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的变化教案_第1页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的变化教案_第2页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的变化教案_第3页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的变化教案_第4页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的变化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

IL产生泡泡的秘密

【教学目标】

1.知道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会产生气泡,能利用简单的方法对产生的气体进行

检验。

2.知道有些物质发生变化后,构成物体的物质发生了变化

3.能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并通过分析、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

4.体会实验的乐趣与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的重要性,并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

善自己的探究。

【教学重点】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感受物质的变化,能用科学的

语言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和展开有理据的分析。

【教学难点】利用简单的材料收集产生的气体进行检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物质变化。

【教学准备】

[教具]小苏打、白醋、烧杯、培养皿、药勺、塑料瓶、软管、气球、铁架台、

火柴、木条、澄清石灰水、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等。

[学具]小苏打、白醋、烧杯、培养皿、药勺、塑料瓶、软管、气球、铁架台、

火柴、木条、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设置情境:波波看到厨房桌子上放着一瓶白醋和一包小苏打粉,他把它们分

别倒入杯子里,惊奇地发现杯子里的液体冒泡泡了。彬彬随后进来,看到杯子里

在冒泡,充满疑惑。

问题:往杯子里倒入了什么会产生气泡?

交流:杯子里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让杯子在冒泡泡?

任务:借助波波和彬彬的发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促使学生思考白

醋和小苏打粉混合是否产生气体。

(二)活动探究

L活动: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出示:小苏打和白醋的实物。

问题:这是什么?在生活中,你见过吗?知道它的用处吗?

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介绍:白醋是常用的调味剂,用于很多的美食制作。小苏打常用于面食制作,

让食物更蓬松多孔,口感更佳。

活动:分小组分别观察用蒸发皿盛放的小苏打和用烧杯盛放的白醋。

提示:小苏打和白醋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在实验中是不可食用的。同时,实

验室闻气味的方法“扇闻”是用手在待观察物体上方轻轻扇动,使得气味进入鼻

子来闻气味。

交流:请小组代表用语言对观察的信息进行描述;若不完整,教师可做适当

引导。

介绍:白醋是有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小苏打为白色粉末状,无特殊气味。

问题:如果将小苏打倒入白醋中,猜想会发生什么?

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活动:分小组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交流:白醋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苏打发生了什么变化?还有无其他的变化?

小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液体变浑浊,同时产生大量的气泡。小苏打慢

慢减少到无。

引导: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气体。这种气体是什么?

展示:“简单的气体实验装置”的实物。

问题:你能利用这套装置收集和检验气体吗?

讨论:收集和检验气体的方法。

归纳:两种检验气体常见的方法。方法一,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

石灰水的变化。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通入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方法二,将带

火星的小木条靠近导气管,观察木条的变化。若木条燃烧变红变强,气体可能是

氧气,若木条燃烧变暗变弱,甚至迅速熄灭,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问题:如果将带火星的小木条靠近软管,会发生什么?

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问题:如果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会发生什么?

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活动:分别将带火星的小木条靠近软管和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根

据现象判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什么气体。

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回答。基于检验的现象,判断气体是什么?

小结: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

碳。意识到两者混合后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物质发生了变化。

2.实践活动:自制汽水

思考:生活中是否有液体也有相似的冒气泡的现象?

聚焦:熟悉的“汽水”饮料。

引导:汽水的原材料,结合白醋和小苏打混合的现象分析蕴含在其中的科学

原理。

任务:与爸爸妈妈一起,使用食用小苏打、柠檬、饮用水、白砂糖等材料,

模仿白醋和小苏打混合的方法,尝试自制能产生气泡的柠檬味的饮料。

提示:制作汽水的过程中确保食品安全可靠,包括要选择可食用的材料,制

作的全

过程要注意卫生等。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能观察并描述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伴随着的现象。

2.能通过实验获得证据,确定物体变化后构成物体的物质是否发生改变。

3.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4.能基于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等信息,知道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教学重点】搜集实验证据,理解蜡烛燃烧的本质。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和记录进行有理据地分析,理解蜡烛燃烧后会产生

新物质,蜡烛燃烧是一种物质变化。

【教学准备】

[教具]蜡烛、打火机、木垫、烧杯、澄清石灰水、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

影、教学PPT课件。

[学具]蜡烛、打火机、木垫、烧杯、澄清石灰水、《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设置情境:波波、妍妍和琪琪来到彬彬的生日会。波波看到桌面上点着蜡烛

的蛋糕,不禁地产生联想:冰融化后变成了水,蜡烛燃烧后会变成了什么呢?

问题:燃烧的蜡烛会变成了什么呢?

交流:蜡烛在燃烧时是怎么样的?最后会变成了什么?

