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_第1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_第2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_第3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_第4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秋学期期末学情调查七年级历史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请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请注意: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1.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请推断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应是()A.洞穴 B.干栏式房屋 C.半地穴式房屋 D.搭上草棚的水井【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因此河姆渡原始居民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干栏式房屋,B项正确;早期原始人类住洞穴,排除A项;半坡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排除C项;搭上草棚的水井不属于住宅,排除D项。故选B项。2.我们华夏儿女有一个引以为荣的自我称谓,那便是“炎黄子孙”,其主要原因是()A.炎帝和黄帝共同打败了蚩尤B.炎帝和黄帝有许多发明创造C.炎帝和黄帝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D.炎、黄部落联合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族【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我们华夏儿女有一个引以为荣的自我称谓,那便是‘炎黄子孙’”可知,华夏儿女自称“炎黄子孙”,是因为炎、黄部落联合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族,而且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族公认的人文始祖,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华夏儿女的自我称谓,与打败蚩尤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强调华夏儿女的自我称谓的由来,而不是强调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创造,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强调华夏儿女的自我称谓的由来,而不是强调炎帝和黄帝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排除C项。故选D项。3.他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他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是指()A.黄帝 B.舜 C.禹 D.启【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治理黄河水患取得成功,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故题文的“他”是指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4.(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材料体现的是()A.禅让制 B.周初的分封制 C.诸侯争霸 D.汉初分封【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荣。”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为了加强统治,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建立了诸侯国,B项正确;禅让制是是将部落联盟位子传给贤德之人,排除A项;诸侯争霸是分封制后期出现的现象,不符合题干,排除C项;汉初分封是汉朝实行的分封与题干(武王)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周王朝对礼器的使用规格制定了“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的制度,这体现了()A.青铜器适用范围广泛 B.青铜器主要用于食器C.青铜器的类型和数量成为权力和等级的象征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周王朝对礼器的使用规格制定了“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的制度,这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及青铜器的类型和数量成为权力的象征,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周王朝对礼器使用的规定,未涉及适用范围广泛,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青铜器用于食器,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青铜工艺水平,排除D项。故选C项。6.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商朝已经有文字出现,即甲骨文,所以这一故事最有可能记录龟甲或兽骨上,A项正确;西周到东汉竹简(木牍)为我们华夏文明最主要的文字载体,上承甲骨下承纸张,继往开来,排除B项;把文字写在丝帛上的叫“帛书”或“缯书”,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排除C项;纸出现于西汉,排除D项。故选A项。7.树立时空观念是培养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下列四幅战国形势图中,战国七雄地理位置完全正确的一幅是()A. B.C. D.【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七个国家。齐的都城在临淄,在今山东淄博;楚的都城在郢,在今湖北荆州;秦的都城在咸阳,在今陕西咸阳;燕的都城在蓟,在今北京;赵的都城在邯郸,在今河北邯郸;魏的都城在大梁,在今河南开封;韩的都城在郑,在今河南新郑。所处方位在地图上分别是东、南、西、北、中间,中间从上到下分别为赵、魏、韩,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8.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简编)中说,儒家学说是教人成为圣贤的学说,先“修已而后以“安人”,在国家的治理上追求天下大同的王道理想;在思维方法上取中庸之道;在教育思想上追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下言论体现了儒家主张的是①“仁者爱人”②“尚贤、节用”③“为政以德”④“以法为教”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春秋晚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故①③体现了儒家主张,符合题意;“尚贤、节用”体现的是墨家主张,排除②;“以法为教”体现的是法家主张,排除④。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儒家孔子的思想主张,注意区分主要流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思想主张。9.秦始皇巡游各地前要向各地颁发圣旨,让各地作迎驾准备,圣旨上文字的书写应该是A.金文 B.甲骨文 C.楷书 D.小篆【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金文亦称铭文或者钟鼎文,始于商末,盛行于西周;甲骨文是中国原始社会的一种文字;楷书始创于三国时期魏国的钟繇;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一种文字。由此可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0.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B.刘邦与项羽争夺帝位进行了楚汉之争C.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D.秦始皇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干“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可知,“秦始皇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是对秦始皇统一货币的认识,属于历史观点,D项正确;“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刘邦与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楚汉之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均是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1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到“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据材料推测,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秦朝暴政 B.秦末农民起义 C.修建阿房宫 D.楚汉之争【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秦朝实行暴政: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残酷的刑罚,导致秦朝灭亡,A项正确;秦朝的暴政导致秦末农民起义,不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修建阿房宫是暴政的表现之一,排除C项;楚汉之争是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12.驷马安车(如图)为汉朝一种车驾。西汉初期,为皇帝套马拉车都找不到四匹同样颜色的马,但到汉武帝时期,马匹遍布街巷。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秦末战乱频仍 B.