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贵州省遵义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1页
2023年贵州省遵义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2页
2023年贵州省遵义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3页
2023年贵州省遵义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4页
2023年贵州省遵义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贵州省遵义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红楼梦》之所以能在中国小说史上永居巅峰,历久不衰,其原因之一便是它所具有的丰富意蕴

与充满言外之意的表现技巧,而叙事空白是实现这一特点的重要途径。叙事空白指的是叙事作品

中的某些意义在文本中未被传达出来或未被明确传达出来的表述策略,它是一种非常重要而又普

遍存在的叙事交流现象。

首先是叙事时间上的空白。叙事时间不等于故事时间,叙事学理论的主要奠基者托多罗夫说:“叙

事的时间是一种线性时间,而故事发生的时间则是立体的。在故事中,几个事件可以同时发生,

但话语则必须把它们一件一件地叙述出来。”《红楼梦》第一回到第三回,写了七年事,却只用

了三回的笔墨。而从第十八回至第五十三回上半回,一共三十五回,这么长的篇幅,故事时间却

只经过了一年。为何这两部分所占篇幅与时间的比值差距如此之大?或许是曹雪芹的时间观念与

现实不同。曹雪芹所选的时间是一种心理时间、情感时间,所以时间在他的笔下可以随着主观意

愿被随意放慢拉长,切割省略。通过这样的叙事时间,能更好地把我们带进曹雪芹笔下那些女孩

子微妙细腻的内心世界,去体会她们扑朔迷离、不易捕捉的心理感受和变幻无穷的思绪情感。

其次是叙事视角上的空白。《红楼梦》经常灵活变换叙述视角。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段,采取的是

第三人称视角,直接叙事和间接叙事相结合,且间接叙事并没有限制众人眼光,从不同人的视角

观察同一场景。叙事视角会在各种角色之间进行跳转,让读者感知到不同人物的言行举止。在第

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一段的间接叙事中,读者站在黛玉的位置上,用黛玉陌生的眼睛打量贾府

的日用排场和礼仪规范。贾府众人对于林黛玉的到来及感想未作描述,读者只能透过黛玉的眼睛

去观察、猜测,也非得是黛玉的眼睛,才能看得如此细密周详,由此人物的性格也便自然鲜明地

流露出来。透过黛玉的眼睛去打量,勾起了阅读接受者的新奇感和悬念感。除此之外,贾宝玉则

经过多次渲染和铺垫,才隆重登场,读者也随着黛玉的心中疑惑与好奇而格外期待。若直接以全

知视角叙事,未必能创造这样的接受效果和阅读趣味。

再次是叙事语式上的空白。叙事语式指的是叙述者向人们讲述故事的方式,包括叙述、描写、议

论,《红楼梦》中的叙事空白主要集中在叙述上,我们在读《红楼梦》时会注意到,文本经常只

叙述周围人的语言、行动,而刻意不去描述当事人的存在,从而留下情节空白。第二十二回,凤

姐暗暗打趣戏子的模样像黛玉,在场众人,宝钗长于人情世故,显然明白,但只一笑不肯说。宝

玉也猜着了,但他了解黛玉,亦不会说。唯有湘云性格耿直,直接挑明了凤姐的话,急得宝玉忙

给湘云使眼色提示。只通过这样一件事,三个人的性格都一览无余。事件中的主人公黛玉当时明

明也在场,作者却偏不写黛玉如何,为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曾雪芹巧妙地以“不写之写”,创造了许多颇具意味的叙事空白,其形成的理论基础是“书不尽

言,言不尽意”,予人以想象之余地。这种“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表达方式,不仅赋予了《红

楼梦》文本的深层次含义,也使之呈现出朦胧隽永的意境之美,增添了作品言近旨远、余味曲包

的艺术魅力,从而带给读者更多的审美愉悦。

(摘编自樊庆彦、杨娅《〈红楼梦>叙事空白谟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叙事空白的策略,是《红楼梦》在中国小说史上永居巅峰,历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B.叙事时间不等于故事时间,因此时间在作者笔下可以随着作者的主观意愿被随意改变。

C叙事视角在各种角色之间转换,可以让读者感知到不同人物的言行举止以及心理活动。

D.《红楼梦》制造情节空白的方法之一是刻意不描述当事人,而只描述当事人周边的人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全文围绕叙事空白这一概念,层层深入地论证了叙事空白在《红楼梦》中的表现形式

和艺术价值。

B.文章第二段通过比较《红楼梦》中两个部分叙事篇幅和时间的不同,论证了叙事时间与人

物塑造有关。

C.通过文章第三段可以看出“林黛玉进贾府”要比“宝玉出场”更能体现视角空白在文本中

的艺术价值。

D.尾段收束全文,指出叙事空白不仅对《红楼梦》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还能给读者带来更好

的阅读体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在叙事时间、叙事视角与叙事语式上皆使用了叙事空白的表述策略,主要是为

了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审美愉悦。

B.曹雪芹通过对叙事时间的控制,让读者进入书中人物微妙细腻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体

