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学习目标:1.掌握“就”“过”“下”“独”“辞”“无”“存”等实词的意义。2.学习通过理解作品对人物的言行的刻划去把握人物性格。3.体会纪传作品的一般的结构特点。4.认识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和侯嬴以死报知己的思想感情及他超凡出众的智慧。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和文言现象三、自主阅读导引(一)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士阶层”,即知识分子阶层。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能文能武,懂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力,往往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如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与张仪几乎操纵了战国时代各国的外交关系。这些士人投奔到权贵门下,以谋生活,称为门客或食客,而贵族也都大量收养门客,以显实力和威势。其中门客最多名声最盛的是战国四君子(又称“四公子”),即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齐国公子孟尝君田文,赵国公子平原君赵胜,楚国公子春申君黄歇。他们都收养数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争。课文内容通过记叙信陵君结交侯嬴、朱亥和窃符救赵的经过,既赞美了士人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又赞美了信陵君礼贤下士、急人之困的高风。有人论《史记》说:“读一部《史记》,如直接当时人,亲睹其事,亲闻其语,使人乍喜乍愕、乍惧乍泣,不能自止,是子长叙事入神处。”这话一点不假,《信陵君窃符救赵》就是这样,真可以说,通篇充满诗情画意,使人百读不厌。(二)文化常识。1.魏公子无忌: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嫡长子,预定继承君位的,称“世子”,其他的儿子称“公子”。无忌即信陵君,信陵君是其封号。信陵,地名,在今河南省宁陵县境内。安釐王把信陵封给与他同父异母的弟弟无忌,作为“食邑”(邑中所收租税,由受封者享用和支配),故号信陵君。战国时代,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都以养客著名,并称“四公子”。在“仁而下士,皆谦而礼交之”这方面信陵君比其他三个公子更突出。司马迁对此极为赞赏,所以在文章中洋溢着对信陵君由衷的敬慕之情,七十多个“公子”连用,即可表明这一点。2.士与门客:士是古代四民之一,《汉书•食货志》说明:“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为士。”在商、周、春秋时,士是最低级的贵族阶层。周代诸侯受封国于天子,卿大夫受采邑于诸侯。卿大夫下面是士,士受禄田于卿大夫。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卿大夫有家。到春秋末期,士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我国战国时代,诸侯逐鹿,相与争锋,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个领域,都需要大批人才。此时,“士”成为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阶层。他们或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或在某一方面有出类拔萃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便招募这些人,收于门下,被称为“门客”。这些“门客”寄食于豪门、贵族,在其门下听候差遣服务(故“门客”也叫“食客”)。战国时,门客们发挥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掌握政策、运用策略,掌管外交和军队,各国的贵族为了图谋功业,都大量收养门客。但门客中的某些人因为确有才干,所以他们也要辨识真正思贤若渴的明主才能投奔,这样又促使一些贵族具有礼贤下士之风,达到他们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斗争胜利的目的。3.春秋五霸:指齐恒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他们都曾为诸侯的领袖,史称“五霸”。四、课前预习1、给下面的字注音睥睨()馁虎()遗之()宿将()自刭()冠盖相属()屛人间语()邯郸()2、疑难探究(1)、思考:侯赢为什么一定要北向自刎呢?(2)、思考;侯嬴以死相报,信陵君为何不加劝阻呢?(3)、思考:信陵君能够完成退秦存赵历史使命的原因是什么?五、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直上载公子上坐2、见其客朱亥,俾倪3、辞决而行4、北乡自刭(二)古今异义:1、以公子为长者2、胜所以自附为婚姻(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仁而下士2、留军壁邺3、如姬资之三年4、朱亥袖四十斤铁椎形容词作动词:1、不敢以其富贵骄士2、臣修身洁行数十年3、公子从车骑,虚左4、为能急人之困5、公子怪之动词的使动用法:1、公子从车骑2、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3、侯生乃屏人间语名词作状语:1、北救赵而西却秦2、皆谦而礼交之(四)特殊句式省略句:1、欲以()观公子2、遍赞()宾客3、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4、可使()击之倒装句:1、请救于魏2、何功之有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判断句:1、赢乃夷门抱关者也2、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3、此人力士(五)一词多义1、就:①然赢欲就公子之名②乃谢客就车③金就砺则利④使归就戮于秦2、独:①计不独生而令赵亡②独不怜公子姊也3、下:①公子为人,仁而下士②吾攻赵,旦暮且下③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④每薄暮,下管键⑤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4、辞:①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