“文景之治”的出现C.统治者出行需要 D.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汉初期,为皇帝套马拉车都找不到四匹同样颜色的马”可知,西汉初经济凋敝;而“汉武帝时期,马匹遍布街巷”则反映出西汉的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由于“文景之治”的出现,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B项正确;战乱频仍不会出现经济的繁荣,排除A项;统治者出行的需要并不是这种变化的原因,排除C项;汉武帝实行“推恩令”针对的是地方王国势力,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3.如果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疫情,导致有些地方商人私囤物品、哄抬物价。你认为汉武帝可能会采取的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 B.派卫青、霍去病北上C.建立刺史制度 D.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干“如果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疫情,导致有些地方商人私囤物品、哄抬物价。”并结合所学可知,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D项正确;颁布“推恩令”是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采取的措施,排除A项;派卫青、霍去病北上是汉武帝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排除B项;建立刺史制度是汉武帝为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采取的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14.反腐败问题因为牵扯老百姓的利益,历来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东汉时期光武帝采取的反腐败措施是A.下令释放奴婢为平民 B.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C.降低赋税,减轻刑罚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东汉时期光武帝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属于反腐败措施。B符合题意;下令释放奴婢为平民,增加国家劳动力,主要是为恢复经济。A不符合题意;降低赋税,减轻刑罚,与反腐败措施无关。C不符合题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D不符合题意;故选B。15.“五铢钱”的铸造和发行由中央政权统一管理早最开始于()A.秦始皇统一货币时 B.汉高祖建立西汉时C.汉武帝货币改革时 D.唐朝开元盛世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促进大一统采取的措施有,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设立刺史制度;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等,C项正确;秦始皇统一货币为秦半两,排除A项;汉高祖建立西汉时统一货币为榆荚钱,排除B项;唐朝开元盛世时期的货币为开元通宝,排除D项。故选C项。16.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书》称此为“凿空”之举。此举()A.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B.建立了对西域有效的管辖C.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D.促进了汉与西域友好往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实现了同西域的联系往来,D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排除A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没有建立了对西域有效的管辖,题干体现的是联系往来,而不是管辖,排除B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没有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题干体现的是联系往来,而不是民族融合,排除C项。故选D项。17.下图是1953年在新疆出土的一枚铜印,印面阴刻篆文“汉归义羌长”5字,“归义”是汉中央政府给予其统辖的边疆少数民族首领的一种封号。与此件文物能够形成互证的史事是A.设置西域都护 B.北方游牧民族内迁C.文成公主入藏 D.设置安西都护府【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片,1953年在新疆出土的一枚铜印,印面阴刻篆文“汉归义羌长”5字,“归义”是汉中央政府给予其统辖的边疆少数民族首领的一种封号。与此件文物能够形成互证的史事是设置西域都护。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北方游牧民族内迁,B排除;CD发生在唐朝,排除。故选择A。18.如图是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现存最早的养生运动导引图。该图反映的信息可能与下列哪位人物有关()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司马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图片“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现存最早的养生运动导引图”结合所学可知,图中的体操可以看出是五禽戏,而五禽戏是由东汉名医华佗编制的,C项正确;扁鹊发明望闻问切四诊法,排除A项;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排除B项;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编写《史记》,排除D项。故选C项。19.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答案】A【解析】【详解】A、B、C三项都是对三国鼎立的正确评价,但题干要求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故正确答案是A。20.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其作品《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农作物,以及梨、枣、杏树等果树。这些农林品种原来都是种植在北方的,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西晋灭亡,北方陷入战乱B东晋建立后偏安于江南C.江南地区生产力水平高于北方D.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干“这些原来都是种植在北方的,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并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南迁江南的劳动力带去的优良品种、先进生产经验和技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长期战乱,而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他们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西晋灭亡,北方陷入战乱、东晋建立后偏安于江南这些都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放,打不是题干描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AB项;东晋时期江南地区生产力水平高于北方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21.两晋南北期时期,曾经统一过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是()A.西晋、北魏 B.前秦、北魏 C.曹魏、北魏 D.前秦、东晋【答案】B【解析】【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439年,北魏灭北燕再次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因此两晋南北期时期,曾经统一过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是前秦、北魏;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2.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下列诗句能反映民族交融的是()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答案】B【解析】【详解】“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中的胡乐即少数民族音乐,洛阳家家学习少数民族音乐,能反映当时的民族交融情况。B项正确;A项体现出佛教文化的影响,排除A项;C项体现出北方民族的风情,排除C项;D项是对匈奴的战争,不是民族融合,排除D项。故选B项。23.假如某同学要了解北魏时期北方劳动人民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你可以建议他阅读()A.《洛神赋图》 B.《水经注》 C.《宋书》 D.《齐民要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了解北魏时期北方劳动人民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所学知识可知,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D项正确;《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绘画作品,排除A项;《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的作品,介绍了这些河流流经地区的水文、地形、气候、土壤、物产,以及历史古迹、风土人情等,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排除B项;《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排除C项。