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1劝学》教案课题《劝学》课标要求掌握文言重点实虚词;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继续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2.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3.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比喻论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课文,感悟学习对人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晓劝学之意,明劝学之理。教学难点探究本文怎样运用比喻进行说理。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点拨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内容与过程教学环节与内容反思补充第一课时一、导入㈠询问课前预习情况。1.齐读课文,整体了解预习情况,重申诵读的重要性。2.询问预习时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从而筛选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课文字晓畅明了,因而晓其意比较容易;但论证上由于时代久远,当时属于常理的比喻可能今天理解起来有困难,析其法有一定难度,明其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㈡朗读、范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矫正读音,强调朗读要注重节奏、强弱和韵律。教师范读课文。二、课文探究㈠解题1.“劝学”的意思是什么,学习的内容是什么(结合课前印发的资料,请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明确:“劝”在本文是“劝勉、鼓励”的意思,题意是“劝勉、鼓励人们勤奋学习”。学习的内容是儒家的经典。关于结构明确:本文是节选,原文1710字,课文节选的只有290字,不能体现全文的结构,因此不必在结构上做更多的探究(利用ppt展示《劝学》全文,不做讲解,只说明原文篇幅很长,但课文节选的部分用大一号的字体,每段中总结的话有“君子”的句子用红色字体)。㈡中心观点1.“君子曰”的用意何在?明确:首先,《劝学》全文的许多段落都以“君子”作结,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君子慎其所立乎”“故君子结于一也”“君子贵其全也”,可见作者强调学习可以成为君子。其次,作为间接引用,这是重申《论语》的观点。2.“学不可以已”的观点在当今演化为怎样的说法?明确:俗语说的“活到老学到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身学习”理念。㈢师生共同探究第二段。1.学生齐读,教师范读并积累文言词语:通假字(有yòu——又,知zhì——智、暴pù——曝、鞣rǒu——煣)、实词(中、参)、虚词(于、之),着重指出“煣”读为“rǒu”,书下注解有误。2.“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这是本课的难点所在,应该着力探究)明确:“青”“蓝”与“冰”“水”都是喻体,而且每句的喻体之间有一种特殊关系,关键是找出本体。“青”与“冰”的本体都是指学习之后的知识状态或水平,“蓝”与“水”的本体都是指学习之前的知识状态或水平,意在强调人经过学习就可以使知识水平得到提高。“青于蓝”是萃取,是提纯;“寒于水”是改变形态、状态,即从无形到有形。都是强调学习这种后天行为可以改变固有、天生的属性。着重强调,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理解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错误的理解。后者作为成语是从前者脱胎而出的,意思是学生是跟老师学习的,但超过了老师。这种理解主体不一致,违背荀子的愿意。这样理解“冰,水为之”一句就没有对应了。3.“煣”与学习有什么相似点?明确:“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设喻,表面上是说“直木”——非器,变成“中规”的车轮——成器,这种成器的过程在于“煣”——用火烤使之弯曲;隐含的论断是无学之人经过后天的学习,可以成为有学之人。“木”经过“煣”这种加工工艺,与人的学习——也就是后天加工上有相似点。“虽有槁暴”一句进一步阐明获得了本质改变以后,很难回到无学、无用的原始状态。这都是为了阐明后天学习对人有重要的意义。4.“木受绳则直”一句比喻论证的重点是什么?明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是说“不直”的“木”经过墨绳的取直然后经过加工就会像墨绳画的那样直了(即成材了),金属制成(没有开刃)的刀剑在砺石上磨砺就会变得比没开刃时锋利;同样的道理,人只有经过“博学而日参省”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加一起是比喻的喻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是这个比喻的本体,两层之间构成一个结构复杂的比喻,板书如下:喻体,即直观的生活现象:木受绳则直(成材)金就砺则利(成器)本体,即抽象的道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成人)其相似点为:前提相似:“木”“金”有似于“君子”,“受绳”“就砺”有似于“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结果相似:“直”“利”有似于“知明而行无过”。人经过学习,就如同“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一样,比没学习的时候在本质上有很大的提高,可见学习对改造人的品性起决定作用。所以说这个复杂的比喻是围绕“博学而日参省”可以改变人的品性这点来进行论证的。“博学”侧重孔子说的学,“日参省”侧重孔子说的思。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才获得的。“木”要改造为“中规”的轮,要用“煣”,金要“利”,就得“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多么重要,所以“学不可以已”。㈣背诵第二段。学生自由诵读本段,教师鼓励有积极性的学生背诵。共同背诵。作业设计作业要求无才无以立足,不苦不能成才。A层:1.抄写全文。2.课后尝试背诵全文。B层:1.抄写全文。2.课后尝试背诵课文1-3段。第二课时课题《劝学》课标要求掌握文言重点实虚词;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继续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2.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3.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比喻论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课文,感悟学习对人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晓劝学之意,明劝学之理。教学难点探究本文怎样运用比喻进行说理。