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与妻书》教学设计和教案(共四篇)_第1页
《11.2与妻书》教学设计和教案(共四篇)_第2页
《11.2与妻书》教学设计和教案(共四篇)_第3页
《11.2与妻书》教学设计和教案(共四篇)_第4页
《11.2与妻书》教学设计和教案(共四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1.2与妻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妻书》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参加起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女士的绝笔书,其中的真挚感情让千千万万的人唏嘘不已,要求“了解古代应用文为时而作的特点,并从中吸收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学生在学习前面应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古代应用文(书信)的相关知识,把握书信的写法。【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学习革命先驱抛私情循大义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2、积累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进一步巩固文言句式知识。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揣摩重要的语句,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对古代的书信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学习革命先驱抛私情循大义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革命前辈“为天下谋永福”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文化传承与理解:以情激情,用烈士对妻子和民族的真情来激发学生对烈士的敬仰之情,从而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革命先驱抛私情循大义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1、作者如何由对妻子的爱上升到对民族国家的大爱,两个爱如何统一。2、理解文章中抒情与说理的特点。【教学准备】本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要求“了解古代应用文为时而作的特点,并从中吸收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学生在学习前面应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古代应用文(书信)的相关知识,把握书信的写法,让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尝试写信。【教学过程】一、走近作者“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林觉民(1887-1911)辛亥革命先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字意洞,号抖飞,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十四岁进福建高等学堂学习时,即深受民主思潮影响,倾向革命。1907年赴日本庆应大学留学,加入同盟会。1911年春,得知黄兴、赵声将发动广州起义,即归国返乡,组织几十名革命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起义时,领先袭击总督衙门,负伤被捕。在督衙受审时,他毫无惧色,且当众演说,声讨清廷反动罪行,宣传革命思想,后从容就义。二、课文研究全文七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段),作为遗书的开端,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第二部分(第2、3、4段),是信的核心。在这部分中,烈士心情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心情和道理。第2段开头一句“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是全文的纲。烈士在这段里先简单地阐述“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道理。然后下面用两段文字,一段详诉,“吾至爱汝”的衷情,一段说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道理。第3段,用“汝忆否”、“回忆”、“又回忆”引出三件夫妻恩爱的追忆。三件事情都反映了烈士对妻子的眷恋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第4段,开头用“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作为过渡,把“吾至爱汝”的倾诉过渡到“忍舍汝而死”的说理。先列举种种“可以死”的情况,说明延缓此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死;次讲破镜难以重圆,说明“生离”较“死别”更为痛苦;再说“天下人”生死离别的惨状,说明“钟情如我辈者”不能忍心不救,从而得出要“就死而不顾汝”的道理。最后写对妻子的叮嘱,把磁头后人的任务托给妻子。第三部分(5、6、7段),作为遗书的结尾,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的衷肠。第5段开头一句“吾今与汝与无言矣”,似乎要收住话头了,但感情澎湃,欲止不能,很自然地又写出自己死后的愿望:灵魂永远陪伴妻子──以此进一步表达“吾至爱汝”的衷情。第6段再一次申述自发一前“未尝以吾所志”告诉妻子的原因,并慨叹夫妻二人的“幸”与“不幸”,从“幸”与“不幸”的角度,再次抒发“吾至爱汝”、“忍舍汝而死”的思想感情。第7段是希望妻子读懂遗书,理解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封遗书表达了烈士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阐明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个人一切的崇高革命精神。三、文言基础知识1、词性活用A、名词用作动词汝幸而偶我(婚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尊敬。幼,疼爱)B、名词用作状语汝泣告我(哭着)瓜分之日可以死(像分瓜一样)C、动词使动用法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使……完毕)当尽吾意为幸(使……尽)D、形容词用作动词卒不忍独善其身(完善)E、形容意动用法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以……为乐)2、古今异义汝可以模拟得之(模拟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3、句式解析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主谓倒装句)四、写作特点本文作者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遗书中非常自然地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全文有很多地方直接抒情,表现了烈士在面临为革命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情感浪涛。为了抒情,作者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而最感人的,除了“吾至爱汝”的情外,还在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的道理。烈士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是崇高的。正因为烈士挚爱妻子,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赴义的“理”就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人力量。此外,本文的语言也非常好。信中之话是烈士的肺腑之言,真切感人,扣人心弦。同时,因为作者平素语言修养高,文字亦文亦白,通俗典雅。信中多处用了典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又不觉冗赘艰深的毛病。如“太上忘情”、“望夫化石”、“破镜重圆”等。五、难句解析1、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全句译为:当我写这封信(的时候),泪珠和笔墨一齐落下,不能把信写完就搁笔了,又很担心你不能深深地了解我的苦衷,说我忍心丢了你去死,说我不了解我的不要我死去(的心情)啊,因此忍着悲痛跟你讲讲这种苦衷。2、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春衫”实际是“青衫”,原句是《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太上”就是“太古”,最远最古的,引申为最高尚的人。全句译为:江州司马的青衫(湿了),我不能学那些修养高超的人忘怀于世理人情。3、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乐”意动用法,以……乐。全句译为:你在哭不成声以后体察我的苦衷,也能把天下人(的福利)放在心上,(那么),就应当也把牺牲我跟你的福利作为乐事,去为天下人谋福利啊!3、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适”,合适的意思。“筛”名词兼动词,既表动作又表动作使用的工具。“依稀”作“仿佛”、“朦胧”讲。译作:新婚三四个月,恰巧是冬天的某个月半的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就象筛孔一样,筛出了稀疏的月影,(梅影和月影)朦胧地互相掩映。4、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牺牲”和“百死”同义,这里复用,为的强调死。译作:我平时不曾把我所追求的目标告诉你,是我的不是;但是,如果告诉了你却又很怕你天天替我担忧,我即使牺牲一百次也不退避,使你担忧倒的的确确不是我能忍心的。六、拓展阅读为林觉民塑像的蒙羞而羞这是一件发生在林觉民故乡福州的事件,一个省会城市,为了改建一个公园,毁掉了一座据说已经不甚美观的林觉民塑像。两年来,塑像的残部,一直废弃在一座公厕旁的杂草丛中,“塑像的脸部完好,目光坚毅地看着前方;而它的胸膛以下的地方则被烧出一个空洞,空洞里是烂树叶、荔枝壳等一些废弃物(7月18日新华网)”。而“因为上厕所要花3角钱,所以许多人把小便拉在烈士塑像上”(7月16日《海峡都市报》)。还有什么比这更能叫人羞愧难言的?林觉民,这位24岁为辛亥革命献身的黄花岗烈士,他那荡气回肠的《与妻书》,凡读过高中的人都不会忘却。“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这就是他临刑前留给世人的肺腑之言。他“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了,他用自己的生命和家庭的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了……后人拿什么来记念他?特别是烈士故乡的福州人,用什么来表达应有的敬意呢?花草树木是美的,但先驱的精神和灵魂应该更美;想不到福州的公园却容不下他,一个“水文化”的城市雕塑,就有十足的理由取代了烈士的塑像。少一个塑像,并不会削弱烈士的伟大;真正的丰碑,留在青史里,矗在后人的记忆中。要拆就好好地拆,何止于毁而弃之,且弃在公厕旁的乱草中?斯人已逝,音容犹在,如此糟贱,记念没了,只剩下亵渎!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不堪入目的一幕,竟能在福州延续了整整两年。两年来,有多少福州人经过这里,他们何至于什么感觉都没有?更有甚者,是谁,把自己的良知与血性,都混在了污辱先驱的垃圾与便溲中。最后,是一个退休工人向媒体作了通报。此前,决定拆毁塑像的领导呢?指挥公园改建的干部呢?此后,负责环境卫生与城市管理的人员呢?他们的良知与血性都到哪里去了?鲁迅去世时,郁达夫愤而写道:“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令人羞愧的是,郁达夫要是掉转头来,看到了毁弃在乱草丛中的林觉民塑像,他今天又会怎么说呢?(2004年07月19日)七、资料窗黄花岗起义清代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反动,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丧权、赔款、割地;对人民则加强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人民的反抗。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1910年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现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总结了过去多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1911年4月23日,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但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的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4月27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强鸣岐(两广总督)已逃走,黄兴等人就和返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寡不敌众,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这次起义,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烈士。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州西北郊的黄花岗,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作“黄花岗起义”。五个多月后,武昌(辛亥)起义爆发了。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人。林觉民阅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他曾留学日本庆应大学,在那里加入了同盟会。写了一些宣传革命思想的论文及小说。后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11.2与妻书》教案【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虚词。  2、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学习革命先驱抛私情循大义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3、审美鉴赏与创造:熟悉书信写作的基本格式和规范,能运用书信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4、文化传承与理解:以情激情,用烈士对妻子和民族的真情来激发学生对烈士的敬仰之情,从而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革命先驱抛私情循大义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点】: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由对妻子的爱上升到对民族国家的大爱,两个爱如何统一。【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读明人1.导入课题播放童安格歌曲《诀别,真爱是谁》(演唱视频):难舍弃思国心情∕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言难启诀别吾妻∕烽火泪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烽火泪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意映卿卿如唔∕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言难启诀别吾妻∕烽火泪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烽火泪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欲知歌曲的创作背景,得从林觉民的《与妻书》说起。2.人物简介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13

