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9讲法律与教化目标任务课堂目标听课问题1.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2.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3.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4.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1.如何梳理古代中国成文法诞生并逐渐走向复杂化的进程?如何理解法律与教化的关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如何梳理古代中国历代王朝治国实践的方针和原则,以及“以礼入法”的中华法系的重要特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3.如何通过罗马法了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如何梳理近代西方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的异同?如何理解宗教伦理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崛起的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4.如何以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为主,了解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及成效?(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素能特训素能一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史料一早在周初,周公旦鉴于商朝失德亡国,提出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明德慎罚”等主张,强调“明德”“敬德”“成德”作为施政的理论基础和以德化民的具体措施①。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②,并将这种本用关系提升到与自然现象“昏晓阳秋”一样永恒而不变。明太祖在《大明律》成时,特别宣誓臣民“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③。——摘编自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史料二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乡约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由吕大钧所制定的《吕氏乡约》④,具体内容分为四大纲领:“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⑤正因为乡约的自治性,宋代以后出现了村社自治组织,国家对乡村自治开始正式认可⑥。——摘编自高学强《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沿革及其历史镜鉴》问题:(1)根据史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的法律传统,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法律传统的积极作用。(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吕氏乡约》的特点,并分析其社会影响。试答:(1)(2)[素能教练][素能拓展]1.中国古代礼法结合的治国理念(1)内涵:①“德主刑辅”:“德主”即以儒家思想为指导,采取符合民众利益的政策措施来争取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此为主;“刑辅”即以法家思想为指导,采取法律等强制性措施来强迫民众服从,实现对民众的控制,此为辅。②“以礼入法”:道德教化与法律强制相相合,宗法伦理与法律制定相结合。(2)影响:①积极性:律令儒家化、以礼入法,建立了合理的封建法律秩序,对封建制度的确立、巩固和繁荣起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司法队伍的儒家化,进一步巩固儒家的正统地位;将“天下为家”深深根植于国人心中,有利于中华民族认同观念的形成。②局限性:根本目的是维护君权、父权、夫权,本质上成为维护封建统治和等级秩序的工具,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不可能保持封建社会的长久不衰,最终成为近代中国民主法治前进的阻碍力量。2.中国古代乡约教化的演变趋势(1)由以民间性自治组织为主演变为以政府主导为主。(2)以地缘性乡约组织为主,以宗族性乡约组织为辅。(3)社会基层的自治组织演变为里甲、保甲等基层管理组织。(4)宣讲内容由道德教化演变为宣讲“圣谕”,与法律逐步趋于合流。(5)乡约组织机构日益健全,活动逐步趋于规范。素能二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史料一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①。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形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②。“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③。——摘编自刘新成、刘北成主编《世界史·近代卷》史料二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④。它强调,要想成为上帝的选民,除了靠上帝预先安排之外,还必须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作为。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⑤。一个人是虔诚的信徒,首要条件就是他必须做好自己的世俗工作——劳动。只有努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信徒才可以更好地荣耀上帝⑥。即使是经济上富有的人也不能逃避劳动。新教禁欲主义的节俭必然导致资本的积累,强加在财富消费上的种种限制,使资本用于生产性投资成为可能,从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财富⑦。——摘编自[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问题:(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发展演变的特点。(2)根据史料二,指出新教伦理中财富观念的主要内容,并说明这种观念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试答:(1)(2)[素能教练][素能拓展]1.西方法律制度发展演变趋势(1)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再到形成法典、法系(法典和系统化)的过程。