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课后习题(湖北省市级优课)_第1页
《雨霖铃》课后习题(湖北省市级优课)_第2页
《雨霖铃》课后习题(湖北省市级优课)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键入文字]PAGE[键入文字]《雨霖铃》课时练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凄切(qiè)执拗(niù)良辰美景(chén)载体(zài)B.凝噎(yè)吮吸(yǔn)遂心如意(suì)蜷曲(quán)C.辑录(jí)恪守(kè)数见不鲜(xiān)自刭(jǐn)D.血液(xuè)脑髓(suǐ)兰舟催发(fà)绯红(fē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今宵矍铄再所不惜人情世故B.寒蝉好像金碧辉煌细水常流C.梳妆暮蔼人才辈出破涕为笑D.坐落针砭山清水秀各行其是3.下面是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都门帐饮无绪无绪:没有心绪,没有好心情。B.竟无语凝噎凝噎:因为激动,嗓子被气憋住了,说不出话。C.此去经年经年:经过一年。D.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多情的人。4.下面是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寥寥十一个字,真是力敌千钧。C.“念去去”二句中的“念”用得很好,后面用“去去”叠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途茫茫,去路修远。D.“寒蝉凄切”三句,交待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更加的形象生动。5.下面的诗(词)句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是()A.杏花春雨江南B.楼船夜雪瓜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阅读《雨霖铃》(节选),完成6~8题。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6.“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答:7.“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人物何种心态?答:8.“念”字在全词中起何作用?答:读下面的甲乙二词,完成9--12题。甲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初?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乙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拦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9.甲乙两首宋词长短不同,前者是后者为。10.两首词都是写离情的,可是离别的氛围不同,甲是乙是11.甲乙都写到恋人对自己男友依恋时的泪眼,此外甲突出了;乙强化的是。12.下面是对甲乙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乙的开头都有景物描写,这些景物还起了衬托的作用,前者是正面衬托,后者是反衬。B.甲的下片是设想的情景,足见作者的想象是何等丰富;乙的下片是对恋人的叮嘱,可见“行人”的细腻与真挚。C.甲中的抒情主人公感情丰富,他的“女友”只是配角,而乙中的“行人”则处于从属位置。D.甲乙均为婉约词作,甲用铺叙衍情法,即事言情,情由事生,抒情中有叙事铺陈;乙用意象烘托传情法,借景言情,情由景生。13.柳永是婉约词派的代表,同时其词作语言又很通俗,据说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其作品流布之广。你对写作中的“语言通俗”是怎么看的?请用200字以上的篇幅表达你的观点。《雨霖铃》课时练答案1.A点拨:B“吮”应读“shǔn”C“鲜”应读“xiǎn”D“”应读“fā”2.D点拨:点拨:A再-在B常-长C蔼-霭3.C点拨:“经年”是“年复一年”的意思。4.D点拨:“经年”呼应“今宵”不对。5.C点拨:C是直接抒情,题干及ABD都是融情于景。探究提高6.渲染了秋天凄凉阴冷的气氛:“寒蝉”在凄厉悲鸣;“骤雨”刚停,寒气袭来;悲冷弥漫。7.这两句用精练传神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和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深,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是何其尖锐,更加强化了感情的发展。点拨:着眼于两个动态感实足的细节。8.“念”在结构上是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贯通;在内容上,“念”是眼前景与别后情的分水岭,它把实与虚巧妙地联结起来。比较阅读9.甲是长调(慢词);乙当为小令(另一体式“转调踏莎行”为中调)。点拨:58字内为小令,59至89字为中调,90字以上是长调。10.甲是在凄清的况味里离别的:寒蝉、长亭、急雨刚停的秋天傍晚;乙是则是在风和日暖的春天里。点拨:抓住景物特点分析。11.甲重点是动作“执手”、“无语”;乙突出了心理——柔肠寸断。点拨:从关键句入手。12.C点拨:乙中的“行人”也是抒情主人公,是主角。13.示例:语言通俗是作品拥有广泛读者的必备条件。再高深的道理,再真挚的情感,再复杂的事件,如果通篇都是诘屈聱牙的文字,也是形同虚设,因为通达是至关重要的。俗并不是低劣、妖媚,而是大众的、流行的。一个作家(诗人),能够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写作,在语言运用上广泛恰如其分的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和俚语,不仅不会降低作品的档次品位,反而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