岁时,他受父命参加科举童子试,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后掷笔离去。15

岁考入全闽大学堂,后来入读福州高等师范学堂,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课余谈到时事,总是慷慨激昂地说:“中国不革命不能自强”。毕业后到日本留学,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他在文中写道:“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死了,何必效新亭对泣,凡是有血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国的惨状呢?”1911年(就是辛亥革命那一年)春天,留日学生接到黄兴、赵声两人的来信,说事情大有可为,林觉民于是立即离开日本赶赴香港,黄兴见到了林觉民,当即命林觉民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并且要运送炸药赴粤。他原本打算让他的妻子意映打扮为孀妇,用出殡的仪式将炸药藏入棺木中运出,可是他妻子已经怀有身孕八个月,可能经不起长途跋涉,只得改由方声洞姐姐方君瑛等人担任运送武器的任务。4月27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张鸣岐已经逃走,黄兴等人就和反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因众寡悬殊,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这次起义,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烈士。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州西北郊的黄花冈,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作“黄花冈起义”。这次起义,是同盟会历次起义中战斗最激烈的一次,也是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孙中山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中评价这次起义:“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虽然失败了,但推动了全国的革命高潮,是五个多月后的武昌(辛亥)起义的前奏。林觉民就是在这次起义中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的。在审讯中,他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他说:“革命前仆后继,决无退却之说!不可失信于海外侨胞和国内同胞。”“只有革除暴政,建立共和,才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矣!”当时有人以保存国家元气劝两广总督张鸣岐对林觉民刀下留情,张鸣岐说:"此人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也称得上奇男子……这样的人才留给革命党,为虎添翼,这还了得!"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3.写作背景这封信是林觉民烈士在起义前三天的夜里写的,原书共两封,一封是给他父亲的,另一封就是给她妻子陈意映的《与妻书》。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诚挚地表达了对革命势力、事业的热诚和对妻子的至爱,同时也深刻地阐明了个人的爱情和幸福同革命事业、全体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联,有主有从的辩证关系;表白了他作为一名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志士的革命人生观;体现了作者舍身为人民的崇高精神。陈意映,是名宦陈若霖的后裔。婚后,参加了丈夫在家里办的一所女学,通过女学的教育,思想觉悟有了提高,小脚不缠了,要做新女性,于是便投考了福州女子师范学堂。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其妻陈意映阅后,当即昏倒在地。为了安慰她,也为了保住她腹中的孩子,林家用过继的办法,把林觉民哥哥的一个女儿过继给陈意映,取名叫林暖苏。林暖苏多少慰藉了陈意映悲伤的心,几个月后,“腹中之物”降生人间,取名仲新。但由于陈意映一直不能走出失去丈夫的悲伤,再加上生活变得艰难,两年后(1913)意映在悲伤抑郁中逝世。陈意映去世后,林仲新由祖父抚养。大学毕业后,林仲新来到南京,跟随林觉民的旧交林森做事,林森对林仲新关照很多。随中国历史的变化,林仲新不断迁移居住地,晚年生活在福建漳州。生有一儿两女,一个在北京,两个在福州。林仲新于

