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侵权责任的规则原则_第1页
论侵权责任的规则原则_第2页
论侵权责任的规则原则_第3页
论侵权责任的规则原则_第4页
论侵权责任的规则原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TYLEREF论文题目论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前言Ⅷ—Ⅷ—第论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三、我国侵权责任规则原则的探讨格责任的基础是损害结果和高度危险。那么公平责任的基础是什么呢?在既没有过错又没有法律特别规定(即使严格责任是法律特别规定,其来源仍有危险说和受益说)的情况下,公平分担令人不得不质疑其责任来源。从逻辑上来讲,“由当事人分担责任”本身即是错误的。因为责任作为法律行为判断的结果,应是确定的。在一个法律关系中,只能根据法律规定或法官的裁断确认责任或归咎责任,不可能去“分担”责任;更不可能“平等地分担”责任。如果以“公平”观念(或标准)令当事人分担责任,那么实际上以“公平”的旗号实现着不公平。在侵权行为法律关系当中,如果双方均无过错,那么在任何情况下,受害人都谈不上去分担责任。让受害人去分担责任,在理念上是极为荒谬的。如果是要平衡社会利益冲突,弥补损失,即便是“分担损失”,也绝不应是一种法律给予的肯定或否定评价。并且若是认为公平责任的基础是公平正义,难道过错责任和严格责任之中贯穿的不是公平与正义吗?若是将公平作为一种结果的衡量,即承担了责任后实现了公平正义,那么就更不是一种归责原则,而是赔偿原则。三、我国侵权责任规则原则的探讨(一)、过错责任原则在我国侵权归责原则体系处核心地位首先,过错责任原则的存在,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经济生活中,没有竞争,就不能称其为市场经济,而竞争的存在,就难免有各种偏差和损害的存在,因为优胜劣汰是必然现象,如果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偏差和损害,行为人都要承担责任,人们为了避免这种结果,必然畏缩不前,安于现状,但是,如果对竞争中的损害和偏差不加限制,那么整个社会的经济就可能陷入混乱的无政府状态,失去了最起码的稳定和平衡,社会经济也就无法顺利发展。过错责任原则既承认了损害在一定范围内的可原宥性,同时,也要求行为人对自己的过错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这样,既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经营者的积极性,也保持了社会经济秩序的相对稳定[[5]王成.侵权法归责原则的理念及配置[J].政治与法律,2009.]。[5]王成.侵权法归责原则的理念及配置[J].政治与法律,2009.其次,过错责任原则的存在,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法和社会主义道德之间应该具有广泛的一致性,社会主义道德所提倡的,也应该是社会主义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一般也应该是社会主义法所禁止的。惩恶扬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利益、不得损人利己,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和法的共同要求。在行为人对他人造成损害时,他的过错行为是道德所谴责的,他的无过错行为,在道德上往往也无可非难。过错责任原则的核心地位,取决于其功能的全面性。在依据过错责任原则确定责任时,是把损害和人的心理状态或行为本身联系起来,依法对造成损害的行为进行评判,人们就知其可为与不可为,在行为前便可预知行为的法律后果,可以通过控制行为达到控制损害结果的目的,从而趋利避害,预防损害的发生。同时,通过行为人对自己过错行为造成损害后果的承担,告诫人们如果选择了一种与法律不相容的行为,不仅会损害别人,也会使自己受到惩罚,这既教育了行为者本人,也昭示整个社会以此为诫。过错责任原则强调行为人应对自己过错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承担责任,这不是单纯惩罚行为人的过错行为,而是为了使受害人的损害能够得到合理的补偿。(二)、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补充首先,过错责任原则适用的一般性与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的特殊性。传统的过错原则有其固有的缺陷,如在因果关系复杂或者无法迅速认定加害人的场合,就会出现相互推诿、无可赔偿的情况,迫使立法者对一些特殊侵权行为适用特殊的归责原则,于是归责方式日趋客观化,出现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不涉及当事人双方谁是谁非,从保护受害人权益的角度出发,侧重考虑损害后果的合理负担,能够迅速有效地填补受害人的损失。其次,过错责任原则适用的必然性与公平责任原则适用的选择性。公平责任是从公平正义、诚实信用这样一般性的法概念中推导出来的灵活运用、弹性极大的新原则,反映了互助友爱、扶危济困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要求。它希望以一个公正的视角,通过司法者的衡平手段,重新合理分配原已固定的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但公平责任仅在双方均无过错、难以按过错归责,又不能根据法律适用无过错责任的情况,而判定双方有无过错首先需要在法律上或事实上予以认定。就此角度而言,公平责任原则不是一般的普遍适用的归责原则,只是一种辅助的制度。尤其当决定责任范围时,公平责任对于配合过错责任适用方面具有价值,在根据过错责任原则确定行为人应当担负赔偿责任之后,可考虑当事人的经济状况,根据公平责任确定行为人的损失承担。(三)、我国侵权责任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其立法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常重视侵权责任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986年制定民法通则,专设“民事责任”一章,对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责任方式、典型的侵权类型作出具体规定,奠定了我国侵权责任法律制度的基础。