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和教案(共三篇)_第1页
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和教案(共三篇)_第2页
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和教案(共三篇)_第3页
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和教案(共三篇)_第4页
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和教案(共三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作为《课程标准》规定的“必读整本书”,《红楼梦》这部小说对中学生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即使不为考试,它也应该是每个人首选的人生必读书。其百科全书般的广博内容、卓绝超拔的艺术成就、丰富厚重的人文内涵,对提升一个人的整体素养(绝不仅仅是语文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清人所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积累语言基础知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独立阅读能力。2.品味《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在文学层面鉴赏人物形象提升欣赏水平。3.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和学术资料,完成专题研究成果加强思想深度,提高写作能力。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积累语言基础知识,理小说情节理清人物关系。思维发展与提升: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建构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审美鉴赏与创造: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学习积累名著阅读方法,纠正阅读偏差,欣赏人物形象及塑造形象的手法。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探究小说人物和主题,理解《红楼梦》是一部反映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小说情节理清人物关系。2、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探究小说人物和主题。【教学准备】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对大多数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来说,阅读这部小说确实有点勉为其难。为缓解这种畏难情绪,课前可列出知识清单,为学生提供一面窥视红楼的窗口。【设计思路】:《红楼梦》是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运用现实主义笔法,为人们徐徐铺开了十八世纪钟鸣鼎食之家的日常生活画卷,让们看到了以贾府为中心的四大家族由鼎盛而至衰颓的过程,也看到了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的众女儿的不幸命运。《红楼梦》被王国维誉为“艺术的绝大著作”,被周汝昌先生评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综合体和集大成”,被王蒙赞为“生活的百科全书,语言的百科全书”。这样一部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成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重要课程内容,对拓展学生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提升阅读鉴赏的能力,学习和思考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促进学生的生命感悟和精神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课程内容和结构的要求,对《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做了教学的总体设计:结合长篇章回体小说的特点和《红楼梦》自身独特的结构、内容和艺术特点,从交流阅读方法、介绍结构及主线、探讨人物形象、感受宝黛爱情精致之美、细品日常生活描写、赏读林黛玉诗词、辩证思考后四十回的价值、探究小说主题等方面安排阅读与研讨活动,共设为10个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导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于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开篇处癿这首诗,既是作者对知音癿期待,也是对每一个读者癿诱惑。沉下心来阅读《红楼梦》,走迚这部伟大作品癿艺术世界,你一定会不虚此行。一、作家名片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四岁时迁居北京。曹雪芹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遗腹子(一说曹兆页之子)。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二、作品价值1.就题材内容而言,《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继《金瓶梅》之后一部伟大的世情小说。它将人情世态寓于粉迹脂痕,把世情小说的创作推向最高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水准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它之后,一些狭邪小说、鸳鸯蝴蝶派小说都曾模仿其笔法,现代、当代作家中受其影响者也为数不少。2.《红楼梦》刊行后,相继出现了三十多种续书。这些续书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从一百二十回续起,如《后红楼梦》《续红楼梦》《红楼复梦》等;另一种是接在第九十七回之后,如《红楼梦补》《红楼幻梦》等。其内容多将原书的爱情悲剧改为庸俗的大团圆结局,与原著相较,无论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不可同日而语。3.《红楼梦》以其杰出的现实主义创作成就,为当时和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以它为题材的诗词、戏剧、曲艺、影视、绘画、舞蹈、雕塑等作品,举不胜举。《红楼梦》还流播海外,成为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奇葩。《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不可超越的顶峰。《中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大英百科》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一整个欧洲。三、版本选择《红楼梦》现存的版本,可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仅流传前八十回的,保留脂砚斋评语的脂评系统(抄本系统);另一个是经过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的、删去所有脂砚斋评语的,并续写完成一百二十回的程高本系统(刊本系统)。四、参考资料《红楼梦》反映的是十八世纪中叶的社会生活,与现在所处的时代有一定距离,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可参考部分书籍或文章,以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比如:1.作者传记类,如周汝昌著的《泣血红楼》,樊志斌著的《曹雪芹传》。2.《红楼梦》其他版本类,如周汝昌先生校订的《石头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3.文本细读类,如王蒙著的《红楼梦启示录》,白先勇著的《白先勇细说红楼梦》,欧丽娟著的《大观红楼》,蒋勋著的《蒋勋说红楼梦》,蒋和森著的《红楼梦论稿》,北京大学通识教材《红楼梦十五讲》。4.影像资料: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由王扶林先生导演,欧阳奋强、陈晓旭主演。五、艺术特点《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广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思想内容的奇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最高综合和体现。“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在艺术上,它达到了其他小说不可企及的高度,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1.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红楼梦》全书一百二十回,上半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下半部写“树倒猢狲散”的衰败局面,其中第五十四至第五十五回之间是个转折,由喜转悲,由盛转衰,由荣转枯,第五十四回是全书热闹的顶点,第五十五回便开始急转直下。作为一部博大精深的百万巨著,作者组织了大大小小的故事,描写了无休无止的斗争,在这蔚为大观的历史长廊里,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宝黛爱情悲剧的发展始末,两者相互穿插交织,是支撑这座艺术大厦的栋梁。