②而侯生竟无一言半辞送我③辞决而行④近日奉辞伐罪⑤臣等不肖,请辞去5、无:①士无贤不肖②独子,无兄弟,归养6、存:①而公子亲数存之②遂救邯郸,存赵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④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7、引:①公子引车入市②公子引侯生坐上坐③复引车追问侯生④为公子先引8、故:①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②故久立与其客语③今公子故过之④世莫能知,故隐屠问耳9、过:①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②行过夷门,见侯生③过故人庄10、之:①如姬资之三年,②此五霸之伐也③今日赢之为公子亦足矣④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11、以:①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②实持两端以观望③欲以客往赴秦军④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六、难句翻译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2、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3、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4、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注意“以”表示目的,“便(于)国家”是省略句)七、疑难探究思考:课文突出表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意识,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八、能力自测1.下列各句中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引:拉;赞:赞扬B.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数:多次;故:故意C.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勉:努力;从:随从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闻:听说;资:蓄积2.下列各句中的“之”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皆谦而礼交之②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③然嬴欲就公子之名④于众人广坐之中⑤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⑥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⑦吾固知公子之还也⑧而公子亲数存之⑨如姬资之三年A.①②/③④/⑤⑧/⑥/⑦⑨B.①②/③④/⑤⑧/⑥/⑦/⑨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D.①②⑧/③④/⑤⑥/⑦/⑨3.下列各句中的“过”与例句中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A.行过夷门,见侯生B.愿枉车骑过之C.人非圣贤,孰能无过D.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4.下列各句中加黑词与例句中加黑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例句:愿枉车骑过之①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②魏救不至③汝复轻身而昧大义④公子怪之⑤则席地倚墙而坐⑥北救赵而西却秦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④D.③⑥5.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1题。魏安厘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于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吾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6.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两端:两头,指两可之势。B.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独生:单独生存。C.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他端:别的办法。D.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资之:出钱悬赏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羸闻如姬父为人所杀B.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C.吾攻赵旦暮且下/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D.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8.下列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称代赵平原君“赵胜”B.公子患之,数请魏王称代前文的“邯郸旦暮降秦”C.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称代下文的“虎符”D.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称代前文侯生“无一言半辞送我”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魏公子“急人之困”的一组是()①公子患之,数请魏王②计不独生而令赵亡③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④复引车还问侯生⑤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⑥公子从其计,请如姬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陵君无法说服魏王出兵,便决计率门客战死沙场,这种行为于事无补,但“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的想法,表现了他能“急人之困”的品格。