在这茫茫无际的水荡子里。

宋敏和李麦住在一起。两个人相依为命,就像亲母女一样共同生活着。在水荡里过日子是苦寂的,每天只看到日出日落,鸟去鸟还。她们不知道初一,也不知道十五。有时候哪一天过年也不知道。在这个环境里,李麦慢慢学会了唱歌。她唱的歌都是她自己编的。比如到了没有盐吃的时候,她就扯起嗓子唱着:

“好难好难,吃饭没盐。吃水没井,割麦投镰。……”

去年秋天,海骡子汉奸队里两个人来赤杨岗这一带搜粮食,被徐中玉等人打死在西沟苇川里。从此以后,汉奸队不敢进苇川了。这却惊动了驻周家口的日本鬼子。日本鬼子听说黄泛区有了共产党,就从周家口调出一个小队,在黄泛区通住周家口的李桥地方,安了个据点。每天设岗放哨,切断了黄泛区通往东南的大道。去年腊月,有两个老百姓到周口卖鱼,在这儿被日本鬼子开枪打死了。从此,这条路再没有人敢走。徐中玉等人也不能去周家口了。他们每天从苇川里望着大堤上那个碉堡,好像眼中扎了根钉子。

……

黄昏时分,秦云飞和天亮等才回到红柳集。红柳集被黄河水冲走了一半,另外半条街还有一些房屋。到了营部门口,只见几个衣衫褴褛的人,并排坐在一棵倒在地上的老柳树上。

一个黑脸汉子向他们走过来。他一张污黑的脸,满脸胡子。张大嘴笑着,露出一排白牙。

他怯生生地说:“你是老秦吧?”

秦云飞审视着他忙问:“你是?……”

“徐中玉。原来咱们在一个大队。”

“你是老徐?”秦云飞一把把他抱住了。徐中玉一边笑着,一边抽出手擦着眼泪说:“听说咱们……部队回来了,我们在苇川晕找了几天了。……”

李麦瞪着眼睛,看着每一个战士的脸,她要寻找自己的儿子。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战士急促地走过来。

“妈!”

李麦听着这个声音,浑身哆嗦起来。眼前这个战上,她却不敢相认。她说:

“你是?……”

那个战士把帽子拿掉说:“妈,我是天亮,你认不出来了?”

李麦重重拍了他一巴掌,说:“你个赖种!你怎么变成了方脸了?声音也变了?……”说着,她用布衫大襟擦着眼泪。天亮把她从柳树上扶下来,笑着说:

“妈,你还没有变,还是那样儿。”

李麦说:“唉,人都扭成麻花了!……”

……

第二天,秦云飞和徐中玉等人研究,准备拔掉日本鬼子的李桥这个据点。

秦云飞告诉大家说:“现在敌人把一大部分力量集中在东南亚战场上,中原这一带敌人处于守势。据了解,开封驻的还不到五百个日本兵。李桥是通往周家口、蚌埠的咽喉要道。鬼子设在李桥的这个据点非常讨厌,等于把咱们的门户封住了。所以必须把它拿掉。”

为了弄清楚敌人的活动规律,由李麦每天到李桥附近观察情况。她扮一个农村老太太,每天到河边挖芦根,捡野菜,敌人的岗哨也不大注意她。经过半个月的了解侦察,弄清楚了这个小队一共只十三个人,每天早上上一次操,下午五点钟以后,总有几个日本鬼子在院子里练练单杠。中午时候,大约经常有七八个日本兵要下河洗澡。不论白天黑夜,碉堡附近总有一个站岗的,晚上在碉堡里边,白天就在桥头。

李麦每天把这些情况汇报给秦云飞。秦云飞带领着几个战士,伏在芦苇里观察了两天,最后,决定就在中午时分,趁那些日本鬼子去洗澡的时候,进行包围袭击。

计划制定以后,宋敏等几个女同志也要求参加这次战斗。秦云飞让她们全都转移到附近苇川里,因为红柳集目标太大,说不定敌人会窜到这里来。宋敏只好跟着李麦钻到小李庄的苇林里。