此处每一人物又几乎自成起讫的故事线索,又有如斗拱短柱。条条线索错落编织,所以《红楼梦》具有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2.典型生动的人物形象。《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物描写的成功。在《红楼梦》里,有名姓的人物共七百多人,上至皇妃亲王、公侯太监、夫人小姐、公子士人、世族权豪,下至平民百姓、丫环村妪、僧侣尼姑、相士医家、市井无赖、艺人门客,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一应俱全。正是这些人物形象的生动言行,构成了《红楼梦》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一步一步地揭示了全书的主题。3.丰富多样的文学手法。(1)按照实际生活塑造人物,是《红楼梦》描写人物的基本特征。《红楼梦》描写人物不以奇取胜,而是通过大量的生活细节和人物的日常活动来刻画人物性格。曹雪芹创造了描写人物的丰富多样的方法。如“闲取乐偶攒金庆寿”,本是贾母想法子学“小家子气”凑钱为凤姐做生日取乐,却从欢声笑语中表现了尤氏与凤姐如何“斗法”,凤姐为了多捞一点,一个人的钱也不放过,连两个“苦瓠子”姨娘的钱也要“拘来咱们乐”;而尤氏操办,既“遍施小惠”,拉拢了不少人,自己也捞了一笔。从这些不仅可以看出人物的某些性格,甚至还可以看出人物思想的跃动。(2)善于在广阔的社会联系中,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地刻画人物的性格。最突出的是王熙凤这一形象。她的性格特征,就是在她同贾府内外众多人物的联系中显现出来的。(3)善于通过对立人物的对比、相类人物的相互映衬来显示人物性格、思想的特点和差异。如思想倾向不同的林黛玉和薛宝钗、晴雯和袭人,就是通过她们对同一问题、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的对比,显示她们的对立。林黛玉与晴雯,薛宝钗与袭人,她们的思想倾向有相同的一面,在互相映衬中,其思想性格的展现收到了相得益彰之效。(4)善于通过大场面、大事件,把人物安插在冲突的旋涡之中,从人物对事件的态度来显示他们各自的思想活动和性格特征。如在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中,贾政、贾宝玉、贾母、王夫人、林黛玉、薛宝钗以及那些婆子们都有生动的表现,从人物的怒与哭及语言、神态均可看出他们的思想活动和性格特征。(5)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来描写人物的心理,提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如在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中,对林黛玉心理活动的描写,是以直接的手法剖析人物的心理。(6)善于创造适合人物思想、气质、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的意境来烘托人物的气质和性格。如林黛玉住的潇湘馆,薛宝钗住的蘅芜院,贾探春住的秋爽斋,贾宝玉住的怡红院等对人物都起着烘托作用。(7)用诗词韵文来表现人物,是《红楼梦》艺术上的一大特色。《红楼梦》的诗词韵文,不仅艺术成就很高,更主要的是大都符合人物的身份、思想气质和性格特点,成为表现人物的重要艺术手段,又是小说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同是咏柳絮,薛宝钗表现出“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雄心”,林黛玉表现出“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的悲哀。(8)《红楼梦》写人的最基本的艺术手法是白描。鲁迅说《红楼梦》描写人物价值之高,“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违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4.独具风格的语言文字。《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最高峰。其基本特色是:(1)质朴自然。这是《红楼梦》语言艺术的基本风格。如柳湘莲对贾宝玉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第六十六回)(2)富有哲理。哲理性的语言,具有形象、隽永、隐喻、明喻等特点,是从生活经验中提炼而成的。这种语言,往往是以一句浅显的比喻形象说明抽象的道理,因而具有普遍的意义和持久的生命力。如“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第二回),“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第八十二回),等等。这些有哲理意味的名言,给人以生活经验和斗争经验的智慧启示。(3)对俗谚改造运用。运用俗谚,是话本以来的语言传统,《水浒传》运用俗谚就比较出色。《红楼梦》则更上一层楼,它创造性的改造更加贴切,更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事物的本质。如“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第六回刘姥姥语),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第二十八回贾宝玉语),等等。(4)富于情趣。小说中,最富于情趣的文字,以凤姐最多,其次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的文字。如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便是这类饶有情趣的典型文字。六、阅读指导1.阅读《红楼梦》可以从了解小说的结构入手。《红楼梦》在结构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前五回,以“通灵宝玉”的来历为中心,扼要地描写了天上的太虚幻境和尘世的荣宁二府,既勾勒出贾府百年的兴盛,又预示了贾府末世的衰败。二是从第六回到第一百二十回,虽然写了十余年光景的生活,却是基于前五回铺叙的背景展开的。因此,阅读和把握前五回对于理解全书非常重要,可以说,读懂了前五回,才能更好地理解后面发生的故事。2.阅读《红楼梦》可以从梳理小说的主线切入。《红楼梦》设计了由两条主线构成的网状形式:一条是以贾府为中心,叙述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一条是以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大观园中人物的命运。阅读时可以梳理“家门败落”“人物聚散”这两方面的内容,体会纵横交错的结构特点。3.阅读《红楼梦》可以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全书人物近千,其中作者着力刻画、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人物有几十个。理清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欣赏作者对人物形象的细腻描写,把握人物复杂的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主旨。4.阅读《红楼梦》可以从品味日常生活细节入手。《红楼梦》像一棵参天大树,贾府盛衰和宝黛钗爱情悲剧是其主干,“淡淡写来”(脂砚斋)的日常生活细节则犹如茂盛的枝叶。小说中这些“家庭闺阁琐事”,既真实可信,又内涵深刻,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容量,充分展示了小说家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如贾宝玉在姐妹们都在场时向林黛玉使一个眼色,黛玉立刻便能会意,由此表现了宝黛之间不同于别人的心灵契合;又如中秋夜宴,满目热闹繁华,却听得桂花阴里传出一缕凄凉笛音,隐示了贾家日暮途穷的结局。这些看似琐屑平常的细节,其实全是小说家精妙的艺术创造。通过这些细节,小说不仅再现了古代社会的日常生活,更揭示出生活表层之下的人生真相,也令读者获得前所未有的精神享受。5.阅读《红楼梦》可以从了解社会关系与生活习俗入手。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艺术作品,《红楼梦》虽然聚焦于贾府盛衰和爱情悲剧,但反映的社会生活远远不止于此。书中所写的帝王贵胄、高官显宦、佃户庄头、佣夫帮闲、倡优贼盗等,以贾府为中心,构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举凡世运升降、官场关系、经济生产、社会分工、舆论民情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红楼梦》中均有反映。了解这些内容,可以领悟小说的社会意义,有助于对小说艺术成就的把握。6.阅读《红楼梦》可以从鉴赏语言入手。曹雪芹是善于创造和驾驭语言的艺术大师,往往三言两语,就能刻画出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而在叙述语言上也随处可见其炼字锻句的功力。即便是穿插其间的诗词韵文,也是情思绵远,意味隽永,风格百变,不仅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而且能与小说的叙事融为一体。品味和欣赏小说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可以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和运用能力。七、阅读活动以下任务供参考,可以选择其中一部分完成,也可以自行设计任务。任务1:把握《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红楼梦》人物众多,性格各异,社会关系错综纷繁,情感互动复杂微妙。小说通过对诸多人物之间关系的精妙描写,在人物的互动中展现其身份地位、性情气质,描摹出一幅幅封建社会晚期社会生活的图画。理清小说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并绘成图表,将你对人物之间关系的认识及相关的情节简要记录在图表上。