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抓住关键语句,把握全文大意,积累本文的诗词名句。2.辨析“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不同意味,理解概括“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3.学习本文赏析诗歌语言精微之处的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素养目标说“木叶”林庚(1910—2006),字静希,福建福州人,诗人、学者。林庚的一生充满诗意。当年读清华大学中文系时的毕业论文就是他的第一本新诗集《夜》。此后,他陆续出版了几部诗集,被称誉给诗坛带来“一份晚唐的美丽”。现代诗人废名曾说:“在新诗当中,林庚的分量或者比任何人都要重些。”他笔耕不辍,90岁高龄时还出了一本诗集。由诗人而学者,林庚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独树一帜,其中对楚辞和唐诗的研究是他的“双璧”。他对唐诗做出了“盛唐气象”“少年精神”等经典概括。20世纪40年代以来,他曾三度撰写中国文学史,其中《中国文学简史》作为高校教材流传至今。主要作品有诗集《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古典文学专著《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诗人李白》《唐诗综论》等。作者简介
“说”是一种文体。“说”就是“谈谈”的意思,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写法较灵活。《说“木叶”》就是谈谈古代诗歌中的“木叶”这个词,这个形象。题目解说写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诗坛呈现出萎靡不振的景象,专门发表诗歌的报纸杂志寥寥无几。针对这种现状,林庚曾说:“当代诗歌的路子不对……诗歌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精练的语言,需要从日常的生活语言中不断进行提炼,既不能脱离生活语言,又要超越生活语言。”本文正是通过对古代诗歌中“木”字的解说,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资料链接君子如玉,谦逊之风常言说“做人”,而高境界的人不是“做”出来的。曾经有这样一件事:中文系办一份学生刊物时,学生主编去找林老题字,林老爽快应允,还对当时这位才上大二的学生说:“看您什么时候方便。下午行吗?”当他按约定时间赶到林庚寓所,林老已立在初春的寒风中等候,拿出写好题词的精美卡片,还抱歉地问学生:“年纪大了,不能写毛笔大字了,只能写几个钢笔小字。不知道适不适合刊物用?”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林庚是一位真正的长者。
课文探究1.作者举杜甫“落木”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得出什么结论?①说明自从屈原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由“木叶”发展到“落木”。②结论: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2.诗人为什么钟爱一个“木”字呢?诗歌创作是用形象思维,不是用概念思维,“树叶”“落叶”虽然概念准确,符合逻辑,但是于形象的创造无助;“木叶”“落木”虽然从概念上看违背了逻辑,但是却有助于形象的创造。3.比较吴均和曹植的诗句,指出“高木”与“高树”的区别何在。①“高树”没有落叶的形象,而“高木”有落叶的景况。②在意境上不同,“高树”饱满,“高木”空阔。4.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木”给人以“落叶”的暗示呢?因为“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5.从诗歌暗示性的角度,说说为什么古典诗歌中很少见“树叶”。“树”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树叶”不比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因而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少见。6.“木”除了有落叶的暗示,还有什么暗示?作者是如何论述“木叶”的形象特点的?①含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②作者先论述“木”的普遍性: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然后从这一普遍性对“木”作为“树”的形象的左右作用,总结出“木叶”的形象特点:含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最后引用诗句说明“木叶”这一形象所达到的艺术境界。7.“落叶”“黄叶”与“木叶”在诗歌形象上有何不同?“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黄叶”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缺少飘零之意。8.
“落木”与“木叶”在诗歌形象上有何不同?