(2)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形成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3)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法律渊源和法官地位上存在明显不同。(4)近代法律制度在继承罗马法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5)其他:西方中世纪法律分为世俗法和教会法,罗马法和教会法是西欧中世纪的基础,法律适用范围从少数男性公民扩大到全体公民;法律性质的变化;等等。2.基督教伦理与西方社会发展的关系(1)中世纪的宗教伦理:①政治上,基督教会为日耳曼各封建政权的统治提供了合法性,但又限制了王权,导致中世纪欧洲的分裂。②经济上,倡导禁欲主义,盘剥、搜刮教徒,阻碍了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③思想上,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文化的发展,规范了人们的行为,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基督教会奉行文化专制、压抑人性,阻碍了科技的进步。(2)近代的新教伦理:①政治上,否定了教皇权威,打击了以天主教会为首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②经济上,主张合理追求财富、合理消费,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上,发展了人文主义,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坚持基督教基本教义,麻醉人们思想,迫害“异端”,不利于社会进步。素能三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史料一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①;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②;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③。——摘自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史料二全国劳模评选自2005年起采取“两审三公示”的办法,由表彰大会筹备委员会办公室对推荐人员的相关情况进行初审和复审,在本单位、省级和全国进行三级公示,以便接受社会监督④。2015年4月28日,在时隔36年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同发起表彰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的高规格大会再次举行⑤。就表彰情况而言,2015年与2010年相比,企业一线职工占企业人选的比例由55%提高到57%,农民工占农民人选的比例从6%提高到25%⑥。——摘编自姚力《20世纪80年代全国劳模表彰及其时代价值》问题:(1)根据史料一,如何理解宪法在建设法治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2)根据史料二,指出劳模表彰的特点,并阐述新时代劳模表彰的价值。试答:(1)(2)[素能教练][素能拓展]1.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要成就(1)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国家基本方略和全社会共识。(2)全民接受依法治国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依法治国在改变中国社会的同时,也改变着中国人的观念,法治、民主、自由、人权、公平、正义等理念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3)国家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4)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民主法治,向着“三者有机统一”的方向迈进。(5)立法成绩显著。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大量法律法规,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6)法律服务日益增多。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度阐释内容(1)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2)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指导方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围绕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基础目标培养“四有公民”,提高民族素质(1)“四有”的四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缺一不可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理想和文化,理想是根本,文化是基础。(2)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因此必须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作为自己的目标和归宿
真题特训真题剖析(2021·北京卷,1)祝岁习俗古已有之。《诗经》云:“称彼兕觥(酒杯),万寿无疆。”汉代岁首,皇帝“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民间亦在岁首祭祀,其时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长敬酒祝寿。该习俗()A.出现于战国并兴盛于汉代B.体现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C.植根于我国古代商业文明D.仅是官方举行的庆祝仪式[方法教练]读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材料中祝岁风俗强调的是朝廷中以君主为首,家庭中以家长为首,进而可知这体现的是儒家的忠孝、长幼理念提A材料仅涉及《诗经》和汉代关于“祝岁”的相关内容,并没有体现出该活动“出现”和“兴盛”的时间,排除A项B根据材料可知,在中国传统的祝岁风俗中,就官府层面而言,“皇帝‘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在民间则是“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长敬酒祝寿”,这充分说明在祝岁风俗中,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的内容较为突出,故选B项C根据材料可知,祝岁风俗中,都有关于“酒”的相关内容,这是农业发展的表现,而不是商业发展的表现,排除C项D材料中民间也有关于祝岁的风俗,排除D项调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汉代祝岁风俗的文化内涵获B◎思维延伸◎你如何理解儒家伦理世俗化的动因及影响?提示:动因①汉代儒学定于一尊,日益壮大的儒士阶层通过上传下达,实现了儒家伦理走向民间的人际关系和生活中。