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点拨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内容与过程教学环节与内容反思补充第二课时一、课文探究㈠检查背诵情况。抽查背诵。全体背诵。㈡师生共同探究第三段。1.教师范读并积累文言词语:通假字(生xìng——性)、实词(跂、疾、假、绝)、虚词(而)。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一句是反对“思”吗?这一观点是如何论证的?明确:“思不如学”是这一段的观点,但并非否定“思”的作用,只是强调在学与思两者中,学更重要,这与全文的中心论点一致。这个观点是比较抽象的,所以用“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生活常识加以解释,“登高”才能“博见”,而且这也是这个比喻的喻体。这里已经隐含了“假于物”的论断;接着再用日常生活常见的一些情况进一步解释隐含的“假于物”。“登高而招”是对“跂而望”的直接解释,“顺风而呼”与“登高而招”同理,都是说在自身条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利用外界条件比不利用外界条件收到的效果好,这是把不好变成好;“假舆马”“假舟楫”比“不假”的结果更是有了质的飞跃,这两个事例在当时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效果更是引人瞩目的,这是把不能变成能。在此基础上因事推理: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是善于利用外界条件(即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改造、提升自己。君子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这样,本段就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论证了中心论点。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这一见解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具有进步作用和积极意义的。㈢师生共同探究第四段。1.齐读课文,并积累文言词语:实词(锲、舍、镂)、虚词(焉、无以、之)、特殊句式(蚓无爪牙之力)。2.本段可分几个层次,各层次之间有怎样的关联?明确:可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贵在积累。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用“不积跌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第二个层次,说明积累贵在不舍。用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第三个层次,说明不舍贵在专一。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后面两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本段是从学习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二、小结《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课文只节选一小部分。因此不能窥知全貌。但从课文中可以看出,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铺陈扬厉,说理透辟,精练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所以建议大家能够阅读全文。三、全体背诵全文。作业设计作业要求无才无以立足,不苦不能成才。A层:1.完成“研讨与练习”各题。尤其是第四题。2.作者十分看重“善假于物”,寄托于“蛇鳝之穴”的蟹难道不是“善假于物”吗?对此你有何看法?研读全文,看看还有没有类似的情况。B层:1.完成“研讨与练习”各题。尤其是第四题。2.作者十分看重“善假于物”,寄托于“蛇鳝之穴”的蟹难道不是“善假于物”吗?对此你有何看法?研读全文,看看还有没有类似的情况。第三课时课题《劝学》课标要求掌握文言重点实虚词;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继续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2.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比喻论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课文,感悟学习对人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通过练习题的解答,巩固所学。教学难点解答练习题,掌握所学。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点拨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内容与过程教学环节与内容反思补充第三课时检查背诵情况。1、抽查背诵。2、全体背诵。二、练习(一)选出注音全对的一项()①木直中(zhòng)绳②虽有(yòu)槁暴(pù)③不积跬(guǐ)步④锲(qì)而不舍⑤金石可镂(luò)⑥驽(nú)马十驾⑦假舆(yí)马者⑧輮(róu)以为轮⑨用心躁(cāo)也⑩生(xìng)非异也。A.①②⑥⑧⑩B.②③⑤⑥⑧C.④⑥⑦⑨⑩D.①③⑤⑦⑨(二)下面对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假(借助,利用)舟楫者狐假(借助,利用)虎威不假(借助)思索B.冰,水为(做,凝成)之行将为(被)人所并为(为了)之奈何C.非利足也,而致(达到)千里专心致(尽,极)志闲情逸致(兴致,情趣)D.劝(劝勉,鼓励)学劝(用道理打动人)导劝(劝说,阻止)架(三)指出说法正确的一项()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B.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C.《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D.《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四)下列句中活用现象相同的是()①使之然也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⑤瑜等率轻锐继其后⑥吾妻之美我者⑦其至又加少也A.①②B.⑤⑦C.④⑥D.②③(五)指出没有词类活用的句子()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六)指出句中多义词的正确义项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A.断,断绝B.极,非常C.横渡,横穿D.高超,绝妙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A.客舍、房舍B.住宿、休息C.放弃、不要D.施舍3.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A.金属B.黄金C.锣D.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七)将下面这些比喻按要求加以归类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3.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A.