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这句话出自伟大的革命导师毛泽
东同志,也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真理。从社会实践和治理来看,调查研究是关键,不仅是谋
事之道,而且是治理之道,更是成事之基。
调查研究是''找题”的路径。发展是一种规律,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也是一种规律,不以
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对问题解决的唯一影响,就是解决问题的快慢程度、彻底程度。发
展与问题是相伴的,有发展就会产生问题,推动问题解决就推动了发展。因此,当我们没有
发现问题的时候,不能说问题是不存在的,而可能只是我们没有发现问题。
调查研究是“解题”的办法。党的各级干部在工作中,必须努力寻找“解题”的办法,
重点是提高“解题”的能力。要加强能力建设,不断强化对政治理论、社会知识、专业技能
的学习,让自己在不断学习中增强本领,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党员干部应当增强的
“八项执政本领”。比如,当前脱贫攻坚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向脱贫攻
坚聚焦聚力,加强对贫困户的帮扶,帮忙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致富能力,没有深
入的调查研究是绝难做到的。
调查研究是各级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是领导力的重要体现。各级干部要发扬调查研
究的优良传统,看问题、做决策前都要搞一犒调研,广泛听取各个方面的声音,让自己对事
物的判断更加清晰具体,防止出现“自以为是”的情况。要在调查研究中不断探索方法、创
新形式,真正助力领导力、执行力、凝聚力的提升,这才是干部治理能力的体现。
(摘编自舒维春《调查研究是治理之道》,映象网)
材料二:
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党中央大政方
针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可以说,高质量的调查研究能够客观精准掌握基层实际情
况,及时有效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而谋划破题之策、探寻工作规律,对于推进落实党的
各项任务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毛主席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
的?》一文中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这些都充分表明,调
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党的优良传统作风。
然而,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不可否认的是,在推进调查研究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
题,如蜻蜒点水、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抑或是机械看看、走走过场,等等。这些都让本该
务实求真、密切联系群众的调查研究工作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甚至成
为个别领导干部“作秀”的“盆景”,不仅给调查研究“抹了黑”,也难免让群众鄙夷。
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组织部门来说,调查研究是“家常便饭”,是高效
第1页共35页
率、高质量推进落实工作的“金钥匙”,甚至可以说调查研究开展的好坏直接关乎工作的成
败,在此过程中,组工干部应把握好针对性、实效性、严谨性。
调查研究要突出针对性。若射之有的也,的必先立。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真实准确掌
握基层“第一手”资料,为推进落实工作打好基础、谋划路径。因此,开展调查研究之前必
须厘清具体调查内容、调查方式,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尽可能地把调
查研究各项工作想细想透,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调查研究要突出实效性。所谓调查研究,应分为两个阶段,即“调查”和“研究”,二
者密不可分、互相依存。因此,调查时要真要实、要活要暖,要''听见”还要“看见”,要
“身人”更要“心人”;研究时要紧密贴合调查结果,绝对不能搞成“调查”和“研究”两
层皮,要把调查的实际情况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不能藏着掖着。
调查研究要突出严谨性。毛主席曾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
真。”调查研究的核心要义就是真实可靠,就是真正把握好民意、挖掘到实情。因此,开展
调查研究时从始至终都要高标准、高质量,不能打半点折扣,坚决不能高高在上、官味十足,
要用行动消除距离,用脚步丈量民情,进而真正形成真感情、真判断、真举措,取得实实在
在的成效。
(摘编自李金见《调查研究要讲究“三个性”》,人民网)
材料三:
究竟什么是调查研究?科学意义上的调查研究具有什么特征?对于这些问题,许多人并
不是很清楚。特别是当需要亲自动手进行一项调查研究时,有些人往往仅凭头脑中对调查研
究的感性认识和工作热情就大胆去做。当然,这种精神是好的,但是这种调查研究得来的成
果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现实情况?会不会歪曲事实、误导决策?比如,有的在几万人
的总体中,仅仅调查十几个人,甚至只调查了几个人,就得出有关这个总体的结论;有的根
据极端特殊的样本,得出的却是有关一般总体的结论;有的把表面上存在差别而实际上并无
差别的统计结果作为阐述变量关系的依据;还有的在调查中对调查对象提出一些很难回答,
甚至完全无法回答的问题;等等。
老一辈革命家经常深入基层亲自做社会调查,撰写了许多调查报告。他们调查研究的实
践和成果,对于指导党和人民的事业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当今时代信息
手段十分发达,利用信息工具了解和掌握情况是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方式。但不管通信手段多
么发达,有多少了解情况的其他渠道,都不能替代亲自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实
