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一)课内古诗文复习知识梳理与练习-上海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部编版(含答案)_第1页
期中复习(一)课内古诗文复习知识梳理与练习-上海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部编版(含答案)_第2页
期中复习(一)课内古诗文复习知识梳理与练习-上海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部编版(含答案)_第3页
期中复习(一)课内古诗文复习知识梳理与练习-上海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部编版(含答案)_第4页
期中复习(一)课内古诗文复习知识梳理与练习-上海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部编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构适用)09期中复习(一)课内古诗文复习考点

梳理与实战演练一一上海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部编版(含答

案)

期中复习(一)课内古诗文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

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

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

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谥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

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字渊明,东晋“田园诗人”。相关作品有《饮

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诗》《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长于

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

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

的志趣。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

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写作背景】

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

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

想的波澜。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

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

的背景下产生的。

【注释】

选自《陶渊明集》卷六(中华书局1979年版)

②(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376-396)。

③(武陵)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④(缘)沿着,顺着

⑤(鲜美〕新鲜美好。

⑥1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⑦(缤纷)繁多的样子。

⑧(异)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⑨(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穷,尽。

⑩(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

头了。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仅仅、只。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俨(ydn)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悉)全,都

(黄发垂髯(tiɑo))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

用来指老人。垂髻,垂下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乃)于是,就。

(具)详细

(要(yGo))同“邀”,邀请。

(咸)全,都

(妻子)妻子儿女。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遂与外人间(jidn)隔)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遂,于是、

就。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乃)竟然,居然。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为,对、向。

(叹惋)感叹惋情。

(延)邀请。

〔语(y£i)云)告诉(渔人)说。“语”后省略“之”,代渔人。

(不足)不值得,不必。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

(志)做记号

(及郡下)到了郡城。及,到。郡,指武陵郡。

(诣(yi)拜访。

(南阳)郡名,在今河南南阳一带。

(刘子骥)名麟ɑin)之,字子骥,《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

游山泽。

(规)打算,计划

(未果)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内容讲解】

1.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怎样划分结构?

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

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的时间顺序。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发现桃林的经过。(开端)

第二部分(2至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这是全文的重

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会理想。

第2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

第3段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4至5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无果。

作者为什么开头结尾写得简略,中间写得详细?

文章的详略安排都是由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来决定的。本文的作者

主要是通过桃花源的生活情状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向

往安定、幸福生活的愿望。所以中间部分要详写。开头和结尾只跟故

事的传奇性质有关,所以写得简单。

3.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

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

等,和平安宁。

4.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

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他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

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归纳积累】

1.古今异义

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

从来(古义:从哪里来;今义:向来)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

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管)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水源(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今义:指人们饮用的水的来源)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芳(古义:花;今义:气味芬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够)

间隔(古义:间离隔绝;今义:空间或时间上的隔绝)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今义:缘故,缘分)

津(古义:渡口,路,探访。文中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

唾液)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指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

好像)

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多形容性格)

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

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

悉(古义:全,都;今义:熟悉)

咸(古义:全,者阮今义:一种味道)

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对…)

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要(古义:邀请;今义:表示意愿)

2.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

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语(此中人语(yu第四声)云):名词作动词,告诉

黄发(黄发垂髻):借代手法,代指所有的老人

垂髯(黄发垂髯):借代手法,代指所有小孩

3.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具:通“俱”,完全、详尽

4.出自本文的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

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干扰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理想世界。

与世隔绝: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鸡犬相闻: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

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

【主旨】

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的顺序,虚构了

一个没有阶级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

的理想社会,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了自己反对

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琼环,心乐之。伐

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纸,为屿,为嚷,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

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

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

恕己,日奉壹。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一819年),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

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

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注释】

①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原

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

西水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参加水贞元年(805)

王叔文领

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②(篁(hudng)#)竹林。

③(如鸣琼环)好像琼环碰撞的声音。M>环,都是玉饰。

④(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

⑤(水尤清冽(li。))水格外清凉。尤,格外

⑥(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⑦(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⑧(纸(Chi))水中高地。

⑨J⅛(kdn)不平的岩石。

⑩(翠蔓)翠绿的藤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

飘拂。

(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示约数。

(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

头上。澈,穿透。

(倍Cyi)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俶(Ch在)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

【翕(Xi)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

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犬牙差(Ci)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凄神寒骨)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悄(qie。)怆幽邃(SUi))凄凉幽深。悄怆,凄凉。邃,

深。

(清)凄清。

(吴武陵)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被贬到水州

(龚古)作者的朋友。

(宗玄)作者的堂弟

(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内容讲解】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