用相同类型事物设喻,从同一角度表达意思的有_________________B.将相反情况组织在一起,从对照中揭示道理的有_________________(八)下面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句的几种翻译,请选出最佳的一句()A.刻一下就舍弃它,朽木也不会折断;一直刻个不停,金石也能雕刻成功B.刻一下就放掉它,朽木也不会折断;一直刻个不停,金石也能刻成C.刻一下就停下来,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一直刻个不停,即使是金属、石头也能雕刻出成品D.刻一下就停下来,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成功;一直刻个不停,即使是金属、石头也能雕刻出成品。(九)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B.善假于物也/于是余有叹焉/青取之于蓝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不如登高之博见(十)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于车马的人,不是脚长得利于行走,却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本性与人比没有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十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6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选出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A.善假于物也。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蚓无爪牙之利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选出下面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①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④驽马十驾功在不舍A.达到隔断猛烈功劳B.得到渡过大成绩C.得到断绝快功绩D.达到横渡强成功3.填空。本段在论述学习贵在积累时运用了()和()的论证方法。4.文中以“骐骥”为喻,用意在于()A.说明即使天资很高,如果不专心致志,也不能有所成就。B.说明即使是个千里马,如果不发挥它的才能,也不能有所成就。C.说明人即使天资很高,如果没有恒心,也不能有所成就。D.用名马比喻名人,说明名人成就事业并不困难。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译文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刻几下就丢下,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断。B.刻几下但是马上放弃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C.刻几下于是就丢下,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断。D.刻几下并且丢下,腐朽的木头也不会刻断。6.下列判断正确的几项是()A.“下饮黄泉”的“下”是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B.本段三层意思,都是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来论述的。C.文中的最后一句“……者……也”是表示原因的判断句式。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明只要坚持,再难也能学好。E.本段的比喻有许多不符合科学实际,因此用这些比喻是不能说明道理的。F.本段三层意思各有侧重,但又紧紧相承,层层递进,即知识必须积累,积累必须有恒,有恒还须专一。参考答案:(一)A(二)B(三)B(四)D(五)C(六)1.C2.C3.D(七)A.1.4.5.7B.2.3.6(八)C(九)B(十)B(十一)1.C2.D3.比喻、正反对比4.C5.A6.BCDF《10.1劝学》同步练习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 B.木直中绳,以为轮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生:生来,出生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检查D.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这里指听得清楚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没有相同义项的一组是()A.无可寄托者寄人篱下或因寄所托临崩寄臣以大事B.风雨兴焉 忧劳可以兴国兴利除弊 夙兴夜寐C.不能十步 以五十步笑百步步步高升 步余马兮山皋D.善假于物也乃悟前狼假寐狐假虎威假公济私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木直中绳,以为轮 B.学不可以已C.假舆马者 D.而绝江河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善假于物也 而寒于水D.蚓无爪牙之利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輮以为轮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7.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8.选出与“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句式相同的一项()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木直中绳,輮以为轮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9.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课文着重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第4段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与“舍”。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D.文章在语言运用上,长短句并用,对偶排比句兼行,匀称而又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节奏美。课内精读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古代的半步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发动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强健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雕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eq\b\lc\{\rc\(\a\vs4\al\co1(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且焉置土石)) B.eq\b\lc\{\rc\(\a\vs4\al\co1(无以成江海,学不可以已))C.eq\b\lc\{\rc\(\a\vs4\al\co1(锲而舍之,蟹六跪而二螯)) D.eq\b\lc\{\rc\(\a\vs4\al\co1(用心躁也,使之然也))(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是“不舍”还是“舍”。