这天中午,天气闷热得像盖上盖子的蒸笼。

天亮带着十几个战士,刚刚爬上桥北的沙岗,就被那个站岗的日本鬼子发现了。他嚎叫着,向沙岗这边开了一枪。天亮等人一直向敌人宿舍扑去。

战斗很快就结束了。在清点敌人的尸体和俘虏时,发现只有十二个人,另外一名日本鬼子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秦云飞命令大家赶快搜索,可是找遍了附近的苇林草丛,都没有发现一点足迹。

大家正在着急,忽然看见李麦和宋敏等几个女同志,从南边苇林边押着光着身子的日本鬼子走了过来。原来宋敏等到小李庄以后,心里老记挂着这边的战斗,她们想看看怎样战斗,就让李麦把她们带到下游河边,装作在那里洗衣服。她们听到枪响,一个个正朝桥上张望,忽然看到河里钻出一个人来。

“老日!”

李麦这一声喊,几个妇女一齐跳下水去追赶那个日本鬼子。她们一齐大喊着:“截住他!截住他!”那个日本鬼子吓迷了,被她们捉上岸来。

她们把这个日本鬼子押送来后,经过询问,才知道他就是那个渡边小队长。宋敏笑着埋怨说:“把我们送到远远的地方,作战计划也不让我们知道,好像多神秘一样,结果还是我们捉住了个当宫的!”秦云飞说:“这一次给你们记一大功。我向你们检讨,以后再有任务,一定请你们参加。”

(节选,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茫茫无际的水荡子”作为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有利于下文情节的展开,也寓示着敌人已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B.徐中玉等人将大堤上的碉堡视为“眼中扎了根钉子”,不仅生动地表现出碉堡的危害大,也揭示了革命战士嫉恶如仇的心理。

C.李麦听到天亮喊自己后,她“重重拍了他一巴掌”,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一位革命母亲见到儿子平安归来时内心的嗔怒与惊喜。

D.李桥战斗之前,李麦扮做农村老太太进行半个月侦察的情节说明我军为战斗做了充分准备,周密部署,为下文取得胜利做铺垫。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红柳集,战友秦云飞和徐中玉“互不相识”,暗示日军对人们的戕害,致使人们未老先衰。

B.小说提及“东南亚战场”为战斗提供了宏阔的历史背景,强调李桥战斗在国际上的重大影响。

C.秦云飞不允许宋敏等几个女同志参加战斗,主要是因为担心敌人流窜,可能会造成更大伤亡。

D.宋敏笑着“埋怨”秦云飞,既是对秦云飞“不重用”女战士不满,更是因为抓住渡边而自豪。

8.小说第二段讲述了李麦与宋敏二人在水荡相依为命的“苦寂”生活。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安排这一情节的作用。(6分)

9.评论认为李准“对人物的描绘始终追求着传神写意的意象美,他非常注意选用最能代表这个人物思想本质和性格核心的语言来塑造人物”。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李麦这一人物形象。(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鲁穆公问于子思曰:“何如而可谓忠臣?”子思曰:“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公不悦,揖而退之。成孙弋见。公曰:“向者吾问忠臣于子思,子思曰:‘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寡人惑焉,而未之得也。”成孙弋曰:“噫,善哉言乎!夫为其君之故杀其身者,尝有之矣。恒称其君之恶者,未之有也。夫为其君之故杀其身者,效禄爵者也。恒称其君之恶者,远禄爵者也。为义而远禄爵,非子思,吾恶闻之矣。”

(选自《鲁穆公问子思》)

文本二:

