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提升训练(附含答案)_第1页
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提升训练(附含答案)_第2页
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提升训练(附含答案)_第3页
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提升训练(附含答案)_第4页
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提升训练(附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页(共22页)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提升训练(附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在室温为25℃的教室内,小亮给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下图表示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A. B. C. D.2.夏天,扇扇子感到凉爽,是因为()A.扇子扇的风使空气降温 B.扇子扇的是凉风 C.扇子把人体周围的热空气扇走,使人体周围的气温降低 D.扇子使人体周围空气的流动加快,加速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而蒸发吸热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且都发生在液体表面 B.液体凝固时,不断放出热量,但温度可能保持不变 C.利用干冰汽化吸热,可以使长途运输中的食品降温保鲜 D.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4.以下是关于相对湿度的资料:①若1m3的空气能容纳水蒸气为8g,而实际容纳了4g,则相对湿度为50%。②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湿度计。如图所示,它是由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湿布包起来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湿泡温度计的读数与外界空气的真正温度相同 B.两支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湿泡温度计的读数较大 C.在一定的温度下,两支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大,表示空气的湿度越小 D.在一定的温度下,两支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大,表示空气的湿度越大5.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象,由此图象可以判断()A.丙是晶体,甲、乙是非晶体 B.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D.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6.如图所示为萘的熔化和凝固图象,试根据图象说法正确的是()A.萘是非晶体 B.BC段萘为固态 C.萘的凝固点是80℃ D.萘的凝固过程需要吸热7.如图所示,豆腐滑嫩爽口,“冻豆腐”则松软鲜香。“冻豆腐”解冻后,会发现其内部有许多小孔,小孔的成因是()A.豆腐自身体积的缩小,挤去水后膨胀形成小孔 B.豆腐自身体积的膨胀,向外拉伸内部形成小孔 C.外部的水冷却后变成冰雪,扎进豆腐后形成 D.豆腐内部的水受冻结冰,再熔化成水后形成8.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结冰能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这是利用了水()A.熔化吸热 B.汽化放热 C.液化吸热 D.凝固放热9.为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需要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白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A.凝华 B.凝固 C.升华 D.液化10.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 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11.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 B. C. D.12.为了实现“绿色冬奥”的目标,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实现了零污染制冰。原理如图所示,首先液体二氧化碳通过膨胀阀进入毛细管,在毛细管中迅速变成气体,此时在制冰管上方的平面上洒水即可完成制冰;之后气体二氧化碳在压缩机的推动下进入冷凝器,在这里变成液体,完成一个循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毛细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B.制冰时水在平面上凝固吸热形成冰面 C.二氧化碳气体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热 D.制冰时场地周围有很多霜,是二氧化碳凝华而成的13.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下列对实验情景的分析和判断不正确的是()A.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是因为小华加热的水量较多 B.小明判断水开始沸腾的依据:水中形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大 C.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不变,需要吸热 D.由图乙可知,当地的气压高于1个标准大气压14.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15.如图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将另一只同样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内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槽内水加热到沸腾时()A.槽内甲、乙瓶内水温都不能达到100℃ B.甲瓶内水沸腾,乙瓶内水不沸腾 C.甲瓶内水不沸腾,乙瓶内水沸腾 D.甲、乙瓶中水都不沸腾16.周末,小华在家中烧开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她锅里的水量太少了,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冷水(水量比锅里的少)。下面最能大致反映整个烧水过程中水温随着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 B. C. D.17.如图所示,玻璃瓶和试管内都装有水,试管通过玻璃瓶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玻璃瓶的水中,且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玻璃瓶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A.玻璃瓶内水先沸腾 B.玻璃瓶、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C.试管内的水先沸腾 D.玻璃瓶水沸腾,试管内水不会沸腾18.在图中,甲容器内盛有水,乙容器内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容器内盛的液体是()物质沸点酒精78℃水100℃煤油150℃A.酒精 B.水 C.煤油 D.酒精或水19.下列物质中全都是晶体的是()A.铁、食盐、松香 B.铝、冰、海波 C.金、海波、石蜡 D.冰、石英、玻璃20.下列物质中全部属于非晶体的一组是()A.沥青、玻璃、松香 B.海波、铁、冰 C.铜、玻璃、石蜡 D.食盐、萘、松香2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22.