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4)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①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②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课外提升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劝学(节选)荀子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①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③,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④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⑤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⑥;问一而告二谓之⑦。傲,非也;,非也;君子如向⑧矣。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⑨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注]①数:术,即方法、途径。②没:同“殁”,死亡。③大分:大的原则、界限。④箸(zhù):通“著”,明。⑤蝡(rú):微动。⑥傲:浮躁。⑦:形容言语繁碎。⑧向:通“响”,回音。⑨方:通“仿”,仿效。(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恶乎始?恶乎终恶:哪里B.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舍:放弃C.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曷:怎么D.《诗》《书》故而不切 切:恳切(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其数则始乎诵经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①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C.①口耳之间,则四寸耳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①故不问而告谓之傲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是荀子告诉人们学习的方法的一项是()①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②《诗》者,中声之所止也③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④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⑤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⑥学莫便乎近其人A.①②⑤ B.①③⑥C.③④⑥ D.②④⑤(4)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认为,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人应该终身学习。B.学习不应该停留在表面,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应该入耳入心,贯彻到行动中,表现在举止上。C.在荀子看来《礼》是基础,《诗》《书》《礼》《乐》《春秋》涵盖了天地之间所有要学习的内容。D.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接近贤师,这样也就能养成崇高的品德并获得广博的知识,也能通晓世事了。(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译文:(2)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译文:(3)学莫便乎近其人。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欧阳行周文集序(唐)李贻孙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汨没之饥氓也。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惟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瓯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君于贻孙言故旧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多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已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注】①窅(yǎo):怅惘。②汩没:沦落③欧:通“瓯”。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其性所多也多:超过B.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振发:显扬C.宜其司当代文柄司:职掌D.皆可征于集征:验证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随人而问章句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B.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无如寡人之用心者C.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亦以卒后嗣之愿云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14.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评定其文章特点,最后交代为文集作序的缘由,有接作序为其立传之意,读此可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B.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C.欧阳行周写文章语词清秀,思维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说理精辟,立论周密详尽,擅长抒情,叙事委婉曲折,是韩愈、李观等人的同道。D.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将敬仰、追念古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颇能感人。