会书中人物复杂的情感。

C.“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属于传统文艺理论,与“叙事空白”这

类现代文艺理论可以相互阐释。

D.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只有一叶扁舟和一个渔翁,四周皆为空白,这种绘画的留白与文

章的叙事空白有异曲同工之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信息技术革命,引发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

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随着数字技术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广泛渗透,数字经济时代的经济运行与发

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积蓄着引领新的工业革命的巨大能量,在未来将

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自1996年美国的唐•泰普斯科特(DOnTaPSCott)教授在《数字经济:智力互联时代的希望与风险》

一书中提出“数字经济”概念以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

的影响越来越大,导致世界范围内各国争相发展数字经济。2016年G20杭州峰会通过的《二十国

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指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

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

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技术对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就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刷脸支付、线上教育、智慧交通、智能生产等。相比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而言,数字经济是

一种更加高效、智慧与智能的经济。在数字经济时代,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都是存在的,但是农

业被打上了“智慧农业”的烙印;工业自动化程度得到极大提高;服务业不再以劳动者提供直接

服务为主,而是通过APP、智能机器人、云网端等进行高效优质服务。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服

务止,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运用,数字技术已经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转型的关键。

(摘编自石先梅《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

2021年建国母分■区市欧字经济“、占比、Ia速

・字经济占GDP比/I!*大小豪示《字恁济州«

SI20214或BI部分看市区数字蛭济发展情况

r吃

困2我国2016斗一2021年数字经济内部结构IU*

(媾N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鲸济发展报告《2022年A)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数字产业化深入推进,关键技术加快攻关,中国数字经济

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

从2012年至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Il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重由21.6%提升至39.8%,年平均增速达到15.9%。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

是成功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特别是工业化转型的范例,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

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所有地级市全面建成光

网城市。截至6月底,中国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覆

盖300多个城市。

“中国科技实力已经从跟跑转变为跟跑和并跑并行,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领跑。中国自主研发/

大量先进技术装备和系统,特别是5G、人工智能等的应用加快了数字经济增长。”汤之敏表示,

中国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为数字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摘编自《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中国机遇世界共享》,《人民日报》2022年8月29日)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经济贡献来看,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数字经济已成为了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

力量。

B.浙江、福建、广东、江苏、山东、重庆、湖北等省市数字经济占比处于全国较靠前的水平。

C.近六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持续加大,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越来越

凸显。

D.近六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和GDP占比较小,数字产业化发展没有得到量的扩张和质的

提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技术革命引发了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技术在生产生活领域广泛渗透,其进一步

发展在未来将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B.在数字经济时代,农业的发展更加“智能”,工业的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过去以

劳动者提供直接服务的服务业将会被取代。

C.十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增长,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

新动力,中国是全球工业化转型的唯一典型。

D.我国自主研发的大量先进技术装备和系统,特别是5G、人工智能等的应用,加快了数字经

济的增长,我国科技实力实现了全面领跑。

6.《贵州日报》报道,贵州省数字经济增速从2016年至2021年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试

结合材料,为贵州进一步发展数字经济提出合理建议。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稻田的心(节选)

王洒

小满后,秧子已长到筷子那样高,眨眼工夫就要开始插秧。

头一天,父亲向母亲交代:“晚上,把腊肉准备好,整点腊肉骨头和白金豆一起炖,吃饭才有滋

味儿……蒸好麦耙,打几斤酒回来……”

第二天清晨,还未等父亲赶到秧苗田,帮忙的农人就已经到了。不用问路,不用带路,哪家的山

在哪里,农人们闭上眼睛也能找得到。田,是他们最熟的朋友,最亲的人。近二十个人,约莫十

点钟,秧拔完了,又将秧子背到每一处丘田里。

此时,灶房里的母亲,已将饭菜倒腾得令人垂涎三尺。站在开阔处,我扯起喉咙喊向父亲和农人,

让他们回家吃饭。饭桌上,父亲总爱劝两杯。小口喝着酒,大口吃着肉,农人们始终感觉不到大

忙季节的疲惫。

饭后,父亲的“秧门”正式打开。

顺着田的朝向,两个人先拉绳子顺绳插秧定大行,行距大约两米,这两米范围就是一个人的插秧

区域。大行里,依据窝距五寸、行距八寸的大概要领,每人再插七行,行行都要齐整。弯腰、伸

腰、退步,历经数不清的姿势与动作,一丘波光荡漾的稻田,披上绿装。

伸伸腰,深吸清新暖风,父亲与农人们,品尝出稻田沁人心脾的滋味一一“手把青苗插满田,低

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时至傍晚,插秧结束,“秧门”关上。

屋内,暖色灯光下,父亲劝起累了一天的农人畅饮解乏。猜拳的声音,时断时续的小调,醉了山

村,醉了初夏。农人醉意里,我看到他们手脚上,满是砂粒划破后的伤痕。这些引不起农人疼痛

的道道口子,在他们粗犷豁达的性情里,成了无私稻田编织的勋章。

插秧后,水,就成了父亲的头等事。

隔三岔五,父亲总往田坎上跑。雨天,担心雨水冲垮稻田;晴天,担心秧水被晒干。最让他焦虑

的,还是夏天久旱无雨的日子。

为给稻田补水,父亲要到很远的地方抬抽水机抽水。十余台抽水机,很快将小池塘的水抽光。塘

见底,仍不见雨,咋整?

