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是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为什么“家庭”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西洋社会那样像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伦”重在分别,在《礼记·祭统》里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中国人对世态炎凉特别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全体。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所愿意交出的一份权利上控制个人。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材料二:《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点。作为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这一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差序格局中的“序”,即有等级之意。在儒家文化中,我国社会结构尤为注重人伦。“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君臣、父子、夫妇、政事、长幼、上下等都有着严格的伦理界限,不可逾越。“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与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可以说,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礼治秩序从文化上不断型塑着、强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缩性。“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在家族中,以己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依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言,五服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缩,弹性度较大;外围中,更是“一表三千里”。从广泛意义上论,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等民谚俚语作了生动的描攀。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垒性。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体现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模式。当资源稀缺时,如何分配资源,在没有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往往由个人依据与“己”关系亲疏远近这一标准进行。离“己”愈近,得到的资源可能就愈多。究其实质,这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保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排外性。而在整个社会中,差序格局则成了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与自由流动的结构性壁垒。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有学者对费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作了拓展,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着城乡差序格局、权力差序格局等。(节选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邀请友人来访常用“阖第光临”,却无法清楚地知道到底会来哪些人,这说明“家庭”在乡土社会中是没有界限的。B.费孝通用“捆柴”做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西洋社会“团体格局”的界限是清晰的,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是相等的。C.中国乡土社会中,亲属关系呈现为水波似的同心圆,是以自己为圆心,根据血缘关系逐层向外推开的社会关系。D.中国乡土社会是以“己”为中心的社会,从自己一圈圈推出去来构建圈子,圈子范围的伸缩由个人势力大小决定。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记》中的“十伦”作为儒家考究的人伦,是乡土中国“差序格局”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B.材料二提及“差序格局”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呈现出的新特点,这是对费孝通相关理论的拓展与完善。C.“差序格局”强调社会关系的等级差别,与传统社会中儒家倡导的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二者相互影响,互为依存。D.“差序格局”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依然颇具启示意义。3.下列不能体现“差序格局”特点的一项是()A.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C.