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

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

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

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

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

作者发现小石潭。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

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第二段

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与第一段不同的

手法,变“移步换形"为''定点特写:这是全篇中极为精彩的一段。

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

第三段

是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

第四段

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

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

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最后一段

记录同游的人。

《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

游记。它表现了作者那种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同时也

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

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

【归纳积累】

86677513970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移步换景快乐

5876925107315170497580010393382578105潭水:清澈(侧面

描写)

谭中景物特写镜头(近景)

游鱼:活泼(动静结合)

392430011430167640036195溪身:曲折蜿蜒

小谭源流形象比喻(远景)

岸势:参差不齐

小石潭记

194310026499185

谭中气氛:幽深冷寂寓情于景凄苦

记录同游者

【主旨】

文章生动描写了小石潭优美的环境和幽深凄凉的气氛,抒发了作

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和凄苦之情。

《诗经》二首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存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存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苓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

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

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

兴三种。

“风”是各地的民歌,包括周南、召南、邢、鄙、卫、王、郑、

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

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

共105篇。“雅”是朝廷正声,即周朝京畿地区的乐歌,分为大、小

雅。大雅多为朝廷宴飨时的乐歌,小雅多为下层官吏的怨刺之作,其

中也有一部分民歌。“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

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

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纳,诗味不多。

“赋”即陈述铺叙。“比”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兴”即

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风、雅、颂与赋、比、兴合称为“六义

【注释】

①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诗经》是我国最早

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

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②选自《诗经•周南》。雎,读jU。《诗经》中诗的标题一般取

自该诗的第一句。

③(关关雎鸠(其口)〕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关关拟声词。雎鸠,

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④(洲)水中的陆地。

⑤(窈窕(ydotiαo))文静美好的样子

⑥(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

⑦(好逑(qiU))好的配偶。速,配偶。

⑧(存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⑨(流)求取。

⑩(寤寐(Wtlme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思服)思念。服,思念。

(悠哉悠哉)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悠,忧思的样子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茗(mdo))挑选。

(钟鼓乐之)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内容分析】

全诗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四句,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

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第二章八句,写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

追求,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第三章八句,写

小伙子想象中的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第

三章诗的格调变为轻松明快,与第二章的迂回低缓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以“琴瑟友之”表现恋爱生活的和谐美满,以“钟鼓乐之”来描绘婚

礼的盛况。

【写作手法】

起兴

开篇即以关雎和鸣引出男女相思之情,比兴手法的运用切合诗

意,自然流畅,显现了婉曲动人的艺术魅力。

刻画人物形象

善于刻画人物形象,尤其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短短三章,

就把青年男子的爱慕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大胆热烈的

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双声、叠韵

诗中运用了双声词(如“参差”)、叠韵词(如“窈窕”),增强

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的生动性。

【主旨】

《关雎》这首诗的主题,古人说是赞美“后妃之德”,今人多认

为是表现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

兼葭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兼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洞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纸。

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唉。

溯涧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扯。

【注释】

①选自《诗经•秦风》。兼葭(jiɑnjid)芦苇。

②(苍苍)茂盛的样子。

③(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④(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⑤(溯涧(S€ihui)从之)逆流面上去追寻。溯洞,逆流而上。

洞,逆流。从,跟随、追寻。之,代“伊人

⑥(阻)艰险。

⑦(溯游)顺流而下。

⑧(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

⑨(萋萋)茂盛的样子。

⑩(晞(Xi)干。

(湄(m6i))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跻(ji)(路))高而陡。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未已)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唉(Si))水边。

(右)向右迁曲。

(iιt(zhI))水中的小块陆地。

【内容分析】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这是青年眼中的湖边晨景。湖边的芦

苇已经霜变色,显得苍老发黄了,上面的白露已凝结成霜。这两句景

物描写烘托了湖边的萧索落寞,衬托着青年愁肠百结的心境。“所谓

伊人,在水一方。“伊人”即“那人”,犹如现在人们对恋爱着的人说

的“你的‘那个她(他)这是一个亲昵的称呼。但这个“伊人”

只是“所谓”的,表示并非真的已经是自己的情人了。甜蜜中带有苦

味。“在水一方”,在湖的另外一边。这个''在水一方”有可远望而不

可近求的意味。这两句诗,流露了强烈的思念和求而不能得的怅惘。

诗的二三章与第一章相比,只换了几个字,但却使情节发展了,

景物更具体了,所抒发的感情更丰富、更充分了。兼葭由“苍苍”而

“凄凄”而“采采”,不但写出了芦苇的颜色,而且写出了它的形态,

芦苇的“茂密”加浓了湖边秋景萧瑟的气氛。白露由“为霜”而“未

晞”而“未已”,白露原来已成霜,后又由霜化为露,露水又快蒸发

干了。写出时间已由天蒙蒙亮到太阳出来好久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

那位痴情的小伙子仍然在湖岸徘徊着,思念着,苦恼着。路由“长”