地调查研究。党政领导干部和学者学生们,应当走出书斋,深入基层,在实际生活中“望闻
问切”,在充分占有和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
把群众的创造吸收到文章、著作中来,使我们的思想和文字体现时代要求,符合实际情况,
解决实际问题。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国家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发展中的
问题,比如均衡发展问题、创新创业问题、精准扶贫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公平正义问题、
环境治理问题等。很多问题前无古人、旁无借鉴,这为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研究对象和广阔
第2页共35页
的实践平台……但是,有时候通信工具发达了,离群众却远了;科技手段先进了,了解群众
的真实诉求却难了。当前的调查研究,还不能紧跟理论研究的步伐,还不能为党的决策提供
有效的支撑,这就需要我们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做一些新的探索和尝试。
(摘编自廉思《如何有效开展调查研究》,《人民周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发展就有问题,有问题就需要解决问题,而调查研究就是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
办法。
B.只有把握好调查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与严谨性,调查研究工作才可能做得更好。
C.那种立足于少数样本或极端样本的调查都属于凭借感性认识和工作热情进行的调查。
D.要想解决好均衡发展、精准扶贫、收入分配等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
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问题的解决,人只在快慢程度、彻底程度上产生影响,因此,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
B.党政领导干部和学者学生们应该深入基层,进行科学调查,认真研究并精确判断,在此基
础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与新举措等。
C.只要能把那些走马观花等的“作秀”式调查习气戒除掉,领导干部们就可练就调查研究的
“基本功”。
D.三则材料在阐明“调查”与“研究”的关系的同时,都或多或少地谈到了调查研究的具体
策略。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B.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C.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
D.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
4.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5.要想真正做好调查研究工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6分)
第3页共35页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9题。
清水麻鞋
秦岭
一直想脚穿麻鞋,与时光一起走走。那脚印,该是另一番样子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许只有皮鞋、旅游鞋懂我所有旅程的山高水长,独缺麻鞋
对岁月的丈量。儿时在老家天水,偶见两三伙伴脚穿玲珑轻巧的麻鞋去学堂,去田间,去赶
集,那平地而起的开心在眉宇间荡漾。我曾问母亲:“您做的千层底用的也是麻,为啥就不
编麻鞋哩?”
母亲说:“你不晓得,人家那是清水麻鞋,多半是从清水那边捎来的。”
我这才明白,尽管天水处处有麻,但不是所有的麻鞋都能像清水麻鞋那样出尽风头。清
水那地儿像极了它的名字,清清如水、如水清清,应了句老话:“好水养好麻,好麻养麻鞋。”
在天水城求学时,我隔三岔五要蹭几趟新华书店。某天,突然发现书店一侧的土特产市
场冒出了一家出售清水麻鞋的摊位。摆摊的少年不仅脚穿麻鞋,手里还捧着一部世界名著。
一聊方知,少年来自清水,家中贫困,全靠母亲编麻鞋为生。为了卖个好价,他只好辍学到
天水租房卖鞋。他告诉我,清水麻鞋自古有名,当年杜甫写过“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的诗句,于右任途经清水时写过《清水麻鞋歌》,吉鸿昌在天水举办武术大赛时,奖品就是
清水麻鞋……那一刻,我眼前的麻鞋似乎不是麻鞋了,而是蓄满远古哨音的鸽子,是写满文
化符号的信冕,是充满五谷味道的炊烟。
蓬乱的头发,黝黑的皮肤,稚气未脱的脸。少年也就十三四岁。
“大哥,您买一双吧!”少年的热切期待像透明的火焰。
“买,一定买!"我说。
少年蹲下身子,不厌其烦地帮我试穿了至少五六双麻鞋。一问价钱,每双四元,我顿时
窘红了脸,这价钱在当年至少可以买三部小说。我主动把新买的一本书借给他。几天后,他
还我的书多了一层用旧报纸折的书皮。“大哥,您是第一个借给我书的人。很想送您一双麻
鞋,可我……送不起……”泪花在他的眼睛里打旋儿,但没有滴下来。我没见过这样的泪,
清清如水、如水清清的那种,照得见麻鞋和大地。
终于走进清水,是我参加工作以后。古老、清澈的牛头河两岸荡漾着一层层碧波绿浪,
那便是茂密、修长的麻汇成的无边海洋。县城的一家店铺里,几位正在编麻鞋的大姐配合默
契,有的盘扎鞋底,有的穿扎鞋帮,有的缠扎鞋鼻,有的搓扎鞋带,有的勾扎鞋穗。那细柔
的麻线、麻绳、麻辫在她们手中如白练飞舞。柜台上的一摞摞成品麻鞋,分明对我发出久违
的呼唤。
可是,时过经年,我已习惯了用皮鞋迎合流行与时尚。麻鞋再好,似乎已成为过时的东
西。我没买麻鞋,但没忘打听当年那个少年。大姐说:“连个名字都没有,咋找哩?那一茬
人,都外出打工了。”说话间,柜台上的麻鞋居然被游客抢购一空。
时光荏苒。我在几千里之外的天津落脚后,某天应邀赴四川参加一个老乡茶话会,主持
活动的老乡居然脚穿一双麻鞋。“先生脚下,可是清水麻整?”我试探了一下。“大哥好眼
力!我想告诉您的是,您是我特意安排邀请的嘉宾。”
他,正是当年那个卖麻鞋的少年。他告诉我,甘肃人下四川,真正的蜀道难,难于上青
天啊!可穿上母亲编的清水麻鞋,他发现不管多难的路,都可以走一走。“那年去清水,我
第4页共35页
曾打听过您哩。”我感叹。“可归根到底,是我找到了大哥您啊”。
那天,他特意送我一双崭新的麻鞋。飞回天津的当天,我就穿上了清水麻鞋,一抬脚,
