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_第1页
《登高》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_第2页
《登高》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_第3页
《登高》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_第4页
《登高》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高》教学设计大城一中彭建随教学目标: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整体把握诗歌,体会诗人沉郁苦痛的思想感情。学会从意象入手,把握诗歌营造的意境,从而掌握诗歌情感的方法。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学情分析:古典诗歌的赏析对于高中生而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无论是在理解还是在作答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本教学设计特别注意从理解诗意的基础入手,让学生掌握从意象入手,把握诗歌营造的意境,从而掌握诗歌情感的方法。并以此为例,引导学生对诗歌类题型的答题步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规范答题。教学重点、难点:学会从意象入手,把握诗歌营造的意境,从而掌握诗歌情感的方法。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点拨式教学。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3、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象、意境、情感的语句。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诗歌《秋兴八首》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此诗通过描写巫山巫峡的萧森秋景,抒发了自己的家国之悲,羁旅之愁。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微之秋。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他的另一首写秋之诗《登高》。在诗人的笔下,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二、检查《秋兴八首》(其一)背诵。千古哀情悲秋绝唱——杜甫《秋兴》《登高》三、写作背景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的旷世之作。四、赏析诗歌《登高》被誉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律诗之冠”。整体感知诗歌通过题目《登高》可知这是一首写景诗,请同学们自读诗文,品味情感。(学生个人读,集体读)提问:这首诗给我们的总体感受是什么?明确:凄楚、悲伤、悲愤、孤独、那么,我们的这种感受是从诗文的哪里而来呢?2、意象明确:意象:意即感情,象是景物。意象是融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客观景物。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的前三句用了九个名词,一词一景,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一系列意象,描绘了一幅萧瑟冷落凄凉的画面,表达了天涯游子在旅途中内心的孤苦凄凉以及思乡之情。提示:品赏诗歌首先要捕捉意象。欣赏一首诗,外行眼中只是词语与词语的连接,内行眼中却是意象与意象的组合,这些组合担负着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任务。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如“明月”“杨柳”“春草”“梅花”“竹”“秋风”等早已不是仅指客观事物本身,而是饱含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感情。“意象”简释:“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观景物,“意象”融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客观景物。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明确:答题三步骤:找出意象结合文本分析意境品味作者情感在掌握了意象这一术语后,学生齐读,并找出意象,思考注意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诗人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呢?3、赏析文本(1)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提问1:首联写登高的所见所闻,写了那些景物(意象)?这些景物(意象)有什么特点?明确: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意象):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提问2: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这六种景物(意象)各给人什么感觉呢?明确: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秋天有人觉得秋高气爽,秋风让人清爽,杜甫的冷是因为他是个体弱多病的老人,所以会身体冷,但更主要是内心的冷。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猿的哀声其实也是诗人的心哀。清渚,凄清冷落的小岛,给人以凄凉之感。白沙,水落而出,给人以苍凉之感。飞鸟,“鸟飞回”中的“回”是说明鸟在盘旋。曹操的《短歌行》也有“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鸟。这里写出了鸟的孤单无依。这只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也可以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孤独愁苦的鸟。那么,鸟的孤单无依的背后是什么呢?是作者的孤单无依。提示:赏析时要敢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这是因为我们都是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的,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明确: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提问3:首联写登高的所见所闻,共写了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意象)。写这些景物(意象)的作用是什么?作用:描绘出一幅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秋景图(营造出一种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意境或渲染烘托出秋景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之感、写内心之愁作铺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提问1:颔联写了那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又有什么作用呢?明确:颔联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由落木,想到了树,由树及人,还是要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人已经到了生命晚秋。生命是短暂的,倏忽就是百年。提问2: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明确:应该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这两句诗,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感慨万千。“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气,也让人感受到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透露出浓重的沉郁悲凉之感。此为千古名句,一仰一俯,写秋天萧瑟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3)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提问:从“万里”、“秋”、“作客”、“常作客”、“百年”、“多病”、“登台”、“独登台”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这里的“作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常”作客。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什么叫登台呢?古人为什么登台?登台,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是为了祈求长寿。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是杜甫呢?是独自一人。登台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而杜甫呢?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悲凉的秋天。“百年”,就是老年。明确: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长年漂泊、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这就是宋代罗大经曾说的颈联含有八层意思,你读出了几层呢?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4)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提问1: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从哪一联的哪句诗知道?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从“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可知。“艰难”也不仅仅指国家艰难,还有个人艰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的一生。提问2:那么,诗人为什么遗憾呢?杜甫想为国家出力,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而遗憾。这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正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叹老嗟病,实则是诗人忧时愤世、国难家愁、心情悲苦的实录。那么,作者如何去排遣如此的忧愁苦闷呢?让我们一起看最后一句“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指衰颓,失意“新停”指刚刚停止。诗人本想借酒浇愁,但又因病戒酒。所以说这种悲情更难以排遣。提示:杜甫这个人特别爱喝酒,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写到喝酒了。还能举出些喝酒的例子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九日》诗中有“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咱们中国似乎惟有酒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或喜或悲的感情。而且此时是重阳节呀,按习俗应该喝菊花酒。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还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借酒才能浇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的心头。提示:艰难苦恨——诗中反映的虽是诗人万里作客、衰年多病的个人遭遇,但读者却可从中窥见战乱时代广大人民的苦难。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诗写到最后,笔锋一转,转到国事维艰,民生疾苦,忧国忧民上去,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五、小结思考:诗歌前两联主要写什么?后两联呢?前后两联是怎样的关系?明确:诗歌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前后两联情景交融。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国难家愁、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六、板书设计七、布置作业1、背诵本诗。2、根据《登高》中学到的通过品味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方法,鉴赏下面这首诗歌。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写的一首诗,诗的二、三联写了哪几个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诗歌《登高》时,我只安排了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