1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於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3分)(2)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於寒素中,惟恐不及。(4分)参考答案1.C【解析】A项,“生”通“性”;B项,“”通“煣”;D项,“有”通“又”,“暴”通“曝”。2.A【解析】“生”通“性”,资质、禀赋。3.A【解析】含义有相同义项的一组是A组一、三、四句中的“寄”意思相同,皆为“托付”义;第二句中为“寄居”义。B组中的“兴”依次为“起”“使昌盛”“兴办”“起来”义。C组中的“步”前三项为一个意思,指古代的五尺(古代以五尺为一步);第四句中为“使行走”义。D组一、三、四句中的“假”为“假助,凭借”义;第二句中为“假装”义。4.B【解析】A项,“以为”,古义:两个词,把……制成;今义:认为。B项,“可以”古今同义,能够。C项,“假”,古义:借助、利用;今义:与“真”相对。D项,“江河”,古义:长江、黄河;今义:泛指河流。5.B【解析】A.为:动词,形成;动词,写作。B.而:都是表转折的连词,然而。C.于:介词,对于;介词,比。D.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动词,到。6.D【解析】A.地方:土地方圆。B.博学:广泛地学习。C.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指把它做成。7.C【解析】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活用。8.D【解析】例句与D项均为判断句。A项定语后置句;B项状语后置句;C项省略句。9.C【解析】C项中应为“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与‘不舍’”。10.(1)B【解析】兴:起。(2)D【解析】D项,“也”都表判断。A项,焉:语气助词;疑问代词,哪里。B项,以:用来……的;与“可”构成双音节词“可以”。C项,而:表承接;表并列。(3)C【解析】重在说明持之以恒的重要性。(4)①骏马跳跃一次,也不能有十步(远);劣马奔跑十天也能跑很远,在于坚持不懈。②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解析】翻译题要抓住关键字词,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它们往往是翻译的得分点。两个小题的得分点分别是:(1)骐骥,驽马,驾。(2)跪,寄托。11(1)D【解析】D.切:贴近,切合。(2)C【解析】A项“乎”,相当于“于”。B项“也”,表判断。C项“则”,①副词,才;②连词,那么。D项“故”,连词,所以。(3)B【解析】②是介绍《诗经》的特点的;④是说明古人和今人学习目的不同;⑤是说明如何对待别人的询问的。排除这三项即可。(4)C【解析】C.“《礼》是基础”说法不当,原文说“终乎读礼”。(5)(1)所以从学习的途径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那么学习是片刻也不能丢的。(2)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只是把学问当做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3)学习没有比接近贤师更便利的了。【解析】文言文翻译遵循直译为主的原则,可按照“增、删、移、补、换”的原则翻译。三个小题的关键字词有:(1)学数,义。(2)美,禽犊。(3)乎,近。参考译文:学习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终结?答案是:从学习的途径来说,是从诵读《书》《诗》等经典开始,到阅读《礼》为止;从学习的意义来说,是从做一个读书人开始,到成为圣人为止。诚心积累,长期努力,就能深入,学到老死然后才停止。所以从学习的途径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那么学习是片刻也不能丢的。致力于学习,就成为人;放弃学习,就成了禽兽。《尚书》是政事的记载;《诗》是和谐的音乐所附丽的篇章;《礼》是行为规范的要领、具体准则的总纲。所以学到《礼》就到头了。这可以叫做达到了道德的顶点。《礼》肃敬而有文饰,《乐》中正而又和谐,《诗》《书》内容渊博,《春秋》词意隐微,存在于天地之间的道理都包括在这些典籍中了。君子的学习,有益的东西进入耳中,明白于心中,贯彻到全身,表现在举止上。所以他稍微说了一句话,稍微动一动,都可以成为别人效法的榜样。小人的学习,只是从耳中听进去,从口中说出来。口、耳之间才不过四寸罢了,怎么能够靠它来完美七尺长的身躯呢!古代的学者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只是把学问当做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别人没问就去告诉的叫做急躁;别人问一件事而告诉两件事的叫做唠叨。急躁,是不对的;唠叨,也是不对的;君子回答别人,就像回声应和原声一样。学习没有比接近贤师更便利的了。《礼》《乐》记载法度而未加详细解说,《诗》《书》记载旧事而不切近现实,《春秋》文简辞约而不易迅速理解。仿效贤师而学习君子的学说,那就能养成崇高的品德并获得广博的知识,也能通晓世事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接近那理想的良师益友更便利的了。12.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多”是称赞之意。13.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两个“于”都是“对于”之意。14.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乡人都不喜欢他”理解错误,乡人都赞美他,“皆贺之”。15.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解析】断句时应初步了解语句大意,然后根据结构特点和语言标志,先断开容易理解的语句,再依据对上下文的理解破解难点。本题借助断句的语言标志是两个句末语气词“矣”和句首发语词“且”,可先行断开。再利用文言的4字句式断开“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本段话有两处是可断可不断的。16.(1)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2)(他)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举选拔(人才),生怕做不到。【解析】翻译时尽量以直译为主,要关注重点词语、特殊句式、固定句式,强调字字落实,力求表达通顺。第一句翻译时要抓住“奈何……欤”这一反问句式。第二句要注意省略句的特点,翻译时补上主语“他”宾语“人才”。参考译文:欧阳先生出生在福建的乡下,还是孩子的时候,就不跟一般的小孩一起玩,经常独自行动。10来岁时,对村里没什么喜好;每当看到河边山脚有美景之处,内心里感到很高兴,常常拿着一本书,在那些地方流连忘返。等到天清月明,有时很晚了还留在那里,不能放下,不知道自己到了那里,可能是他的性情喜欢赞美美好的事物吧。还没认识几个字,跟着别人词句,假如有一句话符合他的心意,整天高兴,一直边走边吟诵,不知道会走到那里。父母并不了解他的志向。常对人说,这孩子不懂事,将来恐怕要沦落为饿肚子的。不知道到底是吉还是凶?村里见过世面的人,都祝贺他:这是你家的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从此之后,每天只是读书,叹服圣人的教诲,仰慕孝悌感化,追求礼节和忠孝,只怕自己比不上。提笔写文章,语言秀丽,思维活跃,都是别人不曾写过的,认为为君之道很简单,从此在乡间闻名。建中、贞元期间,人的文章很出名,整个福建没有人能超越他。