却发现走进了岁月。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8月17日,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蓄满远古哨音的鸽子,是写满文化符号的信笺,是充满五谷味道的炊烟”运用排比,
体现了清水麻鞋的历史悠久,文化与生活气息浓厚。
B.“我顿时窘红了脸”说明了作者因囊中羞涩不能买鞋而感到难为情,“我主动把新买的
一本书借给他”则是为了表达自己不能买鞋的歉意。
C.文章写了当年萍水相逢的卖鞋少年找到了“我”,也意味着“已习惯了用皮鞋迎合流行
与时尚”的“我”又找回了对清水麻鞋的美好情感。
D.文章最后写作者一回到天津就穿上了卖鞋少年特意赠送的清水麻鞋,”却发现走进了岁
月”这个结尾可谓意味深长,预示着作者将开启新的人生。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水少年引用有关诗句和人物逸事来介绍清水麻鞋,一方面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
章可读性,另一方面又让看似平凡的清水麻鞋平添一分神奇。
B.作者善于运用典型细节表现细腻情感,“多了一层用旧报纸折的书皮”这一细节将少年
对书籍的珍爱之情和对“我”的感激之情充分展现出来。
C.“麻鞋居然被游客抢购一空”与上文“麻鞋再好,似乎已成为过时的东西”形成鲜明对
比,突出了“我”对麻鞋出乎意料的抢手而大惑不解。
D.文章以清水麻鞋为线索,始于清水麻鞋,终于清水麻鞋,中间的时间跨度虽然很大,但
是清水麻鞋一直贯穿其中,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8.请结合全文,谈谈清水麻鞋凝聚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9.文章的题目是“清水麻鞋”,作者却花费较多笔墨刻画了“清水少年”这一形象,这样
写的原因是什么?(6分)
第5页共35页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4题。
①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日:“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
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②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爱生。'‘今诸侯独知爱其
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
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是故诸
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
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
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③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
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
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
贱,诈不欺愚。几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④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迂故也。“子墨子言
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
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
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
政、士不以为行故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
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薰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选自《兼爱(中)》,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B.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C.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D.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鄢无砸的一项是()(3分)
A.学察乱何自起?当:应该非所以内写于孺子之父母也内交:结交
虑而后能得得:处事合宜其脆易洋泮,同“判”,分离
B.恶得不禁恶而独爱劝:鼓励未成一等簧:盛土的竹筐
何不用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虑:考虑蜒单以为器埴:黏土
第6页共35页
C.今一朝而缪技百金鬻:卖不量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爱护
追亡逐d,匕北:败逃的军队视父兄与君若其身,老施不孝?恶:怎么
D.蒙故业,用遗策因:沿袭鞅行者有志强行:勤勉而行
天下之乱物乱物:纷乱之事秦人开关延敌延:迎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墨子主张兼爱,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等现象,是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B.士君子虽然能够充分认识兼爱的好处,但是他们认为实行起来很不容易。
C.墨子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兼爱实行起来虽然困难,但是只要君王想做,就能做到。
D.楚灵王喜欢细腰,臣子就吃一顿饭来节食,这个事例说明了君臣相爱的重要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2)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14.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分别阐述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秋雨叹」(其三)
杜甫
长安布衣谁比数②,反锁衡门③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④?