盼雨,父亲望眼欲穿。傍晚,天边边泛起火烧云一一早晨烧天不等黑,傍晚烧天等半月。雨,一

时半会儿落不下地。不能再等,必须找水。

为救肚肚儿田,父亲来到一个叫响水洞的地下水泉眼边等候。排队两天后,轮到父亲放水了。这

时的肚肚儿,田坎边已经裂出小口,好在,它马上要解渴了。

那晚,父亲邀我跟他做伴。来到洞口处,我为父亲打上手电。借着手电光,父亲用锄头掏沟、分

流、放水...

一个小时后,响水洞的地下水,叮叮咚咚流进稻田。稻田边微弱的手电光下,我看到父亲对着秧

子的黝黑脸庞露出憨笑。

跟在父亲身后,我与父亲返回响水洞。响水洞外,父亲寻得一处岩壁平台。

攀到平台上,我与父亲依偎着,等待水静静地流淌,守候着稻田里的酣畅0不知什么时候,我睡

着了。

等我醒来,身上盖的,是父亲带来的大衣,头枕着的是父亲的衣裳。抬起头,我看到满天星斗,

还有两三百米外的父亲,口中衔着手电,双手正抓起泥巴糊已裂口的田坎。

为了稻田,为了家人,父亲不敢停歇。我没有呼唤父亲,泪水却被父亲深夜劳作的身影唤出眼底。

田中有水,稻子得救,嫄秧必不可少。

大暑前,稻浪里,父亲照样弯着腰,用双手抓扯水草,用双手刨松稻子根部的泥,让其根须更发

达,长的秧子才壮,结的穗子才丰实。

临近立秋,稻子经过父亲精心培育,开始抽穗了。

蛙声里,父亲在田坎上踱来踱去,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扶起一窝水稻,父亲数了数,分蕤的稻

子,整整二十根,每根抽出的穗,谷粒三百多。

将一根稻穗放在鼻子前,父亲闻了闻,真香,这稻花味儿,跟碗里的香气是一致的。记忆里,父

亲从未亲吻过他的子女,可在稻田里,他要反复地闻、反复地亲吻。

白露左右,稻田里的稻穗弯腰向土0一株林弯腰的稻穗,是稻田给父亲还的礼,是给父亲最厚重

的回报。

赚了!父亲说,这是世界上最牛的买卖。父亲在稻田里数万次弯腰,换来的是稻田百万级的谦恭

回敬,换来的是父亲弯腰后挺直的腰身。父亲说,这人世间,只有稻田对他最好。稻田的心,才

最真诚,才最无私,你对它谦诚,它必报你收成。

摘下一株,父亲在掌心揉搓起来。脱壳露出来的白米,让父亲的口腔与肠胃,溢出四季的香甜。

【注】肚肚儿:稻田所在地名。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第一人称为视角,通过回忆童年时的所见所闻来写父亲的种稻经历。

B.文中多处使用细节描写,表现了父亲的慈爱、勤劳、朴实及对稻田的热爱。

C.文章以写实为主,但也有夸张的描写,如“谷粒三百多”“数万次弯腰”等。

D.文章语言雅俗相宜,蕴含哲理。使用方言给人亲切感,引用古诗促人思考。

8.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试选其中两例进行赏析。

9.请从“人与土地的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文本的多重意蕴。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9.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上以高丽困弊议以明年发三十万众一举灭之或以为大军东征须备经岁之粮非畜乘所能载宜具舟舰

为水运隋末剑南独无寇盗,属考辽东之役,剑南复不预及其首姓富庶,宜使之违舟窥。正从之。

秋,七月,遣右领左右府长史强伟于剑南道伐木造舟舰,大者或长百尺,其广半之。别遣使行水

道,自巫峡抵江、扬,趣莱州。司空梁文昭公房玄龄留守京师,疾笃,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

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己,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馀责。”

(节选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房玄龄谏曰:"臣闻兵恶不戢,武贵止戈。当今圣化所覃,无远不置。上古所不臣者,陛下皆能

臣之;所不制者,皆能制之。且陛下仁风被于率土,孝德彰于配天。好生之德,禁障塞于江湖;

恶杀之仁,息鼓刀于屠肆。凫鹤荷稻粱之惠,犬马蒙帷盖之恩。降尊吮思摩之疮,登堂临魏征之

柩。哭战亡之卒,则哀动齐军;负填道之薪,则情感天地。重黔黎之大命,特尽心于庶狱。臣心

识昏愦,岂足论圣功之深远,谈天德之高大哉?阵下兼众美而有之,靡不备具,微臣深为陛下惜

之重之,爱之宝之。《周易》曰:'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又曰:'知

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由此言之,进有退之义,存有亡之机,得有丧之理,

老臣所以为陛下惜之者,盖谓此也。《者于》曰:'知足不辱,知止不须。'臣谓陛下威名功德,

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向使高丽违矣臣节,而陛下诛之可也;侵扰百姓,而陛下灭之

可也;久长能为中国患,而陛下除之可也。有一于此,虽日杀万夫,不足为愧。今无此三条,坐

烦中国,内为旧主雪怨,外为新罗®报仇,岂非所存者小,所损者大?”