B.信陵君挺身救赵的原因,固然有其扶危救困的性格作用,主要是平原君的激将法起了关键作用。C.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举,不仅表现了侯生丰富的经验和谋略,尤其表现了信陵君的知人之明和礼贤下士之功。D.如姬的愿意为信陵君冒死而窃虎符,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信陵君能够“急人之困”的品格所带来的回报。11.阅读材料中的两个句子并翻译成现代汉语。(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四、课前预习2、(1)、第一,战国时,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士为知已者死”。信陵君能“仁而下士”,且“待侯生者备矣”,侯生就会成为“为知己者死”的士。文中朱亥说:“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就是当时这一道德观念的反映。第二,是侯生为激励信陵君,坚定他的意志而为。因为当初侯生一讲出“夺晋鄙军”的计策,信陵君就哭了。晋鄙是为国领兵在外的大将,下决心杀了他是要有大决心支持的。侯生可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坚定信陵君的夺军信心。第三,侯生为信陵君出此计,客观上救了赵国,也保住了魏国,但毕竟是欺君之举,欺君是不忠的,为了保住声誉,只有一死。(2)、思考;侯嬴以死相报,信陵君为何不加劝阻呢?要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风尚、道德观念来分析。在春秋战国时期,尽管社会处在大变动中,但守信用、践诺言还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士为知己者死,以死报知遇之恩是他们坚守不渝的信条。如果对以死相报知己的行动加以劝阻,就会被认为是不以知己相待的表现,是对人格的蔑视,是极不礼貌的行为。作为“仁而下士”,有三千余宾客的信陵君,对“士”的这些特点是一清二楚的,所以他不能劝阻侯嬴轻生死,重信诺的行动。相反,他认为侯嬴的以死相报将会激励自己在夺军救赵的斗争中必须成功、不能失败的决心,也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侯嬴。显然,这样的处理完全符合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物的性格特征。(3)、思考:信陵君能够完成退秦存赵历史使命的原因是什么?一、信陵君善于用兵,这从他接管晋鄙军后的一系列措施可以看出;二、凭借侯嬴的妙计和朱亥的神勇,而二人之所以肯替信陵君出力,又源于信陵君的仁而下士,谦而礼交的品格;三、得到如姬的帮助。偷得虎符,而这又是信陵君急人之困、有义有勇带来的结果。五、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坐(通“座”)2、俾倪(通“睥睨”)3、决(通“诀”)4、乡(通“向”)(二)古今异义:1、古:有德行的人今:年长的人2、古:姻亲今: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谦逊地对待2、驻扎3、出资悬赏,蓄积4、袖里藏着形容词作动词:1、傲慢地对待2、使……高洁,使动用法3、使……空着,使动用法4、为……着急为动用法5、感到奇怪,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1、让……跟从着2、使……站立着3、让……退避名词作状语:1、向北,向西2、礼貌──以礼(四)特殊句式省略句:1、之2、于3、之4、之倒装句:1、请救于魏2、何功之有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判断句:1、赢乃夷门抱关者也2、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3、此人力士(五)一词多义1、就:①成就②上,登上③接近,靠近④接受2、独:①独自②难道3、下:①谦逊地对待②攻下,打下③低等的④使用⑤少于4、辞:①推辞②言语,言辞③辞别④命令⑤辞退5、无:①无论②没有6、存:①问候②保存③存在④生存7、引:①带领②延请③退回④引路8、故:①缘故②故意③特意④所以9、过:①访问②经过③拜访10、之:①代事件②的,助词③助词,无义④他,代词11、以:在,介词②来,连词③用介词④因,介词六、难句翻译1、译:公子为人,仁爱而谦逊地结交士人,士人无论是才能高的还是才能低的,都谦逊而按礼节结交他们,不敢凭自己的富贵(身份)而慢待士人。2、译:现在邯郸城早晚之间就要臣服秦国,而魏国的救兵却没有到达,公子解救别人危难的精神体现在哪里呢!3、译:如姬愿意为了公子去死,没有什么推辞的,只是没有机会罢了。4、(注意“以”表示目的,“便(于)国家”是省略句)译:将军在外(作战),国君的命令也七、疑难探究可从三个方面来考虑:①这是司马迁的一种理想道德。他歌颂那些忠于知己、能为知己者奋勇牺牲的人,而憎恨那些朝秦暮楚,不念旧交,甚至落井下石,卖友求荣的败类。在此,他所正面歌颂的人物大都具有忠于知己,为知己尽心效力,甚至在紧要关头能为知己奋勇献身的特点。②同是“士为知己者死”,但在性质上也有差别。象程婴、专诸等人,仅为了某一个主子的私人利益去拼命,所反映的只是个人恩怨,是一种收买与被收卖、豢养与被豢养的关系。而侯嬴、朱亥与信陵君虽然也有报知遇之恩的思想,但他们之间是平等的朋友关系,不是主奴关系,并且是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共同为保卫国家而效力的。③在封建社会里,士能如此,不失为一种美德,是值得称颂的。但是,这一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信条,是一种建立在封建制度基础上的处世哲学,尽管侯嬴、朱亥与信陵君之间的关系相对平等,但本质上他们所反映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种主子与奴才、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因为封建社会是“家天下”,所以统治者与士的关系只能是“知”与“被知”、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某些士人得到封建统治者的赏识之后便踌躇满志,把统治者视为知己,表示要为知己者用,甚至为知己者死,无非是要报知遇之恩,尽力效忠而已。八、能力自测1.A2.B3.B4.D5.①街市上的人都认为我是个小人,而认为公子才是有德行的人,能谦恭地对待土人啊。②现在我率领十万人马,驻扎在国境上,这是国家的重任。现在你单车来代替我,怎么回事呢?6.D7.B8.C9.B10.B11.