1983

年病逝。二、听读明事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听准读音,听准节奏,听出感情,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注意读音。卿()晤()彀()恸()语()婉()嗟()虐()称心快意()必不能禁()使之肖我()依依旁汝也()念六夜四鼓()3.清理课文内容⑴“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说明这是一封什么信?诀别信。⑵写信的缘由是什么?“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因此,第一段内容就交代了写信缘由及作者献身救国、至爱妻子的深情。⑶从第一段看得出来,作者是很爱他妻子的,既然爱他的妻子,那他为什么还要选择去死而不是选择和他妻子厮守终身呢?是什么原因使得他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呢?从第二段找出作者选择为革命而死原因的句子。“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⑷“汝忆否”说明作者的思绪由现实回到了过去。那么,作者回忆了几件事情,这些事件具体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给回忆的事情拟一个小标题。提示:找出表示回忆的“忆”字,作者提到了几个“忆”。提到了三次“忆”:汝忆否,回忆,又回忆,写了三件事情:生死之论;月夜诉衷情﹙有首歌叫“玫瑰情话”,这里可以篡改成“月夜的梅花情话”,多么的浪漫,多么的富有诗意,多么的温馨动人,多么的迷人心醉啊!﹚;醉酒解痛。⑸作者回忆这些事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表达对妻子眷恋之深,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⑹作者对妻子非常眷恋,希望与妻子相守以死。可是,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里,他们能够相守以死吗?作者能够做到不问世事,只顾自己吗?找出文章中的相关句子进行说明。不能。所以作者才说:“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⑺接下来写了对妻子的叮嘱,叮嘱什么?希望妻子将遗腹子养育成人,完成自己的志愿。所以这三四两段就是在写回忆过去和对妻子的叮嘱,表达对妻子的挚爱。⑻最后两段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舍汝而死”的衷肠。4.小结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说明与妻书的原因和心情:“与汝永别”,“忍悲为汝言之”。第二部分(2~4):阐述“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情感。第三部分(5~6):再诉“吾至爱汝”的衷情以及“吾不能舍汝”的永别的哀痛。三、诵读释疑1.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2.点3名同学互相配合朗诵课文,师生共同修正,如语音、句读等。3.学生交流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有争议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4.老师强调字词句:⑴竟书率性模拟汝体吾此心汝其勿悲而亦无辞相答适冬之望日前后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抑汝能之乎汝幸而偶我⑵特别提醒课文中时间的记法: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辛亥年,1911年。三月,农历三日,当为公历四月。念六,二十六日。念,二十。四鼓,即四更,凌晨1~3点。适冬之望日前后。冬之望日,农历立冬之月的十五日,即农历十月十五日。⑶特别提醒文中文中所用典故及含义用典:司马青衫、太上忘情、望眼欲穿、骨化为石、破镜重圆引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言基础知识检测(见课件)。四、研读明技问题: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思想感情,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遗书中非常自然地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抒情是这封遗书的主要表达方式。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直接抒情的语句。(通览全文,很多语句都是直接抒情的。从开头的“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到末了的“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这些话语,正是面临为革命英勇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感情浪涛。为了抒情,书信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如第三段里对于夫妻生活的三个回忆,深深地抒发了对妻子的爱恋和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之情。烈士在记叙抒情的基础上发表议论。通览全信可知,一、五段基本上属于抒情,第三段基本上是记叙,二、四、六段则是在抒情、记叙的基础上说理。既抒革命之情,又说革命之理。正因为烈士对妻子的“情”是那样深挚,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赴义的“理”就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人力量。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自己所憎所爱的感情色彩。例如,作者在谈到清朝血腥凶残的统治时,并不直说,而用“遍地星云,满街狼犬”来比喻。又如第6段中说:“……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吾能之乎?亦汝能之乎?……”作者在分析现状的黑暗时,接连使用了排比、设问、反问等句式,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从而有助于思想观点的表达。五、演读感情1.《与妻书》是一曲爱情的颂歌,还是一首正气歌?一曲爱情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歌。(1)林觉民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表现了儿女之情的缠绵细腻,也表现了革命豪情的激昂慷慨。这封信所表现的对妻子的爱情,正是作为献身革命和人民的一种基础和衬托。没有对亲人的爱,也就无法将这种爱扩充成为对天下人的爱;没有对妻子笃深的感情,也就无以衬托他舍此捐躯之高尚情操。(2)《与妻书》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之所以能与广大读者产生共鸣,就在于作者把人世间经常发生的生离死别赋予了悲壮的爱国主义色彩,在于他把热爱亲人和热爱人民的情感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为汝言之”,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其中深含“吾至爱汝”的感情,而写遗书的原因就是下文要详谈的全文中心的后半部分:“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说它是一曲“正气歌”,因为文章中充满着革命豪情,烈士视死如归,“吾今死无余憾”,“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足以说明这一点。它也是“檄文”,因为文章中处处揭露清王朝的腐败,“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等句子最为突出。2.总结:贯穿全文的一个“情”字:对妻子的爱恋和怀念之情,死别的悲哀和伤痛之情,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献身革命的豪迈之情(儿女情长,英雄志坚)。主题:个人幸福、全民幸福儿女之情、革命豪情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光辉的思想、高尚的情操)3.为了更好的理解这种感情,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想林觉民写信时想象到妻子读信的感受,把二人的异地心灵对话写出来,并有感情的演读出来。4.播放示范演读视频。《与妻书》朗诵(改写)(配音)为推翻清王朝腐朽的统治,公元1911年4月27日,革命志士炮轰两广总督府,遭遇清军围攻,死伤惨重,其中一位年仅24岁的青年林觉民,留下了一封荡气回肠的《与妻书》,文如黄钟大吕,情如杜鹃啼血,感动天下。A.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B.觉民,天色晚了,你还没回来,我的爱人,你在哪?依新睡了,梦里轻声唤着爹爹……觉民,回家呀……A.意映卿卿,再一次呼唤你的名字,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世间一个人,你读这封信时,我已成为阴间的鬼……这些日子,爱恨交杂的思绪跟你依依不舍的眷恋,像利爪一样猛烈撕扯着我的心,眼泪混合着笔墨,伴着心中波涛翻滚的怅然,好几次都想搁笔,但又恐怕你不能体谅我的心思,怕你怪我弃你而去……B.我想在信中找回我的思念,然而读到的却是悲凉凄怆的诀别,你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使我相信刹那也是永恒。A.意映卿卿你知道吗?自从与你相识,我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而当今世道,遍地血雨腥风,百姓颠沛流离,国土连年沦丧,真正幸福美满的有几家……B.你常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爱我,也希望天下人都能爱其所爱,我明白,也愿意把天下人当做亲人来对待,可就是不能承受失去你的悲痛……A.可国家危在旦夕,大丈夫当以死报国!倘若我死能激励四万万同胞奋勇而起,我神州大地定会雷震九霄,我中华民族定能乾坤再造,我虽死而由生啊!B.觉民,还记得吗?四年前,你从日本留学回来我对你说:今后若要远行,一定带上我!天涯海角,卿愿随君行!A.我记得……也答应了……B.可你毕竟是林觉民,十三岁就写下“少年不忘万户侯”的林觉民,这次回来,你只说日本的学校放樱花假,可你形色匆忙,我知道,你一定有许多话对我说,然而每每四目相对你都欲言又止,好几次我从……A.这次不比从前,我将要踏上的是一条不归路,纵然有千般理由万般感慨,又怎么忍心对你坦言,况且你有孕在身我不能常伴左右已经深感歉疚,又怎么忍心让你为我担忧•••舍身取义我没有遗憾,为国捐躯我万死不辞!革命成功与否自有同志们继续奋斗!唯独你婆娑的泪眼,叫我肝肠寸断……B.觉民,我有幸嫁给你又为什么生在今天的中国……A.我有幸娶到你,又为什么生在今天的中国……依新五岁了,转眼长大成人,好好教导他,让他像我。你腹中怀的,我猜是个女孩,是女孩一定像你——温暖,贤淑……B.也可能是男孩,我把他和依新一起培养成有相同志向的人。A.那我们家今后会很清贫……B.我从来就不怕清贫!在战争的炮火中辗转流离也好,在政权的更迭中仓皇度日也罢,只要还能见到你!A.来生吧,我向来不相信这世上有鬼,现在却希望真的有鬼。还记不记得我对你说过,与其我死在你前面,还不如你比我先死.B.你是说,凭我纤弱的身体和细腻的感情,一定无法承受失去你的悲痛?A.所以我说宁愿你先死去,让我来忍受一切的痛苦!谁知,到底还是我先你而去……我爱你!然而天下重任使我不能继续拥有爱你的权利!意映卿卿,再一次呼唤你的名字……B.我的名字,充满着你的爱恋,千百年后,我也无怨。A.我的眼里,充满了你的泪水,千百年后,我也无怨!意映卿卿,我爱你……B.觉民,天亮了……六、拓读明理1.请你用熟悉的诗句赞美林觉民,并为他写一则墓志铭。沧桑不掩英雄气,犹记当年诛寇时。多情不必不丈夫,无情未必真豪杰。(鲁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裴多菲)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毛泽东)墓志铭示例:这位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的奇男子,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之际,舍个人幸福,取全民幸福。儿女情虽长,却更显革命豪情英雄志坚。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烽火泪滴尽相思,方寸心只愿天下有情人成眷属。一曲爱的壮歌动天地。忠诚革命的大英雄!挚爱妻子的好丈夫!2.读了林觉民的故事,请你谈谈对新时代“生命、爱情与自由”这一不等式的看法。3.落实群文学习任务:这两篇文章均题为“书”,却是不同的文体,一为随事谏诤、议论政务的奏疏,一为传寄亲人、吐露心声的书信,对象不同,目的各异,请说说二者在态度、语气、表达方式、语体选择上的差异。