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贵国之士然不以卫之施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子思曰:“臣羁旅于此,而辱君之威尊,亟临筚门,其荣多矣。顾未有可以报君者,唯达贤尔。”卫君曰:“贤则固寡人之所愿也。”子思曰:“未审君之愿将何以为?”君曰:“必用以治政。”子思曰:“君弗能也。”君曰:“何故?”答曰:“卫国非无贤能之士,而君未有善政,是贤才不见用故也。”君曰:“虽然,愿闻先生所以为贤者。”答曰:“君将以名取士耶,以实取士耶?”君曰:“必以实。”子思曰:“卫之东境有李音者,贤而有实者也。”君曰:“其父祖何也?”答曰:“世农夫也。”卫君乃卢胡大笑曰:“寡人不好农,农夫之子,无所用之。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子思曰:“臣称李音,称其贤才也。周公大圣,康叔大贤,今鲁、卫之君未必皆同其祖考。李音,父祖虽善农,则音亦未必与之同也。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果信矣。臣之问君,固疑君之取士不以实也。今君不问李音之所以为贤才,而闻其世农夫,因笑而不受,则君取士果信名而不由实者也。”卫君屈而无辞。

(节选自《孔丛子·抗志第十》)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3分)

先A生B鲁C国D之E士F然G不H以I卫J之K褊L小M犹N步O玉P趾Q而R慰S存T之U愿V有W赐X于Y寡人Z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恒称其君之恶者”与“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句中的“恒”含义相同。

B.“未审君之愿将何以为”与“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审”含义不同。

C.“贤而有实者也”与“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两句中的“贤”含义相同。

D.“君取士果信名而不由实者也”与“腹犹果然”(《逍遥游》)两句中的“果”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穆公对子思的回答感到困惑,就召见成孙弋请他解除疑惑,成孙弋认为子思的话很有见地,同时也表明总是能指出君主的过错的人还未有过。

B.为报答卫国国君的厚遇,子思认为自己只能向他推荐贤能之士,并在交谈时指出卫国不缺乏贤才却没有好的国政是因为贤才没有得到重用。

C.对于应该如何取用贤能之才,子思认为不是靠名声,而是要靠实际能力,并趁机向卫国国君推荐卫国东部边境的李音,说他就是有实际能力的贤人。

D.与周公是大圣人,康叔是大贤人,但他们的后人,也就是现在鲁国和卫国的国君不一定圣贤一样,李音也未必会像他的祖辈一样一世务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为义而远禄爵,非子思,吾恶闻之矣。

(2)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果信矣。

14.子思对鲁穆公和卫国国君的进言各有何侧重?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子思?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归阳羡兼送刘八长卿

皇甫冉

湖上孤帆别,江南谪宦归。

前程愁更远,临水泪沾衣。

云梦春山遍,潇湘过客稀。

武陵招我隐,岁晚闭柴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的“湖上”是分别之地,次句的“江南”是诗人家乡阳羡所处的区域。

B.以“孤”饰“帆”隐含形只影单之意,“谪”则显示了诗人的身份和归因。

C.颈联运用了互文手法,写楚地的山水处处充满春意,从这里经过的人却少。

D.诗人化用武陵源的典故,暗示自己在隐居生活中获得了安慰,悲情已消减。

16.这首诗表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一文中“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得到天下后,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2)《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两句,写乐声传到天上,石破天惊,秋雨连绵,清冷的音乐情绪发展到极致,达到整个乐曲的高潮。

(3)“灯”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充满温馨的意象。古人多以此来烘托环境氛围,寄托情思,如“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张富清是一位为了建立和建设新中国浴血奋战、鞠躬尽瘁、深藏功名60余载而感动了中国的共产党员。青少年时,他跟着部队从陕西一路打到新疆,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出生入死。烽烟散尽,他脱下军装,成为一名平凡的劳动者。一生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在各个岗位上留下了①的平凡身影。从烽火连天的革命年代,到②的建设时期,张富清把忠诚的底色写在了岁月长河中。退休后,他生活简朴低调,如果不是2018年年底的一次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他就是一位普通的退休老人,就生活在我们中间。

是什么让他在战争中历经生死考验始终一往无前?是什么让他在贫困山区一心为民造福,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是什么让他一辈子淡泊名利,永葆初心本色?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朴实纯粹的爱。