[注]①《秋雨叹》组诗共三首,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年。那一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
雨,当朝宰相杨国忠却找来个别长得旺盛的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雨虽多,不害稼也。”②
谁比数:没人关心。③衡门:贫者所居。④仇氏《杜诗详注》中言:“日者君象,土者臣象。”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安布衣”是诗人的自称,“布衣”一词反映了诗人绝世独立的清高。
B.“反锁”写出了诗人闭门不出的生活状态,“环堵”写出了诗人家境的贫困。
C.颈联借胡雁欲高飞而不能来比喻诗人自己身居困厄,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处境。
D.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诗人雨中寥落的情景,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对个人及国事的感慨。
第7页共35页
16.《杜诗详注》说此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请结合尾联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烟”飘浮朦胧,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
”就展现了闲适之情。
(2)娉婷高洁的“芙蓉”往往被文人骚客运用于诗歌中,其中最能引起你共鸣的诗句是
(3)酒器在古代诗文中较为多见,《<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到酒器的句子是
和O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狄更斯十五岁进律师事务所当学徒,后来靠自学掌握了复杂的速记技术,当上了民事诉
讼法庭的审案记录员,接着又充任报社派驻议会的记者。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比同龄
人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有了深刻而丰富的认识。同时,他还练就了奋笔疾书、_的写作
本领。他曾爱上一位富家千金,因阶级地位悬殊而遭到拒绝。他没有因此而_,反而更加
奋发向上。他领到大英博物馆图书室的借书证,拼命读书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他善于向
生活学习,社会上各色人物的_、生活习性、矛盾纠纷都是他观察研究的对象。(),
他终于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23岁时他就以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羸得声名,从此
事业_,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蹴而就萎靡不振声情并茂一帆风顺
B.一挥而就自甘堕落言行举止如日中天
C.一蹴而就自甘跑落声情并茂如日中天
D.一挥而就萎靡不振言行举止一帆风顺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比同龄人有了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深刻而丰富的认识.
B.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比同龄人有了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丰富而深刻的认识。
C.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有了同龄人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丰富而深刻的认识。
D.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有了同龄人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深刻而丰富的认识。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8页共35页
A.比常人更勤奋的学习,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受社会上各色人物的长期影响
C.生活积累的雄厚,加上他特殊的天赋
D.善于学习,善于观察,善于研究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被雨淋湿的风,以29摄氏度的体温降临人间。如刚从冰水里撩起的黑色绸缎,从窗口
游进来,拥抱脸、颈脖、前胸、双臂外侧,领养了皮肤上的灼热。
风渗进肌肤、血液,如雨水渗进一棵树,根须惊叫了一声,树枝、叶脉、叶尖上每一个
细胞,都汇入和声,又瞬间恢复平静。一场风,带来的不是简单的凉爽,—①无与伦比
的宁静里,风消失了,其实到了天上,它拂去了月亮身上的云,月亮看看自己,仔细一想,
我要云这块破布干什么,我要满天的乌烟瘴气干什么,我要鞋子干什么,赤脚走,多自在。
月亮是天空的心,心袒露了,天地一片清白。
风从天上下来,落在多年不睡的凉席上,凉席瞬间复活成了一大片竹林,黑暗里涌动着
丰满的绿意。凉席裸露在雨后的夜风里,我裸露在凉席上,如同我将脸紧紧贴着它,
鼻尖抵上它,便清晰地闻到了竹子的清香。曾经,多年前的盛夏,一个天井,一轮圆月,一
群老人孩子,一堆竹榻、竹椅,人们乘凉、聊天、吃西瓜,摇着扇子入睡。那些诗一样的旧
光阴,被风带到哪儿去了?
2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分)
A.比喻、拟人、对偶B.借代、对比、对偶
C.借代、对比、排比D.比喻、拟人、排比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表述为:“夜风从窗口进来,吹到身上,带走灼热。”原文表达
效果更好,为什么?(6分)
四、写作(6。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咏怀古迹》
况男远出留学,所学何为?决非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食也。亦
非自安自乐以自足,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视为终身之事
业也!——聂荣臻
第9页共35页
平庸的人只有一条命,叫生命。优秀的人会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则有三条
命,性命、生命和使命。----麦家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1.【答案】C