②汉代官方和民间大规模教育的兴起,学院广招学生,传播儒学,这成为儒家伦理世俗化的重要渠道。③唐宋以来,儒、佛、道三教合一,佛、道的传播带动了儒家伦理的进一步世俗化。④中国民间注重道德、伦理的多元信仰,推动了儒家伦理的世俗化影响①儒家伦理的世俗化带来了社会的道德泛化,有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②受佛、道冲击,儒家伦理世俗化的过程也是儒学思辨化加强的过程。③儒家伦理的世俗化还强化了人伦关系的等差性真题再练一、历史解释——中国古代乡约制度的变化及评价1.(2018·全国Ⅰ卷,4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1670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答案:(1)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从乡约制度的内容及建立主体等方面来概括,根据材料“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得出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根据材料“建立民间组织”“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得出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第二小问积极作用,根据材料“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根据材料“重农桑以足衣食”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有利于发展生产;根据材料“训子弟以禁非为”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二、时空观念——古代和近代西方的法律演变2.(2019·天津卷,3)公元58年,驻守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指挥官下令对一名犹太人执行鞭刑,犹太人对指挥官说:“你难道可以合法地鞭打一位没有犯罪的罗马公民吗?”指挥官有些诧异:“我花了许多银子才获得了罗马公民身份。”对方说:“我生来就是。”这表明此时罗马公民()A.身份的获得有不同途径B.必须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C.来自共和国内各个地区D.拥有免受法律处罚的权利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可知,罗马公民身份的获得有不同的途径,其一是缴纳许多银子成为罗马公民,其二是生来就是罗马公民,故选A项。根据材料可知,有一些人生来就是罗马公民,但其不一定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排除B项;材料提及的时间是公元58年,处于罗马帝国时期,而不是共和国时期,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具有人人平等、公平公正、法律至上等法律理念,即罗马公民也不可能拥有免受法律处罚的权利,排除D项。3.(2017·海南卷,16)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天赋人权 B.民主共和C.君主立宪 D.权力制衡答案:C解析:材料“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表明世袭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体现出君主立宪的政治理念,故C项正确。材料中这一事件没有反映出人民权利的来源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没有体现出天赋人权,故A项错误;材料中这一事件保留了世袭的君主,而民主共和制下国家元首是由选举产生的,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法律对王权的单向限制,这不符合双向的权力制衡,故D项错误。4.(2019·海南卷,26)[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爱德华·科克(1552-1634),英国著名大法官和法学家。1608年的一天,英王詹姆士一世意欲亲临法院坐堂问案,时为首席法官的科克犯颜谏阻:“陛下没有学习过英国法律……法律是一门技艺,只有经过长时间学习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可以行使司法审判权。”科克强调:“国王在万人之上,但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他坚决抵制詹姆士一世对司法的干预,并表示:“如果今后再遇见类似情形,仍将做一个法官所应当做的事。”1628年,议会通过了科克起草的宪法性文件《权利请愿书》,为《权利法案》的制定提供了借鉴。科克逝世6年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规定,法官只要“品行端正”即可终身任职。——摘编自[英]霍兹沃斯《英国法律史》(1)根据材料,概括科克的法律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克对近代英国政治法律制度的贡献。答案:(1)法律思想:法律高于王权,司法审判不受干预;法官须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2)贡献:抵制了封建专制统治;起草了重要的宪法性文件,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产生积极影响;推动了英国司法制度的近代化。解析:(1)材料“国王在万人之上,但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他坚决抵制詹姆士一世对司法的干预”,说明法律高于王权,司法审判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程序隐私协议范文7篇
- 中医生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正德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专题02 代词(第02期) 带解析
- 能源供应的应急预案
- 幼儿重阳节教育活动策划方案五篇
- ios培训师聘用合同
- 工业研发设计软件在各行业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 小轿车车辆租赁合同年
- 药店营业员聘用合同
- 城市基础设施修缮工程的重点与应对措施
- GB 12710-2024焦化安全规范
- 【牛客网】2024秋季校园招聘白皮书
- 2024-2025银行对公业务场景金融创新报告
- 2025届郑州市高三一诊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肿瘤中医治疗及调养
- 2022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辽宁A卷)及答案解析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 术后肺炎预防和控制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 中石化高级职称英语考试
- 小学五年级英语阅读理解(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