张富清,是他们那一代人努力奋斗的真实写照。他们,出生在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个人命运同国运一样起起伏伏。默默奉献,是他们的本色,也成为他们③的座右铭。他们信念如盘,如一盏盏灯、一簇簇火,萤火汇成星河,汇聚成烛照民族的光芒。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双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述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人的一生都是在平衡健康与运动的关系中度过的。对运动的任何一种态度都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状况。

现代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在节奏紧张、竞争激烈的大都市中,人们忙于工作、学习、人际交往和家庭事务①。由于缺少锻炼,有些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患上了各种疾病。而事实上,如果人们能意识到运动对于健康的重要性,明白运动是延缓衰老、防病抗病、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②,生命将会呈现另一种色彩。

如果按照代谢方式划分,③。有氧运动属耐久性运动项目,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大体与需要的相等。低强度、有节奏、持续时间长的运动基本都是有氧运动,比如瑜伽、慢跑、长距离慢速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是保持身心健康最有效、最科学的运动方式。无氧运动属力量性运动项目,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少于所需要的氧气。其特点是:运动强度较高、爆发力强、持续时间短等。举重、跳高、短跑以及投掷等都属无氧运动。

21.下列句子中的冒号与文中结尾处的冒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

B.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C.青蒿素的发现,是我们研究进展的第一步。我们随即转向第二步:将这个天然分子变为药物。

D.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绚烂春天。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劝导人向上向善的思想理念,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兼善天下”“利济苍生”等。向上向善的文化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体现了思想向上、行动向前、心中向善的自觉与自省。向上向善作为一种价值目标和价值准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和博大的情怀。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向上向善”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

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解析

1.B“缺少河流”,于文无据。

2.A由材料一“……设置和维护庞大的驿递、调度和运输系统。其中依托水运……”可知,“便捷的水运”是“驿递、调度和运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文本无意把二者进行比较。

3.C诗句中“江”不是诗人想象、塑造、重构的对象。

4.相同点:两则材料均分别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论述较为全面严密;都注重通过举例来具体论证自己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2分)

不同点:材料一是从交通运输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论证河流对文明的单向影响,材料二则注重分析文学与河流的辩证关系,并重点论证文学对河流的反映和展示。(2分)

5.①充分利用运河的水运优势,助力经济发展,沟通该城市与其他地域之间的联系,进而促进该城市区域物质文明的发展。②挖掘与运河相关的地域文化资源,如文学作品、民风民俗、地方精神等,并以此为基础,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打造运河特色文化品牌。(每点2分)

6.A“寓示着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有过度解读、刻意拔高之嫌;此处的环境描写就是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展开提供特殊的场景。

7.DA项,“暗示了战争对人们的戕害,致使人们未老先衰”具有过度解读之嫌,二人之所以“互不相识”一方面是因为二人分开了一段时间,另一方面写出了战争时期条件的艰苦和他们不修边幅的豪爽性格;B项,过度拔高或于文无据,“强调李桥战斗在国际上的重大影响”在原文没有信息依据且“在国际上的重大影响”有言过其实之嫌;C项,秦云飞并没有拒绝宋敏等女战士参加战斗,而是让她们埋伏在苇川以免敌人从苇川逃跑。

8.①交代了战争年代环境的恶劣,侧面烘托了战争的残酷,革命者生活的艰苦,表述了对侵华日军罪行的批判;②有利于突出李麦等人积极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③使行文张弛有度,舒缓了情节发展的节奏;④为下文在水荡展开的战斗做铺垫。(每点给2分,答对任意3点即可。其他合理解析,可酌情给分)

本题主要考查情节安排的作用。这一概括性的情节描写看似闲笔,实则在突出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从战争的角度来说,二人在这儿生活了一年又一年,在不断地与敌斗争中推动了战争向有利的形势发展;二人生活苦寂,但却将其描写得充满了田园牧歌般情调,表明了革命战士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后来的李桥战斗也是在这儿展开的,二人在此多年的生活经历有助于在战斗中发挥作用;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在战争中插入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的画面,舒缓了行文的节奏。