奏疏一类公文,往往针对具体政事阐发观点,务求实效,因而要精心构思,巧秒措辞,选取恰切的立足点和切入点。李斯作《谏逐客书),针对秦王驱逐客卿的政令发表意见,意在劝说君王收回或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站在“跨海内,制诸侯”的高度看待逐客的利弊得失,历数亲过过去因任用客卿而逐渐富强的史实,切中了秦王一统天下的雄心,最终成功打动秦王,文章铺张扬厉,气势雄军,颇有战国策士的论辩之风。亲友之间的书信,往往不事营构,自由排写,自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林觉民作《与妻书》,与妻诀别,倾诉衷肠,一面表运对妻子的至爱,或直抒胸臆,或随忆往昔,一面又冲破儿女情长,晓以国家大义,时时作解释和安慰,“吾爱至汝”的深情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的勇决,宛如两种旋律交错并进,使文章既缠绵排啊,又充满浩然正气。4.播放齐豫演唱的歌曲《觉﹙遥寄林觉民﹚》(演唱视频)(以陈意映的口吻而作的)。觉,当我看见你的信,我竟然相信,刹那即永恒。再多的难舍和舍得,有时候不得不舍。觉,当我回首我的梦,我不得不相信,刹那即永恒。再难的追寻和遗弃,有时候不得不弃。爱不在开始,却只能停在开始,把缱绻了一时,当作被爱了一世。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都是守真情的坚持,我留守着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的离去,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都化成纸上的一个名字。如今,当我寂寞那么真,我还是得相信,刹那即永恒。再苦的甜蜜和道理,有时候不得不理。5.后记林觉民是林徽因的亲叔叔,林觉民去世的时候,林徽因七岁。林觉民牺牲后,其父林孝颖将闽县老宅出卖避难。买主叫谢銮恩,他带着十一岁的孙女住进杨桥巷17号。这个小女孩叫谢婉莹,即后来的冰心。《11.2与妻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妻书》又名《与妻诀别书》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表达了林觉民对妻子陈意映深深的爱意和强烈的爱国之情。他把家庭、国家和人民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孩子的爱和对整个国家、人民的爱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大爱无疆、心系天下。【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虚词。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审美鉴赏与创造:熟悉书信写作的基本格式和规范,能运用书信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唤醒对家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由对妻子的爱上升到对民族国家的大爱,两个爱如何统一。【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背景知识1、作者简介林觉民(1887年-1911年5月),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中国民主的先驱,革命烈士。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2、写作背景1911年4月27日,一群年龄平均20多岁的年轻人,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们踏上了寻找理想的征程。他们就是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后来,牺牲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革命志士的遗体被潘达微寻获安葬于广州红花岗。后来广州红花岗也被改成了黄花岗,此次起义便称为黄花岗起义。起义的三天前——即4月24日晚——写给其妻子陈意映的诀别信。当时,他从广州来到香港,迎接从日本归来参加起义的同志,住在临江边的一幢小楼上。夜阑人静时,想到即将到来的残酷而轰轰烈烈、生死难卜的起义以及自己的龙钟老父、弱妻稚子,他思绪翻涌,不能自已,彻夜疾书,分别写下了给父亲和妻子的诀别书,即《禀父书》及《与妻书》,天亮后交给一位朋友,说:“我死,幸为转达。”3、文体书信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刘勰《文心雕龙·书记》中说:“三代政暇,文翰颇疏。春秋聘繁,书介弥盛。”这就意味着早在春秋时期书信即已产生,而绵延两千多年之后,中国又形成了独特的书信文化传统。亲情、友情、爱情正是通过家书、情书等等得以传递和保存。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林觉民的《与妻书》、鲁迅的《两地书》、沈从文的《从文家书》、傅雷的《傅雷家书》等等,它们如今已成为一种文化经典,植入到国人的情感记忆之中。写信时要特别注意书信的格式。既然书信属于应用文,就有它惯用和固定的格式:1、称呼(收信人)2、问候3、正文4、祝辞5、署名(写信人)及日期4、评价《与妻书》更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美情书”。惟其感人,就在于它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到处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真情,缠绵悱恻而又充满激情,充满凛然正气,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相互辉映,叫人断肠落泪,而又撼人魂魄、令人感奋。虽然已时隔一百年,但文章的魅力依然,作者对爱妻的那份真情、那种“以天下人为念”、舍生取义的革命者的气度风范,依然令人动容,而且将流芳百世、名垂千古。二、范读正音搁gē笔称chèn心快意必不能禁jīn失我之悲使之肖xiào我一恸tòng三、初读课文,划分层次第一部分(1):说明与妻书的原因和心情:“与汝永别”,“忍悲为汝言之”。第二部分(2-4):阐述“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情感。第三部分(5-6):再诉“吾不能舍汝”的永别的哀痛。四、串读文本注意以下知识点的梳理:通假字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彀,通“够”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念,通“廿”,二十词类活用1、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护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写尽当尽吾意为幸领会尽,领会透;2、名词活用为动词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追求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小孩当尽吾意为幸幸事4、动词作状语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小声哭着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动词用作状语,用哭声。一词多义1、与与妻书动词,给,给予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介词,和,同,跟吾与(汝)并肩携手连词,表并列,和、同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连词,表选择,与其2、竟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动词,完毕,终了(使……完毕)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副词,全,整,终3、身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名词,自身,自己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名词,身孕4、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动词,推广到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介词,等到5、余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副词,以外,以后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动词,剩下,留下前十余日回家数词,整数后不确定的零数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代词,我的吾今死无余憾形容词,遗留的,剩下的6、当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能愿动词,应当。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介词,在。吾家后日当甚贫副词,会,将会。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副词,会,将会。7、卒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读zú,终于,副词)旦日飨士卒(读zú,兵,名词)鲁肃闻刘表卒(读zú,死,动词)五万兵难卒合(读cù,通“猝”,仓猝,副词)8、而不能竟书而欲搁笔连词表顺承谓吾忍舍汝而死连词表修饰汝初闻言而怒连词表顺承,就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连词表转折,可是谁知吾卒先汝而死连词表修饰即可不死,而离散不想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连词表转折,可是;表并列,又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连词表示转折,却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连词表转折,可是,但是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连词表修饰9、以吾以此书与汝永别矣介词,用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介词,凭汝体吾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介词,把望今后必以告妾介词,把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介词,把且以汝之有身也介词,因为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介词,用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连词,表修饰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介词,从汝不必以无侣悲介词,因为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介词,把10、其汝其勿悲语气副词,表婉商语气,可,希望汝其善抚之语气副词,表期望语气,应当,一定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代词,他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语气副词,表测度语气,大概,或许。卒不忍独善其身代词,自己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代词,代腹中之物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代词,代鬼吾亦望其言是实代词,那些11、为故忍悲为汝言之介词,对,与亦以天下人为念动词,作为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介词,替虽不谓吾言为是判断词,是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动词,作为吾爱汝,所以为汝体着唯恐未尽介词,替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动词,当作。12、之故忍悲为汝言之代词,这件事及今思之代词,这件事吾能之乎?