“落木”比“木叶”更显得空阔,它连“叶”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木叶”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内容小结主题归纳这篇文章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歌的意境的差别,作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从而阐发了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深入探究(1)“树叶”与“木叶”的不同:“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因此“树叶”可简称为“叶”。“木叶”:“木”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使人常想起树干,很少会想到叶子。“叶”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木”与“叶”的形象之间是不一致的。“落木”与“落叶”的不同:以曹植《美女篇》为例,“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而“落木”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1.试辨析诗歌中“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的不同概括“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2)“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①“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它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使读者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叶”因此常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暗示着落叶。例如,“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扫高木”,显然是落叶的景况,显出“落木千山”的空阔。②“木”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闩、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至于“落木”,则比“木叶”显得更加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本文不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而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启示:①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微妙的意味往往寄于言外。本文谈到,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它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所谓“概念中的意义”,大约是指在字典、辞典中可以查到的词语的意思,明了确定。而作为概念的影子的暗示性,指的是概念以外的意义,如象征义、深层义、言外义等,这样的意义是不确定的,是有弹性的,是要依据上下文或整首诗来理解的。②鉴赏诗歌,不但要理解表层意思,而且要品味言外之意。诗歌的语言是有尽的,但它包含的意思,给读者的暗示、启发则是无尽的。我们鉴赏诗歌,要从语言入手,但不要被语言局限,应当从言内到言外,品尝那些言外的微妙滋味。2.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这对我们欣赏诗歌有什么启示?不好。①全文以“木叶”作为引论、立论和结论的依据,以“说‘木叶’”为题,体现了作者的行文思路。若改为“谈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性论文。②标题拟为“说‘木叶’”,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严谨态度,也契合读者的阅读心理。③以“木叶”具有暗示性来阐释古典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有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3.课文阐述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好不好?为什么?9说“木叶”【助读博览】一、魅力作家
“盛唐气象”第一人——林庚林庚(1910-2006),字静希。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福建福州人。成就:他在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的研究,显示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点。在唐诗研究方面卓有建树,提出了“盛唐气象”的著名论点。作品:诗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林庚诗选》等,学术著作《唐诗综论》《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诗人李白》等。【经典觅珠】
1.清蓝的风色里早上的冻叶/高高的窗子前人忘了日夜/你这时若打着口哨子去了/无边的颜料里将化为蝴蝶——林庚《秋之色》2.我多么爱那澄蓝的天/那是浸透着阳光的海 ——林庚《新秋之歌》3.少年没有苦闷吗?春天没有悲伤吗?然而那到底是少年的,春天的。 ——林庚
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太多的灰烬却是无用的/我要寻问那星星之火所以燃烧/追寻那一切的开始之开始
——林庚背景回眸细微处见匠心,平常中显奇崛作者从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中,发现了诗人极少用“树叶”一词而大多用“木叶”一词,他对此展开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欣赏的大门,使我们惊奇地发现:“木”在貌似平常的简单用语中饱含诗人的感情,是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是诗人遣词用语的良苦用心。
作者在“木叶”上下的功夫,对我们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同时也启发我们应该怎样欣赏文学作品。二、大家风采 林庚的学问与人品中文系要办一份学生刊物,学生主编去找林庚题字,林老爽快应允,还对当时这位才上大二的学生说:“看您什么时候方便。下午行吗?”当学生按约定时间赶到林庚寓所时,林老已立在初春的寒风中等候,拿出写好题词的精美卡片,还抱歉地问学生:“年纪大了,不能写毛笔大字了,只能写几个钢笔小字。不知道适不适合刊物用?”
林庚是一位真正的长者。“一流的学问,背后是一流的人品;没有一流的人品,做不出一流的学问来。”【初读任务】1.《说“木叶”》开头部分列举并分析了我国古代诗歌史上一个什么奇怪现象?紧接着又论述了“木”的哪两个艺术特征?【明确】现象:“木叶”成为诗人们钟爱的一个形象。特征:一是含有落叶的因素,二是有颜色的暗示性。2.《说“木叶”》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明确】不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真正目的是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语言建构】一、音形识记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袅袅(nǎo)桅杆(wéi)似乎(sì)疏朗(lǎng)B.橘颂(jú)门闩(shuān)窸窣(sū)爽朗(shuǎnɡ)C.寒砧(zhēn)迢远(tiáo)缠绵(chán)湿润(yùn)D.涔阳(Cén)漂泊(bó)特殊(chū)繁茂(mào)﹒﹒﹒﹒﹒﹒﹒﹒﹒﹒﹒﹒﹒﹒﹒﹒【解析】选B。A项,“袅袅”的“袅”应读“niǎo”;C项,“湿润”的“润”应读“rùn”;D项,“特殊”的“殊”应读“sh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启发缘故洗练精彩B.熟悉凭借偶然胞满C.触觉干躁仿佛飘零D.领域单纯辨论概念【解析】选A。B项,胞满——饱满;C项,干躁——干燥;D项,辨论——辩论。二、词语应用(选词填空或判断正误。)1.诗中“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句被人广为_____,历下亭也因此名扬天下。(传诵·传颂)2.从他们_____当兵的那一天起,就非常清楚地知道,军人是一个冒险的职业。(选择·抉择)传诵选择3.随着FMG等其他皮尔巴拉地区的铁矿石生厂商的新项目投产,全球最大的铁矿石发运港有望_____铁矿石发运量,以及时弥补铁矿石供应。(增加·增进)4.微信朋友圈里_____着这样一则“审车新政”:“从2019年1月1日起,当月该年检车辆必须在当月年检或者提前两个月审验。”