9.李麦是小说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尽管着墨不多,却给读者留下了极其鲜明的印象。①她是留守黄泛区百姓的杰出代表。儿子参军随部队后,她留下来,掩护“有病的老弱”战士,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感染着宋敏等年轻人。②她灵活机动,虑事细心。队伍确定拔掉碉堡的计划后,她扮成农村老太太秘密侦察,摸清了敌人的真实情况。③她服从安排,积极配合战斗。当宋敏要求直接参加战斗时,李麦无怨无悔地服从组织安排,配合战士们展开斗争。④她成熟稳重,默默奉献而不邀功。在李桥战斗中,她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并没有任何炫耀、自满的言行。(每点给2分,答对任意3点即可。其他合理解析,可酌情给分)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的塑造。解题时需要将塑造人物的方法与人物形象特征结合起来分析,从而体现出是如何使用烘托映衬等手法言简意赅地塑造人物的“意象美”的。小说中对李麦的描写每每都是只言片语,却具有点睛之功效,人物温婉、稳重、做事严谨等性格特征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塑造出来的。

10.FMU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

句意:卫国国君到子思的住处问他说:“先生是鲁国士人,但不认为卫国面积狭小,仍然亲自前来安慰恤问,希望对我有所赐教。”“以”的宾语是“卫之褊小”,“小”后断句,“愿有赐于寡人也”是动宾结构,中间不断开。

11.BA.两个“恒”字的意思都是“总是、常常”。句意:总是指出君主的过错的人/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B.“含义不同”错误。两个“审”字含义相同,都是“知道”的意思。句意:不知道您想要怎么任用贤才/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C.两个“贤”字的意思都是“贤良”。句意:他贤能且有实际能力/亲近贤良的臣子,疏远小人。D.果然/充盈、饱足。句意:您取用士人果真是相信名声却不凭借实际才能啊/肚子还是饱饱的。

12.AA.“就召见成孙弋请他解除疑惑”曲解文意,文本一中说的是成孙弋觐见时,鲁穆公趁机向求教,而非主动召见他。

13.(1)为了道义而远离俸禄爵位,(如果)不是子思,怎么会听说这种事呢。

(2)您说历代有功勋的旧臣的儿子没有全都给他安排官职,那么我所说的有贤能之才却没有被任用果然真实啊。

(1)“远”,远离;“非子思”,(如果)不是子思;“恶”,怎么。

(2)“官之”,给他安排官职;“见”,被;“果信”,果然真实。

14.①子思对鲁穆公进言是教其如何识别忠臣,②对卫国国君进言时则希望他治理国家要重用真正的贤才。③这表现出子思敢于直言的负责态度。

“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的意思是:总是指出君主的过错的人,可以称作忠臣。可见,子思对鲁穆公进言是教其如何识别忠臣。依据“未审君之愿将何以为?”“君将以名取士耶,以实取士耶?”“臣称李音,称其贤才也”“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果信矣”可知,子思对卫国国君进言时则希望他治理国家要重用真正的贤才,而不是凭名声。子思对鲁穆公和卫国国君的进言均是直言劝谏,不以取悦君王为目的,注重指出君王的过失,这表现出子思敢于直言的负责态度。

参考译文:

文本一:

鲁穆公向子思问道:“怎样才能称作忠臣?”子思说:“总是指出君主的过错的人,可以称作忠臣。”鲁穆公(闻言)不高兴,向子思作揖后就让他退下了。成孙弋觐见。鲁穆公说:“刚才我向子思问忠臣的事,子思说:‘总是指出君主过错的人,可以称作忠臣。’我对此感到困惑,还没有想明白。”成孙弋说:“噫,这话说得好呀!因为君主而失去生命的人,曾经是有的。总是指出君主的过错的人,还未有过。因为君主而失去生命的人,效忠的是俸禄和爵位。总是指出君主过错的人,是远离俸禄爵位的。为了道义而远离俸禄爵位,(如果)不是子思,我怎么会听说这种事呢。”