①公子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急难的品质表现在哪呢?②这好比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能有什么功效呢?还要门客做什么呢?围绕七个问题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理解(一)全文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怎样?第1、2自然段怎样介绍信陵君的?在全文起什么作用?(二)作者怎样具体描写陵君与侯生的交往从而体现他“仁而下士”的?(三)作者在记叙上述两件事中如何去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特征的?(四)平原君在怎样的情况下,向魏国求救?(五)对于赵国的求救,魏王及信陵君各抱什么态度?(六)如何评价侯生献窃符的奇谋及“公子从其计,请如姬”?(七)对侯生“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到,以送公子”如何看待?\、围绕教学重难点提出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一)第一部分怎样介绍信陵君的?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全文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怎样?第一部分对信陵君的概括介绍突出的是他“仁而下士”的品质,按传记的一般体例,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异母弟”、“封公子为信陵君”,然后介绍他的品德特点:“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最后介绍信陵君的威望:“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诸侯)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第二部分是具体描写他如何“仁而下士”,在结构上是后面“窃符救赵”故事的铺垫。正因为信陵君“仁而下士”才得到了侯生与朱亥的帮助,使他得以却秦救赵,建功立业。第三部分是他“仁而下士”所获得的成果。(二)作者怎样具体描写陵君与侯生的交往从而体现他“仁而下士”的?分析:作者选用了典型的事例:第一件是身为魏国公子的信陵君,听说侯生是个隐士,并不顾及他是一个看管城门的老头,家境贫寒,地位低下,而“往请,欲厚遗之”。当侯生不肯受,说:“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因故而受公子财”时,信陵君反而更优厚地以礼相待。第二件事是“乃置酒大会宾客,……自迎夷门侯生并遍赞宾客”。(三)作者在记叙上述两件事中如何去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特征的?分析:作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去写信陵君,写他“置酒大会宾客”,等宾客坐定,他才“从车骑”“自迎夷门侯生”且“虚左”以待。而侯生毫不谦让直上公子上座,“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又写侯生“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而信陵君竟还为侯生“执辔愈恭”“颜色愈和”;还写“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者窃骂侯生”,信陵君则“色终不变”。至家,“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通过这些不同人物的不同反映,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把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同时所选的这几个细节,都安排在“大庭广众”的特定的典型环境中,更使得信陵君求贤若渴,仁而下士的鲜明形象,得到充分而具体的展现。(四)平原君在怎样的情况下,向魏国求救?分析:当时,“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邯郸”(长平之战,赵国重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而使40万士兵被活埋,因而兵力空竭,只有依赖外国的援兵)。赵国局势非常紧张。信陵君的救赵就成为赵国生死存亡的关键。(五)对于赵国的求救,魏王及信陵君各抱什么态度?分析: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由此可看出他自私、怯懦,屈从于秦国的压力,而取观望态度。信陵君则明确救赵即自救,见义勇为,“数请魏王”,“计不独生命令赵亡”,“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六)如何评价侯生献窃符的奇谋及“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分析:(1)面对侯生的冷淡态度,信陵君“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从而“复引车”向侯生求救,说明信陵君知人善任、虚心谦恭。侯生所说:“尚安事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伦理道德。侯生在信陵君走投无路时,想到的窃符之计是救赵的万全之策。他对计策的每一环节都作了周密的分析和妥善的安排,以至想用朱亥推杀晋鄙,解救一时之急。他对当时的国事、人事了如指掌,“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表现他料事如神,是一个出众超凡的人才。(2)侯生献策,“公子从其计,请如姬”,说明信陵君善纳人言、大勇大义。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畏秦的暴力,扶持弱小。值得强调指出,秦的野心是要并吞六国,一旦秦灭赵,魏则势孤,也会被秦所灭。所以窃符救赵,也是自救,表现了信陵君的爱国精神。(七)对侯生“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到,以送公子”如何看待?分析:(1)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考虑:战国时代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士为知己者死”“臣事君以忠”,信陵君“仁而下士”,就会有“为知己者死”之士。