抑或汝能之乎代词,这样汝可以模拟得之代词,我的心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结构助词,的吾之逃家复归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使之肖我代词,他汝其善抚之代词,他13、相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代词,我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代词,你14、至吾至爱汝副词,最,极吾爱汝至副词,极15、盖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副词,表示推断性判断,大概16、则: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连词,表推测,含有假设性,相当于“就”“那就”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连词,表承接,相当于“那么”17、即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副词,就,就是。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连词,即使,纵使。古今异义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义:双音复合词,并且推广到;今义:表并列的连词。2、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结果的连词,因此。3、吾家后日当甚贫古义:以后的日子。今义:后天,明天的明天。4、汝泣告我古义:请求。今义:控告、告诉等。5、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义:想像、揣摩。今义:模仿。6、钟情如我辈者古义:感情丰富,多情善感。今义:感情专注(多指爱情)。特殊句式1、判断句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2、倒装句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定语后置)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定语后置)吾爱汝至(状语后置)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主谓倒装句)3、固定结构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表选择,与其……不如……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表疑问,把……怎么办第二课时一、思考讨论1、作者在信中回忆了几件事?概括每件事的内容。明确:回忆了三件事。(1)回忆夫妻间就“谁先死”的谈论,说明自己本来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2)回忆月下诉真情,说明自己是真的不能忘记妻子的。(3)回忆离家之前未能将起义的事告诉妻子。这三件事都蕴含着对妻子的挚爱。2、作者为什么说“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明确:因为“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以死”。反映了当时社会黑暗,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3、作者在信中对妻子、儿女有什么嘱托?写了自己的哪些愿望?嘱咐后事:希望儿女以父志为志三个愿望: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二愿真有鬼;三愿心电感应有道。4、全文既写“情”又写“义”,这“情”是什么“情”?“义”又是什么“义”?二者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明确:“情”是对妻子儿女的深切之情;“义”是为民族独立而献身的大义。对妻子儿女爱之越深,对国家民族爱也越沉,作者正是为了亲人,为了每一个刚果人,宁死不屈,将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的生死存亡紧密结合。二、拓展阅读有人根据《与妻书》创作了歌曲《觉(遥寄林觉民)》,演唱者为齐豫,此歌是以陈意映——林觉民妻子的角色来诠释的。品味歌词,体会其中体现的情感,也可以自己尝,从陈意映的角度,给林觉民写一封“回信”。觉(遥寄林觉民)觉当我看见你的信我竟然相信刹那即永恒再多的难舍和舍得有时候不得不舍觉当我回首我的梦我不得不相信刹那即永恒再难的追寻和遗弃有时候不得不弃爱不在开始却只能停在开始把缱绻了一时当作被爱了一世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都是守真情的坚持我留守着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的离去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都化成纸上的一个名字如今当我寂寞那么真我还是得相信刹那能永恒再苦的甜蜜和道理有时候不得不理2、建议课下自主阅读《禀父书》,搜集、阅读更多的优秀家书。《11.2与妻书》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2.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3.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教学重点】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教学难点】文中所用典故及相关成语。【教学方法】:品读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由童安格《诀别,真爱是谁》导入: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难舍弃思国心情∕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言难启诀别吾妻∕烽火泪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二、简介作者及其他(一)时代背景清代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反动,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丧权、赔款、割地;对人民则加强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人民反抗。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1910年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现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总结了过去多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孙中山亲自在华侨中募捐,派人到各国购买武器。同盟会总部又从国内各省、南洋华侨以及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中征集挑选八百人作为起义骨干,同时联络清军中的新军、防营和民间会党响应。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1911年4月23日,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但这次起义仍然失败了。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不仅一部分枪械不能到手,而且两广总督张鸣岐在得到消息后收缴了倾向革命的新军二营的枪支,调兵加强了广州的戒备。结果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的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4月27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张鸣岐已经逃走,黄兴等人就和反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因众寡悬殊,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这次起义,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烈士。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州西北郊的黄花冈,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作“黄花冈起义”。这次起义,是同盟会历次起义中战斗最激烈的一次,也是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虽然失败了,但推动了全国的革命高潮,是五个多月后的武昌(辛亥)起义的前奏。烈士生平简介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人。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14岁进高等学堂,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课余谈到时事,总是慷慨激昂地说:“中国不革命不能自强”,毕业后到日本留学。1911年(就是辛亥革命那一年)春天,留日学生接到黄兴、赵声两人的来信,说事情大有可为,林觉民于是离东京回国,准备在福建起义响应。到了香港,黄兴把他留下来协助广东革命事务。于是他便专程回福建召集同志来香港参加广州起义。三月二十九日(阳历四月十七日)早晨,他和方声洞等率领全体福建同志入广州,和林广尘(文)会于城内。下午五点多钟,一同攻击轰炸督署,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在审讯中,他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三)本文的写作经过1.这封《绝笔书》是林觉民烈士在起义前三天的三月二十六日(阳历四月二十四日)夜里写的,原书共两封,一封是给他父亲的,内容仅云:“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这里所选的一封是写给他夫人陈意映女士的,信里充满了牺牲一己,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的革命精神。林觉民《与妻书》,又名《绝笔书》,又名《寄妻绝笔书》。这是一篇从妻子的思想实际出发,反复阐明为争取民族、国家的自由独立而勇蹈死地、义无反顾的革命道理的情书,反映了他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他在写《与妻书》的同时,还给他父亲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四十字的信。这封信言简意明,充满了他热爱祖国、为争取自由独立而勇蹈死地的崇高精神。他给父亲的信和《与妻书》是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写的,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绝笔书)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其妻陈意映阅后,当即昏倒在地,不久生下遗腹子仲新。两年后(1913)意映在悲伤抑郁中逝世。《与妻书》手稿,现已由林觉民次子仲新献给人民政府(长子伯新即信中之依新,后夭折),现陈列在福建省博物馆。三、初读课文,归纳难读、难写的字词,把不懂的字词句做出标记。诵读课文,理解内容1.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如语音、句读等。3.学生交流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有争议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文言基础知识】1、注音释义意映卿卿如晤(晤,音wù,相遇、见面,引申为面对面)的的非吾所忍(的,音dí,实在、的确)2.通假字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靠近)3.一词多义[竟]A动词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完毕、终了,本课)此县官重太后,故不竟也(追究《汉书、霍光传》)轻舟竟川(从头到尾,曹操《善哉行》)B副词道竟何为耶(究竟、终究,刘禹锡《天论上》)神农竟不知(竟然、居然,杜甫《游何将军山林》)[身]A名词首身离合心不惩(身体、躯体,《国殇》)且以汝有身也(有身指怀孕,本课)B代词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自己、自身《出师表》)身是张翼德也(我《三国志•蜀书•张飞传》)C副词将军身披坚执锐(亲自《陈涉世家》)4.词性活用A.名词用作动词汝幸而偶我(婚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尊敬。幼,疼爱)B.名词用作状语汝泣告我(哭着)瓜分之日可以死(像分瓜一样)C.动词使动用法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使……完毕)当尽吾意为幸(使……尽)D.形容词用作动词卒不忍独善其身(完善)E.形容意动用法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以……为乐)5.古今异义汝可以模拟得之(模拟

