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质量检测题(原卷+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质量检测题(原卷+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质量检测题(原卷+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质量检测题(原卷+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质量检测题(原卷+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质量检测题(原卷+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四单元教学质量检测题(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达尔文在划时代的《物种起源》巨著中,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科学进化论,大大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这部经典著作中,达尔文以诚实的态度提出了进化论中的一系列难点,其中一个就是“寒武爆发”。

所谓“寒武爆发”,是指在寒武纪(距今5.7亿年前至5.0亿年前)初期世界各地不约而同地突然爆发出众多无脊椎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腕足动物、棘皮动物、须腕动物等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几乎都在此时出现。在我国澄江动物群中还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达尔文不相信进化中有“突然爆发”的事件,认为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在寒武纪初期几乎同时出现,是生物逐步进化,即连续渐进的结果;现在人们感到突然,一是地质上有间断,二是未找到“中间型过渡生物”。他在《物种起源》中,说自己的进化论是“缓慢而渐进的进化论”,还多次宣告“自然界无跃进”。这是达尔文学说的第一个缺陷,也是达尔文的第一个可悲之处。事实上,生命演化史上的爆发远不止寒武纪初期一次,还有三叠纪初的大爆发、第三纪初的大爆发等;自然界也绝不是“无跃进”。生物的演化亦不完全是连续渐进的。

鉴于大量的事实,美国科学家N·埃尔德雷奇和S·J·吉尔德于1972年提出了生命演化的全新理论“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演化的过程不完全是达尔文强调的连续渐进的过程,而是突进与渐进交替的过程;认为生物演化过程不完全是达尔文强调的线性进化图形,根据基国突变学说,生物演化进程应该是间断平衡图形;认为新种的形成不是缓慢变异积累过程,而是由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离形成。间断平衡论以一种全新的哲学观点看待生物进化史,向达尔文进化学说提出了严重挑战。它比较合理地解释了生命历史上的许多化石纪录:即生物界的突进、跃变,是可以在没有地质间断的层序中发生的。例如,在中国南方古生界和中生界之间往往是连续沉积的,看不到长时间的间断,但是古生界的生物与中生界的生物都发生了突变,无论是腕足类、双壳类、有孔虫类、牙形石、三叶虫类、珊瑚类等都发生了突然的变化或绝灭和新的生物的爆发。而且,可以说生命演化的绝大多数突变阶段都找不到达尔文所期待的“中间型过渡生物”,这都是达尔文的渐变论无法解答的。

(摘编自孙关龙《中国大百科全书》《达尔文进化论的五大缺陷》)

材料二:

今天我们已经明确地知道,达尔文是错误地把即使在最纯的群体里也会出现的细微的、连续的、偶然的变异,当作是自然选择的材料。因为事实已经证明,这些变异不是遗传的。这个事实很重要,值得作简要的说明。

如果你拿来一捆纯种大麦,一个麦穗一个麦穗地测量它们的麦芒的长度,并根据统计数字作图,你将会得到一条钟状的曲线。换句话说,一定的中等长度占优势,以一定的概率向二个方向偏离。现在把一组麦芒明显超过平均长度的麦穗拿出来,麦穗的数目足够在地里播种并长出新的作物。对新长出的大麦作同样的统计时,我想,达尔文是会发现向右方移动的相应的曲线的。换句话说,他可以期待通过选择来增加麦芒的平均长度。如果用的是真正纯种繁育的大麦品系,就不会是这种情况。从选出来播种的大麦的后代那里得到的新的统计曲线,跟第一条曲线将是完全一样的,即使选麦芒特别短的麦穗作种子,也将是完全一样的。因为细微的、连续的变异不是遗传的,所以选择没有效果。它们显然不是以遗传物质的结构为基础的,而是偶然出现的。

可是,在四十多年前,荷兰人德弗里斯发现,即使是完全纯种繁育的原种的后代里,也有极少数的个体,比如说几万分之二或万分之三,出现了细微的但是“跃迁式”的变化。“跃迁式”,并不是说这个变化是相当大的,而是说这是一种不连续的变化,在未变和少许改变之间没有中间形式。德弗里斯称之为突变。重要的事实是不连续性。这使我想起了量子论物理学家——在两个相邻的能级之间不发生中间能量。打个比喻说,德弗里斯的突变论,不妨称为生物学的量子论。以后我们将会明白这可不是比喻。突变论实际上是由于基固分子中的量子跃迁所引起的。1902年,当德弗里斯第一次发表他的发现时,量子论的问世还不过二年时间。因此,要由另一代去发现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是不足为怪的!

突变同原始的、未变的特性一样,也是丝毫不爽地遗传下去的。比如,上面讲到的大麦的第一次收获中,会出现少量的麦穗的麦芒长度大大超过了变异范围,比如说是完全无芒。它们可以代表一种德弗里斯突变,并将生育出一模一样的后代,就是说,它们的所有后代全都是无芒的。

因此,突变肯定是因此宝库中的一种变化,而且必须用遗传物质中的某些变化来说明它。由于突变繁育模样相同的后代,所以突变是达尔文描述的、通过不适者淘汰、最适者生存而产生物种的自然选择的合适材料。在达尔文的学说里,恰恰必须用上述所谓的“突变”来代替他的“细微的偶然变异”。

(摘选自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生物细胞的物理学见解》1944年出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寒武纪初期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以及个别脊椎动物,在世界各地几乎不约而同地突然出现,充分证实了“生命大爆发”的存在。

B.达尔文认为,寒武纪初期世界各地突然爆发出众多无脊椎动物,是生物逐步进化的结果,人们感到突然,只是因为缺乏有关证据。

C.“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演化的过程是突进与渐进交替的间断平衡图形,而非达尔文强调的连续渐进的线性进化图形。

D.所谓“跃迁式”变化,并不只是说这个变化有多么大,而是说这是一种不连续的变化,在未变和少许改变之间没有中间形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没有地质间断的层序中发生的生物界的突进、跃变所留下来的化石记录完全颠覆了科学进化论,使“间断平衡论”得到比较合理地证明。

B.基本找不到达尔文所说的“中间型过渡生物”,证明生命演化过程不是缓慢变异积累的过程,新种的形成是由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离形成。

C.用真正纯种繁育的大麦品系播种后得到的麦芒平均长度的统计曲线,跟第一条曲线完全一样,证明这些细微的、连续的变异不是遗传的。

D.物种发生突变的比例虽然很低,但也需要用遗传物质中的某些变化来说明它,因为突变同未变的特性一样,也是丝毫不爽地遗传下去的。

3.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一项是()

A.由于地球上的生存空间有限,不可能允许所有种群都扩大规模,其结果就是优势类型在竞争中打败了较不占优势的类型。

B.在英国工业革命前,某种飞蛾的颜色呈灰白色;工业革命以后,空气污染,树皮由白变黑,飞蛾的颜色也跟着变成黑色了。

C.新的改良变种必将取代旧的少有改良的中间变种,并使其绝灭,这样物种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界限分明的自然群体了。

D.几乎所有的现生动物的门类和已灭绝的生物,都突然出现在寒武纪地层,而更古老的地层中却没有其祖先的化石被发现。

4.结合两则材料,简述“科学进化论”“间断平衡论”“德弗里斯突变论”三种生物学理论的异同点。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评卷人得分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圭表的创制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冯时