当时,原来的承相常衮来做福建的观察使,他有文章闻名远近,又生性喜欢提拔后生,在出生寒门的年轻人中选拔,怕找不到。欧阳君到的这一天,他把欧阳君比作芝英,欧阳君每写一篇文章,都会得到赞赏奖掖。一有宴请,一定会叫上他。欧阳君谦虚,行动不逾越礼节,常公了解他,一天天加深。欧阳君的名声在江淮间越来越大,甚至都城都知道他。当时人们都说常公能识英才。不久陆相贽考取贡举,搜罗天下的好文章,选拔人才的风气前所未有,所以欧阳君也名列其中。跟欧阳君经常在一起的,有韩愈,李观等。等到欧阳君和数百杰出人物死后,人们到现在还佩服他们。欧阳君的文章清新自然,没有套用现成的,才华不曾困泛。他精通理,所以说话详细严谨;抒情真切,叙述详备:应该是当代文章的典范。他死之后,没有人能继承。欧阳君跟我有故交的情分,还是远亲。所以他编文集中的文章大多是我伯舅写的,如《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如《与郑居方书》,都可以放在文集中。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在外家之门认识了他。大和年间,我做福建团练副使时,他的儿子从南安到福州,给我欧阳君很多文章和诗作,请求我写序言。我答应了他,可是迟迟没写成。欧阳价没有文章留下,又死得早。大中六年,我又做观察使,让手下去找他的后代,于是找到他的孙子澥。不能让他的文章就此失传。我为文集写下这篇序,也完成他子孙的愿望。《10.1劝学》同步练习【课外阅读】劝学诗(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鉴赏:该诗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诗歌明白如话,第一、二句形象地描写了男儿读书废寝忘食的情景。第三、四句运用对比手法,警醒男儿要珍惜少壮年华,发愤苦读、有所作为,否则,等到老了以后再想读书就迟了。诗歌铿锵有力,短短的28个字揭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劝学诗(宋)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鉴赏:这首诗的主旨是劝少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既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该诗语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倍增劝勉的力量。“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诗句,后被赞誉为写春意的千古名句,此处活用此典,增强了语言表现力。【课堂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蓼蓝(liǎo)靛青(diàn)其曲中规(zhōnɡ)参省(xǐnɡ)B.跂而望(qì)埃土(āi)金就砺(lì)骐骥(jì)C.跬步(kuǐ)舆马(yú)槁暴(pù)金石可镂(lǚ)D.用心躁也(zào)须臾(yú)句读(dòu)参省乎己(cēn)解析:A项,中zhònɡ;C项,镂lòu;D项,参cān。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使之然也(弯曲)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石)B.假舟楫(借助、利用)声非加疾(快)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渡)驽马十驾(劣马)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D.金石可镂(雕刻)圣心备焉(完备)风雨兴焉(起)解析:A项中“”意为“使……弯曲”;B项中“疾”意为“强”;D项中“备”意为“具备”。答案:C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解析:A项,“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C项,“寄托”,古义:藏身的意思;今义:托付。D项,“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帮凶。答案:B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君子生非异也解析:A项,“知”通“智”;B项,“有”通“又”,“暴”通“曝”;D项,“生”通“性”。答案:C5.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解析:B项为名词用作动词;A、C、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答案:B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劝学》的“劝”为“鼓励”的意思,这个字统辖全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课文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B.第二段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者运用了五个比喻来论证,前两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自己,后三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改变自己。C.第三段论述了学习的作用,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作者认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D.第四段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其中前面六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中间两个比喻论证要坚持不懈,后面两个比喻论证要专心致志。解析:D项,前面四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中间四个比喻论证要坚持不懈。答案:D【课外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蜡烛/污浊弯曲/歌曲百折不挠/折冲樽俎B.须臾/瘐毙漂白/饿莩息事宁人/宁缺毋滥C.舟楫/作揖穴位/戏谑解甲归田/浑身解数D.蛟龙/姣美孝悌/醍醐开花结果/归根结底解析:A项,zhú/zhuó,qū/qǔ,zhé;B项,yú/yǔ,piǎo,níng/nìng;C项,jí/yī,xué/xuè,jiě/xiè;D项,jiāo,tì/tí,jiē/jié。答案:C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近几年,“用工荒”现象不断蔓延。今年,一些传统劳务输出大省用工短缺现象方兴未艾,不仅技工明显供不应求,普通工人也大范围短缺。同时,“用工荒”呈现结构性、不对称状况:农民工短缺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年轻劳动力短缺与“40、50”人员就业难并存,生产一线蓝领工人短缺与白领就业难并存。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妥善应对,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契机。A.蔓延B.方兴未艾C.供不应求D.契机解析:A项,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B项,方兴未艾:形容事物正处于兴旺阶段或形势正在蓬勃发展,作褒义用。