(流传·留传)增加流传5.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分子生物学正是要在分子结构的水平上探索生命的_____。(奥妙·奥秘·奥义)6.基建投资的增速变化,则明显呈现房地产投资增速逆向波动的_____。(特征·特点)奥秘特征7.老师傅总是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诉说他年轻时的趣闻轶事,我已经听得熟能生巧了。()8.对于他帮助孤寡老人和失学儿童的事迹,我真是一言难尽。()×。句子语境是:对于老师傅的话,因为听过多遍,因而“我”非常熟悉。据此应用“耳熟能详”。×。“一言难尽”用在不好的事上,不合语境。﹒﹒﹒﹒﹒﹒﹒﹒9.公司法定代表人激动地向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道谢着,72万元虽然对公司影响微乎其微,但就像鱼刺一样卡在喉咙里难受,现在终于舒服了。()√﹒﹒﹒﹒【审美鉴赏】鉴赏点一: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路1.第4段通过研究古代诗人们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得出了怎样的结论?【明确】自屈原开始把“木”字用在秋风叶落的季节之后,后代诗人们都将“木”用在秋天的景象中以取得鲜明的形象效果;“树”没有落叶的形象,而“木”显然有落叶的景况。得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2.第5段与第4段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作用?【明确】第5段在第4段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木”为什么“含有落叶的因素”这一特征,并引出语言“暗示性”的问题,过渡到阐述“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鉴赏点二:分析写作特色3.作者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明确】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发性。4.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明确】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篇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说‘木叶’”,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思维锤炼】1.从林庚先生的观点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的“木叶”有什么独特的审美意味?《说“木叶”》是怎样说明这一意味的?【点拨】①“木叶”是秋风中飘零的透些微黄颜色的叶子。这是由“木”的艺术特征决定的,“木”不但暗示着落叶,而且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②课文采用了举例说明、比较说明的方法:曹植诗中的“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是碧绿柔软的叶子;屈原诗中的“木叶”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二者的颜色、质感、密度、动感均有差别。司空曙诗中的“黄叶”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飘零之意,而且颜色湿黄而非枯黄。“木叶”是风中飘零的黄叶,属于风而不属于雨,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是典型的清秋性格。2.结合《说“木叶”》一文分析“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木叶”与“落木”的区别。【点拨】词语区别“树叶”与“木叶”“树”与“叶”都有繁密、湿润的意味,合起来并不比单用意蕴丰富。“木”与“叶”则不同,“木”有疏朗、干燥的意味,“木叶”暗示落叶的微黄、干燥,传递出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词语区别“落叶”与“落木”以曹植《美女篇》为例,“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而“落木”比“落叶”还更显得空阔,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木叶”与“落木”“落木”比“木叶”更显得空阔,少了“叶”便少了清秋的绵密之意,完全是一片悲凉、凄清3.结合《说“木叶”》4~6段,从特征、意味和适用场合等方面分析一下“树”与“木”的不同。【点拨】比较项
树木特征繁茂的枝叶、枝叶绿色、树干褐绿色枝叶疏朗、黄色、本质的干燥意味饱满、飘零疏朗、干燥、空阔适用场合满树叶子吹动,浓荫密密层层,没有悲感秋风叶落,常跟离愁别绪联系起来,有悲愁的意蕴
【备选要点】
《说“木叶”》一文在论证上有哪些特色?【点拨】(1)选题小,论理深。虽然本文论证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这样一个大论点,但作者没有摆出学者的面孔吓唬读者,而是选取了古诗中的“木叶”形象作为论题,言近而旨远,深入而浅出。(2)逐层剥笋探究。古代诗人为什么用“木叶”而不用“树叶”,作者不急于“兜底”,而是以探寻者的目光层层分析。先排除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由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发现其含有落叶等因素,最后才触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问题,并加以阐释。这样不但十分科学,也契合了读者的心理。
(3)富有文化内涵。这是一篇诗论,作者不仅深谙诗歌妙道,而且在诗的海洋里游弋自如,在行文中许多有关“木叶”的古诗信手拈来,这样不仅使析理有凭有据,而且使文章平添了文化内涵,令人读之赏心悦目,受到美的熏陶。【综合素养实践】1.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丰富的意蕴往往寄诸言外。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不仅要品味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味言外意蕴。阅读下面诗句,说说它们暗含的特定的文化意味。(1)酒:①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③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雁:①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④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⑤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3)梧桐、雨:①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②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③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⑤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参考答案:(1)酒:在很多传统诗歌中,酒是愁的象征。(2)雁:“雁足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形象,雁是传情物,常成为寄托离愁别绪的载体。(3)梧桐、雨:梧桐,一叶知秋,也是牵愁惹恨的事物,是凄苦的象征;雨,由于丝丝缕缕,淋淋沥沥的特点,成为哀伤、愁思的象征。两者相加更是愁上加愁。2.古代诗歌中,类似“木叶”的意象不胜枚举,例如松、竹、梅、兰、草、柳等。请阅读贺知章的《咏柳》,然后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关于“柳”的赏析短文,评说“柳”这一意象在诗歌中暗示的内容和情感。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参考示例:《咏柳》诗,用碧绿的色彩,生动的比喻,新奇的想象,描绘了春柳生气勃勃的葱茏景象,赞美了春风,赞美了它给我们带来的喜悦。这首小诗,色彩明丽,构思新巧,从春风绿柳展开想象,用人们常见的生活细节,拟人化地刻画了春柳的形象,显示了春天的无限生机,使人感到清新爽目。