表是一根直立于平地上的杆子,古人用来测量日影长短。古人何以学会了立表测影?原因就在于人们对自己身影的了解。由于古人最早认识的日影只能是自己的身影,因此最原始的测影工具也就是人体自身。然而,长期以人身测影既不现实,也不准确。于是古人为解决他们在空间与时间上所遇到的麻烦,就必须创造出一种足以替代人体测影的天文仪具,这便是表。

正是由于原始的表为模仿人体测影而出现,所以支撑人体直立而完成测影的股骨之名便被自然地移用作为表的名称。《周髀算经》说:“周髀长八尺。髀者,股也。髀者,表也。”很明显,原始的表名“髀”,而髀的本义正是人的股骨。由于先民测影历史悠久,这种以髀股作为表的创造,至迟在公元前第四千纪的中叶就完成了。

传统的表的高度被规定为八尺,刚好相当于人的身长,这同样显示了早期人体测影的遗俗。古人立表必先校正表的垂直,这使他们逐渐认识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并以直立的表取于人的髀股而名“股”,晷之长名“勾”,完成了对勾股定理的证明。这体现了天文学对数学的促进。

表的另一个更常使用的名称叫“臬”。由于时空的规划必须依靠立表建准,而时空制度的完善又是一切人文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于是作为表杆的臬与作为度尺的主彼此结合的“圭臬”也就具有了标准和准则的意义。东周时期,人们普遍将表称为“祖臬”,已将圭臬视为建立时空体系、人文制度及人伦道德的法则。从天人关系发展出的道德观念以诚信为本,这种认识源于天时具有的不期而至且恒久不变的特点,所以古人将时间视为诚信的象征,用以测度时间的表与圭也都被赋予了诚信的意义。古代盟誓将盟辞书于石圭,也是借圭所具有的诚信内涵体现盟誓见信的宗旨。这种文化观念与圭表致日的密切关系充分反映了天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表还有一个更富政治意义的名称——“中”。“中”本为立表测影与建旗取中的会意字,这些活动可引申出“中”所具有的中正与中央的双重内涵。立表首先要保持表的垂直,这意味着表处于一种不向东、西、南、北任何一方倾倚的中正状态,这使“中”具有了中正的含义。立表建旗而聚众,表的位置处于四方的中央,这使“中”又具有了中央的含义。从这一含义发展出的居中而治的政治传统,要求统治者必须找到天地的中央,那里是建立王廷的理想之所。而天地之中的求测,需要用圭表来完成。先民的测影实践使他们逐渐懂得,夏至之日以八尺之表测影,当正午时刻的影长为一尺五寸,这个地点便是天地的中央。商周两代,人们在嵩山测得了这个影长,并以此作为天地之中,创造出中域、中土、中原、中国等重要的政治地理概念。而由此发展出“中华”的思想,最终成为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名称,同样留有天文立表活动影响的深刻印迹。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天文仪具,古人以其观天地阴阳之体,正位辨方,定时考闰,并由此发展出一系列作为中国文化核心内涵的人文传统。它不仅是天文建时所奉之准则,更是经纬人文制度之准绳。中国天文学作为传统文化之源,于此可见一斑。

(有删改)

6.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古人用来测量日影长短的直立于平地上的杆子,是古人为解决人身测影在空间与时间上所遇到的问题而创造出的天文仪具。

B.原始的表被命名为“髀”、传统的表的高度被规定为刚好相当于人的身长八尺,这些都显示了早期人们运用人体来测影的遗俗。

C.勾股定理中的“勾”本义指晷之长,“股”本义指人的髀股。古人在校正表的垂直活动中逐渐认识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D.“中”具有中正的含义,由此创造出中域、中土、中原、中国等政治地理概念,并发展出“中华”的思想,成为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名称。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最早认识的日影是自己的身影,最原始的测量日影的工具是人体自身,正因为这些原因,古人学会了立表测影。

B.文中引用《周髀算经》对“髀”的解释,目的是说明原始的表是模仿人体测影而出现的,以人体测影的历史非常悠久。

C.古人盟誓将盟辞书写于石圭,这是因为用来测度时间的主被赋予了诚信的意义,这又和古人将时间视为诚信的象征有关。

D.商周两代,人们把嵩山认为天地之中,这是当时的人们运用圭表在夏至之日测验嵩山正午时刻的影长而得出的结论。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期以人身测影既不现实,也不准确,于是替代人体测影的表应运而生,这说明,满足人们现实活动的需要有可能催生某种发明创造。

B.“圭臬”引申为标准和准则,这一引申义很早就已出现,如东周时期的人们已将圭臬看作建立时空体系、人文制度及人伦道德的法则。

C.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天文仪具,圭表不仅推动了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而且还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对我国文明历史的发展作用巨大。

D.在我国古代,完成对勾股定理的证明、订立盟誓、求测天地之中等活动都带有天文活动的痕迹,因为这些活动中都可见到“表”的身影。

9.文章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天文学作为传统文化之源”这一观点?

评卷人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守敬字若思,顺德邢台人。生有异操,不为嬉戏事。大父荣,通五经,精于算数、水利,使守敬从刘秉忠学。中统三年,张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每奏一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

至元元年,从张文谦行省西夏。先是古渠在中兴者一名唐来其长四百里一名汉延长二百五十里它州正渠十皆长二百里灌田九万余顷兵乱以来,废坏淤浅。守敬更立闸堰,皆复其旧。二年,授都水少监。守敬言:“金时,分引卢沟一支东流,穿西山而出,灌田若干顷,其利不可胜计。今若按视故迹,使水得通流,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广京畿之漕。”帝善之。初,秉忠以《大明历》自辽、金承用二百余年,议欲修正而卒。十三年,江左既平,帝思用其言。守敬首言:“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今司天浑仪,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相符。”守敬乃尽考其失而移置之。作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等。又作《仰规覆矩图》《异方浑盖图》《日出入永短图》,与上诸仪互相参考。十六年,改局为太史院,以恂为太史令,守敬为同知太史院事,给印章,立官府。及奏进仪表式,守敬当帝前指陈理致,至于日晏,帝不为倦。守敬因奏:“唐一行开元间令南宫说天下测景,书中见者凡十三处。今疆宇比唐尤大,若不远方测验,日月交食分数时刻不同,昼夜长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不同,即目测验人少,可先南北立表,取直测景。”帝可其奏。遂设监候官一十四员,分道而出,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十七年,新历告成。

大德二年,召守敬至上都,议开铁幡竿渠,守敬奏:“山水频年暴下,非大为渠堰,广五七十步不可。”执正吝于工费,以其言为过,缩其广三之一。明年大雨,山水注下,渠不能容,漂没人畜庐帐,几犯行殿。成宗谓宰臣曰:“郭太史神人也,惜其言不用耳。”七年,诏内外官年及七十,并听致仕,独守敬不许其请。自是翰林太史司天官不致仕,定著为令。延祐三年卒,年八十六。

(节选自《元史·郭守敬传》,有删节)

天度:周天的度数,用来计算日月的运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古渠在中兴者/一名唐来/其长四百里/一名汉延/长二百五十里/它州正渠十/皆长二百里/灌田九万余顷/

