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语文中的语感教学_第1页
论中学语文中的语感教学_第2页
论中学语文中的语感教学_第3页
论中学语文中的语感教学_第4页
论中学语文中的语感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金山毒霸首页|新闻快报|教育概况|政务公开|党建公开|教师文集|环境教育|家长网校|民办网|早教网|绿色心吧|学校网站教师论文论中学语文中的语感教学[作者:袁安类型:原创点击数:195次更新日期:2007-12-26][内容提要]进行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是建立以语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本文从语感培养和语感迁移两方面着手,具体分析如何建立以语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并就语感培养提出三条途径,即培养对字词的感受力,注意意象积累,强调诵读。[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感语感教学培养迁移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在中小学基础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语文教学一直在应试的崎岖小道上艰难跋涉。对此,广大有志于语文教改的人士正努力探寻语文教学的新途径,见仁见智,异彩纷呈。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使语文教学为素质教育服务?语文教改的根本出路究竟何在?我们的回答则是:建立以语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即语文语感教学。何为语感?作为定义,不同场合有不同解释,目前尚无明确的科学界定。叶圣陶以为:“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语感′。”语文能力,概言之可以分为听、说、读、写四大类,四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如何联系?靠语感。语感在有效的阅读中得到培养,得到提高。而写是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从这个角度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并顺利地向写作迁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语文学习中语感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倾向,而教师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随着语文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学的重视。一、语感培养语言感受力最主要是依靠阅读来培养,并在长期的阅读训练中不断得到积累。语感培养具体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着手。(一)培养对字词的感受力语言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体系,因此,阅读着需要具备系列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对文字的社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的构成、短语的组合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感受力,仅此这些还远远不够,所以培养预感首先要从字词积累着手。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力,他们积累词语并不仅仅依靠字典、词典,而是在大量的阅读中得到的。这是由语言符号中的“共同性”和“个性化”决定的。我在教《莺》这课时,就有学生提到:“老师,我所理解的‘涵养’与课文中的注解不同,我认为‘涵养’应该是有修养的意思。”原来课文中的最后一段中有写到:“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林的清新”。我当时并没有立即否定他的看法,更不想把他那一点渴求知识的微弱的火花吹灭。而是先赞赏地肯定了他的看法,问他是否能够按照自己所理解的意思用“涵养”一词造句。于是他便非常自信地说“薛宝钗是个非常有涵养的大家闺秀,总能容人之过。”我便问他是否看过《红楼梦》。他说看过,还说他妈妈给他买了很多中外名著,他都特别爱看,并且已翻阅过的就有《红楼梦》、《红与黑》、《简·爱》、《水浒传》等等。听了他的发言后,我感到十分的震惊,作为一个刚进初中的学生竟然阅读了如此多的课外书籍,真是难能可贵啊!于是我特地表扬了他敢于有自己极富个性的独到见解,在课外不断充实自己,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并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然而,我也并未疏忽引导学生们对学字词的正确理解。我告诉大家“涵养”一词除了具有修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这层意思外,还具有蓄积并保持(水分等)的含义。我便以课文中的释义为例用“涵养”造了一个句子。“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于是我又让同学们同样以课文中的释义用“涵养”一词造句。经过多次练习,让学生们感悟一下这一词的另一层意思,使其知其然并能知其所以然,从而真正掌握这个词语。实践证明,毛泽东所说的“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更深刻感觉它”这句话无疑是正确的。可见良好的语感能力极富个性,而个性往往又孕育着创造性。人们常说: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林黛玉形象,一千个学生的头脑中也有一千个不同的阿Q和孔乙己形象。这就是说个性和创造性本身就是一对孪生姐妹。语言作为人的“思想的生命表现的要素”,首先应该是人的个性的集中体现。语感能力培养要着力于个性发展,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著名心理学家列昂捷夫曾经说过:“背诵词语、理解词语,以致理解词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不够的,应该使这些词语成为内在决定个性的东西。”因此教学中就不应过分强调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与教师的完全吻合,对于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新奇独到的见解要善于发现、肯定和引导,否则,会于有意无意之间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比如分析《愚公移山》中愚公的形象,未必非得把学生驱入以人类征服自然的观点去认识其“持之以恒”精神意义的思维峡谷不可。如果有学生从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方面去考察,得出那只是一种盲目的行为,如能及时反省,与其这样劳师动众地铲平大山,还不如号召大家来为居住在山边的两地居民修一条畅通无阻的山路。那么,学生的这种独创性思维也不能否定。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特别区分了语言和言语的差别:语言是一般的,按一定法规组成的完整的符号系统,其语词和语义的关系是稳定的、静态的,即约定俗成的;言语是个别的,它是语言存在的形式,其语言和语义的关系往往是变化的,是语言的使用具有任意性。从语言的理解角度来说,根据一定的语法规则来理解所得的意义往往是明确、具体的,这就是“共同性”。但说话者、写作者却千方百计地挣脱语言系统的规则以便把自己想要传达的特殊意义、内涵意义表达出来,而这往往是流动的、可变的,具有个人倾向性,称之为“个性化”。这种“个性化”又往往是作家在传情达意时有意为之。陆机提出“文外曲致”,刘勰主张“情在词外”,钟嵘倡导言“文已尽而意有余”,司空图赞赏“味在咸酸”之外,他们都主张写作时,须有“言外之意”,也有的是作者无法表达的情感。中学生所面对的往往是这样的“个性化”语言。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结尾时有感而发,情不自禁地写道:“听到这些大自然的幸福鸟歌唱,谁能不为之动情呢?”的言外之意。同学们的发言非常踊跃。有的说:“作者听到这婉转而富有层次的歌声,有如把自己也带到了大自然的怀抱,并且用心去欣赏它那‘天然去雕饰’的秀美,从而使作者自然的真情流露。”有的说;“作者在尘世中摸爬滚大打几十年,在世态炎凉中,尘封的心灵从未感到过真正的快乐。然而这大自然中的精灵——莺的幸福歌唱,让其淡泊名利,使作者重新找到了那已失的纯真,让大自然这位母亲用温柔的双手洗净他那曾被尘染的心灵!”……从学生们的言谈中,不难发现,语感教学还需要大量形象读完文言文单元,作文中会掺杂一些文言格式的句子。这种不伦不类的“古味”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相悖,应及时纠正。如何正确认识语感迁移?语感迁移,是学习迁移(或称训练迁移)中的一种。它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是将学得的语言经验有变化地运用到另一语言情境中去的活动。语感的迁移过程,就是将从阅读中得来的语感,运用到作文时的语言表达之中。要实现语感向写作的迁移需要一定的条件。根据学习迁移原则,共同因素越多,迁移就越容易。上文已述及,在阅读和写作中都伴随着丰富多彩的意象活动的“同化”。如清风明月常是作家用来衬托幽雅的心境的事物,这个原有的意象会被提取出来。在意象的驱使下,调遣词句,传情达意。但这只能是脱胎换骨而绝不是抄袭,因为此时学生头脑中的意象已被重新组合、涂染上本人的感情色彩,与原有作品中的意象绝不相同。在教学实践中,还会遇到这样的矛盾:由于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迅速,作文时意象极其鲜明,但他们的遣词造句能力不高,会出现“茶壶里倒饺子,有货倒不出”的情形。这时,有些老师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名句,以备不时之用,但这只能是远水救不得近火。要解决这时矛盾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加强语感迁移训练。只有这样,才会达到“吾意所欲言……应笔而出”的境界。要顺利完成语感迁移,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