任务:回忆生活中蜡烛燃烧时的变化,思考并讨论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蜡烛燃烧变成了什么

展示:蜡烛实物。

活动:观察未点燃的蜡烛的外部特征。

讨论:未点燃的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气味等特征。

交流:请小组代表用语言对观察的信息进行描述,学生对描述进行评价。如

果学生描述不清晰,教师也可以补充介绍。

出示:蜡烛燃烧的图片。

介绍:演示安全点燃蜡烛的方法。将蜡烛放置桌面安全区域后点燃。待观察

完毕后,熄灭蜡烛。

展示:请学生代示范点燃蜡烛的方法。

评价:其他学生对其操作方法是否正确进行评价。如果学生描述不清晰,教

师也可以补充,以养成正确的使用习惯。

活动:分小组点燃蜡烛,并观察蜡烛的燃烧。

提示:先让学生有序、自由地观察,再让学生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地有序观

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

讨论:蜡烛燃烧伴随着的实验现象。

交流:请小组代表用语言对观察的信息进行描述,学生对描述进行评价。如

果学生描述不清晰,教师也可以补充介绍。

小结:蜡烛燃烧伴随着伴发光发热、蜡烛熔化、烛芯变黑等现象。

问题:有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吗?

展示:白醋和小苏打的气体检验图。

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观察结果和提示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问题:如何设计实验,检测蜡烛燃烧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交流: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合理的设计。如果学生设计有不完善的地方,

教师可以做引导和补充。

介绍:用烧杯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罩在燃烧着的蜡烛上方,观察现象。

活动:检验蜡烛燃烧产生的物质。

提示:手持烧杯底部,以免烫手,注意安全。

讨论:分小组讨论实验现象和结论。

交流:请小组代表用语言对观察的信息进行描述,阐述实验结论,学生对描

述和结论进行评价。

小结: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新的物质是二氧化

碳。

2.活动2:蜡烛能一直燃烧吗

问题:用烧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蜡烛能一直燃烧吗?

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

活动:烧杯罩住燃烧的蜡烛。

表达:用烧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蜡烛能一直燃烧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

象?

出示:资料卡图片。认识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包含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等气体。

讨论:分小组讨论实验现象和结论。

交流:请小组代表用语言对观察的信息进行描述,阐述实验结论,学生对描

述和结论进行评价。

评价:对描述和提问是否正确,语言是否准确等进行评价。如果学生描述不

清晰,教师也可以加以引导或补充介绍。

小结:蜡烛燃烧需要消耗氧气,在有限的密闭空间里,氧气有限,故蜡烛不

能一直燃烧。

3.拓展活动

用大小不同的烧杯,分别罩住正在燃烧的两支等高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情

况。

【教学反思】

13.铁生锈了

【教学目标】

1.观察并描述没有生锈的铁钉和生锈的铁钉的外部形态特征,知道铁锈是不

同于铁的新物质。

2.能运用多种材料、思路、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探究的乐趣。

3.通过实验获取证据,并能依据证据进行有条理分析,获得结论。

4.乐于分享与倾听他人的观点,并能基于证据完善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细致观察铁和铁锈,搜集证据,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

【教学难点】学生灵活利用已学过的多种科学方法区分铁和铁锈。

【教学准备】

[教具]没有生锈的铁钉、生锈的铁钉、白纸、没有生锈的铁片、生锈的铁片、

镶子、铁粉、铁锈细末、磁铁、锤子、电池、灯泡、电线、多媒体教学仪器、实

物投影、教学PPT课件等。

[学具]没有生锈的铁钉、生锈的铁钉、白纸、没有生锈的铁片、生锈的铁片、

镜子、铁粉、铁锈细末、磁铁、锤子、电池、灯泡、电线、《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等。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设置情境:妍妍看到一台空调悬挂在房子外墙,而空调架锈迹斑斑,担心这

个生了锈的铁架容易断裂。

问题:为什么铁生锈了,就不结实了呢?

交流:铁生锈了,是否就变得不结实了?为什么?

任务:回忆生活中铁生锈的例子,思考铁生锈了,是否就变得不结实了。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铁生锈的现象

出示:没有生锈的铁钉和生锈的铁钉的图片和实物。

问题:铁钉和生锈的铁钉是同一种物质吗?能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吗?

活动:分小组观察并记录两种铁钉的特点。

要求:可从两者的颜色、光泽、空隙、触感、气味等方面进行有序观察和对

比。

提示:观察过程中需注意安全,不要被铁钉割到手指。

讨论:分小组讨论实验现象。

交流:请小组代表用语言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描述,学生对描述进行评价。

展示:没有生锈的铁钉和生锈铁钉的不同之处。

小结:没有生锈的铁钉表面银色、有金属光泽、空隙小、光滑,而生锈的铁

钉表面红褐色、无金属光泽、空隙大、粗糙。通过对两者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

察,铁锈可能是不同于铁的物质。

2.活动2:铁锈还是铁吗

问题:能用哪些实验进行判断铁锈还是铁吗?