B.先是古渠/在中兴者/一名唐来/其长四百里/一名汉延/长二百五十里/它州正渠十/皆长二百里/灌田九万余顷/

C.先是/古渠在中兴者/一名唐来/其长四百里/一名汉延/长二百五十里/它州正渠十皆长二百里/灌田九万余顷/

D.先是/古渠在中兴者/一名唐来/其长四百里/一名汉延/长二百五十里/它州正渠十/皆长二百里/灌田/九万余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省即行中书省,是元朝中央政府为维护其统治,在地方行政上所设的全权机关。在当时主要用作军事管理。

B.在地理上,古人与今人相反,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所以江左泛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又称为江东或江表。

C.古代官员正常退休称为“致仕”,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翰林为皇帝的文学侍从官,专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因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一度与丞相相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守敬精通水利工程,灵巧绝人。他师从刘秉忠,被张文谦引荐,常就水利问题向皇帝进言献策,得到历任皇帝的信任和赞赏。

B.郭守敬主持修复旧渠,利国利民。他修复了中兴州内因战乱而废弃淤塞的十条正渠及唐来、汉延二渠,浇灌九万余顷田地。

C.郭守敬做事提纲卑领,严谨务实。他认为修订历法的关键在于测量所用的仪器,于是校订并移置了不符合司天台天度的浑仪。

D.郭守敬通晓天文地理,博学多才。为了修订历法,他还亲自制造了大量用于测量的仪器,并绘制了与这些仪器互相参照使用的图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若按视故迹,使水得通流,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广京畿之漕。

(2)执正吝于工费,以其言为过,缩其广三之一。

14.为了使新修订的历法更加准确,郭守敬做了哪些工作?

评卷人得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各题。

帐夜①

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点题,从梦醒起笔,写梦醒时的眼前实景,拱形的毡帐就着山势而立,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

B.颔联视听结合,“雁飞”“白草”“黄榆”是目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用视觉和听觉渲染悲凉的氛围。

C.颈联写北方连续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石,凝炼地描绘了边塞的典型景象,直接抒发了凄凉无奈的心境。

D.妻子寄来春衣,但因边塞仍不见春意,诗人无法将春衣穿在身上。一个“空”字道出了对妻子白费心意的疼惜。

16.诗人自觉年华易逝,逐渐衰老,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因何而“老”。

评卷人得分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节选)》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两句是“,”。

(2)《石钟山记》中,体现苏轼反对不经过亲身实践而凭主观臆断去猜测的句子是:“,,可乎?”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评卷人得分

六、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①)。

中国最早的天象观察,可以___________到好几千年以前。无论是对行星、彗星、新星、恒星,还是对日食、月食、太阳黑子、流星雨等罕见天象,我国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记载,这些记载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中国古代在创制天文仪器方面,创造性地设计和制造了许多种精巧的观察和测量仪器。中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也叫圭表。它是用来度量日影长短的,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已无从___________。

古人勤奋观察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变化,主要目的是通过(②),掌握其中的规律性,用来确定四季,编制历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中国古代历法不仅包括节气的推算、每月的日数的分配、月和闰月的安排等,还包括许多天文学的内容,如日食、月食发生的时刻和可见情况的计算和预报,五大行星位置的推算和预报等。中国的祖先还生活在茹毛饮血的时代时,就已经懂得___________大自然安排的“作息时间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阳___________的东升西落运动,使人类形成了最基本的时间概念——“日”,产生了“天”这个最基本的时间单位。大约在商代,古人已经有了黎明、清晨、中午、午后、下午、黄昏和夜晚这种粗略划分一天的时间概念。计时仪器漏壶发明后,人们通常采用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一百刻的做法,夏至前后,“昼长六十刻,夜短四十刻”;冬至前后,“昼短四十刻,夜长六十刻”;春分、秋分前后,则昼夜各五十刻。尽管白天、黑夜的长短不一样,但昼夜的总长是不变的,都是每天一百刻。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追寻考证遵从循环往复

B.追溯考证遵循周而复始

C.追寻论证遵循循环往复

D.追溯论证遵从周而复始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圭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

B.历法,是为了配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根据天象而制订的计算时间的方法。根据月球环绕地球运行所订的历法称为阴历;根据太阳在不同季节的位置变化所订的历法称为阳历。

C.闰月,为了协调阴历年与阳历年天数的差异,规定农历三年一闰,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叫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称闰某月。

D.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全年共有二十四个节气,其中属于春天的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属于秋天的节气有立秋、芒种、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评卷人得分

七、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火种欢迎仪式上,现场工作人员①,然后用取得的火点燃北京冬奥会火炬。相比于早已显露真容的火炬“飞扬”,不少人被造型别致的火种灯吸引。北京冬奥会火炬接カ火种灯的创意源于“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其造型轻巧华丽,设计巧妙。

飞舞的红色丝带环绕火种灯的顶部,象征着拼搏的奥运激情;方圆嵌套象征天圆地方,金属光泽和晶莹剔透的玻璃形成对比,表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契合。灯体使用了环保材料再生铝合金,首创双层玻璃结构。整体打造出既有传统中国韵味,②。

长信宫灯出土于本届冬奥会赛区之一的河北,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河北博物院。历经2000多年,③,但仍能体现出汉代鎏金工艺的高超水平。“长信”有永恒信念之意,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以此为创意,意在表述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与向往。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根据文段内容和图片,以“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为主语写一个单句,要求概括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结构,不超过35个字。

评卷人得分

八、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荀子说“人定胜天”“制天命而用之”,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几乎获得最大程度的彰显。但人类对自然本身的价值、需求的关注依然极为有限,使得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和生态环境问题,以海啸、地震、物种灭绝、资源枯竭乃至各种疫病肆虐横行的形式爆发出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再次提醒并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的生态文明理念。

这不得不促使我们进行反思。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第2页,共11页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四单元教学质量检测题(解答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达尔文在划时代的《物种起源》巨著中,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科学进化论,大大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这部经典著作中,达尔文以诚实的态度提出了进化论中的一系列难点,其中一个就是“寒武爆发”。

所谓“寒武爆发”,是指在寒武纪(距今5.7亿年前至5.0亿年前)初期世界各地不约而同地突然爆发出众多无脊椎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腕足动物、棘皮动物、须腕动物等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几乎都在此时出现。在我国澄江动物群中还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达尔文不相信进化中有“突然爆发”的事件,认为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在寒武纪初期几乎同时出现,是生物逐步进化,即连续渐进的结果;现在人们感到突然,一是地质上有间断,二是未找到“中间型过渡生物”。他在《物种起源》中,说自己的进化论是“缓慢而渐进的进化论”,还多次宣告“自然界无跃进”。这是达尔文学说的第一个缺陷,也是达尔文的第一个可悲之处。事实上,生命演化史上的爆发远不止寒武纪初期一次,还有三叠纪初的大爆发、第三纪初的大爆发等;自然界也绝不是“无跃进”。生物的演化亦不完全是连续渐进的。

鉴于大量的事实,美国科学家N·埃尔德雷奇和S·J·吉尔德于1972年提出了生命演化的全新理论“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演化的过程不完全是达尔文强调的连续渐进的过程,而是突进与渐进交替的过程;认为生物演化过程不完全是达尔文强调的线性进化图形,根据基国突变学说,生物演化进程应该是间断平衡图形;认为新种的形成不是缓慢变异积累过程,而是由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离形成。间断平衡论以一种全新的哲学观点看待生物进化史,向达尔文进化学说提出了严重挑战。它比较合理地解释了生命历史上的许多化石纪录:即生物界的突进、跃变,是可以在没有地质间断的层序中发生的。例如,在中国南方古生界和中生界之间往往是连续沉积的,看不到长时间的间断,但是古生界的生物与中生界的生物都发生了突变,无论是腕足类、双壳类、有孔虫类、牙形石、三叶虫类、珊瑚类等都发生了突然的变化或绝灭和新的生物的爆发。而且,可以说生命演化的绝大多数突变阶段都找不到达尔文所期待的“中间型过渡生物”,这都是达尔文的渐变论无法解答的。