而“跻”(路高)而“右”(右:迂曲),把路的难行写得更具体了。

“宛在水中纸”和“宛在水中扯”写伊的身影扑朔迷离,正写出痴情

青年忧伤徜恍的神情。

【写作手法】

重章叠句

全诗分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三

四句点明主题一一追寻“在水一方”的“伊人”,五至八句描绘追寻

的情状。这不仅使诗歌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还起到了深化

诗歌意境的作用。

起兴

每章的开头均以景起兴,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

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更烘托了所

思不见的怅惘心情。

时空序列

三章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时空序列,“白露为霜”到“白露未

晞”再到“白露未已”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

着;从上游到下游,从此岸到彼岸,地点的变化,写出了主人公不畏

艰险地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难以寻

觅。这首诗朦胧、含蓄,历来被誉为情深景真、风情摇曳的好诗。

【主旨】

《兼葭》一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

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例题精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

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

是因为。?

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课堂练习】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纸,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

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系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1.上文作者是朝的。(人名)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

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D.作者情感随景而

变,由乐而忧。

用《诗经》二首原文填空。

1.《关雎》一诗以,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2.统领全篇的诗句是:,

3.《关雎》一诗中体现小伙子醒着梦着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淑

女”的句子是,O

4.《关雎》一诗中因求爱不成而内心煎熬的句子是:

5.《关雎》中的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

的美好联想;“,J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抒写了

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6.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

是:

7.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

是:

练习

L填空题。

(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

期的诗歌共有篇,包括、、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

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左右笔之”的“之”指代的是“苻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

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

表使动。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兼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

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兼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

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2——23题。(4分)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符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符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存菜,左右苇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2.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和

,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

的风格。(2分)

2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

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2

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

???

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

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

???

作业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

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

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

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

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

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

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

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

遂无问津者。

7.上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2分)

8.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翻译)(3分)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9.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描写桃花源的宁静祥和,展现了作者心中理想的生活图

景。

B.第③段叙述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表现了桃花源良好的社会风

尚。

C.第⑤段补叙刘子骥寻桃花源未果,表明桃花源只是人们的幻想。

D.文章叙述武陵人探访桃花源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

憧憬。

(二)阅读下文,完成8T0题(8分)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纸,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

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L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主要描写小石潭的概貌。

B.第②段,写观赏小石潭的游鱼,主要写出了鱼儿的活泼。

C.第③段,写远望小石潭的西南,主要写出了岸势的曲折。

D.第⑤段,写感受小石潭的气氛,主要抒发了内心的忧思。

2.对于第⑤段,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游者中既有作者的亲戚,也有随从,还有朋友。

B.因为是游记,所以有必要交代同游者,以便读者了解。

C.虽然同游者关系亲近,但作者还是难以排解内心忧郁。

D.由于同游者人数众多,所以大家游玩的兴致很高。

期中复习(一)课内古诗文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

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

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

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谥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

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字渊明,东晋“田园诗人相关作品有《饮

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诗》《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长于

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

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

的志趣。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

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写作背景】

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

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

想的波澜。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

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

的背景下产生的。

【注释】

选自《陶渊明集》卷六(中华书局1979年版)

②(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376-396)。

③(武陵)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④(缘)沿着,顺着

⑤(鲜美)新鲜美好。

⑥(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⑦(缤纷)繁多的样子。

⑧(异)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⑨〔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穷,尽。

⑩(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

头了。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仅仅、只。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俨(ydn)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悉)全,都

(黄发垂髻(tiɑ0))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

用来指老人。垂髻,垂下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乃)于是,就。

(具)详细

(要(yd。))同“邀”,邀请。

(咸)全,都

〔妻子)妻子儿女。

1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遂与外人间(jidn)隔)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遂,于是、

就。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乃)竟然,居然。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为,对、向。

(叹惋)感叹惋情。

(延)邀请。

(语(ytι)云)告诉(渔人)说。“语”后省略“之”,代渔人。

(不足)不值得,不必。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

(志)做记号

(及郡下)到了郡城。及,至晨郡,指武陵郡。

(诣(yi)拜访。

(南阳)郡名,在今河南南阳一带。

(刘子骥)名麟(1in)之,字子骥,《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

游山泽。

(规)打算,计划

(未果)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译文】

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

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

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

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

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

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

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

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

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

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

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年人和小孩

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

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它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

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

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

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

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

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

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

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

人说啊J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

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

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最终迷

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

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

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内容讲解】

1.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怎样划分结构?

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

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的时间顺序。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发现桃林的经过。(开端)

第二部分(2至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这是全文的重

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会理想。

第2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

第3段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4至5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无果。

作者为什么开头结尾写得简略,中间写得详细?