以此为基础,选取一对或一组人物,谈谈你对这些人物之间关系的理解。任务2: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鲁迅评《红楼梦》说:“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违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如宝钗和袭人,既写她们满脑旧观念,又写她们身上有许多可爱之处;而称得上是一个“奸险”人物的王熙凤,身上也有聪明、能干、诙谐等优点;即便对宝玉、黛玉这样倾注了作者理想的人物,也没有落入“叙好人完全是好”的窠臼。细读《红楼梦》中描写某个人物的相关段落,分小组讨论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参考示例】如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王夫人点头哭道:“你可知道一桩奇事?金钏儿忽然投井死了!”宝钗见说,道:“怎么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王夫人道:“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王夫人点头叹道:“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宝钗叹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王夫人道:“刚才我赏了他娘五十两银子,原要还把你妹妹们的新衣服拿两套给他妆裹。谁知凤丫头说可巧都没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作生日的两套。我想你林妹妹那个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他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他过生日,这会子又给人妆裹去,岂不忌讳。因为这么样,我现叫裁缝赶两套给他。要是别的丫头,赏他几两银子也就完了,只是金钏儿虽然是个丫头,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口里说着,不觉泪下。宝钗忙道:“姨娘这会子又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儿倒做了两套,拿来给他岂不省事。况且他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王夫人道:“虽然这样,难道你不忌讳?”宝钗笑道:“姨娘放心,我从来不计较这些。”这一个情节展示了宝钗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1)冷静自持,冷漠无情。金钏投井后,连素日最讨厌漂亮女孩子的王夫人都不住地垂泪,宝钗安慰王夫人,却将金钏死因归于失足落井,丝毫看不出有一点对生命的怜惜。(2)她很世故,很会做人和处世。王夫人是害人者,却摆出菩萨心肠;宝钗能够站在王夫人的立场,从有利于王夫人的角度,加以安慰,极力开脱。(3)宝钗识大体,顾大局,审时度势。王夫人对金钏投井的原因很忌讳,她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情的始末,宝钗自告奋勇拿出自己新做的两套衣服给金钏做妆裹用。任务3:品味日常生活描写所表现的丰富内涵欣赏《红楼梦》,应仔细品味作品在日常生活描写中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仅从《红楼梦》涉及的生活内容来看,诗词曲赋、音乐绘画、书法尺牍、灯谜联额、曲艺杂技、酒令笑话、禽畜花木、园林建造、服饰摆设、医药养生、饮食起居等,可谓应有尽有,都有极其生动细致的描绘。细读《红楼梦》描写日常生活的片段,以《〈红楼梦〉中的》为题写一篇短文,说说你所品味出的文化内涵。《红楼梦》中的音乐描写《红楼梦》中对于人物性格与形象的音乐性描写以特殊的方式品味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哲学情怀,不仅丰富了音乐的文化意蕴,更挖掘了不同人物的多重性格,表现了人物内心的细腻情感。第四十一回中,刘姥姥与众人席间吃酒嬉笑,贾母让在“藕香榭”的姑娘们演奏,对演奏之声的描写:“不一时,只听得箫管悠扬,笙笛并发。正值风清气爽之时,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自然使人神怡心旷。”此处将人为的音乐之声运用到自然之中,又笼罩了一层清风流水,与当时的环境相得益彰,以极有意趣的提议,感受音乐之美,文雅清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在第五十四回中,“当下天未二鼓,戏演的是《八义》中《观灯》八出。……一时歇了戏,便有婆子带了两个门下常走的女先生儿进来,放两张杌子在那一边命他坐了,将弦子琵琶递过去。贾母便问李薛听何书,他二人都回说:‘不拘什么都好。’贾母便问:‘近来可有添些什么新书?’那两个女先儿回说道:‘倒有一段新书,是残唐五代的故事。’贾母问是何名,女先儿道:‘叫做《凤求鸾》。’……贾母笑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所以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女先生回说:‘老祖宗不听这书,或者弹一套曲子听听罢。’贾母便说道:“你们两个对一套《将军令》罢。’二人听说,忙和弦按调拨弄起来。”在这一段中,贾母对于《凤求鸾》的洋洋洒洒的批判也就是作家曹雪芹自己的观点,即过于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会流于俗套,有媚俗和脱离生活的嫌疑。贾母出身名门望族,嫁到贾府又正值贾家鼎盛之时,因此她从少年之时就见多识广,有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精通人情世故,长于才干。这样的描写从更全面的角度塑造出了人物的丰满形象。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的典型人物,也是颇晓音律并具有很深的造诣。第八十六回中,有林黛玉为宝玉讲解琴谱,“黛玉笑道:这‘大’字‘九’字是用左手大拇指按琴上的九徽,这一勾加‘五’字是右手钩五弦。并不是一个字,乃是一声,是极容易的。还有吟、揉、绰、注、撞、走、飞、推等法,是讲究手法的。”由此可见黛玉是深识古琴的减字谱和掌握了抚琴的技法的。从她对古人抚琴前须择静室、焚香静坐、气血和平等要求的熟知,可知她对琴音颇有解悟。写黛玉抚琴,而不做其他乐器,正是因黛玉之秉性内敛、雅致、淑静,唯有古琴能与之相和。而在第八十七回中,有宝玉与妙玉听黛玉抚琴,妙玉边听边解琴音,如:“刚才‘侵’字韵是第一叠,如今‘阳’字韵是第二叠了……这又是一拍。何忧思之深也!……妙玉听了,呀然失色道:‘如何忽作变徵之声?音韵可裂金石矣。’”这段描述颇有钟子期和俞伯牙知音相遇的遗风,不仅写出黛玉琴艺之妙,也说明了妙玉深谙琴音。曹雪芹善于将音乐运用于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驾轻就熟,数量颇多且又巧妙。文字叙述虽然是无声的,但对于人的感官在接受阅读的过程中,它的语调所体现的节奏、韵律等也包含着音乐因素。《红楼梦》中音乐描写的分量是很厚重的,其涵盖的审美意蕴也是十分丰富的。任务4:欣赏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红楼梦》中有很多水平很高、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诗词曲赋。如黛玉、宝钗、宝玉等人写的一组“白海棠诗”,就显露出人物的情趣和性格。小组合作,选择小说中某位人物,细读品味其诗词,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并撰写短评。还可以组织班级“《红楼梦》诗词朗诵鉴赏会”。顾影自怜,多愁善感——林黛玉性格在其诗词中之体现林黛玉是贾老夫人的女儿贾敏和林如海的独生女,自小娇惯使她具有优越感,进而发展为极强的自尊心。但她的生活境遇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父母相继早逝,她一无所有,无依无靠,孤身寄住在外祖母家。在“都是一双富贵眼”的贾府,黛玉的处境,其实只不过是因仅有一层极不牢靠的亲戚关系的面纱,而得到的“不正经主子”身份。在这样的际遇中,“多愁善感”已成了黛玉的代名词。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风一雨,都是她悲泣的对象,也是她悲剧命运的影射。多愁善感、自悲自怜这一性格几乎在她的每一首诗词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其中《葬花吟》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全部哀音的代表。诗中写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通过这如泣如诉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到黛玉在这种处境中所受到的折磨、威胁和摧残,可以体会到这位叛逆者在预感到自己的爱情理想行将破灭时发出的花落人亡的悲痛和哀愁。第四十五回中的《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是黛玉的一首堪称悲婉之绝唱,诉说了“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的愁情和“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的悲叹。通过诗句“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我们可以看出,黛玉在秋花惨淡、秋景萧条、秋意凄凉的气氛中,由于自己病情渐重,更由于环境的冷酷,已没有了《葬花吟》中那种抑塞不平之气和傲世独立的态度,而是显得更加苦闷、颓伤,更加消沉了。如果说《秋窗风雨夕》的愁情是凄冷、萧条的秋风秋雨带来的,那么明媚的春光总会给人一丝希望吧?然而,黛玉的伤春之作竟比悲愁更加凄苦悲凉。她的《桃花行》和《唐多令》,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忧伤隐痛的哀音,描绘了林黛玉终至命薄如桃花柳絮,接近泪尽夭亡。