(摘编自孙关龙《中国大百科全书》《达尔文进化论的五大缺陷》)

材料二:

今天我们已经明确地知道,达尔文是错误地把即使在最纯的群体里也会出现的细微的、连续的、偶然的变异,当作是自然选择的材料。因为事实已经证明,这些变异不是遗传的。这个事实很重要,值得作简要的说明。

如果你拿来一捆纯种大麦,一个麦穗一个麦穗地测量它们的麦芒的长度,并根据统计数字作图,你将会得到一条钟状的曲线。换句话说,一定的中等长度占优势,以一定的概率向二个方向偏离。现在把一组麦芒明显超过平均长度的麦穗拿出来,麦穗的数目足够在地里播种并长出新的作物。对新长出的大麦作同样的统计时,我想,达尔文是会发现向右方移动的相应的曲线的。换句话说,他可以期待通过选择来增加麦芒的平均长度。如果用的是真正纯种繁育的大麦品系,就不会是这种情况。从选出来播种的大麦的后代那里得到的新的统计曲线,跟第一条曲线将是完全一样的,即使选麦芒特别短的麦穗作种子,也将是完全一样的。因为细微的、连续的变异不是遗传的,所以选择没有效果。它们显然不是以遗传物质的结构为基础的,而是偶然出现的。

可是,在四十多年前,荷兰人德弗里斯发现,即使是完全纯种繁育的原种的后代里,也有极少数的个体,比如说几万分之二或万分之三,出现了细微的但是“跃迁式”的变化。“跃迁式”,并不是说这个变化是相当大的,而是说这是一种不连续的变化,在未变和少许改变之间没有中间形式。德弗里斯称之为突变。重要的事实是不连续性。这使我想起了量子论物理学家——在两个相邻的能级之间不发生中间能量。打个比喻说,德弗里斯的突变论,不妨称为生物学的量子论。以后我们将会明白这可不是比喻。突变论实际上是由于基固分子中的量子跃迁所引起的。1902年,当德弗里斯第一次发表他的发现时,量子论的问世还不过二年时间。因此,要由另一代去发现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是不足为怪的!

突变同原始的、未变的特性一样,也是丝毫不爽地遗传下去的。比如,上面讲到的大麦的第一次收获中,会出现少量的麦穗的麦芒长度大大超过了变异范围,比如说是完全无芒。它们可以代表一种德弗里斯突变,并将生育出一模一样的后代,就是说,它们的所有后代全都是无芒的。

因此,突变肯定是因此宝库中的一种变化,而且必须用遗传物质中的某些变化来说明它。由于突变繁育模样相同的后代,所以突变是达尔文描述的、通过不适者淘汰、最适者生存而产生物种的自然选择的合适材料。在达尔文的学说里,恰恰必须用上述所谓的“突变”来代替他的“细微的偶然变异”。

(摘选自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生物细胞的物理学见解》1944年出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寒武纪初期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以及个别脊椎动物,在世界各地几乎不约而同地突然出现,充分证实了“生命大爆发”的存在。

B.达尔文认为,寒武纪初期世界各地突然爆发出众多无脊椎动物,是生物逐步进化的结果,人们感到突然,只是因为缺乏有关证据。

C.“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演化的过程是突进与渐进交替的间断平衡图形,而非达尔文强调的连续渐进的线性进化图形。

D.所谓“跃迁式”变化,并不只是说这个变化有多么大,而是说这是一种不连续的变化,在未变和少许改变之间没有中间形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没有地质间断的层序中发生的生物界的突进、跃变所留下来的化石记录完全颠覆了科学进化论,使“间断平衡论”得到比较合理地证明。

B.基本找不到达尔文所说的“中间型过渡生物”,证明生命演化过程不是缓慢变异积累的过程,新种的形成是由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离形成。

C.用真正纯种繁育的大麦品系播种后得到的麦芒平均长度的统计曲线,跟第一条曲线完全一样,证明这些细微的、连续的变异不是遗传的。

D.物种发生突变的比例虽然很低,但也需要用遗传物质中的某些变化来说明它,因为突变同未变的特性一样,也是丝毫不爽地遗传下去的。

3.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一项是()

A.由于地球上的生存空间有限,不可能允许所有种群都扩大规模,其结果就是优势类型在竞争中打败了较不占优势的类型。

B.在英国工业革命前,某种飞蛾的颜色呈灰白色;工业革命以后,空气污染,树皮由白变黑,飞蛾的颜色也跟着变成黑色了。

C.新的改良变种必将取代旧的少有改良的中间变种,并使其绝灭,这样物种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界限分明的自然群体了。

D.几乎所有的现生动物的门类和已灭绝的生物,都突然出现在寒武纪地层,而更古老的地层中却没有其祖先的化石被发现。

4.结合两则材料,简述“科学进化论”“间断平衡论”“德弗里斯突变论”三种生物学理论的异同点。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1.C2.A3.D4.相同点:都认为物种是渐进式进化。

不同点:

(1)达尔文“科学进化论”只承认渐进式(连续性),即这种进化是缓慢、连续不间断的,不相信进化中有突变和跃进;

(2)“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进化是突进与渐进交替的过程,这里的“突进”强调突然发生、不连续性(间断):

(3)“德弗里斯突变论”强调不连续的“跃迁式”的变化,这种变化也是缓慢长期的。5.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思路清晰中心突出条理分明。使用了例证、对比论证、比喻、因果等论证方法,论证充分有利。首先提出观点,阐明达尔文进化论的错误之处,即否认突变,只认可自然选择和渐进。然后用三个段落进行分析论证,证明渐进式的不合理以及“跃迁式”突变的存在。最后在开头段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总结,升华论点,全面辩证地分析了达尔文进化论既有不全面、不合理处,又有它的科学性。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以及个别脊椎动物”错,材料一第二段说“所谓‘寒武爆发’,是指在寒武纪……初期世界各地不约而同地突然爆发出众多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几乎都在此时出现”,可见选项杂糅了信息,修饰限制语出现交叉错误。

B.“只是因为缺乏有关证据”错,结合材料一第二段“达尔文不相信进化中……认为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在寒武纪初期几乎同时出现,是生物逐步进化,即连续渐进的结果;现在人们感到突然,一是地质上有间断,二是未找到‘中间型过渡生物’”分析,可见选项原因表述绝对,两点误为一点。

D.“并不只是说这个变化有多么大”错,结合材料二第三段“‘跃迁式’,并不是说这个变化是相当大的”分析,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原文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A.“完全颠覆”错,材料一结尾处说“例如,无论是……都发生了突然的变化或绝灭和新的生物的爆发。而且,可以说生命演化的绝大多数突变阶段都找不到达尔文所期待的‘中间型过渡生物’,这都是达尔文的渐变论无法解答的”,可见选项表述绝对。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观点分析论据的能力。

达尔文的观点是“缓慢而渐进的进化论”,还多次宣告“自然界无跃进”,生物的演化是连续渐进的,ABC均符合达尔文连续进化说。

D.属于达尔文的一个难题,不符合他的进化论认知,强调突然爆发,中间有“间断”。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不同信息并归纳要点的能力。