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4.请根据材料一给“差序格局”下一个定义。5.请简要说明材料二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答案】1.B2.A3.D4.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以亲属、地缘等关系为主轴向外推开的可伸缩的社会结构。5.①论证结构:总分。②论证思路:首先提出差序格局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的观点,然后从差序格局的等级性、伸缩性、壁垒性三个方面依次展开论证。【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没有界限”错误,原文只是说“这句话是含糊得很”,不是说没有界限,选项说法绝对;C.“是以自己为圆心,根据血缘关系逐层向外推开的社会关系”以偏概全,依据原文“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可知,还可以根据婚姻事实推开;D.“圈子范围的伸缩由个人势力大小决定”错误,原文为“中国人对世态炎凉特别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是由“中心势力”决定。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十伦’……也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三段“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可知,“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不是“十伦”,是以“己”为中心形成社会关系。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A.由“天下归心”可知,这是以“己”为中心,都归向自己。B.“众星拱之”展现就是以“己”为中心。C.由“身”到“家”到“国”到“天下”,这是以“己”为中心向外推衍。D.表明君子要广泛学习并检验省察自己,与差序格局的特点无关。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首先要明确下定义的基本模式,“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一般表述为“……是……的……”模式。首先确定差序格局的邻近属概念,结合“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可知差序格局是社会结构。筛选关键信息,确定种差。结合“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可概括出:以“己”为中心;结合“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可概括出:以亲属、地缘等关系为主轴向外推开的可伸缩。整合以上信息得出答案: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以亲属、地缘等关系为主轴向外推开的可伸缩的社会结构。【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二共4段文字,第一段的最后说“作为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这一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提出差序格局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的观点。从二、三、四段开头句来看,“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缩性”“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垒性”,这三段从差序格局的等级性、伸缩性、壁垒性三个方面依次展开论证,三者之间是并列关系。由此可知,选文采用总分结构,主体采用并列结构,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逝去的夜茹志鹃和昨天一式一样的日子,又从头开始了,祷告,吃粥,做针线,大家围着桌子,各自低头做针线,没有动的,也没有响的,窗外依然是那块凝固的模糊的树影。也宝今天不再抬头看窗了,生活好像是一个版子印出来的,没有什么可希望,也没有什么可绝望,也宝和大家一样,低头做着针线。这样沉重的静寂,也宝受不住,她觉得窒息,觉得自己就要被压死了,又好像是自己已经被压死了,“哥哥,快来救救我啊!”午后,人来人往,走动的较多,也宝装作上厕所,偷偷地溜出了天堂①。临走的时候,她没有忘记圣信②送的小花棉袄和哥哥送的无锡阿福。奇怪,逃走并没有原来想的那样困难、惊险,逃得好像太容易了,也宝倒有点不放心起来。但是,中国式的朱红门,“配雷达爱士”的招牌,确实已在自己身后,她确实是逃出来了。“哈……”也宝高兴得心发跳,在路上狂奔起来,像一只出笼的鸟。咖啡店,饮冰室,国货大贱卖,不认识的洋文招牌,一个一个地在侧面闪过,渐渐心跳恢复了正常,腿跑酸了,也根本没有跑的必要了,也宝放慢了脚步:“现在到哪里去呢?……”脱逃胜利的那阵兴奋,已经过去了。“找哥哥去,当然是找哥哥去啦!”一想到哥哥,也宝又振奋起来,把小花棉袄夹夹好,阿福拿拿牢,阿福脸上剥落了一块,破了相,也宝开始觉得有点心痛,不过,阿福已经和自己一起逃出来了,总算还好。“法租界到了,喂,请买票。”卖票的朝也宝伸出手来。“我买过了。”也宝赶紧举起那张车票。“那是公共租界的车票,现在是法租界了,要重买。”“重买?”也宝捏了捏空空的口袋,“那……”“那你就下车吧!”卖票的开了车门。“下车就下车,走好了。”也宝并没有气馁。她下了车,就跟着电线走,法租界,还是法租界,又是公共租界,又是……好像没有尽头一样,“这中国地界到底在哪里呢?……”尽管也宝不肯气馁,终究也有点茫然起来了。她夹着小花棉袄,抱了阿福,重新开始了租界上的旅行,她迷了路,她没有失掉勇气,她不过是累了,饿了,更迫切地想见到哥哥。