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分小组讨论和设计实验。

交流:请小组代表用语言对本组的实验方法、步骤进行描述,学生对描述进

行评价。

评价:对实验方法、步骤是否正确、语言是否准确等进行评价。如果学生描

述不清晰,教师也可以加以引导或补充介绍。

介绍:可以用简单电路、磁铁、锤子敲击等方法,比较铁和铁锈的导电性、

硬度、是否被磁铁吸引等特征,进一步探究铁锈和铁之间的不同。

活动:铁和铁锈的实验、观察和记录。

提示:注意锤子的安全使用。

讨论:分小组讨论实验现象和结论。

交流:请小组代表用语言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描述,阐述实验结论,学生对

描述和结论进行评价。

展示:通过多种实验比较铁和铁锈的不同之处。

小结:铁能导电,铁锈不能导电;铁的硬度大,铁锈的硬度小;铁能被磁铁

吸引,

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通过上述实验现象,验证铁锈本质上是不同于铁的物

质,因此铁生锈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3.拓展活动

观察身边的铁生锈现象,分析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反思】

14.专题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探究实验,发现铁生锈的条件。

2.认识生活中防锈技术的应用。

3.在教师引导下,能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假设,制订简单的探

究计划。

4.能对实验现象进行持续观察,能坚持不懈地完成观察与记录。

【教学重点】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了解铁生锈的条件。

【教学难点】防锈是根据铁生锈的原理,对不利的物质变化进行有效的控制。

【教学准备】

[教具]铁钉、试管、凉开水、油、试管塞、试管架、干燥剂、镜子、多媒体

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等。

[学具]铁钉、试管、凉开水、油、试管塞、试管架、干燥剂、镜子、《科学

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

设置情境:琪琪惊讶地发现厨房盛有水的铁锅生锈了。仔细观察后,发现铁

锅和水面接触的地方生锈的现象特别明显。

问题:盛有水的铁锅里,在水面和铁锅接触的地方生了锈,其他地方并没有

生锈,这是为什么呢?

交流:铁生锈需要什么条件?

任务:思考铁锅和水面接触的位置比其他位置更容易生锈的原因。

(二)活动探究

1.提出问题

出示:铁生锈的图片。

介绍:在河边的铁栏杆比其他地方的更容易出现红褐色的铁锈。

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问题:生锈总是在铁的表面开始,生锈的点除了和水接触,还和什么接触呢?

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小结:铁生锈可能与水、空气有关。

2.作出假设

问题:铁生锈和水、空气的关系,存在哪些可能性呢?

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小结:假设1:铁生锈与水有关;假设2: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假设3:铁

生锈与水、空气都有关。

3.制订计划

任务:如何根据三种假设,设计探究实验?

介绍:科学探究需要控制实验条件并保持不变,否则实验结果不准确。

提示:空气中含有水分,水中也会溶解了少量的空气。

讨论:分小组讨论实验计划。

交流:请小组代表用语言对本组计划进行描述,学生对计划进行评价。

评价:对描述是否正确、语言是否准确等进行评价。如果学生描述不清晰,

教师也可以加以引导或补充介绍。

分析:干燥剂可吸收水分,在密闭的1号试管中,加入少许干燥剂,可以剔

除水分对其的影响,并盖上试管塞,以防止空气的水分再次进入试管内。烧开的

水,可尽量减少水中的空气含量,同时2号试管中加入少许油,借用油隔绝空气

进入水中,剔除空气对其的影响。为保证实验可相互对比,减少实验误差,所用

的开水需放凉,保证温度不影响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同时,各小组的实验计划可

基于与学生或教师交流的基础上加以完善。

4.搜集证据

活动:按小组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提示:固体放入试管的正确方法。

提示:为减少实验的误差,观察时间尽量为每天的固定时间,同时每次观察

时,减少试管的晃动。连续观察并记录一周,必要时可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记

录可采用表格或日记等形式,可同时拍照,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整理成电子演示文

档以便分享交流。

5.得出结论

展示:学生出示观察记录或文档。

交流:请小组代表用语言对观察结果进行描述,学生对描述进行评价。如果

学生描述不清晰,教师也可以补充介绍。

小结:铁在水和空气的条件下容易生锈;铁生锈是不利的物质变化。

6.拓展应用

出示:铁栅栏刷防锈漆的图片。

问题:这可以达到防锈的效果吗?是如何实现防锈的?