(1)相同点:

结合“达尔文在划时代的《物种起源》巨著中,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科学进化论,大大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四十多年前,荷兰人德弗里斯发现,即使是完全纯种繁育的原种的后代里,也有极少数的个体,比如说几万分之二或万分之三,出现了细微的但是‘跃迁式’的变化”“认为生物演化的过程不完全是达尔文强调的连续渐进的过程,而是突进与渐进交替的过程;认为生物演化过程不完全是达尔文强调的线性进化图形”等句段分析,得出相同点:都认为物种是渐进式进化。

(2)不同点:

结合“‘突然爆发”的事件,认为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在寒武纪初期几乎同时出现,是生物逐步进化,即连续渐进的结果;现在人们感到突然,一是地质上有间断,二是未找到‘中间型过渡生物’。他在《物种起源》中,说自己的进化论是‘缓慢而渐进的进化论’,还多次宣告‘自然界无跃进’”分析得出达尔文进化论观点。

结合“鉴于大量的事实,美国科学家N·埃尔德雷奇和S·J·吉尔德于1972年提出了生命演化的全新理论‘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演化的过程不完全是达尔文强调的连续渐进的过程,而是突进与渐进交替的过程;认为生物演化过程不完全是达尔文强调的线性进化图形,根据基国突变学说,生物演化进程应该是间断平衡图形;认为新种的形成不是缓慢变异积累过程,而是由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离形成”分析,得出“间断平衡轮”。

结合“可是,在四十多年前,荷兰人德弗里斯发现,即使是完全纯种繁育的原种的后代里,也有极少数的个体,比如说几万分之二或万分之三,出现了细微的但是‘跃迁式’的变化。’跃迁式’,并不是说这个变化是相当大的,而是说这是一种不连续的变化,在未变和少许改变之间没有中间形式。德弗里斯称之为突变。重要的事实是不连续性”分析,得出“德弗里斯突变论”。

综上可见不同点:达尔文“科学进化论”只承认渐进式,即这种进化是缓慢、连续不间断的,自然选择性,不相信进化中有突变和跃进;“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进化是突进与渐进交替的过程:“德弗里斯突变论”强调不连续的“跃迁式”的变化,这种变化也是缓慢长期的。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行文脉络的能力。

(1)第一段先总说,提出问题,指出达尔文进化论中的错误认识:达尔文把即使在最纯的群体里也会出现的细微的、连续的、偶然的变异,当作是自然选择的材料。因为事实已经证明,这些变异不是遗传的。

第一段结尾处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这个事实很重要,值得作简要的说明”。

(2)第二、三、四三段分析观点,即达尔文的观点为何是错的:

第二段使用例证、对比论证法,得出因为细微的、连续的变异不是遗传的,所以选择没有效果。它们显然不是以遗传物质的结构为基础的,而是偶然出现的。

第三、四两段介绍荷兰人德弗里斯发现的“跃迁式”变化从而论证达尔文的错误:“跃迁式”,并不是说这个变化是相当大的,而是说这是一种不连续的变化,在未变和少许改变之间没有中间形式。德弗里斯称之为突变。重要的事实是不连续性。使用比喻论证、例证。

(3)第五段在第四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总结全文,使用因果论证,总结整个文段,说明达尔文认识论中存在的问题,并照应材料一第一段所言,承认达尔文的科学认知:用遗传物质中的某些变化来说明它。由于突变繁育模样相同的后代,所以突变是达尔文描述的、通过不适者淘汰、最适者生存而产生物种的自然选择的合适材料。在达尔文的学说里,恰恰必须用上述所谓的“突变”来代替他的“细微的偶然变异”。

综上:本文段既说明了达尔文进化论中错误之处,也论证了它的科学而合理性所在,公正合理地进行分析,有理有据,看问题全面,体现了发展和辨证观。

评卷人得分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圭表的创制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冯时

表是一根直立于平地上的杆子,古人用来测量日影长短。古人何以学会了立表测影?原因就在于人们对自己身影的了解。由于古人最早认识的日影只能是自己的身影,因此最原始的测影工具也就是人体自身。然而,长期以人身测影既不现实,也不准确。于是古人为解决他们在空间与时间上所遇到的麻烦,就必须创造出一种足以替代人体测影的天文仪具,这便是表。

正是由于原始的表为模仿人体测影而出现,所以支撑人体直立而完成测影的股骨之名便被自然地移用作为表的名称。《周髀算经》说:“周髀长八尺。髀者,股也。髀者,表也。”很明显,原始的表名“髀”,而髀的本义正是人的股骨。由于先民测影历史悠久,这种以髀股作为表的创造,至迟在公元前第四千纪的中叶就完成了。

传统的表的高度被规定为八尺,刚好相当于人的身长,这同样显示了早期人体测影的遗俗。古人立表必先校正表的垂直,这使他们逐渐认识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并以直立的表取于人的髀股而名“股”,晷之长名“勾”,完成了对勾股定理的证明。这体现了天文学对数学的促进。

表的另一个更常使用的名称叫“臬”。由于时空的规划必须依靠立表建准,而时空制度的完善又是一切人文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于是作为表杆的臬与作为度尺的主彼此结合的“圭臬”也就具有了标准和准则的意义。东周时期,人们普遍将表称为“祖臬”,已将圭臬视为建立时空体系、人文制度及人伦道德的法则。从天人关系发展出的道德观念以诚信为本,这种认识源于天时具有的不期而至且恒久不变的特点,所以古人将时间视为诚信的象征,用以测度时间的表与圭也都被赋予了诚信的意义。古代盟誓将盟辞书于石圭,也是借圭所具有的诚信内涵体现盟誓见信的宗旨。这种文化观念与圭表致日的密切关系充分反映了天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表还有一个更富政治意义的名称——“中”。“中”本为立表测影与建旗取中的会意字,这些活动可引申出“中”所具有的中正与中央的双重内涵。立表首先要保持表的垂直,这意味着表处于一种不向东、西、南、北任何一方倾倚的中正状态,这使“中”具有了中正的含义。立表建旗而聚众,表的位置处于四方的中央,这使“中”又具有了中央的含义。从这一含义发展出的居中而治的政治传统,要求统治者必须找到天地的中央,那里是建立王廷的理想之所。而天地之中的求测,需要用圭表来完成。先民的测影实践使他们逐渐懂得,夏至之日以八尺之表测影,当正午时刻的影长为一尺五寸,这个地点便是天地的中央。商周两代,人们在嵩山测得了这个影长,并以此作为天地之中,创造出中域、中土、中原、中国等重要的政治地理概念。而由此发展出“中华”的思想,最终成为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名称,同样留有天文立表活动影响的深刻印迹。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天文仪具,古人以其观天地阴阳之体,正位辨方,定时考闰,并由此发展出一系列作为中国文化核心内涵的人文传统。它不仅是天文建时所奉之准则,更是经纬人文制度之准绳。中国天文学作为传统文化之源,于此可见一斑。

(有删改)

6.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古人用来测量日影长短的直立于平地上的杆子,是古人为解决人身测影在空间与时间上所遇到的问题而创造出的天文仪具。