昏昏的天空,竟滴滴地洒起雨点来了,不一会,橱窗里的灯亮了,路灯亮了,住家窗户里的灯也一盏一盏地亮了。路上的行人多了起来,大幅霓虹灯广告,令人目眩地闪动。也宝停住步,抖开小花棉袄,将阿福严严密密地包裹起来,只露一个头在外面。现在,她除了觉得饿、累以外,还有一点冷。不知道为什么,天黑,下雨,这使也宝心里发慌,她紧紧抱住阿福,努力走着,努力走得快。十一年来,饿,冷,累,她都习惯了,但是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在夜里走路,她还没有学会,还不习惯。雨下大了,汽车碾过处,嘶嘶地飞起了水珠。“老伯伯,中国地界到了吧?”也宝已浑身湿透,求告似的希望人家能点个头,说一声“到了”。“到了,前面就是。”“到了?”也宝跳起来,谢也没谢人家,就啪啪地跑起来。“到了,马上可以看到哥哥了。”她故意在水汪里乱跑,把水踢起来,溅起来,也不饿,也不累,也不冷,也不心慌了。突然,突然旁边响起了“曜曜”的警哨,接着,她看见有两个人往自己面前一闪而过,窜进一条暗幽幽的横弄堂里去了。紧跟着,两个便衣警吹着哨子,追了进去。立即,弄堂口,马路上,塞满了看热闹的人。也宝被挤在人群外面呆住了,好像,她好像看见了哥哥,逃在前面的那一个,剪平顶头的,不是哥哥吗?……“他为什么在这里,他为什么要逃?……”忽然,人群连连后退,起哄道:“抓到了,都抓到了。”“没什么好看,是两个学徒,”里层的人,已经亲眼目睹以后,往外挤了,“快满师了,老板开除了他们,说两个家伙破坏机器。”“不,不是哥哥,不会的……”也宝突然不知从哪里来了一股力气,竟挤进了人群,但是,人已给便衣警押着出了弄堂。“哥哥,”也宝喊不出声音来,“哥哥!”她喊出来了。穿灰夹袄的人转过头来了,十六七岁的年纪,蜡黄的脸上流着雨水,什么表情也没有,他不过回头朝跟在后面的人群看一眼。不是哥哥,也宝看清楚了,的确不是。但是,也宝却一点也不觉得轻松。雨下得更大了。雨水在空荡荡的马路上流,雨滴在也宝头上,滴在阿福脸上,阿福脸上的红晕没有了,小红嘴唇也不见了,墨画的头发,变成一条一条的黑水挂在土色的脸上。也宝紧紧地抱着她,抱着圣信的小花棉袄,站在人家的屋檐下。她明白了:怪不得自己逃出来,逃得这么容易,原来并没有逃得出来,世界上还有这么许多罗网。橱窗里的灯灭了,住家窗户里的灯也一盏一盏地灭了,只有暗淡的路灯在雨中摇晃。一个警察踱过来,对也宝看了一眼,又怀疑地朝她手上的棉袄看了一眼,也宝赶紧离开了屋檐,她累了,但她还得继续逃。空荡荡的马路上,一个小小的身影在走,走得很慢,她疲惫了?她在想前面有什么在等她?或许,她已学会了一个人走路,一个人稳稳地在夜里走路。“路是长的,但不能没有一个尽头!”她走着,想着。(有删改)【注】①天堂:指收养孤儿的“配雷达爱士”教堂。实际是孤儿院。②圣信:也宝在孤儿院的朋友。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也宝和大家一样,低头做着针线”表现也宝在孤儿院因看不到希望而对处境的屈服。B.“法租界”“公共租界”等词透露出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C.卖票的要求也宝重买法租界的车票,最后又把也宝赶下车,体现了人心冷漠的主题。D.结尾写也宝在马路上“走得很慢”,是为了表现她逃离“天堂”后无路可走的绝望。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觉得自己快要被压死了”,这句话以夸张的口吻写出了也宝在被别人称为“天堂”的孤儿院中的压抑、窒息感。B.也宝顺利逃出孤儿院后,“倒有点不放心起来”,这一细节符合人物真实的心理认知,也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C.“小花棉袄”和“阿福”象征着友情与亲情,在文中多次出现,既丰富了人物心理,又使文章结构严谨。D.本文语言风格和茹志鹃的代表作《百合花》一样,简练朴素,清新俊逸,充分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8.文章中也宝出逃后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9.班级读书分享会要为同学们推荐这篇儿童文学作品,“故事·视角·主题”是评价儿童文学的重要标准,请据此写出推荐理由。【答案】6.B7.D8.①顺利逃出的忐忑和高兴、兴奋。②不知前往何方的茫然。③决心去中国地界寻找哥哥的振奋。④饥寒交迫、疲惫不堪的紧张慌乱。⑤感觉无处可逃的无助。⑥决心学会一个人走路的勇敢。9.①故事情节有吸引力。小说讲述也宝逃离孤儿院寻找哥哥未果的故事,一波三折。②儿童视角具有趣味性和感染力。小说以儿童也宝的思维、心理、情感展开,通过儿童视角透视现实生活,更易于吸引读者。③主题价值具有引领性。文章表达了对自由鲜活生命力的渴望;引导读者思考特定时代中生命的成长,赞美不屈服、独立成长的力量。【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表现也宝在孤儿院因看不到希望而对处境的屈服”错误,结合“午后,人来人往,走动的较多,也宝装作上厕所,偷偷地溜出了天堂”可知,也宝没有屈服。C.“体现了人心冷漠的主题”错,批判“人心冷漠”不是本文主题,文章的主题是对自由、鲜活生命力的渴望。D.“是为了表现她逃离‘天堂’后无路可走的绝望”错误,结合“‘路是长的,但不能没有一个尽头!’她走着,想着”可知,也宝“走得很慢”体现其“要学会一个人走路”的思考。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清新俊逸”错,本文的语言风格应该是平白朴实。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能力。结合“奇怪,逃走并没有原来想的那样困难、惊险,逃得好像太容易了,也宝倒有点不放心起来。但是,中国式的朱红门,‘配雷达爱士’的招牌,确实已在自己身后,她确实是逃出来了。‘哈……’也宝高兴得心发跳,在路上狂奔起来,像一只出笼的鸟”可知,顺利逃出的忐忑和高兴、兴奋。结合“咖啡店,饮冰室,国货大贱卖,不认识的洋文招牌,一个一个地在侧面闪过,渐渐心跳恢复了正常,腿跑酸了,也根本没有跑的必要了,也宝放慢了脚步:‘现在到哪里去呢?……’脱逃胜利的那阵兴奋,已经过去了”可知,不知前往何方的茫然。结合“‘找哥哥去,当然是找哥哥去啦!’