表达: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进行回答。

评价:对描述是否正确、语言是否准确等进行评价。如果学生描述不清晰,

教师也可以加以引导或补充分析其原理。

小结:铁栅栏涂上防锈漆,通过隔绝了水和空气的接触,达到防锈效果。

活动:小组完成其他防锈例子的分析。

提示:鼓励学生能更多地联系生活,发现更多防锈的例子。

交流:请小组代表用语言对小组讨论结果进行描述,学生对描述进行评价。

如果学生描述不清晰,教师也可以补充介绍。

小结:铁生锈与空气和水都有关系,缺少一种条件都会减缓铁制品生锈。

任务:继续调查生活中常见铁制品上的防锈方法。

【教学反思】

15.设计与制作:用牛奶做钥匙扣

【教学目标】

1.知道有些物体混合后,构成物体的物质会发生变化。

2.知道物质的变化是可以被人类利用与改造的。

3.体会实验和制作的乐趣,并能与同学交流意见,提出改进作品的意见或建

议。

【教学重点】能根据设计完成用牛奶做钥匙扣,成品质量较佳。

【教学难点】对设计与制作过程进行积极反思,并提出改进的意见或建议。

【教学准备】

[教具]牛奶、白醋、纱布、模具、量杯、烧杯、玻璃棒、铁架台、酒精灯、

小铁环、石棉网、打火机、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等。

[学具]牛奶、白醋、纱布、模具、量杯、烧杯、玻璃棒、铁架台、酒精灯、

小铁环、石棉网、打火机、《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设置情境:波波向彬彬展示他用牛奶制作完成的钥匙扣作品。

问题:用牛奶也能做钥匙扣?

交流:怎样用牛奶制作钥匙扣?

任务:查找资料,了解用牛奶制作钥匙扣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二)活动探究

1.任务

出示:牛奶和白醋的实物。

活动:观察牛奶和白醋的物质状态和气味等特征。

交流:请小组代表用语言对牛奶和白醋的信息进行描述,学生对描述进行评

价。如果学生描述不清晰,教师也可以补充介绍。

小结:牛奶是白色的液体,有牛奶香味;白醋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刺激性

气味等。

出示:用牛奶制作钥匙扣的图片。

问题:为什么牛奶和白醋混合后可以制作钥匙扣?

展示: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进行回答。

评价:对原理的描述是否正确、语言是否准确等进行评价。如果学生描述不

清晰,教师也可以补充介绍。

小结:将牛奶和白醋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能产生沉淀物。这种沉淀物是类似

塑料的可塑性的材料,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材料来制作钥匙扣。

2.设计

出示:设计方案的图片。

讨论:制定详细的小组设计方案。

表达:学生根据交流进行汇报。如果学生描述不清晰,教师也可以补充介绍。

3.制作

出示:制作过程图片。

问题:每一环节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提示:注意牛奶和白醋的材料比例及牛奶的温度。

讨论:思考并讨论每一环节的注意事项。

交流:学生根据交流进行汇报。如果学生描述不清晰,教师也可以补充介绍。

活动:用牛奶制作钥匙扣。

提示:①酒精灯的规范使用,以及牛奶和白醋产生的新物质是不能食用的。

②如果将沉淀物放置两天后,再组织学生将牛奶加工成的塑料制品进行涂色,作

品的效果会更好。

4.评价与改进

展示:小组内展示自己的成品,并进行组内评价与推荐。

交流:优秀成品再次展示,并交流成品制作心得,其他学生提出改进自己或

他人作品的意见或建议。

活动:将作品评价或改进建议汇总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总结:物质变化是人类可以加以利用和改造的,同时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

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我们需要好好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

【教学反思】

16.各种各样的物质变化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2.知道物质的变化无处不在。

3.能从身边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判断物质本身是否发生变化。

4.体会人类可依据自身需求,对物质材料的性质与规律加以利用。

【教学重点】梳理物质变化的特征,并依据构成物体的物质是否发生改变,

将其正确归类。

【教学难点】依据需求,对物质变化的性质、规律加以利用。

【教学准备】

[教具]喷壶、碘液、毛笔、米汤、白纸、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

PPT课件。

[学具]喷壶、碘液、毛笔、米汤、白纸、《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

设置情境:在厨房里,妍妍用刀切芹菜,芹菜变短了;彬彬准备使用铁锅,

发现铁锅生锈了。

问题:芹菜变短了,铁锅生锈了,这些物质发生了变化吗?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还有哪些物质发生了变化?

交流:列举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

任务:回忆与观察生活中的物质,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发生了变化。

(二)活动探究

L活动:给物质的变化分类

出示:捏橡皮泥和纸燃烧的图片。

问题:这是物质变化吗?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物质变化的例子吗?

出示:《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的记录单。

活动:观察并记录身边的物质变化。

资源:教师可以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如照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容易发

现身边的物质变化。

讨论:分小组进行身边物质变化的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