【解析】材料三第一段中只是说“有些人往往仅凭头脑中对调查研究的感性认识和工作热情
就大胆去做”"只调查了几个人,就得出有关这个总体的结论;有的根据极端特殊的样本,
得出的却是有关一般总体的结论“,这并不等于那种立足于少数样本或极端样本的调查都属
于凭借感性认识和工作热情进行的调查。
2.【答案】B
【解析】A项,因果关系不当,材料一说的是“发展是一种规律,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也是一
种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对问题解决的唯一影响,就是解决问题的快慢程度、
彻底程度"。C项"只要……就……"的表述过于绝对。D项,只有材料二比较清晰地探讨
T"调查"与"研究”的关系问题,且材料一没有谈及调查研究的具体策略。
3.【答案】D
【解析】D项可以用来证明调查研究要突出实效性。A项的意思是,言语虚浮夸张,超出实
际情况或自身实际能力,这样的人不能委以重任。强调用人的原则。B项的意思是,要想让
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要想让河水流得更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强调根
基与源头对事物发展的重要性。C项的意思是,用明亮的镜子照自己,污垢斑渍就不会留在
身上;倾听坦率正直的批评,使错误行为得到纠正,就不会使自己受影响。强调了自我反思、
自我反省以及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重要性。
4•【答案】①结构上严格按照“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结构严谨、
思路清晰;
②在针对现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时.,采用分论点并列式结构,有的放矢、一目了然。
【解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相对清晰,主要按照常规的三段式结构行文,即提出问题一分析
第10页共35页
问题一解决问题。文本先在开头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与毛主席的观点,提出“调查研究是谋事
之基、成事之道,是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观点;然后结合调查研究的现实从反面分析“为
什么应该重视调查研究”;接着从三个角度阐释调查研究工作要讲究“针对性、实效性、严
谨性”,且作者是采用分论点并列式结构展开论证的,思路清晰。
5.【答案】①不仅要明确调查研究的目的,还要端正调查研究的态度;
②注重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与严谨性,要注意调查与研究的完美结合,并形
成符合实际符合科学的调查报告;
③善于联系实际,借助各种有效的调查手段与科技手段进行更加科学的统计与分析。
【解析】材料二告诉我们要端正调查研究的态度,且重点强调了调查研究应该注意的三个
“性”;材料三强调要立足于现实进行调查研究,并且要学会使用更加科学的调查手段与研
究手段等。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6.【答案】D
【解析】D项,"预示着作者将开启新的人生”理解有误,”却发现走进了岁月”意味着走进
了以往的生活情境氛围之中,表达了由清水麻鞋而引发的感慨。
7.【答案】C
【解析】C项,“大惑不解”言过其实,从文中来看,“麻鞋”展现的是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
游客抢购展现了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的魅力,且上文只是说“似乎”,并非事实如此,所以
"我”对麻鞋的抢手有出乎意料之感是正确的,但并没有“大惑不解”。
8.【答案】①对淳朴明净(“清清如水、如水清清”)的清水麻鞋的喜爱;
②对与清水少年因清水麻鞋而建立起来的友谊的珍重:
③借清水麻鞋抒发对清水少年“不管多难的路,都可以走一走”的敬佩;
④对承载着厚重历史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得以传承的欣慰;
⑤对岁月不居、时光流逝的感慨。
9.【答案】①清水少年是连接“我”与清水麻鞋的纽带,丰富了文章的情感意蕴;
②清水少年可谓清水麻鞋的人格化身,与清水麻鞋所象征的淳朴普良、踏实奋进的
优秀品质高度吻合;
③清水少年对清水麻鞋的喜爱,体现了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的持久魅力,有利于深
化文章主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IO.【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意思:天下的土君子们,只是不能辨明兼爱的益处、辨明兼爱的原故。现在例如攻城野
战,为成名而杀身,这都是天下的百姓难于做到的事。但假如君主喜欢,那么土众就能做到。
“不识其利辩其故"共用主语"天下之土君子”,且“不"否定的是“识其利"和"辩其故”,
第11页共35页
如在“利”后断开,否定的就只是“识其利",这与文意不合,所以“识其利”和“辩其故”
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
"今若夫”用在句子的开头,表示发端,如单独断开,句中缺少谓语,所以不能单独断开,
且“此……也”是判断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A。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A.当:同“尝",尝试。句意:我曾经尝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
B.虑:用绳结缀。句意: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
C.爱:吝惜。句意:不吝惜珍贵的器皿贵重的宝物和肥沃丰饶的土地。故选D。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充分认识兼爱的好处”错误,文章最后一段土君子说“乃若兼则善矣”,意思是“兼爱
固然是好的”,“固然”是表示先承认某个事实,下文又给否定到另一方面去,可见并没有充
分认识到兼爱的好处。
C.“实行起来虽然困难”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此何难之有”,可见没有困难。
D.”说明了君臣相爱的重要性”错误,文中列举这一事例是说明兼爱推行起来并不困难,只
要官居高位的人首先提倡,下面的人就会随之而行。故选A。
13.【答案】(1)举凡天下的祸患、掠夺、埋怨、愤恨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不相爱。
(2)(秦孝公)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致力耕种纺织,修造防守进攻的武器,对外实行连【解