一想到哥哥,也宝又振奋起来,把小花棉袄夹夹好,阿福拿拿牢,阿福脸上剥落了一块,破了相,也宝开始觉得有点心痛,不过,阿福已经和自己一起逃出来了,总算还好”可知,决心去中国地界寻找哥哥的振奋。结合“也宝停住步,抖开小花棉袄,将阿福严严密密地包裹起来,只露一个头在外面。现在,她除了觉得饿、累以外,还有一点冷”可知,饥寒交迫、疲惫不堪的紧张慌乱。结合“她明白了:怪不得自己逃出来,逃得这么容易,原来并没有逃得出来,世界上还有这么许多罗网”可知,感觉无处可逃的无助。结合“空荡荡的马路上,一个小小的身影在走,走得很慢,她疲惫了?她在想前面有什么在等她?或许,她已学会了一个人走路,一个人稳稳地在夜里走路”可知,决心学会一个人走路的勇敢。【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叙述角度和表现手法的能力。结合“午后,人来人往,走动的较多,也宝装作上厕所,偷偷地溜出了天堂。临走的时候,她没有忘记圣信送的小花棉袄和哥哥送的无锡阿福。奇怪,逃走并没有原来想的那样困难、惊险,逃得好像太容易了,也宝倒有点不放心起来”等可知,故事情节有吸引力。小说讲述也宝逃离孤儿院寻找哥哥未果的故事,一波三折,能更好地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一想到哥哥,也宝又振奋起来,把小花棉袄夹夹好,阿福拿拿牢,阿福脸上剥落了一块,破了相,也宝开始觉得有点心痛,不过,阿福已经和自己一起逃出来了,总算还好”等可知,儿童视角具有趣味性和感染力。小说以儿童也宝的思维、心理、情感展开,通过儿童视角透视现实生活,更易于吸引读者,引发读者的思想共鸣。结合“空荡荡的马路上,一个小小的身影在走,走得很慢,她疲惫了?她在想前面有什么在等她?或许,她已学会了一个人走路,一个人稳稳地在夜里走路”可知,主题价值具有引领性。文章表达了对自由、鲜活生命力的渴望;引导读者思考特定时代中生命的成长,赞美不屈服、独立成长的力量,引领读者进行更深刻的思考。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白居易传元·辛文房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若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北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白相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B.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C.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D.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1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亟:迅速B.又言事,不见听见:被C.除为杭州刺史除:授,拜D.茶铛酒杓不相离相:互相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才华出众。他年轻时游历长安,被自恃才华的名人顾况轻视,但后来顾况被其才情折服。B.白居易直言敢谏。贼人刺杀宰相,白居易首先站出来进谏,要求追捕凶手,却因此被权贵记恨。C.白居易淡泊世事。他是一个像陶渊明一样的隐士,被贬之后归隐田园,过上了逍遥自在的生活。D.白居易喜欢佛教。他谈论佛理,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依托佛教生死之说,消解被贬的苦痛。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答案】10.D11.D12.C13.(1)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百余篇”是“乐府及诗”的数量,作其后置定语,中间不能断开,且“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不合逻辑,据此排除AB。“翰林学士”是官职,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相”,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实际上起代词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你”“她”“它”等意思。句意: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他是一个像陶渊明一样的隐士,被贬之后归隐田园,过上了逍遥自在的生活”错,白居易是被贬之后,并未就此归隐田园,“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可见,他和陶渊明这样本性热爱田园生活的隐士不同,他积极参与政治,只是因为多次被排挤,才“放纵诗酒”。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累”,多次;“以”,因为;“摈”,排斥;“放纵”,纵情。(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上”,名词作状语,向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下;“用”,因为。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在他二十岁,还没有声名远扬时,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考中进士,被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依托佛教的生死之说,如同超脱形体痛苦的人。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没有收效,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在家中去世。