“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这是继《葬花吟》之后,黛玉的又一首顾“花”自怜的抒情诗。这首诗出现在第七十回,已经离荣国府败亡和黛玉夭折不远了,书中说,“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宝玉并不称赞,是因为领会了这“哀音”,再也说不出称赞的话了。黛玉以花自喻,抒发了内心深处的无限感慨,更清楚地表明了命薄如桃花的黛玉内心深处的悲愤和哀愁。她在《唐多令》中写道:“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这首缠绵悱恻、幽怨凄美的词,句句似在咏柳絮,字字实在写自己,抒发了她身世的飘零与爱情无望的愁苦。宝钗也有咏柳絮的一首词,但却表现的是另一种人生况味,“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这首词与黛玉柳絮词低回的调子迥然不同,充满了春风得意的乐观情绪,更是掩不住她期待青云直上的得意神情。同为咏柳絮,两者相比,更衬托出了黛玉的无尽哀愁。这种多愁善感和哀怨的性格,在黛玉的《咏白海棠》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咏白海棠》诗中写道:“……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在清冷的月窟里缝白色的缟衣,多么颓丧;在秋天的深闺里悄悄哭泣,又是多么的凄楚。“娇羞默默同谁诉”是作者对自我心灵的真情独白,说明她有满腹的心事,但由于环境的压迫而不能向任何人倾诉,即使对自己的知音宝玉也羞于启齿,只好在西风落叶的季节,凄凄凉凉地送走一个又一个寂寞的黄昏。任务5:设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许多研究者从思想观念、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语言风格等角度比较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但各人的见解不同,结论各异。普遍的看法是续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较前八十回存在不少差异。如果让你设计八十回以后的故事,你会怎么做?试设想一些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写出故事梗概。【参考示例】贾元春在宫中暴病而亡后,贾家在权势斗争中处于劣势,而北静王一派占上风。贾政知北静王跟贾宝玉关系不错,邀北静王过府一叙,而北静王在贾府看中了林黛玉,见色忘友,一心想纳林黛玉为妾。贾家自然欢喜,求之不得。林黛玉心高气傲,宁死不从,在婚嫁头天,于林中自缢(玉带林中挂)。林黛玉的死,让贾宝玉心痛,让贾家清醒了——不能再像对林黛玉那样为权势逼贾宝玉娶亲了。贾宝玉最终答应娶了薛宝钗。未能得到北静王支持,贾家在朝堂上更孤立了。贾家为荣华富贵,让贾迎春嫁给了当时的王公大臣,希望能因为拥有这样的靠山走上权势的顶峰。结果这一做法不但害了贾迎春,也使贾家吃上官司。贾母因惊吓过度去世,贾府家产充公。得势的贾雨村带官兵查抄贾府,看中了薛宝钗。薛宝钗无奈之下,委身于贾雨村做妾,最后在宅斗中丧命,埋在雪地里(金簪雪里埋)。王熙凤在贾母死后被贾琏休回金陵,最终病亡。探春被藩王看中,远嫁他乡,却在途中暴亡,葬在芭蕉树下。流落在外、一无所有的贾宝玉和史湘云走在了一起,过着贫穷窘迫的生活。官府追拿贾宝玉,二人出逃,史湘云被抓,她跳江而死;宝玉被抓,妙玉为营救宝玉,委身金陵府尹,换得宝玉出来,自己与府尹同归于尽。贾宝玉和贾惜春先后出家。巧姐因曾与刘姥姥孙子板儿互换香橼佛手,故嫁于板儿为妻。贾兰中了武举,战死沙场;李纨受命诰封,伤心而亡。任务6:体会《红楼梦》的主题《红楼梦》是“无材补天”的顽石在人世间的“传记”。这块顽石幻化为贾宝玉,经历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悲剧,目睹了“金陵十二钗”等女子的不幸人生,体验了封建大家族盛极而衰的巨变,从而对社会人生有了独特的感悟。查找关于《红楼梦》主题的研究论述,深入思考《红楼梦》的主题,写一篇综述。《红楼梦》主题研究综述【摘要】《红楼梦》的主题是20世纪红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自索隐派提出“清康熙朝政治小说”,新红学派提出“自叙传说”之后,又先后有人提出“爱情主题说”“政治历史主题说”“家族衰亡史说”“反封建主义说”“歌颂女儿才华说”,等等,共有30多种不同的说法。虽然至今对《红楼梦》的主题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接近的令多数读者信服的观点,但在20世纪对这方面的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为21世纪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关键词】20世纪红楼梦主题研究关于《红楼梦》的主题鲁迅先生曾精辟地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正因其思想博大精深才会使人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感。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它的主题就引起了众多红学家的兴趣,其见解可以说是聚讼纷纭,见仁见智。现把主要观点归纳如下:1、新红学派的“自叙传说”“自叙传”主题说是1921年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提出来的。他在考证曹雪芹生平和家世的基础上,得出《红楼梦》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胡适用“小心求证”的实用主义考据方法,用作品来证实作者的身世经历比索隐派是进了一步,但它忽略了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的创作规律,这也是不正确的。其后,俞平伯、周汝昌等都支持过“自叙传说”。2、爱情主题说首倡“爱情主题”说的是何其芳。他在《论“红楼梦”》中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里面的中心故事,是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他进一步说曹雪芹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听见的“红楼梦”十二支曲子[终身误]里,就告诉了我们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将是不幸的。这支曲子暗示了贾宝玉后来虽然和薛宝钗结婚了,却仍然忘不了林黛玉。这首曲子写得比较含蓄,还只说是“美中不足”,只说是“意难平”,另一支曲子[枉凝眉]就把贾宝玉和林黛玉互相爱恋而不能结合的痛苦写得很沉重,简直是一首声泪俱下的悲歌。之后,他又论证了宝黛爱情的来历、特征,以及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和意义。3、政治历史主题说陈熙中、胡经之、侯忠义在《〈红楼梦〉——形象的封建社会没落史》(《北京日报》1973年9月22日)中说:“《红楼梦》是一部政治性很强,艺术性很高的政治历史小说。”“《红楼梦》描写的是以贾府为首的封建贵族‘四大家族’的兴败、盛衰史。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残酷的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揭露了封建贵族家庭不可救药的堕落和腐朽,展示了它无可挽回的没落和崩溃。”“曹雪芹以惊人的艺术笔触、精湛的文学语言,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四百多人,重要的也有好几十人),描写了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关系,从而做到了对那个封建贵族社会‘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4、封建家族衰亡史说吴调公在《评〈红楼梦〉的爱情主题说》一文中说:“《红楼梦》就是这样一部以贾家的矛盾斗争图景作为当时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缩影的书。封建社会的一系列制度,包括官僚制度、宗法制度、科举制度、家庭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都触及了,都暴露了,也都批判了。当然,作者因为阶级的局限性和历史的局限性,否定得不彻底,而批判的同时也有所维护,但是从批判的精神和揭露的广度来看,不失为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因此我们说《红楼梦》是一部写阶级斗争的书,是以贾家为首的四大家族的罪恶史和衰亡史。”5、反封建主义说蒋和森在《一部对时代生活感到痛绝的书》(《红楼梦研究集刊》,第5辑,上海古籍1980年)中说:“红楼梦之所以伟大,并不是因为它完美无缺(世界上还不存在这样的作品),而是因为作者突破了许多在当时说来是很难突破的时代限制,从而深刻地发挥了全书的基本主题——反封建主义。”“是的,反封建主义,这是笼盖《红楼梦》全书的主题。”“书中所有的描写,无论是爱情、家庭、社会等,虽然各有其意义,但都服务于这个总的主题,并使这一主题无论在深度上、广度上都在中国文学史上达到空前的成就,以至和近代民主思想取得某种联系和呼应。”“因此,《红楼梦》也像其他伟大古典作品一样,在这份珍贵的文学遗产里,‘有着没有成为过去而属于未来的东西’。”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红楼梦》的语言特点,研读重要人物判词。2、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主要情节,理解和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3、审美鉴赏与创造:从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获得审美体验。4、文化传承与理解: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认识《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发掘其中所包含的中国古代文化。