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23.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冰棍凝华成的水蒸气 B.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 D.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水蒸发出的水蒸气24.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云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B.雨在下落过程中有熔化现象发生,并吸收热量 C.使气体液化只能采用降低温度的办法 D.通过水循环示意图可知,自然界中的水总量不变,不必节约25.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初春,冰雪消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6.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积水干涸 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27.如图所示是加热﹣30℃的冰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 B.水的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C.冰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说明冰是晶体 D.加热相同时间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大28.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29.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30.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A.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 B.一瓶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矿泉水,瓶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C.夏天从冰柜中拿出冰棒,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D.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了是熔化现象31.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在48℃时的海波处于下面哪种状态()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32.11月17日我市迎来入冬第一场雪,为了使雪尽快熔化,在路面上喷洒食盐,这是因为()A.盐使积雪的熔点降低 B.盐使积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 C.盐使积雪的熔点升高 D.喷洒盐后的雪不再属于晶体,不需要达到熔点就可以熔化33.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名称铁钢铜金固态水银固态氮熔点(℃)1535151510831064﹣39﹣210A.可以用铜锅熔化钢块 B.金块掉入铁水中会熔化 C.在﹣265℃时氮是液态 D.﹣40℃的气温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34.两支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6.5℃和40℃的两个人,问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分别为()A.36.5℃,40℃ B.都是40℃ C.都是39℃ D.39℃,40℃35.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二.填空题(共21小题)36.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湿度计。如图,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被湿布包起来了。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湿泡温度计的读数较,这是由于湿布中的水在时要吸热。在一定的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的湿度越。37.将一支温度计玻璃泡上沾上酒精,用扇子扇风,可以看到温度计的示数下降,这是因为的缘故;如果温度计的玻璃泡外是干燥的,用扇子对着温度计扇风,温度计的示数(选填“不会”、“会”)下降。38.夏天吹电扇时人会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速了皮肤表面汗液的(填物态变化),在此过程中了热量,使皮肤的温度下降。39.如图所示是疫情期间同学们上学时测量体温的情景,手持测温仪是通过接收人体辐射的(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测量体温的;小刚用酒精消毒纸巾擦拭双手,手上会有凉凉的感觉,这是由于酒精蒸发热造成的,温度越高,蒸发越。40.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加热6分钟时该晶体处于态。这种晶体在90℃时处于态。41.如图是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变化曲线。该物质是(“晶体”或“非晶体”),熔点是,在BC段时,该物质处于态,需要热量,温度(选填“升高”、“不变”、“降低”)。物体在DG段发生的物态变化是。42.图甲是某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的图象,根据图象分析,该物质为(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冰水混合物的内能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3.在“太空冰雪实验”中,王亚平用沾了结晶核的毛根触碰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的液体球,液体球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球”,用手摸上去,发现“冰球”竟然热乎乎的,这是因为的原因。44.寒冷的冬天,好奇的小明将舌头粘在了铁管上,这是由于(填物态变化的名称)造成的。施救人员用盐(或者浓盐水),很快就会使舌头和铁管分开,因为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点。45.工厂工人将一铁块放入燃烧炉中进行高温加热,铁块(选填“吸收、放出”)热量熔化成铁水,再将铁水倒入预制好的模具中,铁水最后(“凝固、凝华”)成想要的铁制成品。46.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大海、湖泊、河流、土壤和植物中的水(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或(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就形成了云。47.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沸点为13.1℃的液体氯乙烷,把准备施行手术的部位“冻结”起来。这是利用了液体氯乙烷在时需要的原理。48.医生抢救中暑病人时,通常在病人的额头和身上擦酒精。这种方法称为“物理疗法”这种疗法的依据是:酒精(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时。会(吸收/放出)热量。49.小龙通过实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图所示是他最初组装好的实验器材,请你指出图中的一个错误是:。(2)他改正错误后,进行了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T=℃。