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年纪大却不肯做官,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太白峰【1】李白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2】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3】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4】去,何时复更还?注释:【1】此诗作于李白入长安而无所成之时。【2】太白:太白星,即金星。【3】泠风:清风。【4】武功:武功山,在陕西武功县西。14.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题目中都有“登”,诗人都在前两句直接点题。B.杜诗每一联都对仗,李诗只有前两句和最后两句对仗。C.杜诗和李诗中都写到了“风”,“风”的特点也相同。D.杜诗所绘景象有悲壮之美,李诗所写想象有新奇之美。15.两首诗都写登高见闻,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答案】14.D15.①杜甫在最后两句描述了自己鬓发已如浓霜一样变白的衰颓形象,表述了自己因病刚刚停止饮酒的生活状态,抒发了对自己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的遗憾之情、对生活多艰与国家多难所感忧苦之情。②李白在最后两句表述自己要离开武功而又希望能再次回返武功的心理,曲折地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美好世界的向往,蕴含了既想远离人世、又留恋人间并渴望有所作为的矛盾心理。【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诗人都在前两句直接点题”错,由“百年多病独登台”可知,杜甫在第三联直接点题。B.“李诗只有前两句和最后两句对仗”错,李诗的前两句和最后两句都不对仗。C.“‘风’的特点也相同”错,杜诗和李诗中“风”的特点不同,由“风急天高猿啸哀”可知,杜诗为秋天的“急”风;由“愿乘泠风去”可知,李诗为清风。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登高》:尾联意为“一生艰难,常常抱恨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衰颓满心偏又刚停了消愁的酒杯”。诗人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这一联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登太白峰》:“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诗人满怀豪情逸志,飞越层峦叠嶂,举起双手,向着明月靠近飞升,幻想超离人间,摆脱尘世俗气,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到那光明理想的世界中去。然而,李白并不甘心情愿抛开人世,脱离现实,一去不复返,他在诗中发问:“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这两句是说,正当李白幻想乘泠风,飞离太白峰,神游月境时,他回头望见武功,心里却惦念着:“一旦离别而去,什么时候才能返回来呢?”一种留恋人间,渴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深深地萦绕在诗人心头。诗人并不被重用,因而郁郁不得意。登太白峰而幻想神游,远离人世,正是这种苦闷心情的形象反映。“何时复更还?”细致地表达了他那种欲去还留,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复杂的心理状态,言有尽而意无穷,蕴藉含蓄,耐人寻味。(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11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曾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对听到的乐曲给予高度评价,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也有类似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过渡,由现实进入梦境。(3)古代文人喜欢以“酒”寄托情感,表达人生感慨,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以酒寄情。(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5)《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_”。(6)自古以来,秋天一直是文人墨客常常吟味不已的季节。借助秋景表达内心悲伤的诗句不胜枚举,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写出了秋天的萧瑟凄清。【答案】①.今夜闻君琵琶语②.如听仙乐耳暂明③.我欲因之梦吴越④.一夜飞度镜湖月⑤.一尊还酹江月⑥.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𫐓以为轮⑨.𫐓使之然也⑩.无边落木萧萧下⑪.不尽长江滚滚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暂、度、酹、狸、𫐓、萧、荻。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课内知识考查(9分)17.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那里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对C.枉用相存用:以D.金就砺则利就:靠近【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焉”,兼词,在那里。