作者写侯生的自到及朱亥“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都反映了当时“士为知己者死”的道德观念。(2)侯生自刭,是在信陵君窃到兵符,又得到朱亥,正向侯生辞别出发时。前面说到要椎杀晋鄙,信陵君马上就“泣”,侯生用这样的举动来激励信陵君,坚定公子夺晋鄙军的意志,并表明事必成功的信心。(3)侯生为信陵君出谋窃符救赵,虽使信陵君救赵成功,但对魏王是采取了欺骗的行为,是不忠的。作为洁身自好的侯生,为保住自己的声誉,也会自刭。补充资料:读《信陵君窃符救赵》最难理解的就是侯生为什么要“北向自刭”,做出“不必要”的牺牲,而号称“仁而下士”的信陵君竟无动于衷不加劝阻。对此,历来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仔细考证,较为可信的缘由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十说”:一、报恩说“士”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在诸侯逐鹿相与争锋的春秋战国,发挥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观,“臣事君以忠”、“士为知己者死”是他们恪守不渝的人生操守。于是,有仁而下士就有为知己而死,明代学者凌稚隆在《史记评林》中说:“侯嬴之死,世谓报公子。”而这一说法在后来朱亥的身上也得到了印证,此后十年,秦王想诱惑信陵君至秦,这是秦国惯用伎俩,楚怀王、赵惠文王、孟尝君都曾因同样的方式遭遇过不测。最终朱亥前往,送去白璧一双,秦王威逼利诱:先是封以高官,朱亥不受;之后将之投入虎圈,两只斑斓大虎被朱亥一声大吼吓得仆倒在地;又将之紧闭驿馆,朱亥软硬不吃,“以头触屋柱,柱折而头不破”,最终“以手自探其喉,绝咽而死”。以死报恩是士人坚守不渝的信条,在这种背景下,信陵君如若劝阻就会被认为不以知己相待,是对人格的侮辱;反而侯嬴的死还能激励却秦救赵的将士,也只有这样才更对得起侯嬴。二、求名说侯嬴是“窃符救赵”的筹划者,也是最终“椎杀晋鄙”的“主谋”,必为魏王所怨恨。作为魏国的子民,欺君叛国,侯嬴应该知道他自己最终的下场。故而,明代陈懿在《读史漫笔》中说:“侯生自刭固侠烈之慨,亦料魏王知公子谋皆夷门擘画,势必收而诛之,故宁自杀以为名,正是高处。”如此看来,自杀出于畏罪与求名双重考虑,是既可以逃避惩罚还可以保持名节的最佳选择。三、谢罪说明代文学家徐中行认为:“侯生之死,世谓报公子,余谓谢晋鄙也。”(《史记评林》)所谓惺惺惜惺惺,侯嬴深知自己出此“椎杀晋鄙”的下策实属无奈,同时也为晋鄙这位骨鲠之士无辜受害深表羞愧与自责,故而以自杀谢晋鄙,减少道德上的负罪感。四、刺激说从侯嬴与信陵君刚开始结识时,侯生费尽心机成全信陵君的举动来看,侯嬴是一个虑事周全、头脑冷静的人,绝不会轻易放弃生命。另一方面,故事的开始,侯嬴极力推荐好友朱亥,但面对“往数请之”、求贤若渴的信陵君,朱亥态度却是不卑不亢且不冷不热。这也可能让侯嬴担心,朱亥能否原意主动承担任务并顺利执行计划。故而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认为:“田光以死激荆轲而匕首发,侯生以死激朱亥而晋鄙椎。何者?荆轲与太子本无相知之素,朱亥于公子亦无深交之分也。故侯一死而朱亥决矣。”(《藏书・直节名臣》)五、激励说当侯嬴向信陵君提及要杀害晋鄙这位“��宿将”时,信陵君哭了,原因是“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信陵君似乎已经看到了结果,于是仁爱的他已然流露出不忍与伤心,如此,若真到了“椎杀”晋鄙之时,公子恐怕就会打退堂鼓了,这不能不让虑事周全的侯嬴担心啊!故而《史记》研究会名誉会长、被誉为“中国《史记》研究大家”的韩兆琦先生认为:“侯生的自刭乃是为了坚定信陵君夺晋鄙军的决心,是企图以此来强化信陵君的信念,叫他到时候不要手软。”(《公子列传赏析》)六、成就说古人极为珍视自己的名誉,而君子又贵在能成人之美。侯生一出场为成就信陵君礼贤下士的美名就曾以各种方式“捉弄”信陵君,甚至不惜损坏自己的声誉甘愿承受“皆以嬴为小人”的恶名。如今,公子仁爱而杀晋鄙,也势必被世人所指责甚至唾骂,于是,侯嬴便以自杀的方式来承担信陵君“椎杀”无辜者造成的道义上的谴责,向世人表明杀死晋鄙的“罪魁祸首”是侯嬴,从而保护、成就信陵君的美名。七、义务说侯嬴深知信陵君偷盗兵符、矫杀晋鄙皆为欺君罔上之为,势必不被魏王所容,终陷必死之境;而作为事件的谋划者,侯嬴也将性命不保,侯嬴自己固然也不畏惧死亡,然而想到信陵君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作为门客,公子死了,自己也没有活着的必要。因此原复旦大学著名学者朱东润先生提出“义务说”,认为“侯为宾客,有从死的义务”。八、两难说作为子民,侯嬴应该维护魏国的利益,欺骗君主,此为不忠;而作为门客,侯嬴又应该效力于信陵君,不得不出此鸡鸣狗盗、草菅人命的“下策”。洁身自好的侯嬴为了声誉,在报恩与守义的两难中挣扎,最终他选择了先献计后自刭、先向公子报恩后向魏王谢罪的方式,完成了一个隐士侠客的完美人格塑造。九、减罪说侯嬴深知自己的这一个计策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滥杀无辜,以本国宿将晋鄙的个人生命为代价换取他国的利益,而这对于仁而下士、爱才如命的信陵君而言又无疑是巨大的痛苦。故而,侯嬴“北乡自刭”,以报答信陵君,减轻信陵君自身对晋鄙甚至魏王的负罪感。十、减压说晋鄙为信陵君所谋划的行动本身必将置信陵君于不利,心细如发的侯嬴害怕魏国人因信陵君杀害晋鄙而产生民怨,于是自己用“畏罪自杀”的方式为信陵君开脱,并进一步为信陵君事成之后平安返回魏国铺平了道路。另外还有一种可能,他料想“却秦救赵”成功之后,魏王会以自己为要挟,要求信陵君回国治罪,为了减轻信陵君的内心压力,消除其后顾之忧,故而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裁。除此之外,还可能存在其他看法,比如“保密说”――自杀为了严守秘密,“诚信说”――用自杀表达对朋友的诚信,“江郎才尽说”――觉得自己已没有存在的价值,等等,但过于牵强,这里不再赘述。而以上“十说”可以说都合乎情理,都可能是构成侯嬴自杀的原因,当然,这“十说”也可能互相渗透,因为毕竟是选择死亡,遥想当年侯生作此决定也一定是多方考虑、百般酝酿的。至于为什么一定要“北乡”,理由无非两种可能――或是因为“邺城”的位置在魏都之北,或是因为寓意面对魏主而君主本身坐北朝南,这就由其自杀的缘由而定了。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难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只是喊喊口号而己,而是要有实际的行动,尤其是一个地方的领导人更要如此。信陵君尊贤礼士,以德引才,才成就了一番救国兴邦的伟大事业,真正是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典型,是一个礼贤下士,以德引才的典范。信陵君手无缚鸡之力,胸无过人之智,他之所以能赢得候生这样的人才,完全靠的是他慧眼识才,靠的是他对人才的尊重,靠的是他卑敬的态度,靠的是他诚心诚意的尊贤礼士的精神,这就是信陵君的“德”。