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6.句式解析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主谓倒装句)老师提醒说明:课文中时间的记法。1.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辛亥年,1911年。三月,农历三日,当为公历四月。念六,二十六日。念,二十。四鼓,即四更,凌晨1~3点。2.适冬之望日前后。冬之望日,农历立冬之月的十五日,即农历十月十五日。文中所用典故及含义点拨:所谓“典故”,是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诗句。课文中的典故有如下几处: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司马春衫”语出白居易《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中写白居易听琵琶女弹奏琵琶曲,深受乐曲的感染,联想到自己被贬的不幸遭遇,十分感伤,落下的泪水打湿了青布衫。林觉民用“司马春衫”的典故,表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春衫”,当为“青衫”之误。“太上之忘情”原作“圣人忘情”。语出《世说新语·伤逝》:“王戌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圣人忘情”,后世多作“太上忘情”,意思是“圣明的人忘记了喜怒哀乐之情”。林觉民说“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意在表达自己关心民众的痛苦,与人民的感情息息相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作者用这个典故,意在表示,自己要把爱妻子的感情推广到爱“天下人”,为“天下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眼成穿”是“望眼欲穿”的化用。意思是极目远望,眼睛都快要破了,形容盼望非常急切。语出杜甫《寄越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归好肠堪断,新愁眼欲穿。”“骨化石”事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林觉民用这个典故,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夫妻离散,相见无期。