句意: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在那里兴起了。B.句意: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反省。C.句意:屈驾来看望我。D.句意:金属制的刀剑放到磨刀石上磨过就会变得锋利。故选A。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山不厌高不厌其烦王子猷、子敬俱病笃笃信好学B.少无适俗韵无所适从洵美且异且放白鹿青崖间C.栗深林兮惊层颠惊弓之鸟远来相视,子令吾去相视一笑D.低眉信手续续弹信口雌黄感我此言良久立用心良苦【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厌:满足/厌烦、嫌恶。句意:山不满足它的高。/不嫌烦琐与麻烦。笃:(病)沉重/坚定地。句意:王子猷、王子敬都病重了。/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B.适:适应/往。句意: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本性。/不知跟从哪一个好。且:并且,又/暂时。句意:实在是美丽又与众不同。/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C.惊:使动用法,使……震惊/被惊吓。句意:使深林战栗,使高耸而重叠的山峰震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视:看望/注视。句意:我远道而来看你,你让我离开。/双方互相看着,发出会心的微笑。D.信:均为“任凭、随意”。句意:低头随手慢慢弹奏。/不顾事实,随口乱说。良:均为“很、非常”。句意:我的话使她感动不已,她呆呆地站了好久。/极费心思,用意深远。故选D。19.下列各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的是()A.积善成德其曲中规B.栗深林兮惊层巅𫐓以为轮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商人重利轻别离D.樯橹灰飞烟灭遂命酒【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均为形容词作名词;善事/弯曲的程度。句意: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它的曲度符合圆规所画出的标准。B.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战栗/使……弯曲。句意: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C.均为形容词作动词;偏爱/看轻。句意: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D.“灰”和“烟”是名词作状语,像灰一般/像烟雾一样;“酒”为名词作动词,摆酒席。句意: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于是命人摆酒。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茶不仅是“喝”的。随着技术不断成熟,茶的“吃”法日益多样化。从“喝”到“吃”的转变,既满足了味蕾,也丰富了茶的食饮文化。有古为今用、的传统吃法。刚采下的鲜嫩茶青,经过蒸汽杀青,使用特质碾茶炉烘烤制成干茶,再通过精制工艺及专用碾磨设备,形成了一种独特细腻的粉末——抹茶。在现代饮食环境中,脱胎于碾茶的古老,得益于先进的栽培和加工技术,抹茶愈发魅力彰显。作为甜点的绝佳伴侣,清淡微苦的茶香中和了甜腻,让人。点茶时,将抹茶粉与水调和,用茶筅搅拌均匀,蘸润笔尖,便仿佛拥有了“”的魔力。如今,在许多世界美食中都可觅得抹茶的踪迹。()。铸铁壶,外观厚重朴拙,轻叩仿佛可以听闻咕嘟咕嘟的煮茶声,能更好地烘托熟洱、陈年铁观音等发酵茶的风味;银壶,手工雕刻的繁复花纹盘桓壶身,用它煮茶,洁而不染异味,茶香更和顺韵长。茶的器具有各种材质,然而其中所盛放的茶之精髓却。早在10多年前,我国的医书上就有茶叶可以杀菌、止痢的记载。科学研究表明,这主要源于茶叶中的精华物质茶多酚。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历久弥新进退维谷点石成金一如既往B.历久弥新欲罢不能点石成金恒久不变C.老而弥坚欲罢不能画龙点睛一如既往D.老而弥坚进退维谷画龙点睛恒久不变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同材质的茶器,适合不同类型的品鉴B.茶器,适合不同类型的人来品鉴C.不同类型的品鉴,应针对不同材质的茶器D.茶器的材质不同,品鉴的类型不同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现代饮食环境中,脱胎于古老的碾茶,得益于栽培和加工技术的先进,抹茶愈发魅力彰显。B.脱胎于古老的碾茶,得益于先进的栽培和加工技术,在现代饮食环境中抹茶愈发魅力。C.脱胎于古老的碾茶,得益于先进的栽培和加工技术,抹茶在现代饮食环境中愈发彰显魅力。D.脱胎、得益于先进的古老碾茶、栽培和加工技术,抹茶在现代饮食环境中愈发魅力彰显。【答案】20B21.A22.C【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处,“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老而弥坚”,人虽已老,但志向却更加坚定;此处形容茶的传统吃法,应用“历久弥新”;第二处,“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欲罢不能”,想停止,却不能停止;此处是说抹茶作为甜点的绝佳伴侣,清淡微苦的茶香中和了甜腻让人想停止,却不能停止,用“欲罢不能”符合语境;第三处,“点石成金”,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此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