B.原始的表被命名为“髀”、传统的表的高度被规定为刚好相当于人的身长八尺,这些都显示了早期人们运用人体来测影的遗俗。

C.勾股定理中的“勾”本义指晷之长,“股”本义指人的髀股。古人在校正表的垂直活动中逐渐认识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D.“中”具有中正的含义,由此创造出中域、中土、中原、中国等政治地理概念,并发展出“中华”的思想,成为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名称。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最早认识的日影是自己的身影,最原始的测量日影的工具是人体自身,正因为这些原因,古人学会了立表测影。

B.文中引用《周髀算经》对“髀”的解释,目的是说明原始的表是模仿人体测影而出现的,以人体测影的历史非常悠久。

C.古人盟誓将盟辞书写于石圭,这是因为用来测度时间的主被赋予了诚信的意义,这又和古人将时间视为诚信的象征有关。

D.商周两代,人们把嵩山认为天地之中,这是当时的人们运用圭表在夏至之日测验嵩山正午时刻的影长而得出的结论。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期以人身测影既不现实,也不准确,于是替代人体测影的表应运而生,这说明,满足人们现实活动的需要有可能催生某种发明创造。

B.“圭臬”引申为标准和准则,这一引申义很早就已出现,如东周时期的人们已将圭臬看作建立时空体系、人文制度及人伦道德的法则。

C.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天文仪具,圭表不仅推动了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而且还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对我国文明历史的发展作用巨大。

D.在我国古代,完成对勾股定理的证明、订立盟誓、求测天地之中等活动都带有天文活动的痕迹,因为这些活动中都可见到“表”的身影。

9.文章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天文学作为传统文化之源”这一观点?

6.D7.B8.C9.①古人立表测量天文数据先校正表的垂直,使他们逐渐认识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完成了对勾股定理的证明,促进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②古人将圭臬视为建立时空体系、人文制度及人伦道德的法则,从而衍生出以诚信为本的道德观念等,中国古代天文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③表的另一个名称“中”具有中正、中央等含义,古人以此创造出中域、中土、中原、中国等重要的政治地理概念,进而发展出“中华”的思想,最终成为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名称。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D.“‘中’具有中正的含义”理解有误。从原文倒数第二段中得知,“中”具有中央的含义,由这个含义创造出了中域、中土、中原、中国等政治地理概念。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目的是说明原始的表是模仿人体测影而出现的,以人体测影的历史非常悠久”理解有误。从原文第二段文句“正是由于原始的表为模仿人体测影而出现,所以支撑人体直立而完成测影的股骨之名便被自然地移用作为表的名称。《周髀算经》,……原始的表名‘髀’,而髀的本义正是人的股骨”分析可知,文中引用《周髀算经》对“髀”的解释,目的是说明原始的表被命名为“髀”的原因。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辨析文中信息的能力。

C.“圭表……,还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源头”理解错误,据原文最后一句“中国天文学为传统文化之源,于此可见一斑”可知,“天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不是“圭表”。

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题干要求考生归纳总结“文章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天文学作为传统文化之源’这一观点”。文章的标题为“圭表的创制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阅读文本可知,文章从第二段开始论述天文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从文章第二三段关键句“古人立表必先校正表的垂直,这使他们逐渐认识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并以直立的表取于人的髀股而名‘股’,晷之长名‘勾’,完成了对勾股定理的证明。这体现了天文学对数学的促进”可概括得出,古人立表测量天文数据先校正表的垂直,使他们逐渐认识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完成了对勾股定理的证明,促进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

(2)从文章第四段“东周时期,人们普遍将表称为‘祖臬’,已将圭臬视为建立时空体系、人文制度及人伦道德的法则。从天人关系发展出的道德观念以诚信为本,这种认识源于天时具有的不期而至且恒久不变的特点,所以古人将时间视为诚信的象征,用以测度时间的表与圭也都被赋予了诚信的意义。古代盟誓将盟辞书于石圭,也是借圭所具有的诚信内涵体现盟誓见信的宗旨。这种文化观念与圭表致日的密切关系充分反映了天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可概括,古人将圭臬视为建立时空体系、人文制度及人伦道德的法则,从而衍生出以诚信为本的道德观念等,中国古代天文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3)从文章第五段“商周两代,人们在嵩山测得了这个影长,并以此作为天地之中,创造出中域、中土、中原、中国等重要的政治地理概念。而由此发展出‘中华’的思想,最终成为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名称,同样留有天文立表活动影响的深刻印迹”可概括得出表的另一个名称“中”具有中正、中央等含义,古人以此创造出中域、中土、中原、中国等重要的政治地理概念,进而发展出“中华”的思想,最终成为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名称。

评卷人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守敬字若思,顺德邢台人。生有异操,不为嬉戏事。大父荣,通五经,精于算数、水利,使守敬从刘秉忠学。中统三年,张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每奏一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

至元元年,从张文谦行省西夏。先是古渠在中兴者一名唐来其长四百里一名汉延长二百五十里它州正渠十皆长二百里灌田九万余顷兵乱以来,废坏淤浅。守敬更立闸堰,皆复其旧。二年,授都水少监。守敬言:“金时,分引卢沟一支东流,穿西山而出,灌田若干顷,其利不可胜计。今若按视故迹,使水得通流,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广京畿之漕。”帝善之。初,秉忠以《大明历》自辽、金承用二百余年,议欲修正而卒。十三年,江左既平,帝思用其言。守敬首言:“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今司天浑仪,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相符。”守敬乃尽考其失而移置之。作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等。又作《仰规覆矩图》《异方浑盖图》《日出入永短图》,与上诸仪互相参考。十六年,改局为太史院,以恂为太史令,守敬为同知太史院事,给印章,立官府。及奏进仪表式,守敬当帝前指陈理致,至于日晏,帝不为倦。守敬因奏:“唐一行开元间令南宫说天下测景,书中见者凡十三处。今疆宇比唐尤大,若不远方测验,日月交食分数时刻不同,昼夜长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不同,即目测验人少,可先南北立表,取直测景。”帝可其奏。遂设监候官一十四员,分道而出,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十七年,新历告成。

大德二年,召守敬至上都,议开铁幡竿渠,守敬奏:“山水频年暴下,非大为渠堰,广五七十步不可。”执正吝于工费,以其言为过,缩其广三之一。明年大雨,山水注下,渠不能容,漂没人畜庐帐,几犯行殿。成宗谓宰臣曰:“郭太史神人也,惜其言不用耳。”七年,诏内外官年及七十,并听致仕,独守敬不许其请。自是翰林太史司天官不致仕,定著为令。延祐三年卒,年八十六。

(节选自《元史·郭守敬传》,有删节)

天度:周天的度数,用来计算日月的运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古渠在中兴者/一名唐来/其长四百里/一名汉延/长二百五十里/它州正渠十/皆长二百里/灌田九万余顷/

B.先是古渠/在中兴者/一名唐来/其长四百里/一名汉延/长二百五十里/它州正渠十/皆长二百里/灌田九万余顷/

C.先是/古渠在中兴者/一名唐来/其长四百里/一名汉延/长二百五十里/它州正渠十皆长二百里/灌田九万余顷/

D.先是/古渠在中兴者/一名唐来/其长四百里/一名汉延/长二百五十里/它州正渠十/皆长二百里/灌田/九万余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省即行中书省,是元朝中央政府为维护其统治,在地方行政上所设的全权机关。在当时主要用作军事管理。

B.在地理上,古人与今人相反,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所以江左泛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又称为江东或江表。

C.古代官员正常退休称为“致仕”,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翰林为皇帝的文学侍从官,专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因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一度与丞相相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守敬精通水利工程,灵巧绝人。他师从刘秉忠,被张文谦引荐,常就水利问题向皇帝进言献策,得到历任皇帝的信任和赞赏。

B.郭守敬主持修复旧渠,利国利民。他修复了中兴州内因战乱而废弃淤塞的十条正渠及唐来、汉延二渠,浇灌九万余顷田地。

C.郭守敬做事提纲卑领,严谨务实。他认为修订历法的关键在于测量所用的仪器,于是校订并移置了不符合司天台天度的浑仪。

D.郭守敬通晓天文地理,博学多才。为了修订历法,他还亲自制造了大量用于测量的仪器,并绘制了与这些仪器互相参照使用的图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若按视故迹,使水得通流,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广京畿之漕。

(2)执正吝于工费,以其言为过,缩其广三之一。

14.为了使新修订的历法更加准确,郭守敬做了哪些工作?