9说“木叶”作者简介相关知识知识整合林庚(1910—2006),字静希,福建福州人。现代作家、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历任清华大学助教,厦门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燕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春夜与窗》《问路集》《空间的驰想》等诗集及《中国文学简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唐诗综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作者简介相关知识知识整合在中国古代诗学中,意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范畴,是建构诗歌大厦的基石。诗人往往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之上,来表达情感,寄托思想。因此,我们阅读诗歌,只有搞清了意象的审美内涵,才能把握古代诗歌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规律。本文就是一篇探究意象形成与特点的文章。作者简介相关知识知识整合1.读准字音
作者简介相关知识知识整合2.写对字形
作者简介相关知识知识整合3.掌握词语疏朗:稀疏而清朗,不繁密。窸窣: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迢远:遥远。作者简介相关知识知识整合4.词语辨析不落言筌·不落窠臼作者简介相关知识知识整合一字千金·一字千里
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典诗歌中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从而阐发了古典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的特质,使我们对古诗词艺术中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任务一】
把握文章结构思路1.根据提示填空。通观整篇文章,第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奇怪现象,即①
,并且分析了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一个“木”字。第4~6段,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即②
和③
。第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但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提示:①“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一个形象②含有落叶的因素③有颜色的暗示性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2.在第1段中,作者列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的诗句,其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提示: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由此引出文章论说的对象和主题——木叶。3.第5段与第4段是怎样的关系?有什么作用?提示:第5段在第4段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木”为什么“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个特征,引出语言“暗示性”的问题,过渡到“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任务二】
分析文章内容4.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木”暗示了“落叶”的含义?提示:因为“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5.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提示:不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真正的目的是阐述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6.作者列举萧纲、陶渊明、柳恽、沈佺期等人的诗句,意在说明什么?提示:这里作者采用了例证法,指出古诗中喜用“木叶”而基本不用“树叶”的现象,得出“可见洗练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的结论。作者这样写,暗示出“木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概念,为后文深入论说“木叶”张本。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7.从林庚先生的观点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的“木叶”有什么独特的审美意味?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一意味的?提示:“木叶”是秋风中飘零的透些微黄颜色的叶子。这是由“木”的艺术特征决定的,“木”不但暗示着落叶,而且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课文采用了举例说明、比较说明的方法:曹植诗中的“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是碧绿柔软的叶子;屈原诗中的“木叶”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二者的颜色、质感、密度、动感均有差别。司空曙诗中的“黄叶”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飘零之意,而且颜色湿黄而非枯黄。“木叶”是风中飘零的黄叶,属于风的而不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是典型的清秋性格。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8.结合课文内容,根据示例,赏析下列诗句中“木叶”意象的作用。提示:①以“木叶”“江波”“云”“山”等景物组成一幅气象开阔、气韵凄清的秋景图,生发出浓重的秋思,笔调明净,气氛凄冷②“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与洞庭水浩荡的波纹相似,极其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③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叶,引发了诗中主人公对远在边关的丈夫的思念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任务三】
鉴赏艺术手法9.第5段中“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这个句子的妙处。提示:此处运用拟人修辞,“躲”形象、鲜明、生动地说明了暗示性和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关联,但是属于语言的潜在意义。诗歌语言有了暗示性,才使得语言“言有尽而意无穷”。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说“木叶”》让我们领略了诗歌语言的凝练与含蓄,含蓄与直白是诗歌语言发展的两大方向,请谈谈你的看法。提示:观点一:诗歌语言应当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销售合同范本
- 投资实业合同范本
-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膜技术应用和研究进展考核试卷
- 活动 招商合同范本
- 花卉招商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宁波市房产买卖合同交易条件
- 二零二四年度旅游服务合同:某旅行社与某在线旅游平台
- 南通房屋租赁合同-2024年度指南
- 二零二四年度许可合同放射性物质使用许可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喷灌技术推广合同
- 2024年广西玉林技师学院招聘专职行政干事1人历年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寻方问药纵横谈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 电厂厂区围海造地工程施工方案
- 药品进医院流程
- 煤炭国际贸易实务考核试卷
- 《律动 快乐小舞曲(简谱、五线谱)》课件
- 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选必第2册《第四章 数列》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 摄影摄像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DL∕T 1100.1-2018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第1部分:技术规范
- Unit 4 Section A(2a-2f)课件人教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英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