太宗见表,叹曰:“此人危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虽谏不从,终为善策。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新罗:与高丽都是古代朝鲜半岛的国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以高丽困弊/议以明年发/三十万众一举灭之/或以为大军东征/须备经岁之粮/非畜乘所能载

/宜具舟舰为水运/

B.上以高丽困弊/议以明年发/三十万众一举灭之/或以为大军东征/须备经岁之粮非畜乘所能载

宜具/舟舰为水运/

C.上以高丽困弊/议以明年发三十万众/一举灭之/或以为大军东征/须备经岁之粮/非畜乘所能载

宜具/舟舰为水运/

D.上以高丽困弊/议以明年发三十万众/一举灭之/或以为大军东征/须备经岁之粮/非畜乘所能载

/宜具舟舰为水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者意为近来,“属”的含义与《三峡》中“属引凄异”的“属”含义不同。

B.六军,按周朝制度,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来泛指军队。

C.《老子》又称《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作,是道家思想的奠基之作。

D.殆是危险的意思,与《项脊轩志》中“殆有神护者”的“殆”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蒙受皇恩,知恩图报。他听说唐太宗要发兵攻打高丽,于是带病上谏,太宗深受触

动,对他大加赞赏。

B.房玄龄认为唐太宗有好生之德,仁慈风范惠及四海,孝恭的德行超过了祖先,这是他劝谏

成功的关键因素。

C房玄龄认为自己愚昧糊涂,不能对太宗的圣功和德行妄加议论,自己会深深珍惜、重视、

爱护太宗的美德。

D.房玄龄引用《周易》中的话,是想让太宗知晓进退、存亡、得失之间蕴含福祸相依的道理,

希望太宗知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别遣使行水道,自巫峡抵江、扬,趣莱州。

②上古所不臣者,陛下皆能臣之;所不制者,皆能制之。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寓感(其二十)

(明)高启

鸿鹄横四海,鸽鹅恋蓬榛。长松凌风烟,小草亦自春。

各禀造化育,逍遥适其真。无将赫赫者,下比栖人。

【注】①鹤料:一类小型鸣禽。《庄子•逍遥游》:“鹏鹤巢于深林,不过一枝。"②栖栖:

孤寂零落。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起句写鸿鹄志在四海,笔调高昂,而第二句转写鹏鸽,笔调低沉。

B.本诗与《蜀相》都有“自春”之语,都寄托了作者深沉的生命体验。

C.这首诗用典并不晦涩,下笔十分讲究,如“逍遥”二字就可关合首联。

D.诗人以议论入诗,能够做到情至论随,情理兼备,全诗并无生硬之感。

15.这首诗阐述了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两句表明了屈原对于清白节操的坚持,这种精神激励

了后来的许多仁人志士,如明代于谦在《石灰吟》中就以“要留清白在人间”明志。

(2)同写落日之景,意境却各异。在王维《使至塞上》中是“”的阔大雄浑;在范仲

淹《渔家傲•秋思》中是“”的悲凉萧瑟。

(3)“舟”是古代常见的交通工具,在中国古代散文中也常常出现,如“,”

就是其中一例。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套试题的论述类文本中谈到了小说叙事的空白,空白可以带来丰富的艺术表现。不独小说

叙事,中国绘画中也有留白的技巧,通过画面的空白与其他内容的配合创造悠远的艺术境界。

对人来说,生命不能太满,也需要留一些空白。

以上材料给了你什么启示?请以“空白与丰富”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体现你

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能照抄试卷中的材料;不少于8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邓稼先是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他将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在他身

上,集中体现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

一星”精神。

邓稼先深臧身与名,全身心投入到核武器的研制中,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要么在科研院所里耗

尽心血,要么冒着酷暑严寒到①______的大漠戈壁。他为人忠诚纯正、作风民主、纳言敏行、抱

素怀朴,“是最具有农民朴实气质的科学家”,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他婵精竭虑、鞠躬尽瘁,

在生活上却从无要求,廉于取名,菲于奉身。

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的

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他有着一双洞察时代、穿透历史的慧眼,更有

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②。“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他的不朽英名,将永远闪耀

在历史的天空;他的卓越功勋,将永远铭记在人民的心中;他的崇高品德,将永远激励科研人员

③______。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文中“深藏身与名”的含义。

20.下列各句中的分号,与文中最后一段的分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B.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