t/min012345678910111213T/℃5057647178859194969798989898(3)根据数据可以推断,在其它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在t=13min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4)小龙感觉水从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太长,请你给他提出一个能有效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50.同学们同时在实验室分别利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套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组装实验器材时,他们应根据来确定铁圈的高度,水沸腾后,用甲、乙两套装置测出的水沸腾时的温度并不相同,你认为此时水的沸点应该更接近℃.停止加热后,甲图烧杯和乙图烧瓶内的水并不会立即停止沸腾,原因是。51.小苏与小州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为了减少热量损失,小苏给烧杯准备了三种纸盖(如图乙所示),若考虑气压对沸点的影响,他应该选择图(填序号)最合理。小州对实验装置进行了适当改变,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B中装有一些水,如丙图所示放置。用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在容器中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选填“A杯”“B杯”或“A、B两杯”)中的水不能沸腾。52.如图甲所示,是小蕊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2)小蕊用质量为m1的水做实验,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出图乙中的a图线,由a图像可知: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3)若换用初温相同的质量为m2(m2>m1)的水做实验,得到的图线是图乙中的。(选填“b”“c”或“d”)53.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测温液体的性质来测定温度的,如图甲、乙、丙所示,三支温度计的液柱示数分别为℃、℃、℃。54.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而成(填物态变化名称)。55.如图所示,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喷雾剂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装瓶是采用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起到镇痛的作用。56.液化石油气是把可燃气体在一定温度下,通过的方法使其液化,这个过程中石油气要(选填“吸热”或“放热”).用它做饭时是将能转化成能。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57.小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1)安装实验器材时,如图甲,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请指出图甲中的操作错误:。(2)实验中,小华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乙a,b所示。表示沸腾时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3)为了说明水的沸腾过程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沸腾。(4)小华完成了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并作出了如丙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他发现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再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填字母)。A.整个过程酒精灯火焰忽大忽小,放热不均匀B.开始加热时有纸盖减少了热量的损失C.开始要加热石棉网和烧杯,后来水温较高时散热变快58.人们都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得多”。小华认为这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和100℃的开水温度虽然一样,但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会放出热量。对此,小华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实验过程】(实验中的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①将一定质量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t1。(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2)小忠认为仅凭“t2高于t1”的现象还不足以证明小华的观点,因为:。(3)小忠的改进步骤如下,请补充完整:①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与第一个保温杯中水量相同,温度为t1的冷水;②然后向杯中倒入直至;③摇匀后测出此时保温杯中的水温t3,若,则可以验证小华的结论是正确的。四.解答题(共1小题)59.阅读下面的短文热管如图是青藏铁路通过“千年冻土”区的照片,照片中插在路基两旁的一排碗口粗细的是热管(还有一部分埋在路基下面)这是为了解决“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采取的其中一种方法。热管是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如图是管内物质物态变化的示意图),管内有容易汽化的液体,上方一端处在温度较低的地方,下方一端处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当它的下方一端受热时,里面的液体会吸热而汽化,蒸气跑到温度低的上方一端时放热而液化液化后的液体通过重力作用(或其它途径)又回到受热的下方一端,如此循环往复。热管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请回答下列问题:(1)热管里面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和。(2)当热管“制冷”时,上方一端的温度下方一端的温度此时,热管把从高温处吸收的“搬到”低温处放出;当上方的温度和下方的温度相同时,热管(横线内选填以下其中一个数字序号:①停止“制冷”;②开始“制冷”;③热量;④温度;⑤高于;⑥低于)。五.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6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过冷水过冷水是指温度达到或低于凝固点却没有凝固成冰的水。物理课上我们学过“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0℃”,为什么还会出现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温度低于0℃不结冰的现象呢?水凝固成冰除了受温度和压强会影响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凝结核”。没有“凝结核”的存在,即使温度达到了凝固点以下,水也难以结冰。凝结核可以是微小的冰晶,水中的悬浮物等。如果过冷水中突然有凝结核闯入,则结冰异常迅速。其实过冷水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罕见,冰箱冷冻室中稳妥放置了一段时间的纯净水就可能成为过冷水。将这样一瓶在冰箱冷冻过一段时间却没有结冰的纯净水小心地取出,倒进杯子里,再向杯子里放入一小块冰,就可以看到这杯过冷水迅速结冰的神奇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放入杯子的冰块就是“凝结核”。如果高空云层中有过冷水的水滴,对飞机的安全是一个严重挑战。当天空中的飞机穿过有过冷水的云层中时,云中的过冷水遇到飞机,会马上结成冰,飞机就容易发生坠机事故。飞机采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