故选D项。24.学习历史,要学会了解和归纳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则可以培养这方面能力。根据下图提供的课题,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阶段特征()阶段特征: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目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三国时期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西晋实现了短暂统一。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进入了十六国时期,南方则处于东晋的统治下,此后,南北方进入了南北朝并列的时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北方人的南迁,中国历史出现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因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特征为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D项正确;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反映的是夏朝建立之前的历史特征,排除A项;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反映的是夏商周时期的特征,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26分)25.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材料二……商君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工具)分别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指出其内容及重大影响。(3)材料三中的“魏主”指的是谁?他为“断诸北语,一从正音”采取了什么措施?除此以外,“魏主”还采取了哪些措施?(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改革创新的作用是什么?【答案】(1)铁制农具;牛耕;(2)商鞅变法;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徭役)(答出一点即可)国家富强起来;(3)北魏孝文帝;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通婚、迁都洛阳(任意一点即可)。(4)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技术:由材料一的图片信息并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春秋末年,我国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铁制农具、牛耕代表了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小问2详解】事件:依据材料二“商君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实行了变法,使秦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内容:由题干“商君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可知其内容为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徭役)。影响:由题干“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并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小问3详解】魏主及措施:依据材料三“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北魏时期,孝文帝进行了改革,他为“断诸北语,一从正音”采取了说汉话的措施;除此以外,“魏主”还采取了穿汉服、与汉人通婚、迁都洛阳等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所以,材料三中的“魏主”指的是北魏孝文帝。他为“断诸北语,一从正音”采取的措施为说汉语。除此以外,“魏主”还采取了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通婚、迁都洛阳(任意一点即可)。【小问4详解】作用:综合上述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可知,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推动了,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增强社会的活力,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主张改革创新,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改革创新。26.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街,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据材料一指出诸侯争霸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什么?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2)根据材料二回答,李白诗中所述的是秦王的什么贡献?“诸侯尽西来”的具体时间是哪一年?(3)根据图例指出,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了什么重要的制度?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他又推广了什么地方行政制度?材料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4)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被汉武帝采纳后,对儒家思想的地位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材料四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衰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送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抉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三国志诸葛亮传》(5)材料四中提到“操遂能克绍”,是指哪次战役?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是哪一政权?【答案】(1)促进了民族交融,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2)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任答一点)公元前221年;(3)中央集权制或皇帝制或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4)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5)官渡之战;西晋;【解析】【小问1详解】影响:根据材料一“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争霸促进了民族交融,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小问2详解】贡献:根据“秦王扫六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白诗中所述的是秦王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贡献。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贡献。【小问3详解】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问4详解】主张:根据材料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小问5详解】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提到“操遂能克绍”,是指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袁绍,此后,曹操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政权:依据所学可知,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27.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灿烂辉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领先于世界。同学们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主题,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积极参与。材料一如图示(1)该图是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它修建于2000多年前,经受住了汶川地震的考验,至今一直造福于人民。此项工程是什么?它的设计者是谁?材料二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写出东汉时期我国对造纸术的发明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材料三他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发明家……他“专功数术,搜炼古今”,广泛地收集了从上古时代起直到6世纪他生活的时代止的各种文献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认真的考察。他还“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在公余之暇坚持进行天文观测和数学计算,并改革了闰法和计算出圆周率的数值,积累了大量的新资料……他在《九章算术》少广章开立圆术的注释中说,“欲陋形措意,惧失正理,敢不阙疑,以俟能言者”,实事求是地提出问题,留待后人去解决,表现了一位杰出科学家的虚心和慎重的科学态度。——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