我们说,一个领导者,只要他有了德,缺乏人才可以引来人才有了人才,用德可以驾御人才。所以古语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三国志•蜀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德引才,以德治国,是我们国家治国安邦,振兴中华,全面建设小康的治国方略。第三课时分析人物形象和人物传记的写法一、文中三个主要人物性格特点都很鲜明。信陵君:仁而下士,有义勇精神。侯赢:穷而志坚,有超人的才智与忠心。朱亥:有骨气,有义勇精神。二、史传中常见的写作特点。(1)典型材料的选择。(可以先提问学生:信陵君门下食客三千人,为什么专写侯嬴一人?)讨论后小结:此传是写信陵君的,要突出他的历史功勋,这功勋是在侯生帮助下取得的;而信陵君结交侯生、问计于侯生又最能体现他“下士”的作风。所有的材料都是为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而设的。为突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特点,详细地记叙了他礼遇侯生的种种表现,特别是自迎侯生一节,尤为详细。这里写得越详细,我们就越能理解后面侯生甘冒死罪为信陵君献上“窃符”“矫杀晋鄙”的计策。与朱亥的交往写得略,身为公子的信陵君“数清”一个屠夫,本身就是“能下士”的表现,和“自迎侯生”的表现具有相同的作用,所以作略写处理,仅仅留下一个“公子怪之”的小悬念。在“窃符救赵”这一主要事件中,侯生献策是详写,因为这不仅是救赵成功的关键,而且能表现人物的特点,又能反映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效果。而领兵进击秦军的军事行动则一笔带过,因为与主题关系不大。附带提一下,信陵君的另一个重大历史功勋是败秦军于河外,这是十年之后的事。当时信陵君在赵,许多人劝他归魏,他不听,甚至下令说:“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后来毛公、薛公对他说:“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立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信陵君立即归救魏。(2)烘托手法的运用。可以先将烘托手法分为两种:一是以人物烘托人物,二是以事件烘托人物。然后让学生举例,只要求举出最主要的。前者的例子有:以侯生之故作傲慢烘托信陵君的谦恭;以侯生北乡自到、朱亥效命烘托信陵君之“能得士”;以魏王“持两端以观望”烘托信陵君“急人之用”。后者的例子有:以信陵君虚左自迎生和“宾客皆惊”烘托侯生的不同寻常;以平原君之急切望救、魏王之观望、信陵君之欲赴秦军死烘托侯生巧设奇谋。三、再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史记》“善叙事理,其文疏荡”的叙事艺术。有关背景常识。1.本文虽是节选,却占原文三分之二篇幅。被删节的部分有:①信陵君有客能知赵王阴事(中华书局版本第3段);②留赵后,却赵封,与赵处士毛公、薛公游,倾平原君客(同版本第10—11段);③秦日夜伐魏,魏数请信陵君,乃归国(同版本第12段);④将五国兵破秦军于河外,逐秦军至遂谷关(第13段);⑤魏王曰闻毁言,使人代公子将,公子病卒(第14段)。以下略叙魏亡及汉高祖常祠公子。从传记的大体内容可以看出,信陵君是个悲剧人物。他有极高的军事才能,但并未得到发挥。课文中说:“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这大约是指前266年以后的事。尽管如此,“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窃符救赵,又是违背魏王意愿的,虽然取得很大胜利,但公子仍不敢回来。留赵十年,秦军“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才迫不得已请他回来,做了上将军;可是击败秦军后又免去他的职务。“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卒后18岁而魏亡。信陵君的悲剧命运跟魏国的衰亡过程是相始终的。2.课文中以较大篇幅描写侯嬴,这涉及战国时期的养士制度。士,即知识分子。这些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他们或走公室,或入私门,以自己的才学为各国统治者效劳;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其中一些最杰出的人物能以布衣而取卿相,如苏秦、张仪、蔺相如等。当时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是所谓四君:“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贾谊语)。司马迁为四君立传,都提到门客的事迹,重视这些人在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如《孟尝君列传》中提到冯,《平原君列传》中提到毛遂,《春申君列传》中提到朱英。但比较起来,信陵君最善于结交士,得到他们的帮助也最大。读史传要注意传中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窃符救赵推迟了秦灭六国的进程,这是信陵君对六国反秦斗争所作的杰出贡献。这贡献是在侯嬴的帮助下作出的,也是信陵君善于养士的最有力的证明。要充分理解这一点,就必须弄清有关的背景常识二、【内容探究】1.侯嬴为什么不在信陵君辞决时献上计策,而一定要让信陵君去而复返才献计?是否当时侯嬴并未想好计策?明确:信陵君以大队人马过夷门,顺便辞决侯生,并无问计之意,作为门客不能主动干预;此时耳目众多,不便说出;此计关乎多人性命,干系重大,故不可轻易说出;若轻易说出恐不能引起信陵君的重视;侯嬴料定信陵君心中有憾,必定去而复返。侯嬴早已想好此计,这可以从以下四点来说明:早已打听出魏王藏符地点;想定窃符之人;考虑到晋鄙的态度;计划好用朱亥去对付晋鄙等。2.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析信陵君能够完成退秦存赵历史使命的原因。明确:可归结为三方面原因:一是信陵君善于用兵,这从他接管晋鄙军后的一系列措施可以看出;二是凭借侯嬴的妙计和朱亥的神勇,而二人之所以肯替信陵君出力,又源于信陵君的仁而下士,谦而礼交的品格;三是得到如姬的帮助。偷得虎符,而这又是信陵君急人之困、有义有勇带来的结果。3.侯嬴为什么要“北乡自刭”?信陵君又为何不加劝阻?明确:侯嬴是一个头脑冷静却又热血满腔的人,他在信陵君辞行赴军时提出将以自刭送公子,不是毫无意义的一时“侠义”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抉择。这主要是激励朱亥,同时也是为了坚定信陵君夺晋鄙军以抗秦救赵的决心——且告信陵君他是不会泄秘的。