【教学重点】:梳理主要情节,欣赏主要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把握小说主旨,读懂人物判词。【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前五回细读一、在通读前五回的基础上,了解下面的内容:(一)《红楼梦》的地位、作者、版本及脂砚斋1.地位:《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世界文学名著,是中华民族文学的代表作。章回体长篇小说,它产生于18世纪中叶。她是世界文学中一颗最灿烂的明珠。世界文学史上为一个作家专门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只有两个:一个是红学会,一个是莎学会。可见她的影响之大。研究《红楼梦》的学会遍布世界各地。中国有专门的学术杂志《〈红楼梦〉研究》学刊。《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清·《竹枝词》“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2.《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约生于公元1715年左右,卒于1763年左右,出身于一个有文化素养的皇家世仆家庭。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曹家本是汉人,后被努尔哈赤俘虏,曹家就在皇家做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曹家祖上有战功,高祖曹振彦跟随多尔滚出生入死,是清朝的开国功臣。到康熙年间,曹家已发迹。曾祖父曹玺也有战功,官至工部侍郎。康熙登基以后,曾祖曹玺、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达六十年之久,负责掌管宫廷所需各种织物的织造、采购、供应等任务,并为皇帝耳目,被封为一品大官,负有探听江南一带社会动向、随时奏扳的政治使命。康熙六次南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其中四次是在曹寅任内。曹玺的妻子是康熙皇帝的乳母,曹玺的儿子曹寅又是康熙皇帝的侍读。曹寅还做过两淮巡盐御史,他两个女儿都被选做王妃。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当时有名的藏书家,又博学能文、能写诗填词谱曲。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曹雪芹的生父叫曹顒,曹雪芹未出世时,曹顒已亡,曹雪芹是曹顒的遗腹子。曹寅只有曹顒一个儿子,曹顒死后,曹寅过继他弟弟曹宣的儿子曹頫为己子,承袭职位,故曹頫成为曹雪芹的养父。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棉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康熙末年,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最后是四皇子胤祯夺得了帝位。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残酷地迫害和镇压了与己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政治势力。他的父亲曹頫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下监狱。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曹雪芹当时大约只有十二、三岁,还在南京,被遣送回北京,住在北京香山,即今香山公园脚下。《红楼梦》就是在这里写成的。曹家特点:①祖上有战功。②与皇室关系密切。③书香门第。曹雪芹多才多艺,曹家遭贬以后,逐渐衰落,“举家食粥酒常赊”,曹雪芹成为一个落魄潦倒的文人。但他的性格耿介,豪放。爱新觉罗·敦诚在诗中写道:“曹子大笑称快哉,击石作歌声琅琅。”可见一斑。曹雪芹五十岁方得一子,因生活穷困,儿子得病夭折。雪芹伤感成疾,在贫病交迫中,于大年三十搁笔长逝。死后,“留下琴剑在壁,新妇飘零”。连手稿也无人整理。几位好友草草殡埋了这位伟大作家。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查考,只能从书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全书共110回,因为曹雪芹留下了一份完整的提纲是110回。前八十回在他去世前已传抄于世。后三十回也基本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没有流传下来,后来终于迷失。这是不可弥补的损失。到十八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四十回,补成了现行的一百二十回本。3.《红楼梦》的版本1、抄本系统(脂评本)①甲戌本16回本(乾隆十九年)。②己卯本41回加两个半回(乾隆二十四年)。③庚辰本78回(乾隆二十五年,价值最大的版本)。戚蓼生序本80

回。研究《红楼梦》以抄本为主。2、印本系统①程甲本。乾隆五十六,程伟元用排版印刷,高鹗补了四十回。②程乙本。程伟元第二次排版印刷,高鹗加工润色。4.脂砚斋脂砚斋是何许人,姓什么?不得而知。研究者有几十种推断。只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曹雪芹的密友,是《红楼梦》的主要评论者。他的名字和曹雪芹的《红楼梦》连在一起。研究《红楼梦》酒必须以脂评本为主要依据。人们把经过脂砚斋评点过的《红楼梦》称为脂评本,全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评准确恰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评论家。(二)《红楼梦》前五回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红楼梦》前五回,是全书的序幕,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的情节、人物做了必要的交代和暗示,是全书的总纲。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全书的楔子。写女娲补天、顽古转世、木石前盟的故事,既暗示了人物性格,又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通过冷子兴的“演说荣国府”,简要介绍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开列了人物表。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耳闻目睹,第一次描写贾府环境,第一次描写贾府的一些主要人物,照应了前两回的内容。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通过贾雨村断案,展现小说广阔的社会背景,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并由薛蟠的案件引出了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二、细读前五回,完成探究任务1、读判词,了解金陵十二钗等主要人物的命运。(1)林黛玉、薛宝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解读:林黛玉是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贾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扶养。虽然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多愁善感。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王夫人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薛宝钗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做官,与其谈讲仕途,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人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家族没落,不久便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2)贾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解读:元妃虽给贾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她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省亲时,她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最终被朝廷里的恶斗牵连,毙死于宫中,“大梦归”。(3)贾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解读:迎春任偶然因素左右自己命运。就像打动乱如麻的算盘,全是别人算计她,她自己绝不想着算计别人,只求能过点清净日子。但没想到最后所面临的竟是被中山狼吞噬的结局。(4)贾惜春——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解读:贾惜春母亲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鬟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终入栊翠庵为尼,但这条逃避现实的道路凄凉孤独,仍然是行不通的。诗里流露出同情与惋惜。

(5)贾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解读:贾探春精明能干,有“玫瑰花”之诨名,连王夫人与凤姐都忌惮她几分;她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曾发起建立海棠诗社,是一位大才女;她有经世致用之才,曾奉王夫人之命代凤姐理家,主持大观园改革.却最终远嫁他乡.