“破镜能重圆?”作者反用“破镜重圆”的典故,意在说明在反动统治者肆虐的中国,夫妻离散,永无团圆之日。“破镜重圆”,事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乃破一镜,人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及陈亡,其妻果入越公杨素之家,宠嬖殊厚。德言流离辛苦,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方于都市。有苍头(奴仆)卖半镜者,大高其价,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设食,具言其故,出半镜以合之,乃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照明月辉。’陈氏得诗,涕泣不食。素知之,怆然改容,即召德言,还其妻,仍厚遗之。”

后来用“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又重新团圆。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独善其身”,语出《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处于困窘的境地,也要搞好自身的修养。后用来指保持自身的节操;只顾自身好而不顾大局。林觉民说自己“不忍独善其身”,表明了他心系国家、人民的伟大胸怀。【难句解析】1、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全句译为:当我写这封信(的时候),泪珠和笔墨一齐落下,不能把信写完就搁笔了,又很担心你不能深深地了解我的苦衷,说我忍心丢了你去死,说我不了解我的不要我死去(的心情)啊,因此忍着悲痛跟你讲讲这种苦衷。2、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春衫”实际是“青衫”,原句是《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太上”就是“太古”,最远最古的,引申为最高尚的人。全句译为:江州司马的青衫(湿了),我不能学那些修养高超的人忘怀于世理人情。3、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乐”意动用法,以……乐。全句译为:你在哭不成声以后体察我的苦衷,也能把天下人(的福利)放在心上,(那么),就应当也把牺牲我跟你的福利作为乐事,去为天下人谋福利啊!4、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适”,合适的意思。“筛”名词兼动词,既表动作又表动作使用的工具。“依稀”作“仿佛”、“朦胧”讲。译作:新婚三四个月,恰巧是冬天的某个月半的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就象筛孔一样,筛出了稀疏的月影,(梅影和月影)朦胧地互相掩映。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5、“牺牲”和“百死”同义,这里复用,为的强调死。译作:我平时不曾把我所追求的目标告诉你,是我的不是;但是,如果告诉了你却又很怕你天天替我担忧,我即使牺牲一百次也不退避,使你担忧倒的的确确不是我能忍心的。四、课文整体感知内容主旨全文七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段),作为遗书的开端,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第二部分(第2、3、4段),是信的核心。在这部分中,烈士心情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心情和道理。第2段开头一句“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是全文的纲。烈士在这段里先简单地阐述“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道理。然后下面用两段文字,一段详诉,“吾至爱汝”的衷情,一段说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道理。第3段,用“汝忆否”、“回忆”、“又回忆”引出三件夫妻恩爱的追忆。三件事情都反映了烈士对妻子的眷恋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第4段,开头用“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作为过渡,把“吾至爱汝”的倾诉过渡到“忍舍汝而死”的说理。先列举种种“可以死”的情况,说明延缓此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死;次讲破镜难以重圆,说明“生离”较“死别”更为痛苦;再说“天下人”生死离别的惨状,说明“钟情如我辈者”不能忍心不救,从而得出要“就死而不顾汝”的道理。最后写对妻子的叮嘱,把磁头后人的任务托给妻子。第三部分(5、6、7段),作为遗书的结尾,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的衷肠。第5段开头一句“吾今与汝与无言矣”,似乎要收住话头了,但感情澎湃,欲止不能,很自然地又写出自己死后的愿望:灵魂永远陪伴妻子──以此进一步表达“吾至爱汝”的衷情。第6段再一次申述自发一前“未尝以吾所志”告诉妻子的原因,并慨叹夫妻二人的“幸”与“不幸”,从“幸”与“不幸”的角度,再次抒发“吾至爱汝”、“忍舍汝而死”的思想感情。第7段是希望妻子读懂遗书,理解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封遗书表达了烈士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阐明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个人一切的崇高革命精神。五、写作特点本文作者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遗书中非常自然地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全文有很多地方直接抒情,表现了烈士在面临为革命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情感浪涛。为了抒情,作者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而最感人的,除了“吾至爱汝”的情外,还在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的道理。烈士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是崇高的。正因为烈士挚爱妻子,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赴义的“理”就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人力量。此外,本文的语言也非常好。信中之话是烈士的肺腑之言,真切感人,扣人心弦。同时,因为作者平素语言修养高,文字亦文亦白,通俗典雅。信中多处用了典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又不觉冗赘艰深的毛病。如“太上忘情”、“望夫化石”、“破镜重圆”等。六、参考译文:意映爱妻如见: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别了

!

我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是世上的一个人,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成为阴间的一个鬼。我写这封信时,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来,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心你不能体察我的衷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而去死,以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写下去。我极其爱你,就是这爱你的念头,使我勇敢地走向死亡啊。我自从遇到你以来,常常希望普天下的“有情人”都能够结成恩爱夫妻;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

?