10.A11.B12.B13.(1)现在如果考察原有河道,使水能够通畅流动,在上游可以用来使西山获得好处,在下游可以用来使京畿地区的漕运范围变广。

(2)主持政事的人吝惜工程费用,认为他的话过分夸大,缩减了渠堰三分之一的宽度。14.(1)详尽地考察原来司天浑仪的缺失,重新作了安顿。

(2)制作了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等仪器。

(3)制作了《仰规覆矩图》《异方浑盖图》《日出入永短图》,同各种仪器互相参照使用。

(4)奏请皇帝批准,在比唐代更远的地方设置测量站点,测日影获得准确的数值。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先是”为独立时间状语,统领全句,其后当断开,排除B项。“十”作定语修饰“正渠”,其后断开,排除C项。“九万余顷”对“灌田”起补充说明作用,关系紧密,中间不宜断开,排除D项。

翻译为:这之前,在中兴州的古渠,一条叫唐来,它的长度有四百里;一条叫汉延,长二百五十里,其他州的正渠有十条,都长二百里,灌溉田地九万余顷。

故选A。

1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又称为江东或江表”错误,“江表”为长江以南地区。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综合理解能力。

B.“他修复了中兴州内因战乱而废弃淤塞的十条正渠”错误,十条正渠在“它州”,不属于中兴州。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采分点:

(1)按视:考察。故:原来的,原有的。致:获得,实现。广:使动用法,使……变广。(2)吝:吝惜。以……为:认为。过:过分,不合实际。广:宽度。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根据“守敬乃尽考其失而移置之”可知,详尽地考察原来司天浑仪的缺失,重新作了安顿。

根据“作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等”可知,制作了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等仪器。

根据“又作《仰规覆矩图》《异方浑盖图》《日出入永短图》,与上诸仪互相参考”可知,制作了《仰规覆矩图》《异方浑盖图》《日出入永短图》,同各种仪器互相参照使用。

根据“守敬因奏:‘唐一行开元间令南宫说天下测景,书中见者凡十三处。今疆宇比唐尤大,若不远方测验,日月交食分数时刻不同,昼夜长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不同,即目测验人少,可先南北立表,取直测景。’帝可其奏”可知,奏请皇帝批准,在比唐代更远的地方设置测量站点,测日影获得准确的数值。

参考译文:

郭守敬字若思,是顺德邢台人。他从小就跟别人不同,不喜欢耍玩游戏。他祖父郭荣,熟悉五经,精通数学与水利,让郭守敬跟从刘秉忠学习。中统三年,张文谦向朝廷推荐郭守敬,说他熟悉水利,思想灵巧胜过常人。元世祖忽必烈召见他,他当面陈述了水利方面的六项事,每奏报一项,元世祖就赞赏道:“办事的人都像这样,大家方才不是白吃饭的。”

至元元年,郭守敬随从张文谦任职于西夏行省。这之前,在中兴州的古渠,一条叫唐来,它的长度有四百里;一条叫汉延,长二百五十里,其他州的正渠有十条,都长二百里,灌溉田地九万余顷。战乱以来,废弃损坏淤积。郭守敬重新修建水闸水坝,都恢复了它们的原貌。第二年,被授予都水少监。郭守敬上奏说:“金朝时,分引卢沟河一条支流向东,穿过西山流出,灌溉田地若干顷,它的好处不可胜数。现在如果考察原有河道,使水能够通畅流动,在上游可以用来使西山获得好处,在下游可以用来使京畿地区的漕运范围变广。”皇帝认为这些意见很好。早年,刘秉忠认为《大明历》从辽、金两代开始沿用已经二百多年了,计议想要修改历法却去世了。至元十三年时,长江以东已经平定,皇帝想到采纳刘秉忠的意见。郭守敬首先指出:“修订历法的根本在于作测量,作测量的工具首先在于仪器。现在司天台上的浑仪,是宋代皇祐年间在汴京制作的,跟这里的天文度数并不相合。”郭守敬于是详尽地考察缺失,重新作了安顿。制作了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等仪器。此外还制作了《仰规覆矩图》《异方浑盖图》《日出入永短图》,可以同以上各种仪器互相参照使用。至元十六年,太史局改为太史院,王恂当太史令,郭守敬任副职为同知太史院事,发给公章,设立官署。在上呈并汇报各种仪器式样时,郭守敬在皇帝面前解释使用方法及其原理,一直到天晚,皇帝并不厌倦。郭守敬随而奏报:“唐代一行在开元年间命南宫说到各地去测量日影,书上记载共有十三处地方。现在疆土比唐代还要广大,如果不到远方去作测量,(就不能知道)日月交食分数时刻的不同、昼夜长短的不同以及日月星辰在天上位置高低的不同,现今作测量的人员较少,可以先在南北若干地方立表杆,测日影获得准确的数值。”皇帝同意他的意见。于是设置了十四个监候官,分路到各地去,东方到高丽,西方至滇池,南方超越朱崖,北方到铁勒,作四海测验场的总共有二十七个地方。至元十七年,新历完成了。

大德二年,朝廷召郭守敬到上都,商议开凿铁幡竿渠,郭守敬上奏说:“山洪常年暴发,一定要造宽广的渠道,宽度非五十步到七十步不可。”主持政事的人吝惜工程费用,认为他的话过分夸大,缩减了渠堰三分之一的宽度。第二年大雨,山洪暴发,渠不能容纳,淹没了人畜及庐帐,差点危及行宫。元成宗对相关官员说:“郭太史真是个神奇的人物,可惜他的话没有被采用。”大德七年,朝廷下诏书说,内外官员年纪到了七十岁的,都可退休,唯独没有同意郭守敬的请求。从此以后,翰林、太史、司天官员都不退休,成为一项规定。延祐三年郭守敬去世,时年八十六岁。

评卷人得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各题。

帐夜①

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点题,从梦醒起笔,写梦醒时的眼前实景,拱形的毡帐就着山势而立,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

B.颔联视听结合,“雁飞”“白草”“黄榆”是目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用视觉和听觉渲染悲凉的氛围。

C.颈联写北方连续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石,凝炼地描绘了边塞的典型景象,直接抒发了凄凉无奈的心境。