(6)贾巧姐——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因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给她取名为“巧姐”,与刘姥姥孙子板儿互换佛手和香橼(柚子)暗指将来结为夫妻。巧姐从小生活优裕,但在贾府败落后,狠心的亲舅舅将其卖给妓院,后来被知恩图报的刘姥姥想方设法救出,跟刘姥姥到乡下,后嫁给板儿,在农村有了很好的结果,所为”巧得遇恩人“。

(7)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解读:妙玉“不洁不空”为情所困,充满人性美和叛逆精神。她看中宝玉是个有知识有悟性的,芳心暗许;她用自己的绿玉斗给宝玉斟茶,情难自禁;她口头上拒与宝玉单独会面,却又给宝玉那些梅花;她赠宝玉的生日帖,一切尽在不言中;见宝玉在旁观棋,她面红耳赤;借故邀宝玉同行,暗藏无限心事。然而,她毕竟是带发修行的女尼,在庵堂寂寞里虚度了青春,“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作者在此控诉了封建势力对爱情的压迫与摧残。

(8)李纨——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解读:李纨与其夫贾珠婚后生了贾兰不久丈夫就死了。李纨同其姻娌王熙凤为人恰恰相反。她像一堆死灰、一块面团,与世无争。在大观园诸女性中她是最默默无闻的。贾家没落后贾兰靠读书求取功名“头戴簪缨”“胸悬金印”当了一个大大的官;李纨因此受诰封“戴珠冠披风袄”荣耀一番。但这也是没有意义的虚幻,接着就是死亡。

(9)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解读:王熙凤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的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窃积财富是她最终的目的。她行事残忍阴毒,“机关算尽太聪明”除了索取贿赂外,还靠迟发公费月例放债,挣得几百甚至上千银子的体己利钱。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七万金和一箱借券。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落得个“哭向金陵事更哀”的下场

(10)秦可卿——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解读:秦可卿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她死后显灵两次,一次提示凤姐,一次教鸳鸯自缢,引入太虚幻境。后来又出现在贾宝玉真如福地梦中。结尾,贾政、贾蓉扶贾母、秦可卿、凤姐、鸳鸯、林黛玉灵柩回南安葬。“好事终”。

(11)史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解读:史湘云父母早亡,由叔叔婶婶抚养长大。但史家经济不好,差不多的针线活儿都要由她们娘儿们自己做,曾因薛宝钗话家常探话,就红了眼圈说每日做活累得慌。新婚守寡,孤老一生。“乐中悲”。2、结合第二回和第四回,画出贾府和四大家族之间人物关系图。示例:第二课时整本书课堂研讨一、梳理小说情节1、《红楼梦》的情节张弛有度,推进有序,读完整本书之后,你认为这这部小说的情节脉络是什么?明确:小说设计了两条主线(脉络):一条是以贾府为中心,叙述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一条是以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大观园中人物的命运。2、阅读《红楼梦》时,小说中哪个情节最令你难忘?请简单概述情节并说明令你难忘的理由。示例:《红楼梦》中刘姥姥二进大观园那一场景我最难忘。首先,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是最热闹,也是贾府鼎盛时期,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家族的日常生活。其次,刘姥姥的品质令我更难忘。刘姥姥从未见过什么大世面,初入大观园的她,见什么都新奇,其实到后来也可以看出来刘姥姥有些地方是刻意做出来的,这就是她的投其所好,懂得什么时候该说什么;她也率真,给她吃东西,她不怕别人瞧不起她,就很直接问是何物;她还很憨厚,一般岁数大了磕磕碰碰都应当心,她滑倒后还安慰别人不要担心。这些都足以令我难忘。二、关注人物形象1、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物的多样性是指文学作品中包含多种人物形象,他们的性格特征各不相同,体现出人与人的差别。人物的复杂性是指文学作品中某个人物形象有丰富的释读和评价的可能,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红楼梦》这部小说“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请从《红楼梦》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作品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该人物复杂性的理解。示例:《红楼梦》中的薛宝钗一向是平和稳重、心思周全的,如:自己过生日时故意点贾母喜欢的戏文及吃食,很会讨长辈欢心;猜到元春的灯谜故意不说,连声称赞;主动向王夫人提出用自己的衣服给金钏做入殓的妆裹。从湘云、袭人、小红等人的评价中也可看出,宝钗平时待人宽厚,赢得众人的喜爱与称赞;她有“冷”的一面,比如认为金钏投井是意外事故,如果故意投井便不足惜,不过多赏几两银子罢了;她也有少女天真活泼的一面,比如扑蝶时天真活泼,浑然忘我,让我们看到了她在大观园的盎然春意中被唤醒的青春。可见,一个人的性格或许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复杂性的。2、小练笔:请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人物形象,以“赞”或“叹”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性文字。示例:(叹香菱)你本是官宦千金,却命运多舛。年少漂泊无人依,命里孤苦谁人记?怎料红颜多薄命,终将嫁于薛家妾。漂泊半生心无愿,浮萍无根苦痴难。叹香菱,何人记得起甄家英莲,终落得花落人亡两不知;叹香菱,高墙不乏薄命女,如何经得起这悲辱寂寞;叹香菱慧心兰质、贤淑端雅,却受尽凌辱和折磨。三、思考《红楼梦》的主题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你认为《红楼梦》最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明确:关于《红楼梦》的主题历来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色空”主题,有的说是反封建主题,也有的说是多重悲剧主题(宝黛钗爱情悲剧、四大家族衰亡悲剧、各人物的命运悲剧.....)等。课下可以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对《红楼梦》的主题有更深入的了解。第三课时《红楼梦》读书汇报一、小组汇报课前: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红楼梦》中任意选择主题完成一篇小论文,并制作PPT再课堂汇报。参考主题:1.宝玉眼中的黛玉与宝钗2.《红楼梦》小人物之我见3.潇湘馆与林黛玉4.“冷香丸”与薛宝钗5.我看王熙凤6.从判词看《红楼梦》人物命运7.《红楼梦》中的诗词魅力8.《红楼梦》中之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课上:分小组轮流汇报,各小组之间互相打分、点评。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教育部统编版教材必修下册,要求进行《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的课型一般分为导读课、精读课、成果展示课。从当下很多“整本书阅读”的公开课来看,很多老师会选择成果展示课,而成果展示课恰恰是建立在前两种课型的基础上的。我们从这三种课型入手,给你整理了《红楼梦》的相关知识。祝你阅读愉快。第一课:《红楼梦》导读课。01阅读准备【阅读版本选择】《红楼梦》版本较多,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和需求,推荐学生准备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其前八十回以曹雪芹创作的《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后四十回则认为是无名氏续写,由程伟元和高鹗整理。这个版本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勘,聘请了吴世昌、吴组缃、周汝昌、启功等老红学家作为顾问,凝聚了冯其庸和众多工作人员的心血,已刊行36年。【相关书目推荐】此外,以下书目可以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阅读:作者传记类,如周汝昌著的《泣血红楼》,樊志斌著的《曹雪芹传》。文本细读类,如周汝昌著的《红楼梦小引》,王蒙著的《红楼梦启示录》,白先勇著的《细读红楼梦》,欧丽娟著的《大观红楼》,蒋勋著的《蒋勋说红楼梦》,蒋和森著的《红楼梦论稿》,北京大学通识教材《红楼梦十五讲》。【阅读时间规划】《红楼梦》对于高中生来说,趣味性不强。缺乏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难以选择此类型的书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师应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一般而言,要充分利用课上和课外相结合的方式。例如每周末阅读几章的内容,通过阅读打卡等方式进行督促。而眼下的寒假,就是一个最佳的阅读时间。02阅读策略和方法一般采取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阅读策略。基于《红楼梦》容量大的特点,总体上,可采用略读的方式进行快速阅读。然后,在总体感知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章节,进行精读教学和展示。而在进行精读时,一般采取“评点式”的阅读方法。