显然,他的这一决定,是基于对晋鄙、魏公子、朱亥的为人有所认识,对夺晋鄙军的危险性也作了深刻的分析而作出的。此外,在侯嬴看来,他已为信陵君建立“五霸之伐”奠定了基础,可以死而无憾。侯嬴以死相报,信陵君为何不加劝阻呢?这就要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风尚、道德观念来分析。在当时,尽管社会处在大变动中,但是守信用、践诺言还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士为知己者死,以死报知遇之恩是他们坚守不渝的信条。如果对以死相报知己的行动加以劝阻,就会被认为是不以知己相待的表现,是对人格的蔑视,是极不礼貌的行为。作为“仁而下士”,有三千余宾客的信陵君,对“士”的这些特点是一清二楚的,所以他不能劝阻侯嬴轻生死,重信诺的行动。相反,他认为侯嬴的以死相报将会激励自己在夺军救赵的斗争中必须成功、不能失败的决心,也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侯嬴。显然,这样的处理完全符合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物的性格特征。4.该如何评价信陵君“窃符救赵”一事?明确:关于信陵君的为人(主要从“窃符救赵”一事中来分析)可说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信陵君“急”的是“姊之困”,而不是“魏之困”,这称不上“义”,他置魏国面临被秦军“移兵而击之”的危难于不顾,先“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后又私盗兵符,矫杀晋鄙,这算不上“勇”。但如果把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来分析,我们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过秦论》中明确指出,六国对付秦国的基本策略是“约从离衡”,赵国“请救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实际上都是“约从离衡”,维护了六国的根本利益。六国唇齿相依,一荣皆荣,一损俱损,虽然信陵君窃符救赵,从主观动机上说,为的是怜“姊”,但是,在客观效果上却“却秦存赵”,遏制了秦并吞六国的野心,信陵君窃符救赵而存魏乃至六国,这应当是“义勇”的表现。相反地,如果六国的国君都像魏王那样,在强秦面前“恐”而“持两端以观望”甚至于“赂秦”,那么“从散约离”,丧权辱国,那才叫不仁不义。5.在这篇课文里突出表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意识,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明确:对“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意识的评价,可从三个方面来考虑:①这是司马迁的一种理想道德。他歌颂那些忠于知己、能为知己者奋勇牺牲的人,而憎恨那些朝秦暮楚,不念旧交,甚至落井下石,卖友求荣的败类。在此,他所正面歌颂的人物大都具有忠于知己,为知己尽心效力,甚至在紧要关头能为知己奋勇献身的特点。②同是“士为知己者死”,但在性质上也有差别,象程婴、专诸等人,仅为了某一个主子的私人利益去拼命,所反映的只是个人恩怨,是一种收买与被收卖、豢养与被豢养的关系。而侯嬴、朱亥与信陵君虽然也有报知遇之恩的思想,但他们之间是平等的朋友关系,不是主奴关系,并且是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共同为保卫国家而效力的。因此,较战国时期其他人物高出一筹。③在封建社会里,士能如此,不失为一种美德,是值得称颂的。但是,这一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信条,是一种建立在封建制度基础上的处世哲学,尽管侯嬴、朱亥与信陵君之间的关系相对平等,但本质上他们所反映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种主子与奴才、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因为封建社会是“家天下”,所以统治者与士的关系只能是“知”与“被知”、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某些士人得到封建统治者的赏识之后便踌躇满志,把统治者视为知己,表示要为知己者用,甚至为知己者死,无非是要报知遇之恩,尽力效忠个人而已。这与我们所提倡的为中华民族利益而献身,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思想是不可同日而语的。6、烘托是史传文学的最常用的手法,本文是怎样成功地运用了烘托的手法的?明确:烘手手法一般有三种,以人物烘托人物,以事件烘托事件,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前者的例子有:以侯生的故作傲慢来烘托信陵君谦恭;以魏王的持两端以观望来烘托信陵君的急人之困。次者的例子有:以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的紧张气氛来烘托信陵君不能说服魏王的焦虑;以赵王与平原君亲迎公子的隆重场面来烘托信陵君的盖世之功。后者的例子有:以信陵君对侯嬴的态度和宾客的反应来烘托侯嬴的不同寻常;以平原君的急切、魏王的惧秦观望、信陵君欲赴秦军死来烘托侯生巧设奇谋。7、.以本文为主,兼及司马迁的其他作品,概括史传作品的主要特点。明确:史传作品的主要写作特点提示如下:(1)善于选择典型材料。(2)通过对比互衬,明暗交错的手法刻画人物。(3)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富有个性。(4)情节曲折生动,细节细腻逼真。(5)结构上前后照应,详略得当。1、本文塑造了哪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各有什么性格?明确:信陵君:求贤若渴,尊贤重士,知人善任,虚心谦恭,善纳人言,大勇大义,急人所难,抑强扶弱,具有一定的爱国精神,但有时也显得优柔寡断,束手无策。侯嬴:冷静沉着,料事如神,多谋善断,知恩图报,一诺千金,忠心耿耿,是一个超凡出众的人才。2、烘托手法的运用可以先将烘托手法分为两种:一是以人物烘托人物,二是以事件烘托人物。然后让学生举例,只要求举出最主要的。前者的例子有:以侯生之故作傲慢烘托信陵君的谦恭;以侯生北乡自刭、朱亥效命烘托信陵君之“能得士”;以魏王“持两端以观望”烘托信陵君“急人之用”。后者的例子有:以信陵君虚左自迎生和“宾客皆惊”烘托侯生的不同寻常;以平原君之急切望救、魏王之观望、信陵君之欲赴秦军死烘托侯生巧设奇谋。二)文化常识。1.魏公子无忌: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嫡长子,预定继承君位的,称“世子”,其他的儿子称“公子”。无忌即信陵君,信陵君是其封号。信陵,地名,在今河南省宁陵县境内。