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凡”,大凡;“篡",掠夺;“所以",……的原因;“以",因为。
(2)“内”,在国内;“务”,致力于;“外”,在国外;“连衡",使用连衡策略;"斗",使……
相斗。
14•【答案】第一段:什么是天下之害。第二段:天下之害是因为不相爱而产生的。(或者“天
下之害产生的原因”)第三段:如何改变不相爱的现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第一段墨子先自问自答提出“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的问题,接着以“……
此则天下之害也”回答了"天下之害”这一问题,所以第一段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是天下之
害”。
第二段,开头提出问题"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意思是“既然如此,那么考察这些
公害又是因何产生的呢”,紧跟着分析天下之害产生的原因“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
以不相爱生也”,所以这一段的主要观点是“天下之害是因为不相爱而产生的“。
第三段,开头提出问题“既以非之,何以易之“,意思是“既然认为不相爱不对,那用
什么去改变它呢",后面提出改变不相爱这一现状的方法,所以这一段的观点是“如何改变
不相爱的现状”。
第12页共35页
参考译文:
①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
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呢?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国与国之间
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相互施惠、效忠,
父子之间不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相互融洽、协调,这就都是天下之害。”
②既然如此,那么考察这些公害又是因何产生的呢?是因不相爱产生的吗?墨子说:
“是因不相爱产生的。”现在的诸侯只知道爱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毫无忌惮
地发动他自己国家的力量,去攻伐别人的国家。现在的家族宗主只知道爱自己的家族,而不
爱别人的家族,因而毫无忌惮地发动他自己家族的力量,去掠夺别人的家族。现在的人只知
道爱自己,而不爱别人,因而毫无忌惮地运用全身的力量去残害别人。所以诸侯不相爱,就
必然发生战争:家族宗主不相爱,就必然相互掠夺;人与人不相爱,就必然相互残害;君与
臣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施惠、效忠;父与子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慈爱、孝敬;兄与弟不
相爱,就必然不相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不相爱,强大的就必然控制弱小的,富足的就
必然欺侮贫困的,尊贵的就必然傲视卑贱的,狡猾的就必然欺骗愚笨的。举凡天下祸患、掠
夺、埋怨、愤恨产生的原因,都是因不相爱而产生的。所以仁者认为它不对。
③既然认为不相爱不对,那用什么去改变它呢?墨子说道:“用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
利的方法去改变它。”既然这样,那么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应该怎样做呢?墨子说道:
“看待别人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自己
之身。”所以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在郊野发生战争;家族宗主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掠夺;
人与人之间相爱就不会相互残害;君臣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相爱,就
会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相爱,就会相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相爱,强大者就不会
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会强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会欺侮贫困者,尊贵者就不会傲视卑贱
者,狡诈者就不会欺骗愚笨者。举凡天下的祸患、掠夺、埋怨、愤恨不产生的原因,是因为
相爱产生了。所以仁者称赞它。
④然而现在天下的土君子们说:“对!兼爱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它也是天下一件难
办而迂阔的事。”墨子说道:“天下的士君子们,只是不能辨明兼爱的益处、辨明兼爱的原
故。现在例如攻城野战,为成名而杀身,这都是天下的百姓难于做到的事。但假如君主喜欢,
那么土众就能做到。更何况兼相爱、交相利与之相比,则是完全不同的(好事)。凡是爱别
人的人,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有利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
随即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随即损害他。实行这种兼爱有什么困难呢?只是由于居上
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士人不用它实之于行的缘故。”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之人,所以灵
王的臣下就吃一顿饭来节食,收着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站得起来。等到一年,
朝廷之臣都(饥瘦得)面有深黑之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能做
到这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第13页共35页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15.【答案】A
【解析】"‘布衣’一词反映了诗人绝世独立的清高"错误,"布衣”是诗人抱负未得施展,
理想不能实现的自嘲。
16•【答案】①诗人用“未曾见臼日”“泥污后土”暗指君臣失道的时局,委婉地表达了对皇
帝昏庸、奸臣当道的愤懑之情。