此处应改为“层出不穷”。C项,供不应求:供应的东西不能满足需求;D项,契机:指事务转化(多指向积极的方向)的关键。答案:B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次活动围绕“创业梦、中国梦”为主题,传播创业文化,分享创业经验,弘扬创业精神,有利于激励更多青年创业。B.在南海主权问题上,假如南亚某些国家把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若罔闻,一意孤行,必将自食恶果。C.近期,一条“如果晚上忘了断开4G连接,一觉醒来,你的房子几乎归中国移动公司所有了”的微博将有关4G资费的议论再次推向高潮。D.湖北省中山医院33岁的护士肖芳连续三次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使一位呼吸骤停、心脏停搏的大妈“起死回生”,被网友用手机拍摄在网上传播后,感动了全国众多的网民。解析:A项,“围绕……为主题”结构杂糅;B项,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中的“把”应改为“对”,把“假如”放到“南亚某些国家”之后;D项,偷换主语,应在“被”前加“这一过程”。答案:C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自从有了电视,情形有了难以预料的变化,明星的概念大大泛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例如,姚明扮演姚明,刘翔扮演刘翔②一方面,更关键之点是,有了电视,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角色成名,明星可以是扮演自身③由此,电视不仅生产了演艺明星,还生产了体育明星、演讲明星,还有大众明星④一方面,从明星生产的角度看,周期更短,速度更快⑤亦即当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于外在的角色,可以直接登场,以明星自身的名义登场⑥一部电视连续剧,可以使演员每天晚上出镜,抵得上十来部电影A.⑤①④②⑥③B.⑤④⑥②①③C.②①⑤④⑥③D.④⑥②①⑤③解析:⑤应该是承接着②①的,讲“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角色”这个内容的,不能放在第一句,所以排除了A、B两项;②中的“一方面,更关键之点是”中的“更”字提示我们,这应该讲的是另一方面,所以②不能放在④前,这样也排除了C项;而且⑥是承④的“周期更短,速度更快”,①是对②的举例,⑤是对②①进一步的阐释,③是对前文的总结,所以选D项。答案:D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你是否想到,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的设计灵感竟是来自小小的蝴蝶?________。科学家据此为人造地球卫星设计了一种犹如蝴蝶的控温系统。①当气温上升阳光直射时,鳞片自动张开,以减少阳光的辐射角度,从而减少对阳光热能的吸收②在阴影区域,卫星表面的温度会下降到200摄氏度左右,这对卫星上的精密仪器仪表的危害极大③当外界气温下降时,鳞片自动闭合,让阳光直射鳞片把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内④当受到阳光强烈辐射时,卫星表面的温度会高达2000摄氏度⑤人们发现,蝴蝶身体表面生长着一层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有调节体温的作用A.②④⑤③①B.①③⑤④②C.④②⑤①③D.⑤①③②④解析:④②说卫星表面的温度变化,先说高,后说低;①③说蝴蝶身体表面鳞片调节体温的作用,与④②相对应;⑤与①③是总分关系。根据横线后的“据此”可确定先④②后⑤①③。答案:C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9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D.用心一也一:专一解析:A项,利:使……走得快。答案:A7.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C.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解析:A项,介词,向/介词,表示比较;B项,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顺承,就、于是;D项,均为“兼词,于此”。答案:D8.下面对文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解析:C项,“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答案:C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是听的人听得特别清楚。(2)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鳝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抄①。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或有告朗欲逃亡者,执以诣卓,卓谓朗曰:“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朗因曰:“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②,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威德以隆,功业以著,而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不安业,捐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四关设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此朗之所以邑也。”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③东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荧阳及河内。诸将不能相一,纵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建安二十二年,遇疾卒,时年四十七。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节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注:①抄:掠夺。②阳九之会:指灾难之年或厄运。③宗:宗族,宗室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谢之谢:道歉B.捐弃居产捐:捐献C.此朗之所以邑也邑:同“悒”,愁闷不安D.不为衰世解业解:懈怠,放松解析:B项,捐:抛弃。答案:B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监试者异之莫有从者B.唇齿之喻久之,关东兵散C.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执以诣卓D.为天下所仇为监营谒者解析:A项,均为“助词,相当于‘的人’”;B项,助词,的/音节助词,无意义;C项,介词,因为/介词,把;D项,介词,被/动词,担任。答案:A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B.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C.