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别虽一绪情有万簇——对比学习《送友人》和《送魏万之京》,体会中国古典离别诗中的别样情怀【教学目标】1、品味两首诗歌的语言,分析其表现手法。2、感受两个诗人通过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3、对比分析《送友人》和《送魏万之京》两首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古典离别诗中的别样情怀【教学重点】通过品味诗歌语言领会诗人所运用的手法及抒发的感情。【教学难点】对比分析《送友人》和《送魏万之京》两首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古典离别诗中的别样情怀【教学方法】引导、合作、交流、点拨。一、导入悠扬的笛声响起,一首离歌萦绕心间。人生注定是一场别离,每一场别离都怀揣悲伤,有人用音乐诠释,有人用诗词抒写。今天就让我们用诗词来诠释我们的离别之情。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题目。时光荏苒,毕业在即,分别之时,有的同学用,来表达对同学的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有的同学用,来叮咛、称颂、宽慰、劝勉励友人,也有的同学借此机会用,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都是离别,但是情境不同,同学们给的答案也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别虽一绪,情有万簇。二、学习《送友人》和《送魏万之京》,品味送别诗情感的细微差异(一)体会《送友人》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提示:品味诗歌的语言,分析意象和表现手法1、朗读诗歌,找出意象以及有表现力的词语。(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明确:名词有“青山”、“白水”、“孤蓬”、“浮云”、“落日”、“斑马”、“游子”,数词和量词有“一”、“万”和“里”,动词有“横”、“绕”、“征”、“挥手”。2、这些词都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大家交流一下。(4分钟)明确:青山和白水,比较明丽,然而孤蓬、浮云、斑马给人飘泊不定之感。追问:既然是写离别的,为什么还写那色彩明丽的山水呢?(提示:知人论世)明确:李白是是浪漫主义诗人,是比较乐观的人,所以这首诗虽为送别诗却感而不伤这就是源于李白的达观的高贵品格。追问:那些动词呢?大家认为哪些更好?明确:“横”、“绕”。“横”描绘出了山的静态,“绕”把水的动态写出来了。动静结合,相得益彰。追问:“一”和“万里”呢?也就是明确:在此一别就是万里,有一种惜别之情,而“斑马”又增强了这种感情。总结:我们通过品味诗歌语言,就能够了解诗人,就能与他们进行时空对话,其实这里所说的名词就是诗歌中所说的意象,它首先是客观物象,其次还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而其他的词,如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我们就称他为特定词语。鉴赏诗歌时,我们都应该认真品味。3、总结情感作者借“孤蓬”、“浮云”、“落日”、“斑马”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然而诗中的“青山、白水”色彩明丽给人以感而不伤之意,表现出李白的达观的高贵品格。(二)体会《送魏万之京》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提示: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1、分析“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这两句,先写诗人黎明时分送魏万启程,后补叙魏万是昨夜才渡过黄河与诗人相见的。可见二人相见匆匆,魏万赴京行路之急。“微霜”二字,指天降薄霜的深秋时节。开始两句融叙事与写景为一体,将事情的原由经过以及时间地点交待一清。秋夜微霜,挚友别离,自然地逗出了一个“愁”字。“鸿雁不堪愁里听”,是紧接第二句,渲染氛围。“云山况是客中过”,接写正题,照应第一句。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归,飘零不定,有似旅人。它那嘹唳的雁声,从天末飘来,使人觉得怅惘凄切。而抱有满腹惆怅的人,当然就更难忍受了。云山,一般是令人向往的风景,而对于落寞失意的人,坐对云山,便会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他乡游子,于此为甚。这是李颀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不堪”、“况是”两个虚词前后呼应,往复顿挫,情切而意深。2、分析“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五、六两句,诗人对远行客又作了充满情意的推想:“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从洛阳西去要经过古函谷关和潼关,凉秋九月,草木摇落,一片萧瑟,标志着寒天的到来。魏万前此,大概没有到过长安,而李颀已多次到过京师,在那里曾“倾财破产”,历经辛酸。两句推想中,诗人平生感慨,尽在不言之中。“催寒近”、“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顺势引出了结尾二句。“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3、“关城树色催寒近”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诗人却说树色带来了寒气,说说这样写的妙处。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象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近,是树色把寒催来的。再加一个“催”字,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4、砧声也是诗人常常引进的意象,说说这个意象的情愫。砧声一般在傍晚或者月夜出现,又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砧声里渗透的情愫有:亲人即将别离,怀一种思念之意,或者衬托夜的寂静,突现那种旷阔幽眇的意境。5、分析最后两句寄寓怎样的意味。“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这里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二句中的“御苑砧声”相应,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诗人的旨意。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三)这两首诗歌在情感上有何异同之处?
同:都是送别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异:《送友人》感而不伤,因其作者豪放洒脱,所以诗歌虽为送别却感情不低沉。《送魏万之京》作者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三、高考链接【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问:这首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