②“泥污后土何时干”一语双关,表面上指希望天气好转,从而让百姓生活好转,暗指希望
奸臣当道的局面尽快结束。
③尾联寄寓了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答案】
(1)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2)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涉江采芙蓉》)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箜篌引》)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苏幕遮•燎沉香》)
(如果填写“荷花”或“莲”相关的语句不得分)
(3)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1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完成。一挥而就:-
动笔就完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绘画很快就完成了。根据语境,此处是指“写作”,应
选“一挥而就”。
第二空,萎靡不振: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自甘堕落:自己甘心思想行为向坏的方
向发展。本文中讲恋爱失败,不存在"向坏"之意。所以应选"萎靡不振"。
第三空,声情并茂:(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言行举止:一个人的语言和
行为,姿态与风度。根据语境,此处与"生活习性”相对应,应选“言行举止”。
第四空,一帆风顺:形容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处在正午时刻,
形容事业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语境是修饰"事业",应选"一帆风顺故选D。
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B两项中“比同龄人"与“无法比拟"重复,“比同龄人有了”语序不当;AD两项中“深
刻而丰富”不合逻辑,应是先"丰富"后"深刻”。全部改对的是C。故选C。
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根据语境来看,此处应是强调狄更斯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原因,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由“反
第14页共35页
而更加奋发向上""拼命读书"可概括为"勤奋";"善于向生活学习,社会上各色人物的言
行举止、生活习性、矛盾纠纷都是他观察研究的对象“可概括为"善于学习,善于观察,善
于研究“。
A.只突出“勤奋”;
B.强调社会人物的影响,与原文意思不符;
D.只强调狄更斯个人的天赋。故选C。
(三)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21.【答案】D
【解析】比喻:“如刚从冰水里撩起的黑色绸缎"中将"风"比作"如刚从冰水里撩起的
黑色绸缎”。
拟人:"拥抱""领养"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风以人的性格特征;”根须惊叫了一声,树
枝、叶脉、叶尖上每一个细胞,都汇入和声,又瞬间恢复平静"中,赋予风人的"叫了一声"
这一动作。
排比:“一个天井,一轮圆月,一群老人孩子,一堆竹榻、竹椅,人们乘凉、聊天、吃
西瓜,摇着扇子入唾”中"一个天井,一轮圆月,一群老人孩子,一堆竹榻、竹椅”结构相
同,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
22.【答案】①原文用“刚从冰水里撩起的黑色绸缎”比喻冰冷晚风,生动形象;“拥抱”“领
养”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风人的性格特征,生动活泼。
②“拥抱脸、颈脖、前胸、双臂外侧”,化大为小,写出了身体各个部位被风渐次吹拂
的细腻感受,有过程性和层次感,有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
③原文表述与上下文语体风格一致。
四、写作(60分)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第一则材料选自杜甫的诗歌《咏怀古迹》,“一去紫台连朔漠,独
留青冢向黄昏”,写出了王昭君出塞时的义无反顾。一个弱女子放弃了歌舞升平的华丽后宫,
担负起维系和平安定的重任,用一生的流年换取了大汉百姓的安定,撑起了大汉王朝的半边
天,展现了昭君的伟大形象。第二则材料的这段话出自聂荣臻1922年6月3日写给父亲聂
仕光、母亲唐雨衫的家书,从这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有为青年留学到底为了什么。
“决非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食也。亦非自安自乐以自足,而在四万
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这是革命家的少年胸怀,展现了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和担当,
表达了海外学子忧国忧民的情怀。第三则材料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关键句为“卓越的人则有
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意在强调卓越的人之所以卓越就在于他们身上多了“使命感”。
综合三则材料不难看出,本作文的立意应该紧紧围绕''使命""责任"‘'担当”等词展开,
并且一定要强调个人使命和家国情怀的关系。
第15页共35页
参考立意:
①秉承民族使命,照破山河万朵:
②铁肩担使命,共圆中国梦;
③兴国之责,担吾之肩;
④不忘初心,不辱使命。
第16页共35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京剧音乐与京剧剧本文学、表演、舞台美术、服装等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
完整、系统的京剧艺术形式。京剧音乐是京剧艺术的根本基础。京剧音乐的唱腔、念白、曲
牌、打击乐等四大部分,贯穿于京剧艺术的全部过程之中。
当我们论及京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程时,往往首先谈到的是声腔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情况,
会如数家珍地从昆、弋两腔的相互竞争,叙述到高朗亭“三庆”等徽班进京、汉调入京、皮
簧腔结合等等。在区分京剧流派时,似乎也主要以其唱腔的风格特征为标准。也就是说,唱