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D.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答案:D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朗小时候就善于应答,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少年的敏捷与机智,这种才能在被董卓诘问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B.司马朗对冀州刺史李邵移家避难的做法很不赞成,一是因为移家于温不能真正避开灾难,二是因为李邵的离开会引起当地居民的骚乱,但他的劝阻并未起作用。C.司马朗认为,如果董卓能够清除众多的恶人,广泛推举贤能的人才,仔细考虑,就能取得盖世的功业,董卓被他的忠心和诚意打动,最终放了他。D.司马朗回到家乡,认为家乡也不是可以安居的地方,于是建议乡亲们跟他一起举家迁到黎阳去,但父老们留恋故土,只有赵咨及家人跟着司马朗迁走。解析:C项,司马朗并不真正认为董卓可以取得盖世功业,“董卓被他的忠心和诚意打动,最终放了他”属无中生有。答案:C14.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黎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司马朗有远见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司马朗知道董卓必定败亡,害怕自己被留下,就分送财物给董卓手下管事的人,请求返回故乡。(重点译对“见”“用事”)②这里是军队四分五裂交战争夺的地方,很难使自己安居下去,不如趁现在道路还可以通行,(带领)整个宗室向东迁往黎阳。(重点译对“及”“举”“东”)(2)①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②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③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④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黎阳。参考译文: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地人。九岁时,有人直接叫他父亲的名字,司马朗说:“轻慢别人父母的人,也就是不尊敬自己父母的人。”这个客人就向他道歉。他十二岁时,通过通经考试成为童子郎,监考的人因为司马朗身体健壮高大,怀疑他隐瞒了年龄,就讯问他。司马朗说:“我的父族和母族,历代人都长得个头高大,我虽然年幼,却没有希望高攀的习性,少报年龄来求得早有成就,这不是我立志要做的事。”监考的人对他的话感到惊讶。后来关东的军队起事,原冀州刺史李邵家住在野王,靠近山势险要的地方,他打算迁居到温。司马朗对李邵说:“唇齿相依的比喻难道只是指虞国和虢国吗?温和野王两地也正是这样;现在您离开那里而居住到这里,只是躲避早上灭亡的时刻罢了。况且您是郡国百姓中享有名望的人,现在敌寇还没有到来您就先迁走,依傍山地的各县百姓必定发生骚乱,这样就会动摇民心而成为违法乱纪的根源,我私下为郡内百姓的安危感到担忧。”李邵没有听从他的劝告。沿山一带的百姓果然发生骚乱,他们向内迁徙,有的还进行抢劫。这时董卓迁移天子改都长安,董卓仍留在洛阳。司马朗的父亲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应当向西迁移,因为天下各地纷乱如云,就派司马朗带着家属返回本县。有人告发司马朗打算逃跑,把他抓起来送到董卓那里,董卓对司马朗说:“你和我死去的儿子同岁,怎么这样辜负我!”司马朗于是就说:“您凭借高出世俗的美德,恰逢天下遭遇灾难的机会,清除众多的恶人,广泛推举贤能的人才,这确实是您的虚心纳下,殚精竭虑的结果。(这样下去)将会出现兴旺以致大治的局面。您的威势和德行因此盛大,您的功勋和业绩因此显著,然而战争灾难一天天兴起,各州郡纷乱不安,郊野四境之内,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他们抛弃了住房财产,到处流浪逃窜,虽然四面的关口设卡制止,对逃亡的人加重刑罚惩治,但仍然不能禁绝止息,这就是我忧愁不安的原因。”司马朗知道董卓必定败亡,害怕自己被留下,就分送财物给董卓手下管事的人,请求返回故乡。他回到故乡后对父老们说:“董卓犯上作乱,被天下人仇恨,这正是忠臣义士发奋有为的时候。我们郡和京城境界相连,洛阳城东面有成皋,北面毗连黄河,天下兴起义兵的人们如果不能前进,那情势必然使他们停留在这里。这里是军队四分五裂交战争夺的地方,很难使自己安居下去,不如趁现在道路还可以通行,带领整个宗室向东迁往黎阳。黎阳有军营,赵威孙过去同我们乡里有姻亲,担任监营谒者,统领军队,足可以做我们的首领。如果以后有变化,再慢慢观望也不晚。”父老们留恋故土,没有跟着司马朗迁走,只有同县的赵咨,带着家眷一起和司马朗迁往黎阳。几个月后,关东各州郡起兵,聚众几十万人,都集结在荥阳、河内一带。将领们不能统一行动,放纵士兵抢掠,百姓被杀死的近一半。过了很久,关东的兵散去,太祖和吕布在濮阳一带相互对峙,司马朗才带着家人回到温。这一年发生大饥荒,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司马朗收留抚恤宗族里的人,教育自己的弟弟们,不因为是衰乱时期就放松学业。建安二十二年,因患病去世,当时四十七岁。魏明帝即位之后,封司马朗之子司马遗为昌武亭侯,有食邑百户。司马朗之弟司马孚又将其子司马望过继给司马朗,司马遗去世之后,由司马望之子司马洪继承其嗣。三、语言运用15.请根据下面表格反映的情况,补充文段中A、B处空缺的内容(用自己的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篇)2024大学生活部年终工作总结
- 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表
- 2024年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第一章物理基础知识备课讲稿
-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选修3-1沪科版课件33
- 成比例线段练习题及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股权投资终止协议
- 2024年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租赁简易合作协议2篇
- 企业短期中期长期规划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讲稿专家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大讲堂之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
- 《商务沟通-策略、方法与案例》课件 第一章 商务沟通概论
- 广西《乳腺X射线数字化体层摄影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编制说明
- 风筝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吉利汽车集团总部机构设置、岗位编制
- 矿山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 大创赛项目书
- 2024年江苏省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全真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 独家投放充电宝协议书范文范本
- 第六章 绿色化学与科技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