来得悲凉。(郁达夫《故都的秋》)

C.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

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鲁迅《拿来主义》)

D.可是我很后悔,好霍拉旭,不该在雷欧提斯之前失去了自制;因为他所遭遇的惨痛,正是

我自己的怨愤的影子。(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古代称惊蛰为“二月节”,

即二月的节气,它标志着二月仲春的开始。最早这个节气的名字叫“启蛰”,汉代为避汉景帝刘

启的名讳①c“惊蛰”这个名字,表现的是生物对季节变化反应的一种物候现象:到了惊

蛰时节,春气萌动,春雷开始震响,惊醒了蛰伏越冬的小动物。实际上昆虫类的小动物是听不到

雷声的,天气变暖才是它们结束冬眠的原因。

在汉代初年,启蛰是排在雨水前面的,改为惊蛰后,①O可能是古人发现,正月就打雷太

罕见了,所以将惊蛰移到了二月。惊蛰这天,各地有一些独特的民俗活动。有些地方会举行除虫

仪式,在害虫刚出来的时候就将其清除,以保庄稼丰收。在一些地区,全家会聚在一起吃“炒虫”,

寓意消灭害虫、人畜安康。③,而是玉米、黄豆等。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2个字。

22.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给“惊蛰”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5字。

答案和解析

1~3.【答案】B、D、A

【解析】(1)B.“因此”强加因果,叙事时间不等于故事时间是一个事实理论,不是作者在创作

文本时随意改变时间的原因。

(2)A.“层层深入”说法错误,文章为并列式结构。主体部分主要写“首先是叙事时间上的空

白"''其次是叙事视角上的空白"''再次是叙事语式上的空白”。

B.“文章第二段通过比较《红楼梦》中两个部分叙事篇幅……的不同,论证了叙事时间与人物塑

造有关”错,文章“比较《红楼梦》中两个部分叙事篇幅的不同”是为了说明“或许是曹雪芹的

时间观念与现实不同。曹雪芹所选的时间是一种心理时间、情感时间,所以时间在他的笔下可以

随着主观意愿被随意放慢拉长,切割省略”,即叙事时间可以根据作者的主观意愿变化,并没有

论证该例与人物塑造的关系。

C.文中举“林黛玉进贾府”和“宝玉出场”两个例子皆能说明视角空白在文本中的艺术价值,并

没有说明哪一个更能体现视角空白在文本中的艺术价值。

故选:D。

(3)A.“主要是为了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审美愉悦”以偏概全,通过文章推断可知《红楼梦》在叙

事时间、叙事视角、与叙事语式上皆使用叙书空白,除了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审美愉悦之外,还有

人物塑造、审美价值等方面的作用。

答案:

(1)B

(2)D

(3)A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原文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

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

找到依据。

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

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

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

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6.【答案】D、A、

【解析】(I)D.“数字产业化发展没有得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说法错误。从材料二图2可知,

近六年来,中国数字产业化发展无论在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2)B.“过去以劳动者提供直接服务的服务业将会被取代”说法错误。材料一原文为“服务业不

再以劳动者提供直接服务为主,而是通过APP、智能机器人、云网端等进行高效优质服务”,而

不是“过去以劳动者提供直接服务的服务业将会被取代”。

C.“中国是全球工业化转型的唯一典型”于文无据。材料三原文为“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

的报告指出,中国是成功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特别是工业化转型的范例”,只是“范例”,而不是

”唯一典型”。

D.“我国科技实力实现了全面领跑”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三原文为“中国科技实力己经从跟跑转

变为跟跑和并跑并行,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领跑”可知,我国科技实力只是在部分领域实现领跑。

故选:A0

(3)根据材料一原文“相比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而言,数字经济是一种更加高效、智慧与智能的

经济。在数字经济时代,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都是存在的,但是农业被打上了‘智慧农业’的烙

印;工业自动化程度得到极大提高;服务业不再以劳动者提供直接服务为主,而是通过APP、智

能机器人、云网端等进行高效优质服务”可知,可以建议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中,广泛推广数

字技术,助推数字经济的发展。

从材料二图1中可以看出,贵州的数字经济增速虽高,但其数字经济规模较小,处于全国范围内

的较低水平,可以建议通过加强区域合作,与一些数字经济规模较大的省份进行合作,扩大本省

的数字经济规模。

根据材料三原文“近年来,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数字产业化深入推进,关键技术加快攻

关,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可知,

可以建议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快攻关关键技术。

答案:

(I)D

(2)A

(3)①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中,广泛推广数字技术,助推数字经济的发展。

②加强区域合作,扩大数字经济规模。

③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快攻关关键技术.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

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

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进行筛选、归纳、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