腔不仅在京剧音乐中占有主导地位,而且在整个京剧艺术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也占有极其特
殊、重要的位置。事实上,京剧艺术发展至今天,的确已经形成了以“唱”为中心的艺术风
貌。无论是传统剧目或是现代剧目,其主要表演形式还是通过角色的扮演者,唱出剧中人物
的丰富思想感情,唱出剧情的来龙去脉,唱出一个故事。
在我国戏曲剧种音乐的形成发展史中,京剧音乐的形成发展史极具特殊性。我们知道,
在我国300多个剧种里,绝大多数剧种都是从当地民歌、说唱或歌舞音乐基础上形成、发展
起来的。然而,京剧则是在对民间多种艺术有了长期吸收,对传统戏曲文化进行了长期继承
和发扬,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的徽、汉、昆等剧种基础上的直接继承,是北京地区多种外来
声腔、剧种相互吸收、融合的结晶。京剧除了没有像中国整个戏曲艺术发展史上那样渐变的
过程外,在构成戏曲形式的诸因素中,也没有经历过像某一个剧种从不成熟到成熟的缓慢发
展历程,而是在许多本来就已经成熟的剧种基础上形成的。虽然也有一个丰富、提高、融化、
融合的过程,也有孕育、确立、成熟与发展的几个阶段,是在逐渐发展中才拥有了自己的个
性和特点,但毕竟是对完整、成熟艺术的继承。如京剧声腔艺术中最具代表性、最主要的皮、
簧两腔,它们在京剧艺术形成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合流,就已经形成了后来京剧艺术中完善
的''唱腔"。还有“四平调”“昆腔”“吹腔”等腔调,都不是在北京地区形成的。所以,如
果要谈及京剧的形成与发展史,则应该主要以构成京剧的各种声腔为线索,同时,这样也就
能够解释清楚京剧以“唱”为中心的历史原因。
虽然京剧的形成发展历史并不算长,然而,关于其确切的形成年代和发展历史却是众说
纷纭。有的人认为,京剧的历史应从清乾隆年间的第一个徽班进京时算起。第二种看法是京
剧形成于道光年间,不言而喻,是由于这个时代出现了老“三鼎甲”之首的“大老板”程长
庚。第三种说法则认为京剧的形成应始于清同治年间,其理由是这个时代的京剧名家谭鑫培,
规范统一了京剧的音韵,并确立了京剧艺术的表演规范形式。目前的这几种说法的确也都有
第17页共35页
其各自的道理,其实,这也正是京剧艺术所经历过的发展历程。但是,那种片面地强调谁为
京剧的第一代演员,谁又应是京剧代表人物的认识观念,就京剧历史发展的特殊过程来看,
似乎是行之不通。同样,或者把另外其他阶段哪些人物尊为整个京剧艺术的代表都行不通是
一个道理。我们知道,北京不仅是麝衍了几百年的京华之地,而且,更是一个北方诸省经济、
文化的中心城市。自清初以来,各地的剧种、戏班相继不断流入北京,形成了北京地区戏曲
活动繁荣的局面,也有所谓‘‘京腔”之称。但是,这不是京剧的命名,京剧名称的命名来自
上海。虽然,在许多有关京剧形成史的著作中,有的也对京剧艺术的形成作了几个阶段的分
段论述,但是,大多未见进一步阐述,特别是没有明确提出对京剧艺术的时代划分问题。如
果我们把京剧的形成发展历史划分为几个阶段,也许有助于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全面
认识京剧艺术的发展形成历史。
(摘编自张文君《论京剧艺术的发展》)
材料二:
王评章先生认为,“在当代文化一体化、同化的形势下,戏曲除了创新以追随时代,还
有文化坚守和自我保全的任务。”评章先生提出的“文化坚守和自我保全”无疑为“文化全
球化”时代下京剧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回顾近三十年来,京剧乃至戏曲的改
革,触及最多和改变最大的大致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于剧本文本文学性的提升,二是
对于剧本思想性、哲理性的开掘,三是对于综合舞台表现形式多元化的探索(包括灯光、服
装、道具、音效),从而把展示、表达编导者的“主体意识”和“当代意识”提升到了一个
全新的高度。
笔者并不反对京剧乃至戏曲的改革与创新,同时,也不反对当今戏曲作品在适当程度上
提高文本的文学性以及对主题深化和哲理追求的探索。但在新编创时,如果对剧本文学性、
思想性以及哲理性过度开掘,就会使京剧在实际的舞台呈现及观赏性上受到伤害,从而对京
剧表演艺术可以反复观赏且常演常新的品鉴与赏玩属性产生潜移默化的改变,这不仅会使京
剧的属性与品格发生质的改变,更会使京剧的审美特征与京剧观众的欣赏习惯发生偏离和脱
节。正如李国平先生所说,“用话剧等形式简单甚至是粗暴地改造戏曲,盲目'创新',去程
式化和行当化,丢失了戏曲的本体;盲目追求‘精品’,从编导、音舞甚至表演,请来各路
'神仙I因不熟悉剧种,消解了戏曲及其剧种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如此'创新’的结果,
注定是‘千人一面''似曾相识'.”
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京剧艺术作为中国民间音乐的集大成者,在创新的同
时,更应坚守京剧在艺术、历史、民族和文化等方面的核心价值。
(摘编自刘新阳《“文化全球化”时代下京剧艺术核心价值的坚守》)
L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剧音乐与文学、表演、美术等有机结合,构成了完整、系统的京剧艺术形式,没有京剧
音乐的发展,也就没有京剧艺术的发展。
第18页共35页
B.文章首先论及京剧声腔艺术的形成与发展,是因为它不仅在京剧音乐中占有主导地位,而
且对京剧艺术的形成、发展也极为重要。
C.关于京剧确切形成年代的说法目前有三种,这些说法虽各有道理,但这种主要以京剧代表
人物来认识京剧历史发展的观念又是片面的。
D.在编创京剧新剧目过程中,一旦对剧本文学性、思想性以及哲理性有所开掘,就会使京剧
的属性与品格发生质的改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曹瑞与曹氏企业股权转让合同
- 2024年度体育赛事赞助及广告分成合同
- 2024年度度沙子需求预测与运输合同
- 2024年度产品线上线下同步营销合同
- 花园用电动粉碎机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教育培训机构在线课程合作合同
- 2024年度成都人力资源服务合同
- 2024年度出租车行业司机绩效提升合同
- 胸针首饰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标的为000平方米办公室租赁合同
- 人教版八年级(初二)数学上册全册课件PPT
- Q∕GDW 10202-2021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规范
- CNAS-CL01:2018(ISO17025:2017)改版后实验室首次内审及管理评审资料汇总
- 护理不良事件-PPT课件
- 必看励志电影介绍当幸福来敲门(影评)通用PPT课件
- 商业银行两地三中心数据容灾备份方案建议书
- 审核评估报告(课堂PPT)
- 体育运动中的二次函数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______即景》PPT课件
- 烹饪烹饪营养与卫生教案
- 美国标准黄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