评点是我国传统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评,即评论。是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方法、用词造句等方面,用简洁的语言,画龙点睛式地略加评议。点,即圈点。古人读书用画“圈”断句,画“点”表示佳句。这和我们今天读书的圈点勾画不完全相同。人们习惯上说的“评点”,侧重于“评”,即画龙点睛式的词、句、段之间的评述。以下选段,是脂砚斋对《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评点(节选),认真阅读,会对你有启发作用。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懦笔庸笔何能及此!】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此等文字非仙助即神助,从何而得此机括耶?另磨新墨,搦锐笔,特独出熙凤一人。未见其人,先使闻声,所谓“绣幡开,遥见英雄俺”也。】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原有此一想。】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为阿凤写照。试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像至此者?】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阿凤一至,贾母方笑,与后文多少笑字作偶。】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阿凤笑声进来,老太君打诨,虽是空口传声,却是补出一向晨昏起居,阿凤于太君处承欢应候一刻不可少之人,看官勿以闲文淡文也。】……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写阿凤全部传神第一笔也。】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这方是阿凤言语。若一味浮词套语,岂复为阿凤哉!“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仍归太君,方不失《石头记》文字,且是阿凤身心之至文。】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却是极淡之语,偏能恰投贾母之意。】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这是阿凤见黛玉正文。】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若无这几句,便不是贾府媳妇。】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文字好看之极。】03整体感知内容任务一:读回目,理清结构及主线。《红楼梦》是章回体作品,其回目犹如小说的“眼睛”,简练工整,精要地概括了各回的主要内容。在整本书阅读之前,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初读回目以梳理整本书内容及主线的方法。可以分别选择了含有贾府环境及运势变化和含有众女儿称呼及命运走向的回目,让学生品读关键词,从而把握小说的网状结构,理清其主线。一是家道中落的纵向主线,小说以贾府为中心,叙述了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二是人物聚散的横向主线,小说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了众多女性的不幸命运任务二:阅读前五回,概括情节。《红楼梦》的第一回至第五回,是全书的“序幕”,也是全书的总纲。读懂了前五回,也就牵住了全书的牛鼻子。第一回中写了“无材补天”的石头的故事,写了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故事,还写了甄士隐和贾雨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那个石头与空空道人的对话,作者明确地发表了自己对小说创作的主张,这或者正是全书的纲领。第二回写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这在结构上是极其重要的安排。作者要给我们讲述的这个贾府,人物多,头绪多,难以说清,而冷子兴的介绍,正可使读者在“进入”这个贾府之前,对它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再一一细写。第三回,则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全书主要人物的出场。即通过林黛玉来到贾府,写了贾母、迎春、探春、惜春、李纨、王夫人、邢夫人、王熙风和贾宝玉等人物陆续出场。第四回,作者又把笔锋一转,写了薛家的故事。这既是写《红楼梦》中另一个重要人物——薛宝钗的出场,更是通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故事,展示了社会的黑暗,为贾府日后发生的事提供了社会背景。第五回,写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与全书第一回中出现的有关“石头”和“灵河岸边”的神话联系起来,并通过贾宝玉看到的“判词”,听到的“仙曲”,预示了《红楼梦》中众多女性的命运,即所谓“万艳同杯(悲)”“千红一窟(哭)”。通过以上的导读,相信你已经初步把握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入精读课了。第二课:《红楼梦》单篇精读课《红楼梦》的精读课,要使学生在细读研读中,提升形象思维,培养科学分析的理性思维。精读课可以是单篇精读,也可以是多篇整合精读。《红楼梦》呈网状交织的结构,但很多章回单独拿出来也能自成一个完整独立的艺术天地。如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晴雯撕扇、黛玉葬花、龄官画蔷、刘姥姥进大观园等。今天,我们为你整理了《林黛玉进贾府》的单篇精读课。下一期,我们为你整理一堂“多篇整合”精读课。第二课【学习目标】梳理故事情节,分析典型环境,鉴赏人物形象。通过本课的学习,“读一篇,通一类”,掌握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习过程】一、梳理情节。问题设计:请用简洁的话,梳理选文的故事情节。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第二部分──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先写了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再写林黛玉见王熙凤;然后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最后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第三部分──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二、分析环境。问题设计:“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次来了,她看到的、感受到的与别家有哪些不同?1、硬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⑴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⑵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⑶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2、软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⑴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⑵繁芜的礼节。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可以说贾府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它为人物设定了典型环境。三、鉴赏人物问题设计:选文涉及了众多人物。哪个人物最能触动你?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该人物形象。贾母贾母是相见场面的核心,然而作者却只写了她“迎”“搂”“哭”三个非同寻常的连续性动作,即不仅写出了她因哀念亡女、疼惜黛玉而涌上心头的那种悲中有喜、且悲且喜、大喜大悲的复杂情感,而且写出了只有贾母那样的老太太才会有的动作特点与心理特点。她见了黛玉虽是“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但所痛者主要是自己的独女贾敏过早地亡故。刚刚“大哭”以后,就先是“笑”着戏谑地介绍王熙凤,后又“笑”着责怪、阻止王熙凤说黛玉命苦,正透露了这个老祖宗因为痛失女儿怜及外孙女。她溺爱宝玉,当宝玉听说黛玉没玉,发作起痴狂病,摘下“通灵宝玉”狠命摔去,她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在贾母心中宝玉便是她的命根子,也是贾家的命根子,指望他能高中金榜,振兴祖业,光耀门庭。贾母对黛玉是怜多于爱;对宝玉是爱多于恼。王夫人王夫人虽然不露锋芒,却是荣国府在位的当家主妇。从她的居处,从她查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从她交代黛玉“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都可以看出她在贾府的地位和在家务上具有决定权。她是贾政的正室,宝玉的生母,但她对宝玉的行止很不以为然,说儿子是“孽根祸胎”,“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她选择了王熙凤这个年轻机巧泼辣的娘家侄女、婆家侄儿媳妇来帮她操持家务,以便支撑门户,维系这个潜伏着危机的封建大家族。她在贾府的女眷中可算正统的代表人物。