除民法通则外,我国已有40多部单行法对侵权问题作出了相关规定,但是,我国侵权责任法律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侵权类型不断涌现,已有的侵权类型纠纷大量发生,而现行法律有些规定较为原则,缺乏可操作性,不少规定分散在单行法律中,缺乏对侵权责任的共性规定。为更好地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一部更为完善的侵权责任法十分必要。完善侵权责任法律制度的重要途径是制定侵权责任法,作为解决侵权纠纷的基本法律,同时制定和修改相关法律。以下粗浅谈谈本人对侵权责任主要问题的思考和建议。(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赔偿原则主要是过错推[[6[6]张洪建,徐银波.侵权责任法法条精义与案例指导.[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1月1日第一版参考文献结语赔偿制度是解决被害人因交通肇事、医疗事故等造成的赔偿制度。我国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对死亡赔偿均有明确的规定。被侵权人死亡,其医疗费、丧葬费的赔偿较为明确,便于执行,争议不大,但死亡赔偿金的赔偿,司法实践中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因按不同标准计算支付,因而争议较大,亟需立法完善,统一标准。结语责任归责原则是确定行为人的侵权民事责任的依据和标准,也是贯穿于整个侵权责任法并对各个侵权大规范起着统帅作用的立法指导方针。侵权责任的核心内容,其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深入,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相关方面的问题需要越来越完善的法律,这种形式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学习,以完善我们的侵权责任制度,以更好地保护受害者者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侵权责任的规则原则多要解决的是侵权责任的伦理和正义性基础问题。我国新颁行的侵权责任法采用的是二元归责体系,即由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构成,归责原则应采用过错原则和无过错原则为基础,以公平责任原则为补充的归责原则体系,期待我们的侵权责任法律制度得到进一步改善。参考文献[1]张新宝.侵权责任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王利明.杨立新.侵权行为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3]杨立新.侵权责任法:条文背后的故事与难题[M].北京:法律出版,2000.[4]王家福.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M].北京:法律出版,1991:454-456.[5]王成.侵权法归责原则的理念及配置[J].政治与法律,2009.[6]王利明.民法.侵权行为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352[7]杨立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可选研究中心,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A].杨立新.民商法前沿[C]政治与法律,2002,9.[8]史尚宽.债法总论[M].台湾:荣泰印书馆,1978.292.[9]蔡守秋.环境秩序与环境效率—四论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理念[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4).[10]魏振瀛.侵权责任方式与归责事由、归责原则的关系[J].中国法学.[11]张会幈.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预防功能研究[J].前沿.2011(23).[12]王成.侵权法的基本范畴[J].法学家.2009(04).[13]孟旭.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分析[J].商业研究.2011(04).[14]李金玉.我国侵权行为归责原则体系[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21)[15]胡雪梅.英国侵权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261[16]梁慧星.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38.[17]魏振瀛.侵权责任方式与归责事由、归责原则的关系[J].中国法学.2011(02)[18]张会幈.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预防功能研究[J].前沿.2011(23)[19]秦桂芬.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0[20]王利明.论无过错责任[J].比较法研究,1991,[21]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致谢致谢本论文的完成是在导师陈燕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进行的。在每次论文遇到问题时老师不辞辛苦的讲解才使得我的设计顺利的进行。从论文的选题到资料的搜集直至最后论文的修改的整个过程中,花费了陈老师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在此向导师表示衷心地感谢!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都将使学生受益终生!同时感谢这篇论文所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本文引用了数十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还要感谢和我同一论文小组的几位同学,是你们在我平时论文中和我一起探讨问题,并指出我论文上的误区,使我能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