文章的详略安排都是由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来决定的。本文的作者

主要是通过桃花源的生活情状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向

往安定、幸福生活的愿望。所以中间部分要详写。开头和结尾只跟故

事的传奇性质有关,所以写得简单。

3.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

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

等,和平安宁。

4.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

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他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

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归纳积累】

1.古今异义

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

从来(古义:从哪里来;今义:向来)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

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管)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水源(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今义:指人们饮用的水的来源)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芳(古义:花;今义:气味芬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够)

间隔(古义:间离隔绝;今义:空间或时间上的隔绝)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今义:缘故,缘分)

津(古义:渡口,路,探访。文中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

唾液)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指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

好像)

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多形容性格)

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

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

悉(古义:全,都;今义:熟悉)

咸(古义:全,都;今义:一种味道)

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对…)

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要(古义:邀请;今义:表示意愿)

2.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

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语(此中人语(yu第四声)云):名词作动词,告诉

黄发(黄发垂髯):借代手法,代指所有的老人

垂髻(黄发垂髻):借代手法,代指所有小孩

3.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具:通“俱”,完全、详尽

4.出自本文的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

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干扰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理想世界。

与世隔绝: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鸡犬相闻: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

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

【主旨】

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的顺序,虚构了

一个没有阶级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

的理想社会,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了自己反对

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琼环,心乐之。伐

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纸,为屿,为噂,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借

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

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

恕己,曰奉壹。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一819年),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

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

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注释】

①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原

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

西水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参加水贞元年(805)

王叔文领

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②(篁(hudng)竹)竹林。

③(如鸣瑕环)好像琼环碰撞的声音。琼、环,都是玉饰。

④(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

⑤[水尤清冽(Ii6))水格外清凉。尤,格外

⑥(金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⑦(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⑧(纸(Chi))水中高地。

⑨续(kαn)不平的岩石。

⑩(翠蔓)翠绿的藤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

飘拂。

(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示约数。

(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

头上。澈,穿透。

(倍(yi)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俶(Cha)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

(翕(Xi)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

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犬牙差(ci)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凄神寒骨)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悄(qido)怆幽邃(SUi))凄凉幽深。悄怆,凄凉。邃,

深。

(清)凄清。

(吴武陵)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被贬到水州

(龚古)作者的朋友。

(宗玄)作者的堂弟

(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译文】

从小山岗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成林的竹子,听到了水声,好

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

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了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潭)以

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形成了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

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

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览的人逗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

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那石岸

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小石潭的岸边上,四下里竹子和树木包围着,静悄悄得没

有其他人,(令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由于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呆得太久,于是记下了这番景致离开

To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

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内容讲解】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

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

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

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

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

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

作者发现小石潭。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

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第二段

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与第一段不同的

手法,变“移步换形”为“定点特写:这是全篇中极为精彩的一段。

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

第三段

是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

第四段

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

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

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最后一段

记录同游的人。

《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

游记。它表现了作者那种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同时也

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

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

【归纳积累】

86677513970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移步换景快乐

5876925107315170497580010393382578105潭水:清澈(侧面

描写)

谭中景物特写镜头(近景)

游鱼:活泼(动静结合)

392430011430167640036195溪身:曲折蜿蜒

小谭源流形象比喻(远景)

岸势:参差不齐

小石潭记

194310026499185

谭中气氛:幽深冷寂寓情于景凄苦

记录同游者

【主旨】

文章生动描写了小石潭优美的环境和幽深凄凉的气氛,抒发了作

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和凄苦之情。

《诗经》二首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苻菜,左右流之O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存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存菜,左右茗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

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

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

兴三种。

“风”是各地的民歌,包括周南、召南、邢、鄙、卫、王、郑、

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

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

共105篇。“雅”是朝廷正声,即周朝京畿地区的乐歌,分为大、小

雅。大雅多为朝廷宴飨时的乐歌,小雅多为下层官吏的怨刺之作,其

中也有一部分民歌。“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

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

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纳,诗味不多。

“赋”即陈述铺叙。“比”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兴”即

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风、雅、颂与赋、比、兴合称为“六义”。

【注释】

①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诗经》是我国最早

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

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②选自《诗经•周南》。雎,读jii。《诗经》中诗的标题一般取

自该诗的第一句。

③(关关雎鸠(jiu)〕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关关拟声词。雎鸠,

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④(洲)水中的陆地。

⑤(窈窕(ydotiα0))文静美好的样子

⑥(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

⑦(好逑(qiιi))好的配偶。速,配偶。

⑧(存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⑨(流)求取。

⑩(寤寐(wfim。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思服)思念。服,思念。

(悠哉悠哉)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