(

人民的灾难使我和

)

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古语说:有仁爱心肠的人“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我扩充一片爱你的心,去帮助天下人也能爱自己所爱的人,所以我果敢决定在你死以前先死,只好忍心丢下你而不顾了。你要体谅我的一片苦心,在哭泣之余,也从全国人民的幸福着想,一定会乐于牺牲我和你个人的幸福,去为全国同胞谋求永久的幸福。你不要悲伤啊

!

·你记得吗

?

四五年前某个晚上,我曾经告诉你说:

“与其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你开始听了发怒,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认为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言回答我。我的意思原是说凭你的纤弱,一定经受不住失掉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是不忍心的,所以宁愿让你先死,我来担当一切苦难与悲痛。唉

!

哪里料到我终于死在你之前呢

?我确确实实不能忘记你啊

!

回忆后街上的家宅,进门,穿过长廊,经过前厅、后厅,再拐三四个弯,有个小厅,厅旁有个房间,就是我们夫妻住的地方。新婚后的三四个月,恰巧是冬天,一个望日前后,窗外月光透过稀疏的梅枝,照射下来,就好像从筛子的孔眼里漏出一样,月色和梅影迷蒙相映;我跟你肩并肩,手拉手,轻声细语,何事不谈

?

何情不诉

?

现在想起来,只留下满面泪痕。又回想起六七年前,我离家归来,你哭着对我说:

“希望你今后如有远行,一定事先告诉我,我愿意跟随你一起去。”我也答应了你。前十几天我回到家中,就想趁便把这次行动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相对时,又不忍心张口,而且因为你已经怀孕,更加担心你经受不住悲痛,所以只有天天喝酒以求醉。唉!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我确实是希望跟你共同生活到老,但拿今天的形势看来,天灾能够造成死亡,盗贼能够造成死亡,国家被列强瓜分那天起能够造成死亡,贪官污吏虐待平民百姓能够造成死亡,我们这代人身处今天的中国,国内每个地方,每时每刻,都可能造成死亡,到那个时候使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这样做么

?

还是你能这样做么

?

即使能够不死,而我们夫妻离散不能相会,白白地使两人望眼欲穿,化骨为石,试问,自古以来有几对夫妻离散而又重新团聚

?

生离是比死别更为痛苦的,该怎么办呢

?

今天我跟你有幸健在。全国人民中不当死而死、不愿分离而被迫分离的,多得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感情浓挚的人,能忍看这种惨状吗

?

这就是我断然干脆地为革命而死、舍你不顾的原因。我现在为革命死毫无遗恨,国家大事成与不成自有同志们在。依新现已五岁,转眼就要成人,你可要好好抚育他,使他像我一样也以天下国家为念。你腹中怀着的孩子,我猜是个女孩,女孩一定像你,

(

如果那样

)

我的内心感到非常宽慰。或许又是个男孩,那么也要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为志向,那么,我死了以后还有两个林觉民呢。幸运极了,幸运极了

!

我家以后的生活肯定非常贫困;贫困不要紧,清静些过日子罢了。我要跟你说的话就这些。我在阴间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一定以哭相应和。我平时不相信有鬼,而今又希望它真有。现在有人提出死人与活人之间有心电感应,我也希望他们说的是事实,那么我死后,我的灵魂还依偎在你身旁,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痛。我平日从没有把我的志向告诉你,是我不对的地方;然而告诉了你,又恐怕你天天为我担忧。我对于牺牲,即使是死一百次我都不会推辞,可是让你为此担忧,确确实实不是我能忍心的。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为你考虑的只怕不周到。你有幸嫁了我,又怎么不幸而生在今天的中国

!

我很幸运得到你,又怎么不幸而生在今天的中国

!

我们总不能忍心只图自己幸福。唉

!

方巾短小而情意深长,没有表达完的,还有万万千千,你能够想像到的。我现在不能见到你了,你舍不得我,大约会常常在梦里见到我吧

!

悲痛极了

!

辛亥年三月二十六日夜间四更时候,意洞亲手写。家里的伯母叔母们都通晓文字,有不明白的地方,希望去请她们指教,应当把我的心意完全领会厂就好。七、作业:熟读课文,为理解课文做准备。第二课时一、检查课文字词掌握情况二、熟读课文,领会文意(小组合作学习)第1段,“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第2段,“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提出全文的中心,全文说理,由此而展开。“爱汝”与“勇于就死”,看来是矛盾的,但在有志于济世的革命者看来,是统一的。请在这一段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作者是怎样将这两者统一起来的。明确:原句略。小结:林觉民极爱其妻,正是这种感情升华,才使他更“勇于就死”。正因为自己享受了爱情、家庭的幸福,所以希望“天下人”也能享受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甘于牺牲自己小家庭之幸福,其情操高尚,十分感人。第3段,“吾真真不能忘汝也!”抒发全文中心的前半部分“吾至爱汝”的感情。这一段主要回忆夫妇生活中的数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中所追忆的三件事,并分析作者追忆这三件事的目的。明确:第一件事是夫妻谁先死的谈话,说明自己本不愿因先死而“留苦”给妻子。第二件事是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说明自己真的不能忘记爱妻。第三件事是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说明自己“至爱”妻子,怕妻子担受不起沉重的悲痛。这三件事的共同之处是都反映了烈士生前对妻子的眷念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即“吾至爱汝”。)第4段,“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论说全文中心的后半点“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当时国家腐败,社会黑暗,灾难深重。作者假设了人们命运的两种情况,具体是哪两种情况?明确:第一种情况:“死”——随时随地都有生命危险,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死去;第二种情况:“离”——“即可不死”,也可能“离散不相见”,“较死为苦”。)“今日吾与汝幸双健”,但眼看“天下人”的“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又怎能忍受?这就是林“敢率性就死不顾汝”的原因。在行文上,作者采用了反问句式,请找出反问句,说明其作用。(启发妻子深思,让妻子理解、谅解自己的行为和心情。)此段后一层是嘱咐后事,自己“死无遗憾”,希望妻子把孩子抚育成人,继承自己的遗志。从这些说理与嘱咐中,可见林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