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7~9.【答案】C、、

【解析】(I)C.”夸张的描写,如‘谷粒三百多''数万次弯腰’等"错误。“谷粒三百多”“数

万次弯腰,,等用语实际上并无夸张之意,只是对农业生产的一种最化表达而已,一株高产的稻穗

一般可以结二三百粒谷子,种一季稻子确实要弯腰数万次其至更多。

(2)①结合“田,是他们最熟的朋友,最亲的人”可知,比喻。将田比作朋友、最亲的人,能生

动写出农人对各家田地的熟悉,突出农人与土地的亲密关系。②结合“一丘波光荡漾的稻田,披

上绿装”可知,拟人。文中写稻田“披上绿装”,将稻田拟人化,赋予稻田人的动作,写出插秧

后的稻田瞬间转绿的景象,表现出农人插秧时的喜悦之情。③结合“记忆里,父亲从未亲吻过他

的子女,可在稻田里,他要反复地闻、反复地亲吻”可知,对比。将父亲不曾亲吻过他的子女和

反复亲吻稻穗作对比,既写出父亲在子女面前内敛不善表达的性格,又能突出父亲对稻子的无比

热爱。

(3)①结合"不用问路,不用带路,哪家的田在哪里,农人们闭上眼睛也能找得到。田,是他们

最熟的朋友,最亲的人”“弯腰、伸腰、退步,历经数不清的姿势与动作,一丘波光荡漾的稻田,

披上绿装”等可知,农人与土地关系密切,视土地为“最熟的朋友,最亲的人”,他们在土地上

的劳作昭示着勤劳与质朴,体现着劳动的智慧;②结合“隔三岔五,父亲总往田坎上跑。雨天,

担心雨水冲垮稻田;晴天,担心秧水被晒干。最让他焦虑的,还是夏天久旱无雨的日子”“为了

稻田,为了家人,父亲不敢停歇”“蛙声里,父亲在田坎上踱来踱去,心里有说不出的喜

悦……”“父亲说,这人世间,只有稻田对他最好。稻田的心,才最真诚,才最无私,你对它谦

诚,它必报你收成”等可知,父亲能感知土地的“心”,将自己的悲喜与土地紧密联系在一起,

土地是他生命的一部分;③结合“田,是他们最熟的朋友,最亲的人”“我没有呼唤父亲,泪水

却被父亲深夜劳作的身影唤出眼底”“记忆里,父亲从未亲吻过他的子女,可在稻田里,他要反

复地闻、反复地亲吻”“一株株弯腰的稻穗,是稻田给父亲还的礼,是给父亲最厚重的回报”等

可知,“我”通过观察父辈们在土地上的劳作与生活,升华了对农人、农事、土地的认同.

答案:

(I)C

(2)①比喻。将田比作朋友、最亲的人,能生动写出农人对各家田地的熟悉,突出农人与土地的

亲密关系。②拟人。文中写稻田“披上绿装”,将稻田拟人化,赋予稻田人的动作,写出插秧后

的稻田瞬间转绿的景象,表现出农人插秧时的喜悦之情。③对比。将父亲不曾亲吻过他的子女和

反复亲吻稻穗作对比,既写出父亲在子女面前内敛不善表达的性格,又能突出父亲对稻子的无比

热爱。

(3)①农人与土地关系密切,视土地为“最熟的朋友,最亲的人”,他们在土地上的劳作昭示着

勤劳与质朴,体现着劳动的智慧;②父亲能感知土地的“心”,将自己的悲喜与土地紧密联系在

一起,土地是他生命的一部分;③“我”通过观察父辈们在土地上的劳作与生活,升华了对农人、

农事、土地的认同。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

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

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

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语句的修辞方法,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看如何写的,达到什么效果。

(3)本题考查从“人与土地的关系”的角度分析文本意蕴的能力。作品意蕴的发掘,可以由浅入

深,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解题时应当结合全文整体把握作品意蕴,仔细体会作者情感内涵,抓

住文中透露作者情感态度的语句加以概括。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10~13.【答案】D、D、B、

【解析】⑴“三十万众”是“发”的宾语,构成动宾结构,不宜断开,排除AB;“舟舰”是

“具”的宾语,构成动宾结构,不宜断开,排除C。译文:太宗因为高丽国力困顿,和大臣们商

议准备第二年发兵三十万,一举灭掉高丽。有人认为大军东征,应该准备能熬过一年的军饷,并

且认为牲畜不能承载,要准备船才能渡过大海。

故选:D。

(2)D.“含义相同”错误,“知止不殆”的“殆”:危险。句意: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殆有神护者”的“殆”:大概。句意:大概是有神灵在保佑吧。

故选:D。

(3)B.“这是他劝谏成功的关键因素”错误,原句“虽谏不从,终为善策”房玄龄的建议,太宗

并没有采纳,但始终是很好的建议。可知,劝谏不成功。

故选:Bo

(4)①“别”,另外、另外的;“抵”,至IJ、抵达;“趣”通“趋”,趋向、奔向。译文:另外

派遣人走水路,从巫峡抵达江、扬,趋向莱州。

②“臣”,臣服;“制”,控制;“皆”,全、都。译文:上古不愿臣服的,陆下都能让他们臣

服:上古不能控制的,陛下都能控制了他们。

答案:

(1)D

(2)D

(3)B

(4)①另外派遣人走水路,从巫峡抵达江、扬,趋向莱州。

②上古不愿臣服的,陆下都能让他们臣服:上古不能控制的,陛下都能控制了他们。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太宗因为高丽国力困顿,和大臣们商议准备第二年发兵三十万,一举灭掉高丽。有人认为大军

东征,应该准备能熬过一年的军饷,并且认为牲畜不能承载,要准备船才能渡过大海。隋朝末年,

唯独剑南没有盗贼,近来辽东的战役,剑南又没有参与,其百姓富庶,所以应该让他们建造舟舰。

太宗答应了,秋天七月,派遣右领左右府长史强伟到剑南道伐木造舟规,大的有的长百尺,宽五

十尺。另外派遣人走水路,从巫峡抵达江、扬,趋向莱州。司空梁文昭公房玄龄留守京城,病重,

对他的儿子们说:“我蒙受皇恩,如今天下无事,只有陛下东征这一件,大臣们都不敢进谏,我

知晓其中的道理却不说,那我死了也罪孽深重。”

材料二:

房玄龄进谏说:“臣听说战争最可怕的在于不能止息,武功最可贵的在于能制止战争。现在皇

上的圣明教化延伸的地方,不论多远都已达到。上古不愿臣服的,陛下都能让他们臣服;上古不

能控制的,陛下都能控制了他们。”况且陛下仁慈的风范覆盖于四海,孝恭的德行比先祖更为显

著。出于爱护生灵的美德,禁止在江湖中设置鱼网;出于厌恶砍杀的仁慈,停止在肉店中动刀宰

杀。苑中的鸭、鹤受到稻粱喂养的恩惠,猎场的犬马受到栖息帐篷的恩典。降低尊责的身份,为

李思摩吮出伤口的毒血,到灵堂看视魏征的灵枢。为战争中死亡的士卒痛哭,悲恸感动了六军;

亲自背负填铺道路的柴草,真情感动了天地。重视平民百姓的生命,对老百姓的官司特别尽心。

臣的见识愚昧糊涂。哪里有资格议论皇上圣明功德的深厚宏远,谈论皇上齐天恩德的高大啊!陛

下兼有众多的美德,没有哪方面不具备。小臣深切地为陛下珍惜它,重视它,爱护它,宝贵它。

《周易》上说:'知道前进而不知道后退,知道生存而不知道灭亡,知道取得而不知道丧失。'

又说:'知道前进、后退、生存、灭亡,而又不迷失正道的人,只有圣人吧!’根据这点来说,

前进中包含着后退的涵义,生存中包含着灭亡的契机,取得中包含着丧失的可能。老臣所以替陛

下惋惜的原因,也就在于这个。《老子》上说:‘知道满足就不会受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

危险。'臣下认为陛下的威名功德,可以满足了;开拓版图、扩大疆域,可以停止了。如果高丽

违背了做臣子的礼节,那陛下诛杀它是可以的;如果高丽侵扰百姓,陛下想灭掉它也是可以的;

如果高丽长期成为中原祸患,那陛下除掉它是可以的。高丽如果以二三种情况的其中一种,即使

每天杀掉一万人,也是不必感到惭愧的。而如今高丽并没有这三条,如果平白无故侵扰中原,对

内而言高丽是为过去的国君洗刷怨恨,对外而言是为新罗报仇,这难道不是得到的太少,损失得

太多了吗?”

太宗读完房玄龄的奏表,感叹说:“这个人如比病重,尚且为国担忧。”房玄龄的建议,我并

没有采纳,但始终是很好的建议。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与一词多义,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

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

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

“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

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

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

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

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14~15.【答案】A、

【解析】(1)A.“而第二句转写鹅鹑,笔调低沉”说法错误。应从整体来分析诗歌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是强调生命无论大小,都有各自的价值,“鹅鹦恋蓬榛”是写鹤鹑的追求,并无低沉之感。

故选A0

(2)从诗的前两联“鸿鹄横四海,鹏鹦恋蓬榛。长松凌风烟,小草亦自春”可知,作者写鸿鹄志

在四海,而鹅鹦却眷恋这灌木丛。伟岸的松树能经受烽烟的洗礼,而小草虽小,却也能够自己在

春天生长。此处作者借鸿鹄与鹅鹦,长松与小草的对比,指出生命没有高低贵贱大小之分,每个

生命都应有各自的追求与价值。而颈联“各禀造化育,逍遥适其真”则是说各个物种或生命都有

自己的禀赋,都可以创造自己的价值,从中可以体会到各个生命生而平凡,也要努力创造自我的

价值的道理。而尾联“无将赫赫者,下比栖栖人”则是表明了作者的处世之道,不追求赫赫之名,

只要能逍遥自在不失本真即可。从中可以体会出世间万物,顺应自然,承受各自生命的造化,也

能逍遥自在,不失本真的道理。

通过阅读本诗,从作者将鸿鹄与鹅鹑的对比,长松与小草的对比,我们可以体会出,生命没有高

低贵贱之分,不要轻视生命的价值与力量,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与尊严,要尊重每个生命;