安釐王把信陵封给与他同父异母的弟弟无忌,作为“食邑”(邑中所收租税,由受封者享用和支配),故号信陵君。战国时代,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都以养客著名,并称“四公子”。在“仁而下士,皆谦而礼交之”这方面信陵君比其他三个公子更突出。司马迁对此极为赞赏,所以在文章中洋溢着对信陵君由衷的敬慕之情,七十多个“公子”连用,即可表明这一点。2.士与门客:士是古代四民之一,《汉书•食货志》说明:“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为士。”在商、周、春秋时,士是最低级的贵族阶层。周代诸侯受封国于天子,卿大夫受采邑于诸侯。卿大夫下面是士,士受禄田于卿大夫。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卿大夫有家。到春秋末期,士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我国战国时代,诸侯逐鹿,相与争锋,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个领域,都需要大批人才。此时,“士”成为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阶层。他们或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或在某一方面有出类拔萃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便招募这些人,收于门下,被称为“门客”。这些“门客”寄食于豪门、贵族,在其门下听候差遣服务(故“门客”也叫“食客”)。战国时,门客们发挥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掌握政策、运用策略,掌管外交和军队,各国的贵族为了图谋功业,都大量收养门客。但门客中的某些人因为确有才干,所以他们也要辨识真正思贤若渴的明主才能投奔,这样又促使一些贵族具有礼贤下士之风,达到他们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斗争胜利的目的。3.春秋五霸:指齐恒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他们都曾为诸侯的领袖,史称“五霸”。2、秦赵之战公元前259年秋季开始,秦军围攻赵都邯郸,由于之前的长平一战,赵国损兵40万,元气大伤,此时虽然殊死拼搏,但已经是亟亟可危,接下去,如果没有外援的话,就可能国家灭亡。赵国派使臣赴齐国借粮,齐国君臣态度暧昧,赵使无功而返。秦军围攻邯郸渐紧,赵国请求姻亲之国魏国依约发兵相救。魏安厘王命大将晋鄙率精兵十万北上,秦王派使臣赴梁言于魏王:邯郸不久必下,诸侯但有救赵者,秦必攻之。魏王震恐,命魏军屯与漳水之南,原地待命。魏军观望不前,秦军猛攻邯郸,平原君心急如焚,写信给内弟魏公子无忌,请信陵君设法相救。信陵接信后,知邯郸危急,数次入宫苦谏王兄发兵救赵,但魏王畏于强秦,顾虑重重,未至可否。平原君在无奈之下,率门客赴楚求援,楚考烈王被秦国打怕了,恐殃及本国,百般推托,后毛遂以楚国国耻激之,楚王深受震动,最终与赵达成合纵,并命春申君黄歇率军救赵。而此时,信陵君在苦谏无效的情况下,采用侯生之谋,使魏王宠妾如姬窃取调兵虎符,赴邺杀晋鄙夺取兵权,精选武卒八万直趋邯郸。至十二月初,魏楚两军均已赶到邯郸外围,秦国也不断的增兵汾城(河东之地)以为声援。十二月,信陵君指挥魏楚联军,对秦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魏军击于西,楚军击于东,赵军应于内,秦军三面受敌,全线崩溃。王龁率秦军主力向西仓狂败退了数百里,入汾城才稍事喘息。在邯郸城南驻防的秦军郑安平部两万人,被赵军重重围困。郑安平部远离主力,粮秣断绝,突围无望,只得全军降赵。三国联军乘胜进攻汾城,秦军大败,被迫撤至河西,夹河对峙。联军乘势收复河东六百里之地,声威大震。邯郸战后,秦国士卒死伤大半,丢失了六年以来所侵占的赵国大部领土。、加点词语解释: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谦逊地对待2.士无贤皆谦而礼交之无论;名作状,按礼节3.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形作动,骄傲地对待4.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使…美好;使…高洁5.公子从车骑,虚左使……跟从;使……空着6.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使……立7.侯生摄敝衣冠整理8.愿枉车骑过之拜访9.乃谢客就车告别10.遍赞宾客告,介绍11.而以公子为长者德行高尚的人12.公子怪之认为……奇怪13.留军壁邺名作动,驻扎14.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姻亲15.为能急人之困为动,为……着急16.侯生乃屏人间语使……退避17.北救赵而西却秦使……退却18.如姬资之三年蓄积19.今公子有急形作名,危急的事20.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时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我国工业品电商平台市场前景分析
- 一节教材梳理课程设计
- java视频聊天课课程设计
- 价值链优化方案计划
- 工作效率提升的工具与方法计划
- 建立新员工入职培训制度计划
- 摩天大楼建设工程合同三篇
- 学校秋季活动周策划计划
- 幼儿园小小志愿者活动计划
- 班级读书角的建立与管理计划
- 2024-2030年中国城市环卫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投资规模研究报告
- 医科大学2024年12月新药研究与开发本科作业考核试题答卷
- 综合智慧零碳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备案审批
- 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4新版(沪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英语单词带音标
-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课件(完整版)
- TSXCAS 015-2023 全固废低碳胶凝材料应用技术标准
- 中煤集团山西有限公司社会招聘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4年浙江省中考社会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 化学家道尔顿课件
- 2024坟墓修建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