㈢王熙凤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选文以四个层次展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1、出场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难怪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实在是“放诞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通过贾母介绍,更证明了这一点: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老祖宗”能够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2、肖像描写特别的服饰:珠光宝气,高贵、俗气。特别的容貌:“三角眼”“吊梢眉”——“粉面”“丹唇”,表现她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与狡黠的本性。3、见林黛玉时的言行“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嫡亲的孙女”“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该打,该打”——一箭数雕,善于奉承,随机应变。4、回王夫人话充分表现了她果断能干的才能与善于机变逢迎的本领(这正是她赢得欢心,成为掌权人的原因)(四)林黛玉1、肖像描写⑴众人眼中的黛玉:年貌虽小,举止不俗,身体面庞虽怯懦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⑵宝玉眼中的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2、黛玉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这表现了她的小心谨慎。具体表现:①贾母一见黛玉,疼爱得了不得,“一把搂入怀中大哭”,并不计较礼节,可是待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节。见了迎春姐妹三个,也“忙起身迎上来见礼”。②听到后院有笑声,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心里觉得那人“放诞无礼”,只是不说,见了面还是“连忙起身接见”,称呼上也非常小心。外祖母说:“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她知道外祖母可以开玩笑,自己可随便不得,待明白过来,“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③黛玉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为什么在拜见舅舅时多走了很多路?④贾赦没出来见面,只是让人回话,因为回的是大舅舅的话,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恭肃如此。大舅母苦留她吃饭,黛玉笑着推辞:“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作者给黛玉安排的辞令,丝丝人扣,不正面否定长辈的话,而是先表感激之情,再说原因,让长辈自行取消前议。⑤连一个位子,黛玉也处处小心,无论在王夫人处,还是在贾母后院吃饭,黛玉都十分推让。⑥“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饭后漱口,跟着漱口,吃茶,跟着吃茶。⑦黛玉回答贾母:“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黛玉只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可见黛玉已经意识到先前实话实说有不谦之嫌,马上留意改口。黛玉的言谈举止,表明其教养非同一般。(五)贾宝玉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以下分三个描写重点来分析。1、出场出场前,用世俗观点从侧面加以勾勒。黛玉先听王夫人诉说,再想起母亲的话,造成悬念:“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这些贬斥说明宝玉的所作所为是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的,是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的,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个“叛逆”。2、肖像描写反映黛玉的客观观察:

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非常眼熟,产生亲热感。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3、两首《西江月》怎样理解这两首《西江月》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特点?思想性格:

生活“潦倒不通世务”,“行为偏僻”,常常“有天无日”地批驳不合理的现象,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怕读”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的、具有莫大权威的《四书》之类的“文章”,却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的书视如珍宝,这些都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可见“顽劣”“乖张”──叛逆是其主要性格特征。宝玉形象:

他“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不是封建时代的忠臣孝子,而是“于国于家无望”的逆子贰臣。作者对宝玉的态度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赞颂宝玉(此为一般看法,也有学者认为这是曹氏对自己年轻时的“无知””与“叛逆”的反思,是贬的)。03本课小结通过对《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单篇的学习,我们实现了“读一篇,通一类”的阅读效果:鉴赏一篇小说,基本上按照“环境、情节、人物”三要素来进行。其中,赏析人物是重点,作者一般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来刻画人物形象,进而来表达主题。我们在初中学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现在又学了《林黛玉进贾府》,这两篇课文都节选自《红楼梦》的序幕部分。序幕仅仅是开始,好戏还在后面。希望大家继续阅读《红楼梦》!第三课:《红楼梦》“多篇整合”精读课进行“多篇整合”精读,是高中新课标的应有之义。对于《红楼梦》而言,进行“多篇整合”精读不仅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

整合的角度很多,而每一个整合的专题,又都是以“学习任务”的形式展开教学。我们设想了以下三个专题,你可以从中选取一个,进行“多篇整合”精读课。整合专题一:宝黛钗故事【重点篇目】还泪神话、宝黛初见、黛玉半含酸、静日玉生香、宝玉论亲疏、比戏子事件、共读西厢、黛玉葬花、怒摔通灵、宝钗双敲、诉肺腑、互剖金兰语、黛玉之死。围绕这些篇目,可以设置的学习任务如下。任务1:人物专题梳理(1)黛玉爱哭泣流泪,请梳理黛玉主要有过几次流泪?黛玉是因为什么而流泪?结合本专题相关情节进行分析。(2)以时间点为横坐标,以大概的情感温度值为纵坐标,给宝黛爱情发展画走势图。任务2: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鲁迅评《红楼梦》说:“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违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如宝钗和袭人,既写她们满脑旧观念,又写她们身上有许多可爱之处;而称得上是一个“奸险”人物的王熙凤,身上也有聪明、能干、诙谐等优点;即便对宝玉、黛玉这样倾注了作者理想的人物,也没有落入“叙好人完全是好”的窠臼。细读《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相关段落,分小组讨论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任务3:设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许多研究者从思想观念、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语言风格等角度比较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但各人的见解不同,结论各异。普遍的看法是,续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较前八十回存在不少差异。如果让你设计八十回以后的故事,你会怎么做?试设想宝黛钗的命运或结局,写出故事梗概。可以参考刘心武续写的后40回。整合专题二:荣宁府大事【重点篇目】演说荣国府、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理家、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刘姥姥进大观园、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贾敬之死、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抄检大观园。任务1:绘制小说主要人物的关系图表《红楼梦》人物众多,性格各异,关系复杂,人物称谓十分讲究,人物的取姓命名往往充满了隐喻和暗示。在第二回里,作者借冷子兴之口,大致介绍了荣、宁二府主要成员及其相互关系。到了第四回,作者更是一并托出四大家族盘根错节的关联。同学们可以此为线索,绘制《红楼梦》荣、宁二府主要人物的关系图表,在班级展示。任务2:人物专题梳理王熙凤的笑与林黛玉的哭,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试从本专题中王熙凤的几处“笑”,来分析其人物形象。整合专题三:大观园琐事【重点篇目】小红遗帕、晴雯撕扇、龄官画蔷、海棠结社、香菱学诗、芦雪广联诗、探春理家、紫鹃试玉、平儿行权、湘云醉卧、香菱学诗、绣春囊风波、晴雯之死。任务1:品味日常生活描写所表现的丰富内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