D.妻子寄来春衣,但因边塞仍不见春意,诗人无法将春衣穿在身上。一个“空”字道出了对妻子白费心意的疼惜。

16.诗人自觉年华易逝,逐渐衰老,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因何而“老”。

15.C16.①孤独:被贬边塞,独自一人,夜夜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难捱孤独,坐等衰老。②思乡:诗人伴着落月梦回故乡,眼看南飞的雁群和妻子寄来的春衣,思乡之情让人憔悴。③环境恶劣:北庭大雪纷飞,风云变幻,飞沙走石,春风不度。边塞苦寒催人衰老。④回乡渺茫:南国的使者多次往返驿道,而归路风沙漫漫诗人难以回乡。回乡希望的渺茫让人憔悴。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述技巧的能力。

C.“直接抒发了凄凉无奈的心境”错,颈联借景抒情,并未直抒胸臆。诗歌颈联意思是“南国(家乡)的驿使数次来往于驿道,而这里常年是风云变幻、风沙漫漫。”这一联借风沙漫漫、风云变幻之景抒发了内心的凄凉。故C项错。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评价诗歌中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开篇就点题。拱形的毡帐就着山势而立,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现实中的“孤客”,隐指梦境中的团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正当“梦好却如真”的时候,突然醒来,又“梦回”到冷酷的现实中,他怎不无限叹惋呢?月亮还未落下去,他却醒来了,连梦也是很短的啊!一个“尚”(“还在”之意)字,表述了诗人对现实处境十分难耐又无可奈何的愁苦心境。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夜夜静听悲笳声,乡思如浪涌。每当边草白大雪飘的时候,雁群尚知远离边塞向南飞去,可自己面对黄榆悲笳,却只能坐等衰老而已。难堪的屈辱,难熬的苦难,难耐的乡思,已使他日渐其老。他满心的悲哀无人诉说,而这夜夜都有的“笳声”,正与他的心声合拍共鸣。于是这笳声便成了吹笳人对诗人最动情的话语。“夜夜笳”与“落月斜”,既点明了“夜”之题意,也暗示诗人夜夜都难以成眠。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自己思念亲人,亲人同样牵挂自己。这种风狂沙卷、春风不度的苦寒之地,虽有春衣也白搭,因为这儿没有春天啊!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花一番心意的疼惜,又极写了他所在之地出奇的寒冷和荒漠。这是身居南国的爱妻无论如何想像不到的,但妻子的爱心和关切毕竟带给诗人一些温慰,这是勾起他乡思、成梦、“人老”的主要因由。

评卷人得分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节选)》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两句是“,”。

(2)《石钟山记》中,体现苏轼反对不经过亲身实践而凭主观臆断去猜测的句子是:“,,可乎?”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犹、臆、戈。

评卷人得分

六、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①)。

中国最早的天象观察,可以___________到好几千年以前。无论是对行星、彗星、新星、恒星,还是对日食、月食、太阳黑子、流星雨等罕见天象,我国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记载,这些记载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中国古代在创制天文仪器方面,创造性地设计和制造了许多种精巧的观察和测量仪器。中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也叫圭表。它是用来度量日影长短的,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已无从___________。

古人勤奋观察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变化,主要目的是通过(②),掌握其中的规律性,用来确定四季,编制历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中国古代历法不仅包括节气的推算、每月的日数的分配、月和闰月的安排等,还包括许多天文学的内容,如日食、月食发生的时刻和可见情况的计算和预报,五大行星位置的推算和预报等。中国的祖先还生活在茹毛饮血的时代时,就已经懂得___________大自然安排的“作息时间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阳___________的东升西落运动,使人类形成了最基本的时间概念——“日”,产生了“天”这个最基本的时间单位。大约在商代,古人已经有了黎明、清晨、中午、午后、下午、黄昏和夜晚这种粗略划分一天的时间概念。计时仪器漏壶发明后,人们通常采用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一百刻的做法,夏至前后,“昼长六十刻,夜短四十刻”;冬至前后,“昼短四十刻,夜长六十刻”;春分、秋分前后,则昼夜各五十刻。尽管白天、黑夜的长短不一样,但昼夜的总长是不变的,都是每天一百刻。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追寻考证遵从循环往复

B.追溯考证遵循周而复始

C.追寻论证遵循循环往复

D.追溯论证遵从周而复始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圭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

B.历法,是为了配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根据天象而制订的计算时间的方法。根据月球环绕地球运行所订的历法称为阴历;根据太阳在不同季节的位置变化所订的历法称为阳历。

C.闰月,为了协调阴历年与阳历年天数的差异,规定农历三年一闰,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叫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称闰某月。

D.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全年共有二十四个节气,其中属于春天的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属于秋天的节气有立秋、芒种、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18.B19.D20.①天象观察、仪器制作和编订历法②观察这类天象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追寻:跟踪寻找。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这里说的是探索中国最早的天象观察发现,其好几千年以前就有了,应用“追溯”。

考证:研究文献或历史问题时,根据资料来考核、证实和说明。论证:论述并证明。这里说的是土圭这一仪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没有资料来证实,应用“考证”。

遵从:遵照并服从。遵循:遵照。这里说的是按照大自然安排的“作息时间表”生活,没有服从的意思,应用“遵循”。

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地反复出现或进行。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这里说的是太阳东升西落的循环运动,两词皆可使用。

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属于秋天的节气有立秋、芒种……”错误,“芒种”是属于夏天的节气。

故选D。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分析文章内容可知,这里是对下文内容的一个概括,根据下文的“中国最早的天象观察”“中国古代在创制天文仪器方面,创造性地设计和制造了许多种精巧的观察和测量仪器”“掌握其中的规律性,用来确定四季,编制历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可知,文段是从天象观察、仪器制作和编订历法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的,据此即可得出①处所填内容。

②处,根据前面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可知,这里填的应是古人的做法,再结合前面的“古人勤奋观察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变化”可知,此处可填“观察这类天象”之类的内容。

评卷人得分

七、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火种欢迎仪式上,现场工作人员①,然后用取得的火点燃北京冬奥会火炬。相比于早已显露真容的火炬“飞扬”,不少人被造型别致的火种灯吸引。北京冬奥会火炬接カ火种灯的创意源于“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其造型轻巧华丽,设计巧妙。

飞舞的红色丝带环绕火种灯的顶部,象征着拼搏的奥运激情;方圆嵌套象征天圆地方,金属光泽和晶莹剔透的玻璃形成对比,表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契合。灯体使用了环保材料再生铝合金,首创双层玻璃结构。整体打造出既有传统中国韵味,②。

长信宫灯出土于本届冬奥会赛区之一的河北,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河北博物院。历经2000多年,③,但仍能体现出汉代鎏金工艺的高超水平。“长信”有永恒信念之意,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以此为创意,意在表述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与向往。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根据文段内容和图片,以“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为主语写一个单句,要求概括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结构,不超过35个字。

21.①先从火种灯中引火

②又有现代感的火种灯

③长信宫灯虽受时间侵蚀。22.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由提手、丝带环绕的顶部和方圆嵌套的主体构成。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由前面可知,句子的主语是“现场工作人员”,考生需要补写的是谓语成分;由后面“然后用取得的火……”可知,前面应是“引火”,且从下文可知,是从“火种灯”中引火;且后面说“然后”,可见有时间先后的顺序,所以补写的句子要添加“先”。

第二处,由前面“既有传统中国韵味”可知,前后是并列关系,且句中要有“又”与前面“既”呼应,句式应为“又有……”;前面是“传统”,后面自然是“现代”;且前一句说“打造……”,没有宾语中心词,所以补写的句子要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