文本二:

子思从齐国返回卫国,卫国国君到子思的住处问他说:“先生是鲁国士人,但不认为卫国面积狭小,仍然亲自前来安慰恤问,希望对我有所赐教。”子思说:“我寄居在这里,辱没您的威严,您多次光临寒舍,那是莫大的荣幸啊。想想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报答您的,只蒋举贤才罢了。”卫国国君说:“(得到)贤才本来就是我所希望的。”子思说:“不知道您想要怎么任用贤才?”卫君说:“一定用他们来治理国政。”子思说:“您做不到。”卫君问:“为什么?”子思回答说:“卫国并非没有贤能的人士,您却没有良好的国政,这是贤能人才没有被任用的缘故啊。”卫君说:“即使这样,(仍)希望听听先生所认为的贤才(应该怎样任用)。”子思回答说:“您将要根据名声取用士人呢,

还是根据实际能力取用士人呢?”卫君说:“肯定根据实际能力。”子思说:“卫国的东部边境有个叫李音的人,他贤能且有实际能力。”卫君问:“他的祖辈是做什么的?”子思回答说:“世代都是农民。”卫君就呵呵大笑说:“我不喜欢农民,农民的儿子,没地方任用他们。况且历代有功勋的旧臣的儿子,(也)没能全都给他们安排官职。”子思说:“我举荐李音,是举荐他的贤能。周公是大圣人,康叔是大贤人,现在鲁国、卫国的国君不一定都像他们的祖辈一样圣贤。李音的祖辈虽然善于务农,但是李音也未必与他的祖辈一样。您说历代有功勋的旧臣的儿子没有全都给他们安排官职,那么我所说的有贤能之才却没有被任用,果然真实啊。我问您,本来就是怀疑您取用士人不是根据实际能力。现在您不问李音为什么能成为贤能之才,却听说他祖辈世代都是农民,就嘲笑并且不接受他,那么您取用士人果真是相信名声却不凭借实际才能啊。”卫君理亏而无言以对。

15.D“在隐居生活中获得了安慰,悲情已消减”错误,诗人写此诗时正在回家途中,尚未归隐。

16.①被贬的伤感。诗人仕途不顺,遭贬归家,因而惆怅。

②惜别的友情。诗人送刘长卿依依不舍,并对其前程表示担忧,临水落泪。

③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感到“武陵源”正是他要归去的地方。

首联“湖上孤帆别,江南谪宦归”中的“湖上”是分别之地,次句的“江南”是诗人家乡阳羡所处的区域。诗人仕途不顺,遭贬归家,因而伤感、惆怅。颔联“前程愁更远,临水泪沾衣”写了诗人对刘长卿的前程表示担忧,分别之时眼泪沾满衣服,表述了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尾联“武陵招我隐,岁晚闭柴扉”写武陵正在招呼我去归隐,每到晚上就可以关闭柴门,享受悠闲的生活,表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7.(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3)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每答对一空给1分,共6分。有错别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给分。)

18.①兢兢业业②热火朝天③立身处世(立身行事)(1空1分,其他符合语境的成语亦可)

①处,语境“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强调张富清工作勤恳,可用“兢兢业业”。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恳。②处,语境形容建设年代人们干劲十足,可用“热火朝天”。热火朝天: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像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③处,语境形容“座右铭”,强调对为人处世的指导,可用“立身处世(立身行事)”。立身处世:指人在社会上待人接物的种种活动。立身行事:处世待人的行为。

19.张富清为了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为了建设新中国鞠躬尽瘁,他是一位深藏功名60余载,而感动中国的共产党员。

长句变短句首先提取主干,独立成句:张富清是一位共产党员。然后把定语抽出来,添加成分,独立成句:“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