同时,生命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显赫的声名,也在于对于对平凡生活的体验,在于拓展生命的深

度与广度。

答案:

(1)A

(2)第一问:

①生命没有高低贵贱大小之分,每个生命都应有各自的追求与价值。

②生而平凡,也要努力创造自我的价值。

③世间万物,顺应自然,承受各自生命的造化,也能逍遥自在,不失本真。

第二问:

①不要轻视生命的价值与力量,尊重每个生命;

②生命的价值在于拓展生命的深度与广度。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耍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

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

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

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

理解诗歌的方法:

(-)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

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

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

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

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

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16•【答案】【小题1】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

【小题2】长河落日圆,长烟落日孤城闭

【小题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解析】故答案为:

(1)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重点字:伏)

(2)长河落日圆长烟落日孤城闭(重点字:圆)

(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重点字:匏)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

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

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离骚》理解性默写:

1.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文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余虽好修娉以鞋羁兮,

骞朝谛而夕替。

3.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亦余心之所

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谓

余以善淫。

17.【答案】大繁至简,留白人生常言道:“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留白之于书画、文学、

建筑、人生……乃至于国家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瑰宝,正所谓大繁至简,唯有留白,方成圆满。

留白是一种境界。给艺术留白,方可成就浩然悠远的艺术之境,流芳百世。

徐悲鸿的《马》,无背景、无渲染,却能让人们自然感受到草原的辽阔、骏马的奔腾、风的呼

啸;徽派建筑,黑瓦白墙间蕴藏了无数可能,却又淡雅至简,令人望之神舒,生发无数遐想与感

怀;高明的木匠懂得在装修时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成就流传百年的

艺术作品……《小窗幽记》中云:“凡事留不尽之意则机圆,凡兴留不尽之意则趣多。”给艺术

留白,亦是给艺术以成全。艺术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留白是一种生活态度。给人生留白,方能在纷杂繁琐的世界留住一份诗意,涵养精神品格。

恰如林语堂先生所言:“看到天上的云彩,原来生活别太拥挤,得空点。”人生需要留白,有

限的生命,不能只被名利填满,留白方能使人生拥有更多的可能。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无

论学术安排多紧凑,每天下午四点都强制留下一个小时去哥尼斯堡城郊散步,他沿着同样的一条

路走了一辈子,走出了一条“哲学家小道”;著名设计师塞格米斯特每工作七年,就休息一年,

闭门谢客。一年的闲暇休息时间让他永葆创造的灵感与对事业的热情……在人生不断前进的过程

中,我们也应适当放慢脚步,不“内卷”,不焦虑,给心灵留一点独处的空间,成就无限可能。

留白是一种智慧。给发展留白,才能使中国这艘巍巍巨轮行稳致远。

叶适在《留耕堂记》中有言:“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下,

耕地面积骤减,生态湿地缩小,城市化导致生态系统不堪重负。幸而国家政府意识到了给发展留

白的重要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提出,为中国绿色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塞罕

坝林场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为如今的林海绿洲、绿色长城,更加使我们

坚信,留白是一种发展智慧,懂得给发展留白,方可使经济长足发展。

留白更是种丰富。给发展留白,才能更好地助力民族长兴。

“花未全开月未圆,半山微醉尽余欢。何须多虑盈亏事,终归小满胜万全。”生命别太拥挤,

才能游刃有余,在留白处,方显人生的层次。新时代的路口,我辈青年应秉承“留白”之心,给

人生留白,抵达成功之境;给发展留白,助力民族长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依次写了小说的叙事空白、绘画中的留白以及生命中的空白,并指出了空白的意义,它可以

带来丰富的艺术表现、可以创造悠远的艺术境界、可以让生命少些负重等。题干要求以“空白与

丰富”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则直接明确了写作主题方向,启示考生要辩证分析空白与丰富的联系,

善于给人生留白,才会使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更丰富的样态。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留白的内涵,空白与丰富的辩证关系,留白的重要性,如

何使人生更丰富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留白的重要性”时,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等

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高明的木

匠懂得在装修时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的事例,论证凡事需要留白,

方能成就圆满。也可以引用林语堂先生“看到天上的云彩,原来生活别太拥挤,得空点”的名言,

论证人生要懂得留白。

在论据的选择上,应注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综合使用。如可以引用《留耕堂记》中“但存方

寸地,留与子孙耕”的句子作为道理论据,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也可以立足于当下,结合当下

社会存在的“内卷”、城市化导致生态系统不堪重负等现象,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更具

有现实意义。

参考立意:

1.智慧留白,丰盈生命。

2.以皓皓之臼,显生命之彩。

3.华屋不免锁精神,空心乃可容万物。

4.大繁至简,留白人生。

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

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

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作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练,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

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

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